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汽車的分體式的尾蓋以及打開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權(quán)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的分體式、特別是兩體式的尾蓋 /后舉升門,以及具有權(quán)利要求10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打開這種尾蓋方法。
背景技術:
例如由EP 0 718 134 Al和DE 44 00 374 Al已知這種分成兩部分的尾蓋。這種尾蓋由一能樞轉(zhuǎn)地固定在車身上的上部分和在同樣能樞轉(zhuǎn)地支承在上部分的下邊緣上的下部分組成。帶有這樣的分成兩部分的尾蓋的車輛具有高的裝載變化性,因為為了裝載小的物件僅需打開尾蓋下部分或者說裝載箱蓋。由DE2006013735A1同樣已知一種這樣的尾蓋。借助一固定在車身上的雙機構(gòu)一方面實現(xiàn)了尾蓋上部分在第一打開位置與車身的連接,另一方面實現(xiàn)了尾蓋的上、下部分在第二打開位置的連接。為操縱小的裝載箱蓋按壓在車號牌上方的一按鍵板條上的操作按鍵。如果要使整個尾蓋偏轉(zhuǎn),則通過第二按鍵激活第二閉鎖裝置,同時取消在尾蓋上部分與車身7之間的閉鎖。因此,操作人員為了操作較大的尾蓋必須先后操作兩個按鍵。這特別是當操作人員的運動自由度受到限制、例如手中拿著很多行李時,這是不利的。
發(fā)明內(nèi)容
由此出發(f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分體式的、特別是分成的尾蓋,該尾蓋帶有用于第一和第二打開位置的閉鎖裝置,以及提出一種方法,該尾蓋和方法確保一種對于操作人員來說簡單的打開機構(gòu)。根據(jù)本發(fā)明,該目的通過權(quán)利要求1和10的特征來實現(xiàn)。有利的實施方式在各從屬權(quán)利要求中給出。本發(fā)明的基本構(gòu)思在于,通過從裝載箱蓋的第一打開位置起的、所謂的推動運動來打開整個尾蓋。該推動運動觸發(fā)尾蓋從第一打開位置到第二打開位置的運動,該運動隨后自動地運行。在一第一步驟中,僅打開尾蓋的下部分,并且特別是同過使鎖解鎖來打開。然后, 尾蓋的下部分或裝載箱蓋特別是借助于合適的打開元件自動地向上樞轉(zhuǎn)到第一打開位置。 它例如是一被預緊的彈簧,如螺旋彈簧,該彈簧在打開過程中放松。打開元件也可以是一拉索,其中拉索的端部被卷成卷盤(Winde),其卷繞或退繞通過合適的、特別是電動的操縱裝置來實現(xiàn)。該拉索可以是鮑頓拉索(Bowdenzug)。通過一施加在尾蓋的下部分上的推動運動,對于操作人員非常容易地使尾蓋轉(zhuǎn)移到第二打開位置(打開整個尾蓋)。操作人員僅須推壓尾蓋的下部分,整個尾蓋便被打開。 如果這通過一傳遞元件、特別是一杠桿來實現(xiàn),該杠桿將壓力傳遞到車身上的接觸元件或者按鍵上。該按鍵將該沖擊傳遞到在尾蓋的上部分與車身之間的第一耦聯(lián)或閉鎖裝置上。 尾蓋上部分同樣被解鎖,并且整個尾蓋打開。
由此得到以下優(yōu)點在打開尾蓋的也可以被稱作小尾蓋或裝載箱蓋的下部分時,能夠立即地或僅通過一簡單的推動運動解鎖尾蓋的上部分,從而打開整個尾蓋。確保了簡單、直觀的打開機制。 操作人員只需要在開始時操縱一例如在車號牌上方的按鍵,按“按壓彈開(push to open)“ 系統(tǒng)實現(xiàn)打開。對按鍵的操縱也可以通過用操作鑰匙進行的遙控解鎖來實現(xiàn)。根據(jù)本發(fā)明, 一方面實現(xiàn)了一種方案,其中帶有相對于彼此設置的尾蓋下部分和上部分的整個尾蓋處于第二打開位置。另一方面實現(xiàn)了一種方案,通過打開小尾蓋然后通過推動運動使整個尾蓋運動,這種方案在開始時就有打開裝載箱蓋或整個尾蓋的選擇。也可以設想,整個尾蓋根據(jù)操作人員的希望立即打開。這一點可以通過自動解鎖尾蓋的下部分上的鎖和尾蓋上部分上的鎖來實現(xiàn)。
