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操作旋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操作旋鈕。
背景技術:
近年來,以確保車輛碰撞時的乘坐者的安全為目的,在組裝在例如車 載導航裝置或車載音響裝置等的車載設備及車室內的儀表板上的各種儀表
中,也規(guī)定了規(guī)格,以使操作旋鈕不會給乘坐者帶來危害。例如,在ECE (歐洲經濟委員會)的No.21的法規(guī)中進行了規(guī)定,當在從外部朝向編碼 器側的方向(即陷入方向)上對操作旋鈕施加378[N]以上的負荷時,使操 作旋鈕陷入以使其突出量成為一定量以內。
美國專利第7,251,861號公報(對應于日本公開特許2004-338427號公 報)公開了從編碼器的轉動軸朝向外周側設有多個可碰撞連結部、當從外 部向陷入方向施加了負荷時、通過這些多個可碰撞連結部被破壞、使操作 旋鈕陷入的結構。
在該結構中,在操作旋鈕大型化的情況下,根據負荷施加的方向,可 碰撞連結部有可能沒有被均等地破壞。并且,如果可碰撞連結部沒有被均 等地破壞,則會殘留沒有被破壞的可碰撞連結部,有操作旋鈕沒有陷入或 傾斜地陷入的問題。
另一方面,日本公開特許2001-266704號公報公開了如下結構在操 作旋鈕的貫通軸孔部設有作為擋塊發(fā)揮功能的沖擊吸收突起,在從外部向 陷入方向施加了負荷時,通過該沖擊吸收突起被破壞并分離,使操作旋鈕 陷入。
在該結構中,需要在陷入方向上確保用來收容被分離的沖擊吸收突起 的空間。進而,分離后的沖擊吸收突起有可能勾掛,如果分離后的沖擊吸 收突起勾掛,則在此情況下也有操作旋鈕沒有陷入或傾斜地陷入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這樣的問題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旋鈕。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技術方案,操作旋鈕安裝在能夠以轉動軸為中心轉 動的嵌合部的外徑比軸承部的外徑大的支撐部件上,具有操作部件,具 有凹部;連結部件,安裝在上述操作部件上。上述連結部件具備可嵌合上 述嵌合部地形成的嵌合筒部、設在上述嵌合筒部的內周側并向徑向內側突 出的擋塊部、和收容部。上述擋塊部在上述嵌合部嵌合于上述嵌合筒部的 狀態(tài)下抵接在上述支撐部件的上述操作部件側的端面上。如果在上述嵌合 部嵌合于上述嵌合筒部的狀態(tài)下從外部對上述操作部件在朝向上述支撐部 件側的方向上施加預定值以上的負荷,則上述擋塊部從徑向內側向大致平 行于上述轉動軸的方向彎曲而被收容在上述收容部中,上述嵌合筒部沿著 上述嵌合部的外周向朝向上述支撐部件側的方向移動,上述凹部收容上述 支撐部件的上述操作部件側。
在該操作旋鈕中,通過使擋塊部彎曲,操作部件與連結部件一體地向 朝向支撐部件側的方向移動。因此,能夠使操作旋鈕適當?shù)叵萑搿?br>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技術方案,操作旋鈕安裝在能夠以轉動軸為中心轉 動的嵌合部的外徑比軸承部的外徑小的支撐部件上,具有安裝部件;操 作部件,具有凹部;以及連結部件,安裝在上述操作部件上。上述安裝部 件形成為可安裝在上述嵌合部上,外徑比上述軸承的外徑大。上述連結部 件具備嵌合上述安裝部件的嵌合筒部、設置在上述嵌合筒部的內周側并向 徑向內側突出的擋塊部、和收容部。上述擋塊部在上述安裝部件安裝于上 述嵌合部并且嵌合于上述嵌合筒部的狀態(tài)下抵接在上述支撐部件或上述安 裝部件的上述操作部件側的端面上。如果在上述安裝部件安裝于上述嵌合
l部件側的方向上施加^i值以上的負荷 則上述擋塊;從徑向二側向大
致平行于上述轉動軸的方向彎曲而被收容在上述收容部中,上述嵌合筒部 沿著上述安裝部件的外周向朝向上述支撐部件側的方向移動,上述凹部收 容上述支撐部件的上述操作部件側。
