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全氣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駕駛席用的安全氣囊(airbag)裝置。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作為汽車的駕駛席用的安全氣囊裝置,有在轉(zhuǎn)向裝置的轉(zhuǎn) 向軸延長上的部分固定裝飾用部件,在其中心部件周圍折疊并收納安全氣 囊,并且用安全氣囊罩覆蓋安全氣囊的安全氣囊裝置,因為尤其具備了喇
叭(警笛)功能等的多功能的裝飾部件的重量較重,所以有如下等問題 展開時它們和安全氣囊一起飛出,或用于保持裝飾部件的罩飛散而碰撞到 乘客。
因此,公知有如下的安全氣囊裝置在安全氣囊展開時,通過安全氣 囊的膨脹打開氣囊,并且使罩不易飛散,同時使裝飾部件不和安全氣囊一 起飛出到乘客一側。
圖25是表示其一個例子的德國專利第1974991C2號說明書中記載的 安全氣囊裝置。如圖所示,將設置于轉(zhuǎn)向手柄24R的中央部的裝飾部件 21R嵌于安裝于手柄軸的由非彈性基材構成的導向套筒IOR,且將所述套 筒10R的乘客側的端部22R形成為比所述裝飾部件IOR的直徑小的小徑, 由此如圖所示,在安全氣囊1R展開時,通過所述套筒10R進行保持使得 裝飾部件21R不和展開的安全氣囊1R—起移動。
但是,在所述現(xiàn)有的安全氣囊裝置中,因為在安全氣囊膨脹時,較大 的力集中在安全氣囊罩的安裝部,所以需要特別地強化安裝部,從而有增 加成本的問題。
另外,在所述現(xiàn)有的安全氣囊裝置中,不僅需要另行設置由非彈性基材構成的導向套筒IOR,進而需要加工導向套筒IOR使得在導向套筒10R 內(nèi)收容保持裝飾部件21R,從而有制造繁雜、增加制造成本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通常是為了解決所述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第一目的在 于,通過簡易的結構實現(xiàn)一種安全氣囊裝置,其能夠防止在安全氣囊展開 時具有裝飾部件等的安全氣囊罩飛散、防止裝飾部件與安全氣囊一起飛出 到乘客側,與現(xiàn)有的結構相比大幅地降低其制造成本。
具體地說,在安全氣囊膨脹時保留具有裝飾部件等的安全氣囊罩的中 央部,從而能夠容易地分割開放安全氣囊罩,不需要如現(xiàn)有那樣進行安全 氣囊罩安裝部的加強,且降低安全氣囊展開時(膨脹時)對乘客的傷害性。
其第二目的在于,在安全氣囊膨脹時安全氣囊罩可以保留具有裝飾部 件等的其中央部,并能夠容易地分割開放。
第三目的在于,以簡易的結構防止安全氣囊膨脹時的氣體泄漏。
本發(fā)明第一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安全氣囊裝置,其包括產(chǎn)生氣體的增 壓泵、以該增壓泵產(chǎn)生的氣體能夠膨脹的安全氣囊、覆蓋該安全氣囊的安 全氣囊罩、以及固定所述安全氣囊和安全氣囊罩的基板,在安全氣囊利用 來自增壓泵的氣體而膨脹時、所述安全氣囊罩能夠向外方開放,其特征在 于,所述安全氣囊罩具有由撕裂線等在安全氣囊膨脹時形成開口的多個開 放片,該開放片被固定于在所述基板設置的多個能夠塑性變形的安裝部, 各開放片通過所述安全氣囊的膨脹而相互完全分開獨立,并分別使被固定 的各安裝部塑性變形而向外方開放。
本發(fā)明第二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安 全氣囊裝置中,所述安全氣囊罩在其大致中央部具有直接或者間接地被固 定于基板的固定部。
本發(fā)明第三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二技術方案所述的安 全氣囊裝置中,所述安全氣囊罩在其內(nèi)面具有用于殘留所述固定部并向外 方開放各開放片的撕裂線,該撕裂線由劃分所述固定部及各開放片的大致 圓形的撕裂線、及從該圓形撕裂線向半徑方向外方延伸的多個撕裂線構成。
本發(fā)明第四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二或第三技術方案所 述的安全氣囊裝置中,所述安全氣囊罩的固定部具有裝飾部件等。
本發(fā)明第五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一至第四技術方案中 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中,所述安裝部沿所述基板的周緣配置。
本發(fā)明第六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安全氣囊裝置,其包括產(chǎn)生氣體的增 壓泵、以在該增壓泵產(chǎn)生的氣體能夠膨脹的安全氣囊、折疊收納安全氣囊 且在安全氣囊膨脹時能夠擴開的安全氣囊罩、在中央部具有用于嵌裝增壓 泵的開口部的基板、以及在與該基板之間夾持所述安全氣囊的緩沖板,其 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板在其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連結部件的夾持部的凹狀 部,且在安全氣囊膨脹時通過撕裂線等擴開的所述安全氣囊罩的中央部、 和所述安全氣囊一起連結于由所述基板和所述緩沖板夾持的所述連結部 件,在安全氣囊由于來自增壓泵的氣體而越過安全氣囊罩中央部并向前方 膨脹時,該連結部件在安全氣囊展開時保持所述安全氣囊罩的中央部。
本發(fā)明第七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六技術方案所述的安 全氣囊裝置中,在所述連結部件設置有孔或凹坑,并且在緩沖板的所述凹 狀部設置有能夠配合于所述孔或凹坑的突起。
本發(fā)明第八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六技術方案所述的安 全氣囊裝置中,在所述凹狀部,所述連結部件被緊固固定于增壓泵固定用 的螺栓。
本發(fā)明第九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六至第八技術方案中 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中,所述連結部件是金屬部件。
