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車輛用滑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992733閱讀:14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車輛用滑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備固定于車輛中的一對第一軌道、和被能相對于第一軌道移動地支 承的一對第二軌道的車輛用滑動裝置,特別是一種能將車輛的座椅沿前后方向移動的車輛 用滑動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人們已知有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在該車輛用座椅滑 動裝置中,具備固定于車輛的地板側的下部軌道、能夠滑動地與下部軌道卡合并安裝有車 輛的座椅的上部軌道。該上部軌道由板狀的第一上部軌道、與該第一上部軌道層疊的板狀 的第二上部軌道構成,在第一上部軌道與第二上部軌道之間夾持有托架,該托架將相對于 下部軌道滾動的金屬制的滾子能夠旋轉地支承。這樣,由于能夠將上部軌道沿著下部軌道 順暢地前后移動,因此通過將上部軌道以用于支撐車輛的座椅的最小必需限度的長度形 成,將下部軌道以能夠配置于車輛的地板上的最大限度的長度形成,就可以實現(xiàn)能夠以長 大的調整行程進行調整移動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9-71157號公報(
段、
段、圖6)但是,在像上述以往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那樣,采用在一方的軌道中能夠旋轉 地固定滾子、使該被固定的滾子在另一方的軌道上滾動的結構的情況下,由于滾子相對于 一方的軌道的裝配誤差、兩個軌道尺寸的偏差等,容易在兩個軌道之間產生松動。所以,在 與下部軌道的側面平行地延伸設置的上部軌道的豎立面中,設有能夠與下部軌道的內壁面 滑動接觸的樹脂制的滑塊。這樣,就可以防止上部軌道相對于下部軌道的上下左右方向的 松動。但是,由于該滑塊總是與下部軌道的內壁面接觸,因此在使上部軌道沿著下部軌道前 后移動時,會有在上述接觸部中產生滑動摩擦阻力而妨礙順暢的前后移動的情況。雖然通 過在上部軌道與下部軌道之間配置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接觸的滾子,可以消除上述滑動 摩擦阻力,然而裝置本身會變大而導致大型化及高成本化,另外,由于在兩個軌道尺寸中產 生偏差時無法利用金屬制的滾子吸收該偏差,因此結果是使得上部軌道相對于下部軌道的 順暢的前后移動受到妨礙。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該以往的問題而完成的,提供一種車輛用滑動裝置,其能夠將第二 軌道以能夠沿著第一軌道順暢地且沒有松動地前后移動的長大的調整行程來調整移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具備第一軌道;第 二軌道,其被相對于上述第一軌道能夠相對移動地支承;安裝部,其被設為將上述第二軌道 的與上述第一軌道相面對的作動面、由與該作動面相反一側的面構成的非作動面在軌道的 移動方向兩端分別連通;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其被安裝于上述安裝部,并具有多個滾動體,其 中上述多個滾動體與上述作動面以及上述第一軌道的與該作動面相面對的面相接觸地滾 動,并且經由上述連通的部位向上述非作動面?zhèn)葷L動循環(huán)。
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中,上述安裝部具有滾動 體作動部,其由上述第二軌道的與上述第一軌道相面對地設置的板狀部的一部分構成;缺 口部,其被設于該滾動體作動部的軌道的移動方向兩端。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或2中,上述安裝部的上述 作動面,被以與上述第一軌道的角部相面對且具有一定斜度的傾斜面狀形成,上述安裝部 在上述第二軌道的截面中被形成于多處。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2或3中,利用上述缺口部來 保持被安裝于上述滾動體作動部中的上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技術方案5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至4的任意一項中,上述滾 動體循環(huán)組件具有外殼,上述外殼是將在各形成面中形成有上述滾動體滾動循環(huán)的環(huán)狀的 槽的第一外殼、第二外殼在上述形成面之間接合而構成的。 技術方案6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中,上述安裝部具有第一滾 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上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由上述第二軌 道的與上述第一軌道相面對地設置的板狀部的一部分構成,并在上述第二軌道的長度方向 上延伸且平行地突出,上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具有循環(huán)通路,其供上述滾動體在上述第一滾 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處分別滾動循環(huán);嵌合部,其被設于該循環(huán)通路的內側并嵌 合上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技術方案7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6中,上述第一軌道的與上述 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的作動面相面對的第一面、第二面,被以具有相反的 一定斜度的傾斜面狀形成。技術方案8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6或7中,上述安裝部具有缺 口部,上述缺口部被設于上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的軌道的移動方向兩 端,利用上述缺口部來保持被安裝于上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中的上述 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技術方案9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6至8的任意一項中,上述滾 動體循環(huán)組件具有將在各形成面中形成有2個環(huán)狀的槽的第一外殼、第二外殼在上述形成 面之間接合而構成的外殼,上述環(huán)狀的槽使上述滾動體在上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 動體作動部處分別滾動循環(huán),并且具有能夠在上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 的上述非作動面?zhèn)仁股鲜鰸L動體不混合地交替滾動循環(huán)的共有槽部及隔壁部。技術方案10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5或9中,在上述第一外殼 中穿設嵌合孔,上述嵌合孔貫穿上述環(huán)狀的槽的內側,在上述第二外殼中設置與上述嵌合 孔對應的嵌合槽,通過向上述嵌合孔及上述嵌合槽中嵌入上述滾動體作動部,來將上述滾 動體循環(huán)組件安裝于上述滾動體作動部中。技術方案11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0中,在上述嵌合孔和上述 滾動體作動部中,形成有彈性變形地卡合的彈性卡合部。技術方案12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5或9至11的任意一項中, 上述環(huán)狀的槽被以具有圓錐曲線部的長圓環(huán)狀形成。技術方案13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5或9至12的任意一項中, 上述第一外殼、第二外殼在一端側被自由開閉地接合,在上述第一外殼、第二外殼的另一端側,設有用于將上述第一外殼、第二外殼關閉而固定的卡合部。技術方案14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至13的任意一項中,上述 第一軌道被固定于車輛地板側,長度比上述第二軌道長。技術方案15的發(fā)明的構成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至14的任意一項中,上述 第一軌道是固定于上述車輛的地板上的下部軌道,上述第二軌道是固定于上述車輛的座椅 中的上部軌道,上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被安裝于上述上部軌道的安裝部中。