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腿轉換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座椅組件。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一 種座椅組件,其可以在就座位置以及折疊位置之間移動,該折疊位置處在 形成于機動車輛的底板內的凹陷中。
背景技術:
機動車輛包括用于在車輛內部的底板上支撐乘客的座椅組件。座椅組
置之間移動的座椅靠背。典型地,座椅靠背還可在任意一個傾斜的就座位 置和大體水平的、覆蓋在座墊上的向前折疊的位置之間移動,以露出座椅 靠背后方的承載底M面。
在機動車輛就座領域,公知在座墊和機動車輛的底板之間安裝提升機 構用于使得座椅組件在就座位置和折疊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在就座位置, 座墊以一定間隔置于底板之上,在折疊位置,座墊和座椅靠背設置在形成 于底板內的凹陷中。因此,希望提供一種改進的結構,以使得座椅組件在 就座位置以及處在底板凹陷中的折疊位置之間移動。
發(fā)明內容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用于在機動車輛內將乘客支撐在具 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組件。座椅組件包括座墊和樞轉地耦聯(lián)到該座墊 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能夠在多個傾斜的就座位置以a蓋在座墊上的、 向前折疊的平坦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座椅組件還包括提升機構,該提 升機構具有至少一個前腿和后腿。每個前腿和后腿在適于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底 板的下端以及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座墊的上端之間延伸。前腿和后腿橫向偏置, 使得它們在不同的平面內轉動。座椅調節(jié)機構設置在座墊和后腿的上端之 間。座椅調節(jié)機構能夠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操作,以允許前腿和后 腿繞著下端樞轉,同時座墊繞著上端樞轉,從而在就座位置和折疊位置之 間移動座椅組件,其中在就坐位置,座墊以一定間隔處于底板上方,在折
疊位置,座墊和座椅靠背設置在底板內的凹陷中?;⌒螠喜垡钥刹僮鞣绞?耦聯(lián)到后腿,用于選擇性地容納安裝到前腿的橫向延伸的導向銷釘?;⌒?溝槽以及導向銷釘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前腿和后腿,使得當座椅組件在就座 位置和折疊位置之間移動時,前腿和后腿一起轉動。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將容易理解,因為通過結合附圖并參照下面詳細的說
明,將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其中
圖l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座椅組件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側視圖2M椅組件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前右視立體圖3 M椅組件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前左視立體圖4是座椅組件在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的側視圖5是座椅組件在方便ii^的位置中的側視圖6是示出提升^J位于居中狀態(tài)中的座椅組件的側視圖7是座椅組件在位于形成于底板內的凹陷中的折疊位置內的側視
圖8是示出可縮回彈簧偏壓銷釘?shù)淖谓M件的放大部分立體圖9是示出與固定連桿M的樞轉連桿的座椅組件的放大部分立體
圖IO是導向銷釘和輥的放大的部分分解立體圖ll是座椅組件的第二實施方式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側視圖12是座椅組件的第二實施方式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的前左視 立體圖13是座椅組件的第二實施方式在方便i^v的位置中的側視圖;以
及
圖14 A^椅組件的笫二實施方式處在位于形成于底板內的凹陷中的 折疊位置中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用于機動車輛的座椅組件總體上以10標示。座椅組件10 包括總體標示為12、用于將^1支撐在底板14上方的座墊,以及總體上 標示為16、用于支撐乘客后背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16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座 墊12,用于為座椅靠背16提供在多個傾斜的就座位置之間的選擇性的調 節(jié)。此外,座椅靠背16可以移動到覆蓋在座墊12上的、向前折疊的平坦 位置,用于擴展車輛的載貨能力,或者如下所述將座椅組件10折疊在底板 14中。
