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兩棲車輛水上高速行駛的折疊式水翼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履帶式兩棲車輛折疊水翼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兩棲車 輛水上高速行駛的折疊式水翼裝置。
背景技術(shù):
隨著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的發(fā)展,登陸作戰(zhàn)迫切需要快速地從水上(一般海上)將士兵運 送到陸地,并克服海岸障礙,實現(xiàn)成功登陸。履帶式兩棲車輛具有這種功能,但由于其車體 質(zhì)量大,車體體積相對較小,要實現(xiàn)在水上快速行駛比較困難。但隨著發(fā)動機技術(shù)和噴水推 進技術(shù)的發(fā)展,能夠提供大功率和大推進力的發(fā)動機和噴水推進器已被開發(fā)出來,如果配 合合理的車體設(shè)計,使兩棲車輛在水上高速行駛已經(jīng)成為可能。借鑒水上高速行駛運輸工 具的設(shè)計原理,考慮到兩棲車輛車體較小,在車體兩側(cè)加裝水翼是一種可行的方案。這是因 為水翼所能提供的動升力大,車輛在較低的速度下就可依靠動升力實現(xiàn)抬起,以減少車輛 在水中的浸濕面積,減少阻力。Fh Cl-PF2S(1)Cl = 2 π α(2)在式(1)中,Q為水翼的升力系數(shù),P為水的密度,V為車輛在水中航行的速度,S 為水翼的迎水面積。式(2)中,α為水翼的攻角??紤]到兩棲車輛兩側(cè)所能鉸接的水翼寬 度較小,而長度較大,因此其升力系數(shù)要比式(2)小。加裝水翼的方法有多種,如美國正在開發(fā)的AAAV (Advanced AssaultAmphibious Vehicles,先進兩棲突擊車)采用鉸鏈的方式把一部分裙板當作水翼,當車輛在水上航行 時,依靠液壓動力轉(zhuǎn)動鉸鏈,實現(xiàn)水翼的縮放。這種方案實現(xiàn)上較為方便,但也有比較大的 缺點。一是采用鉸鏈固定水翼平板會限制水翼平板浸入水下的深度,當平板上面不在水下 時,此時處于滑行狀態(tài),滑行平板的升力系數(shù)是式(2)的一半,這樣將降低平板所起到的作 用;二是高速兩棲車輛多用于海上登陸作戰(zhàn)和輸送士兵,在海上波浪比較大的時候,由于平 板浸入水下深度很小,使得車輛的振動比較大,成員感覺非常不舒服。因此盡可能地增加平 板在水下的深度,提高平板升力并減少波浪對車輛乘坐舒適性的干擾是本實用新型著重解 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兩棲車輛水上高速行 駛的折疊式水翼裝置,在履帶式兩棲車輛左右兩側(cè)的車體及履帶之間并結(jié)合兩棲車輛的裙 板安裝此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用于兩棲車輛水上高速行駛 的折疊式水翼裝置,它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加固橫梁、第二 加固橫梁、第三加固橫梁、第四加固橫梁、第一液壓缸、第二液壓缸、第一滑塊、第二滑塊、第 一豎桿、第二豎桿、第三豎桿、第一長滑塊、第二長滑塊、第三長滑塊、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
3橫桿。所述第一豎桿、第二豎桿、第三豎桿分別安裝在第一長滑塊、第二長滑塊和第三長滑 塊上,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和第一連桿、第二連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加固橫梁、第二加固橫 梁、第三加固橫梁、第四加固橫梁一端分別固定在第一液壓缸、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 液壓缸上,另一段則固定在車體不會和履帶或其他行動裝置發(fā)生干涉的地方。水翼平板通 過第一液壓缸圓柱銷與第一液壓缸相連,通過第二液壓缸圓柱銷與第二液壓缸相連,通過 第一滑塊下圓柱銷與第一滑塊相連,通過第二滑塊下圓柱銷與第二滑塊相連,通過第一連 接螺栓與第一豎桿相連,通過第二連接螺栓與第二豎桿相連,通過第三連接螺栓與第三豎 桿相連。第一滑塊通過第一滑塊上圓柱銷與第一連桿相連,第二滑塊通過第二滑塊上圓柱 銷與第二連桿相連。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的另一端均直接套在橫桿上,橫桿依次穿過第一長 滑塊伸出固定第一固定滑塊槽的耳垂、第二長滑塊伸出固定第二固定滑塊槽的耳垂、第三 長滑塊伸出固定第三固定滑塊槽的耳垂并固定。