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行人保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行人保護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車輛行人保護裝置的改進結構,該裝置設置在車輛前圍的下端,并且通過向撞到車輛前圍的行人腿部施加反作用力來掃開行人腿部,從而保護行人及其腿部。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進步及汽車事業(yè)的發(fā)展,安全保護已成為汽車設計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國際上不少國家均已出臺大量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對車輛安全保護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市場上的汽車安裝的各種安全保護裝置通常都是用來保護車體及汽車內(nèi)乘坐的旅客。近年來,少數(shù)用于保護行人的車輛安全保護裝置已經(jīng)開始應用于車輛上。這類裝置有些由樹脂泡沫體組成,有些由金屬管組成,還有一些由塑料板狀構件構成。它們大多位于車身的前圍下端,當車輛與行人發(fā)生碰撞時,能對行人的腿部起到 一 定的保護作用。
不過,使用樹脂泡沫體的所述車輛安全保護裝置,存在零件數(shù)量太多,
成本太高,安裝不甚方便的問題;使用金屬管的所述車輛安全保護裝置,一者將增加整車重量,二來難于與車輛造型和諧,影響整車外觀風格;而采用塑料板狀構件的所述車輛安全保護裝置,雖然解決了前兩者存在的問題,但其結構在受到?jīng)_擊載荷作用下,吸能與抗變形性能不是很好,并在沖擊載荷作用下易于產(chǎn)生嚴重變形或翹曲,不能對行人小腿及時、可靠地產(chǎn)生保護作用,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之一,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吸能與抗變形性能、當車輛與行人發(fā)生正面碰撞時不會翹曲變形,從而能對行人腿部及時、可靠地產(chǎn)生反作用力來保護行人及其腿部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具有在車輛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狀構件,所述板狀構件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的前端延伸至車輛前圍的下端并在行人腿部撞到車輛前圍時將行人腿部掃開,所述后
部固定到車輛上,所述前部進一步包括
多個沿車輛的橫向方向平行延伸的橫向延伸肋部;
多個沿車身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縱向延伸肋部,所述縱向延伸肋部和橫向延伸肋部相互連接形成網(wǎng)格結構,并且各所述橫向延伸肋部兩側的縱向延伸肋部彼此錯開。
進一步地,位于所述前部的前端的橫向延伸肋部的上部向上前方傾斜。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由于所述縱向延伸肋部與橫向延伸肋部相互連接形成網(wǎng)格結構以及各所述橫向延伸肋部兩側的縱向延伸肋部彼此錯開,因此具有良好的吸能與抗變形性能;再者,由于所述前部的前端的橫向延伸肋部的上部向上前方傾斜,當車輛與行人發(fā)生正面碰撞時,該裝置在沖擊載荷的作用下不會產(chǎn)生翹曲變形,從而能對行人腿部及時、可靠地產(chǎn)生一個反作用力,保護行人及其腿部。
本實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的俯視圖2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安裝到車輛上的狀態(tài)示意圖3為圖1中沿A-A線的剖視圖4為圖1中沿B-B線的剖視圖5為圖1中沿C-C線的剖視4圖6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在車輛與行
人發(fā)生正面碰撞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7為顯示車輛與行人發(fā)生正面碰撞時,行人小腿的受力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
能
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 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術語以及關于位置 關系的名詞僅僅是為了方便本實用新型的描述,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 限制。
如圖l和圖2所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輛行 人保護裝置。該裝置安裝在車輛前圍100的內(nèi)側,其具有在車輛的前后方 向上延伸的由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的板狀構件14,所述板狀構件14包括 前部12和后部13,所述前部12的前端延伸至車輛前圍100的下端并與具 有曲面結構的保險杠內(nèi)表面有對應關系。在行人腿部撞到車輛前圍100時 所述前部12的前端將行人腿部掃開,所述后部13則固定到車輛上。