座墊12包括頂部就座表面18和相對的底部表面20。座墊12還包括 具有大體上平行并隔開的側部構件22、 24的框架,如圖2所示。此外,一 對座墊托架26穩(wěn)固地固定到側部構件22、 24。
穩(wěn)固地固定到座椅靠背16的一對座椅靠背托架28由本領域技術人員 公知的任一合適類型的一對座椅靠背斜倚機構30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座椅靠背 托架26。座椅靠背斜倚機構30由上部橫管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一起,使 得安裝在座椅組件10 —側上的座椅靠背斜倚手柄33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 態(tài)之間同時致動座椅靠背斜倚機構30。
再參照圖l,底板14包括形成于其內、具有凹陷底板36的凹陷34。 凹陷34由底板面板38選擇性地覆蓋。一對下安裝托架40穩(wěn)固地沿著底板 14固定,并部分地延伸到凹陷34中。然而,可以理解下安裝托架40可穩(wěn) 固地固定在凹陷34內部。
總體上標示為42的提升機構在座墊12和沿著底板14定位的下安裝 托架40之間延伸。提升機構42允許座椅組件10在多個就座位置之間選擇 性地移動,這多個就座位置包括圖1中示出的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以及圖 4中示出的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而且,座椅組件10可在圖5中示出的方 便iiA位置以及圖7中示出的、設置在形成于底板14內的凹陷34中的折 疊位置之間移動。
參照圖1和2,提升機構42包括一對大體上平行并隔開的前腿44。 優(yōu)選地,每個前腿44在下端46和上端48之間線性延伸。每個前腿44的 下端46在樞軸55處樞轉地耦聯(lián)到沿著底板14定位的其中 一個下安裝托架 40。每個前腿44的上端48在樞軸52處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座墊12的其中一個 側部構件22、 24。
提升機構42還包括一對大體上平行并隔開的、設置在各個前腿44的 后側和內側的后腿54。每個后腿54在下端56和上端58之間延伸。優(yōu)選 地,每個后腿54具有曲率或者在下端56和上端58之間彎曲。每個后腿 54的下端56樞轉地耦聯(lián)到桿60,桿60在沿著底板14定位的下安裝托架 40之間橫向地延伸。 一對彈簧62繞桿60設置。彈簧62在穩(wěn)固地固定到 桿60的柱64以及后腿54之間延伸。彈簧62向上偏壓座椅組件10。每個 后腿54的上端58由座椅調節(jié)機構66樞轉地耦聯(lián)到穩(wěn)固地固定到座墊12 的側部構件22、 24的座墊托架26。座椅調節(jié)機構66能夠是本領域技術人 員公知的任意合適類型的斜倚機構。座椅調節(jié)機構66由下部橫管68以可 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一起,使得下部橫管68的轉動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 同時致動座椅調節(jié)機構66。
在解鎖狀態(tài),座椅調節(jié)機構66允許前腿44和后腿54分別繞著樞軸 50和桿60向前和向后樞轉,從而向前和向后移動座椅組件10。因為后腿 54設置在各個前腿44內側,前腿44和后腿54在不同平面內樞轉并且在 座椅組件10的移動期間不會彼此干涉。在鎖定狀態(tài),座椅調節(jié)機構66阻 止座椅組件10運動。座椅調節(jié)機構66被朝向鎖定狀態(tài)偏壓。
圖1中示出的樞轉地安裝到座塾12—側的側部手柄70以及圖2中示 出的樞轉地安裝到座椅靠背16的后部手柄72都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下部 橫管68,用于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致動座椅調節(jié)機構66。參照圖8, 第一鮑登型線纜74在側部手柄70以及穩(wěn)固地固定到下部橫管68的連桿 76之間延伸。側部手柄70的致動拉動第一線纜74,使得連桿76向前樞轉, 使得下部橫管68轉動,從而將座椅調節(jié)機構66致動到鎖定狀態(tài)。
參照圖9,樞轉連桿78繞著下部橫管68樞轉地耦聯(lián),與穩(wěn)固地固定 到下部橫管68的固定連桿80相鄰。樞轉連桿78在上端82和下端84之間 延伸。當樞轉連桿78的上端82向后樞轉時,上端82推壓固定連桿80, 從而使得下部橫管68轉動。第二鮑登型線纜86在后部手柄72以及樞轉連 桿78的上端82之間延伸。后部手柄72的致動拉動第二線纜86,使得樞 轉連桿78的上端82繞著下部橫管68向后樞轉,并推壓固定連桿80,固 定連桿80轉動下部橫管68,將座椅調節(jié)機構66致動到解鎖狀態(tài)。
參照圖8和9,第三鮑登型線纜88在樞轉連桿78的下端84以及穿過 其中一個座墊托架26中的孔(未示出)以可^Mt方式安裝的后部銷釘90 之間延伸。后部銷釘卯受到彈簧偏壓,使得其通常從座墊托架26向外橫
向地延伸。當?shù)诙€纜86向后拉動樞轉連桿78的上端82時,下端84向 前樞轉,拉動第三線纜,這使得后部銷釘卯向后縮回。替代地,當?shù)谝痪€ 纜74拉動連桿76從而轉動下部橫管68時,固定連桿80轉動而遠離樞轉 銷釘78,使得樞轉連桿78不會樞轉,從而,第三線纜88不會受到拉動從 而縮回后部銷釘卯。