在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中,由于安裝于安裝部中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多個滾動體在 第二軌道相對于第一軌道的前后移動時,總是與第二軌道的作動面和與該作動面相面對的 第一軌道的面接觸地滾動,因此可以消除第二軌道相對于第一軌道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松 動。此外,由于多個滾動體從第二軌道的作動面穿過與該作動面和由相反一側的面構成的 非作動面連通的部位向該非作動面?zhèn)葷L動循環(huán),因此可以將第二軌道沿著第一軌道順暢地 前后移動。由此,就可以實現(xiàn)能夠以長大的調整行程進行調整移動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在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中,通過將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安裝在形成于2個缺口部之間的 滾動體作動部中,就可以使多個滾動體穿過缺口部繞著滾動體作動部順暢地滾動循環(huán)。在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中,由于安裝部的作動面被以與第一軌道的角部相面對且具 有一定斜度的傾斜面狀形成,上述安裝部在第二軌道的截面中被形成于多處,因此可以將 第二軌道相對于第一軌道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松動完全地消除。在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中,由于在滾動體作動部的兩側形成有保持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 的缺口部,因此可以防止將第二軌道沿著第一軌道前后移動時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松動而 將第二軌道沿著第一軌道順暢地前后移動。在技術方案5的發(fā)明中,由于多個滾動體被夾入到第一外殼、第二外殼的槽內而 組件化,因此可以很簡便地進行將該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組裝到滾動體作動部中的作業(yè),從而 可以大幅度減少車輛用滑動裝置的裝配工時。在技術方案6的發(fā)明中,由于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被平行地突 出設置,在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中設有嵌合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的嵌合部,因 此可以將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以一次操作安裝于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中,從 而可以大幅度減少車輛用滑動裝置的裝配工時。在技術方案7的發(fā)明中,由于多個滾動體被夾設于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 體作動部的作動面、和以傾斜面狀形成的第一面、第二面之間,相對于平行的第一滾動體作 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的作動面沿正交方向滾動,因此通過相對于第一面、第二面傾斜地 進入、退出,就可以緩解與第一面、第二面的接觸程度而抑制異常噪音的產生。在技術方案8的發(fā)明中,由于在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的兩側形 成有保持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缺口部,因此可以防止將第二軌道沿著第一軌道前后移動時的 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松動而將第二軌道沿著第一軌道順暢地前后移動。在技術方案9的發(fā)明中,為了在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的非作動 面?zhèn)仁節(jié)L動體不混合地交替地滾動循環(huán),需要將環(huán)狀的槽獨立地形成,或者需要準備2個 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然而通過形成共有槽部及隔壁部,就不需要形成獨立的環(huán)狀的槽,可以用 1個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來應對,因此可以節(jié)省安裝部的空間,并且可以減少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 部件數(shù)目。
在技術方案10的發(fā)明中,由于只要向穿設于第一外殼中的將環(huán)狀的槽的內側貫 穿的嵌合孔及設于第二外殼中的與嵌合孔對應的嵌合槽中,嵌入滾動體作動部,就可以將 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安裝于滾動體作動部中,因此可以大幅度減少車輛用滑動裝置的裝配工 時。在技術方案11的發(fā)明中,由于在嵌合孔和滾動體作動部中形成有彈性變形地卡 合的彈性卡合部,因此可以防止在將第二軌道沿著第一軌道前后移動時的由滾動體循環(huán)組 件從滾動體作動部中的松脫造成的脫落。在技術方案12的發(fā)明中,由于多個滾動體在圓錐曲線部中緩慢地滾動,因此可以 緩解在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從非作動面向作動面滾動時以及從作動面向 非作動面滾動時的與第一面、第二面的接觸程度,從而抑制異常噪音的產生。在技術方案13的發(fā)明中,由于只要將與第一外殼接合的第二外殼關閉,就可以將 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很簡便地固定,因此可以大幅度減少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裝配工時。在技術方案14的發(fā)明中,由于多個滾動體被環(huán)狀配置于長度相對較短一側的軌 道的滾動體作動部中,因此可以實現(xiàn)能夠以長大的調整行程進行調整移動的車輛用滑動裝 置。在技術方案15的發(fā)明中,可以實現(xiàn)如下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S卩,可以將上部 軌道沿著下部軌道順暢地且沒有松動地前后移動,能夠以長大的調整行程進行調整移動。


圖1是表示適用本發(fā)明的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車輛用 座椅的立體圖。圖2是從側面看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圖。圖3是將圖2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鎖定機構部分用E-E線剖面切開而從前方 看到的圖。圖4是表示圖2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5是從圖4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主要部分中去除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后的立體 圖。圖6 (A)、⑶、(C)、⑶是圖2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俯視圖、 側視圖、B-B線剖面圖、D-D線剖面圖。圖7是將圖2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部分用A-A線剖面切開而 從前方看到的圖。圖8是表示圖2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裝配方法及組裝方法 的立體圖。圖9是從側面看到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圖。圖10是表示圖9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11是將圖9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部分用C-C線剖面切開 而從前方看到的圖。圖12是表示將圖9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外殼打開的狀態(tài) 的俯視圖。