本發(fā)明第十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安全氣囊裝置,其包括產(chǎn)生氣體的增 壓泵、以在該增壓泵產(chǎn)生的氣體能夠膨脹的安全氣囊、覆蓋該安全氣囊的 安全氣囊罩、以及固定所述安全氣囊和安全氣囊罩的基板,在安全氣囊利 用來自增壓泵的氣體而膨脹時、所述安全氣囊罩能夠向外方開放,其特征 在于,所述安全氣囊罩在其大致中央部具有直接或間接地被固定于基板 的固定部、和形成在該固定部的周圍的多個開放片,所述安全氣囊構成為 具有在膨脹時被所述固定部防脫制約的筒狀部,由此能夠越過固定部而向前方膨脹,在所述安全氣囊罩的所述固定部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具有向安 全氣囊的展開方向依次擴徑的錐狀周面,展開時對安全氣囊進行引導,并 且將所述筒狀部的前端側開口部防脫卡止在大直徑部分。
本發(fā)明第十一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十技術方案所述的 安全氣囊裝置中,在所述安全氣囊罩內(nèi)面設置有劃分所述固定部及固定部 周圍的所述多個開放片的一系列的撕裂線,所述開放片在安全氣囊的展開 時通過所述撕裂線能夠向外方開放。
本發(fā)明第十二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十一技術方案所述 的安全氣囊裝置中,所述撕裂線作為形成于安全氣囊罩內(nèi)面的槽而形成, 并且在形成于所述固定部的周圍的撕裂線預先形成有切斷的部分。
本發(fā)明第十三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十至第十二技術方 案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中,所述安全氣囊罩的多個開放片在 所述固定部的周圍能夠向外方開放,并且展開后相互離開。
本發(fā)明第十四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十至第十三技術方 案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中,在所述凹部收納裝飾部件或喇叭 裝置。
本發(fā)明第十五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十四技術方案所述 的安全氣囊裝置中,所述裝飾部件以不能夠從外部觀察確認的方式覆蓋在 安全氣囊罩的凹部的周圍形成的撕裂線的所述切斷部。
本發(fā)明第十六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安全氣囊裝置,其包括產(chǎn)生氣體的 增壓泵、以在該增壓泵產(chǎn)生的氣體能夠膨脹的安全氣囊、覆蓋安全氣囊的 安全氣囊罩、以及固定它們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安全氣嚢的一部分形 成有對具有至少錯位的孔部的至少兩片基布進行對合而得到的開口孔
部,在安全氣囊罩大致中央部形成有直接或間接被固定安裝于基板的凹 部,該凹部具有向安全氣囊的展開方向依次擴徑的錐狀周面,通過該周面 對所述開口孔部的各自的孔部進行引導,安全氣囊膨脹。
本發(fā)明第十七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十六技術方案所述 的安全氣囊裝置中,在展開時凹部按照設置于所述凹部的周圍或內(nèi)側的撕 裂線而分離。本發(fā)明第十八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十六技術方案所述 的安全氣囊裝置中,所述凹部由可以容易地與安全氣囊罩分離的至少一個 連接部連接。
本發(fā)明第十九技術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如本發(fā)明第十六至第十八技術 方案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中,在所述凹部收納有裝飾部件或 喇叭裝置。
(發(fā)明效果)
(1) 因為開放片通過安全氣囊的展開而從固定部以及其它的開放片 分開,向外方開放,所以開放片不妨礙安全氣囊的膨脹展開,從而可以順 利且可靠地展開安全氣囊。
(2) 因為安裝部變形而吸收力,所以不需要強化安全氣囊罩的安裝部。
(3) 即使在乘客接觸了安全氣囊罩的情況下,安全氣囊的展開力(膨 脹力)也通過各幵放片開放而被分散,所以,可以降低對乘客帶來的傷害 性。
并且,因為通過減小開放片,即使在乘客接觸了安全氣囊的情況下, 各開放片也容易幵放,所以可以降低對乘客帶來的傷害性。
(4) 因為在覆蓋安全氣囊的安全氣囊罩內(nèi)面設置了多個撕裂線,所 以在安全氣囊膨脹時可以沿該撕裂線容易地分割所述安全氣囊罩。并且, 此時,因為由中央部的圓形的撕裂線、和從該圓形撕裂線向半徑方向外方 延伸的多個撕裂線來構成撕裂線,所以在安全氣囊膨脹時、能夠?qū)踩珰?囊罩的安裝了裝飾部件等的中央部作為實質(zhì)上不動的固定部,通過這樣的 簡單的結構,能夠完全防止在安全氣囊的展開時、裝飾部件等和安全氣囊
一起飛出到乘客側。并且,若在撕裂線設置預先切斷了的切斷部,則在安 全氣囊膨脹時能夠更可靠地進行安全氣囊罩的擴開或開放,并且通過利用 裝飾部件覆蓋撕裂線的切斷部使得不能夠從外部觀察確認,從而也不會有 損于安全氣囊裝置的外觀。
(5) 因為將安全氣囊罩的各開放片安裝于在基板的安全氣囊展開時 可以塑性變形的安裝片,所以在安全氣囊展開時、不會作用有一次變形了的安裝片欲彈性復位而返回到原始狀態(tài)的力,從而可以順利且可靠地展開 安全氣囊。
(6) 因為利用用于窄裝固定增壓泵的基板和緩沖板,與安全氣囊同 樣地窄裝固定連結部件,所述連結部件在安全氣囊膨脹展開時將安全氣囊 罩的中央部的裝飾部件安裝部分不動地固定,所以通過共用化安裝部件, 不需要另外的機構,從而可以將連結部件牢固地安裝于基板。
因而,能夠以簡易的結構防止在安全氣囊展開時裝飾部件等和安全氣 囊一起飛出到乘客側,且通過簡化結構,能夠以低成本制造所述安全氣囊 裝置。
(7) 能夠以簡易的結構防止安全氣囊膨脹時的氣體泄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安全氣囊裝置的主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安全氣囊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3是基板的背面的立體圖4是連結部件的立體圖5表示第一實施例的緩沖板,圖5A是其后視圖,圖5B是側視圖; 圖6表示第二實施例的緩沖板,圖6A是其后視圖,圖6B是側視圖; 圖7是中心部件主體的剖面圖8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安全氣囊,圖8A是其剖面圖,圖8B是其后 視圖9A是第二實施例的安全氣囊的剖面圖,圖9B是第三實施例的安 全氣囊的剖面圖IO表示第三實施例的安全氣囊,圖10A是其分解立體圖,圖10B 是其縫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11表示第四實施例的安全氣囊,圖IIA是其分解立體圖,圖11B 