參照圖10,導向托架94穩(wěn)固地固定到其中一個前腿44的內表面96, 使得導向托架繞樞軸50與前腿一起樞轉。上輥98和下輥100從導向托架 94橫向地延伸。上輥98和下輥100以可轉動的方式耦聯(lián)到導向托架94。
在與具有穩(wěn)固地安裝到其上的導向托架94的前腿44相同的座椅組件 10側上,連桿托架102以固定方式安裝到后腿54的下端56。導向連桿104 包括第一端106、第二端108以及在其間延伸的導軌110。導向連桿104 的第一端106在樞軸112處樞轉地耦聯(lián)到連桿托架102。第二端108包括 大體上為弧形的、在第一端116和第二端118之間延伸的溝槽114。在第 一端106和第二端108之間延伸的導軌110大體上為C型,用于在其內容 納下輥100。下輥100滾動地"^導軌110并具有輥軸122,輥軸122以可 滑動的方式耦聯(lián)到導向連桿104的狹槽124中,并由保持墊圈126固定到 其上。狹槽124在第一端128和第二端130之間延伸。
當座椅組件10在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時,下輥100定位在導軌110 中,使得輥軸122定位在狹槽124的第一端128處。當座椅組件10從完全 向后的就座位置向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移動時,下輥100在導軌110內向 后轉動,使得輥軸122朝向狹槽124的第二端130移動。當座椅組件10 從完全向前就座位置向折疊位置移動時,提升機構42到達居中狀態(tài),如圖 6所示。當樞轉點50、 52、 60、 66直線對齊時,提升機構42位于居中狀 態(tài)。需要理解的是,當提升機構42位于居中狀態(tài)時,前腿44和后腿54 能夠在相反方向上樞轉。例如參照圖6,前腿44能夠在順時針方向上樞轉, 而后腿54能夠在逆時針方向上樞轉,導致座墊12向下和向前傾斜。替代 地,前腿44能夠在逆時針方向上樞轉,而后腿54在順時針方向上樞轉, 導致座墊12向上和向后傾斜。在任一種情況下座椅組件10將不會移動到 折疊位置中。
為防止出現(xiàn)這種情況,在提升機構42到達居中狀態(tài)之前,導向連桿 104將上輥98容納在弧形溝槽114中,從而在前腿44和后腿54的下端46、 56之間形成固定聯(lián)接,迫使當提升機構42穿過居中狀態(tài)時,它們沿著相 同方向一起樞轉。更具體地,當提升機構42到達居中狀態(tài)時,下輥100 定位為使得輥軸122定位在狹槽124的第二端130,允許上輥98進入弧形 溝槽114的第一端116,從而在前腿44和后腿54的下端46、 56之間形成 固定聯(lián)接。從而,后腿54以及連桿托架102的順時針方向轉動(從圖5 的方向觀察)促使導向連桿104在向后方向上移動,使得弧形溝槽114抵 靠住上輥98。因而施加到上輥98上的力促使前腿44在順時針方向上與后 腿54 —起樞轉,同時上輥98沿著弧形溝槽114朝向第二端118移動。
參照圖1和4,座椅組件10還包括鎖定板132,鎖定板132與后部銷 釘90處于座椅組件10的同一側上。在后腿54的上端58處,鎖定板132 穩(wěn)固地固定到內表面134。鎖定板132具有向前的狹槽136和向后的狹槽 138。側部手柄70的致動轉動下部橫管68,使得座椅調節(jié)機構66解鎖, 允許座椅組件10向前和向后移動。當座椅組件10在如圖4所示的完全向 后的就座位置時,向前的狹槽136抵靠住穩(wěn)固地固定到座墊托架26的前部 銷釘140。當座椅組件10在如圖l所示的完全向前就座位置時,向后的狹 槽138抵靠住后部銷釘卯。從而,座椅組件10的前后調節(jié)通過側部手柄 70的致動來提供。此外,鎖定板132和后部銷釘卯之間的接觸防止座椅 組件10在前后調節(jié)期間無意中移動到方^f更i47v位置和折疊位置的其中一 個位置。
后部手柄72的致動轉動下部橫管68,使得座椅調節(jié)機構66解鎖并縮 回銷釘卯,以允許座椅組件10移動到方便iiA^位置和折疊位置的其中一 個位置。座椅組件10移動到方便ii^位置還是折疊位置取決于底板面板 38的存在與否。
當存在底板面板38時,前腿44和后腿54將向前樞轉,直到前腿44 抵靠住底板面板38,并且座椅組件10處在方便iiA^位置,如圖5所示。 另一方面,當?shù)装迕姘?8已經(jīng)取下時,前腿44和后腿54將向前樞轉,直 到座椅組件10處在折疊位置中。在折疊位置中,座墊12和座椅靠背16 定位在形成于底板14內的凹陷34中,而座墊12的底表面20與凹陷底板 36相鄰,如圖7所示。當座椅組件10處在折疊位置時,座椅調節(jié)機構66 致動到鎖定狀態(tài),以將座椅組件10保持在折疊位置中。
操作時,從座椅組件10在如圖1所示的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開始, 側部手柄70的致動拉動第一線纜74,第一線纜向前拉動連桿76,促4吏下 部橫管68在從圖8觀察的順時針方向上轉動。下部橫管68的轉動將座椅
調節(jié)機構致動到解鎖狀態(tài),以允許前腿44和后腿54分別繞著樞軸50和桿 60樞轉。此時,座椅組件10能夠移動到包括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 向后的就座位置的多個就座位置中的其中一個位置,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 置中,鎖定板132的向后的狹槽138抵靠住后部銷釘卯,如圖l所示,在 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鎖定板132的向前狹槽136抵靠住前部銷釘140, 如圖4所示。當座椅組件10處在所需位置時,^放側部手柄70將座, 節(jié)機構66致動到鎖定狀態(tài),從而防止座椅組件10的進一步的前后運動。