第一豎桿通過第一長滑塊圓柱銷與第一長 滑塊相連,第二豎桿通過第二長滑塊圓柱銷與第二長滑塊相連,第三豎桿通過第三長滑塊 與第三長滑塊圓柱銷相連。水翼平板和第一液壓缸圓柱銷、第一滑塊下圓柱銷、第二滑塊下圓柱銷、第二液壓 缸圓柱銷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一豎桿和第一連接螺栓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二豎桿和第 二連接螺栓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三豎桿和第三連接螺栓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一連桿和 第一滑塊上圓柱銷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二連桿和第二滑塊上圓柱銷之間具有配合間隙。 第一豎桿和第一長滑塊圓柱銷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二豎桿和第二長滑塊圓柱銷之間具有 配合間隙,第三豎桿和第三長滑塊圓柱銷之間具有配合間隙。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履帶式兩棲車輛兩側(cè)各安裝本實用新型,當履 帶式兩棲車輛在水中行駛時,折疊裝置在前后液壓缸的推動下運動并向外側(cè)伸展,同采用 鉸鏈式折疊水翼相比,水翼平板浸入水下更深,所能產(chǎn)生的升力更大,同時車輛所受到的波 浪更小。通過所做的模擬仿真可以證明,只要平板的寬度在0. 4m左右,就可以保證車輛在 6m/s左右的速度達到依靠動升力抬起車體的目的,相比于不加水翼平板和采用鉸鏈式的水 翼平板裝置的設(shè)計方案,其“起飛”速度都有明顯降低。本實用新型在技術(shù)實現(xiàn)上比較便利, 主要加裝一套伸縮機構(gòu)、在車體上焊接四個立柱和固定兩個液壓缸即可。由于目前履帶式 兩棲車輛的行動裝置大部分是油缸控制的可收起的裝置,因此加裝此套裝置不會產(chǎn)生額外 的技術(shù)難題。
圖1是折疊水翼機構(gòu)簡圖,其中,(a)為折疊狀態(tài)的示意圖,(b)為展開狀態(tài)的示意 圖;圖2是水翼平板收起,兩棲車輛在陸上行駛時的車體示意圖;圖3圖2的右視圖;圖4是水翼平板伸開,兩棲車輛在水上行駛時的車體示意圖;圖5是圖4的右視圖;圖6是連接中間兩個立柱(放置滑塊)的橫梁的剖視圖;圖中1、第一液壓缸,2、第一加固橫梁,3、第一液壓缸圓柱銷,4、水翼平板,5、第 一豎桿,6、第一連接螺栓,7、第一滑塊下圓柱銷,8、第一滑塊,9、第二加固橫梁,10、第二連接螺栓,11、第二豎桿,12、第三連接螺栓,13、第二滑塊下圓柱銷,14、第三加固橫梁,15、第 二滑塊,16、第三豎桿,17、第二液壓缸圓柱銷,18、第四加固橫梁,19、第二液壓缸,20、第四 立柱,21、第三長滑塊圓柱銷,22、第三長滑塊,23、第三固定滑塊槽,24、連接橫桿,25、第二 連桿,26、第二滑塊上圓柱銷,27、第二長滑塊圓柱銷,28、第二長滑塊,29、第二固定滑塊槽, 30、第一連桿,31、第一長滑塊圓柱銷,32、第一長滑塊,33、第一固定滑塊槽,34、第一滑塊上 圓柱銷,35、第一立柱,36、履帶,37、車體,38、第二立柱,39、第三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結(jié)合兩棲車輛左右兩側(cè)的結(jié)構(gòu)特點,設(shè)計了自由度為1的6桿機構(gòu),其 中1個桿由車體來作為固定支撐,這樣共有5個活動桿(!^、“、!^、“、“,在實際機構(gòu)中,為 了滿足強度要求和避免發(fā)生干涉,采用虛約束等方式設(shè)計了多個桿,比如桿L1由3個長滑 塊實現(xiàn),桿L4是由3個平行的豎桿實現(xiàn)等,但他們可簡化為具有5個活動桿的機構(gòu)),2個 移動副和5個轉(zhuǎn)動副構(gòu)成,根據(jù)機構(gòu)自由度計算公式有F = nX3-JX2 = 5X3-7X2 = 1(3)其中,η為機構(gòu)中活動構(gòu)件的數(shù)目,J為平面低副的數(shù)目。為了避免連桿和履帶發(fā)生干涉,一方面要將連桿做成彎曲的形狀;另一方面,考慮 到連桿和滑塊的鉸點越靠近上側(cè),越能降低干涉的可能性,因此將在滑塊上的復(fù)合轉(zhuǎn)動副 分別放在滑塊的上面和下面。在這個方案中,連桿的長度X,滑塊的高度y和如圖所示的尺 寸之間需要滿足一定的關(guān)系,否則將不能進行連接,根據(jù)機構(gòu)折疊前后的狀態(tài)可得到如下 關(guān)系式χ ^ ^jlb1-lab+ a1(4)y = c-b(5)根據(jù)如上所述的機構(gòu),為了滿足尺寸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保證平板有足夠的寬度,首 先在車體兩側(cè)各焊接4個立柱,立柱從履帶上側(cè)的車體外部向下延伸到負重輪的軸心處。 