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離合器,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
背景技術:
超越離合器是安裝在汽車變速箱與發(fā)動機之間起連接作用的,它是一 種靠主動、 從動兩部分的相對運動變化或回轉方向的變換來自動接合或脫離的離合器。目前的超越離 合器基本上分為棘爪式和摩擦式。棘爪式超越離合器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可靠性高,但接 合時有沖擊和噪聲,常用于轉速差較小的場合;摩擦式超越離合器中的滾柱是通過支撐彈 簧的彈力來頂推的,結構較為復雜,但沖擊和噪聲小。一般超越離合器存在著快轉速而無大 的扭力,大扭力卻無快轉速,兩者共存性很小。如專利號為ZL200520012941.3 —種超越離合器,其由盤殼、內(nèi)星輪、滾柱、油封 組件等組成,這種結構在內(nèi)星輪的棘齒內(nèi)采用了以磁柱代替支撐彈簧。如中國專利申請 號200710017608. 5 一種汽車用超越離合器裝置,電機驅(qū)動飛輪,轉動圓盤中心軸套套在軸 承外環(huán)上,離合圓環(huán)滾子帶動超越滾子,轉動圓盤中心軸帶動離合器圓環(huán),銷釘帶動固定在 軸承內(nèi)環(huán)齒花鍵盤轉動并驅(qū)動變速器軸轉動,圓筒內(nèi)腔將離合器圓環(huán)、超越滾子、彈簧組件 和齒花鍵盤相互連接組成整體,此裝置與本發(fā)明結構大不相同。還有如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3117693. 3 一種新型超越離合器,它的特征是在內(nèi)轉動件的外圓上至少設有3個均布的底 部傾斜的槽口,在每個槽口內(nèi)設有一個滾動體,并與外轉動件的內(nèi)圈接觸,或者在外轉動件 的內(nèi)圈上至少設有3個均布的底部呈弧形的槽口,每個槽口內(nèi)設有一個滾動體,并與內(nèi)轉 動件的外圓接觸,在槽口內(nèi)不設置與滾動體接觸的復位彈簧。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超越離合器存在著快轉速而無大的扭力,大扭 力卻無快轉速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利用單向保持架中的滾柱、彈簧組件達到超 越離合作用的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混合動力 汽車超越離合器,包括連接座,與連接座軸向套裝的固定座,設置在固定座芯部并通過軸承 固定的連接軸,其特征是連接座芯部軸孔內(nèi)設有外圈,外圈內(nèi)裝有單向保持架、鋼珠,單向 保持架的內(nèi)孔與連接軸的一端配合,鋼珠設置在連接軸和外圈內(nèi)孔之間,所述的單向保持 架圓周框架內(nèi)設有若干的單向支架,兩個單向支架之間設有滾柱和與滾柱的圓柱面相抵觸 的鋼絲彈簧。連接座與發(fā)動機連接,連接軸一端與電機連接,當電機工作時,單向保持架鋼 絲彈簧被壓緊,滾柱處于單向支架間,則連接座一端不轉,這樣保證電機輸出能量損耗?。?當發(fā)動機啟動工作,速度達到一定值時,單向保持架鋼絲彈簧被釋放,滾柱自然與外圈接觸 起到離合作用帶動連接座一起轉動。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單向支架為L形,L形的單向支架的短邊朝單向保持架的中心 孔,所有的L形的單向支架朝同一方向排列,相鄰的單向支架短邊之間為鏤空,滾柱設置在單向支架的L形短邊上。滾柱和鋼絲彈簧的活動范圍就在鏤空之間,鋼絲彈簧固定在單向 支架上。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鋼珠沿連接軸的軸向設置在連接軸與單向保持架配合處的一 側,連接軸上設有鋼珠槽,相對應的外圈與鋼珠配合處設有鋼珠槽。鋼珠起著軸承的作用, 保持連接座、外圈同連接軸之間的轉動及固定位置關系。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鋼珠一側設有雙向軸承保護架和密封圈,雙向軸承保護架和密 封圈的內(nèi)孔套裝在連接軸上,雙向軸承保護架和密封圈的外圓面與外圈配合。雙向軸承保 護架在軸向給鋼珠定位并作為鋼珠的護架。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連接座的一端為法蘭盤端面,法蘭盤端面上設有連接孔,連接座 的另一端設有套接孔。法蘭上的連接孔與發(fā)動機相連,連接座與固定座之間的位置關系由 套接孔與套接軸來確定,無論是從徑向還是軸向位置都保證了整個離合器的穩(wěn)定性。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固定座的一端設有套接軸,固定座的內(nèi)孔設有軸承,軸承的內(nèi)孔 與連接軸過盈配合。此處的軸承與鋼珠共同構成整個離合器產(chǎn)品的軸向轉動支承點。本實用新型的有效效益是能同時達到較大扭力和較高轉速效果,轉速能達6000 轉/分,扭力達到400牛米以上;能使發(fā)動機與電動機分離運轉,避免了電動機運轉時帶著 發(fā)動機轉動而損耗電機能量;增加整車車輛慣性動能,達到節(jié)油效果。