再次從座椅組件10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開始,如圖1所示,鎖定 板132的向后狹槽138抵靠住后部銷釘卯。當需要將座椅組件10移動到 方^更進入位置和折疊位置的其中一個位置時,致動座椅靠背斜倚手柄33 從而轉動上部橫管32。上部橫管32的轉動將座椅靠背斜倚機構30致動到 解鎖狀態(tài),允許座椅靠背16樞轉到覆蓋在座墊12的就座表面18上的、向 前折疊的平坦位置中。
接下來,后部手柄72的致動拉動第二線纜86,第二線纜向后拉動樞 轉連桿78的上端82,使得上端82推動固定連桿80,促使下部橫管68在 從圖9觀察的逆時針方向上轉動。下部橫管68的轉動將座椅調節(jié)機構66 致動到解鎖狀態(tài)。同時,樞轉連桿78的下端84向前樞轉,拉動第三線纜 88,這促使后部銷釘卯向內縮回,允許前腿44和后腿54向前朝向底板 14分別繞著樞軸50和桿60樞轉。
當后部手柄72致動時,底板面板38的存在與否將確定座椅組件10 的末端位置。如果底板面板38覆蓋凹陷34,前腿44和后腿54將在(從 圖1觀察的)順時針方向上分別繞著樞軸50和桿60樞轉,直到前腿44 抵靠住底板面板38。在此狀態(tài)下,座椅組件10處在如圖5所示的方便進 入位置中。
然而,如果底板面板38已經(jīng)在致動后部手柄之前取下,前腿44和后 腿54將在(從圖1觀察的)順時針方向上分別繞著樞軸50和桿60樞轉, 直到座椅組件10位于如圖7所示的折疊位置中。更具體地,當座椅組件 10朝向折疊位置移動并且提升機構42接近居中狀態(tài)時,上輥98 i^弧形 溝槽114的第一端116,從而在前腿44和后腿54的下端46、 56之間形成 固定聯(lián)接。后腿54和連桿托架102持續(xù)在順時針方向上轉動,促使導向連 桿104向后運動。導向連桿104的向后運動^PU吏當上輥98沿著弧形溝槽 114從第一端116移向第二端118時,弧形溝槽114作用在上輥98上,使
得當提升機構42穿過居中狀態(tài)時,前腿44和后腿54在順時針方向上樞轉。 前腿44和后腿54持續(xù)在順時針方向上樞轉,直到座椅組件10處在設置在 底板14內的凹陷34中的折疊位置中。座椅調節(jié)機構66致動到鎖定狀態(tài), 以將座椅組件IO保持在折疊位置中。最后,能夠放回底板面板38,以覆 蓋處在形成于底板14內的凹陷34中的座椅組件10。
為將座椅組件10返回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移除底板面板38以接 近座椅組件10。接下來,致動后部手柄72,拉動第二線纜86,第二線纜 向后拉動樞轉連桿78的上端82, 4吏得上端82推動固定連桿80,促^f吏下部 橫管68轉動。下部橫管68的轉動將座椅調節(jié)機構66致動到解鎖狀態(tài),以 允許彈簧62向上偏壓座椅組件10。提升座椅組件10,使得前腿44和后腿 54在(當從圖7觀察時)逆時針方向上分別繞著樞軸50和桿60樞轉。
與上述類似,當提升座椅組件10并且提升機構42接近居中狀態(tài)時, 上輥98 i^V到弧形溝槽114的第二端118,從而在前腿44和后腿54的下 端46、 56之間形成固定聯(lián)接。后腿54和連桿托架102持續(xù)在逆時針方向 上轉動,促使導向連桿104向前運動。導向連桿104的向前運動促使當上 輥98沿著弧形溝槽114從第二端118移向第一端116時,弧形溝槽114作 用在上輥98上,使得當提升機構42穿過居中狀態(tài)時,前腿44和后腿54 在逆時針方向上樞轉。前腿44和后腿54持續(xù)在逆時針方向上樞轉,直到 座椅組件10處在如圖1所示的完全向前就座位置中。 一旦座椅組件10到 達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后部銷釘90從座墊托架26向外延伸,并抵靠住 鎖定板132的向后狹槽138。最后,致動座椅靠背斜倚手柄33,以轉動上 部橫管32。上部橫管32的轉動將座椅靠背斜倚機構30致動到解鎖狀態(tài), 以允許座椅靠背16樞轉到多個傾斜就座位置中的其中一個位置。
參照圖11到14,其中相似的附圖標記代表與上述類似的元件,在本 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座椅組件10,包括沿著至少其中一個后腿54,的外 表面144以固定方式安裝的導向構件142。導向構件142包括在第一端148 和第二端150之間延伸的、大體上弧形的溝槽146。在與具有以固定方式 安裝在其上的導向構件142的后腿54,相同的座椅組件IO,側上,下連桿152 在近端154穩(wěn)固地固定到前腿44,的下端46,。下連桿152與前腿44,一起 繞著樞軸50,樞轉。輥156從下連桿152的遠端158橫向地延伸出。當座 椅組件IO,朝向折疊位置移動并且提升機構42,接i^中狀態(tài)時,導向構件 142將輥156容納在弧形溝槽146中,迫使當提升機構穿過居中狀態(tài)時,
前腿44,和后腿54,在相同方向上樞轉。更具體地,當提升機構42,接i^t 中狀態(tài)時,輥156^弧形溝槽146的第一端148。從而,后腿54,的(從 圖13觀察的)逆時針轉動促使導向構件142乃至弧形溝槽146作用在輥 156上,使得當輥156沿著弧形溝槽146朝向第二端150移動時,前腿44' 和后腿54,一起在逆時針方向上樞轉。前腿44,和后腿54,持續(xù)在逆時針方 向上樞轉,直到座椅組件IO,位于設置在底板14,內的凹陷34,中的折疊位 置中,如圖14所示。
