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排水采氣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 水采氣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大多數(shù)天然氣氣井在生產(chǎn)中后期都會出現(xiàn)積液現(xiàn)象,氣井積液的根本原因是氣井 在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量較低時,井筒中的氣體流速太低不能將液相攜帶到地面,從而導致液相 回落形成積液。經(jīng)研究分析表明,蘇里格氣田氣井產(chǎn)液以凝析液為主,即地層中含有水汽的 天然氣流入井筒,上升過程中由于熱損失,當溫度和壓力降到露點之下時,水汽在井筒中會 以大液滴的形式凝析成液相,且氣體流速低于臨界流速,氣體無法將凝析液攜帶至地面,這 時液相就會積聚形成積液。[0003]氣井攜液理論中,Turner液滴模型假設,排出氣井積液所需的最低條件是使氣流 中的最大液滴能連續(xù)向上運動。根據(jù)最大液滴受力情況,確定氣井攜液臨界流速與氣井攜 液臨界流量,即氣體對液滴的曳力等于液滴的沉降重力。由此得出,在一定氣流流速下,液 滴的球形度越小,對應于同一雷諾數(shù)的拽力系數(shù)越大,即氣體對液滴的拽力大于液滴的沉 降重力,液滴越易向上運動。[0004]經(jīng)研究大部分氣井氣體到達氣井上段熱損失達到最大,此時水汽在井筒中凝析成 大液滴,而此處氣體流速無法將大液滴攜帶至地面,大液滴就會以液相的形式開始回落。目 前,傳統(tǒng)排水采氣方法是當氣井上段的凝析液流入井底形成液柱后,再使用排水采氣措 施,這樣將液相從井底舉到地面顯然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實用新型內(nèi)容[0005]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排水采氣方法中存在消耗能量多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 供了一種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該裝置能夠在氣井氣流流速不變的情況 下,使氣井積液有效排出井筒外。所述技術方案如下[0006]一種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設置在井筒中,所述裝置包括井下自 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和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0007]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設置在所述井筒內(nèi)開始出現(xiàn)凝析液的位置,所述井 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用于將開始回落的凝析液及時收集并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0008]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設置在所述井筒底部液面以下,所述漂浮式自發(fā) 電超聲霧化裝置用以對所述井筒回落的液相霧化。[0009]具體地,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包括第一本體、第一擋環(huán)、第一投放器、第 一剪切銷釘、第一卡瓦掛、第一卡瓦、錐座、第一膠筒、第一外套、小螺絲、小彈簧、圓柱卡塊、 集液筒、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第一葉輪旋轉器及第一發(fā)/儲電器;[0010]所述第一擋環(huán)設置在所述第一本體的頂部,并且所述第一擋環(huán)與所述第一本體螺 紋連接;[0011]所述第一投放器插入第一本體內(nèi),所述第一投放器用于投放;初始狀態(tài),所述第一剪切銷釘插入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一投放器并將它們固定,工作狀態(tài),所述第一剪切銷釘被剪斷,使得所述第一投放器與所述第一本體脫離;所述第一卡瓦掛、所述第一卡瓦、所述錐座、所述第一膠筒及所述第一外套由上至下順次套接在所述第一本體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卡瓦掛設有槽,所述第一卡瓦鉤在所述第一卡瓦掛的槽內(nèi),所述第一卡瓦與所述錐座的錐面相嚙合,所述錐座設有與其軸向相垂直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nèi)按照由外及內(nèi)的順序安裝著所述小螺絲、所述小彈簧以及所述圓柱卡塊,所述第一外套與第一本體螺紋連接,并且所述第一外套懸掛在所述第一本體的下部;所述第一外套內(nèi)部依次安裝著所述集液筒、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所述第一葉輪旋轉器及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與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通過傳輸電線連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套設有側身開孔,所述側身開孔用于氣流通過,從而帶動所述第一葉輪旋轉器高速旋轉,進而使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發(fā)電并儲電;工作時,通過所述集液筒將開始回落的凝析液及時收集,由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經(jīng)所述傳輸電線為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提供動力,通過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本體對應所述錐座的螺紋孔處設有魚刺扣,所述魚刺扣用于限定所述圓柱卡塊的移動位置。