一種吲哚酮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吲哚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更特別涉及一種吲哚酮類化合物的合 成方法,屬于有機合成領域尤其是醫(yī)藥中間體合成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吲哚酮是一種含氮芳香雜環(huán)化合物,其存在于各種天然化合物或藥物化合物之 中。而為了繼續(xù)進行修飾或后續(xù)反應,引入氟化基團是構建新型藥物、試劑的常用方法,例 如采用Togni試劑、TMSCF 3、CF3SO2Na等進行氟化基團的修飾吸引了廣大科研人員的興趣。
[0003] 正因為如此,吲哚酮類化合物的氟化修飾方法日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0004] 目前,現有技術中已經開發(fā)了多種吲哚酮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作為例舉性如下 所示:
[0005] Tang Xiao-Jun 等(aPhotoredox-Catalyzed Tandem Radical Cyclization of N-Arylacrylamides:General Methods To Construct Fluorinated 3, 3-Disubstituted 2-〇xindoles Using Fluoroalkylsulfonyl Chlorides",Oganic Letters, 2014, 16, 4594-4597)報道了一種采用RfS02Cl作為氟化試劑用于構建氟取代的 吲哚酮的方法,其反應式如下:
[0006]
[0007] Fu Weijun 等("Visible-Light-Mediated Radical Aryldifluoroacetylation of N-Arylacrylamides to give Difluoroacetylated Oxindoles",Asian J.Org. Chem.,2014, 3, 1273-1276)報道了一種可見光催化的芳基氟化乙酰化反應,該方法簡單、有 效、條件溫和,其反應式如下:
[0008]
[0009] 如上所述,現有技術中公開了多種吲哚酮類化合物的氟化方法。然而,現有技術采 用的氟化試劑價格較貴、來源不夠廣,并且往往采用稀有的貴金屬催化劑。因此,開發(fā)新型、 高效的合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0010] 考慮到這些問題,本發(fā)明人通過大量的研究,在經過了充分的實驗探索之后,旨在 提出一種吲哚酮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通過催化試劑、助劑等的優(yōu)化選擇,以及反應物料 的使用,從而開辟了一種吲哚酮類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并大幅提高了反應收率,充分滿 足了化工、醫(yī)藥領域的廣泛需求。
【發(fā)明內容】
[0011] 為了尋求吲哚酮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發(fā)明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付 出了足夠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后,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12] 具體而言,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和內容涉及一種下式(III)所示吲哚酮類化合物的 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室溫下,向有機溶劑中依次加入下式(I)化合物、下式(II)化合 物、催化劑、引發(fā)劑、堿和助劑,然后在70-90°C攪拌反應5-8小時,反應結束后經后處理,從 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0013]
[0014] 其中,R1、私各自獨立地選自H或C fC6烷基;
[0015] R3為 C1-C6烷基;
[0016] Rf為C全氟烷基,例如可為CF3、C3F7、以 13或C8F17等。
[0017]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規(guī)定,自始至終,所述C1-C6烷基的含義是 指具有1-6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 正丁基、仲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或正己基等。
[0018]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催化劑為硝酸鈰銨與三氟乙酸銀的混合物,其 中硝酸鈰銨與三氟乙酸銀的的摩爾比為1:1-2,例如可為1:1、1:1. 5或1:2。
[0019]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引發(fā)劑為偶氮二異庚腈。
[0020]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堿為NaOH、碳酸鈉、叔丁醇鉀、乙醇鈉、1,4-二 氮雜二環(huán)[2. 2. 2]辛烷(DABCO)、三異丙醇胺、四甲基乙二胺(TMEDA)、Ν,Ν'-二甲基乙二胺 (DMEDA)中的任何一種,最優(yōu)選為DMEDA。
[0021]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助劑為N-氟代雙苯磺酰胺(NFSI)與2-碘乙基 甲基醚的混合物,其中NFSI與2-碘乙基甲基醚的摩爾比為1:2。
[0022]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機溶劑為乙醇、DMF(N,N-二甲基甲酰胺)、聚 乙二醇200 (PEG-200)、DMS0 (二甲基亞砜)、甲苯、NMP (N-甲基吡咯烷酮)、苯、乙腈、苯甲腈 等中的任何一種,最優(yōu)選為EPG-200。
[0023] 其中,所述有機溶劑的用量并沒有嚴格的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 進行合適的選擇與確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應進行和后處理即可,在此不再進行詳 細描述。