是其縫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12A是第五實施例的安全氣囊的剖面圖,圖12B是其后視圖13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安全氣囊罩,圖13A是其立體圖,圖13B是 其后視圖;圖M是第二實施例的安全氣囊罩的立體圖15是從基板的背側觀察安全氣囊已膨脹時的安全氣囊罩的擴開的 樣子的圖16是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安全氣囊膨脹的初期狀態(tài)的剖面圖17是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安全氣囊完成了膨脹時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18是表示第二實施例的安全氣囊完成了膨脹時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19是表示第三實施例的安全氣囊膨脹的初期狀態(tài)的剖面圖20是表示第三實施例的安全氣囊完成了膨脹時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21是表示第五實施例的安全氣囊膨脹的初期狀態(tài)的剖面圖22是表示第五實施例的安全氣囊完成了膨脹時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23A是表示第五實施例的第一變更例的安全氣囊的后視圖,圖23B
及圖23C是表示該安全氣囊的主要部分剖面圖24A是第二變更例的安全氣囊的后視圖,圖24B是表示該安全氣
囊的主要部分剖面圖25是現(xiàn)有的安全氣囊裝置的剖面圖。 圖中,
10—轉(zhuǎn)向盤;16—基板;18—增壓泵;20—支承部件;22、 22' —緩 沖板;28、 28' —連結部件;30—中心部件;32—中心主體部;40—安全 氣囊;46—筒狀體;50—安全氣囊罩;52—凹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駕駛席用的安全氣囊裝置進 行說明。
圖1是表示安全氣囊裝置的安裝狀態(tài)的主視圖,圖2是表示安全氣囊 裝置的主要部分剖斷側視圖。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裝置被組裝進車輛的轉(zhuǎn)向 裝置,具有支承部件20、中心部件30、安全氣囊40、及安全氣囊罩50。
支承部件20是安裝于轉(zhuǎn)向軸(未圖示)的端部側、配置于轉(zhuǎn)向盤10 的大致中央部的部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基板(baseplate) 16、緩沖 板(cushionplate) 22及連結部件28。圖3是表示基板16的背面的立體圖。
基板16形成為大致圓板狀,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可以嵌裝增壓泵 (inflator) 18的孔16h,并且在其背面?zhèn)?、從所述圓板面切割豎立形成有 安全氣囊罩用安裝片16a、和用于基板16自身的安裝的安裝片16b。另外, 在本說明書中,為了方便,將駕駛席側稱為表側,將其相反側稱為背側。
圖4是如圖2所示的連結部件28的立體圖,圖4A表示其第一實施例, 圖4B表示第二實施例。
如圖4A、 4B所示,連結部件28、 28'由板狀的金屬片構成,所述板 狀的金屬片由以下部分構成具有安裝螺栓27嵌合的孔28ah、 28ah'的 中央部28a、 28a';在所述連結部件28、 28'的兩側彎折為與所述中央 部28a、 28a'呈大致直角而形成的腳部28b、 28b';及進而在腳部28b、 28b'彎折為大致直角而形成的安裝腳28c、 28c'。另外,如后所述,在 第一實施例的安裝腳28c形成有用于與緩沖板22組合時的定位的孔或凹 坑28d。并且,在第二實施例的安裝腳28c'形成有與后述的緩沖板22' 的安裝孔22a'及基板16的安裝孔16c對應的安裝孔28e',由未圖示的 螺栓共同緊固。
圖5表示第一實施例的緩沖板,圖5A是其后視圖,圖5B是以剖面 表示其一部分的側視圖,圖6表示第二實施例的緩沖板,圖6A是第二實 施例的緩沖板的后視圖,圖6B是以剖面表示其一部分的側視圖。
第一實施例的緩沖板22,如其后視圖即圖5A所示,呈大致矩形狀, 在其中央部設置有增壓泵18的插入孔22h,且在該插入孔22h的周圍的各 角部設置有孔22a,所述孔22a插入用于將緩沖板22安裝于基板16的螺 釘或鉚釘22e等。
并且,緩沖板22的背面構成可以經(jīng)由安全氣囊40接觸于基板16的 表面?zhèn)鹊慕佑|面22b,并且在該接觸面22b,如其側視圖即圖5B明確地所 示,形成有例如以拉深加工形成的凹狀部22c。該凹狀部22c,在將緩沖 板22連結于基板16時,形成為與連結部件28的安裝腳28c的厚度大致 相等的深度。并且,在該凹狀部22c形成有與設置于連結部件的安裝腳28c 的孔或凹坑28d相對應、并能夠與其配合的凸部22d。
通過該結構,在連結基板16和緩沖板22時,可以在基板16的表面和緩沖板的接觸面22b之間夾持固定安全氣囊40,并且可以在基板16的 所述表面?zhèn)群途彌_板22的所述凹狀部22c之間夾持固定連結部件28的安 裝腳28c。
在此,在第一實施例的緩沖板22,通過其凸部22d和連結部件28的 孔或凹坑28d配合,在由基板16和緩沖板22夾持連結部件28時,可以 容易地進行連結部件28的定位。
圖6A、 B表示第二實施例的緩沖板22'。圖中,對于與圖5A、 B相 同或與之相對應的部位,在相同的符號上標注"'"。緩沖板的第二實施 例和第一實施例在如下的點上不同,即,凹狀部和安裝孔在第一實施例中, 安裝孔22a配置于凹狀部22c的外側,相對于此,在第二實施例中安裝孔 22a'配置于凹狀部22c'內(nèi),緩沖板的第二實施例和第一實施例在其它點 上一致。在使用該第二實施例的緩沖板22'的情況下,同時使用第二實施 例的連結部件28',在連結基板16和緩沖板22'時,在基板16的表面 和緩沖板的接觸面22' b之間夾持安全氣囊40,并且在基板16的所述表 面?zhèn)群途彌_板22'的所述凹狀部22c'之間夾持連結部件28'的安裝腳 28c',進而,對緩沖板22'的安裝孔22a'、連結部件28'的孔28e'及 基板16的孔16c插通螺釘而共同緊固。
增壓泵18形成為大致厚圓板狀,構成為在規(guī)定的沖擊檢測時可以噴 射氣體。該增壓泵18貫通基板16的孔16h,且緊貼于基板16背面?zhèn)?,?jīng) 由基板16的安裝孔16c,通過安裝螺栓與緩沖板22、 22'等一起固定。 即,增壓泵18在突出配置于基板16的表側的狀態(tài)下被固定,來自該增壓 泵18的噴射氣體在基板16的表側被噴出。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中心部件30具有中心主體部32和安 裝于該中心主體部32的喇叭開關機構部34。另外,中心部件30,也可以 不具有喇叭開關機構部34,而具有例如汽車的標志形狀等裝飾形狀,或除 了具有喇叭開關機構部34之外,還可以具有例如汽車的標志形狀等裝飾 形狀。