具體地,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包括第二本體、第二擋環(huán)、第二投放器、第二剪切銷釘、第二卡瓦掛、第二卡瓦、第二膠筒、第二外套、固定螺帽、第二超聲振蕩霧化發(fā)生器、第二葉輪旋轉器、第二發(fā)/儲電器以及漂浮箱;所述第二擋環(huán)設置在所述第二本體的頂部,并且所述第二擋環(huán)與所述第二本體螺紋連接;所述第二投放器插入第二本體內(nèi),所述第二投放器用于投放;初始狀態(tài),所述第二剪切銷釘插入所述第二本體與所述第二投放器并將它們固定,工作狀態(tài),所述第二剪切銷釘被剪斷,使得所述第二投放器與所述第二本體脫離;所述第二卡瓦掛、所述第二卡瓦、所述第二膠筒、所述第二外套及所述固定螺帽由上至下順次套接在所述第二本體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卡瓦掛設有槽,所述第二卡瓦鉤在所述第二卡瓦掛的槽內(nèi),所述第二本體上設有錐面,所述第二卡瓦與所述錐面相嚙合,所述固定螺帽設于所述第二外套的內(nèi)部,并且所述固定螺帽與第二本體螺紋連接,所述固定螺帽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外套的位置,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外套懸掛在所述第二本體的下部;所述第二外套內(nèi)部依次安裝著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所述第二葉輪旋轉器及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與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通過傳輸電線連接,所述第二葉輪旋轉器的中心柱設有圓柱孔,所述漂浮箱與所述第二外套尾部通過螺紋連接,其中,所述第二外套設有側身開孔,所述側身開孔用于氣流通過,從而帶動所述第二葉輪旋轉器高速旋轉,進而使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發(fā)電并儲電;工作時,由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經(jīng)所述傳輸電線為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提供動力,通過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具體地,所述第二本體與第二卡瓦結合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81°。[0025]具體地,所述第二膠筒在軸向方向上可自由伸縮。[002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0027]本實用新型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能夠將開始回落的凝析液及時收集,避免回落井底造成能量損失,本實用新型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始終處于井底液面以下,對井筒回落的液相霧化,避免井底積液越來越多。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和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均可通過井筒內(nèi)氣流的作用自發(fā)電,而不需提供外部電源就可以將液相分散成氣流流速可攜帶的直徑較小的霧滴排出井筒,即該裝置能夠在氣井氣流流速不變的情況下,使氣井積液有效排出井筒外,故此本實用新型可以大大節(jié)省能量。
[002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002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的工作示意圖;[0030]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結構示意圖;[0031]圖2A是圖2中F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結構示意圖。[0033]圖中各符號表示含義如下[0034]A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0035]I第一投放器,2第一擋環(huán),3第一剪切銷釘,4第瓦掛,5第一本體,6第 ^ 瓦,7錐座,8小螺絲,9小彈簧,10圓柱卡塊,11第一膠筒,12第一外套,13集液筒,14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5第一葉輪旋轉器,16第一發(fā)/儲電器,30螺紋孔,31側身開孔,32魚刺扣,[0036]B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0037]17第二投放器,18第二擋環(huán),19第二剪切銷釘,20第二卡瓦掛,21第二卡瓦,22第二本體,23第二膠筒,24第二外套,25固定螺帽,26第二超聲振蕩霧化發(fā)生器,27第二葉輪旋轉器,28第二發(fā)/儲電器,29漂浮箱,33圓柱孔,[0038]C 井筒,[0039]D 液面,[0040]E采氣井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41]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004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設置在井筒C中,所述裝置包括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A和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 ;[0043]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A設置在所述井筒C內(nèi)開始出現(xiàn)凝析液的位置,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A用于將開始回落的凝析液及時收集并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設置在所述井筒C底部液面D以下,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用以對所述井筒C回落的液相霧化。本實用新型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A能夠將開始回落的凝析液及時收集,避免回落井底造成能量損失,本實用新型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始終處于井底液面D以下,對井筒C回落的液相霧化,避免井底積液越來越多。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A和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均可通過井筒內(nèi)氣流的作用自發(fā)電,而不需提供外部電源就可以將液相分散成氣流流速可攜帶的直徑較小的霧滴排出井筒C,即該裝置能夠在氣井氣流流速不變的情況下,使氣井積液有效排出井筒C外,故此本實用新型可以大大節(jié)省能量。具體地,如圖2所示,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A包括第一本體5、第一擋環(huán)