在該操作旋鈕中,通過使擋塊部彎曲,操作部件與連結部件一體地向 朝向支撐部件側的方向移動。因此,能夠使操作旋鈕適當?shù)叵萑搿?br>
關于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優(yōu)點, 一邊參照附圖一邊 通過下述詳細的記述就會變得更加明確。
圖1A及圖1B是剖視圖,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操作旋鈕。 圖2是分解立體圖,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操作旋鈕。 圖3是縱剖立體圖,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操作旋鈕安裝在編碼器上的 狀態(tài)。
圖4是分解立體圖,表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操作旋鈕。 圖5是縱剖立體圖,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操作旋鈕安裝在編碼器上的 狀態(tài)。
具體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操作旋鈕1能夠適宜地在車載導航裝置中使 用。參照圖1A 圖3對操作旋鈕1進行說明。操作旋鈕1具備操作部件2 和連結部件3而構成。操作部件2以樹脂為材料,構成為帽形狀。在操作 部件2上,形成有向編碼器4 (支撐部件)側開口的凹部5。操作部件2還 具有多條(例如8條)凸臺6。凸臺6沿著周向均等地配置,向與該編碼器 4的圖2所示的轉動軸II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連結部件3由具有高韌性的樹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樹脂構成。連結 部件3是將呈大致圓板形狀的抵接面部7和呈大致圓筒形狀的嵌合筒部8 組合而成的。在抵接面部7上,形成有分別插通形成在上述操作部件2上 的多條凸臺6的多個(例如8個)插通孔9。在嵌合筒部8的外周側,跨越 上述抵接面部7而沿著周向均等配置形成有確保該嵌合筒部8的強度的多 個(例如8個)加強筋IO (加強部)。在此情況下,加強筋10形成為,位 于形成在抵接面部7上的插通孔9彼此的中間。
嵌合筒部8在與轉動軸II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嵌合筒部8的內 周側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位,沿周向均等配置有向徑向內惻突出的兩個擋 塊部lla、 llb。即,擋塊部lla、 Ub存有180度的間隔而配置。從形成有擋塊部lla、 Ub的部位到抵接面部7的部位向外側膨脹。由該膨脹產生的 空間在擋塊部lla、 llb從徑向內側向大致平行于轉動軸II的方向彎曲時成 為收容該彎曲的擋塊部lla、 11b的收容部12a、 12b。此外,在嵌合筒部8 上形成有兩個縫隙13a、 13b。上述擋塊部lla、 lib形成在從形成有縫隙 13a、 13b的部位向大致平行于轉動軸II的方向延長的部位上。
編碼器4是將以轉動軸II為轉動中心轉動的嵌合部14、和可轉動地支 撐嵌合部14的軸承部15組合而構成的。在嵌合部14的外周整體上形成有 齒形,軸承部15的一端側固定在例如印刷基板16上。彈簧17以金屬為材 料。彈簧17具有非連續(xù)部分,構成為圓環(huán)狀,以使其成為與連結部件3的 嵌合筒部8的外徑同等的內徑。彈簧17鑒于連結部件3是以樹脂為材料的 情況,以防止因樹脂熱收縮或熱膨脹而可能發(fā)生的連結部件3的嵌合筒部8 與編碼器4的嵌合部14之間的嵌合的松弛(即空轉)為目的而配置的。