如圖7所示,中心主體部32形成為大致碗狀,其表面?zhèn)燃瘩{駛員側 開口 ,并且在中心主體部32的底的部分32a形成有所述安裝螺栓27可以 插通的插通孔32ah。因此,中心部件30,從中心主體部32的底部32a的孔32ah將螺栓 27插通安全氣囊罩50的中央的凹部52的孔52h及連結部件28、 28'的 連結孔28ah、 28ah',且從連結部件28、 28'的背側將螺母25緊固于該 螺栓27,由此,經(jīng)由安全氣囊罩50的中央的凹部52安裝固定于連結部件 28、 28',這樣配置于轉(zhuǎn)向盤10的大致中央部、即轉(zhuǎn)向軸12的軸方向延 長上。
如圖2所示,喇叭開關機構部34具有閉塞中心主體部32的開口部的 操作部34a、對該操作部34a向表面?zhèn)仁┝Φ膹椈傻仁┝Σ?4b、及通過 電線電連接于喇叭并對應于操作部34a的壓動操作而開閉的接點部,喇叭 開關機構部34被組裝進中心主體部32內(nèi)。而且,通過壓動操作在轉(zhuǎn)向盤 10的大致中央部配置的操作部34a,接點部的接點關閉,并產(chǎn)生聲音。
圖8A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實施例的安全氣囊40的剖面 圖,圖8B是表示該安全氣囊40的后視圖。
如圖8A、 8B所示,安全氣囊40構成為可以膨脹展開為袋狀。更具 體地說,例如,通過縫合兩片大致圓形狀的外周緣部彼此,形成為可以展 開為扁平的球狀(橢圓體狀)的袋狀。
在該安全氣囊40的背側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 另外,在圖8A中,形成于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的外周圍的小孔42hb是 螺釘固定用的孔。
將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的周緣部夾持于基板16的孔16h的周緣的表 面和緩沖板22、 22'的接觸面或背面22b、 22b'之間,安全氣囊40就被 安裝于支承部件20。在該狀態(tài)下,成為如下的結構增壓泵18的氣體噴 出部分(增壓泵的表側部分)被配置于安全氣囊40內(nèi),來自該增壓泵18 的噴出氣體被導入到安全氣囊40內(nèi),安全氣囊40可以從轉(zhuǎn)向裝置朝向駕
駛席膨脹展開為袋狀。
另外,在安全氣囊40的背側即與安全氣囊40的膨脹展開方向相反的 一側的部分,形成有貫通孔44h。該貫通孔44h具有可以貫通所述中心部 件30的開口形狀及大小。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和安 全氣囊40的后視中的外周緣部的大致中間位置,形成有貫通孔44h。并且, 在貫通孔44h的外周部縫有環(huán)狀的加強布。安全氣囊40構成為安裝于基板16和緩沖板22,在使連結部件28 通過貫通孔44h而露出在安全氣囊40的外部的狀態(tài)下折疊安全氣囊40, 且在安全氣囊40的膨脹展開時,其貫通孔44h可以穿過連結于連結部件 28而不動的安全氣囊罩的中央的凹部52。
圖9A、圖9B分別是表示第二、第三實施例的安全氣囊40的剖面圖, 圖10A以及圖10B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40的制作順序的說明 圖。
如圖9、圖10A以及圖10B所示,該安全氣囊40是通過縫合兩片基 布41A、41B而構成的,具有可以膨脹展開為袋狀的安全氣囊主體部44、 和朝向安全氣囊主體部44的內(nèi)部延伸的筒狀部46。
安全氣囊主體部44形成為可以展開為扁平的球狀(大致橢圓體狀) 的袋狀。并且,在該安全氣囊主體部44的外周部形成有安全氣囊罩的上 述凹部52可以通過的插通孔44h。在安全氣囊主體部44的背側的大致中 央部形成有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并且在該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的周圍 形成有螺釘固定用的小孔42hb。
安全氣囊40,將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的周緣部夾持于基板16的孔部 16h的周緣部和托架體22的框部24之間,而被安裝于支承部件20。在該 狀態(tài)下,形成為如下的結構增壓泵18的氣體噴出部分(增壓泵的表側 部分)被配置于安全氣囊40內(nèi),來自該增壓泵18的噴出氣體被導入到安 全氣囊40內(nèi),安全氣囊主體部44可以從轉(zhuǎn)向裝置朝向駕駛席展開。
筒狀部46形成為從上述插通孔44h朝向安全氣囊主體部44內(nèi)延伸的 近似筒狀。筒狀部46的前端側開口部46a可以卡止于上述安全氣囊罩的 凹部52并形成為防脫狀。具體地說,筒狀部46的前端側開口部46a的開 口直徑形成為比所述凹部2的最大外徑小。
另外,筒狀部46中除去前端側開口部46a的周圍機體部46b形成為 所述凹部52可以通過。更具體地說,該周圍機體部46b的內(nèi)徑比所述凹 部52的最大外徑大。另外,該筒狀部46的插通孔、周圍機體部46b及前 端側開口部46a均被設定為連結部件28、 28'可以穿過的大小。
在折疊了安全氣囊40的狀態(tài)下,筒狀部46繞中心部件30被折疊, 并且在其周圍折疊安全氣囊主體部44。另外,在折疊了安全氣囊40的狀態(tài)下,優(yōu)選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筒狀部46的前端側開口部46及插通孔 44h處于完全一致的狀態(tài)。于是,可以使連結部件28、 28'通過安全氣囊 安裝孔42ha、筒狀部46的前端側開口部46a及插通孔44h,而容易地使 連結部件28、 28'露出在安全氣囊40的表側。
該安全氣囊40是如下述那樣通過縫合兩片基布41A、 41B而制作的。 即,首先,如圖10A所示,準備兩片基布?;?1A、 41B通過在袋形成 布部42A、 42B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延伸設置筒形成布部43A、 43B而構成。 在本實施方式中,袋形成布部42A、 42B形成為大致圓形狀,不過也不一 定必須是大致圓形狀,例如也可以是大致方形狀。筒形成布部43A、 43B 形成為大致帶狀,從袋形成布部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朝向其徑向外側延伸設 置。各筒形成布部43A、 43B的前端部形成為寬度稍微變窄。另外,在一 方側的袋形成布部42A的大致中心部形成有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并且 在該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的周圍形成有螺釘固定用的小孔42hb。
