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用于拆裝向活動元件供電的、且包括兩滑接導線和一支撐在支撐件上的掛裝體的動力線...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991872閱讀:12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于拆裝向活動元件供電的、且包括兩滑接導線和一支撐在支撐件上的掛裝體的動力線 ...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滑車,其用于拆裝用來向活動元件供電的一縱長供電傳輸線路,該供電線路包括三個相互固定的縱向?qū)щ姴考?,并具有基本恒等的截面,該線路具有-一掛裝體,其支撐在一支撐件上,并具有一對稱的中央縱向平面,并包括一個垂直于該平面的剛性平板基座,以及位于基座同側(cè)的三個緣板,且其中的中央緣板沿所述對稱平面布置,而兩個可彈性撓曲的外側(cè)緣板則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平面,并分別位于其兩側(cè),三緣板都連接到基座上,并在與基座相反的一端分別具有一自由端,自由端的橫截面為唇緣形狀,并面向于相鄰的緣板,從而使得唇緣在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上相互成對地面對;-兩條用于同活動元件接觸的導線,這兩條導線相對于所述平面對稱,且都包括兩個溝槽,在兩外側(cè)緣板的彈性撓曲預壓作用下,所述自由端卡接到滑接線上的對應溝槽中,其中,外側(cè)緣板的彈性撓曲是在遠離所述平面的方向上發(fā)生的,通過將兩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在朝向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壓入到滑接線的一個對應溝槽中、并通過將中央緣板的自由端壓入到滑接線的另一個溝槽中,就可以對位于所述自由端之間的導線施加一個鉗夾作用,將其固定到掛裝體中,其中的外側(cè)緣板自身也是壓向所述平面的。
這樣的線路一般用來在某些路段向工務車或電車等軌道車輛供電,只要的路段例如是設置常規(guī)懸垂線有困難或存在危險的路段,尤其是對于隧道中的情形,采用這樣的線路可承受很高的電流強度,該電流強度高于帶有單條滑接線的線路。
參照歐洲專利申請第0593350號中的圖8來進行描述,在該專利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中,掛裝體的三個緣板構(gòu)成了一個帶有基座的單體部件。
另外,上述的歐洲專利申請也提到了這樣的可能性對于這樣的線路,可采用上述的安裝/拆卸滑車,此外,對于具有單條滑接線的線路,滑車沿一掛裝體的中央縱向?qū)ΨQ面設置,其中的掛裝體類似于上述的掛裝體,但其不具有中央緣板,且其尺寸被設計成其兩側(cè)的緣板通過彈性鉗夾作用保持著這樣設置的滑接線。
這樣的滑車尤其可根據(jù)本申請人提出的第552411號文獻中的內(nèi)容進行制造和銷售,該滑車包括-一剛性底架,其具有一個縱向中央對稱平面;-位于底架與掛裝體之間的可拆卸機械連接裝置,其處于這樣的方位使得所述縱向中央對稱平面與掛裝體的縱向中央對稱平面重合,所述裝置一方面通過掛裝體對底架進行支撐,在另一方面,引導著底架相對于掛裝體在縱向上平動;-兩個設置在底架上的外側(cè)接合部件,它們分別設置在所述縱向?qū)ΨQ平面的兩側(cè),并在處于相對于底架的原位狀態(tài)時,相對于縱向平面相互對稱,該接合部件能在對應唇緣的一側(cè)分別與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相接合,其中一側(cè)是指遠離所述縱向平面的那一側(cè),接合部件可從其原位狀態(tài)開始,至少是在離開所述縱向平面的方向上移動;-用于迫使所述接合部件從底架移動的裝置,其以可控的方式使得外側(cè)接合部件從其原位位置在遠離所述縱向平面、并垂直于該平面的方向上移動,并能使得接合部件在垂直于所述縱向平面的方向上接近該平面,從而回到所述的原位位置;-一個用于推頂滑接線的部件,其安裝在底架上,并相對于所述縱向平面對稱;-用于以可控的方式迫使推頂部件相對于底架移動的裝置,其中的移動方向是在所述縱向平面橫向上的兩個相反方向。
這樣的滑車完全勝任將線路的一條導線安裝到一個掛裝體或多個掛裝體中、或從掛裝體中拆卸出來,其中的多個掛裝體是端對端地組裝成一列的,關(guān)于該線路,上述的歐洲專利申請公開了如何制造該線路,以及在出現(xiàn)損壞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修理、或者對該線路的日常維護修復。
具體來講,在局部部位內(nèi),可以利用外側(cè)接合部件使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發(fā)生彈性撓曲,而將它們臨時相互分開,其中的局部部位是隨著滑車的縱向行進而沿一個或多個掛裝體依次出現(xiàn)的,滑車的縱向平動是由可拆卸的機械連接裝置進行引導的,以及-或者是利用推頂裝置將滑接線插入到以上述方式分開的自由端之間,在該位置上,一旦滑車移走、從而松開了外側(cè)緣板,滑接線就被兩自由端夾持住了,這樣就實現(xiàn)了線路的安裝;-或者是將滑接線從以上述方式分開的自由端之間拆出,其中的滑接線先前是被自由端夾持著的,可通過所述推頂裝置來控制該松開操作,這樣就完成了線路的拆卸。
與此相反,對于在上述前序部分中的描述的那種線路,上述滑車的安裝或拆卸操作是不太令人滿意的,具體來講,這是因為其很難將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相對于中央緣板的自由端分開,而這對于安裝或拆卸兩條滑接線則是必須的,而兩外側(cè)接合部件只能將兩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相互分開。這就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在線路的某些區(qū)域,當需要將兩滑接線中的一條滑接線在一個或多個掛裝體的中央緣板和對應的外側(cè)緣板之間進行安裝或松開時,就存在一些困難。
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在通過機械連接裝置將其底架連接到掛裝體上從而將這種滑車安放到掛裝體上之后,可使得該滑車沿掛裝體或者適當?shù)脑捠桥帕谐梢涣械亩鄠€掛裝體行進,在此行進過程中,利用外側(cè)接合部件在遠離中央緣板自由端的方向上向各個掛裝體上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依次地施加牽拉力,從而在局部使得兩外側(cè)緣板的唇緣與中央緣板的對應唇緣分開,在此條件下,如果要將已經(jīng)安裝好的導線從線路中拆出,則分開的唇緣就允許將對應的滑接線拆出,或者,這樣的狀態(tài)也允許將對應的滑接線插入到一個掛裝體或排列成一列的多個掛裝體中,且可對頂推部件進行定位,使得掛裝體的分開程度足以允許滑接線從唇緣之間脫出,或者使得頂推部件托著滑接線,以便于將其布置在唇緣之間,頂推部件所在位置適于使唇緣卡接在對應的溝槽中。
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還容易理解在滑車通過之后,外側(cè)緣板的彈性就會促使其恢復到這樣的形狀在該狀態(tài)下,通過使唇緣卡到對應的槽中,而固定位于唇緣之間的滑接線。
因此,與上述歐洲專利申請中描述的滑車不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滑車可以控制兩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相對于中央緣板自由端的位置,因而,就可以在線路的任何區(qū)域內(nèi),容易而確定地使滑接線與對應外側(cè)緣板和中央緣板接合,或者是與它們脫離。
用于使外側(cè)接合部件移動的裝置分別位于底架縱向?qū)ΨQ中位面的兩側(cè),它們可同時進行作用,使得兩個外側(cè)接合部件在遠離所述縱向平面的方向上移動,也就是說,遠離中央接合部件,以此來將兩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同步地遠離中央緣板的自由端,從而可同時安裝或拆卸兩條滑接線,對于根據(jù)上述歐洲專利申請設計的滑車,用本發(fā)明的區(qū)別特征提供的方法進行控制,也可以完成上述形式的工作。
但是,在此情況下,當該現(xiàn)有滑車被用在具有兩條滑接線的線路上時,會出現(xiàn)另一個缺陷,也即是例如當一條滑接線出現(xiàn)了損壞、而另一條滑接線則保持完好的情況下,為了更換損壞的滑接線,就要將其拆下,而同時也要將完好的另一條滑接線拆出,從而使得線路停止工作,直到再重新安裝好完好的滑接線和更換的滑接線為止。
這樣,很顯然在線路帶有兩條滑接線的情況下,在掛裝體中對位于外側(cè)緣板自由端與中央緣板自由端之間滑接線的夾持效果唯一地來源與外側(cè)緣板的彈性撓曲預壓,缺少其中的一條滑接線就會嚴重地影響掛裝體保持另一條滑接線的能力。
基于這樣的事實,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實現(xiàn)一種可能性,該可能性得利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滑車結(jié)構(gòu),該可能性即是當用在具有兩條滑接線的線路中時,可控制外側(cè)緣板自由端相對于中央緣板自由端的位置,從而可消除上述歐洲專利申請所存在的另一缺陷。
為此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滑車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用于使外側(cè)接合部件移動的兩個裝置設置在所述縱向平面的兩側(cè),這兩個裝置是相互獨立的。
該獨立性的優(yōu)越性尤其體現(xiàn)在如果必須的話,可只拆卸線路中已安裝好的一根滑接線,例如,在一條滑接線已損壞,可將另一條滑接線留在掛裝體中,從而可在更換拆卸導線的同時,繼續(xù)保持線路的供電,然后在不影響另一條未動導線的情況下重新安裝要更換的導線。對滑車的這種設計就可以充分利用掛裝體對滑接線的夾持方法。
