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車頂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用于開閉開口部的滑板的車輛車頂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已公知在安裝于汽車等車輛車頂?shù)能図斀M件上設置開口部,在該開口部插入固定車頂導軌、車頂支架和行李架等車頂部件的安裝部件。在車頂上不安裝車頂部件的情況下,所述開口部由適宜的蓋子(帽子)來蓋住。
已知的蓋住車頂組件開口部的蓋子有具有與該開口部連通的窗部和開閉該窗部的滑板的蓋子。由于具有這樣的蓋子,即使不將該蓋子取下,也能夠通過滑動移動該滑板打開所述窗部,進行車頂部件的安裝(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318046號公報(特許第3318046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1995-329654號公報(特開平7-329654號公報)在所述的滑動開閉式蓋子的情況下,由于是由具有窗部的蓋子(蓋本體)和滑板兩部分組成,所以成本高。
而且,在組件的開口部的四周邊緣部與蓋本體之間產(chǎn)生高低差的同時,在板本體與滑板之間產(chǎn)生高低差,由于兩處的高低差,使裝飾外觀變差。
為了可滑動地支撐滑板,在蓋本體的寬度方向的兩側(cè)設置有向內(nèi)開口的鉤狀(溝槽狀)導槽,在用注射成形等成形蓋本體時,由于導槽的溝槽部是底切的,所以形成該溝槽部的成形模具必須是滑動型,從而使模具的成本增高。
由于所述導槽是設置于窗部的寬度方向的兩側(cè),所以窗部的開口寬度難以擴大,因此,在該窗部插入螺栓等時,因該螺栓等與開口邊緣相接等,有損傷組件及車體等的情況。
在窗部的長度方向的一端設置的脫落防止板,其與蓋本體之間有可插入滑板的間隙。為了形成該間隙,由于周圍的導槽的阻礙,所以脫落防止板與蓋本體不能一體成形。因此,必須在蓋本體上安裝以別的方式形成的脫落防止板,使成本增加。
由于滑板在窗部打開時是隱藏于蓋本體的背面?zhèn)鹊慕Y(jié)構(gòu),所以車頂組件的開口部的大小,與車頂部件(例如車頂導軌)的安裝等所要求的窗部大小相比,必須在2倍以上。因此,由于在車頂組件上形成大的開口部,車頂組件的組裝剛度不足時,在開口部附近有折斷彎曲的危險。
另外,因為蓋本體的長度變長,所以由于長度方向的熱收縮,有從開口部脫落的危險。在專利文獻2所述的蓋子中,蓋本體的一端焊接在車頂組件上,另一端連接于開口部的端緣,在結(jié)構(gòu)及制造工序復雜化的同時,提高了成本。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車頂組件,其在開閉車頂組件開口部的部件可一體成形的同時,減小開口部的尺寸大小。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車輛車頂組件。車輛車頂組件具有形成在外表面的開口部上壁的長尺寸組件本體、和開閉所述開口部的滑板,所述組件本體具有與所述上壁的背面間隔相對、相對于寬度方向形成的棚部,在與該棚部的所述開口部相對的位置,沿所述組件本體的長度方向可滑動移動地安裝所述滑板,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車輛車頂組件,所述滑板具有在向所述棚部突出的同時,接受來自所述棚部的反作用力使所述滑板向所述上壁的彈性部。
在所述這種車輛車頂組件中,所述棚部是由從所述上壁向該上壁的寬度方向內(nèi)側(cè)折疊的折疊部而形成。
所述滑板在該滑板的表面?zhèn)染哂性诨瑒拥匾苿釉摶宕蜷_開口部時,與所述開口部的端緣相接的突出部。
所述滑板能夠具有在所述開口部全閉的位置與所述開口部的開口端緣相嵌合的同時,與所述上壁實質(zhì)上形成同一面的嵌合部。
在所述的組件本體上,從兩側(cè)的所述棚部延出的側(cè)壁,沿著組件本體的長度方向而形成,所述側(cè)壁能夠與所述車體面板上形成的凹槽的底壁相接。
進而,所述組件本體在所述側(cè)壁的任意一方或雙方具有在開口部附近部分去除的缺口部。所述滑板在該滑板的端緣或背面?zhèn)染哂性诨瑒拥匾苿釉摶宕蜷_開口部時,與所述缺口部的端緣相接的突出部的結(jié)構(gòu)。