圖13是表示圖9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的裝配方法及組裝方 法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車輛用滑動裝置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如下說明。如圖 1、圖2及圖7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具備在車輛的地板100的前后方向上 被固定的一對下部軌道(第一軌道)10、被固定于車輛的座椅101中而被能夠相對于下部軌 道10移動地支承的一對上部軌道(第二軌道)20、用于使上部軌道20相對于下部軌道10 順暢地且沒有松動地移動的安裝于安裝部43中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安裝部43被設為, 將上部軌道20中的與下部軌道10相面對的作動面47、和由與該作動面47相反一側的面構 成的非作動面47a在軌道的移動方向兩端分別連通。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具有內置有多個 滾珠(滾動體)42的外殼41,上述多個滾珠42與安裝部43的作動面47和下部軌道10中 的與作動面47相面對的面(以下稱為作動面)46接觸地滾動,并且經由連通的部位向非作 動面47a側滾動循環(huán)。此外,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滑動裝置,由于被應用于車輛的座椅101中,因此還具 備將上部軌道20能夠解除地鎖定在下部軌道10中的鎖定機構30。而且,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 40被配置于一對上部軌道20的前側部的上下左右和后側部的上下左右共計8處,也就是 說,在表示圖2的以A-A線切割的上部軌道20的前右側部的軌道截面的圖7中,被配置于 上下共計2處(上部軌道20的后側部也相同),由于各構成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不加 區(qū)別地使用一個編號進行說明。下面,對各部進行詳細說明。如圖3所示,下部軌道10具有與車輛的地板100水 平的基底部11、從基底部11的兩端向上方延伸的內側的第一側部1 及外側的第一側部 12b、從兩個第一側部12a、12b的上端水平地向內方向延伸的內側的上部13a及外側的上部 13b、從兩個上部13a、i;3b的內方向的一端向下方延伸的內側的第二側部Ha及外側的第二 側部14b。另外,在下部軌道10的長度方向的內側的第一側部1 中,并排設有多個后述的 鎖定機構30的鎖定孔31。上部軌道20具有與車輛的地板100水平的基板部21、從基板部21的兩端向下 方延伸的內側的垂下部2 及外側的垂下部22b、從兩個垂下部22a、22b的下端向外方向延 伸的內側的連結部23a及外側的連結部2 、從兩個連結部23a、2 的外方向的一端向外側 斜上方延伸的內側的第一傾斜部(板狀部)2 及外側的第一傾斜部(板狀部Mb)、從兩個 第一傾斜部Ma、24b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內側的起立部2 及外側的起立部25b、從兩個起 立部25a、25b的上端向內側斜上方延伸的內側的第二傾斜部(板狀部)26a及外側的第二 傾斜部(板狀部)26b。另外,在上部軌道20的長度方向前部的內側的起立部25a中,并排 設有多個(本例中為3個)能夠與上述鎖定孔31相面對的后述的鎖定機構30的透孔32。如圖2至圖4所示,鎖定機構30具有鎖定孔31、透孔32、鎖定桿33、托架34及手 柄35。在鎖定桿33中,在下方設有能夠與鎖定孔31卡合脫離的鎖定爪33a。鎖定桿33由 彈簧被向將鎖定爪33a卡入鎖定孔31的方向推靠。另外,在鎖定桿33中在上方設有連動 部33b,在該連動部33b中卡合有將鎖定桿33轉動操作的手柄35的拉桿部35c。在鎖定桿 33的兩個端部,一體地設有由托架34支承的2個轉動板33c。在各轉動板33c中,形成有具有半球凹面的凹部33d。托架34具有第一托架3 及第二托架34b。托架34在下部軌道10的上方被固定 于上部軌道20的內側的垂下部2 處。在第一托架3 及第二托架34b中,一體地設有支 承鎖定桿33的支承部34c、34d。在各支承部34c、34d中,形成有與轉動板33c的凹部33d 相面對地嵌合在凹部33d中的凸部34e、34f。通過將該凸部3^、34f嵌合在凹部33d中, 鎖定桿33就由托架34支承,從而可以將鎖定桿33繞著沿上部軌道20的長度方向延伸的 轉動軸線3 轉動。在上部軌道20被鎖定在下部軌道10中的狀態(tài)下,鎖定桿33的鎖定爪 33a與鎖定孔31卡合,并且貫穿透孔32。手柄35是將1根管材彎曲而形成的構件,具備握持部35a(參照圖1),其沿橫向 (與上部軌道20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延伸;臂部35b,其按照將握持部35a的兩端 分別成直角地彎曲而并列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兩個頭端部由轉動軸部35d能夠轉動地支 承在車輛的座椅101的框架中;拉桿部35c,其在轉動軸部35d處與各臂部35b的頭端部連 結,并與鎖定桿33的連動部3 卡合而將鎖定桿33轉動操作。手柄35利用彈簧將拉桿部 35c沿與鎖定桿33的連動部3 抵接的方向推靠。手柄35的推靠力比鎖定桿33的推靠力 小,由此,通常來說鎖定爪33a被卡入鎖定孔31及透孔32而鎖定,在乘員將手柄35的握持 部3 抬起時,由于拉桿部35c將鎖定桿33的連動部3 按下,因此鎖定爪33a就從鎖定 孔31及透孔32中脫離而被解除鎖定。如圖2、圖4至圖6所示,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具有多個滾珠42、將多個滾珠42能 夠循環(huán)地內置的外殼41。外殼41具有能夠利用粘接劑貼合的樹脂制的長方體狀的第一外 殼41a及第二外殼41b。在第一外殼41a及第二外殼41b中,形成有多個槽41c、41d,其中 環(huán)狀配置有多個(本例中為12個)金屬制的滾珠42,并且剖視圖為半圓形,俯視圖為長圓 環(huán)狀。與槽41c、41d的一方側直線部分對應的第一外殼41a及第二外殼41b的外周側面形 成在比槽41c、41d的截面半徑短的位置處切掉的帶狀缺口 41ea、41eb。在將第一外殼41a 及第二外殼41b貼合時,由帶狀缺口 41ea、41eb形成的第一窗部41e就被按照將環(huán)狀配置 的滾珠42的一部分突出的方式形成。同樣地,在槽41c、41d的一方側直線部分的內周側面中,在與帶狀缺口 41ea、41eb 對應的部分,也形成有帶狀缺口 41fa、41fb。在將第一外殼41a及第二外殼41b貼合時,由 帶狀缺口 41fa、41fb形成的第二窗部41f,也被按照將環(huán)狀配置的滾珠42的一部分突出的 方式形成。這樣,滾珠42就可以在與安裝部43的作動面47與下部軌道10的作動面46接 觸的同時,在安裝部43中滾動循環(huán)。而且,在槽41c、41d的另一方側直線部分的外周側面 及內周側面中,也同樣地利用帶狀缺口形成第三窗部、第四窗部,將滾珠42的一部分突出。 但是,第三窗部、第四窗部中滾珠42僅自由地滾動循環(huán)。另夕卜,在第一外殼41 a的槽41 c的形成面中,在槽41 c的外側四角及槽41 c的內側 兩端突設有圓柱狀的6個定位用突起41g,在槽41c的內側的定位用突起41g之間,貫穿形 成有嵌入安裝部43的狹縫狀的嵌合孔41h。在該嵌合孔41h的兩端,形成有用于將安裝部 43彈性卡合的彈性卡合爪(彈性卡合部)41i。另外,在第二外殼41b的槽41d的形成面中, 在與6個定位用突起41g對應的位置,穿設有嵌入各定位用突起41g的圓柱狀的6個定位 用孔41j,在槽41d的內側的定位用孔41j之間,形成有嵌入安裝部43的頭端的狹縫狀的嵌 合槽41k。
安裝部43被形成于上部軌道20的第一傾斜部2 及第二傾斜部^a的前方及后 方共計4處。此外,在一對上部軌道20的軌道截面中在4處角部對稱地形成。在各安裝部 43中,形成有滾動體作動部44及缺口部45。滾動體作動部44被以能夠嵌入外殼41的嵌 合孔41h的矩形形成,缺口部45被以能夠將外殼41沿長度方向固定的矩形形成,即,按照 在向滾動體作動部44中嵌入外殼41的嵌合孔41h時,變?yōu)槟軌驅⑼鈿?1的長度方向兩側 夾持的形狀的方式,形成于滾動體作動部44的兩側。在滾動體作動部44的根部兩側,形成有在嵌入外殼41的嵌合孔41h時能夠將嵌 合孔41h的彈性卡合爪41i彈性卡合的爪卡合部(彈性卡合部)Ma。這里,如圖5D視圖中 所示,由于第二傾斜部26a的上端成為自由端,因此通過形成缺口部45就可以形成滾動體 作動部44,而如圖5F視圖中所示,由于第一傾斜部Ma的上端與起立部2 連續(xù),下端與 連結部23a連續(xù),因此將滾動體作動部44的3邊包圍地貫穿第一傾斜部2 地形成缺口部 45及凸部形成孔部45a,從而形成滾動體作動部44。在將內置有滾珠42的外殼41安裝于滾動體作動部44中時,如圖7所示,可以將 第一窗部41e側的滾珠42夾持著滾動地形成下部軌道10的基底部11與兩個第一側部 12a、12b之間的角部內面;以及兩個第一側部12a、12b與兩個上部13a、13b之間的角部內 面;與各角部內面相面對的上部軌道20的滾動體作動部44的外面。