在這一方面,可以看出盡管掛裝體的外側(cè)緣板是可彈性撓曲的,以使得滑接線可利用外側(cè)緣板自由端與中央緣板自由端之間的夾緊作用而被夾持住,但中央緣板可以被設計成具有較大的剛性,也就是說,由于考慮到甚至要使中央緣板也與外側(cè)緣板一樣發(fā)生彈性撓曲,要對中央緣板在掛裝體縱向平面橫向方向上的尺寸進行設計,至少當兩條滑接線都存在的情況下,由于兩滑接線受外側(cè)緣板預壓作用而施加在中央緣板自由端上力是相互對稱抵消的,所以該中央緣板不會發(fā)生彈性撓曲。在其中一條滑接線臨時缺少的情況下,中央緣板就可能會發(fā)生彈性撓曲,直到由剩下的滑接線施加的作用力被對應外側(cè)緣板施加在中央緣板上的作用力平衡抵消為止,但根據(jù)本發(fā)明,中央緣板的該彈性撓曲對于其工作壽命而言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據(jù)此就可以確定出中央緣板在垂直于掛裝體中央對稱縱向平面方向上的厚度,以此使得其撓曲度只是能勉強察覺到。
為了便于滑車沿一個掛裝體或排列成一列的多個掛裝體行進,如在上述歐洲專利申請中描述的那樣,掛裝體兩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上分別具有一個縱向平面,該平面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平面,并朝向基座,且在遠離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從對應的外側(cè)緣板向外突出,這樣的設置有利于位于本發(fā)明滑車底架與掛裝體之間的可拆卸機械連接裝置,如同在上述歐洲專利申請中描述的滑車那樣,連接裝置是在所述縱向平面上滾動。
中央接合部件、外側(cè)接合部件、以及相對應的掛裝體最好被設計成相配套的,以便于滑車的行進。
因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如同上述歐洲專利申請所公開的那樣,掛裝體中央緣板的自由端具有一個縱向溝槽,其背對基座,并沿所述平面位于對應唇緣之間,同一掛裝體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上也各具有一個縱向溝槽,其背對基座,并在遠離所述平面的方向上偏離對應的唇緣,針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滑車,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其中-中央接合部件包括至少一個中央滾輪,其沿所述縱向平面布置,并被安裝成可繞一軸線相對于底架轉(zhuǎn)動,其中的軸線垂直于所述縱向平面,該中央滾輪在其所述轉(zhuǎn)動軸線上是不能相對于底架平動的,該滾輪的環(huán)周與中央緣板的所述溝槽相接合;-兩外側(cè)接合部件至少包括一對外側(cè)滾輪,它們位于所述縱向平面的兩側(cè),并在原位狀態(tài)下相對于該縱向平面對稱,它們被安裝成可繞同一軸線相對于底架轉(zhuǎn)動,軸線垂直于所述縱向平面,這些滾輪的環(huán)周可與對應外側(cè)緣板上的所述溝槽相接合;并且,對于使外側(cè)接合部件移動的裝置,其包括調(diào)整外側(cè)滾輪沿其轉(zhuǎn)動軸線位置的裝置。
這樣,為保證兩個用于調(diào)整外側(cè)滾輪位置的裝置之間具有上述的相對獨立性,進行了如下的設計,其中的這兩個裝置用于移動位于滑車縱向中央對稱平面兩側(cè)的外側(cè)接合部件,設計包括-一個對應的滑套,其被安裝成可沿所述轉(zhuǎn)動軸線相對于底架進行滑動,但卻不能繞該轉(zhuǎn)動軸線相對于底架進行轉(zhuǎn)動,并以這樣的方式支承著對應的外側(cè)滾輪使得其可繞所述轉(zhuǎn)動軸線轉(zhuǎn)動,但不能沿該軸線平移;以及-一對應螺桿,其被安裝成可繞所述轉(zhuǎn)動軸線相對于底架轉(zhuǎn)動,但不能沿該轉(zhuǎn)動軸線相對于底架平動,其通過一段螺紋與對應滑套接合,并安裝有一個操作裝置,從而可被繞所述轉(zhuǎn)動軸線相對與底架旋轉(zhuǎn)。
為了使得中央滾輪與外側(cè)滾輪能以最為有利的機械狀態(tài)進行工作,中央滾輪的轉(zhuǎn)動軸線最好能與所述那對外側(cè)滾輪的轉(zhuǎn)動軸線重合,其中的中央滾輪位于兩外側(cè)滾輪之間。
為此目的,最好能穩(wěn)定滑車相對于掛裝體的取向,根據(jù)本發(fā)明安裝滑車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有如下特征-中央接合部件例如包括兩個所述中央滾輪,它們相對于底架的某個橫向平面對稱,該平面構(gòu)成了頂推部件的對稱面;-外側(cè)接合部件例如包括所述的那對滾輪,它們相對于所述橫向平面對稱;以及-用于促使外側(cè)接合部件移動的兩裝置例如被設置成相互獨立、且相互對應的。
自然,無論是中央滾輪在中央緣板自由端上溝槽中的接合、還是外側(cè)滾輪在外側(cè)緣板自由端上溝槽中的接合都必須要足以向外側(cè)緣板傳遞一個作用力,從而適當?shù)卦龃笃鋸椥該锨鷳?,而使它們的自由端與中央緣板分開,其中,撓曲應力的增大是相比于它們夾持著滑接線的預壓狀態(tài)而言的。
為此目的,如同在上述歐洲專利申請中那樣,當掛裝體上各個溝槽的橫截面形狀被設計成V型時,最好能這樣進行設計中央滾輪以及所述那對外側(cè)滾輪的環(huán)周面為外凸形狀,當以經(jīng)過轉(zhuǎn)動軸線的任何平面作剖面圖時,環(huán)周面為V字形狀,其中的中央滾輪至少為一個,而外側(cè)滾輪至少為一對。
類似于中央接合部件、外側(cè)接合部件、以及位于根據(jù)本發(fā)明滑車與掛裝體之間的機械連接裝置,推頂部件最好也被設計成能便于滑車執(zhí)行上述的行進。
為此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推頂部件是一個承座,其被安裝成可繞一軸線相對于底架轉(zhuǎn)動,軸線垂直于所述縱向平面,該承座具有兩個周向溝槽,它們相對于所述縱向平面對稱,兩溝槽用于接納對應的滑接線,而用于促動推頂部件的裝置則包括用于在所述橫向方向上調(diào)整承座轉(zhuǎn)動軸線相對于底架的位置的裝置。
因而,用于調(diào)整承座轉(zhuǎn)動軸線位置的裝置最好包括-一個滑套,其被安裝成可沿所述橫向方向相對于底架滑動,但不能相對移動,承座的轉(zhuǎn)動軸線相對于該滑套是固定的;以及-一螺桿,其被安裝成可繞一軸線在滑套中轉(zhuǎn)動,但其不可沿所述橫向轉(zhuǎn)動軸線相對于滑套平動,該軸線橫貫所述縱向平面,該螺桿通過一螺紋與底架接合,并安裝有操作裝置,從而可繞所述橫向轉(zhuǎn)動軸線相對于底架轉(zhuǎn)動。
在所示的實施例中,表示了供電線路1最為常見的情況,線路的縱長方向處于水平狀態(tài),該縱長方向在圖中用箭頭2指代,所述的中央縱向?qū)ΨQ面在圖中處于垂直面狀態(tài),并用附圖標記3指代,該線路包括幾個縱向掛裝體4,這些掛裝體按相互縱向?qū)R的方式放置,從而都相對于平面3對稱,且這些掛裝體4通過魚尾板5以固接的方式端對端地組裝在一起,對其中的連接方式下文將有更為詳細的描述。例如,每個掛裝體4都具有一定的縱向尺寸,該尺寸在圖中未標出,其值為12米,兩相鄰掛裝體4之間留有一個縱向間隙6,該間隙的寬度從幾十毫米到幾毫米不等,但這些數(shù)值只是通過非限定的實施例來說明,采用其它的數(shù)值也不悖離本發(fā)明的范圍。
按照本身公知的方式,各個掛裝體4通過單個的支撐部件懸掛在隧道的頂壁(圖中未示出)上,其中的支撐部件在實際中是一些電氣絕緣體(圖中未示出),這些絕緣體之間以一定的縱向間隔相互分隔開。
此外,線路1包括兩條縱向的導電線7,這兩條導電線用于與機車上所帶集電器的集電弓相接觸,從而向機車供電。導線7被設置在平面3的兩側(cè),并相對于平面3對稱,它們在掛裝體4下面延伸經(jīng)過掛裝體的大部分縱向尺寸,并在各個間隙6處從一個掛裝體4延伸到另一個掛裝體。每根導線7的縱向長度都為幾百米長,從而在由多個掛裝體4組成的縱向隊列下延伸,這些掛裝體排列組成了隧道的全長,導線延伸到隧道外就變?yōu)榱顺R?guī)的懸吊線的形式。因而,盡管在

圖1中只表示出了兩個掛裝體,但端對端連接的掛裝體數(shù)目通常要多于兩個;在某些具體的情況下,如掛裝體具有合適的縱向長度,則用單個掛裝體也是足夠的。
在圖中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各條導線7的橫截面形狀為懸吊導線的公知標準型面,也就是說,基本為中空的圓形截面,并制有兩個相對于導線7的縱向中央平面8對稱的V型槽,其中的縱向中央平面8平行于平面3,V型槽位于另一縱向面9的正上方,該縱向面9沿縱向直線10垂直分割平面8,縱向直線10經(jīng)過基本上構(gòu)成各導線7橫截面輪廓的圓的圓心。
因而,導線7的形狀總體上為圓柱狀,該圓柱相對于直線10軸對稱,并與上述的V槽相對應而具有兩條縱向槽11,兩個槽11相對于平面8是對稱的,并靠近平面9且位于其上方。
在整個縱向長度上,兩導線7的橫截面是恒等的,各個掛裝體4的橫截面在其兩橫向端面12之間沿整個縱向方向上也是沒有變化的,其中,在端面12處測得兩縱向相鄰掛裝體4之間的間隙6。
如下文將要描述的那樣,每個掛裝體4都是由一個單體部件構(gòu)成的,該部件例如是用擠壓成形方法制成的;如所公知的那樣,該部件最好是用鋁材或鋁合金制成的,而對于魚尾板5也可以用這樣的材料來制造;導線7也可以像公知的那樣,最好是用銅或銅合金制造;當然應明白的是,這些材料也只是按非限制性的實施例方式來指明的。
假定各個掛裝體4處于為懸掛導線7而被懸吊在隧道頂壁上的取向,則在其頂部,掛裝體4包括一個剛性的平板基座13,其垂直于平面3,并相對于該平面對稱。更具體來講,該基座13是由上下兩個縱向面14、15圍成的,這兩個縱向面與平面3垂直,并分別相對于該平面對稱,同時基座被制成從平面3分別延伸到兩側(cè)邊部分,形成了兩個平行于平面3的縱向邊沿面16,兩邊沿面16相對于平面3對稱布置。如公知的那樣,掛裝體4是通過基座13懸掛在支撐絕緣體上的,利用卡接著上表面14、邊沿面16以及底面15邊緣區(qū)17的夾鉗件就可以懸掛該掛裝體,其中的邊緣區(qū)17靠近對應的邊沿面16。
掛裝體4包括三個縱向平板緣板,它們從底面15延伸出,并作為一個整體與基座13固定在一起,其中的中央緣板18位于平面3上,并相對于該平面對稱,兩外側(cè)緣板19分別位于平面3的兩側(cè),并相對于平面3相互對稱,同時,這兩個外側(cè)緣板還基本上平行于平面3。在緣板與基座13連接的相對端——也就是說在其下端處,中央緣板18和兩外側(cè)緣板19各具有一個自由端20、21,類似于各個緣板18、19與基座13的連接處,各緣板18、19的自由端也是剛性的,但至少是對于外側(cè)緣板19——最好中央緣板18也是這樣在其連接到基座13上的部位與自由端20、21之間的部分可發(fā)生彈性撓曲。