圖1是表示安裝了本發(fā)明的車頂組件的汽車(車輛)的一實施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表示車頂部件的安裝部附近,沿圖1的SA-SA線的橫截面圖。
圖3是表示組件本體開口部附近的外觀立體圖。
圖4是表示滑板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滑板的一實施例,(a)是正面圖,(b)是側(cè)面圖。
圖6是表示關閉開口部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7是沿著對應于圖6所示狀態(tài)的SB-SB線的橫截面圖。
圖8是表示開口部打開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9是沿著對應于圖8所示狀態(tài)的SC-SC線的橫截面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車頂組件的第二實施例中的滑板,(a)是正面圖,(b)是側(cè)面圖。
圖11是表示使用圖10所示滑板的車頂組件的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12是表示關閉了圖11的車頂組件的開口部狀態(tài)的橫截面圖。
圖13是表示關閉了圖11的車頂組件的開口部狀態(tài)的縱截面圖。
圖14是表示滑板的第三實施例,(a)是正面圖,(b)是立體圖。
圖15是表示滑板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6是表示滑板第五實施例的正面圖。
圖17是表示滑板第六實施例的正面圖。
圖18是表示滑板的第七實施例,(a)是正面圖,(b)是立體圖。
圖19是表示車頂組件的另一實施例1的截面圖。
圖20是表示車頂組件的另一實施例1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實施方式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圖1是表示安裝了本發(fā)明的車輛車頂組件(以下有時簡稱為車頂組件)的汽車(車輛)的一個例子的外觀立體圖。圖2~圖9是說明本發(fā)明的車輛用車頂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的圖。
在圖1中,在汽車(車輛)9的車頂7的兩側(cè)部,形成沿車長方向的凹槽4。車頂組件1沿著該凹槽4,從外側(cè)覆蓋安裝。
如圖2所示,凹槽4形成于車輛9的車體面板(具體地,是車頂外部面板2和支柱外部面板3的結(jié)合部5)。
如圖2~圖4等所示,車頂組件1設有長尺寸的組件本體10,以及在該組件本體10的上壁11上形成的開閉開口部12的滑板20。
組件本體10包含帶狀的上壁11,通過從該上壁11向該上壁11的寬度方向內(nèi)側(cè)折疊的折疊部13a、13b,在上壁11的寬度方向兩側(cè)(圖2的左右方向)相對地形成的、與上壁11的背面11b間隔相對的棚部14a、14b,和從該兩側(cè)的棚部14a、14b延伸出的側(cè)壁18、19,在背側(cè)形成容置空間15,該容置空間15的截面大體呈“コ”字型。
所述側(cè)壁18、19沿著組件本體10的長度方向而形成,其下端部18b、19b,與所述凹槽4的底壁4b相接。
如圖2、圖3所示,組件本體10的上壁11的外表面11a,面對凹槽4的開口側(cè)(圖2的上方),用于作為設計面(以下有時將外表面11a簡稱為設計面)。
作為組件本體10,例如(i)在冷軋成形的不銹鋼等金屬薄板上覆蓋合成樹脂而形成的組件本體(ii)僅由硬質(zhì)合成樹脂而形成的組件本體;(iii)在硬質(zhì)合成樹脂中埋入耐伸縮性的芯材(例如玻璃纖維等)而形成的組件本體等。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等所示,采用將不銹鋼板等金屬部10a成形作為芯材,在金屬部10a的表面上復合擠出成形合成樹脂,形成被覆樹脂部10b的成形品(屬于上述(i))。
在組件本體10的側(cè)部外側(cè),設有彈性連接于凹槽4的外側(cè)壁4a及內(nèi)側(cè)壁4c的凸緣16、17。凸緣16、17由合成樹脂柔軟地形成,與樹脂部10b一體成形。