S卩,基底部11與兩個 第一側部12a、12b之間的角部內面、以及兩個第一側部12a、12b與兩個上部13a、13b之間 的角部內面,被作為滾珠42滾動的作動面46制成與滾珠42大致相同半徑的圓弧面,滾動 體作動部44的外面被作為滾珠42滾動的作動面47與上述作動面46相面對地制成以大約 45°的角度傾斜的傾斜面。由于此種構成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在一對上部軌道20的軌道 截面中設于4處角部,因此在將上部軌道20裝入下部軌道10中時可以消除上下左右的松 動,并且可以使前后的移動順暢。參照圖8對裝配如上所述的構成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而組裝到上部軌道20中的 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在第一外殼41a的槽41c的形成面中涂布粘接劑而將該形成面朝上, 在第一外殼41a的槽41c內環(huán)狀配置12個滾珠42。此后,將第二外殼41b的槽41d的形成 面朝下地覆蓋第一外殼41a的槽41c的形成面。這樣,第一外殼41a的突起41g就被嵌入 第二外殼41b的孔41i中,槽41c的形成面與槽41d的形成面被定位地貼合。利用以上操 作,滾珠42就被沿著槽41c、41d自由滾動地夾入而組件化。然后,將第一外殼41a的嵌合孔41h被配置為朝向上部軌道20的滾動體作動部44 的頭端側,并且將使環(huán)狀配置的滾珠42的一部分突出地形成的第一窗部41e配置為相對于 滾動體作動部44朝向外側。此后,向嵌合孔41h中嵌入滾動體作動部44,此時利用滾動體 作動部44的頭端兩側將形成于嵌合孔41h兩端的彈性卡合爪41i彈性變形。繼而當最終 將滾動體作動部44嵌入嵌合孔41h及嵌合槽41k中時,彈性卡合爪41i就在滾動體作動部 44爪卡合部4 處復原而彈性卡合。此時,外殼41的長度方向兩端被夾入形成于滾動體作 動部44的兩側的缺口部45而沿長度方向固定。利用以上操作,完成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的 裝配及向上部軌道20中的組裝。此后,當將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組裝到一對上部軌道20的8處滾動體作動部44中 后,即將一對上部軌道20插入一對下部軌道10中。這樣,從第一窗部41e及第二窗41f中 將一部分突出的滾珠42,就由下部軌道10的作動面46及上部軌道20的滾動體作動部44的作動面47夾持。而且,從第三窗部中突出的滾珠42利用自重與滾動體作動部44分離或 單純地接觸而成為自由狀態(tài)。這樣,在上部軌道20相對于下部軌道10前后移動時,滾珠42 在與下部軌道10的作動面46和設于上部軌道20中的滾動體作動部44的作動面47接觸 的同時,在滾動體作動部44及缺口部45中沿上部軌道20的前后方向滾動循環(huán)。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車輛用滑動裝置的第二實施方式說明如下。如圖9至圖11 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具備在車輛的地板(圖示略)的前后方向上被固定 的一對下部軌道(第一軌道)50、固定于車輛的座椅(圖示略)中,被能夠相對于下部軌道 50移動地支承的一對上部軌道(第二軌道)60、用于使上部軌道60相對于下部軌道50順 暢地且沒有松動地移動的安裝于安裝部83中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而且,圖10中表示的 是上部軌道60的后側部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被去掉的狀態(tài)。安裝部83被設為,將上部軌道60中的與下部軌道50相面對的2個作動面(以下 稱為第一作動面871、第二作動面872)、和由與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相反一側 的面構成的2個非作動面(以下稱為第一非作動面871a、第二非作動面872a)在軌道的移 動方向兩端分別連通。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具有內置有多個滾珠(滾動體)(以下稱為第一 滾珠821、第二滾珠82 的外殼81,上述多個滾珠與安裝部83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 871,872和在下部軌道50中與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相面對的2個面(以下稱 為第一作動面861、第二作動面862)接觸地滾動,并且穿過連通了的部位向第一非作動面、 第二非作動面871187 側滾動循環(huán)。此外,因為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滑動裝置被應用于車輛的座椅,所以其也具備將 上部軌道60可以解除地鎖定于下部軌道50中的鎖定機構70。而且,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被 配置于一對上部軌道60的前側部的左右和后側部的左右共計4處,也就是說,在表示圖9 的以C-C線切開的上部軌道60的前側部的軌道截面的圖11中配置于左右共計2處(上部 軌道60的后側部也相同),由于各構成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不加區(qū)別地使用一個編 號進行說明。下面,對各部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1所示,下部軌道50具有與車輛的地板水平 的基底部51、從基底部51的兩端向外側斜上方延伸的內側的第一側部5 及外側的第一側 部52b、從兩個第一側部52a、52b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內側的第二側部53a及外側的第二側 部53b、從兩個第二側部53a、5 的上端向內側斜上方延伸的內側的第三側部Ma及外側的 第三側部54b、從兩個第三側部Ma、54b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內側的第四側部5 及外側的 第四側部55b。上部軌道60具有與車輛的地板水平的基底部61、從基底部61的兩端向下方延 伸的內側的垂下部6 及外側的垂下部62b、從兩個垂下部62a、62b的下端向外方向延伸的 內側的連結部63a及外側的連結部63b、從兩個連結部63a、6 的外方向的一端向上方延伸 的內側的起立部(板狀部)6 及外側的起立部(板狀部)64b。如圖11至圖13所示,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具有多個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 ; 將多個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可以循環(huán)地內置的外殼81。外殼81具有在一端側被 自由開閉地接合的具有接合部81c的樹脂制的平板狀的第一外殼81a及第二外殼81b。在 第一外殼、第二外殼81a、81b中,形成有橫截面視圖為半圓形、俯視圖為長圓環(huán)狀的同一形 狀的2個槽(以下稱為第一槽(循環(huán)通路)811c、811d、第二槽(循環(huán)通路)812c、812d),這2個槽被按照將長圓環(huán)狀的長度方向平行地并排排列并且以橫截面的槽半徑量重合的方式 形成。S卩,第一槽811c、811d和第二槽812c、812d被按照在以槽的大致內側直線部分的 長度和橫截面的槽半徑量的長度包圍的圖12的以斜線表示的范圍中重合的方式形成。將 該以斜線表示的范圍稱為共有槽部813c、813d。此外,共有槽部813c、813d由沿長度方向 延伸、橫截面視圖為山形的隔壁部814c、814d 二等分地劃分。通過在此種構成的第一槽、第 二槽811c、811d、812c、812d中,環(huán)狀配置有多個(本例中為10個)金屬制的第一滾珠、第 二滾珠821、822,在共有槽部813c、813d中,預先交替地配置第一滾珠821和第二滾珠822, 就可以使第一滾珠821與第二滾珠822不混合地交替滾動循環(huán)。一般來說,為了使第一滾 珠、第二滾珠821、822不混合地交替滾動循環(huán),需要獨立地形成第一槽、第二槽81 lc、81 Id、 812c、812d,或者準備2個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但是,由于通過形成共有槽部813c、813d及隔 壁部8Hc、814d,就不需要形成獨立的環(huán)狀的槽,用1個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可以應對,因此 可以節(jié)省安裝部83的空間,并且可以減少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的部件數(shù)目。