由各從屬權(quán)利要求和下面的附圖描述能夠得出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選實施例和細節(jié)。其中圖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分成兩部分的尾蓋在關閉位置的側(cè)視圖;圖2根據(jù)圖1的尾蓋的側(cè)視圖,帶有打開的尾蓋的下部分;圖3示出尾蓋側(cè)視圖,其中對尾蓋的下部分施加推動運動,圖4示出處于打開整個尾蓋的運動中的尾蓋的側(cè)視圖;圖5示出在最終的關閉運動之前完全打開的尾蓋的側(cè)視圖;圖6示出圖1的細部視圖,以示出鎖定元件的底部輪廓。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分成兩部分的尾蓋1的初始位置。整個尾蓋1具有一上部分2或大的部分。該上部分2在一軸4上能樞轉(zhuǎn)地支承在車身3或支承在側(cè)部件上。打開運動借助氣體牽桿5實現(xiàn),該氣體牽桿5優(yōu)選分別設置在尾蓋上部分2的兩側(cè)上。尾蓋的上部分2借助第一耦聯(lián)裝置6與車身3連接。該第一耦聯(lián)裝置是設置在車身3上的鎖7,該鎖7可松開地容納尾蓋的上部分2的一弓架8。尾蓋的下部分10(或小尾蓋或裝載箱蓋)的門帶9通過另一軸11能借助短的樞轉(zhuǎn)弓架12樞轉(zhuǎn)地懸掛在尾蓋上部分2上,從而形成包括還將在下面說明的傳遞和止擋元件的第二耦聯(lián)裝置13。尾蓋下部分10具有一鎖14,該鎖14嵌接到鎖支座16上的一弓架15 中,該鎖支座設置在車身3上。尾蓋下部分10在其另一個端部上包括一止擋元件17。該止擋元件17根據(jù)所示的實施形式設計成另一圓形的弓架18,該弓架在其敞開的端部上具有一懸伸部19。在弓架18的上方、在尾蓋上部分2上設置一具有兩個端部22、23的傳遞元件20,優(yōu)選是一杠桿21。該杠桿21構(gòu)成為,使得其中一個端部22能與一車身上的接觸元件對、優(yōu)選一按鍵25作用連接。該按鍵25控制相鄰的鎖7。杠桿21的另一個端部23能夠與弓架18的懸伸部19嵌接。此外,在杠桿21的下方還設有一阻擋元件沈,該阻擋元件沈在其底部上具有一與弓架18的圓形輪廓相匹配的輪廓(為此參見圖6)。所述優(yōu)選構(gòu)造成棘爪27的阻擋元件 26可沿尾蓋上部分2的向下彎曲的端部件28向上運動。優(yōu)選地,借助一張緊元件、例如借
5助一彈簧(未示出)預緊該棘爪27。在移出位置中,阻擋元件26鎖定尾蓋的各位置,使得尾蓋角至少在一個方向上不能改變。如果鎖被解鎖,則彈簧力受到影響,使得棘爪27或者自動地、或者通過止擋元件17的滑動經(jīng)過而被向上頂壓。尾蓋下部分能偏轉(zhuǎn)到第一打開位置(角β,圖2)。打開元件30的一個端部29設置在弓架18的懸伸部19上。另一個端部31遠離車身3上的耦聯(lián)裝置13位于尾蓋的上部分2的下方。所述另一個端部具有卷盤32。打開元件30構(gòu)成為拉索33。下面參照圖2-5說明用于打開和關閉分體式的尾蓋1的方法過程。在第一步驟中, 將在鎖支座16的弓架15上的鎖14解鎖。這里,釋放棘爪27。通過退繞的拉索33打開尾蓋下部分10并使之向上樞轉(zhuǎn)。小尾蓋10的自動打開例如也可以利用螺旋彈簧來實現(xiàn)。通過尾蓋下部分10進而還有止擋19的運動,向上頂壓棘爪27,從而取消尾蓋下部分與尾蓋上部分(10,2)彼此間的鎖定。使弓架18的懸伸部19擋靠在杠桿21的第二端部23上,由此確定尾蓋10在其第一打開位置中的打開角。以這種方式形成一旋轉(zhuǎn)止擋。為打開整個尾蓋1 (參見圖3),現(xiàn)在對打開的尾蓋下部分10施加一壓力F。。尾蓋下部分由此運動到虛線示出的位置。杠桿21的接近按鍵25的第一端部22通過該推動運動被壓到按鍵25上。向鎖7發(fā)出一信號并使其解鎖。弓架8被釋放。這時借助氣體彈簧5 使尾蓋的上部分2朝第二打開位置(參見圖4)打開。通過移出的氣體彈簧5使尾蓋的上部分2的運動停止。在該位置中,卷盤31保持拉索或者纜索。由于尾蓋上部分向上進行的運動并且由于氣體彈簧5的作用,尾蓋下部分返回第一位置。借助拉索33使兩個尾蓋(部分)2、10移動到一角度α,該角度對應于在關閉狀態(tài)下的角度(參見圖5)。