2、第一投放器1、第一剪切銷釘3、第一卡瓦掛4、第一卡瓦6、錐座7、第一膠筒11、第一外套12、小螺絲8 (參見圖2A)、小彈簧9 (參見圖2A)、圓柱卡塊10 (參見圖2A)、集液筒13、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4、第一葉輪旋轉器15及第一發(fā)/儲電器16 ;所述第一擋環(huán)2設置在所述第一本體5的頂部,并且所述第一擋環(huán)2與所述第一本體5螺紋連接;所述第一投放器I插入第一本體5內(nèi),所述第一投放器I用于投放;初始狀態(tài),所述第一剪切銷釘3插入所述第一本體5與所述第一投放器I并將它們固定,工作狀態(tài),所述第一剪切銷釘3被剪斷,使得所述第一投放器I與所述第一本體5脫離;所述第一卡瓦掛4、所述第一卡瓦6、所述錐座7、所述第一膠筒11及所述第一外套12由上至下順次套接在所述第一本體5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卡瓦掛4設有槽,所述第一卡瓦6鉤在所述第一卡瓦掛4的槽內(nèi),所述第一卡瓦6與所述錐座7的錐面相嚙合,所述錐座7設有與其軸向相垂直的螺紋孔30 (參見圖2A),所述螺紋孔30 (參見圖2A)內(nèi)按照由外及內(nèi)的順序安裝著所述小螺絲8 (參見圖2A)、所述小彈簧9 (參見圖2A)以及所述圓柱卡塊10 (參見圖2A),所述第一外套12與第一本體5螺紋連接,并且所述第一外套12懸掛在所述第一本體5的下部;所述第一外套12內(nèi)部依次安裝著所述集液筒13、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4、所述第一葉輪旋轉器15及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16,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16與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4通過傳輸電線連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套12設有側身開孔31,所述側身開孔31用于氣流通過,從而帶動所述第一葉輪旋轉器15高速旋轉,進而使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16發(fā)電并儲電;工作時,通過所述集液筒13將開始回落的凝析液及時收集,由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16經(jīng)所述傳輸電線為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4提供動力,通過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4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其中,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4包括振蕩器和控制器。第一發(fā)/儲電器16包括發(fā)電機和蓄電池。進一步地,如圖2A所示,所述第一本體5對應所述錐座7的螺紋孔30處設有魚刺扣32,所述魚刺扣32用于限定所述圓柱卡塊10的移動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本體5相對于所 述圓柱卡塊10只能向上移動而不能向下移動。[0055]具體地,如圖3所示,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包括第二本體22、第二擋 環(huán)18、第二投放器17、第二剪切銷釘19、第二卡瓦掛20、第二卡瓦21、第二膠筒23、第二外 套24、固定螺帽25、第二超聲振蕩霧化發(fā)生器26、第二葉輪旋轉器27、第二發(fā)/儲電器28 以及漂浮箱29 ;[0056]所述第二擋環(huán)18設置在所述第二本體22的頂部,并且所述第二擋環(huán)18與所述第 二本體22螺紋連接;[0057]所述第二投放器17插入第二本體22內(nèi),所述第二投放器17用于投放;[0058]初始狀態(tài),所述第二剪切銷釘19插入所述第二本體22與所述第二投放器17并將 它們固定,工作狀態(tài),所述第二剪切銷釘19被剪斷,使得所述第二投放器17與所述第二本 體22脫離;[0059]所述第二卡瓦掛20、所述第二卡瓦21、所述第二膠筒23、所述第二外套24及所述 固定螺帽25由上至下順次套接在所述第二本體22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卡瓦掛20設有 槽,所述第二卡瓦21鉤在所述第二卡瓦掛20的槽內(nèi),所述第二本體22上設有錐面,所述第 二卡瓦21與所述錐面相嚙合,所述固定螺帽25設于所述第二外套24的內(nèi)部,并且所述固 定螺帽25與第二本體22螺紋連接,所述固定螺帽25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外套24的位置,并 且使得所述第二外套24懸掛在所述第二本體22的下部;[0060]所述第二外套24內(nèi)部依次安裝著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所述第二葉輪旋轉 器27及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28,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28與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通過 傳輸電線連接,所述第二葉輪旋轉器27的中心柱設有圓柱孔33,所述漂浮箱29與所述第二 外套24尾部通過螺紋連接,其中,所述第二外套24設有側身開孔31,所述側身開孔31用于 氣流通過,從而帶動所述第二葉輪旋轉器27高速旋轉,進而使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28發(fā)電 并儲電;[0061]工作時,由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28經(jīng)所述傳輸電線為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提 供動力,通過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0062]其中,第二超聲振蕩霧化發(fā)生器26包括振蕩器。