第一槽、第二槽811c、811d、812c、812d被以長圓環(huán)狀形成,兩側的外周部分,也就 是,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從第一槽、第二槽811c、811d、812c、812d的內側向外側滾 動時以及從外側向內側滾動時所通過的外周部分,被以圓錐曲線狀(以下稱為圓錐曲線部 811ca、811da、812ca、812da)形成。與將第一槽、第二槽 811c、811d、812c、812d 的兩側的外 周部分以半圓形形成的情況相比,以圓錐曲線部811ca、811da、812ca、812da形成的一方會 使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緩慢地滾動,從而可以緩解與下部軌道50的接觸程度而抑 制異常噪音的產生。在與第二外殼81b的第一槽、第二槽811d、812d的外側直線部分對應的第二外殼 81b的外周側面,形成有在第一槽、第二槽811d、812d的截面半徑的位置處切掉的帶狀缺口 811eb,812eb0在將第一外殼、第二外殼81a、81b關閉時,就會按照將環(huán)狀配置的第一滾珠、 第二滾珠821、822的一部分突出的方式,形成由與第一外殼81a的第一槽、第二槽811c、 812c的外側直線部分對應的第一外殼81a的外周側面和各帶狀缺口 81 leb、812eb形成的第 一窗部、第二窗部811e、812e。同樣地,在與第一外殼81a的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的內側直線部分對應的第 一外殼81a的內周側面中,形成有在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的截面半徑的位置處切掉的 帶狀缺口 811fa、812fa。在將第一外殼、第二外殼81a、81b關閉時,也會按照將環(huán)狀配置的 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的一部分突出的方式,形成由與第二外殼81b的第一槽、第二 槽811d、812d的內側直線部分對應的第二外殼81b的內周側面和各帶狀缺口 811fa、812fa 形成的第三窗部、第四窗部811f、812f。這樣,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就可以在與安裝 部83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和下部軌道50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61、 862接觸的同時,在安裝部83中滾動循環(huán)。在第一外殼81a的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的形成面中,在第一槽、第二槽811c、 812c的一端側(與接合部81c相反的一側)的2個角部附近及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 的內側兩端,穿設有圓柱狀的6個定位用孔81j,在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的內側的定位 用孔81j之間,貫穿形成有嵌入安裝部83的嵌合孔(以下稱為第一嵌合孔811h、第二嵌合 孔812h)。在該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1Κ81 !的兩端,形成有用于與安裝部83彈性卡合的彈性卡合爪(彈性卡合部)81i。在第一外殼81a的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的一端 側(與接合部81c相反的一側)的側部,設有在將第一外殼、第二外殼81a、81b關閉時固定 的2個卡合孔(卡合部)81m。另外,在第二外殼81b的第一槽、第二槽811d、812d的形成面中,在與6個定位用 孔81 j對應的位置突設有嵌入各定位用孔81 j的圓柱狀的6個定位用突起81g,在第一槽、 第二槽811d、812d的內側的定位用突起81g之間形成有將安裝部83的頭端嵌入的狹縫狀 的嵌合槽(以下稱為第一嵌合槽811k、第二嵌合槽81 )。在第二外殼81b的第一槽、第二 槽811d、812d的一端側(與接合部81c相反的一側)的側部,在與2個卡合孔81m對應的 位置形成有卡合到各卡合孔81m中的2個卡合爪(卡合部)81η。而且,與配置于第一槽、第 二槽811c、812c中的10個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的內側相接的長圓環(huán)狀的切線成為 將嵌入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1Κ81 !及第一嵌合槽、第二嵌合槽811k、8Uk的第一滾 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嵌合的嵌合部。如圖10及圖13所示,安裝部83被形成于上部軌道60的起立部64a的前方及后 方共計2處。此外,在一對上部軌道60的軌道截面中對稱地形成于左右2處。在各安裝部 83中,形成有2個滾動體作動部(以下稱為第一滾動體作動部841、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2) 及缺口部85。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被以能夠嵌入外殼81的第一 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1h、812h的矩形形狀形成。此外,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 動部841、842被按照在上部軌道60的起立部64a的上下向外方向水平地且平行地延伸的 方式形成。缺口部85被按照成為能夠將外殼81在長度方向上固定的矩形形狀,也就是,在向 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中嵌入外殼81的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 811h、812h時能夠將外殼81的長度方向兩側夾持的矩形形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滾動體作 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的兩側。在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 842的根部兩側,形成有爪卡合部(彈性卡合部)8 ,其在將第一外殼81的第一嵌合孔、第 二嵌合孔811Κ81 !嵌入時,能夠將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1h、812h的彈性卡合爪81i 彈性卡合。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缺口部85及爪卡合部8 是通 過將起立部6 沖裁、折曲加工而形成的。在將內置有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的外殼81安裝在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 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時,如圖11所示,就會按照能夠將第一窗部、第二窗部81 le、81& 側的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夾持著滾動的方式,形成上部軌道60的第一滾動體作動 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的外面;與各外面相面對的下部軌道50的兩個第一側部 52a、52b的內面;以及兩個第三側部Ma、Mb的內面。即,第一滾動體作動部841的外面被 作為第一滾珠821滾動的第一作動面871制成與第一滾珠821大致相同半徑的向下的圓弧 面。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2的外面被作為第二滾珠822滾動的第二作動面872制成與第二 滾珠822大致相同半徑的向上的圓弧面。另外,兩個第一側部52a、52b的內面被作為第一 滾珠821滾動的第一作動面861與上述第一作動面871相面對地制成向外側以大約45°的 角度傾斜的傾斜面。兩個第三側部Ma、54b的內面被作為第二滾珠822滾動的第二作動面 862與上述第二作動面872相面對地制成向內側以大約45°的角度傾斜的傾斜面。外殼81的第一槽、第二槽811c、811d、812c、812d被與上部軌道60的起立部6 大致平行地配置。這樣,由于在第一槽、第二槽811c、811d、812c、812d中滾動的第一滾珠、 第二滾珠821、822,相對于下部軌道50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61、862傾斜地以大約 45°的角度進入、退出,因此可以緩解與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61、862的接觸程度而抑 制異常噪音的產生。