這樣構成的各結構部件在將操作部件2的凸臺6插通到連結部件3的 插通孔9中后將凸臺6的前端部(從抵接面部7突出的部分)加熱,將凸 臺6熔融接合在抵接面部7上。由此,將操作部件2安裝在連結部件3上 而構成操作旋鈕1。接著,將彈簧17配置在連結部件3的嵌合筒部8的外 周上,通過將編碼器4的嵌合部14嵌合在連結部件3的嵌合筒部8中,將 操作旋鈕l (操作部件2與連結部件3—體地)安裝在編碼器4上。
通過將形成在編碼器4的嵌合部14的外周上的齒形的峰嵌合到連結部 件3的嵌合筒部8中以將其壓碎,將編碼器4的嵌合部14相對于連結部件 3牢固地接合。由此,追隨于操作旋鈕1轉動而編碼器4的嵌合部14轉動。 此外,在編碼器4的嵌合部14正常地嵌合在連結部件3的嵌合筒部8中的 狀態(tài)下,嵌合部14的端面14a抵接在擋塊部lla、 llb上。
此外,編碼器4的嵌合部14的外徑(在圖3中用"rl"表示)形成得 比編碼器4的軸承部15的外徑(在圖3中用"r2"表示)大。因此,當操 作旋鈕1陷入時嵌合筒部8的前端側不會接觸在編碼器4的軸承部15上。 即,不會妨礙嵌合筒部8的移動。此外,操作部件2的凹部5的內徑(在 圖3中用"R"表示)形成得比編碼器4的嵌合部14的外徑充分大。因此, 當操作旋鈕1陷入時操作部件2的凹部5收容編碼器4的嵌合部14。
在從外部朝向編碼器4側的方向、即在圖1B中用箭頭P表示的陷入方向上,如果對操作旋鈕1施加預定值以上的負荷,則作用要使操作部件2 與連結部件3—體地向陷入方向移動的應力。并且,作為其反作用力,從 編碼器4的嵌合部14的端面14a對向徑向內側突出的擋塊部lla、 llb作 用壓力。并且,如果對操作旋鈕1施加的負荷成為預定值以上、從編碼器4 的嵌合部14的端面14a對擋塊部lla、 lib作用的壓力變?yōu)轭A定值以上, 則向徑向內側突出的擋塊部lla、 llb向大致平行于轉動軸II的方向、即與 編碼器4大致相反的方向彎曲,收容在收容部12a、 12b中(參照圖1B所 示的箭頭S1、 S2)。
因而,連結部件3的嵌合筒部8沿著編碼器4的嵌合部14的外周移動, 操作部件2與連結部件3—體地向編碼器4側移動,結果,如圖1B所示, 操作旋鈕1陷入直到最終嵌合筒部8的前端部8a抵接在編碼器4的軸承部 15的抵接面15a上。此時,從徑向內側向大致平行于轉動軸II的方向彎曲 的擋塊部lla、 llb不會被分離而殘留。因此,擋塊部lla、 llb及嵌合筒部 8的內周側壁面作為導引部發(fā)揮功能,在陷入方向上不會發(fā)生晃動,操作旋 鈕l筆直地陷入。進而,由于在嵌合筒部8的外周側沿著周向均等配置形 成有加強筋10,所以在操作旋鈕1陷入的中途嵌合筒部8不會被破壞或變 形,在陷入方向上不會發(fā)生晃動,通過存在加強筋IO,操作旋鈕l也筆直 地陷入。
使這樣的操作旋鈕1陷入的可碰撞構造的強度可以通過變更擋塊部 lla、 llb的厚度(陷入方向的尺寸)、寬度(周向的尺寸)、長度(徑向的 尺寸)及個數(shù)而任意地決定。
如以上說明,在操作旋鈕1安裝在編碼器4上的狀態(tài)下,如果從外部 向陷入方向對操作旋鈕1施加預定值以上的負荷,則通過使設在嵌合筒部8 的內周側的擋塊部lla、 llb彎曲,操作部件2與連結部件3—體地向朝向 編碼器4惻的方向移動。因此,即使在操作旋鈕1大型化的情況下,也能 夠使操作旋鈕適當?shù)叵萑搿?br>
進而,從徑向內側向大致平行于轉動軸II的方向彎曲的擋塊部lla、 lib收容在設置于不會妨礙嵌合筒部8的嵌合部14沿著外周的向軸向的移 動的位置上的收容部12a、 12b中。因此,可以不需要用來收容分離后的沖 擊吸收突起的陷入方向的空間。進而,由于構成為,擋塊部lla、 llb不會被分離而殘留,所以能夠使擋塊部lla、 11b及嵌合筒部8的內周側壁面作 為導引部發(fā)揮功能,能夠避免在陷入方向上發(fā)生晃動,能夠使操作旋鈕1 可靠地筆直陷入。
此外,由于在嵌合筒部8的外周側形成有確保嵌合筒部8的強度的加 強筋IO,所以能夠避免在操作旋鈕1陷入的中途嵌合筒部8被破壞或變形, 并且能夠避免在陷入方向上發(fā)生晃動。結果,通過存在加強筋IO,也能夠 使操作旋鈕1可靠地筆直陷入。此外,由于將擋塊部lla、 llb在周向上均 等配置,所以能夠使從外部對操作部件2施加的負荷經由擋塊部lla、 lib 均等地傳遞給編碼器4。