在該組件本體10的上壁11上形成開口部12。而且,通過折疊部13a、13b與上壁11間隔設置,形成與該上壁11的背面11b相對的棚部14a、14b,詳細情況如下所述,在棚部14a、14b上,沿組件本體10的長度方向上可滑動移動地安裝著為了開閉所述開口部12的滑板20。
如圖1~3所示,車輛9的車寬方向兩側(cè)的各車頂組件1,對應于為將車頂導軌8安裝于車輛的安裝部8a(參照圖1),在組件本體10的前后2處分別具有開口部12。如圖3所示,開口部12沿組件本體10的長度方向形成細長的矩形形狀。
組件本體10在避開開口部12的部位,例如,將安裝于上壁11的背面11b的夾子(圖示略)與固定于凹槽4的結(jié)合部件(圖示略)進行結(jié)合等,安裝于車體。
在與開口部12相對應的凹槽4的底壁4b,通過焊接等方式固定具有焊接螺母6a的支架6。
組件本體10的兩側(cè)壁18、19,與凹槽4的底壁4b相接的下端部18b、19b的側(cè)面,成為向?qū)挾确较騼?nèi)側(cè)折疊的凸緣部18a、19a。在凸緣部18a、19a上形成避免與支架6相干擾、在開口部12的下側(cè)附近部分去除的缺口部18c、19c。
車頂導軌8,在開口部12開口的狀態(tài)下,焊接螺母6a中插入未圖示的螺栓,通過固定支架6與車頂導軌8的安裝部8a,能夠?qū)④図攲к?組裝于車輛的車頂7。
在圖4、圖5中,表示為開閉所述開口部12的滑板20的一個例子。該滑板20具有矩形的板本體21,以及從板本體21的端緣24的四角24c附近向外突出的彈性部25。在板本體21的表面部21a上,保留了面對該板本體21的端緣24的周緣部21c,設置了從所述周緣部21c突出形成、并嵌合于開口部12的嵌合部22,以及與該嵌合部22連接形成、比該嵌合部22的上面(突端)22a更突出的突出部26。
如圖2、圖4、圖5、圖7所示,滑板20的嵌合部22,形成其外面22b沿開口部12的端緣12a(開口端緣)的四角框狀。嵌合部22的內(nèi)側(cè),成為從嵌合部22的突端22a凹陷的凹陷部23。由此,在滑板20滑動地移動時,開口端緣12a雖然與嵌合部22相接觸,但與凹陷部23不接觸,能夠抑制由該接觸而引起的損傷。在圖6等中,為了能夠清楚地表示凹陷部23從嵌合部22的突端22a凹陷的情況,對凹陷部23的深度d進行了夸張的圖示,但該深度d也可以是目測不能分辨的程度。凹陷部23的深度d優(yōu)選范圍為0.1~5mm。
如圖7所示,滑板20的嵌合部22的高度(從板本體21的周緣部21c到嵌合部22的突端22a的高度),與組件本體10的開口端緣12a附近的上壁11的厚度(金屬板10a與樹脂部10b的合計厚度)相同。由此,在滑板20關閉開口部12的狀態(tài)下,嵌合部22的突端22a與設計面11a實質(zhì)上是同一面,成為一個面(無高低)的狀態(tài)。
如圖6所示,在開口部12關閉的狀態(tài)下,嵌合部22嵌合于開口部的端緣12a,能夠防止開口部的端緣12a的露出。因此,就不能看到露出開口部12的金屬部10a的端緣,組件本體10與滑板20呈現(xiàn)出一體感的外觀,裝飾外觀良好。
在開閉開口部12時,如果滑板20滑動地移動,嵌合部22就與開口部12的端緣12a有接觸。為了抑制此時對嵌合部22的損傷,最好能夠用銼刀或砂紙等將開口部12的端緣12a的毛刺去除。去除毛刺沒有必要對開口部12的端緣12a的全部周邊進行,至少是在僅與嵌合部22相接的部位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作為與嵌合部22的突端22a相接觸的部位,至少是對滑板20的打開方向(圖3、圖8的上方)的邊部12b的兩端側(cè)12c的毛刺進行去除即可。板本體21的表面部21a的大部分,由于是由從嵌合部22的突端22a凹陷的凹陷部23構(gòu)成,所以通過對嵌合部22的突端22a的接觸部位進行毛刺去除,就能夠有效地抑制滑板20的表面部21a受損傷。
還有,在對滑板20打開方向的開口端緣12a的所述邊部12b的全部寬度進行毛刺去除的情況下,如圖17所示,在嵌合部22上沒有必要形成凹陷部23。這樣,在嵌合部22的上面22a成為無高低差面的情況下,嵌合部22的全體表面與組件本體10設計面11a可以是一個面的設計,使設計性進一步提高。
如圖2、圖5(a)、(b)所示,彈性部25從板本體21的端緣24的短邊側(cè)24a,向板本體21的背面?zhèn)?1b及寬度方向的外側(cè)若干傾斜的方向延伸。
如圖6~圖9所示,滑板20安裝于組件本體10的上壁11與棚部14a、14b之間。