另外,由于此種構成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在一對上部軌道60的軌道 截面中被設于左右2處,因此在將上部軌道60裝入下部軌道50時可以消除上下左右的松 動,并且可以使得前后的移動順暢。參照圖13對將如上所述的構成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裝配而組裝到上部軌道60 中的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將第一外殼81a的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的形成面朝上,在 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內各環(huán)狀配置10個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此時,在共有 槽部813c、813d中,交替地配置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此后,使第二外殼81b以接合 部81c為軸旋轉而將第一槽、第二槽811d、812d的形成面覆蓋在第一外殼81a的第一槽、第 二槽811c、812c的形成面上,將卡合爪81η卡合到卡合孔81m中。這樣,第二外殼81b的定 位用突起81g,就被嵌入第一外殼81a的定位用孔81j中,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的形成 面與第一槽、第二槽811d、812d的形成面被定位而固定。利用以上操作,第一滾珠、第二滾 珠821、822被沿著第一槽、第二槽811c、812c、811d、812d自由滾動地夾入而組件化。然后,將第一外殼81a的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1Κ81 !朝向上部軌道60的 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的頭端側地配置。此后,向第一嵌合孔、第 二嵌合孔811h、812h中嵌入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此時,由于滾 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被以平板狀形成,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被平行 地突設,因此可以僅利用將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相對于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 部841、842垂直地嵌入的動作來簡便地安裝,從而可以大幅度減少車輛用滑動裝置的組裝 工時。此后,在向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1h、812h中嵌入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 動體作動部841、842時,利用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的頭端兩端將 形成于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1Κ81 !的兩端的彈性卡合爪81i彈性變形。繼而當最終 將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嵌入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 IKSia1 及第一嵌合槽、第二嵌合槽811k、812k中時,彈性卡合爪81i就在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 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的爪卡合部8 處復原而彈性卡合。此時,外殼81的長度方向兩端 被夾入形成于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的兩側的缺口部85而沿長度 方向固定。利用以上操作,完成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的裝配及向上部軌道60中的組裝。此后,當將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組裝到一對上部軌道60的4處第一滾動體作動部、 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中后,即將一對上部軌道60插入一對下部軌道50中。這樣,一 部分從第一窗部、第二窗部811e、81&中突出的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就由下部軌 道50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61、862和上部軌道60的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 作動部841、842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夾持。這樣,在上部軌道60相對于下部 軌道50前后移動時,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在與下部軌道50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 動面861、862和設于上部軌道60中的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的第 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接觸的同時,在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 842及缺口部85中沿上部軌道60的前后移動方向滾動循環(huán)。
以上,根據(jù)第一或第二實施方式的車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由于安裝于安裝部43、83 中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80的多個滾珠42或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在上部軌道20、 60相對于下部軌道10、50的前后移動時,總是與上部軌道20、60的作動面47或第一作動 面、第二作動面871、872和與該作動面47或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相面對的下 部軌道10、50的作動面46或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61、862接觸地滾動,因此可以消除 上部軌道20、60相對于下部軌道10、5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松動。特別是,第一實施方式中, 由于12個滾珠42由在一對上部軌道20的軌道截面中形成于上下左右4處角部的滾動體 作動部44的具有大約45°的斜度的傾斜面狀的作動面47和在一對下部軌道10的軌道截 面中形成于上下左右4處角部的圓弧面狀的作動面46夾持,因此可以完全地消除上部軌道 20相對于下部軌道1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松動。另外,第一或第二實施方式中,由于多個滾珠42或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從 上部軌道20、60的作動面47或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穿過與由與該作動面47 或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相反一側的面構成的非作動面47a或第一非作動面、第 二非作動面871a、87h連通的部位,向該非作動面?zhèn)葷L動循環(huán),因此可以將上部軌道20、60 沿著下部軌道10、50順暢地前后移動。特別是,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通過將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 40安裝在形成于2個缺口部45之間的滾動體作動部44中,就可以使12個滾珠42穿過缺 口部45繞著滾動體作動部44順暢地滾動循環(huán)。另外,第一或第二實施方式中,由于在滾動體作動部44或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 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的兩側形成有保持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80的缺口部45、85,因此 可以防止將上部軌道20、60沿著下部軌道10、50前后移動時的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80的松 動,從而可以將上部軌道20、60沿著下部軌道10、50順暢地前后移動。