為此目的,在朝向平面3以及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兩外側(cè)緣板19分別是由兩縱向表面22、23圍成的,兩縱向表面基本上為平面的,且近似平行于平面3。各個緣板19的表面22、23分別被連接到基座13底面15的位于兩邊緣區(qū)17之間的部分上,與基座的連接處分別是兩個斜切面24、25,表面22、23在向下的方向上相互靠近,從而使得緣板19能發(fā)生上述的彈性撓曲,尤其對于緣板19的自由端21,它們可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移動。
類似地,在平面3的兩側(cè),在離開平面3的方向上,中央緣板18是由兩縱向平面26圍成的,兩平面26分別通過斜切面27連接到基座13的底面15上,且這兩個平面在朝向下方的方向上逐漸靠近。這樣也會造成中央緣板18在垂直于平面3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彈性撓曲度,但是在掛裝體4的正常工作條件下,中央緣板18的行為好像是與基座13完全剛性一體,其中的正常工作條件也就是說為了實現(xiàn)對稱的緣故而在掛裝體4的下方嵌裝了兩根導線7,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在閱讀了下文的描述之后能很容易地領(lǐng)會這方面內(nèi)容。
在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上,兩表面26向下連接到一個對應的縱向平面28上,兩縱向平面28從平面3向下分叉,并相對于平面3左右對稱。兩縱向平面28自身在離開平面3的方向上向下通過一個斜切面(圖中沒有標出)連接到對應的縱向平面29上,縱向平面29從其與表面28的連接部位向下延伸接近平面3。當從橫截面方向來觀察時,表面28、29形成了一唇緣或扣鉤32的形狀,唇緣或扣鉤32偏折向遠離平面3的方向,且其形狀和尺寸是標準值,以便卡接到兩導線7上的對應槽11中。
在朝向下方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在距離基座13的最遠處,兩表面29連接到緣板18自由端20上的兩縱向平面30上,表面30從其與表面29的連接部位處向上延伸,從而兩表面30在朝向上方的方向上會聚在一起,并沿平面3連接在一起,這樣就在兩唇緣32之間形成了一個縱向槽31,該縱向槽開口向下,且橫截面形狀是相對于平面3對稱的V字型。
在對應的自由端21處,兩外側(cè)緣板19的表面22自身向下連接到縱向平面33上,縱向平面33相對于平面3是傾斜向下的,表面33越向下越靠近平面3。
表面33自身向下連接到一縱向平面34上,該縱向平面34相對于平面3是傾斜的,并越向下越接近平面3,這樣的情況剛好與位于平面3同一側(cè)的表面28相反,由此使得表面34通過一斜切面而向下連接到一縱向平面35上,縱向平面35帶有一定斜度地延伸遠離平面3,其與平面3的位置關(guān)系與位于平面3同一側(cè)的表面29相反。表面35向下連接到一縱向平面36上,該縱向平面在離開平面3的方向上、相對于平面3傾斜地向外延伸了一段距離,該距離大于平面3與縱向平面36所在外側(cè)緣板19上表面23之間的分隔距離,其傾斜的朝向是與位于平面3同一側(cè)的表面30的朝向相反的。
這樣,表面34、35就在該緣板19的自由端21處形成了一個唇緣或扣鉤37,在圖2和圖3所示導線7與掛裝體4相互組裝在一起的狀態(tài)中,該唇緣37在垂直于平面3的方向上與一對應唇緣32直接對置,它們具有標準的形狀和尺寸,以便于裝配到導線7上的溝槽11中,導線7上的另一溝槽卡接著該唇緣32。在該位置上,兩唇緣32、37相對于導線7的平面8相互對稱,并將導線7保持在它們之間,這兩個唇緣完全位于導線7的平面9的上方、或幾乎完全位于該平面9的上方,從而對應的外側(cè)緣板19由于要將其唇緣37抵著導線7壓向平面3而在離開平面3的方向上受到彈性撓曲的預應力作用,導線7自身又抵著與所述唇緣37位于平面3同一側(cè)的唇緣32壓向平面3。在制造掛裝體4時、以及在設置導線7到掛裝體中時,可通過將各外側(cè)緣板19在唇緣32和37處的尺寸設計成適當?shù)闹祦韺⒃搹椥該锨{(diào)整到設定的程度,在垂直于平面8的方向上,兩唇緣32、37之間的相對間隔要小于一個設定值,該設定值對應于導線7上兩溝槽11之間的相對間隔,從而造成兩對應唇緣32、37對導線7有一個鉗夾的預定效果,這樣就將導線7固定在了掛裝體4中,或者更具體來講,是被固定在了縱向順置的多個掛裝體4中,并與各個掛裝體4緊密接觸,從而在整個縱向長度方向上,保證了各掛裝體4與兩條導線7的導電關(guān)系。如所公知的那樣,可通過在唇緣32、37與對應的溝槽11之間施用一種接觸潤滑劑來有利地改善此處的導電性。
應當說明的是掛裝體4或多個掛裝體4對滑接線7的鉗夾作用,以及相互之間的導電接觸都必然使得外側(cè)緣板19受到彈性撓曲的預應力作用。
很自然地,由于是對稱的,所以在安裝兩條導線7的條件下,因為兩外側(cè)緣板19自由端20通過對應導線7在朝向平面3方向上向緣板18自由端21施加的作用力相互平衡,外側(cè)緣板19的撓曲預應力并不會造成中央緣板18產(chǎn)生的偏轉(zhuǎn)撓曲。在臨時性地缺少一根滑接線7的情況下,緣板18會在對應外側(cè)緣板19所安裝的導線7的側(cè)向推擠作用下發(fā)生彈性撓曲,但該導線7仍然足以保持在中央緣板18和對應外側(cè)緣板19的兩自由端20、37之間,一方面,這樣就避免了導線意外脫出的風險,并能便于將兩條導線7依次地安裝到各個掛裝體4的下面,而另一方面,這樣也可以保持與各個掛裝體4的緊密導電接觸,從而就可以用帶有單根導線7的供電線路1來進行供電,例如在另一條導線7出現(xiàn)損壞而要被拆卸掉的情況下。
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各個表面36與一縱向平面38相連接,縱向平面38近似于與平面3平行,并比對應外側(cè)緣板19上的表面23更遠離平面3,且該表面38通過一縱向平面39連接到該表面23上,縱向平面基本上垂直于平面3,因而該平面是向上彎折的,并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從外側(cè)緣板向外伸出。在表面36最靠近表面38的部位處,三個表面36、38和39圍成了一個位于對應外側(cè)緣板19自由端21上的剛性的檻臺40,其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從外側(cè)緣板19的表面23向外突伸出,該檻臺尤其便于在兩個從隧道頂壁懸垂下來的相鄰縱向絕緣體之間、將一個可拆卸的絕緣罩(圖中未示出)固定到掛裝體上,絕緣罩遮蓋著基座13的上表面14、邊沿面16,并固定到檻臺40上,從而就覆蓋了外側(cè)緣板19的表面23,但該絕緣罩的下部及橫向則是露空的,從而裸露著位于平面9下方的各條導線7的一半。在各個表面36最靠近對應表面38的部位處,對應的檻臺40中最好留有一個中空部分——一開口向下的縱向溝槽41,其橫截面為V字型,并相對于一對應平面42對稱,該平面42基本上平行于平面3,這樣,制在檻臺40中的溝槽41位于從對應唇緣37向外偏離平面3的位置上,該溝槽41可利用絕緣罩的彈性,有利地加強絕緣罩在檻臺40上的錨固。
自然地,用于將兩相鄰掛裝體4在縱向上端對端地連接在一起的魚尾板必須不對導線7在掛裝體4上的緊固造成不利影響,其中,導線在掛裝體4中的緊固只是利用外側(cè)緣板19的彈性作用來實現(xiàn)的,為此目的,利用各個跨越間隙6的魚尾板5來將掛裝體4上外側(cè)緣板19與相鄰掛裝體4上位于平面3同側(cè)的外側(cè)緣板19夾接在一起,該魚尾板固定在兩外側(cè)緣板19上,因而也位于平面3的同一側(cè)。
為此目的,根據(jù)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例,并如從圖1和圖3可看到的那樣,在縱向上靠近掛裝體4各端面12的部位處,掛裝體4的兩外側(cè)緣板19上被鉆出了一些孔洞44,在本實施例的情況中,是沿四條相互平行的軸線43進行鉆孔,軸線43基本上垂直于垂直于平面3,并在同一縱向面和橫向面上分別成對布置,孔洞44從緣板的一側(cè)穿到另一側(cè),以使得對應的螺栓45能同軸地穿過孔洞44,這些內(nèi)容表示在圖3中,但為了清楚起見而沒有表示在圖1中。
各個魚尾板5的形式為一縱向型條,其在對應掛裝體4的外側(cè)緣板19與中央緣板18之間,貼接到所要連接在一起的兩外側(cè)緣板19的表面22上,且通過一對應的螺栓45進行螺紋連接而緊壓著這些表面22,魚尾板上具有攻絲孔46,這些孔分別與孔洞44相對,最好還設置一彈簧墊圈47,通過該墊圈而使螺栓45的頭部壓緊在對應外側(cè)緣板19的表面23上。
通過非限定性的實施例,各魚尾板5的縱向尺寸約為40厘米,掛裝體4上最靠近端面12的孔洞43距離該端面12的縱向尺寸約為5厘米,且離端面12最遠的孔洞距離端面12的縱向尺寸約為15厘米。但是,這些附圖只是非限定性的示例,選擇其它的數(shù)值也不偏離本方面的保護范圍。
此外,為了防止魚尾板5與中央緣板18相接觸,所以魚尾板5在垂直于平面3方向上的厚度要小于在垂直于平面3方向上表面22與表面26之間的距離,且螺栓桿45的長度要設計成能避免頂觸到中央緣板18上。
但是,魚尾板5的橫截面面積至少要等于各個掛裝體4橫截面面積的一半,從而,在總體上考慮,將兩相鄰掛裝體4在縱向上組裝起來的兩魚尾板5所具有的橫截面面積就與一個掛裝體4所具有的面積相同,因而不影響電流的傳輸。
從而,用魚尾板5對掛裝體進行組裝所形成的組件不但在線路的全長上保持這兩條導線7(除了間隙6之外,但在這一方面,間隙的長度可忽略不計),而且保證了在線路1的整個縱向全長上,電流的傳輸都有足夠的截面積。
因而,作為非限定性的實施例,在試驗中通過將各個魚尾板5的橫截面面積設為1600平方毫米、各個掛裝體4的橫截面面積設定為3120平方毫米、并將導線7的截面積大致設為107、120或150平方毫米,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技術(shù)效果,當然也可以選擇其它的數(shù)值,這些數(shù)值對本發(fā)明沒有影響。
另外,最好能通過設計使得掛裝體4能防止導線7線路由于位于兩縱向鄰接的支撐絕緣體之間出現(xiàn)彎垂而變?yōu)椴钇鸱榇四康?,通過將支撐絕緣體之間的相互間隔設為預定值,各個掛裝體4就制成這樣當其處于原位狀態(tài)時——即在其被絕緣體吊在隧道頂壁上、并安裝了導線7之前,其具有一定的拱度,從而在被絕緣體懸吊、并固定了導線7之后,在掛裝體4和導線7的重力作用下,該拱度就消失了。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制造過程中設定各個掛裝體4的拱度是普通技能,且將掛裝體4設計成這種類型可避免懸垂絕緣體數(shù)目的增多,通常要將絕緣體設置得多一些來防止線路在兩絕緣體之間出現(xiàn)撓垂。
