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及安裝有該裝置的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
背景技術:
中高檔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上通常裝有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該 通風裝置可與汽車后備箱連通,進而保持汽車后背箱與汽車外部的氣 壓平衡。由于采用了所述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當關閉汽車后備箱蓋 時,后備箱內(nèi)被迅速壓縮的空氣可以通過所述通風裝置流到汽車外部, 使得后備箱內(nèi)的氣壓始終與汽車外部氣壓相等,因此便于使用者輕便 的關閉汽車后備箱蓋。目前,普遍應用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是安裝在汽車后保險杠安 裝板上的通風格柵,其上具有通風口,或者直接在后保險杠安裝板上 開設通風口 ,通過通風格4冊上的通風口或者后保險杠安裝板通風口通 風,因此該通風口始終處于敞開的狀態(tài)。由于上述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的通風口始終處于敞開的狀態(tài),因 此會導致汽車外部的灰塵或水通過所述通風口進入到汽車的后備箱 內(nèi),從而污染后備箱。 實用新型內(nèi)容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后 備箱通風裝置,可以根據(jù)使用情況打開或關閉所述汽車后備箱通風裝 置的通風口,具有很好密封性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包括通風格柵和擋風 簾,所述通風格柵上具有通風口 ,安裝在汽車后備箱的后保險杠安裝 板上,所述擋風簾的大小與所述通風口的大小相適應,并可遮蓋住所 述通風口 ,所述擋風簾的一邊與所述通風格柵的通風口的外側上緣活 動連接,并可繞活動連接處向所述后保險杠安裝板的外側翻轉。優(yōu)選地,所述通風格柵主體為矩形板,其中部具有矩形的凸臺,所述通風口為矩形,開設在所述凸臺上;所述擋風簾為矩形的平板, 其上邊具有倒凸字形的掛邊,所述掛邊包括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組 成倒凸字形結構;所述通風格柵主體與所述凸臺的交匯處具有矩形槽; 所述掛邊的第二臺階與所述矩形槽配合,所述第一臺階卡在所述矩形 槽的上邊緣。優(yōu)選地,所述通風格柵主體為矩形板,其中部具有矩形的通風口, 所述擋風簾為矩形的平板,所述擋風簾的上邊通過合頁與所述柵通風 口的上邊緣活動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通風格柵的一面具有縱橫交錯的第一肋片,所述通 風口內(nèi)具有縱橫交錯的第二肋片。優(yōu)選地,所述通風裝置還包括密封墊,所述密封墊與所述通風格 柵的一個面粘合,另一個面與后保險杠安裝板粘合。優(yōu)選地,所述通風格柵和密封墊的下邊緣位置具有用于定位所述 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的定位孔。優(yōu)選地,所述通風格柵和密封墊的四個邊緣位置具有用于安裝所 述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的安裝孔。本實用新型同時提供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后備箱的后保險杠安裝置。 '' 乙、^、 . 、 口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包括通風格柵和擋風簾, 擋風簾的上邊與所述通風格柵的通風口外側上緣活動連接,并可繞連 接處向所述后保險杠安裝板的外側翻轉,因此,當關閉汽車后備箱蓋 時,擋風簾開啟,保持后備箱內(nèi)的氣壓與汽車外部氣壓平衡,因而便 于關閉汽車后備箱,在其他情況下,擋風簾處于關閉的狀態(tài),可遮蓋 通風格柵上的通風口 ,進而避免灰塵和水通過所述通風口進入到汽車 后備箱中。
圖l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主視圖; 圖2為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通風格柵主視圖;_ 圖4為沿圖3中B-B線的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擋風簾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擋風簾打開狀態(tài)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安裝在后保險杠安裝板上的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第二通風格柵主視圖; 圖9為沿圖8中C-C線的剖視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第二通風格柵主視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第二擋風簾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汽車后備 箱通風裝置主視圖;圖2為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如圖l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后背箱通 風裝置包括第一通風格柵1、第一擋風簾2和第一密封墊3。所述第一 通風格柵1安裝在汽車后備箱的后保險杠安裝板上,所述第一擋風簾 2與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活動連接,并可繞活動連接處向后保險杠安 裝板的外側翻轉,所述第一密封墊3的一個與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的 一個面粘合,另一個面與后保險杠安裝板粘合。請參考圖3和圖4,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通風 格柵主視圖;圖4為沿圖3中B-B線的剖視圖。