對兩基布41A、 41B的外周緣部中除去延伸設置有筒形成布部43A、 43B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彼此進行縫合,并且對兩筒形成布部43A、 43B的 兩側緣部彼此進行縫合(參照圖IOB)。
最后,從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拉出袋形成布部42A、 42B,將由兩袋 形成布部42A、 42B構成的袋狀部分里外翻轉(zhuǎn)。
如上所述,通過縫合上述兩袋形成布部42A、 42B的外周緣部彼此, 形成袋狀的安全氣囊主體部44。另外,兩袋形成布部42A、 42B的外周緣 部中延伸設置有筒形成布部43A、 43B的部分是非縫合部分,在此形成上 述凹部52可以通過的插通孔44h。進而,通過縫合上述兩筒形成布部43A、 43B的兩側緣部彼此,形成從插通孔44h朝向安全氣囊主體部44內(nèi)延伸 的筒狀部46。
另外,優(yōu)選的筒狀部46的長度尺寸是,在將本安全氣囊40安裝于支 承部件20、使安全氣囊主體部44無任何制約地自然膨脹展開了的狀態(tài)下, 具有比連結所述凹部52和插通孔44h的距離大的長度尺寸。
圖11A及11B是表示第四實施例的安全氣囊的制作工序的說明圖。 該變形例的安全氣囊由兩片基布141A、 141B構成。各基布141A、 141B通過在袋形成布部142A、142B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延伸設置筒形成布部143A、 143B而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袋形成布部142A、 142B形成 為大致圓形狀,筒形成布部143A、 143B形成為大致帶狀。而且,筒形成 布部143A、 143B沿袋形成布部142A、 142B的外周部的切線方向延伸。 并且,在一方側的袋形成布部142A形成有安全氣囊安裝孔142ha。進而, 在一方側的筒形成布部143A形成有卡止用的插通孔143Ah。該插通孔 143Ah具有比所述凹部52的最大外徑小的開口直徑,形成為可以卡止于 所述凹部52。該插通孔43Ah也可以形成于筒形成布部143B側。
而且,遍及整體地縫合兩基布141A、 141B的外周的緣部(參照圖 IIB)。
最后,若從安全氣囊安裝孔142ha拉出袋形成布部142A、 142B,將 由兩袋形成布部142A、 142B構成的袋狀部分里外翻轉(zhuǎn),則由此制作變形 例的安全氣囊。
圖12A是表示第五實施例的安全氣囊40的剖面圖,圖12B是表示該 安全氣囊40的后視圖。
如圖12A、 12B所示,安全氣囊40構成為可以膨脹展開為袋狀。更 具體地說,例如,通過對兩片大致圓形狀的外周緣部彼此進行縫合,形成 為可以展開成扁平的球狀(橢圓體狀)的袋狀。
在該安全氣囊40的背側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 另夕卜,在圖12A中,形成于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的外周圍的小孔42hb是 螺釘固定用的孔。
將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的周緣部夾持于基板16的孔16h的周緣的表 面和緩沖板22、 22'的抵接面或背面22b、 22b'之間,安全氣囊40就被 安裝于支承部件20。在該狀態(tài)下,形成為如下的結構增壓泵18的氣體 噴出部分(增壓泵的表側部分)被配置于安全氣囊40內(nèi),來自該增壓泵 18的噴出氣體被導入到安全氣囊40內(nèi),安全氣囊40可以從轉(zhuǎn)向裝置朝向 駕駛席膨脹展開為袋狀。
另外,在安全氣囊40的背側、即與安全氣囊40的膨脹展開方向相反 的一側的部分,形成有貫通孔44h (也可以是開口時成為與貫通孔44h大 致相同的直徑的狹縫)。該貫通孔44h具有可以貫通安全氣囊罩50的中央 的凹部52的開口形狀及大小。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和安全氣囊40的后視中的外周緣部的大致中間位置,形成有貫通孔44h, 并且在可以相對于安全氣囊40的基布進行相對移動的狀態(tài)下、縫有由與 安全氣囊的基布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擋護布狀體46a。在該擋護布狀體46a, 具有與安全氣囊的貫通孔44h大致相同的直徑的孔(或也可以是開口時成 為與所述貫通孔44h大致相同的直徑的狹縫)40ah被設置于與所述貫通孔 44h偏離的位置,以使不重疊于所述貫通孔44h,擋護布狀體46a的孔40ah 和貫通孔44h,在折疊安全氣囊40并收容于安全氣囊罩50內(nèi)時,使擋護 布狀體46a和安全氣囊的基布相對移動進行對位,在該狀態(tài)下,由設置于 后述的安全氣囊罩的凹部52的背側的肋進行保持。
安全氣囊40被構成為安裝于基板16和緩沖板22,在使連結部件 28通過已進行了位置整合的貫通孔44h及擋護布狀體46a的孔40ha而露 出在安全氣囊40的外部的狀態(tài)下折疊安全氣囊40,且在安全氣囊40的膨 脹展開時,該貫通孔44h以及孔40ha可以穿過連結于連結部件28而不動 的安全氣囊罩的中央的凹部52。對于這樣的安全氣囊,也可以與安全氣囊 40同樣地使用。
圖13A是安全氣囊罩50的立體圖。如圖所示,安全氣囊罩50由樹脂 形成為大致碗狀,在其中央部分如上所述具有用于收容中心部件30的大 致圓錐臺形的凹部52。
該安全氣囊罩50,在覆蓋了被疊入在連結部件28、 28'的周圍的安 全氣囊40的狀態(tài)下,在所述凹部52的安裝孔52h插通螺栓27,而被固定 于連結部件28、 28',并且如后所述經(jīng)由該安裝片16a被螺釘固定于基板 16。
另外,在將中心部件30已安裝于安全氣囊罩的所述凹部52的狀態(tài)下, 如圖2所示,其操作部34a的表面成為與安全氣囊罩50的表面大致齊平 面狀態(tài)。
圖13B是安全氣囊罩的后視圖。如圖所示,在該安全氣囊罩50的背 面形成有槽狀的撕裂線(tearline),所述撕裂線在安全氣囊40的膨脹展開 時,可以殘留地切斷(裂開)被連結部件28、 28'固定的中央的凹部52。 即,在安全氣囊罩50的背面,在中央的凹部52的周圍設置有圓形的撕 裂線Lc、及由從該撕裂線Lc放射狀延伸的多個例如四個撕裂線L1 L4構成的一系列的撕裂線,使得若受到安全氣囊的膨脹壓力則可以殘留中央