在此使止擋19在棘爪27旁運動經(jīng)過。在止擋19不再被壓在棘爪 27上的時刻,使棘爪重新移出到初始位置,從而實現(xiàn)在上、尾蓋下部分之間的鎖定。由于通過使用人員施加一從上面作用在尾蓋的下部分10上的力Fz,整個尾蓋1向下運動。鎖14 下降到鎖支座16的弓架15上并閉鎖尾蓋10。同時尾蓋上部分2的弓架8觸碰到相應的鎖 7,同樣發(fā)生閉鎖。在關閉狀態(tài),例如在行駛期間,存在整個尾蓋1的閉鎖。圖6示出圖1的細節(jié),據(jù)此阻擋元件26或者棘爪27的輪廓匹配于止擋元件17的輪廓,特別是匹配于弓架18的懸伸部19的輪廓,以確保實現(xiàn)滑動經(jīng)過。棘爪27在朝向尾蓋下部分的一側(cè)具有一帶傾斜部34的底部輪廓。通過該輪廓的輔助,可以使懸伸部19在棘爪27上滑動經(jīng)過。一旦懸伸部已越過棘爪27,棘爪27便回彈到其鎖定位置。附圖標記列表1尾蓋(整體)2尾蓋的上部分3 車身4 軸5氣體牽桿6第一耦聯(lián)裝置7尾蓋上部分的鎖8(鎖)弓架9 門帶
6
10尾蓋的下部分
11軸
12樞轉(zhuǎn)弓架
13第二耦聯(lián)裝置
14尾蓋下部分的鎖
15鎖14的弓架
16鎖支座
17止擋元件
18弓架
19懸伸部
20傳遞元件
21杠桿
22杠桿的端部
23杠桿的端部
24接觸元件
25按鍵
26阻擋元件
27棘爪
28尾蓋上部分的端部件
29打開元件的第一端部
30打開元件
31打開元件的第二端部
32操縱裝置、卷繞部
33拉索
34底部輪廓的傾斜部
權(quán)利要求
1.用于汽車的分體式的尾蓋(1),包括一上部分O),該上部分能樞轉(zhuǎn)地設置在車身 (3)上;一下部分(10),該下部分能樞轉(zhuǎn)地設置在上部分( 上;一第一裝置(6),用于為了尾蓋的第一打開位置將尾蓋(1)的上部分( 耦聯(lián)到車身C3)上;和一第二裝置(13),用于為了尾蓋的第二打開位置將尾蓋的上部分( 和下部分(10)耦聯(lián)成一個單元,其中尾蓋的下部分(10)具有一鎖(14),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蓋的下部分(10)具有一傳遞元件(20),該傳遞元件將在尾蓋的第一打開位置作用在尾蓋的下部分( 上的壓力Ftl傳遞給一接觸元件(M),該接觸元件作用在第一耦聯(lián)裝置(6)上,由此解除在尾蓋的上部分( 與車身(3) 之間的耦聯(lián)并打開整個尾蓋(1)。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尾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蓋的下部分(10)具有一打開元件 (30),該打開元件在鎖(14)被解鎖后使尾蓋的下部分(10)自動打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尾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打開元件(30)是在尾蓋的關閉狀態(tài)中被預緊的彈簧,該彈簧在打開尾蓋時松馳。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尾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打開元件(30)包括一拉索(33),該拉索的長度能夠借助一操縱裝置(3 調(diào)節(jié),以便由此影響尾蓋的打開位置。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尾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蓋的下部分(10)具有一止擋元件(17),該止擋元件在第一打開位置的終端位置中與傳遞元件00)相嵌接,以便確定打開位置的角度。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尾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擋元件(17)是一帶懸伸部(19) 的弓架(18),所述傳遞元件00)是一杠桿(21),該杠桿以其一個端部嵌接到懸伸部 (19)中。