滑板20在彈性部25載于棚部14a、14b上的狀態(tài)下,收容于折疊部13a、13b內(nèi),并在組件本體10的長度方向(圖7及圖9的左右方向)的兩方向上可滑動地移動。
滑板20的彈性部25從板本體21向棚部14a、14b突出,該彈性部25先端部25a至少與棚部14a、14b相接。如圖7所示,彈性部25,由于受到來自棚部14a、14b的反作用力,與不受外力狀態(tài)下的位置(圖7中雙點劃線所示位置)相比,其先端部25a更向上彈性變形。而且,通過先端部25a的彈力,板本體21向設計面11a賦能。
因此,在滑板20從開口部12滑動移動而打開時,滑板20向上壁11推壓,由摩擦力而靜止。因此,只要不操作滑板20,開口部12就難以向關閉方向返回,車頂部件8的安裝作業(yè)容易進行。
在移動滑板20時,通過滑板20從上壁11離開而推入,能夠減輕與上壁11的摩擦力而輕微活動。開口部12關閉時,滑板20位于開口部12的正下方時,由于彈性部25的賦能力能夠自己嵌入開口部12。這樣,只用很簡單的操作就能夠開閉開口部12,操作感優(yōu)異。
而且,彈性部25,向滑板20的寬度方向外側(cè)的突出先端的外側(cè)邊部25b從板本體21向?qū)挾确较蛲鈧?cè)突出,向折疊部13a、13b的內(nèi)面接近或相接。從而,滑板20從組件本體10的寬度方向中央發(fā)生偏移時,由于彈性部25與折疊部13a、13b的內(nèi)面相接觸,受到該折疊部13a、13b的反作用力,所以有使滑板20向?qū)挾确较蛑醒敕祷氐淖饔?,能夠制約滑板20在寬度方向的位移。即,折疊部13a、13b具有引導滑板20的導向的功能。
如圖6、圖7所示,在滑板20關閉組件本體10的開口部12時(滑板20為全閉位置狀態(tài)),通過板本體21向設計面11a賦能,在使嵌合部22嵌入開口部12、嵌合部22的外面22b與開口端緣12a相接的同時,位于所述嵌合部22更外側(cè)的周緣部21c與組件本體10的上壁11的背面11b相接。而且,突出部26比設計面11a更為突出。
如圖8、圖9所示,在組件本體10的開口部12打開時(滑板20為全開位置狀態(tài)),與開口部12關閉時相比,板本體21為埋入的狀態(tài),由于彈性部25的賦能,使嵌合部22的突端22a與上壁11的背面11b相接?;?0與組件本體10的接觸位置,是彈性部25的先端部25a與棚部14a、14b以及嵌合部22的突端22a與上壁11的背面11b,由于是非常狹窄的面積相接觸,摩擦力小,能夠以輕的力使滑板20滑動移動。
由于突出部26比嵌合部22的突端22a更為突出,所以與開口端緣12a相接時,能夠停止滑板20的滑動移動。即,在開口部12為打開的狀態(tài)下突出部26具有使滑板20的滑動移動停止的制動器的功能。由此,滑板20潛入組件本體10的上壁11的背面?zhèn)?,能夠防止拉出丟失的情況。
當組件本體10的開口部12從打開狀態(tài)關閉時,例如通過用手指等推出突出部26,能夠開始滑板20的滑動移動并關閉。在滑板20位于開口部12的正下方時,由彈性部25賦能力自己嵌入開口部12。
這樣,根據(jù)本實施例的車頂組件1,能夠以非常簡單的操作開閉開口部12。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能夠直接將滑板安裝到組件本體的開口部附近,所以就沒有必要另外制作滑板滑動移動的導向部件并安裝于組件本體上。也不需要歷來發(fā)明中的蓋本體。從而將蓋本體熱焊接在組件本體上的工序也能夠省略,所以可降低成本。
而且,能夠減小組件開口部的尺寸。即,在上述歷來的組件中,為了安裝蓋本體,車頂組件的開口部必須是車頂上部件安裝等所需的窗部大小的2倍以上,但在本發(fā)明中,僅需至少確保車頂上部件(車頂導軌等)的安裝所需的大小即可。所以,開口部12的大小可以僅在原來大小的一半以下,因此能夠確保組件本體10的開口部12周邊的剛度,同時能夠抑制滑板20的熱收縮影響。
這里,對滑板20的熱收縮影響進行具體說明。還有,該說明僅僅是例示,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例如由ABS樹脂成形的滑板20,在滑板20的長度L為10cm的情況下,由于ABS樹脂的線熱膨脹系數(shù)α=85×10-6/℃,所以在溫度差Δt為40℃時,伸長ΔL為0.34mm。作為開口部12與滑板20的間隙,設計容許上述程度的滑板20的伸長量ΔL即可。由此,能夠抑制板本體21的短邊側(cè)的兩端緣24a同時與開口部12的端緣12a相接而產(chǎn)生變形。由于板本體21的短邊側(cè)的兩端緣24a與開口部12的端緣12a的間隙(單側(cè)的平均值)是伸長量ΔL的一半(ΔL/2)即約0.17mm,這樣的間隙幾乎不能被目測到,所以呈現(xiàn)出良好的外觀。