在最為常見的情形中,在組裝線路1時,組裝過程時從將支撐絕緣體安裝到頂壁下面開始,然后將起始時不帶有滑接線7的掛裝體4用魚尾板5與相鄰的掛裝體在縱向上組裝在一起,之后才將滑接線7安裝到掛裝體中。
為此,最好采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滑車48,下面將結(jié)合圖4到圖9對該滑車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行描述,通過將該滑車48沿一個或多個掛裝體4的縱向前進,就可以使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40從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向外分開,從而使得滑接線7能容易地插入到對應的一對唇緣32、37之間,在執(zhí)行了該插入操作之后就可以松開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40,從而在外側(cè)緣板19的彈性作用下,各個唇緣就接合到各條導線7的溝槽11中,并迫使導線7的另一溝槽11與中央緣板18自由端22上的唇緣32接合,隨著滑車48在縱向上的移動,導線的卡入在縱向區(qū)域上依次地進行。
假定線路1處于工作位置,則如圖4到圖9所示的具體工作狀態(tài)中,滑車48主要是位于線路1的下方,其從掛裝體4向下懸垂,或者在適當?shù)臅r候,如果其恰好位于兩相鄰掛裝體4的連接處,則就懸掛在這兩個縱向相鄰的掛裝體4上,滑車在掛裝體上懸掛方式還能使得其縱向移動,該懸掛方式最好為滾動,圖4到圖9作為下文中對滑車進行描述的參照圖。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將考慮滑車48懸掛在一個掛裝體4上的情況,但可以理解在相同的條件下,其也可以懸掛在兩個相鄰的掛裝體4上,且其沿線路1的移動使得其可毫不困難地從一個掛裝體4移動到縱向相鄰的另一個掛裝體4上,在閱讀了下文的描述之后,可很容易地理解這些內(nèi)容,此外,對于本說明書,除非特別聲明,一般是針對線路1是完整的情況——即在掛裝體4或成列的多個掛裝體4中固定有兩根懸垂導線7,這種情形例如對應于這樣的情況在更換兩根滑接線7或只更換其中一根滑接線的線路修整工作進行之前。
滑車48包括一剛性的底架49,其基本上位于線路1下方的高度上,其總體形狀近似于一個矩形的平行六面體,底架49是相對于一個縱向平面對稱的,該縱向平面與線路1的縱向中位面3重合,因而,該平面也用標號3來指代。另外,底架49具有一個橫向?qū)ΨQ面50,此處,橫向與縱向是參照線路1的縱長方向定義的。
更具體來講,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底架49是通過將兩塊側(cè)板51和四個撐柱固定組裝在一起形成的,側(cè)板51為近似于矩形的剛性平板,且兩側(cè)板完全相同,并相對于平面3對稱,同時它們也平行于該平面,側(cè)板還相對于平面50對稱,撐柱為剛性的直桿,并垂直于平面3,且相互連接到兩側(cè)板51上,這四個撐柱包括兩個位于縱向末端處的撐柱52以及兩個位于縱向中間位置的撐柱53,兩撐柱52、以及兩撐柱53都相對于平面50對稱分布。這些撐柱52、53在垂直平面3的方向上保持著兩側(cè)板51之間的一個相對間隔,當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在垂直平面方向上離開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足夠距離、從而使得唇緣32、37能完全從導線7的溝槽11中脫出時,兩外側(cè)緣板19自由端21的檻臺40的表面38之間的間隔要小于上述所述的間隔,自然,上述唇緣的張開程度是在一定限度內(nèi),以使得外側(cè)緣板19的撓曲是在彈性變形范圍內(nèi)。此外,撐柱52和53所在高度低于滑接線7,從而撐柱既不會妨礙滑車48沿線路1的移動,也不會妨礙對導線7的拆卸和重新安裝作業(yè),關(guān)于這些操作作業(yè)將在下文進行介紹。
在兩側(cè)板51的上部具有一個平直的縱長上邊緣153,該邊緣所在高度例如對應于外側(cè)緣板19自由端21的表面36的中間高度。沿該上邊緣153,兩側(cè)板51上分別固定安裝著一個縱長的桿棒54,該桿棒相對于平面50對稱,并沿上邊緣153延伸,由此按同對應側(cè)板51共面的形式向上延伸到一個高度,該高度要高于外側(cè)緣板19自由端21上檻臺40的表面39所在的高度,但沒有到達基座13的高度,桿棒54還沿兩表面38中之一延伸,同時在垂直于平面3的方向上保持著與表面38離開一定的間隙,從而就既不會阻礙滑車48相對于線路1的縱向移動,也不會阻礙兩外側(cè)緣板19的兩自由端21在某些條件下從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處左右分開,其中兩自由端21的分開可使得導線7能被拆卸下來和重新安裝上去。
在高于檻臺40的表面21、但低于基座13的高度上,兩桿棒54上固定地安裝著兩根樞軸55,它們的軸線56垂直于平面3,樞軸55繞這兩條軸線轉(zhuǎn)動。垂直于該平面,每個樞軸55都具有這樣的尺寸使得其在垂直于平面3的方向上距離位于平面3同一側(cè)的對應外側(cè)緣板19有足夠大的間隙,以便于如前述的那樣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能與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分離開。同一桿棒54上的兩樞軸相對于平面50對稱,類似地,一桿棒54上的兩樞軸55與另一桿棒54上的兩對應樞軸是相對于平面3對稱的,也就是說,相對于平面3對稱的兩樞軸是同軸布置的。
每一樞軸55上都安裝了對應的一個滾輪57,其可繞軸線56自由轉(zhuǎn)動,但不會從對應的桿棒54上脫出,滾輪向下壓在位于平面3同一側(cè)的緣板19的自由端21的檻臺40的表面39上。與樞軸55類似,滾輪57的尺寸被設計成在垂直與平面3的方向上與位于平面3同一側(cè)的外側(cè)緣板19之間留有一個間隙,甚至是在該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與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分開足夠?qū)挼那闆r下也留有間隙,從而允許對導線7進行拆卸和重新安裝。
四個完全相同的滾輪57具有兩方面的功能利用滑車48的底架49將其固定在兩外側(cè)緣板19自由端21的檻臺40上;并通過在檻臺40的表面39上滾動而引導著滑車48相對于掛裝體4縱向移動。
兩桿棒54是以圖中沒有表示出的方式、通過某種裝置固定到對應的兩側(cè)板51上的,其中的裝置使得桿棒54以及桿棒上安裝的滾輪57能相對于上述的位置偏移足夠的量,以使得能將滑車48架到掛裝體4上、以及將滑車從掛裝體4上撤下,其中,所述上述位置即對應于滑車的工作位置。在滑車的結(jié)構(gòu)類似于用來安裝和拆卸單導線剛性懸吊線中唯一的一條滑接線的滑車48的情況下,上述的連接裝置是公知的,具體來講,在第一實施例中,可采用由F92231 Gennevilliers地方LouisRoche大街第119號的DeLachaux SA提出的第552020號參考文獻中公開的滑車,在第二實施例中,可采用由本申請人提出的第552411號參考文獻中公開的滑車。那些連接裝置在圖中總體上用標號58指代,下文中將不對這些裝置進行描述,當然,可以理解也可以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裝置來取代這些裝置。
另外,每側(cè)板51具有兩個前邊緣59,它們是平直的,并位于橫向方向上,兩前邊緣59相對于平面50對稱,在緊鄰前邊緣的位置處設置了對應的末端撐柱52,側(cè)板51還具有一下邊緣60,下邊緣60是在縱向上延伸,但是卻凸向下方,該下邊緣包括兩個位于兩外端處的縱向平直面61,這兩個表面連接到對應的前邊緣52上,它們盡管在大體上是縱向延伸的,但從與對應前邊緣52的連接處出發(fā)具有向下的坡度,兩表面61相對于平面50對稱,下邊緣還包括一個中央縱向表面62,該表面自身也是平直縱向延伸的,但其縱向尺寸要顯著小于各個表面61的長度。
在緊鄰表面61與對應前邊緣59之間連接處的部位,在側(cè)板51上鉆出了一個垂直于平面3的孔洞63,該孔洞用于固接一個掛鉤,從而使得滑車能被一工務列車沿線路1進行牽引。
相對于平面3對稱的一對滾輪57的軸線56位于同一個橫向平面64上,這些形成的兩橫平面64相對于平面50對稱,每個平面64都從對應的末端撐柱52和距離最近的那個中央撐柱53之間穿過,且粗略地講,其距離撐柱52和53的縱向距離是相同的。
兩條軸線66垂直于平面3且由相同的縱向平面65與平面64相交而成,所述平面65垂直于平面3,且位于側(cè)板51上邊緣153與下邊緣60的表面61中位高度的居間值。沿所述兩軸66,兩側(cè)板51上從一側(cè)到另一側(cè)地鉆出了對應的孔67,孔67是由一個圓筒形的內(nèi)周面圍成的,孔67相對于軸線66是軸對稱,各個孔67的內(nèi)周面68具有相同的直徑。
通過在同一軸線66上開出一對孔67,側(cè)板51就支承著一個滾輪組69,它們可繞對應的軸線66自由轉(zhuǎn)動,該組滾輪包括三個滾輪,其中包括一個布置在平面3上的中間滾輪70,該滾輪相對于平面3是對稱的,以及包括兩個外側(cè)滾輪71,它們平行于平面3,并相對于該平面對稱。
兩組69滾輪70、71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將只參照圖7對其中的一組進行討論,從圖7可以看出,同一組69的三個滾輪是通過同一根支承軸72支撐在兩側(cè)板51之間的,支承軸的軸線即為軸線66,支承軸從一側(cè)板51延伸到另一側(cè)板,并從對應的孔67中穿出。
在兩側(cè)板之間51,支承軸72具有一段中間部分73,該中間部分在遠離軸線66的徑向方向上是由一外周表面74圍成的,外周表面為標準的圓柱面,其繞軸線66軸對稱,而其直徑例如基本上等于孔67內(nèi)周面68的直徑。在沿軸線66方向,中間部分73的尺寸略小于兩側(cè)板51之間在垂直于平面3方向上相對間隔,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外周面74的兩外側(cè)分別連接到一個環(huán)形的平面軸肩75上,軸肩75相對于軸線66為軸對稱,并與此軸線垂直;兩軸肩75相對于平面3對稱,并處于遠離平面3的位置上,但相對于處于同一側(cè)的側(cè)板51,軸肩略為靠近平面3。