進而,由于將擋塊部lla、 llb設在從形成有縫隙13a、 13b的部位向 大致平行于轉動軸II的方向延長的部位上,所以在與將處于嵌合筒部8上、 形成有縫隙13a、 13b的部位彼此連結的方向對角的方向(對角方向)上, 從外部向陷入方向施加的負荷作為向朝向外側的方向的應力作用。另一方 面,在將處于嵌合筒部8上、形成有縫隙13a、 13b的部位彼此連結的方向 上,該負荷作為向相對地朝向內側的方向的應力作用,能夠使從外部對操 作部件2施加的負荷經由擋塊部lla、 11b高效率地傳遞到編碼器4。 (第2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圖4及圖5對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操作旋鈕1進行說 明。另外,對于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說明,對不同的部分 進行說明。圖2的操作旋鈕1安裝在嵌合部14的外徑比軸承部15的外徑 大而構成的編碼器4上。另一方面,圖4的操作旋鈕1安裝在嵌合部的外 徑比軸承部的外徑小而構成的編碼器22上。
如圖4所示,操作旋鈕1除了操作部件2和連結部件3,還具備安裝部 件21而構成。安裝部件21具有以凹狀形成的嵌合孔部21a,通過使編碼器 22的嵌合部23嵌合在該嵌合孔部21a中,安裝在編碼器22的嵌合部23 上。在此情況下,編碼器22的嵌合部23的外徑(在圖5中用"rll"表示) 形成得比編碼器22的軸承部24的外徑(在圖5中用"rl2"表示)小。但 是,安裝在編碼器22的嵌合部23上的安裝部件21的外徑(在圖5中用"rl3 " 表示)形成得比編碼器22的軸承部24的外徑大。在圖4中,用軸IV表示 編碼器22的轉動軸。在此情況下,通過將編碼器22的嵌合部23嵌合在安裝部件21的嵌合 孔部21a中、將安裝部件21嵌合到連結部件3的嵌合筒部8中,將操作旋 鈕1安裝在編碼器22上。即,在外觀上成為與圖2的操作旋鈕1安裝在編 碼器4上的形態(tài)相同。另外,通過將形成在編碼器22的嵌合部23的外周 上的齒形的峰以被壓碎的形態(tài)嵌合在安裝部件21的嵌合孔部21a中,并且 將形成在安裝部件21的外周上的齒形的峰以被壓碎的形態(tài)嵌合到連結部件 3的嵌合筒部8中,從而將編碼器22的嵌合部23經由安裝部件21相對于 連結部件3牢固地接合。由此,實現(xiàn)了編碼器22的嵌合部追隨于操作旋鈕 1轉動而轉動的結構。此外,在編碼器22的嵌合部23經由安裝部件21正 常地嵌合在連結部件3的嵌合筒部8上的狀態(tài)下,安裝部件21的端面21b 抵接在擋塊部lla、 llb上。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方式中,圖4的操作旋鈕1經由安裝部件21安裝 在嵌合部23的外徑構成得比軸承部24的外徑小的編碼器22上。并且,圖 4的操作旋鈕1能夠得到與圖2的操作旋鈕1同樣的作用效果。 (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 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在適當?shù)膶嵤├谐浞值赜涊d,但對于本 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各種變更及變形例是顯而易見的。
例如,操作旋鈕1并不限于應用在車載導航裝置中的結構,也可以是 應用在車載音響裝置等車載設備或車室內的儀表板上的各種儀表的操作旋 鈕中的結構。
編碼器14、 23的材質也可以是金屬。此夕卜,正交于編碼器的嵌合部14、 23或安裝部件21的轉動軸II、 IV的方向的截面形狀只要在第1實施方式 中能夠充分確保編碼器4的嵌合部14相對于連結部件3的接合強度、在第 2實施方式中能夠充分確保編碼器22的嵌合部23相對于安裝部件21的接 合強度以及安裝部件21相對于連結部件3的接合強度,也可以是D切割的 形狀。