其中,所述前部12進一步包括橫向延伸肋部200,所述橫向延伸肋 部200為多個并沿著車輛的橫向方向水平平行延伸;縱向延伸肋部300, 所述縱向延伸肋部300為多個并沿車身前后方向水平平行延伸。
為了保證良好的吸能與抗變形性能,同時又不至于使結構過于復雜, 所述橫向延伸肋部的數(shù)量可以選自3-6中的任一個,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 個實施例,進一步優(yōu)選為4個,即橫向延伸肋部210、 220、 230和240。 所述縱向延伸肋部300包括介于所述4黃向延伸肋部210和220之間的縱向 延伸肋部310、介于所述一黃向延伸肋部220和230之間的縱向延伸肋部320、 介于所述橫向延伸肋部230和240之間的縱向延伸肋部330以及位于所述 橫向延伸肋部240后方的縱向延伸肋部340。
上述多個所述縱向延伸肋部300與橫向延伸肋部200相互連接形成網(wǎng)格結構,并且各個所述橫向延伸肋部200兩側的縱向延伸肋部30(M皮此錯開, 例如,縱向延伸肋部310和縱向延伸肋部320錯開,縱向延伸肋部320和縱 向延伸肋部33(H告開等。此外,每隔兩個所述橫向延伸肋部200的所述縱向 延伸肋部300在縱向方向上保持一致,即每兩個相鄰的橫向延伸肋部200兩 側的縱向延伸肋部300相對。具體來說,如縱向延伸肋部310和縱向延伸肋 部330相對,縱向延伸肋部320和縱向延伸肋部340相對。這樣,所述網(wǎng)格 結構就形成為類似城墻的磚塊搭接砌合時磚縫彼此連通所形成的網(wǎng)狀結構。
采用上述結構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不僅成本低,易于實現(xiàn)生產(chǎn),維 修更換方便,而且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結構具有更好的吸能與抗變形性能。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本實用新型中提到的"縱向延伸",并不是嚴格意義 上的縱向延伸,而是包括可以有一定角度傾斜的延伸,同樣,"橫向延伸", 也不排除有一定角度傾斜的延伸。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前部12進一步包括基板400,所 述基板400從下方與所述縱向延伸肋部300與4黃向延伸肋部200相互連接 形成的網(wǎng)格結構一體成型。這樣,所述基板400與所述網(wǎng)格結構相互增強, 使得所述車輛行人保護裝置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良好的剛度,抗變形能力 顯著。所述基4反400進一步分為介于所述橫向延伸肋部210和220之間的 基板410、介于所述橫向延伸肋部220和230之間的基板420以及介于所 述橫向延伸肋部230和240之間的基板430。此外,位于所述前部12的前 端的橫向延伸肋部210的上部向上前方傾斜一定角度。在碰撞時,所述橫 向延伸肋部210的上部產(chǎn)生變形,吸收沖擊能量,同時可防止所述車輛行 人保護裝置在沖擊載荷作用下翹曲變形。
如圖2所示,所述車輛行人保護裝置位于車輛前圍IOO下部內(nèi)側。根 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后部13上設有多個安裝孔15,并通過 緊固螺栓40緊固在水箱下橫梁38的下部,在螺栓40與水箱下橫梁38之 間還設有墊片39。
所述前部12位于下格柵37的下面,所述下格柵37上面為前保險杠 34和吸能泡沫35,所述吸能泡沫35固定在前保防撞梁36的前部。所述前 保險杠34上連接前格柵33,前格柵33再與上面的發(fā)動機蓋板外板31和發(fā)動機蓋板內(nèi)板32相連接。
如圖3所示,為縱向延伸肋部310和330的剖視結構。圖4示出了縱 向延伸肋部320和340的剖一見結構。圖5則示出了4黃向延伸肋部210、 220、 230和240的剖一見結構。
圖6示出了車輛與行人發(fā)生碰撞時的示意狀態(tài)。當行人的小腿44與 車輛發(fā)生碰撞上,有兩個受力處,即吸能泡沫35所在的受力處42和所述 前部12的前端所在的受力處43。如上所述,由于位于車輛行人保護裝置 的前部12的前端的4黃向延伸肋部210的上部向上前方傾在牛一定角度,則在 碰撞時,橫向延伸肋部210的上部產(chǎn)生向后的偏轉(zhuǎn)變形,吸收沖擊能量, 同時防止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在沖擊載荷作用下翹曲變形。
下面詳細描述所述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在碰撞發(fā)生時的具體工作原理