沿軸線66的方向,中間部分73的兩側(cè)各具有一根支承軸72,在支承軸72具有一末端部分76,在遠離軸線66的徑向方向上,該末端部分是由一圓筒形外周面77圍成的,該外周面以軸線66為軸對稱中心,且直徑小于外周面74的直徑,外周面77與外周面74之間用對應的軸肩75進行連接,且該末端部分76從對應孔67的內(nèi)周面68中穿過對應的側(cè)板51,從而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從該側(cè)板51向外部分地伸出。為此,沿軸線66方向,各個末端部分76的外周面77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連接到一個末端面78上,該端面78的形狀為垂直于軸線66的盤面,且相對于平面3對稱的兩端面78沿軸線66的方向分開一段距離,該距離在垂直于平面3的方向上大于由兩側(cè)板51構(gòu)成的組件的整體尺寸,其中的兩側(cè)板51是通過撐柱52、53相互組裝在一起的。
通過一同軸設置的軸套79來保證了支承軸72的兩末端部分76相對于對應的孔67是同軸的,其中的軸套還保證了支承軸72在側(cè)板51中相對于平面3對稱。
與同一支承軸72相關(guān)的兩軸套79是完全相同的,并相對于平面3對稱。
在軸線66方向上,每個軸套中都形成了兩個圓筒形的內(nèi)周面80、81,這兩個內(nèi)周面以軸線66為軸對稱中心,且這兩個周面的直徑分別等于支承軸72末端部分76的外周面的直徑、以及支承軸72上中間部分73的外周面74的直徑。各個軸套79的內(nèi)周面80、81分別與支承軸72末端部分76的一部分外周面77、以及中間部分73的一部分外周面74滑動接觸,從而能使得支承軸72繞軸線66轉(zhuǎn)動。各個軸套79的兩內(nèi)周面80、81通過一環(huán)形的平面軸肩62連接在一起,該軸肩以軸線66為軸對稱中心,并與該軸線66垂直,軸肩62靠向平面3,并平貼在支承軸72的軸肩75上,但該貼裝方式允許軸套79繞軸線66相對于支承軸72轉(zhuǎn)動。
在遠離軸肩82的方向上,各個軸套79的內(nèi)周面80沿軸線66方向連接到一個環(huán)形端面83上,該環(huán)形端面83以軸線66為軸對稱中心,并與軸線66垂直,端面83偏向于離開平面3的方向。沿軸線方向,端面83于軸肩82之間的相對距離小于在軸線方向上對應末端部分76的端面78于軸肩75之間的距離,其中的軸肩75連接著末端部分76于中間部分73,這樣,末端部分76就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相對于對應軸套79的端面83沿軸線66向外突出。
對于內(nèi)周面81,其沿軸線66方向的尺寸小于某個尺寸的一半,該尺寸是指在軸線方向上支承軸72的兩軸肩75之間的距離,從而該內(nèi)周面81就不會延伸到平面3處,在向平面3的方向上內(nèi)周面81連接到軸套79的另一個端面84上,該端面是一個環(huán)形的平面,并繞軸線66軸對稱,同時還垂直于該軸線66,從而靠近平面3。兩軸套79的端面是相互靠近的,并相對于平面3左右對稱,從而在軸線66方向上,在它們之間留有一個空間85,平面3在該空間內(nèi),且該空間以平面3為對稱面。
在遠離軸線66的徑向方向上,軸套79的端面83、84分別連接到的其外周面86、87上,外周面朝向遠離軸線66的方向。
每個外周面86、87都具有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以下文將要詳述的方式沿軸線66相互平行布置,在垂直于軸線66的方向上,部分87的直徑要大于部分86的直徑,且這兩個部分通過一個環(huán)形的平面軸肩89連接在一起,軸肩89以軸線66為軸對稱中心,并與此垂直,該軸肩89處于遠離平面3的位置處,并相對于軸套79的軸肩82在該方向上有一定的偏移量。在軸線66的方向上,該偏移量等于在軸向上支承軸72兩軸肩75之間長度與兩側(cè)板51之間距離的差值的一半,從而在兩軸肩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頂推著對應的側(cè)板51,使得對應的軸套79能相對于該側(cè)板51和支承軸72繞軸線66轉(zhuǎn)動。這就可確保對支承軸72以及對應的軸套79相對于兩側(cè)板51進行調(diào)節(jié),從而使得支承軸72能相對于平面3對稱,以及與支承軸相關(guān)的兩軸套79也能相對與同一平面3對稱。
在與軸肩89直接相鄰的兩第一部分90、91,各個外周面86、87為圓筒形狀,并以軸線66為對稱軸,外周面87的91部分處的直徑大于外周面86的部分90處的直徑,部分90處的直徑等于側(cè)板51上孔67的內(nèi)周面直徑,從而兩部分90與對應孔67的內(nèi)周面68相接觸,由此來引導著軸套繞軸線66的轉(zhuǎn)動,同時還保證了軸套79和支承軸72相對于具有同一軸線66的對應孔67同軸。
在軸線66方向上,外周面86的部分90的尺寸至少等于側(cè)板51的厚度,但小于在軸線方向上軸套79的末端面83與軸肩89之間的長度,其中側(cè)板的厚度是在軸線66的方向上測得的,這樣就使得軸套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從側(cè)板51向外伸出一個第二部分92,其也屬于外周面86,在與軸線66垂直的方向上,該部分92為正方形,從而可與一個可拆卸扳手88相接合,在圖5中可見到該扳手,這樣就使得兩軸套79可根據(jù)需要、相對于側(cè)板51和支承軸72繞軸線66相互獨立地轉(zhuǎn)動,且不會產(chǎn)生在軸線66方向上的位移。
對于軸套79的外周面87,其具有一個第二部分93,該第二部分將外周面87的第一部分91連接向端面84,第二部分上制有螺紋,其直徑大于第一部分91的直徑,這樣就使得上述軸套79繞軸線66的轉(zhuǎn)動轉(zhuǎn)變?yōu)橐粚?4沿軸線方向相對于軸套79、支承軸72和側(cè)板51的平動,在每個軸套79上都安裝了一個滑套,且其被安裝成可在軸套上沿軸線66滑動,但卻不能繞軸線66相對于側(cè)板51轉(zhuǎn)動,其中的側(cè)板51是與該軸套79對應的。
為此目的,每個滑套94的形狀基本上為環(huán)形套,其以軸線66為對稱軸,在朝向軸線66的徑向方向上,該滑套94是由一個內(nèi)周面95圍成的,該內(nèi)周面包括兩個部分96、97,這兩個部分是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部分96上攻制有一段螺紋,軸套79外周面87的部分93上制有配套的螺紋段,滑套94與軸套外周面的配合就如同螺栓與螺母的連接,且在垂直于平面3的方向上,部分96的長度與部分93的長度相同;至于部分97,其也為圓筒狀,并以軸線66為對稱軸線,其直徑等于軸套79外周面87上部分91的直徑,但在垂直于平面3的方向上,其長度小于部分91的長度一段距離,該距離至少等于將掛裝體4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與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分開的距離,以便于將導線7從對應的唇緣32、37之間拆出,或者是將該導線7安裝在這對唇緣32、37之間。
在朝向平面3的方向上,滑套94內(nèi)周面95上攻絲部分96連接到一端面98上,該端面是一個環(huán)形平面,并靠近平面3,且以軸線66為軸對稱中線,同時還垂直于軸線66。在圖4、5、7、9所示的滑套94的原位位置上,滑套94距離平面3最近,在該狀態(tài)下,攻絲部分96旋緊在螺紋部分93上,在離開軸線66的徑向方向上,端面98與軸套79的端面84變?yōu)楣裁娴年P(guān)系。
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滑套還受一個環(huán)形平面99的限定,該環(huán)形平面以軸線66為軸對稱中心,并垂直于該軸線。平面99背對平面3,也就是說,該平面位于與平面3同側(cè)的側(cè)板51相正對的位置上,且在上述的原位狀態(tài)下,保持與該側(cè)板51離開一個間隙100,該間隙在軸線66方向上的長度等于上述提到的、使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與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分開的距離,這樣就可以松開滑接線7或?qū)⑵浒惭b到掛裝體中。
該間隙100在軸線66方向上的長度值小于部分93、96的尺寸,如果適當?shù)匦D(zhuǎn)軸套79使得部分93、96相互擰松,該間隙值即為滑套94相對于軸套79的最大可能位移量,也就是說,使滑套94相對于支承軸72以及側(cè)板51的最大行程。在該行程過程中,滑套94內(nèi)周面95上的部分97在軸套79外周面87的部分91上滑動,從而穩(wěn)定地保持著滑套94相對于軸套79、支承軸72以及側(cè)板51上孔67的同軸關(guān)系。
這樣,通過用扳手88與方形截面的部分92接合,使得軸套79轉(zhuǎn)動,就導致滑套94在垂直于平面3的方向上平移,通過將一銷桿101插入到一孔103中,使滑套94不能相對于位于平面3同一側(cè)的側(cè)板51繞軸線66轉(zhuǎn)動的,銷桿101一體地安裝在側(cè)板51上,其沿軸線102延伸,軸線102垂直于平面3,但偏離軸線66,銷桿從側(cè)板延伸向平面3的距離至少等于側(cè)板51距離軸套79端面84的距離,并盡可能地接近該距離值,孔103沿軸線102從一側(cè)穿到滑套94的另一側(cè),也就是說,從一端面98穿到另一端面99。例如,銷桿101的外周面104為圓柱形,該外周面以軸線102為軸對稱中心,銷桿位于對應側(cè)板51和一個端部平面105之間,端面105垂直于軸線102,并靠近平面3,孔103在朝向軸線102的徑向方向上是由一圓筒內(nèi)周面106限定成的,該內(nèi)周面以軸線102為軸對稱中心,且其直徑等于外周面104的直徑。最好是如圖6所示那樣,在滑套94上設置幾個完全相同的孔103,這些孔103的軸線102距離軸線66的距離是相等的,并繞軸線66等角間距分布,從而在安裝滑車48時,能從這些孔103中選擇某個孔來與銷桿101接合,以確保原位位置94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滑套的外端面98實際上是與軸套79的外端面84共面的。