部而分割為多個罩片50a。另外,安全氣囊罩50在安全氣囊40膨脹時被 分割為各個罩片50a,且按各個罩片50a設置的安裝片50b分別被螺釘固 定于從金屬制的基板16的圓板部切割立起、并向基板16背側突出形成 的各安裝片16a,從而使得各個罩片50a可以分別獨立地開放。
圖14表示安全氣囊罩的其它實施例,是與圖13A同樣的立體圖。該 安全氣囊50也在中央的凹部52的周圍設置有圓形的撕裂線Lc、及從該 撕裂線Lc放射狀地延伸的多個例如四個撕裂線L1 L4,但與圖13A所示 的安全氣囊罩50的不同點只在于在中央的凹部52周圍的圓形的撕裂線 Lc的一部分預先形成有切斷部52c,其它的結構是相同的。
通過在安全氣囊罩50的撕裂線Lc這樣地設置切斷部52c,可以在安 全氣囊膨脹時更順利且可靠地開放安全氣囊罩50的開放片50a。
另外,因為該切斷部52c由裝飾部件遮蔽,所以從外部觀察不到,從 而不會有損安全氣囊裝置的外觀。
在以上的結構中,若安全氣囊40膨脹展開,則安全氣囊罩50因該力 而在中心部件30周圍的撕裂線L部分被壓裂,裂開的罩片殘留碗狀的中 央的凹部52并分別向外側開放。此時各罩片50a能夠以相互完全分開而 分別獨立開放的方式形成有撕裂線,且基板16的安裝片16a由塑性變形 自如的材料構成, 一次變形了的安裝片50a不返回到原樣。
圖15是從基板16側觀察已開放的狀態(tài)的各罩片50a的圖。如圖所示, 安全氣囊罩50被構成為在安全氣囊40膨脹時分割成各罩片50a,并且 通過所述安裝片16a保持扭轉(zhuǎn)變形狀態(tài),安全氣囊40受到來自增壓泵18 的壓力而能夠順利地膨脹。
在安全氣囊膨脹時,形成于安全氣囊的孔(或也可以是狹縫)44h、 或筒狀部46的部分通過所述斷裂殘留的安全氣囊罩的中央的凹部52的周 圍,此時,安全氣囊40被所述中央的凹部52的朝向背面外側的表側而直 徑漸增的圓錐臺形狀面引導,朝向外方膨脹。即,安全氣囊40 —邊穿過 或經(jīng)過所述安全氣囊罩的不動的中央的凹部52 —邊膨脹。
另外,通過安全氣囊這樣地膨脹,安全氣囊向前方的膨脹因所述穿過 時的阻力而使得其速度稍微變緩。因此,安全氣囊首先沿橫向膨脹,膨脹的安全氣囊40可以緩和直接沖擊駕駛員的壓力。
接著,對于以上說明的安全氣囊裝置的組裝順序進行說明。
在安全氣囊40的組裝時,首先,在基板16的表面?zhèn)葏^(qū)域適當疊入安 全氣囊40或安全氣囊主體部42及筒狀體46,并在安全氣囊罩50內(nèi),在 使安全氣囊40的貫通孔44h或筒狀體46的插通孔43h與所述罩的凹部52 相面對的狀態(tài)下,收納安全氣囊40或安全氣囊主體部42及筒狀體46,分 別將連結部件28、 28'的安裝腳28c、 28c'嵌入緩沖板22、 22'的背面 的凹狀部22c、 22c',在該狀態(tài)下,將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的周緣部夾 持于基板16的孔16h的周緣部和緩沖板22、 22'的接觸面22b、 22b'之 間,重疊基板16和緩沖板22、 22'。然后利用基板16的增壓泵18安裝 孔16h、從背側使螺母25擰合于向安全氣囊罩50內(nèi)突出的安裝螺栓27, 并且在中心主體部32內(nèi)組裝喇叭開關機構部34,螺釘固定基板16、緩沖 板22及增壓泵。
此時,連結部件28、 28'通過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而被配置于安全 氣囊40內(nèi),或通過筒狀體46的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及前端側開口部46a 而被配置于筒狀體46內(nèi)。另外,筒狀體46的前端側開口部46a的直徑形 成為比安全氣囊罩50的中央的凹部52的最大直徑還小的小徑,或筒狀體 46被夾持,在安全氣囊膨脹時不從中央的凹部52脫落。由此如圖2所示 的安全氣囊裝置的組裝完成。
說明該安全氣囊裝置的展開動作。
首先,通過車輛沖撞時等進行的沖擊檢測,增壓泵18點火,在該增 壓泵18生成氣體,該氣體被導入到安全氣囊40內(nèi)。若安全氣囊40開始 膨脹,則安全氣囊罩50受到該力,沿著撕裂線L1 L4及LC即殘留中央 的凹部52而裂開,從而各安全氣囊罩片50a放射狀地擴開。
在第一實施例的安全氣囊中,在安全氣囊罩50裂開后,在安全氣囊 40開始膨脹的初期階段,如圖16所示,安全氣囊40以增壓泵18周圍為 中心稍微膨脹。
進而,若氣體被導入到第一實施例的安全氣囊40內(nèi),則如圖14所示, 所述凹部52脫離貫通孔44h,安全氣囊40膨脹。
同樣地,在第二實施例的安全氣囊中,若氣體導入到安全氣囊40內(nèi),則如圖15所示,所述凹部52侵入到筒狀體46中,同時安全氣囊40膨脹。
在安全氣囊膨脹了某種程度之后,在第一實施例的安全氣囊40中, 主要是偏在于所述凹部52的下方的部分即安全氣囊40的表側部分及下方 部分繼續(xù)膨脹,從上方將安全氣囊40中形成了貫通孔44h的部分向背側 推開,如圖17所示,安全氣囊40膨脹展開成自然膨脹形狀即扁平的球狀。 另外,在第二實施例的安全氣囊40的情況下,如圖18所示膨脹展開成扁 平的球狀。
另外,在第一實施例的安全氣囊40中,因為在安全氣囊40膨脹了某 種程度之后,貫通孔44h位于安全氣囊40的背面?zhèn)?,所以氣體不會從該 貫通孔44h過量地泄露,并且可以防止泄露的氣體噴向駕駛員。若安全氣 囊40的膨脹結束,則安全氣囊40內(nèi)的氣體通過其背側的貫通孔44h排出。
另外,在第二實施例的安全氣囊40中,因為筒狀體46的前端開口部 46a阻止所述凹部52的穿過,所以安全氣囊40不會膨脹到筒狀體46的長 度以上。
另外,在第三實施例的安全氣囊40中,在安全氣囊罩50裂開后,在 安全氣囊主體部44開始膨脹的初期階段,如圖19所示,安全氣囊主體部 44以增壓泵18的周圍為中心膨脹,筒狀部46在安全氣囊主體部44內(nèi)向 中心部件30的表側延長上延伸出。
在安全氣囊主體部44膨脹了某種程度之后,主要是安全氣囊主體部 44中偏在于中心部件30的下方的部分即安全氣囊主體部44中筒狀部46 下方的部分繼續(xù)膨脹,如圖20所示,安全氣囊主體部44膨脹展開成自然 膨脹形狀即扁平的球狀,從而將安全氣囊主體部44的形成了插通孔44h 的部分向上方推開。
根據(jù)以上那樣構成的安全氣囊裝置,因為在展開狀態(tài),插通孔44h在 安全氣囊主體部44的外周部、即沒有指向駕駛席的乘客的位置開口,所 以即使假設氣體從插通孔44h泄露,也不易噴到乘客。另外,在本實施方 式中,雖然插通孔44h指向上方,不過也可以指向側方或下方、斜側方。 總的來說,插通孔44h在展開狀態(tài)下只要形成于不指向駕駛席乘客的位置 即可。
另外, 一直以來,為了使安全氣囊膨脹展開為環(huán)形體狀,縫合更多的布以成為期望的膨脹曲面形狀地來進行制作,不過在本安全氣囊裝置中, 因為通過縫合兩片基布就能夠縫制安全氣囊40,所以可以更簡單地制造安
全氣囊40。