接著,參照圖10~圖13,對本發(fā)明的車頂組件的第二實施例加以說明。
在圖10~圖13中與圖1~圖9相同的符號,其表示與圖1~圖9所示結(jié)構(gòu)同一或同樣,其重復說明予以省略。
在本實施例的車頂組件30中,滑板20具有由從板本體21的端緣24的短邊側(cè)24a的一方延出的延出部27a,以及從該延出部27a的先端27b垂直設置的縱桿部27c構(gòu)成的突出部27。
如圖10、圖11所示,延出部27a為了避免與彈性部25的干涉而形成大體“L”型。如圖12所示,縱桿部27c與車輛寬度方向外側(cè)(支柱外部面板3的側(cè)面;圖12的右側(cè))的側(cè)壁18的凸緣部18a上形成的缺口部18c的端緣18d相接,通過延出部27a向車寬方向外側(cè)伸出。
如圖13所示,縱桿部27c相接的缺口部18c的端緣18d與開口部12的位置關系是,板本體21的一部分從開口部12露出的同時,縱桿部27c與該缺口部的端緣18d相接,使板本體21的滑動移動停止的關系。由此,滑板20潛入組件本體10的上壁11的背面?zhèn)?,能夠防止被拉出?br>
還有,對突出部27的形狀并無特別的限制,只要是通過與在側(cè)壁18、19的任意一方或雙方上形成的缺口部18c、19c的端緣18d、19d相接,能夠在滑板20打開開口部12的狀態(tài)下停止,同時滑板20在滑動移動的全范圍內(nèi)能夠避開該突出部27與彈性部25及支架6等的干涉,不對滑板20的滑動移動構(gòu)成阻礙即可。
本實施例的車頂組件30中開口部12的開閉與第一實施例的車頂組件1同樣,是通過滑板20沿著組件本體10的棚部14a、14b的滑動移動而實現(xiàn)的。在本實施例中,在開口部12打開的狀態(tài)下成為停止滑板20的滑動移動的制動器的突出部27,向滑板20的背面?zhèn)?1b突出,不會從開口部12露出,所以即使是在開口部12關閉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消除從開口部12突出的部分,外觀良好。而且,在突出部從開口部12突出的情況下,雖然在清掃車頂?shù)葧r有誤接觸突出部,打開滑板的危險性,但在本實施例的車頂組件30,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以上,基于最合適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這些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要旨的范圍內(nèi)能夠進行各種變更。還有,在以下表示另外的實施例的圖中,對于與上述說明同一或同樣的結(jié)構(gòu),都賦予與上述說明中所使用的圖面相同的符號,其重復說明予以省略。
例如,可以在板本體21的正面?zhèn)仍O置如圖14所示的凹形28a,及圖15所示的凹槽28b等,取代作為把手的突出部26。在手指肚等與板本體21的正面?zhèn)认嘟訒r,不容易滑動,滑板20的動作變得容易。嵌合部22嵌入開口部12時,從設計面11a突出的突出部26可以省略。
在本發(fā)明中,希望有在開口部保持開的狀態(tài)下停止滑板的滑動移動的制動器,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制動器,例示了與組件本體的開口部端緣或缺口部端緣相接的突出部。在本發(fā)明中,作為上述制動器,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結(jié)構(gòu),例如,也可以采用在組件本體的內(nèi)面形成突出部,通過開口部打開時與滑板相接,停止滑板的滑動移動的結(jié)構(gòu)。
在上述實施例的車頂組件中,滑板20的凹陷部23是從嵌合部22的突端22a具有高低差而形成,但在本發(fā)明中,并不特別限定于此。例如,圖16所示,凹陷部23也可以是從嵌合部22的突端22a緩慢變低的彎曲形狀的曲面。由此,在組件的開口部12關閉的狀態(tài)下,在嵌合部22的突端22a與凹陷部23之間的邊界附近高低差不明顯,具有平坦的外觀,同時能夠防止嵌合部22的突端22a與凹陷部23之間的擦傷,能夠抑制板本體21表面的損傷。而且,凹陷部23中不易積存垃圾,容易清掃。