在遠離軸線66的方向上,滑套94是由一個外周面107限定的,該外周面以軸線66為軸對稱中心,且其形狀可在很大的范圍內(nèi)進行選擇,只要該形狀允許對滑套94進行調(diào)整、并能阻止一止推軸承108的內(nèi)座圈(圖中沒有具體標出)在平行于軸線66和垂直于軸線66的方向上發(fā)生任何相對移動即可,軸承108的外座圈也沒有詳細地表示在附圖中,其支撐著對應一側(cè)的滾輪71,使其可以繞軸線66相對于滑套94自由轉(zhuǎn)動,而不會產(chǎn)生相對位移。為此目的,外側(cè)滾輪71是通過軸承108安裝在滑套94的外周面107上的,外周面107的形狀、以及止推軸承108的安裝方向是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的公知常識,可以理解止推軸承108在滑套94上的安裝應使得作用力可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從滑套94傳遞到外側(cè)滾輪71上。
在軸線66的方向上,安裝在滑套94上的滾輪71和軸承108的尺寸要小于滑套94的尺寸,且滾輪71沿軸線66方向相對于滑套94的設置方式應使得當滑套94處于其原位狀態(tài)時,滾輪71在周向上接合到掛裝體4上位于平面3同一側(cè)的外側(cè)緣板19自由端21上的溝槽41中,該外側(cè)緣板的形狀被設計成可在唇緣32、37之間保持著一根導線7,這些內(nèi)容可參見圖4,圖中可看到兩外側(cè)滾輪71都處于原位狀態(tài),而在圖9中,左側(cè)的滾輪71就處于原位位置。
為此目的,在遠離軸線66的徑向方向上,每個外側(cè)滾輪71都具有一個環(huán)形環(huán)周面109,該環(huán)周面繞軸線66軸對稱,且當從經(jīng)過對應軸線66的剖面來觀察時,在遠離軸線66的方向上為一凸面,具體來講,該環(huán)周面是相對于平面110對稱的V型面,并基本上與溝槽41的剖面形狀互補,其中的平面110與軸線66垂直,這樣,在滑套94的上述原位狀態(tài)下,該形狀能與位于平面3同側(cè)的外側(cè)緣板19自由端21上的溝槽41至少是近似相配,此時,該外側(cè)緣板19相對于中央緣板18處于這樣的位置上在它們的唇緣32、37之間保持著一根導線7,因而,此時平面110與42至少是近似地重合。
自然,各個外側(cè)滾輪71環(huán)周面109相對于軸線66的直徑必須要與此功能相適配。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很容易理解其直徑應當被設計成這樣在垂直于處于同一平面64的兩軸線66和56的方向上,外側(cè)滾輪71環(huán)周面109與滾輪57的環(huán)周面(圖中未進行標注)之間的間隔大致等于在平行于平面3的橫切方向上、溝槽41底面與該檻臺40縱向平面39之間的間隔尺寸,其中的滾輪57疊壓在檻臺上。
至于中央滾輪70,其與中央緣板18自由端20的槽31相接合。
為此,在遠離軸線66的徑向方向上,中央滾輪70的環(huán)周面111的形狀也繞軸線66軸對稱,并在遠離軸線66的方向上逐漸變薄,從而當在一經(jīng)過軸線66的剖面上觀察時,其形狀是外凸的,更具體來講,該形狀是與溝槽31的剖面形狀基本上互補的V字型。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中央滾輪70環(huán)周面111的直徑應被確定為該環(huán)周面111與溝槽31接合,并與此配合而確保當滑車48通過其滾輪57懸掛在線路1上時,滑車48的縱向中央對稱面與線路1(具體來講即掛裝體4)的縱向中央對稱面3重合,其中,滾輪57壓在兩檻臺40的表面39上。
當滑車48在檻臺40上滾動時,為保持滑車48與線路1或掛裝體4的該位置關(guān)系,滾輪70被安裝成這樣使得其可相對于支承軸72繞軸線66自由地轉(zhuǎn)動,但沒有可能與同軸的兩外側(cè)滾輪71產(chǎn)生相對獨立的位移。為此目的,在空間85內(nèi),支承軸72在軸線66的兩個方向上固定地支承著一止推軸承113的內(nèi)座圈112,由于此設置方式對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是公知的,所以在下文將不再詳述。軸承113經(jīng)過平面3,并相對于平面3對稱地進行設置,此外,它還具有一個外座圈114,其通過適當?shù)姆绞焦潭ㄖ醒霛L輪70,其中的固定方式對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是公知的,因而不作描述,所以,中央滾輪70具有一個面向軸線66的環(huán)形內(nèi)周面115,其被適當制成為以軸線66為軸對稱中心。
中央滾輪70除了具有將滑車48相對于線路1的掛裝體4進行定位的作用之外,最好還作為一個止擋,能防止與其同軸的兩外側(cè)滾輪71的對應滑套94在接近平面3的方向上超過了它們的原位位置。
為此目的,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中央滾輪70的內(nèi)周面115被連接到一個環(huán)形端面116上,該環(huán)形端面繞與此垂直的軸線66軸對稱。兩端面116相對于平面3對稱,并在垂直于平面3的方向上相互離開一個距離,該距離等于與中央滾輪70在同一軸線66上的兩軸套79的兩端面84之間的距離,端面116與對應滑套94的端面98相正對,因而,如果在已經(jīng)達到原位位置的情況下,通過用扳手88擰緊對應軸套79來迫使滑套94在接近平面3的方向移動,則就會使端面98與端面116相抵接,從而進行止動。
在遠離軸線66的徑向方向上,中央滾輪70的端面被連接到一個外周面117上,該外周面為圓筒形,并相對于軸線66為軸對稱,其直徑例如等于滑套94外周面107上某部位的直徑,該部位與端面直接相鄰,滾輪70的環(huán)周面111通過兩個環(huán)形軸肩面118與該外周面117相連接,環(huán)形軸肩面118繞與其垂直的軸線66軸對稱,兩軸肩面相對于平面3對稱,并離開平面3,且在平行于軸線66的方向上,二者之間的間隔小于兩端面116之間的間隔。
從圖中可以看出,由于兩軸套79繞對應軸線66相對于側(cè)板51的轉(zhuǎn)動是相互獨立的,所以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可以對其中一個外側(cè)滾輪71的位置單獨進行調(diào)整,使其離開原位位置。這樣,外側(cè)滾輪71可以在遠離平面3的方向上處于任何合適的位置上,這些位置包括原位位置,可通過任何的措施來實現(xiàn)此功能,尤其是通過對螺紋部分93、以及攻絲部分96的螺距和表面狀況進行設置,使得軸套79在對應滑套94中的工作旋擰是自鎖的——除非用扳手88來特意轉(zhuǎn)動該軸套79外周面86上具有方形截面的部分92。
此外,沿平面3和平面50相交形成的橫向軸線119——也就是說該軸線119位于兩平面64的中間和兩側(cè)板51的中間,中間撐柱53上一體地帶有一個螺帽120,該螺帽120通過一段螺紋112與一同軸的螺桿123相旋接,在撐柱53的下方,螺桿具有一方形的端頭,可用一個類似于扳手88的扳手對其進行旋擰。在高于撐柱53、但低于側(cè)板51縱向上邊緣153的高度處,螺桿123具有一上端,在軸線119的方向上其被固定而不能平動,但可以繞該軸線119自由轉(zhuǎn)動,一個為軛形的滑架具有兩平行的頰板121,它們所在位置相對于軸線119對稱。每個頰板121都一體地支撐著一剛性的突指125,該突指125通過一同軸的端部凸耳126接合到一直長孔127中,其中的兩頰板沿同一軸線124從軸線119向兩側(cè)突伸,軸線124與軸線119垂直,在平面50上,兩側(cè)板51上分別各制有一個長孔127,且長孔的縱長方向平行于軸線119,這樣,凸耳126在長孔127中的接合將兩頰板121保持在相對于平面3對稱的位置上。這樣,就防止了在軸線124上軛架120繞軸線119相對于底架49發(fā)生轉(zhuǎn)動——尤其是在螺桿123繞軸線119相對于底架49轉(zhuǎn)動時,從而,在該方向上的轉(zhuǎn)動只會導致軛架120及其軸線124在遠離或接近軸線124的方向上相對于底架49上的撐柱53平動,且與此相反地接近或遠離線路1。螺桿123以及螺帽120上螺紋122的螺距是自鎖的,從而在下文將要描述的正常工作條件下,軛架120能保持其相對于滑車48的底架49以及線路1特意設定的位置,位置的設定是通過使螺桿123繞軸線119相對于螺帽120轉(zhuǎn)動來進行的。
在軛架120的兩頰板121之間設置了一個承座128,其被安裝成可繞軸線124旋轉(zhuǎn),從而就可繞軸線124相對于軛架120自由轉(zhuǎn)動,但不能有其它形式的位移。該承座128相對于滾輪70和71的軸線66是居中布置的,其在遠離軸線124的徑向方向上具有一個外周面129,該外周面相對于軸線124軸對稱,該外周面129垂直于平面3,并均等地分布在平面3的兩側(cè),其在該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線路1兩導線7的縱向中央平面8之間在垂直于平面3方向上的間隔,但小于兩溝槽41在垂直于平面3方向上間隔。
在軸線126方向上,外周面129具有兩個端部130,它們相對于平面3對稱,并具有一個中央部分131,其經(jīng)過平面3,并相對于該平面對稱,且這三個部分130、131都為圓柱形,并以軸線124為軸對稱中線,且具有相同的直徑。兩端部130是通過對應的兩中間部分連接到中央部分131上的,中間部分的形狀為一環(huán)形槽132,該環(huán)形槽繞軸線124軸對稱,并相對于一個平面對稱,該平面平行于平面3,并與對應的平面8重合,從而也用附圖標記8指代。與兩平面8類似,中間部分132也是相對于平面3對稱的。
更具體來講,每個槽132具有兩個繞軸線124軸對稱的、截頭錐形的側(cè)面133,以及一個圓柱形的底面134,底面也以軸線124為軸對稱中線,但其直徑小于部分130和131的直徑,兩側(cè)面133分別相對于兩平面8對稱,平面8對稱地從底面134上穿過。
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可容易地確定出每個槽132中兩側(cè)面133和底面134的位置和尺寸,使得當如圖4、5、8和9所示那樣將滑車48固定到線路1的掛裝體4上時,通過調(diào)節(jié)軛架120相對于底架49上撐柱53的高度,可將承座128帶到這樣一個位置在該位置上,槽132兩側(cè)面133和底面134上位于上母線上的點被對應的導線7頂壓著,但不會阻礙滑車48沿線路1或掛裝體4的縱向滾動,且不會使掛裝體與軛架120的側(cè)面121相接觸,其中的上母線位于平面3內(nèi),而導線則被掛裝體4的兩唇緣32、37保持著。
但是,通過調(diào)整承座128沿軸線119距離底架49上撐柱53的位置,還可以使得承座128靠近這些撐柱53足夠近,通過適當?shù)卦O計軸承、軛架120以及螺桿122的尺寸就可以使得承座128上各溝槽的側(cè)面133和底面134的上母線能向下離開對應導線7足夠遠,該距離至少應等于導線7的半徑,這些內(nèi)容沒有表示在圖中,但本領(lǐng)域人員可很容易地理解這些內(nèi)容。
