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前懸架總成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前懸架總成及汽車,包括:第一車架橫梁和第二車架橫梁、第一車架縱梁和第二車架縱梁、第一上擺臂和第二上擺臂、第一轉向節(jié)和第二轉向節(jié)、第一減震器和第二減震、第一螺旋彈簧和第二螺旋彈簧、第一頂桿和第二頂桿以及橫向穩(wěn)定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總成為一種雙橫臂的獨立懸架結構形式,保證了汽車前輪運動特性,提升了舒適性及操控性。
【專利說明】汽車前懸架總成及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前懸架總成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全尺寸SUV多用于越野環(huán)境,使用路面狀況較差,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裝載能力,因此,對整車的舒適性及操控性有較高的要求,而懸架系統(tǒng)是車輛底盤的核心,對整車操縱穩(wěn)定性和平順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前懸架總成及汽車,能夠保證汽車前輪的運動特性,提高舒適性及操控性,同時使車輛在轉彎時有較好的轉向特性。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汽車前懸架總成,包括:
[0006]前后相互平行的第一車架橫梁和第二車架橫梁;
[0007]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車架橫梁和所述第二車架橫梁兩側的第一車架縱梁和第二車架縱梁;
[0008]安裝于所述第一車架縱梁遠離所述第一車架橫梁一側的第一上擺臂和安裝于所述第二車架縱梁遠離所述第一車架橫梁一側的第二上擺臂;
[0009]第一下擺臂,所述第一下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一端連接;第二下擺臂,所述第二下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另一端連接;
[0010]第一轉向節(jié),所述第一轉向節(jié)的一端與所述第一上擺臂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第一端連接;第二轉向節(jié),所述第二轉向節(jié)的一端與所述第二上擺臂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第一端連接;
[0011]第一減震器,所述第一減震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連接,第二端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第二端連接;第二減震器,所述第二減震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連接,第二端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第二端連接;
[0012]套設在所述第一減震器外表面的第一螺旋彈簧,所述第一螺旋彈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車架縱梁上,所述第一螺旋彈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減震器上;套設在所述第二減震器外表面的第二螺旋彈簧,所述第二螺旋彈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車架縱梁上,所述第二螺旋彈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減震器上;
[0013]第一頂桿,所述第一頂桿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頂桿,所述第二頂桿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第一端連接;
[0014]橫向穩(wěn)定桿,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頂桿的第二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頂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同方向部分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和所述第二車架縱梁連接。
[001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頂桿的長度范圍為80?105mm ;所述第二頂桿的長度范圍為80 ?105mm。
[0016]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頂桿的長度為100mm,所述第二頂桿的長度為100mm。
[0017]進一步的,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連接端到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連接端的距離的范圍為275?295mm,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連接端到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端的距離的范圍為275?295mm。
[0018]優(yōu)選的,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連接端到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連接端的距離為285mm,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連接端到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端的距離為285mm。
[001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擺臂和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二上擺臂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一減震器和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二減震器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一下擺臂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連接、所述第二下擺臂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連接、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和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一上擺臂和所述第一轉向節(jié)的連接、所述第二上擺臂與所述第二轉向節(jié)的連接、所述第一下擺臂與所述第一轉向節(jié)的連接以及所述第二下擺臂與所述第二轉向節(jié)的連接均采用柔性襯套相連。