而且,還可以如圖17所示,在嵌合部22上不形成凹陷部23,使嵌合部22的上面22a為無高低差的面。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嵌合部22的表面全體與組件本體10的設計面11a進行統(tǒng)一的設計。
在上述實施例中,滑板20的嵌合部22是沿開口部的端緣12a的全部周邊嵌合而形成框狀,但本發(fā)明也并非特別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圖18所示一個或多個突起29(點狀的突起部),而且,也可以是突條(向一個方向延伸的突起部)。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qū)⒒?0是位置決定于開口部12的端緣12a而嵌合穩(wěn)定地維持開口部12的關閉狀態(tài)。
在上述實施例中,是以形成為了防止與支架干涉而形成的缺口部18c、19c而進行的示例,但本發(fā)明也并非特別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用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安裝手段將車頂組件1安裝于車體,使得在側(cè)壁18、19從折疊部13a、13b實質(zhì)上可能形成直線狀的情況下,沒有必要設置該缺口部18c、19c。
而且,在上述實施例中,側(cè)壁18、19是從棚部14a、14b向凹槽4的底壁4b一體形成,但側(cè)壁18、19也并非是必需的結(jié)構(gòu)。在能夠?qū)⑵渌仓陌惭b方法用于向組件本體10的車體安裝的情況下,如圖19所示的車頂組件40那樣,可以省略側(cè)壁18、19。作為上述其它共知的安裝方法,例如可以列舉出將夾子的一方結(jié)合于棚部14a、14b的一方,將棚部14a、14b的另一方結(jié)合于在車體上形成的結(jié)合部的結(jié)構(gòu)。
進而,如圖20例示的車頂組件50,在形成組件本體10的外表面11a的上壁11跨越凹槽4的開口寬度而存在的情況下,棚部14a、14b,從自上壁11的寬度方向的兩側(cè)緣11c、11d偏中央的位移的位置突出,由向上壁11的寬度方向內(nèi)側(cè)彎曲而成的彎曲部13c、13d所形成。還有,除了彎曲部13c、13d不是從上壁11的兩側(cè)緣11c、11d突出之外,與折疊部13a、13b具有同樣的功能。
如以上的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車頂組件,在上壁與棚壁之間收容有滑板,導向該滑板能夠滑動移動。因此,就不需要設置了滑板導向的蓋本體,能夠?qū)⒒逯苯影惭b于組件本體的開口部附近,所以能夠使部件數(shù)目減少,成本下降。由于滑板是沒有底切部而形成的,所以還能夠降低模具費用。
而且,由于棚部向彈性部的反作用力,滑板向組件本體10的上壁附加力,所以在開口部打開時,滑板向上壁推壓,靠摩擦力而靜止。在使滑板移動時,靠滑板受到離開上壁的推力,能夠減輕與上壁的摩擦力而輕微運動。在開口部關閉時,在滑板位于開口部的正下方位置時,靠彈性部的附加力自己嵌入開口部。這樣,靠簡單的操作就能夠開閉開口部。
由于滑板直接安裝于組件本體的開口部附近,所以能夠使開口部的尺寸減小。因此能夠確保組件本體的開口部周邊的剛性,同時能夠抑制滑板的熱收縮影響。而且,由于保持滑板可滑動的結(jié)構(gòu)是由在組件本體上形成的棚部所完成,容易使開口部的開口寬度加大,螺栓等安裝部件的插入與取出都變得容易,能夠抑制車體及組件的受傷。
在所述棚部由從所述上壁向該上壁的寬度方向內(nèi)側(cè)折疊而成的折疊部所形成的情況下,上壁與棚部可以由折疊而一體成形,能夠降低成本。而且,在作為芯材加入了金屬部的成形的情況下,由于金屬部從上壁到棚部可以是連續(xù)的,所以其強度及耐久性等都很優(yōu)異。
在滑板為全開位置時該滑板的正面?zhèn)扔信c開口部端緣相接的突出部的情況下,在打開了滑板時,突出部起到制動器的作用,就沒有滑板全體隱藏到組件本體背面?zhèn)鹊膿鷳n。而且,在移動滑板時,還可以作為把手(鈕)使用。