第二發(fā)/儲電器28包括發(fā)電機 和蓄電池。[0063]具體地,所述第二本體22與第二卡瓦21結合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81°。[0064]具體地,所述第二膠筒23在軸向方向上可自由伸縮。[0065]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I)投放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 2)投放井下自發(fā)電 超聲霧化裝置A、(3)開井生產(chǎn)三個主要步驟。具體如下[0066]( I)投放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0067]如圖1所示,投放時,以繩索工具串連接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并將此工具 通過采氣井口 E下放到井筒C底部積液液面D以下設計位置,緩慢上提繩索,如圖3所示, 使第二卡瓦21相對于第二本體22及與此連接的所有部件下移并卡死于油管內(nèi)壁,繼續(xù)上 提繩索直至剪斷第二剪切銷釘19,第二投放器17隨繩索工具串起出井筒C外,漂浮式自發(fā) 電超聲霧化裝置B投放成功。[0068]( 2 )投放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A[0069]如圖1所示,投放時,以繩索工具串連接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A并將此工具通過采氣井口 E下放到凝析液開始出現(xiàn)處,緩慢上提繩索,如圖2所示,使第一卡瓦6相對于第一本體5及錐座7下移并卡死于油管內(nèi)壁;繼續(xù)上提繩索,使錐座7的圓柱卡塊10與第一本體5的魚刺扣32嚙合,此時,第一本體5連同第一外套12相對于錐座7上移,推動第一膠筒11撐開,從而使第一膠筒11與井筒C接觸達到預密封效果(當開井生產(chǎn)時,由于工具上下游存在壓差,第一外套12繼續(xù)撐開第一膠筒11,達到與井筒C充分密封的效果);上提繩索直至剪斷第一投放器I與第一本體5連接的第一剪切銷釘3,第一投放器I隨繩索工具串起出井筒C外,投放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A成功。(3)開井生產(chǎn) 打開采氣井口 E生產(chǎn)閥門,井筒C中高速氣流開始向地面管線外流。由于第二膠筒23與第一膠筒11與井壁密封,高速氣流就會通過第一外套12、第二外套24側身開孔31帶動第一葉輪旋轉器15、第二葉輪旋轉器27高速旋轉,從而使第一發(fā)/儲電器16、第二發(fā)/儲電器28發(fā)電并儲電與并由傳輸電線為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4、第二超聲振蕩霧化發(fā)生器26提供動力,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4、第二超聲振蕩霧化發(fā)生器26就會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由于漂浮箱29受井底積液的浮力作用,促使第二外套24上推第二膠筒23,第二膠筒23發(fā)生軸向壓縮就會與井筒C筒壁密封。井筒C底部液體只能通過第二葉輪旋轉器27中心柱上的圓柱孔33至第二超聲振蕩霧化發(fā)生器26,第二超聲振蕩霧化發(fā)生器26就將液相霧化成小液滴并隨氣流從第二本體22中心空腔上移;由于第一膠筒11與井筒C充分密封,沿井筒C筒壁向下流的凝析液則會在第一膠筒11與井筒C間隙聚集,當凝析液超過第一本體5時就會沿著第一本體5中心腔內(nèi)壁流向集液筒13,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14就會將集液筒13內(nèi)凝析液霧化為小液滴;氣流通過第一外套12側身開孔31及集液筒13的間隙攜帶小液滴再通過第一本體5的中心腔上移。當井底積液液面D相對低于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 —定距離(即液面D低于漂浮箱29底部時),漂浮箱29所受浮力減小或不受浮力,其重力主要作用帶動第二外套24下移,第二膠筒23發(fā)生軸向伸張與井筒C筒壁解除密封;漂浮箱29繼續(xù)下移帶動第二本體22下移,從而使第二卡瓦21解鎖,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整體下移;當漂浮箱29再次浸入井底積液液面D以下理論設計位置時,漂浮箱29所受浮力大于重力并向上推第二外套24,促使第二膠筒23再次與井壁密封,第二本體22再次與第二卡瓦21解密接觸,第二卡瓦21與井壁卡死;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B再次霧化井底積液。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yōu)劣。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設置在井筒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和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 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設置在所述井筒內(nèi)開始出現(xiàn)凝析液的位置,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用于將開始回落的凝析液及時收集并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 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設置在所述井筒底部液面以下,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用以對所述井筒回落的液相霧化。