因此,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結構設計合理,靈敏度高,離合作用穩(wěn)定的混合動力汽車 超越離合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向保持架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2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連接座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圖1中的外圈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固定座結構示意圖。圖中1.連接座,11.套接孔,12.連接孔,2.外圈,3.單向保持架,31.單向支架, 32.鋼絲彈簧,33.滾柱,4.鋼珠,5.雙向軸承保護架,6.連接軸,7.密封圈,8.固定座, 81.套接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參見圖1,本實施例一種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包括一連接座1,連接座1的一 端為法蘭盤形,上有連接孔12,連接孔12用來與發(fā)動機連接,連接座1的另一端設一套接孔 11,如圖4、圖6所示,套接孔11與固定座8中設有的套接軸81間隙配合。連接座1芯部軸孔內(nèi)過盈配合裝一外圈2,參見圖5,外圈2內(nèi)孔裝一單向保持架 3,單向保持架3的內(nèi)孔與連接軸6的一端配合,鋼珠4設置在連接軸6和外圈2內(nèi)孔之間, 并裝配在單向保持架3的外側,鋼珠4的外側裝一雙向軸承保護架5,再裝一密封圈7。連接軸6的另一端為花鍵結構與電機連接。[0024]參見圖2、圖3,單向保持架3為圓環(huán)形,圓環(huán)形的圓周框架內(nèi)設有16件單向支架 31,兩個單向支架31之間設有鋼絲彈簧32和滾柱33,鋼絲彈簧32固定在單向支架31上, 單向支架31為L形,L形單向支架的短邊朝單向保持架3的中心孔,16件L形的單向支架 朝同一方向排列,相鄰的單向支架31的L形短邊之間都鏤空,滾柱33設置在單向支架31 的L形短邊上。當電機工作時,連接軸6轉動,單向保持架3的鋼絲彈簧32被壓緊,滾柱32處于 兩個單向支架31間,與外圈2脫離,則連接座1不轉,這樣保證電機輸出能量損耗??;當發(fā) 動機啟動時,速度達到一定值,單向保持架3內(nèi)的鋼絲彈簧32被釋放處于自然狀態(tài),滾柱32 也處于自然狀態(tài),此時滾柱32與外圈2接觸起到離合作用帶動連接座1 一起轉動,由于滾 柱32與鋼絲彈簧32能無級微動,則 離合器靈敏度高。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 型的簡單變換后的結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包括連接座(1),與連接座軸向套裝的固定座(8),設置在固定座(8)芯部并通過軸承固定的連接軸(6),其特征是連接座(1)芯部軸孔內(nèi)設有外圈(2),外圈(2)內(nèi)裝有單向保持架(3)、鋼珠(4),單向保持架(3)的內(nèi)孔與連接軸(6)的一端配合,鋼珠(4)設置在連接軸(6)和外圈(2)內(nèi)孔之間,所述的單向保持架(3)圓周框架內(nèi)設有若干的單向支架(31),兩個單向支架(31)之間設有滾柱(33)和與滾柱的圓柱面相抵觸的鋼絲彈簧(3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單向支架(31) 為L形,L形的單向支架的短邊朝單向保持架(3)的中心孔,所有的L形的單向支架朝同一 方向排列,相鄰的單向支架短邊之間為鏤空,滾柱(33)設置在單向支架(31)的L形短邊 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珠(4)沿連 接軸的軸向設置在連接軸(6)與單向保持架(3)配合處的一側,連接軸(6)上設有鋼珠槽, 相對應的外圈(2)與鋼珠配合處設有鋼珠槽。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珠(4) 一側設有雙向軸承保護架(5)和密封圈(7),雙向軸承保護架和密封圈的內(nèi)孔套裝在連接 軸(6)上,雙向軸承保護架和密封圈的外圓面與外圈(2)配合。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座(1)的 一端為法蘭盤端面,法蘭盤端面上設有連接孔(12),連接座(1)的另一端設有套接孔(11)。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8)的 一端設有套接軸(81),固定座(8)的內(nèi)孔設有軸承,軸承的內(nèi)孔與連接軸(6)過盈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離合器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合動力汽車超越離合器,解決了現(xiàn)有超越離合器存在著快轉速而無大的扭力,大扭力卻無快轉速的問題,包括連接座,與連接座軸向套裝的固定座,設置在固定座芯部并通過軸承固定的連接軸,其特征是連接座芯部軸孔內(nèi)設有外圈,外圈內(nèi)裝有單向保持架、鋼珠,單向保持架的內(nèi)孔與連接軸的一端配合,鋼珠設置在連接軸和外圈內(nèi)孔之間,所述的單向保持架圓周框架內(nèi)設有若干的單向支架,兩個單向支架之間設有滾柱和與滾柱的圓柱面相抵觸的鋼絲彈簧。
文檔編號B60K6/38GK201573530SQ200920317809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18日
發(fā)明者楊升 申請人: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