已經(jīng)以示例性方式描述了本發(fā)明,但要理解的是,已使用的術語是描 述性的詞語而不是限制性的詞語。根據(jù)以上教示本發(fā)明可能有許多變型和 變體。因此要理解的是,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本發(fā)明可以不同于特 別描述的方式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機動車輛內將乘客支撐在具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組件,所述座椅組件包括座墊;座椅靠背,其樞轉地耦聯(lián)到所述座墊,所述座椅靠背能夠在多個傾斜的就座位置以及覆蓋在所述座墊上的、向前折疊的平坦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提升機構,其包括至少一個前腿和至少一個后腿,每個所述前腿和后腿在適于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底板的下端以及樞轉地耦聯(lián)到所述座墊的上端之間延伸,其中所述前腿和后腿橫向偏置,使得它們在不同的平面內轉動;座椅調節(jié)機構,其設置在所述座墊和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之間,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能夠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操作,以允許所述前腿和后腿繞著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樞轉,同時所述座墊繞著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上端樞轉,從而在就坐位置和折疊位置之間移動所述座椅組件,其中在所述就坐位置,所述座墊以一定間隔置于底板上方,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座墊和座椅靠背設置在底板內的凹陷中;以及弧形溝槽,其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后腿,用于選擇性地容納安裝到所述前腿的橫向延伸的導向銷釘,該導向銷釘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所述前腿和后腿,使得當所述座椅組件在所述就座位置和折疊位置之間移動時,所述前腿和后腿一起轉動。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導向連桿,該導向連桿在適于 樞轉地耦聯(lián)到所述后腿的所述下端的第 一端和適于樞轉地并且以可滑動 的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的第二端之間延伸,其中所述笫二端包 括所述弧形溝槽,用于選擇性地容納安裝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的所述橫 向延伸的導向銷釘,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 從而當所述座椅組件在所述就座位置和折疊位置之間移動時,所述前腿和 后腿一起轉動。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橫向延伸的導向銷釘是以可轉動的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的輥。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托架,該托架具有下輥和限定 所述導向銷釘?shù)纳陷?,每個上輥和下輥以可轉動的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托架并 從所述托架橫向延伸,所述托架穩(wěn)固地固定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以與 其一起樞轉。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導向連桿包括在所述第一 端和第二端之間延伸的導軌,所述下輥以滾動方式接合所述導軌。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弧形溝槽選擇性地容納所 述上輥,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以在所述提 升機構穿過居中狀態(tài)時所述前腿和后腿一起轉動,其中所述前腿和后腿的 所述上端和下端直線對齊。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后部銷釘,該后部銷釘以可操 作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座墊,與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相鄰,所述后部銷釘能夠 在縮回位置以及從所述座墊橫向向外凸出、以與所述后腿掩^的延伸位置 之間選擇性地移動。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后部銷釘前上方的 前部銷釘,所述前部銷釘穩(wěn)固地固定到所述座墊并從所述座墊4黃向凸出以 與所述后腿M。