[0024]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與式(II)化合物的摩爾比為 1:1. 6-2,例如可為 1:1. 6、1: L 8 或 1:2。
[0025]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與催化劑的的比為摩爾比為 1:0.06-0. 12,即所述式(I)化合物的摩爾用量與構成所述催化劑的硝酸鈰銨與三氟乙酸 銀的總摩爾用量的比為1:0. 06-0. 12,例如可為1:0. 06、1:0. 08、1:0. 1或1:0. 12。
[0026]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與引發(fā)劑的摩爾比為1:1. 4-1. 8, 例如可為 1:1. 4、1:1. 6 或 1:1. 8。
[0027]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與堿的摩爾比為1:0. 5-0. 8,例如 可為 1:0. 5、1:0· 7 或 1:0. 8。
[0028]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與助劑的摩爾比為1:0. 2-0. 4,即 所述式(I)化合物的摩爾用量與構成所述助劑的N-氟代雙苯磺酰胺(NFSI)與2-碘乙基 甲基醚的總摩爾用量的比為1:0. 2-0. 4,例如可為1:0. 2、1:0. 3或1:0. 4。
[0029] 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應結束后的后處理如下:反應結束后,過濾,濾液 中加入等體積的乙醚與水混合物,充分振蕩,然后靜置,分離出有機相,并用無水硫酸鎂干 燥,旋轉蒸發(fā)除去溶劑,殘留物過200-300目硅膠柱色譜,以體積比1:2的丙酮和石油醚混 合物作為洗脫液,從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0030]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吲哚酮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過合適催 化劑、引發(fā)劑、堿、助劑和有機溶劑的選擇,從而使得該反應體系具有良好的反應效果,可以 高產率得到目的產物,滿足了工業(yè)生產的需求,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0031]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但這些例舉性實施方式的用途和 目的僅用來例舉本發(fā)明,并非對本發(fā)明的實際保護范圍構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將 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局限于此。
[0032] 實施例1
[0034] 室溫下,向適量有機溶劑PEG-200中依次加入IOOmmol上式⑴化合物、160mmol 上式(Π )化合物、6mmol催化劑(為3mmol硝酸鋪銨與3mmol三氟乙酸銀的混合物)、 HOmmol引發(fā)劑偶氮二異庚腈、50mmol堿DMEDA和21mmol助劑(為7mmol N-氟代雙苯磺 酰胺(NFSI)與Hmmol 2-碘乙基甲基醚的混合物),然后在70°C下攪拌反應8小時。
[0035] 反應結束后,過濾,濾液中加入等體積的乙醚與水混合物,充分振蕩,然后靜置,分 離出有機相,并用無水硫酸鎂干燥,旋轉蒸發(fā)除去溶劑,殘留物過200-300目硅膠柱色譜, 以體積比1:2的丙酮和石油醚混合物作為洗脫液,從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其中Me為 甲基),產率為96.9%。
[0036] 1H NMR(CDC13, 400MHz) : δ 7. 31-7. 22(m, 2H), 6. 76(d, J = 8. 4Hz, 1H), 3. 23 (s, 3H), 2. 87 (dd, J = 35. 2, 15. 6Hz, 1H), 2. 65 (ddd, J = 30. 8, 15. 6, 8. 4Hz, 1H), I. 44(s, 3H) 〇
[0037] 19F NMR(376MHz, CDCl3) δ :-81. 2 (t, J = 8. 0Hz, 3F),-108. 8 (d, Jf F = 273Hz, IF),-114. 7 (d, Jf F= 266. 9Hz, IF),-124. 4 (br, 2F),-125. 1 ~-126. 4 (m, 2F)。
[0038] 實施例2
[0040] 室溫下,向適量有機溶劑PEG-200中依次加入IOOmmol上式⑴化合物、180mmol 上式(Π )化合物、9mmol催化劑(為3mmol硝酸鋪銨與6mmol三氟乙酸銀的混合物)、 160mmol引發(fā)劑偶氮二異庚臆、70mmol喊DMEDA和30mmol助劑(為IOmmol N-氣代雙苯橫 酰胺(NFSI)與20mmol 2-碘乙基甲基醚的混合物),然后在80°C下攪拌反應6小時。
[0041] 反應結束后,過濾,濾液中加入等體積的乙醚與水混合物,充分振蕩,然后靜置,分 離出有機相,并用無水硫酸鎂干燥,旋轉蒸發(fā)除去溶劑,殘留物過200-300目硅膠柱色譜, 以體積比1:2的丙酮和石油醚混合物作為洗脫液,從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其中Me為 甲基),產率為96.6%。
[0042] 1H NMR (CDCl3, 4 00MHz) :57.12(d,J = 7.5Hz,lH),7.02(d,J = 7. 5Hz, 1H), 6. 97 (t, J = 7. 5Hz, 1H), 3. 51 (s, 3H), 2. 87 (dd, J = 35. 2, 15. 6Hz, 1H), 2. 66-2. 5 2(m, 4H), I. 43(s, 3H) 〇
[0043] 19F NMR (470MHz, CDCl3) δ :-81. I (t, J = 8. 0Hz, 3F),-109. 2 (A-B, Jf F = 269Hz,IF),-114. 9 (A-B,Jf F= 272Hz,IF),-124. 7 (br,2F),-125. 3 ~-126. 7 (m,2F)。
[0044] 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