另外,第一實施方式中,由于12個滾珠42被夾入到相互形成環(huán)狀的槽41c、41d而 將該形成面之間對合的第一外殼41a及第二外殼41b的槽41c、41d內而組件化,因此可以 大幅度減輕將該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組裝到滾動體作動部44中的勞動,可以大幅度減少車 輛用座椅滑動裝置的裝配工時。另外,第二實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被 平行地突出設置,在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中作為嵌合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 部841、842的嵌合部設有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1Κ81 !及第一嵌合槽、第二嵌合槽 811k、812k,因此可以用一次操作將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安裝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 動體作動部841、842中,從而可以大幅度減少車輛用滑動裝置的裝配工時。另外,第二實 施方式中,由于各10個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被夾于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 作動部841、842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 ;與以傾斜面狀形成的第一作動面、第 二作動面861、862之間,在與平行的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的第一 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正交的方向上滾動,因此通過相對于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 861、862傾斜地進入、退出,就可以緩解與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61、862的接觸程度而 抑制異常噪音的產生。此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由于各10個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由在一對上部 軌道60的軌道截面中形成于上下左右2處的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 842的圓弧面狀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 ;和在一對下部軌道50的軌道截面中形成于上下左右4處的具有大約45°的反斜度的傾斜面狀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61、 862夾持,因此可以完全地消除上部軌道60相對于下部軌道5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松動。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為了在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 的第一非作動面、第二非作動面871a、87h側將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不混合地交 替滾動循環(huán),需要獨立地形成環(huán)狀的槽811c、811d、812c、812d,或者準備2個滾動體循環(huán)組 件,然而通過形成共有槽部813c、813d及隔壁部8Hc、814d,就不需要形成獨立的環(huán)狀的 槽,可以用1個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來應對,因此可以節(jié)省安裝部83的空間,并且可以減少 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的部件數(shù)目。另外,在第一或第二實施方式中,由于只要向穿設于第一外殼41a、81a中的將環(huán) 狀的槽41c或第一槽、第二槽811c、811d、812c、812d的內側貫穿的嵌合孔41h或第一嵌合 孔、第二嵌合孔811Κ81 !及嵌合槽41k或第一嵌合槽、第二嵌合槽811k、812k中,嵌入上 部軌道20、60的滾動體作動部44或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就可以 將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80安裝于上部軌道20、60的滾動體作動部44或第一滾動體作動部、 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中,因此可以大幅度減少車輛用滑動裝置的裝配工時。另外,由 于在嵌合孔41h或第一嵌合孔、第二嵌合孔811Κ81 !和滾動體作動部44或第一滾動體作 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中,形成有相互彈性卡合的爪卡合部44a、8^和彈性卡合 爪41i、81i,因此可以防止在將上部軌道20、60沿著下部軌道10、50前后移動時的由滾動體 循環(huán)組件40、80從滾動體作動部44或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中的 松脫造成的脫落。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在圓錐曲線部811ca、 811da、812ca、812da中緩慢地滾動,因此在從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 842的第一非作動面、第二非作動面871a、872a向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滾動時 以及從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71、872向第一非作動面、第二非作動面871a、87h滾動 時,可以緩解與下部軌道50的第一作動面、第二作動面861、862的接觸程度而抑制異常噪 音的產生。另外,由于只要將與第一外殼81a接合的第二外殼81b關閉,就可以將第一外殼 81a和第二外殼81b簡便地固定,因此可以大幅度減少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80的裝配工時。另外,在第一或第二實施方式中,由于12個滾珠42或各10個第一滾珠、第二滾珠 821,822被環(huán)狀配置于長度相對較短一側的軌道,即上部軌道20、60的滾動體作動部44或 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841、842中,因此可以將下部軌道10、50盡可能地延 長,從而可以實現(xiàn)能夠以長大的調整行程來調整移動的車輛用滑動裝置。而且,雖然在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中,作為滾動體以滾珠42及第一滾珠、 第二滾珠821、822為例進行了說明,然而也可以是滾子,雖然滾珠42的數(shù)目設為12個,第 一滾珠、第二滾珠821、822的數(shù)目各設為10個,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任意的數(shù)目。另 外,雖然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將第一外殼41a和第二外殼41b利用粘接劑貼合,然而也可以 采用利用螺釘或鉚釘?shù)嚷?lián)接、或在一端側利用接合部自由開閉地接合的構成。此外,雖然槽 41c、41d的兩側的外周部分以半圓形狀形成,然而也可以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地以圓錐曲 線狀形成。另外,第二實施方式中,雖然采用將第一外殼81a和第二外殼81b在一端側利用接 合部81c自由開閉地接合的構成,然而也可以將第一外殼81a與第二外殼81b分離而利用粘接劑貼合,或者利用螺釘或鉚釘?shù)嚷?lián)接。此外,雖然第一槽、第二槽811c、811d、812c、812d 的兩側的外周部分以圓錐曲線狀形成,然而也可以以半圓形狀形成。