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解鎖到所述 解鎖狀態(tài),以允許所述前腿和后腿繞著所述下端樞轉,同時所述座墊繞著 所述上端樞轉,從而使得所述座椅組件在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前 的就座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 抵靠住所述前部銷釘,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抵靠住所述后部銷釘,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能夠在位于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 位置和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之間并包括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 向后的就座位置的多個就座位置中的任意一個位置鎖定在所述鎖定狀態(tài) 中。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組件,包^l固地固定到所述后腿的所 述上端的板,以在所述座椅組件處在所述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時抵靠住所 述前部銷釘,并在所述座椅組件處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時抵靠住所 述后部銷釘。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板包括用于抵靠住所述 前部銷釘?shù)那安开M槽和用于抵靠住所述后部銷釘?shù)暮蟛开M槽。
12. 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第一手柄,該第一手柄以可 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用于在所述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 致動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第二手柄,該第二手柄以可 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用于在所述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 致動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并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后部銷釘,用于在當 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處在所述鎖定狀態(tài)時的所述延伸位置和當所述座椅調 節(jié)機構處在所述解鎖狀態(tài)時的所述縮回位置之間致動所述后部銷釘,從而 允許所述座椅組件在所述多個就座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和所述折疊位置 之間選擇性地移動。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覆蓋底板中的凹陷的底板面 板,所述底板面板能夠在覆蓋該凹陷的關閉位置和允許接近的打開位置之 間選擇性地移動,以折疊或取出所述座椅組件。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座椅組件在所述多個就 座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和方便ift7v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該方便ii^位 置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的前下方,在該處所述前腿抵靠住位于所述 關閉位置中的所述底板面板。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和座墊 之間的座椅靠背M機構,所述座椅靠背斜倚機構能夠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 狀態(tài)之間操作,以允許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多個傾斜的就座位置和所述向 前折疊的平坦位置之間的所述運動。
1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在近端和遠端之間延伸的下 連桿,其近端穩(wěn)固地固定到所述前腿的所述下端用于與其一起樞轉,其遠 端具有耦聯(lián)到其上并從這里橫向延伸的所述導向銷釘。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橫向延伸的導向銷釘是 以可轉動的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下連桿的所述遠端的輥。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弧形溝槽選擇性地容納 所述輥,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所述前腿和后腿,以在所述提升機構穿過 所述居中狀態(tài)時,所述前腿和后腿一起轉動。