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主體為矩形板結構,其 一面的中部具有矩形的凸臺106,所述凸臺106上具有矩形的第一通 風口 102,所述凸臺106的上邊與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主體的交匯處 具有四個橫向均勻分布矩形槽107。所述第一通風格柵的另 一面的邊緣具有垂直于所述矩形板的第 一矩形凸邊109,所述第一通風口 102的邊緣具有垂直于所述矩形板第二矩形凸邊108,所述第一矩形凸邊109和第二矩形凸邊108之間 具有縱橫交錯的第一肋片105,所.述第一通風口 102內(nèi)具縱橫交錯的 第二肋片104。所述第一通風格柵l靠近下邊緣的位置具有一個第一定位孔103, 用于定位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并且在靠近第一通風格柵1長度和寬 度方向的四個邊緣位置,具有四個用于安裝所述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 的第一安裝孔101。請參考圖5,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擋風簾的結 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所述第一擋風簾2具體為一塊矩形板,其上邊具有 四個倒凸字形的掛邊,所述掛邊包括第一臺階201和第二臺階202, 所述第一臺階201和第二臺階202組成倒凸字形結構,所述第二臺階 202與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的矩形槽107配合,其第一臺階201卡在 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的矩形槽107的外緣上,所述第一擋風簾2的底 邊壓在所述凸臺106的下邊緣上,可遮蓋住所述第一通風口 102。所述第一密封墊3為矩形,其外形尺寸與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尺 寸相同,所述第一密封墊3中部具有一個與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上的 凸臺106尺寸相適應的開口,并且具有與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上的第 一定位孔103和第一安裝孔101大小和位置相對應的通孔,所述第一 密封墊3套在所述凸臺106上,并與所述第一通風格柵1的一個面粘 合,其另一面與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粘合。請參考圖7,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通風裝置安裝在 后保險杠安裝板上的示意圖。下面具體描述本實施例通風裝置的具體安裝過程第一步,將第一擋風簾2上邊緣的掛邊卡裝到通風格柵1上的矩 形槽107內(nèi),第二臺階202與所述矩形槽107配合,第一臺階201卡 在第一通風格柵1矩形槽107的外緣上,所述第一擋風簾2的底邊壓 在所述凸臺106的下邊緣上,可遮蓋住所述第一通風口 102,第一擋 風簾2可繞第二臺階202與矩形槽107的配合處向外翻轉一定角度。第二步,將第一密封墊3套裝在第一通風格柵1的凸臺106上, 使得第一密封墊3的一個面與第一通風格柵1的一個面粘合,所述第 一密封墊3另一個面粘貼雙面膠帶。第三步,根據(jù)第一定位孔103與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8上的對應 結構定位,保證第一通風格柵1上的第一通風口 102與汽車后保險杠 安裝斧反8上的開口對應。第四步,通過螺栓將粘合第一密封墊3的第一通風格柵1固定到 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8上,所述第一密封墊3上的雙面膠帶與汽車后 保險杠安裝板8粘合,以防止汽車淋雨時水從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和 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8相粘合的面流入汽車后背廂內(nèi)。請參考圖6,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一擋風簾打開 狀態(tài)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在應用時,如圖6所示,當 汽車后備箱內(nèi)的氣壓大于汽車外部氣壓時,第一擋風簾2處于開啟狀 態(tài);如圖2所示,當汽車后備箱內(nèi)的氣壓等于或小于汽車外部的氣壓 時,第一擋風簾2處于關閉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第一擋風簾2通過掛邊的 第二臺階202卡在第一通風格柵1的矩形槽107內(nèi),并可繞其配合處 向外旋轉一定角度,當關閉汽車后備箱時,第一擋風簾l開啟,保持 后備箱內(nèi)的氣壓與汽車外部氣壓相同,因而便于關閉汽車后備箱,在 其他情況向下,第一擋風簾1處于關閉的狀態(tài),可遮蓋第一通風格柵 1上的第一通風口 102進而避免灰塵和水通過第一通風口 102進入到 后備箱中。請參閱圖8和圖9,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汽車后備 箱通風裝置主視圖;圖9為沿圖8中C-C線的剖視圖。本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包括第二通風格柵5、第二 擋風簾6和第二密封墊9。所述第二擋風簾6與所述第二通風格柵5 活動連接,并可繞活動連接處向外翻轉,所述第二密封墊9與所述第 二通風格柵5的一個面粘合。請參考圖10,該圖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第二通風格柵主 視圖。如圖IO所示,所述第二通風格柵5主體為矩形板結構,其一面 的邊緣具有垂直于所述矩形板的第三矩形凸邊509,其中部具有矩形 的第二通風口 502,所述第二通風口 502的矩形邊緣具有垂直于所述 矩形板的第四矩形凸邊508,所述第三矩形凸邊509和第四矩形凸邊 508之間具有縱橫交錯的第三肋片505,所述第二通風口 502內(nèi)具縱橫 交錯的第四肋片504。