另外,雖然在第一及第 二實施方式中,將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0、80安裝于上部軌道20、60的安裝部43、83中,然而也 可以安裝于下部軌道10、50中。另外,雖然對將車輛用滑動裝置應用于車輛的座椅中的情 況進行了說明,然而只要是車輛用的,就可以適用。工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本發(fā)明的車輛用滑動裝置是調整車輛座椅的前后的位置的裝置,特別適于要求車 輛座椅的順暢的位置調整的情況。附圖標記說明100 車輛的地板,101 車輛的座椅,10、50 上部軌道,20、60 下 部軌道,2^、24b 第一傾斜部(板狀部)第二傾斜部(板狀部),30、70 鎖定機 構,40、80 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41、81 外殼,41c、41d 槽,64a、64b 起立部(板狀部),811c、 Slid:第一槽(循環(huán)通路),8120、812(1:第二槽(循環(huán)通路),41e 第一窗部,811e 第一 窗部,812e 第二窗部,811f 第三窗部,812f 第四窗部,41h 嵌合孔,811h 第一嵌合孔, 812h:第二嵌合孔,41i、81i 彈性卡合爪(彈性卡合部),41k:嵌合槽,811k:第一嵌合槽, 812k 第二嵌合槽,81m 卡合孔(卡合部),81n 卡合爪(卡合部),811ca、811da、812ca、 812da 圓錐曲線部,42 滾珠,821 第一滾珠,822 第二滾珠,43、83 安裝部,44 滾動體作 動部,841 第一滾動體作動部,842 第二滾動體作動部,4如、8如爪卡合部,45、85 缺口 部,46、47 作動面,861、871 第一作動面,862、872 第二作動面。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第一軌道;第二軌道,其被相對于所述第一軌道能夠相對移動地支承;安裝部,其被設為將所述第二軌道的與所述第一軌道相面對的作動面、由與該作動面 相反一側的面構成的非作動面在軌道的移動方向兩端分別連通;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其被安裝于所述安裝部,并具有多個滾動體,其中所述多個滾動體與 所述作動面以及所述第一軌道的與該作動面相面對的面相接觸地滾動,并且經由所述連通 的部位向所述非作動面?zhèn)葷L動循環(huán)。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裝部具有滾動體作動部,其由所述第二軌道的與所述第一軌道相面對地設置的板狀部的一部分 構成;缺口部,其被設于該滾動體作動部的軌道的移動方向兩端。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的所述作動面,被以與所述第一軌道的角部相面對且具有一定斜度的傾斜 面狀形成,所述安裝部在所述第二軌道的截面中被形成于多處。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缺口部來保持被安裝于所述滾動體作動部中的所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具有外殼,所述外殼是將在各形成面中形成有所述滾動體滾動循環(huán)的環(huán)狀的槽的第一外殼、第二 外殼在所述形成面之間接合而構成的。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裝部具有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所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由所述第二軌道的與所述第一軌道相面對 地設置的板狀部的一部分構成,并在所述第二軌道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且平行地突出, 所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具有循環(huán)通路,其供所述滾動體在所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處分別滾動 循環(huán);嵌合部,其被設于該循環(huán)通路的內側并嵌合所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軌道的與所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的作動面相面對的第一 面、第二面,被以具有相反的一定斜度的傾斜面狀形成。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具有缺口部,所述缺口部被設于所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 部的軌道的移動方向兩端,利用所述缺口部來保持被安裝于所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中的所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
9.根據(jù)權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具有將在各形成面中形成有2個環(huán)狀的槽的第一外殼、第二外殼 在所述形成面之間接合而構成的外殼,所述環(huán)狀的槽使所述滾動體在所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處分別滾動 循環(huán),并且具有能夠在所述第一滾動體作動部、第二滾動體作動部的所述非作動面?zhèn)仁顾?述滾動體不混合地交替滾動循環(huán)的共有槽部及隔壁部。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9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外殼中穿設嵌合孔,所述嵌合孔貫穿所述環(huán)狀的槽的內側,在所述第二外 殼中設置與所述嵌合孔對應的嵌合槽,通過向所述嵌合孔及所述嵌合槽中嵌入所述滾動體作動部,來將所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 安裝于所述滾動體作動部中。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嵌合孔和所述滾動體作動部中,形成有通過彈性變形來卡合的彈性卡合部。
12.根據(jù)權利要求5、9至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狀的槽被以具有圓錐曲線部的長圓環(huán)狀形成。
13.根據(jù)權利要求5、9至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殼、第二外殼在一端側被自由開閉地接合,在所述第一外殼、第二外殼的另一端側,設有用于將所述第一外殼、第二外殼關閉而固 定的卡合部。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軌道被固定于車輛的地板側,長度比所述第二軌道長。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軌道是固定于所述車輛的地板的下部軌道,所述第二軌道是固定于所述車輛 的座椅的上部軌道,所述滾動體循環(huán)組件被安裝于所述上部軌道的安裝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輛用滑動裝置,可以將第二軌道沿著第一軌道順暢地且沒有松動地前后移動,能夠以長大的調整行程來調整移動。本發(fā)明的車輛用滑動裝置,由于在設于第二軌道(20)中的安裝部(43)中環(huán)狀配置的多個滾動體(42)在第二軌道(20)相對于第一軌道(10)移動時,總是與安裝部(43)的作動面(47)和第一軌道(10)的作動面(46)接觸,因此可以消除第二軌道(20)相對于第一軌道(1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松動。此外,由于多個滾動體(42)在安裝部(43)中滾動循環(huán),因此可以將第二軌道(20)沿著第一軌道(10)順暢地前后移動。
文檔編號B60N2/06GK102105326SQ20098012943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8月27日
發(fā)明者岡崎裕行, 后藤直希, 山田幸史, 磯部晉也 申請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长顺县| 搜索| 靖安县| 界首市| 上犹县| 澄城县| 宿州市| 东丰县| 兰州市| 乌拉特中旗| 松原市| 庄河市| 深州市| 公主岭市| 台南市| 若羌县| 靖安县| 安远县| 阜新市| 巩留县| 芦山县| 灵山县| 高淳县| 铜梁县| 涿州市| 安顺市| 房产| 潜山县| 甘泉县| 福安市| 上林县| 广元市| 自治县| 咸宁市| 霍山县| 轮台县| 灵寿县| 祁门县| 湟源县| 滦平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