當碰撞發(fā)生時,所述橫向延伸肋部210最先受力,然后通過連接處21 將力傳至縱向延伸肋部310處,所述縱向延伸肋部310通過連接處22將力 傳至橫向延伸肋部220處,橫向延伸肋部220再通過連接處23將力傳至縱 向延伸肋部320處,如此將沖擊力一直傳遞至縱向延伸肋部330和340處。 所述橫向延伸肋部210同時還通過連接處16將力傳至基板400。也就是說, 橫向延伸肋部210在碰撞發(fā)生時,首先產(chǎn)生一個以連接處16為原點的朝向 發(fā)動機方向旋轉(zhuǎn)的變形量,當該變形量大到一定程度時,橫向延伸肋部210 就會與縱向延伸肋部310及基板410產(chǎn)生向水箱下橫梁方向的變形,然后 通過各個連接處22、 23、 24、 25、 26、 27、 17、 28、 18、 29、 19和30將 變形量依次傳遞至各縱向延伸肋部320、 330和340處、各橫向延伸肋部 220、 230和240處以及基板420、 430處。各橫向延伸肋部200和縱向延 伸肋部300的變形量在傳遞的過程中逐漸變小,這樣就使整個裝置在碰撞 過程中的變形量變小,以避免其因變形量過大,不能及時對人腿產(chǎn)生一個 反作用力,而起不到保護行人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在行人與車輛發(fā)生碰 撞時,使行人的小腿由原來吸能泡沫35所在的一個受力處42,變成吸能 泡沫35及所述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前部12的前端所在的兩個受力處42和 43,從而確保小腿受力更為均勻。
7同時由于受力處42的吸能泡沫35變形量大,從而此處的小腿44向發(fā) 動機方向的運動也比較大,而受力處43位于小腿44的下部,并在所述車 輛行人保護裝置的作用下,變形量比較小,該處小腿44向發(fā)動機方向的運 動量也比較小,這樣行人的小腿44就呈現(xiàn)處如圖7所示的狀態(tài),而行人小 腿44的上部及整個行人的身軀就向發(fā)動機蓋板傾斜,當行人的上身伏在發(fā) 動機蓋板上時,小腿44就被該支架"妒起,,,脫離地面,達到保護行人及 其腿部的目的。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4支術人員 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 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 同物限定。
8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具有在車輛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狀構件,所述板狀構件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的前端延伸至車輛前圍的下端并在行人腿部撞到車輛前圍時將行人腿部掃開,所述后部固定到車輛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進一步包括多個沿車輛的橫向方向平行延伸的橫向延伸肋部;多個沿車身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縱向延伸肋部,所述縱向延伸肋部和橫向延伸肋部相互連接形成網(wǎng)格結構,并且各所述橫向延伸肋部兩側的縱向延伸肋部彼此錯開。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每隔兩個所 述橫向延伸肋部的縱向延伸肋部在縱向方向上保持一致。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進 一步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從下方與所述縱向延伸肋部和橫向延伸肋部相互 連接形成的網(wǎng)格結構固定連接。
4.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前部的前端的4黃向延伸肋部的上部向上前方傾斜。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延 伸肋部的數(shù)量為3-6。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延 伸肋部的數(shù)量為4。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設 有安裝孔并通過螺栓固定到車輛的水箱下橫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具有在車輛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狀構件,所述板狀構件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的前端延伸至車輛前圍的下端并在行人腿部撞到車輛前圍時將行人腿部掃開,所述后部固定到車輛上,所述前部進一步包括多個沿車輛的橫向方向平行延伸的橫向延伸肋部;多個沿車身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縱向延伸肋部,所述縱向延伸肋部和橫向延伸肋部相互連接形成網(wǎng)格結構,并且各所述橫向延伸肋部兩側的縱向延伸肋部彼此錯開。所述車輛行人保護裝置具有良好的吸能與抗變形性能,當車輛與行人發(fā)生正面碰撞時,能夠在沖擊載荷的作用下對行人腿部及時、可靠地產(chǎn)生一個反作用力,保護行人及其腿部。
文檔編號B60R21/34GK201405816SQ20092010482
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5日
發(fā)明者歐陽思偉, 芬 金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