[0020]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車前懸架總成。
[002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總成為一種雙橫臂的獨立懸架結構形式,保證了汽車前輪運動特性,提升了舒適性及操控性能,同時使車輛在轉彎時有較好的轉向特性。
【附圖說明】
[0022]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總成結構示意圖;
[0023]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總成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4]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頂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橫向穩(wěn)定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5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橫向穩(wěn)定桿扭轉角度示意圖。
[0027]其中圖中:1、第一車架橫梁;2、第二車架橫梁;3、第一車架縱梁;4、第二車架縱梁;5、第一上擺臂;6、第二上擺臂;7、第一下擺臂;8、第二下擺臂;9、第一轉向節(jié);10、第二轉向節(jié);11、第一減震器;12、第二減震器;13、第一螺旋彈簧;14、第二螺旋彈簧;15、第一頂桿;16、第二頂桿;17橫向穩(wěn)定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29]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汽車前懸架總成,包括:
[0030]前后相互平行的第一車架橫梁I和第二車架橫梁2 ;
[0031]分別位于第一車架橫梁I和第二車架橫梁2兩側的第一車架縱梁3和第二車架縱梁4 ;
[0032]安裝于第一車架縱梁3遠離第一車架橫梁I 一側的第一上擺臂5和安裝于第二車架縱梁4遠離第一車架橫梁I一側的第二上擺臂6 ;
[0033]第一下擺臂7,所述第一下擺臂7的第一端與第二車架橫梁2的一端連接;第二下擺臂8,所述第二下擺臂8的第一端與第二車架橫梁2的另一端連接;
[0034]第一轉向節(jié)9,所述第一轉向節(jié)9的一端與第一上擺臂5連接,另一端與第一下擺臂7的第一端連接;第二轉向節(jié)10,所述第二轉向節(jié)10的一端與第二上擺臂6連接、另一端與第二下擺臂8的第一端連接;
[0035]第一減震器11,所述第一減震器11的第一端與第一車架縱梁3連接,第二端與第一下擺臂7的第二端連接;第二減震器12,所述第二減震器12的第一端與第二車架縱梁4連接,第二端與第二下擺臂8的第二端連接;
[0036]套設在第一減震器11外表面的第一螺旋彈簧13,第一螺旋彈簧13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車架縱梁3上,第一螺旋彈簧13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減震器11上;套設在第二減震器12外表面的第二螺旋彈簧14,第二螺旋彈簧14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車架縱梁4上,第二螺旋彈簧14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二減震器12上;
[0037]第一頂桿15,所述第一頂桿15的第一端與第一下擺臂7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頂桿16,所述第二頂桿16的第一端與第二下擺臂8的第一端連接;
[0038]橫向穩(wěn)定桿17,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17的一端與第一頂桿15的第二端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頂桿16的第二端連接,橫向穩(wěn)定桿17與第二車架橫梁2的同方向部分的兩端分別與第一車架縱梁3和第二車架縱梁4連接。
[003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前懸架總成為一種左右對稱的雙橫臂的獨立懸架結構形式,保證了汽車前輪運動特性,提升了舒適性及操控性能,同時使車輛在轉彎時有較好的轉向特性,解決了全尺寸SUV對整車的舒適性及操控性的要求。
[0040]進一步的,如圖1和3所示,由于頂桿為受壓桿,越野路使用過程中易發(fā)生損壞,所以頂桿的長度越小穩(wěn)定性越好,承載能力越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頂桿15和第二頂桿16的長度范圍均為80?105mm,其中第一頂桿15和第二頂桿16的最佳長度均為100mm,與現有技術中頂桿的長度為IlOmm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頂桿15和第二頂桿16在長度縮短后,承載能力和受力狀況有所改善,增加了使用壽命。
[0041]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4所示,橫向穩(wěn)定桿17與第一下擺臂7的連接端到橫向穩(wěn)定桿17與第一車架縱梁3的連接端的距離的范圍和橫向穩(wěn)定桿17與第二下擺臂8的連接端到橫向穩(wěn)定桿17與所第二車架縱梁4的連接端的距離的范圍均為275?295mm,最佳距離均為285mm,與現有技術相比,增加橫向穩(wěn)定桿17車架縱梁固定端到頂桿固定端的距離(即圖4中的X向跨距),使得相同車輪跳動行程下,橫向穩(wěn)定桿17的扭轉角度較小,這樣就可以改善橫向穩(wěn)定桿17的受力狀況,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橫向穩(wěn)定桿17扭轉角度過大而發(fā)生損壞的問題。
[0042]如圖5所示,LI為現有技術中橫向穩(wěn)定桿17的車架縱梁固定端到頂桿固定端的距離,L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橫向穩(wěn)定桿17的車架縱梁固定端到頂桿固定端的距離,其中L2大于LI,則在車輪跳動行程不變的情況下,角2大于角I。
[0043]在頂桿長度減小的同時,增大橫向穩(wěn)定桿17的車架縱梁固定端到頂桿固定端的距離,使得兩者受力狀況同時得到改善,解決了原設計中由于越野路工況惡劣,橫向穩(wěn)定桿17及頂桿易發(fā)生損壞的問題,提高了兩者壽命。
[0044]進一步的,第一上擺臂5和第一車架縱梁3的連接、第二上擺臂6與第二車架縱梁4的連接、第一減震器11和第一車架縱梁3的連接、第二減震器12與第二車架縱梁4的連接、第一下擺臂7與第二車架橫梁2的連接、第二下擺臂8與第二車架橫梁2的連接、橫向穩(wěn)定桿17與第一車架縱梁3和第二車架縱梁4的連接、第一上擺臂5和第一轉向節(jié)9的連接、第二上擺臂6與第二轉向節(jié)10的連接、第一下擺臂7與第一轉向節(jié)9的連接以及第二下擺臂8與第二轉向節(jié)10的連接均采用柔性襯套相連,采用柔性襯套相連可以消除運動干涉,增加每個器件連接處的柔韌性,防止運動過程中造成器件連接處因發(fā)生較大變形而造成損壞。