設在連結部件3的嵌合筒部8的內周側的擋塊部的個數(shù)也可以是1個, 也可以是3個以上。在設有3個以上的擋塊部的情況下,例如也可以將這 些3個以上的擋塊部在周向上均等配置。
設在連結部件3的嵌合筒部8的外周側的加強筋10的個數(shù)只要能夠確保在操作部件2與連結部件3 —體地在朝向編碼器4、 23側的方向上移動 時避免晃動的發(fā)生的強度,也可以是7個以下,也可以是9個以上。在此 情況下,也可以將這些多個加強筋10在周向上均等配置。
這樣的變更及變形例如由權利要求書規(guī)定那樣,可理解為在本發(fā)明的 技術思想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操作旋鈕(1),安裝在能夠以轉動軸(II)為中心轉動的嵌合部(14)的外徑(r1)比軸承部(15)的外徑(r2)大的支撐部件(4)上,其特征在于,構成為,具有操作部件(2),具有凹部(5);以及連結部件(3),安裝在上述操作部件(2)上,上述連結部件(3)具備可嵌合上述嵌合部(14)地形成的嵌合筒部(8)、設置在上述嵌合筒部(8)的內周側并向徑向內側突出的擋塊部(11a、11b)、和收容部(12a、12b),上述擋塊部(11a、11b),在上述嵌合部(14)嵌合于上述嵌合筒部(8)的狀態(tài)下,抵接在上述支撐部件(4)的上述操作部件側的端面上,如果在上述嵌合部(14)嵌合于上述嵌合筒部(8)的狀態(tài)下,從外部對上述操作部件(2)在朝向上述支撐部件(4)側的方向上施加預定值以上的負荷,則上述擋塊部(11a、11b)從徑向內側向大致平行于上述轉動軸(II)的方向彎曲而被收容在上述收容部(12a、12b)中,上述嵌合筒部(8)沿著上述嵌合部(14)的外周向朝向上述支撐部件(4)側的方向移動,上述凹部(5)收容上述支撐部件(4)的上述操作部件側。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旋鈕(1),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上述嵌合部(14)嵌合于上述嵌合筒部(8)的狀態(tài)下,從外部對上述操作部件(2)在朝向上述支撐部件(4)側的方向上施加預定值以 上的負荷,則上述擋塊部(lla、 lib)通過被上述支撐部件(4)的上述操 作部件側的端面推壓,而相對于上述支撐部件(4)向大致相反方向彎曲。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旋鈕(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結部件(3)具有加強部(10),上述加強部(10)設置在上述嵌合筒部(8)的外周側,使上述嵌合筒部(8)的強度增加。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旋鈕(1),其特征在于, 上述擋塊部(lla、 lib)具有多個擋塊部件(lla、 lib),上述多個擋塊部件(lla、 lib)在上述嵌合筒部(8)的周向上均等地配置。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旋鈕(1),其特征在于, 上述嵌合筒部(8)在嵌合上述嵌合部(14)的一側具有在大致平行于旋轉軸(II)的方向上開口的多個縫隙(13a、 13b);上述多個擋塊部件(lla、 lib)設置在從形成有上述縫隙(13a、 13b) 的部位向大致平行于轉動軸(II)的方向延長的部位上。