在所述開口部的全關閉位置,滑板嵌入所述開口部的開口端緣,同時,在具有實質(zhì)上與所述上壁形成同一面的嵌合部的情況下,由于由該嵌合部使組件的開口部的端緣隱藏,所以外觀良好。而且,在開口部端緣露出的情況下,有必要將開口部端緣的毛刺去除,以避免在清掃時對手指等的損傷,但通過由嵌合部使組件的開口部的端緣隱藏,即使是省去開口部端緣的毛刺去除,使成本下降,也能夠確保安全。
與車體面板上形成的凹槽的底壁相接的側(cè)壁,在沿組件本體的長度方向形成的情況下,在滑板的開閉時,沒有組件陷入凹槽、棚部等變形的擔憂,操作性良好。
滑板為全開位置時,在滑板的端緣或背面?zhèn)扔信c組件本體的缺口部端緣相接的突出部的情況下,打開滑板時,突出部起到制動器的作用,能夠使滑板的移動靜止。而且,由于該突出部是設置在滑板的背面?zhèn)?,所以從開口部露出的正面?zhèn)鹊耐拱己苌?,外觀良好。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車頂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長尺寸組件本體和滑板,所述組件本體具有外表面形成有開口部的上壁,所述滑板將所述開口部開閉,所述組件本體具有與所述上壁的背面間隔相對、相對于其寬度方向形成的棚部,在與所述棚部的開口部相對的位置,沿所述組件本體的長度方向可滑動移動地安裝所述滑板,所述滑板具有彈性部,其在向所述棚部突出的同時,受到來自所述棚部的反作用力,將所述滑板向所述上壁賦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車頂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部是由從所述上壁向該上壁的寬度方向內(nèi)側(cè)折疊的折疊部所形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車頂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在其表面?zhèn)染哂性诨瑒右苿釉摶宕蜷_開口部時,與所述開口部的端緣相接的突出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車頂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具有在所述開口部全閉位置與所述開口部的開口端緣相嵌合的同時,與所述上壁實質(zhì)上形成同一面的嵌合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車頂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組件本體上,從兩側(cè)的所述棚部延出的側(cè)壁沿著組件本體的長度方向而形成,所述側(cè)壁能夠與所述車體面板上形成的凹槽的底壁相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車頂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組件本體在所述側(cè)壁的任意一方或雙方,具有在開口部附近被部分去除的缺口部,所述滑板在其端緣或背面?zhèn)染哂性诨瑒右苿釉摶宕蜷_開口部時,與所述缺口部的端緣相接的突出部。
全文摘要
一種車輛車頂組件1,組件本體10具有與上壁11的背面11b間隔相對、相對于寬度方向形成的棚部14a、14b,在與該棚部14a、14b的開口部12相對的位置,沿所述組件本體10的長度方向可滑動移動地安裝開閉該開口部的滑板20,所述滑板20具有在向所述棚部14a、14b突出的同時,接受來自棚部14a、14b的反作用力將滑板20向組件本體10的上壁11賦能的彈性部25。通過滑板20的滑動移動,能夠開閉開口部12。由此,提供一種車輛車頂組件,其開閉組件的開口部的部件能夠一體形成、同時可減小開口部的尺寸。
文檔編號B60R13/04GK1576144SQ20041006902
公開日2005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7月14日
發(fā)明者三日市敏樹, 吉田俊也 申請人:橋本成形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