20. —種用于在機動車輛內將乘客支撐在具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 組件,所述座椅組件包括座墊;座椅靠背,其樞轉地耦聯(lián)到所述座墊,所述座椅靠背能夠在多個傾斜 的就座位置以M蓋在所述座墊上的、向前折疊的平坦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提升機構,其包括至少一個前腿和至少一個后腿,每個所述前腿和后 腿在適于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底板的下端以及樞轉地耦聯(lián)到所述座墊的上端之 間延伸,其中所述前腿和后腿橫向偏置,使得它們在不同的平面內轉動;座椅調節(jié)機構,其設置在所述座墊和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之間,所述 座椅調節(jié)機構能夠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操作,以允許所述前腿和后 腿繞著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樞轉,同時所述座墊繞著所述前腿和后 腿的所述上端樞轉,從而在就座位置和折疊位置之間移動所述座椅組件, 其中在所述就坐位置,所述座墊以一定間隔置于底板上方,在所述^f疊位 置,所述座墊和座椅靠背設置在底板內的凹陷中。
21. 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后部銷釘,該后部銷釘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座墊,與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相鄰,所述后部銷釘能 夠在縮回位置以及從所述座墊橫向向外凸出、以與所述后腿接合的延伸位 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
22.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后部銷釘前上方 的前部銷釘,所述前部銷釘穩(wěn)固地固定到所述座墊并從所述座墊橫向凸出 以與所述后腿接合。
23. 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解鎖到所 述解鎖狀態(tài),以允許所述前腿和后腿繞著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樞 轉,同時所述座墊繞著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上端樞轉,從而使得所述座 椅組件在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完 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抵靠住所述前部銷釘,在所述完 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抵靠住所述后部銷釘,所述座椅 調節(jié)機構能夠在位于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之 間并包括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的多個就座位 置中的任意一個位置鎖定在所述鎖定狀態(tài)中。
24.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座椅組件,包^l固地固定到所述后腿的所 述上端的板,以在所述座椅組件處在所述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時抵靠住所 述前部銷釘,并在所述座椅組件處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時抵靠住所述后部銷釘。
25. 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包括用于抵靠住所述 前部銷釘?shù)那安开M槽和用于抵靠住所述后部銷釘?shù)暮蟛开M槽。
26.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第一手柄,該第一手柄以可 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用于在所述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 致動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