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包括第一本體、第一擋環(huán)、第一投放器、第一剪切銷釘、第一卡瓦掛、第一卡瓦、錐座、第一膠筒、第一外套、小螺絲、小彈簧、圓柱卡塊、集液筒、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第一葉輪旋轉器及第一發(fā)/儲電器; 所述第一擋環(huán)設置在所述第一本體的頂部,并且所述第一擋環(huán)與所述第一本體螺紋連接; 所述第一投放器插入第一本體內(nèi),所述第一投放器用于投放; 初始狀態(tài),所述第一剪切銷釘插入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一投放器并將它們固定,工作狀態(tài),所述第一剪切銷釘被剪斷,使得所述第一投放器與所述第一本體脫離; 所述第一卡瓦掛、所述第一卡瓦、所述錐座、所述第一膠筒及所述第一外套由上至下順次套接在所述第一本體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卡瓦掛設有槽,所述第一卡瓦鉤在所述第一卡瓦掛的槽內(nèi),所述第一卡瓦與所述錐座的錐面相嚙合,所述錐座設有與其軸向相垂直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nèi)按照由外及內(nèi)的順序安裝著所述小螺絲、所述小彈簧以及所述圓柱卡塊,所述第一外套與第一本體螺紋連接,并且所述第一外套懸掛在所述第一本體的下部; 所述第一外套內(nèi)部依次安裝著所述集液筒、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所述第一葉輪旋轉器及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與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通過傳輸電線連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套設有側身開孔,所述側身開孔用于氣流通過,從而帶動所述第一葉輪旋轉器高速旋轉,進而使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發(fā)電并儲電; 工作時,通過所述集液筒將開始回落的凝析液及時收集,由所述第一發(fā)/儲電器經(jīng)所述傳輸電線為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提供動力,通過所述第一超聲霧化發(fā)生器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對應所述錐座的螺紋孔處設有魚刺扣,所述魚刺扣用于限定所述圓柱卡塊的移動位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包括第二本體、第二擋環(huán)、第二投放器、第二剪切銷釘、第二卡瓦掛、第二卡瓦、第二膠筒、第二外套、固定螺帽、第二超聲振蕩霧化發(fā)生器、第二葉輪旋轉器、第二發(fā)/儲電器以及漂浮箱; 所述第二擋環(huán)設置在所述第二本體的頂部,并且所述第二擋環(huán)與所述第二本體螺紋連接; 所述第二投放器插入第二本體內(nèi),所述第二投放器用于投放; 初始狀態(tài),所述第二剪切銷釘插入所述第二本體與所述第二投放器并將它們固定,工作狀態(tài),所述第二剪切銷釘被剪斷,使得所述第二投放器與所述第二本體脫離; 所述第二卡瓦掛、所述第二卡瓦、所述第二膠筒、所述第二外套及所述固定螺帽由上至下順次套接在所述第二本體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卡瓦掛設有槽,所述第二卡瓦鉤在所述第二卡瓦掛的槽內(nèi),所述第二本體上設有錐面,所述第二卡瓦與所述錐面相嚙合,所述固定螺帽設于所述第二外套的內(nèi)部,并且所述固定螺帽與第二本體螺紋連接,所述固定螺帽用于限定所述第二外套的位置,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外套懸掛在所述第二本體的下部; 所述第二外套內(nèi)部依次安裝著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所述第二葉輪旋轉器及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與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通過傳輸電線連接,所述第二葉輪旋轉器的中心柱設有圓柱孔,所述漂浮箱與所述第二外套尾部通過螺紋連接,其中,所述第二外套設有側身開孔,所述側身開孔用于氣流通過,從而帶動所述第二葉輪旋轉器高速旋轉,進而使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發(fā)電并儲電; 工作時,由所述第二發(fā)/儲電器經(jīng)所述傳輸電線為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提供動力,通過所述第二超聲霧化發(fā)生器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體與第二卡瓦結合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81°。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膠筒在軸向方向上可自由伸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井井下多級超聲霧化排水采氣裝置,屬于油田領域。所述裝置設置在井筒中,所述裝置包括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和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設置在所述井筒內(nèi)開始出現(xiàn)凝析液的位置,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用于將開始回落的凝析液及時收集并將液相霧化為小液滴;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設置在所述井筒底部液面以下,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用以對所述井筒回落的液相霧化。本實用新型所述井下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和所述漂浮式自發(fā)電超聲霧化裝置均可通過井筒內(nèi)氣流的作用自發(fā)電,而不需提供外部電源就可以將液相分散成氣流流速可攜帶的直徑較小的霧滴排出井筒,從而可以大大節(jié)省能量。
文檔編號B05B17/06GK202832405SQ201220432919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28日
發(fā)明者楊旭東, 張書平, 徐勇, 陳德見, 于志剛, 程小莉, 肖述琴, 衛(wèi)亞明, 陳勇, 史華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