自然地,上述對承座128安裝方式的描述是非限定性的舉例,也可以選用其它的裝置——尤其是對軛架進行引導的方式,軛架作為一個滑架,支撐著承座128,對其引導的是一個平行于軸線119定向的滑道,其一體地安裝在底架49上,在所示的示例中,該滑道是由長槽孔127構(gòu)成的。
在此條件下,如下文所要描述的那樣,就可以用滑車48來執(zhí)行線路1的更新修復工作,這是通過無須預先拆卸下整個線路、而只是更換其中的滑接線7來實現(xiàn)的,更具體來講,就是無須將掛裝體4從支撐其的絕緣體上拆卸下來。
在最先時候,線路1處于圖1至圖3所示的狀態(tài)下,也就是說,一個或多個掛裝體4利用外側(cè)緣板19的彈性撓曲預壓作用而將滑接線7保持在唇緣32、37之間,其中的彈性預壓作用是從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壓向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圖4和圖5中表示的線路1以及掛裝體結(jié)構(gòu)4也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下。
第一步驟的操作包括在將導線7切斷后,立即將滑車48安裝到線路1上,從而使得各個滾輪組69中的處于原位位置的兩外側(cè)滾輪71以及中央滾輪71分別接合到對應的槽41和槽31中,并使滑車48沿線路1在縱向上以設定的縱向方向行進,滾輪57壓在外側(cè)緣板19自由端21的檻臺41的表面38上。
為此目的,兩軸套79、以及對應的兩外側(cè)滾輪71之間的間隔在初始時刻應盡可能地小,且承座128要盡可能低地下降靠近底架49上的撐柱53,這些內(nèi)容在圖中沒有表示出,但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能容易地理解這些內(nèi)容。
然后,中央滾輪70保證了底架49的縱向中央對稱面與線路1的對稱面重合,這兩個平面用同一數(shù)字標號3指代,且各個溝槽132的中位面與平面8重合,滾輪組69中外側(cè)滾輪的中間平面與對應溝槽41的中位面42重合。
設定完初始位置之后,承座128向下離開導線7一段距離,該距離至少要等于導線7的半徑,且最好是大于該半徑。
這樣,通過用扳手88使兩軸套79繞軸線66相對于底架49作同步或交替的適當轉(zhuǎn)動,就會使同一組61中的兩個外側(cè)滾輪71逐漸離開中央滾輪70,假如滾輪70、71的外周部分分別接合到槽31和41中,則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就會通過發(fā)生彈性撓曲而相對于平面3逐漸離開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而由于是對稱的緣故,中央緣板則不發(fā)生撓曲,這樣的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使得外側(cè)緣板19達到其設定的最大彈性彎曲程度,在此情況下,如圖8所示,兩導線7就在唇緣32和37之間處于自由活動狀態(tài)。然后,停止軸套79的旋轉(zhuǎn),向?qū)Ь€7略微施加一個向下的拉力就足以保持其基本為直線的狀態(tài),施加作用力在一方面是用來克服接觸潤滑劑的粘接效果,在另一方面是來克服掛裝體4仍然對這些導線的保持趨勢;由于在隨后將承座128調(diào)到了該位置,所以就可以通過使導線7垂曲而將導線局部地降至足夠低,這樣就完全將它們從掛裝體4中拆了出來,在上述所述行進方向上,至少直接位于滑車48后面的導線被拆了出來。
然后,通過在該方向上牽拉該滑車48,就可以使其在線路1上逐步地行走過所需的整個縱向長度,從而將一個或多個掛裝體4外側(cè)緣板19的某縱向設定區(qū)域依次地張到最大彈性撓曲程度,由此可松開滑接線7,這樣就可以依次地松開線路1的該縱向局部區(qū)域。
自然地,在行進方向上,滑車48后方的掛裝體4趨于恢復到原位狀態(tài),但該趨勢是被抑制的,這是通過固定住導線7來實現(xiàn)的,通過繼續(xù)向在行進方向上滑車48后方的導線7施加足夠的向下拉力、從而使得導線低于掛裝體所在高度就可固定導線7。
這樣,隨著滑車48的行進,其同時逐漸地松開了導線7,從而將需要更換的整條導線都松開了,直到到達導線7的另一個切斷處。
在該行程的終了,沿線路1的該區(qū)域的各個掛裝體4就完全松開了導線7,滑車48就可以在與行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復位到該區(qū)域的起始位置處——例如是通過在一個或多個掛裝體4上滾動,此時滑車48將位于該區(qū)域線路1上游側(cè)的掛裝體4外側(cè)緣板19擴張到了最大彈性撓曲度,其中的上游方向是相對于上述的行進方向定義的。
如果需要的話,之后還可以執(zhí)行對唇緣32、37的擦刷和重新潤滑。
然后,就可以將一條導線7的縱向端部插入到承座128的溝槽132與兩唇緣32、37之間的對應空間內(nèi),且使得導線7的縱向?qū)ΨQ中面與溝槽132的中面重合,這是通過旋轉(zhuǎn)螺桿122使承座128上升回到圖5、6所示的位置處來實現(xiàn)的,這樣就會使末端部位處兩導線7的槽11位于兩對應唇緣32、37之間的位置處,直到使得末端部位兩導線7的平面9相對于掛裝體4處在了最終的高度上。
在將兩條新導線7相對于在滑車48上述行進方向的上游側(cè)的緊鄰導線7進行了正確的縱向定位之后,就可以將它們連接起來,并使得滑車48在上述的行進方向上相對于一個或多個掛裝體4前進——這是通過在該方向上進行牽拉來實現(xiàn)的,同時還將兩外側(cè)滾輪71保持在工作位置上,在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上,用拉力來將外側(cè)緣板19擴張到最大撓曲程度上,并保持承座128在這樣的位置上其將導線7托在使其平面9相對于掛裝體4位于最終高度的位置。
隨著滑車沿一個或多個掛裝體4的行進,外側(cè)滾輪71對在行進方向上依次排列的掛裝體外側(cè)緣板19的縱向局部部位擴張成最大彈性撓曲的結(jié)構(gòu),隨后,位于掛裝體4唇緣32、37之間的承座128通過使緊鄰滑車48前方的新導線7發(fā)生彈性彎曲而布置在局部部位處的溝槽11中,其中,新導線7的局部部位也是在該方向上依次排列的,滑車的前方也是針對行進方向而言的;在該方向上,滑車48依次經(jīng)過的、后方的掛裝體4部位趨于恢復到其原位狀態(tài),但是由于唇緣32、37卡在了導線7的槽11中,所以只能保持其受撓曲預壓的中間狀態(tài),這就使得導線7被保持在圖1到圖3所示的狀態(tài)下,從而對線路1依次進行了修整。
一旦滑車48到達了其最接近線路1開始時不帶有導線7的另一端位置處,以圖中沒有表示、但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的方式,旋轉(zhuǎn)軸套79從而使其回到原位狀態(tài),也就是說,使每個滾輪組69的兩外側(cè)滾輪71相互靠近,并保持承座128不動,這就使得在該端部的掛裝體4的兩外側(cè)緣板也恢復到了撓曲預壓的狀態(tài)下,在該狀態(tài)下,外側(cè)緣板將導線7保持在唇緣32和37之間。
滑車48可從掛裝體4上撤下,也就是說從以上述方式重新修理過的線路1上撤下。
從上文可以看出,該用于翻新安裝線路1的導線7的方法也可以用來對這樣線路進行原始安裝,這可以在掛裝體4通過各個支撐元件懸掛在隧道頂壁上、并用魚尾板進行連接之后使用。
在一種變型形式中,涉及只更換一根滑接線7的情況,也可以通過上述的方式來使用該滑車,如上述所討論的那樣,通過旋轉(zhuǎn)與所要更換導線7同側(cè)的軸套79,就可將相對的唇緣32、37臨時分開,如圖9中所示那樣,右側(cè)唇緣被分開,而位于平面3另一側(cè)的軸套79則保持原位狀態(tài),從而對應的外側(cè)滾輪71對同側(cè)的外側(cè)緣板19未施加任何作用,這就如圖9中的左側(cè)所示的那樣。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容易理解在該變型形式中滑車48對一個或多個掛裝體4的作用形式,因而,本文將不對此進行描述。
盡管上文中實施本發(fā)明的方法在目前被認為是優(yōu)選的,但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容易理解該實施方式只是一個非限定性的例示,在不悖離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前提下,對該實施例可有多種形式的改型。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滑車,其用于拆裝用來向活動元件供電的縱長供電傳輸線路,該供電線路包括三個相互固定的縱向?qū)щ姴考?4,7),并具有基本恒定的截面,該線路具有-一掛裝體(4),其支撐在一支撐件上,并具有一對稱的中央縱向平面(3),并包括一個垂直于平面(3)的剛性平板基座(13),以及位于基座(13)同側(cè)的三個緣板(18,19),且其中的中央緣板(18)沿所述對稱平面(3)布置,而兩個可彈性撓曲的外側(cè)緣板(19)則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平面(3),并分別位于其兩側(cè),三緣板(18、19)都連接到基座(13)上,并在與基座相反的一端分別具有一自由端(20、21),所述自由端的橫截面為唇緣(32、37)形狀,并分別面向相鄰的緣板(18、19),從而使得唇緣(32、37)在垂直于所述平面(3)的方向上相互成對地面對;-兩條用于同活動元件接觸的導線(7),這兩條導線相對于所述平面(3)對稱,且都包括兩個溝槽(11),在兩外側(cè)緣板(19)的彈性撓曲預壓作用下,所述自由端(20、21)卡接到滑接線上的對應溝槽(11)中,其中,外側(cè)緣板的彈性撓曲是在遠離所述平面(3)的方向上發(fā)生的,通過將兩外側(cè)緣板的自由端(21)在朝向所述平面(3)的方向上壓入到滑接線(7)的一個對應溝槽中、并通過將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壓入到另一個溝槽(11)中,就可以對位于所述自由端(20、21)之間的導線(7)施加一個鉗夾作用,將其固定到掛裝體(4)中,其中的外側(cè)緣板自身也是壓向所述平面(3)的,所述滑車包括-一剛性底架(49),其具有一個縱向中央對稱平面(3);-位于所述底架(49)與所述掛裝體(4)之間的可拆卸機械連接裝置(57),其處于這樣的方位使得所述縱向中央對稱平面(3)與所述掛裝體(4)的縱向中央對稱平面重合,所述裝置(57)一方面通過所述掛裝體(4)對所述底架(49)進行支撐,在另一