所述第二通風格柵5靠近下邊緣的位置具有一個第二定位孔503, 用于定位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并且在靠近第二通風格柵5的長度和 寬度方向的四個邊緣位置,具有四個第二安裝孔501。所述第二定位 孔503與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定位,所述第二安裝孔501與汽車后保 險杠安裝板進行固定。請參考圖11,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所述第二擋風簾結 構示意圖;如圖11所示,所述第二擋風簾6具體為一塊矩形板,其上邊通過 合頁7與所述第二通風口 502的上邊緣連接。所述第二密封墊9為矩形,其外形尺寸與所述第二通風格柵5尺 寸相同,所述第二密封墊9中部具有一個與所述第二通風口 502尺寸 相適應的開口 ,并且具有與所述第二通風格柵5上的第二定位孔503 和第二安裝孔501大小和位置相對應的通孔,所述第二密封墊9與所述第二通風格柵5的一個面粘合。下面具體描述本實施例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的具體安裝過程第一步,將第二擋風簾6上邊緣通過兩個合頁7與所述第二通風口 502的上邊緣連接,進而第二擋風簾6可繞合頁7的轉軸翻轉一定角度。第二步,將第二密封墊9的一個面與第二通風格柵5的一面粘合, 另一個面粘貼雙面膠帶。第三步,根據(jù)第二定位孔503與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8定位,保證第二通風格柵5上的第二通風口 502與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8上的 開口對應。第四步,通過螺栓將粘合第二密封墊9的第二通風格柵5固定到 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8上,第二密封墊9上的雙面膠帶與汽車后保險 杠安裝板8粘合,以防止汽車淋雨時水從通風裝置和汽車后保險杠安 裝板8相粘合的面流入汽車后背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其中第二擋風簾6可繞合 頁7的轉軸向外翻轉一定角度,當關閉汽車后備箱時,第二擋風簾6 開啟,保持后備箱內(nèi)的氣壓與汽車外部氣壓相同,因而便于關閉汽車 后備箱,在其他情況下,第二擋風簾6處于關閉的狀態(tài),可遮蓋第二 通風格柵5上的第二通風口 502,進而可避免灰塵和水通過第二通風 口 502進入到后備箱中。上述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提供的汽車后背箱通風裝置可應用 在汽車上,將所述通風裝置安裝在汽車后保險杠安裝板上對應的開口 上,用于保持汽車后背箱與汽車外部的氣壓平衡,因而便于關閉汽車 后背箱蓋,并且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 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 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風格柵和擋風簾,所述通風格柵上具有通風口,安裝在汽車后備箱的后保險杠安裝板上,所述擋風簾的大小與所述通風口的大小相適應,并可遮蓋住所述通風口,所述擋風簾的一邊與所述通風格柵的通風口的外側上緣活動連接,并可繞活動連接處向所述后保險杠安裝板的外側翻轉。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通風格柵主體為矩形板,其中部具有矩形的凸臺,所述通風口為矩 形,開設在所述凸臺上;所述擋風簾為矩形的平板,其上邊具有倒凸 字形的掛邊,所述掛邊包括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組成倒凸字形結構; 所述通風格柵主體與所述凸臺的交匯處具有矩形槽;所述掛邊的第二 臺階與所述矩形槽配合,所述第一臺階卡在所述矩形槽的上邊緣。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通風格柵主體為矩形板,其中部具有矩形的通風口,所述擋風簾為 矩形的平板,所述擋風簾的上邊通過合頁與所述柵通風口的上邊緣活 動連接。
4.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車后背箱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風格柵的一面具有縱橫交錯的第一肋片,所述通風口內(nèi)具有縱 橫交錯的第二肋片。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通風裝置還包括密封墊,所述密封墊與所述通風格柵的一個面粘合, 另一個面與后保險杠安裝板粘合。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通風格柵和密封墊的下邊緣位置具有用于定位所述汽車后備箱通風 裝置的定位孔。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通風格柵和密封墊的四個邊緣位置具有用于安裝所述汽車后備箱通 風裝置的安裝孔。
8. —種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后備箱的后保險杠安裝板 上安裝有權利要求1 - 7任一項所述的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后備箱通風裝置,包括通風格柵和擋風簾,所述通風格柵上具有通風口,安裝在汽車后備箱的后保險杠安裝板上,所述擋風簾的大小與所述通風口的大小相適應,并可遮蓋住所述通風口,所述擋風簾的一邊與所述通風格柵的通風口的外側上緣活動連接,并可繞活動連接處向所述后保險杠安裝板的外側翻轉。當關閉汽車后備箱蓋時,擋風簾開啟,保持后備箱內(nèi)的氣壓與汽車外部氣壓平衡,因而便于關閉汽車后備箱,在其他情況下,擋風簾處于關閉的狀態(tài),可遮蓋通風格柵上的通風口,進而避免灰塵和水通過所述通風口進入到汽車后備箱中。
文檔編號B60H1/26GK201333913SQ20072014440
公開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涂潔平 申請人: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