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尾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元件04)是一按鍵 (25),所述傳遞元件00)作用在該按鍵上,所述第一耦聯(lián)裝置(6)包括一鎖(7),所述鎖設置在車身( 上,其中所述鎖(7)在操縱按鍵0 之后解鎖。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7中任一項所述的尾蓋,其特征在于,設有一與止擋元件(17)相互作用的鎖定元件(26),其中該鎖定元件能在移入位置與移出位置之間運動,并在其移入位置中允許所述尾蓋O,10)之間的角度變化。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8中任一項所述的尾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元件06)的輪廓匹配于所述止擋元件(17)的輪廓,特別是這樣匹配于弓架(18)的懸伸部(19)的輪廓,使得止擋元件(17)能沿著鎖定元件06)運動,并且一旦止擋元件(17)與鎖定元件06)相接觸或越過鎖定元件,鎖定元件06)能運動到鎖定位置或從鎖定位置移出。
10.用于打開用于汽車的分體式的尾蓋(1)的方法,特別是用于打開根據(jù)上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尾蓋的方法,其中所述分體式的尾蓋包括一上部分O),該上部分能樞轉(zhuǎn)地設置在車身C3)上;一下部分(10),該下部分能樞轉(zhuǎn)地設置在上部分( 上;一第一裝置(6),用于為了尾蓋的第一打開位置將尾蓋(1)的上部分( 耦聯(lián)到車身( 上;和一第二裝置(13),用于為了尾蓋的第二打開位置將尾蓋的上部分( 和下部分(10)耦聯(lián)成一個單元,其中尾蓋的下部分(10)具有一鎖(14),其特征在于,通過使鎖(14)解鎖并借助打開元件(30)使尾蓋的下部分(10)向上運動,使所述尾蓋的下部分(10)進入第一打開位置, 接著,通過在尾蓋的第一打開位置中作用在尾蓋的下部分(10)上的壓力Ftl觸發(fā),使尾蓋的下部分(10)自動進入第二打開位置。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了打開尾蓋下部分(10),釋放鎖定元件(26),以允許尾蓋下部分與尾蓋上部分之間的角度改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汽車的分體式的尾蓋(1)。該尾蓋(1)包括一上部分(2),該上部分能樞轉(zhuǎn)地設置在車身(3)上;一下部分(10),該下部分能樞轉(zhuǎn)地設置在上部分(2)上;一第一裝置(6),用于為了尾蓋的第一打開位置將尾蓋(1)的上部分(2)耦聯(lián)到車身(3)上;和一第二裝置(13),用于為了尾蓋的第二打開位置將尾蓋的上部分(2)和下部分(10)耦聯(lián)成一個單元,其中尾蓋的下部分(10)具有一鎖(14)。為提供一種尾蓋,該尾蓋確保對于操作人員簡單的打開機制,所述尾蓋的下部分(10)具有一傳遞元件(20),該傳遞元件將在所述第一打開位置作用在尾蓋的下部分(2)上的壓力F0傳遞給一接觸元件(24),該接觸元件作用在第一耦聯(lián)裝置(6)上。由此取消在尾蓋的上部分(2)與車身(3)之間的耦聯(lián)并打開整個尾蓋(1)。此外提出一種用于打開分體式尾蓋的相應方法。
文檔編號B60J5/10GK102216099SQ200980104072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3月3日
發(fā)明者J·德梅爾, K·埃爾本, S·扎克 申請人:斯柯達汽車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