方面,引導著所述底架(49)相對于所述掛裝體(4)在縱向上平動;-兩個設置在所述底架(49)上的外側(cè)接合部件(71),它們分別設置在所述縱向?qū)ΨQ平面(3)的兩側(cè),并在處于相對于所述底架(49)的原位狀態(tài)時,相對于縱向平面(3)相互對稱,所述接合部件能在所述對應唇緣(37)遠離所述縱向平面(3)的一側(cè)分別與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相接合,所述接合部件可從其原位狀態(tài)開始,至少是在離開所述縱向平面的方向上移動;-用于以可控的方式迫使所述外側(cè)接合部件(71)從底架(49)中移動的裝置(79、94),其使得所述外側(cè)接合部件(71)從其相應原位位置在遠離所述縱向平面(3)、并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上移動,并且可使得所述接合部件(71)在接近所述縱向平面(3)并與之垂直的方向上移動,從而回到所述的原位位置;-一個用于推頂滑接線(7)的部件(128),其安裝在所述底架(49)上,并相對于所述縱向平面(3)對稱;-用于以可控的方式沿所述縱向平面(3)的橫向即軸線119的往返方向迫使所述推頂部件(128)相對于所述底架(49)移動的裝置(120、12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車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底架(49)上的中央接合部件(70),所述中央接合部件沿所述縱向平面(3)布置,并至少能在對應的兩唇緣(32)之間在遠離所述縱向平面(3)的方向上在其兩側(cè)與所述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接合;所述推頂部件(128),在移離所述的平行于所述縱向平面(3)的掛裝體(4)的基座(13)的方向上,能作為兩滑接線(7)的支撐件。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拆裝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掛裝體(4)的每個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上具有一個相應的縱向平面(39),所述縱向平面(39)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平面(3),并朝向所述基座(13),且在遠離所述平面(3)的方向上從對應的外側(cè)緣板(19)向外突出,在這種掛裝體的情況下,所述機械連接裝置(57)是在所述縱向平面(39)上滾動的裝置(57)。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拆裝滑車,其特征在于用于使設置在所述縱向平面(3)兩側(cè)的所述外側(cè)接合部件(71)移動的裝置(79、94)是相互獨立的裝置(79,94),其用于移動所述的設置在所述縱向平面(3)兩側(cè)的外側(cè)接合部件(71)。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拆裝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掛裝體(4)的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具有一個縱向溝槽(31),所述溝槽(31)背對基座(13),并沿所述平面(3)位于所述對應唇緣(32)之間,所述掛裝體外側(cè)緣板(19)的自由端(21)上也各具有一個縱向溝槽(41),其背對基座(13),并在遠離所述平面(3)的方向上偏離對應的唇緣(37),在這種掛裝體(4)的情況下,-所述中央接合部件(70)包括至少一個中央滾輪(70),其沿所述縱向平面(3)布置,并被安裝成可繞一軸線(66)相對于所述底架(49)轉(zhuǎn)動,其中的軸線垂直于所述縱向平面(3),所述中央滾輪在其所述轉(zhuǎn)動軸線(66)上是不能相對于底架(49)平動的,所述滾輪可周向地與中央緣板(18)的所述溝槽(31)相接合;-所述外側(cè)接合部件(71)至少包括一對外側(cè)滾輪(71),它們分別位于所述縱向平面(3)的兩側(cè),并在原位狀態(tài)下相對于所述縱向平面(3)相互對稱,它們被安裝成可繞同一軸線(66)相對于所述底架(49)轉(zhuǎn)動,所述軸線垂直于所述縱向平面(3),且這些滾輪可周向地與所述外側(cè)緣板(19)上的所述對應溝槽(41)相接合;和用于使所述外側(cè)接合部件(71)移動的裝置(79、94)包括沿所述轉(zhuǎn)軸調(diào)整所述外側(cè)滾輪(71)位置的裝置(79,94)。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拆裝滑車,其特征在于用于調(diào)整所述外側(cè)滾輪(71)位置的裝置(79、94)包括-一相應的滑套(94),其被安裝成可沿所述轉(zhuǎn)動軸線相對于所述底架(49)進行滑動,但卻不能繞所述轉(zhuǎn)動軸線(66)相對于所述底架(49)進行轉(zhuǎn)動,并支承著所述對應的外側(cè)滾輪(71),使得其可繞它們的所述轉(zhuǎn)動軸線轉(zhuǎn)動,但不能沿所述軸線平移;以及-一相應螺桿(79),其被安裝成可繞所述轉(zhuǎn)動軸線(66)相對于所述底架(49)轉(zhuǎn)動,但不能沿所述轉(zhuǎn)動軸線(66)相對于所述底架(49)平動,所述螺桿(79)通過一段螺紋與所述對應滑套(94)接合,并安裝有一個操作裝置,從而其可被繞所述轉(zhuǎn)動軸線(66)相對與所述底架(49)旋轉(zhuǎn)。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或5所述的拆裝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滾輪(70)的轉(zhuǎn)動軸線(66)與所述那對外側(cè)滾輪(71)的轉(zhuǎn)動軸線重合,所述中央滾輪(70)位于兩外側(cè)滾輪(71)之間。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到6之一所述的拆裝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接合部件(70)包括兩個所述中央滾輪(70),它們相對于所述底架(49)的一特定橫向平面(50)對稱,所述橫向平面構(gòu)成所述頂推部件(128)的對稱面;-所述外側(cè)接合部件(71)包括所述的滾輪對的兩個實施范例,它們相對于所述橫向平面(50)對稱;以及-用于促使所述外側(cè)接合部件(71)移動的裝置(79、94)被設置成兩個相互獨立、且各自對應的實施范例。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到7之一所述的拆裝滑車,其特征在于對于其各個溝槽(31、41)的橫截面形狀被設計成V型的掛裝體(4),至少具有一個滾輪(70)的所述中央滾輪和至少具有一對的所述外側(cè)滾輪對的每一個具有一相應的周向外凸形狀,當從經(jīng)過含有相應轉(zhuǎn)動軸線的任何平面的截面上看去時,所述外凸形狀為V型。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到8之一所述的拆裝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頂部件(128)是一個承座(128),其被安裝成可繞一軸線(124)相對于所述底架(49)轉(zhuǎn)動,所述軸線(124)垂直于所述縱向平面(3),所述承座具有兩個周向溝槽(132),它們相對于所述縱向平面(3)對稱,所述兩溝槽用于接納對應的滑接線(7);而且用于促動所述推頂部件的裝置(120、123)則包括用于在所述橫向方向即軸線119方向上調(diào)整所述承座(128)的轉(zhuǎn)動軸線(124)相對于所述底架(49)位置的裝置。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拆裝滑車,其特征在于用于調(diào)整所述承座的轉(zhuǎn)動軸線位置(124)的裝置(120、123)包括-一個滑套(120),其被安裝成可沿所述橫向方向即軸線119方向相對于所述底架(49)滑動,但不能相對偏移,所述承座的轉(zhuǎn)動軸線(124)相對于所述滑套(120)是固定的;以及-一螺桿(123),其被安裝成可繞一軸線(119)在所述滑套(120)中轉(zhuǎn)動,但其不可沿所述橫向轉(zhuǎn)動軸線(119)相對于所述滑套(120)平動,所述軸線(119)橫貫所述縱向平面(3),所述螺桿通過一螺紋(112)與底架(49)接合,并安裝有操作裝置(144),從而可繞所述橫向轉(zhuǎn)動軸線(119)相對于底架(49)轉(zhuǎn)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滑車,用于拆裝用來向活動元件供電的供電傳輸線路,該線路包括一掛裝體(4),該掛裝體具有一基座(13),在該基座的同一側(cè)有三條緣板(18、19),這些緣板利用彈性撓曲預壓作用夾持著兩條向活動元件供電的滑接線(7)。所述拆裝滑車包括一中央部件(70),其與中央緣板(18)的自由端(20)接合,并包括兩外側(cè)緣板(71),它們分別與兩外側(cè)緣板(19)相接合,以臨時將它們與中央緣板(18)撐開,從而可便于導線(7)在掛裝體(4)上的安裝與拆卸,兩導線的拆裝可以是同時的,但最好是單獨進行的,滑車還包括一將導線(7)頂向掛裝體(4)的部件。
文檔編號B60M1/28GK1419502SQ01807008
公開日2003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0年2月23日
發(fā)明者伊夫·佩爾捷 申請人:鐵路技術(shù)國際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邵阳市| 博野县| 通渭县| 绥宁县| 江门市| 商南县| 肃宁县| 琼海市| 塔城市| 南溪县| 工布江达县| 吉安县| 五莲县| 汕头市| 宁津县| 扎鲁特旗| 海盐县| 得荣县| 鞍山市| 龙陵县| 华安县| 罗田县| 新竹市| 乡宁县| 清水河县| 长白| 西和县| 同江市| 娄烦县| 廉江市| 霸州市| 靖安县| 华容县| 林芝县| 象山县| 宣城市| 安图县| 安图县| 琼海市| 孟连|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