另外,因為在安全氣囊40的展開狀態(tài)時,筒狀部46的前端部以防脫 狀卡止于所述凹部52,所以在安全氣囊40的組裝階段,不需要將筒狀部 46的前端部安裝固定于所述凹部52側。因此,能夠以比較簡易的結構且 容易地進行安全氣囊40的組裝作業(yè)。
而且,因為所述凹部52具有朝向安全氣囊40的展開方向而依次擴徑 的錐狀周面,所以在安全氣囊40的展開時,筒狀部46的前端側開口部46a 沿所述凹部52的錐狀周面依次張開,且向安全氣囊40的展開方向移動, 并防脫卡止于所述凹部52的大直徑部分。因而,有如下的優(yōu)點筒狀部 46的前端側開口部46a穩(wěn)定、可靠地防脫卡止于防脫卡止部30a。
在此,所述凹部52不一定必須形成為具有錐狀周面的圓錐臺形狀, 也可以形成凸緣狀地突出的部分,在該凸緣狀的部分防脫卡止筒狀部46 的前端側開口部46a。
進而,筒狀部46在安全氣囊主體部44自然地膨脹展開了的狀態(tài)下, 具有比連結插通孔44h和所述凹部52的距離大的長度尺寸,由此,在安 全氣囊40的膨脹展開時,不會對筒狀部46施加因膨脹而產(chǎn)生的較大的力, 所以在筒狀部46和所述凹部52的安裝部分等不需要牢固的加強,從而可 以比較低成本地制造安全氣囊裝置。
另外,在第五實施例的安全氣囊中,在安全氣囊膨脹時,形成于安全 氣囊的貫通孔42ha和所述擋護布狀體46a的孔40ah的部分通過所述斷裂 殘留的安全氣囊罩的中央的凹部52周圍,此時,安全氣囊40被所述中央 的凹部52的朝向背面外側的表側而直徑漸增的圓錐臺形狀面引導,向外 方膨脹。即,安全氣囊40 —邊穿過所述安全氣囊罩的不動的中央的凹部 52的周圍、 一邊膨脹。貫通孔42ha和所述擋護布狀體46a的孔40ah,若 分別穿過凹部52,則同時返回到原來的位置關系即相互偏離的狀態(tài),由此 安全氣囊40的貫通孔42ha分別被布片完全封閉,防止氣體泄漏。
另外,通過安全氣囊這樣地膨脹,安全氣囊向前方的膨脹因所述穿過 時的阻力而使得其速度稍微變緩。因此,安全氣囊首先沿橫向膨脹,膨脹的安全氣囊40可以緩和直接沖擊駕駛者的壓力。
說明該安全氣囊裝置的展開動作。
首先,通過車輛沖撞時等進行的沖擊檢測,增壓泵18點火,在該增 壓泵18生成氣體,該氣體被導入到安全氣囊40內(nèi)。若安全氣囊40開始 膨脹,則安全氣囊罩50受到該力,沿著撕裂線L1 L4及LC即殘留中央 的凹部52而裂開,從而各安全氣囊罩片50a放射狀地開放或擴開。此時 如上所述,由于安全氣囊40的貫通孔44h被擋護布狀體46a封閉,所以 在安全氣囊中擋護布狀體46a受到氣體壓力而緊貼于安全氣囊基布,相互 補充地封閉相互的開口,從而可以遮斷氣體泄漏。
在安全氣囊罩50裂開后,在安全氣囊40開始膨脹的初期階段,如圖 21所示,安全氣囊40以增壓泵18的周圍為中心稍微膨脹。
若氣體進一步導入到安全氣囊40內(nèi),則所述凹部52脫離貫通孔44h 及孔40ah,安全氣囊40膨脹。
在安全氣囊膨脹了某種程度之后,主要是在安全氣囊40中偏在于所 述凹部52的下方的部分、即安全氣囊40的表側部分及下方部分繼續(xù)膨脹, 從上方將安全氣囊40中形成了貫通孔44h的部分向背側推開,如圖22所 示,安全氣囊40膨脹展開成自然的膨脹形狀即扁平的球狀。
根據(jù)以上構成的安全氣囊裝置,因為可以安裝在安全氣囊40的展開 時不能飛出的中心部件30,所以可以在安全氣囊40的展開時不使中心部 件30飛出的情況下使安全氣囊40膨脹展開。
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安全氣囊罩50的中央的凹部52經(jīng)由連 結部件28、28'被安裝固定于用于安裝增壓泵的基板16,該連結部件28、 28'在基板16和緩沖板22、 22'的連結時可以和安全氣囊40同時安裝, 所以通過簡化所述凹部52的固定機構,且實現(xiàn)安裝用的零件的共用化, 由此可以使結構簡化。并且,通過簡易的構造,可以防止安全氣囊膨脹時 的氣體泄漏。
以下,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的安全氣囊的變形例。 圖23A是表示第一變形例的安全氣囊的俯視圖,圖23B及圖23C分 別是表示該安全氣囊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在該安全氣囊40C中,形成有與所述貫通孔部44Bh同樣的貫通孔部44Ch。另外,貫通孔部44Ch沒有必要必須是線條的切縫狀,也可以是圓 孔狀。另外,在安全氣囊安裝孔42ha的外周面形成有多個(在此是兩個) 彎曲孔43h。
進而,在安全氣囊40的外面?zhèn)龋丛诟采w所述貫通孔部44Ch的區(qū)域, 安裝有擋護布狀體46C,在該擋護布狀體46C,在與所述貫通孔部44Ch 不同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貫通孔部46Ch。
具體地說,擋護布狀體46C,形成為各頂部帶有圓角的大致方形布狀, 其周緣部被配置為包圍貫通孔部44Ch,并且被縫在安全氣囊40C上。另 外,該擋護布狀體46C也可以縫在安全氣囊40C的內(nèi)面?zhèn)取2⑶?,通過在 擋護布狀體46C上形成線狀的切縫,形成所述第二貫通孔部46Ch。第二 貫通孔部46Ch形成在與所述貫通孔部44Ch大致垂直相交的位置。
另外,貫通孔部44Ch和第二貫通孔部46Ch沒有必要必須大致垂直 相交,也可以傾斜相交,并且,如在下一個變形例中說明的那樣,也不需 要相交??偟膩碚f,貫通孔部44Ch和第二貫通孔部46Ch在安全氣囊40C 的展開時,只要處于貫通孔部44Ch和第二貫通孔部46Ch相互錯位而配 置的位置關系即可。
另外,通過安全氣囊40C的膨脹展開,在所述凹部52脫離貫通孔部 44Ch及第二貫通孔部46Ch后,貫通孔部44Ch和第二貫通孔部46Ch返 回到線狀,閉塞其開口。而且,在該狀態(tài)下,貫通孔部44Ch的周緣布部 和第二貫通孔部46Ch的周緣布部相互補充地閉塞相互的開口,因此,更 可靠地防止氣體通過貫通孔部44Ch泄漏。
安全氣囊40D完全膨脹之后,主要從彎曲孔43h排出氣體。
因而,在該安全氣囊40C中,可以限制來自貫通孔部44Ch的氣體流
圖24A是表示第二變形例的安全氣囊的后視圖,圖25B是表示該安 全氣囊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該第二變形例是將所述第一變形例中的第二貫通孔部46Ch配置于不 與貫通孔部44Ch相交的位置的安全氣囊40D的例子,gp,將線狀的第二 貫通孔46Dh形成于擋護布狀體46D中與貫通孔部44Ch大致平行且從 貫通孔部44Ch離開規(guī)定距離的位置。關于其它結構,與第二變形例的安全氣囊40C相同。
若通過安全氣囊40D的膨脹展開,所述凹部52脫離貫通孔部44Ch 及第二貫通孔部46Dh,則貫通孔部44Ch及第二貫通孔部46Dh返回到線 狀,閉塞其開口。在該狀態(tài)下,貫通孔部44Ch的周緣布部及第二貫通孔 部46Dh的周緣布部相互補充地閉塞相互的開口,因此,更可靠地防止來 自安全氣囊40D的氣體泄漏。此外,貫通孔部44Ch及第二貫通孔部46Dh 沒有被配置于相互重復的位置,所以與所述第一變形例相比較,可以進一 步可靠地防止氣體通過貫通孔部44Ch泄漏。