[0045]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車前懸架總成。
[0046]以上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前懸架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后相互平行的第一車架橫梁和第二車架橫梁; 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車架橫梁和所述第二車架橫梁兩側的第一車架縱梁和第二車架縱梁; 安裝于所述第一車架縱梁遠離所述第一車架橫梁一側的第一上擺臂和安裝于所述第二車架縱梁遠離所述第一車架橫梁一側的第二上擺臂; 第一下擺臂,所述第一下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一端連接;第二下擺臂,所述第二下擺臂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另一端連接; 第一轉向節(jié),所述第一轉向節(jié)的一端與所述第一上擺臂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第一端連接;第二轉向節(jié),所述第二轉向節(jié)的一端與所述第二上擺臂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第一端連接; 第一減震器,所述第一減震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連接,第二端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第二端連接;第二減震器,所述第二減震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連接,第二端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第二端連接; 套設在所述第一減震器外表面的第一螺旋彈簧,所述第一螺旋彈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車架縱梁上,所述第一螺旋彈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減震器上;套設在所述第二減震器外表面的第二螺旋彈簧,所述第二螺旋彈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車架縱梁上,所述第二螺旋彈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減震器上; 第一頂桿,所述第一頂桿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頂桿,所述第二頂桿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第一端連接; 橫向穩(wěn)定桿,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頂桿的第二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頂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同方向部分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和所述第二車架縱梁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懸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頂桿的長度范圍為80?105mm ;所述第二頂桿的長度范圍為80?105mm。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前懸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頂桿的長度為100_,所述第二頂桿的長度為100mm。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懸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連接端到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連接端的距離的范圍為275?295mm,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連接端到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端的距離的范圍為275?295mm。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前懸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下擺臂的連接端到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連接端的距離為285mm,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下擺臂的連接端到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端的距離為285mm。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懸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擺臂和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二上擺臂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一減震器和所述第一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二減震器與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一下擺臂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連接、所述第二下擺臂與所述第二車架橫梁的連接、所述橫向穩(wěn)定桿與所述第一車架縱梁和所述第二車架縱梁的連接、所述第一上擺臂和所述第一轉向節(jié)的連接、所述第二上擺臂與所述第二轉向節(jié)的連接、所述第一下擺臂與所述第一轉向節(jié)的連接以及所述第二下擺臂與所述第二轉向節(jié)的連接均采用柔性襯套相連。7.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包括如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的汽車前懸架總成。
【文檔編號】B60G3-20GK204296387SQ201420760958
【發(fā)明者】胡建偉, 范衛(wèi)萍, 萬振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