27. 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第二手柄,該第二手柄以可 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用于在所述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 致動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并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到所述后部銷釘,用于在當 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處在所述鎖定狀態(tài)時的所述延伸位置和當所述座椅調 節(jié)機構處在所述解鎖狀態(tài)時的所述縮回位置之間致動所述后部銷釘,從而 允許所述座椅組件在所述多個就座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和所述折疊位置 之間選擇性地移動。
28.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覆蓋底板中的凹陷的底板面 板,所述底板面板能夠在覆蓋該凹陷的關閉位置和允許接近的打開位置之 間選擇性地移動,以允許折疊或取出所述座椅組件。
29. 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座椅組件,其中所述座椅組件在所述多個就 座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和方便位置之間選擇性地移動,該方便i^位 置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的前下方,在該處所述前腿抵靠住位于所述 關閉位置中的所述底板面板。
30.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座椅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和座墊 之間的座椅靠背M機構,所述座椅靠背斜倚機構能夠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 狀態(tài)之間操作,以允許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多個傾斜的就座位置和所述向前折疊的平坦位置之間的所述運動。
31. —種用于在機動車輛內將乘客支撐在具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 組件,所述座椅組件包括座塾'座椅靠背,其樞轉地耦聯(lián)到所述座墊,所述座椅靠背能夠在多個傾斜 的就座位置以l霞蓋在所述座墊上的、向前折疊的平坦位置之間選擇性地 移動;, 提升機構,其包,至少一個前腿和至少一個后腿,,每個所述前腿和后 間延伸;前部銷釘,其穩(wěn)固地固定到所述座墊并從所述座墊橫向凸出;后部銷釘,其設置在所述前部銷釘?shù)暮笙路?,所述后部銷釘穩(wěn)固地固 定到所述座墊并從所述座墊橫向凸出;以及座椅調節(jié)機構,其設置在所述座墊和所述后腿的所述上端之間,所述 座椅調節(jié)機構能夠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操作,以允許所述前腿和后 腿繞著所述前腿和后腿的所述下端樞轉,同時所述座墊繞著所述前腿和后 腿的所述上端樞轉,從而4吏得所述座椅組件在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完全 向后的就座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 上端抵靠住所述前部銷釘,在所述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中所述后腿的所述 上端抵靠住所述后部銷釘,所述座椅調節(jié)機構能夠在位于所述完全向前的 就座位置和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之間并包括所述完全向前的就座位置和 完全向后的就座位置的多個就座位置中的任意一個位置鎖定在所述鎖定 狀態(tài)中。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將乘客支撐在具有凹陷的底板上方的座椅組件包括座墊和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座墊的座椅靠背。提升機構包括至少一個前腿和后腿,每個腿在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底板的下端以及樞轉地耦聯(lián)到座墊的上端之間延伸。座椅調節(jié)機構設置在座墊和后腿的上端之間,座椅調節(jié)機構能夠在鎖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之間操作,以允許腿繞著下端樞轉,從而在就座位置以及設置在凹陷中的折疊位置之間移動座椅組件?;⌒螠喜垡钥刹僮鞣绞今盥?lián)到后腿,用于選擇性地容納安裝到前腿的橫向延伸的導向銷釘,用于以可操作方式耦聯(lián)前腿和后腿,使得當座椅組件在就座位置和折疊位置之間移動時,前腿和后腿一起轉動。
文檔編號B60N2/30GK101193771SQ200680020303
公開日2008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6月9日
發(fā)明者卡爾·J·霍爾達普夫 申請人:英提爾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