因而,在該安全氣囊40D中,可以限制來自貫通孔部44Ch的氣體流 出量。
所述第一變形例、第二變形例均在所述凹部52脫離了貫通孔部44Bh、 44Ch之后,限制來自這些各貫通孔部44Bh、 44Ch的氣體流出量。由此, 例如,可以由另行設置的彎曲孔43h的設定(孔的大小、形狀、位置)來 調(diào)整氣體泄漏的時刻及泄漏量等,從而可以容易地調(diào)整安全氣囊的特性 (沖撞吸收特性等)。并且,通過適當調(diào)整流出量,也可以不需要另行設 置的彎曲孔。
從另外的觀點考慮,即使較大地設定貫通孔部44Bh、 44Ch等的開口, 也可以防止過量的氣體泄漏,所以,通過增大該開口形狀,可以最小限度 地抑制安全氣囊的膨脹展開時的凹部52的卡住。
根據(jù)以上構成的本發(fā)明的安全氣囊裝置,因為可以安裝在安全氣囊40 的展開時不能飛出的中心部件30,所以可以在安全氣囊40的展開時不使 中心部件30飛出的情況下使安全氣囊40膨脹展開。
另外,因為安全氣囊罩50的中央的凹部52經(jīng)由連結部件28、 28'被 安裝固定于用于安裝增壓泵的基板16,該連結部件28、 28'在基板16和 緩沖板22、 22'的連結時可以和安全氣囊40同時安裝,所以,通過簡化 所述凹部52的固定機構,且實現(xiàn)安裝用的零件的共用化,由此可以使結 構簡化。
權利要求
1. 一種安全氣囊裝置,其包括產(chǎn)生氣體的增壓泵、利用在該增壓泵產(chǎn)生的氣體能夠膨脹的安全氣囊、折疊收納安全氣囊且在安全氣囊膨脹時能夠擴開的安全氣囊罩、在中央部具有用于嵌裝增壓泵的開口部的基板、以及在與該基板之間夾持所述安全氣囊的緩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板在其表面形成有用于收容連結部件的夾持部的凹狀部,且在安全氣囊膨脹時通過撕裂線擴開的所述安全氣囊罩的中央部、和所述安全氣囊一起連結于由所述基板和所述緩沖板夾持的所述連結部件,在安全氣囊利用來自增壓泵的氣體而越過安全氣囊罩中央部并向前方膨脹時,該連結部件在安全氣囊展開時保持所述安全氣囊罩的中央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連結部件設置有孔或凹坑,并且在緩沖板的所述凹狀部設置有能夠配合于所述孔或凹坑的突起。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狀部,所述連結部件被緊固固定于增壓泵固定用的螺栓。
4. 如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結部件是金屬部件。
5. —種安全氣囊裝置,其包括產(chǎn)生氣體的增壓泵、利用在該增壓 泵產(chǎn)生的氣體能夠膨脹的安全氣囊、覆蓋該安全氣囊的安全氣囊罩、以及 固定所述安全氣囊和安全氣囊罩的基板,在安全氣囊利用來自增壓泵的氣體而膨脹時、所述安全氣囊罩能夠向 外方開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氣囊罩在其大致中央部具有直接或間接地被固定于基板的 固定部、和形成在該固定部周圍的多個開放片,所述安全氣囊構成為具有 在膨脹時被所述固定部防脫制約的筒狀部,由此能夠越過固定部而向前方 膨脹,在所述安全氣囊罩的所述固定部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具有向安全氣 囊的展開方向依次擴徑的錐狀周面,展開時對安全氣囊進行引導,并且將 所述筒狀部的前端側開口部防脫卡止在大直徑部分。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全氣囊罩內(nèi)面設置有劃分所述固定部及固定部周圍的所述多個開放片的一系列的撕裂線,所述開放片在安全氣囊的展開時通過所述 撕裂線能夠向外方開放。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撕裂線作為形成于安全氣囊罩內(nèi)面的槽而形成,并且在形成于所述固定部的周圍的撕裂線預先形成有被切斷的部分。
8. 如權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氣囊罩的多個開放片在所述固定部的周圍能夠向外方開放, 并且展開后相互離開。
9. 如權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收納裝飾部件或喇叭裝置。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裝飾部件以不能夠從外部觀察確認的方式覆蓋在安全氣囊罩的凹部的周圍形成的撕裂線的所述切斷部。
11. 一種安全氣囊裝置,其包括產(chǎn)生氣體的增壓泵、利用在該增壓 泵產(chǎn)生的氣體能夠膨脹的安全氣囊、覆蓋安全氣囊的安全氣囊罩、以及固 定它們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安全氣囊的一部分形成有對具有至少位置錯開的孔部的至少兩片 基布進行對合而得到的開口孔部,在安全氣囊罩大致中央部形成有直接或 間接被固定安裝于基板的凹部,該凹部具有向安全氣囊的展開方向依次擴 徑的錐狀周面,通過該周面對所述開口孔部的各個的孔部進行引導,安全 氣囊膨脹。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展幵時凹部按照設置于所述凹部的周圍或內(nèi)側的撕裂線而分離。
13. 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由可以容易地與安全氣囊罩分離的至少一個連接部連接。
14. 如權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收納有裝飾部件或喇叭裝置。
全文摘要
在安全氣囊裝置中,通過簡易的結構實現(xiàn)防止安全氣囊膨脹時的裝飾部件的飛散。即,在安全氣囊展開時,將安全氣囊罩(50)的安裝有裝飾部件的凹部從其它部分分開而自由,并連結于不動的連結部件。為此,在安全氣囊罩(50)內(nèi)面形成有用于劃分所述凹部(52)的圓形的撕裂線(Lc);及從該撕裂線(Lc)向半徑方向外方延伸、劃分各開放片(50a)的多個撕裂線(L1~4)。并且,各開放片(50a)的安裝部(50b)被螺釘固定于基板的塑性變形自如的安裝片。通過該結構,在安全氣囊展開時所述安全氣囊罩的所述凹部保持為不動。
文檔編號B60R21/16GK101434226SQ20081018371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月30日
發(fā)明者東英孝, 佐佐木航, 嘉村誠一郎, 山路直樹, 谷山裕之 申請人:蘆森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