6、 一種操作旋鈕(1),安裝在能夠以轉動軸(IV)為中心轉動的嵌合 部(23)的外徑(rll)比軸承部(24)的外徑(rl2)小的支撐部件(22) 上,其特征在于,構成為,具有-安裝部件(21),形成為可安裝在上述嵌合部(23)上,外徑(rl3) 比上述軸承部(24)的外徑(rl2)大; 操作部件(2),具有凹部(5);以及 連結部件(3),安裝在上述操作部件(2)上,上述連 結部件(3)具備嵌合上述安裝部件(21)的嵌合筒部(8)、設 置在上述嵌合筒部(8)的內周側并向徑向內側突出的擋塊部(lla、 llb)、 和收容部(12a、 12b),上述擋塊部(lla、 llb),在上述安裝部件(21)安裝于上述嵌合部(23) 并且嵌合于上述嵌合筒部(8)的狀態(tài)下,抵接在上述支撐部件(22)或上 述安裝部件(21)的上述操作部件側的端面上,如果在上述安裝部件(21)安裝于上述嵌合部(23)并且嵌合于上述 嵌合筒部(8)的狀態(tài)下,從外部對上述操作部件(2)在朝向上述支撐部 件(22)側的方向上施加預定值以上的負荷,則上述擋塊部(lla、 lib) 從徑向內側向大致平行于上述轉動軸(IV)的方向彎曲而被收容在上述收 容部(12a、 12b)中,上述嵌合筒部(8)沿著上述安裝部件(21)的外周 向朝向上述支撐部件(22)側的方向移動,上述凹部(5)收容上述支撐部 件(22)的上述操作部件側。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旋鈕(1),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上述安裝部件(21)安裝于上述嵌合部(23)并且嵌合于上述嵌合筒部(8)的狀態(tài)下,從外部對上述操作部件(2)在朝向上述支撐部 件(22)側的方向上施加預定值以上的負荷,則上述擋塊部(lla、 lib)通過被上述支撐部件(22)或上述安裝部件(21)的上述操作部件側的端 面推壓,而相對于上述支撐部件(22)向大致相反方向彎曲。
8、 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操作旋鈕(1),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結部件(3)具有加強部(10),上述加強部(10)設置在上述嵌合筒部(8)的外周側,使上述嵌合筒部(8)的強度增加。
9、 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操作旋鈕(1),其特征在于, 上述擋塊部(lla、 lib)具有多個擋塊部件(lla、 llb),上述多個擋塊部件(lla、 lib)在上述嵌合筒部(8)的周向上均等地配置。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旋鈕(1),其特征在于, 上述嵌合筒部(8)在嵌合上述安裝部件(21)的一側具有在大致平行于轉動軸(IV)的方向上開口的多個縫隙(13a、 13b);上述多個擋塊部件(lla、 lib)設置在從形成有上述縫隙(13a、 13b) 的部位向大致平行于轉動軸(IV)的方向延長的部位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操作旋鈕(1),具有具有凹部(5)的操作部件(2)以及安裝在操作部件(2)上的連結部件(3)。連結部件(3)具備嵌合筒部(8)、設在嵌合筒部(8)的內周側并向徑向內側突出的擋塊部(11a、11b)、和收容部(12a、12b)。擋塊部(11a、11b)在支撐部件(4)的嵌合部(14)嵌合于嵌合筒部(8)的狀態(tài)下抵接在支撐部件(4)的操作部件側的端面上。如果從外部對操作部件(2)在朝向支撐部件(4)側的方向上施加預定值以上的負荷,則擋塊部(11a、11b)從徑向內側向大致平行于嵌合部(14)的轉動軸(II)的方向彎曲而被收容在收容部中,凹部(5)收容支撐部件(4)的操作部件側。
文檔編號B60R21/045GK101293505SQ20081009593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吉中真一, 川口崇, 杢代裕 申請人:株式會社電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