為了加強立柱的強度,在車體兩側(cè)再增加4根橫梁將立柱和履帶內(nèi)側(cè)的車體外部連接。由 于立柱上分別連接了液壓缸和滑塊,因此橫梁和立柱的連接方式也不同。滑塊和液壓缸固 定在最前和最后面的支柱上,中間兩個支柱連接滑塊。這樣,3個豎桿、兩個滑塊以及液壓缸 均和平板連接,可以提供足夠的強度。同時為了避免滑塊和豎桿發(fā)生干涉,用一個橫支桿將 三個長滑塊進行連接,而橫支桿則和兩個連桿相連。連桿則和滑塊進行相連。當液壓缸推 動平板向下運動時,平板就會帶動滑塊沿立柱向下滑動,滑塊則會通過連桿帶動3個長滑 塊向車體外側(cè)滑動,3個豎桿則拉動平板向車體外側(cè)運動。只要各桿的長度滿足式(4)和 (5)的要求,就可使平板由豎直狀態(tài)變?yōu)樗綘顟B(tài)。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效果將 變得更加明顯。圖1本實用新型的機構(gòu)簡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示的實例圖。在履帶式兩棲車 輛左右兩側(cè)各固定一套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式水翼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式水翼裝置包括 第一立柱35、第二立柱38、第三立柱39、第四立柱20、第一加固橫梁2、第二加固橫梁9、第 三加固橫梁14、第四加固橫梁18、第一液壓缸1、第二液壓缸19、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 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第三長滑塊22、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25和橫桿24。圖2和圖3是水翼裝置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圖2為 主視圖,圖3為左視圖,圖4和圖5是水翼裝置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圖4為主視圖,圖 5為左視圖,圖6為中間兩個立柱(放置滑塊)的加固橫梁的剖視圖。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分別安裝在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 和第三長滑塊22上,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和第一連桿25、第二連桿30安裝在同一個平 面上。第一加固橫梁2、第二加固橫梁9、第三加固橫梁14、第四加固橫梁18 —端分別固定 在第一液壓缸1、第二立柱38、第三立柱39和第四液壓缸19上,另一段則固定在車體37上, 并且不會和履帶36或其他行動裝置發(fā)生干涉的地方。水翼平板4分別和第一液壓缸1、第二液壓缸19、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以及第 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相連。連接采用第一液壓缸圓柱銷3、第一滑塊下圓柱 銷7、第二滑塊下圓柱銷13、第二液壓缸圓柱銷17和第一連接螺栓6、第二連接螺栓10、第 三連接螺栓12實現(xiàn)。其中4個圓柱銷通過螺釘分別固定在第一液壓缸1、第一滑塊8、第二 滑塊15和第二液壓缸19上。水翼平板4則和第一液壓缸圓柱銷3、第一滑塊下圓柱銷7、第 二滑塊下圓柱銷13、第二液壓缸圓柱銷17具有配合間隙,以實現(xiàn)轉(zhuǎn)動。第一連接螺栓6、第 二連接螺栓10、第三連接螺栓12則固定在水翼平板4上,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 桿16和第一連接螺栓6、第二連接螺栓10、第三連接螺栓12之間具有配合間隙,以實現(xiàn)相 互轉(zhuǎn)動。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和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25采用第一滑塊上圓柱銷34, 第二滑塊上圓柱銷26進行連接。采用螺釘分別將第一滑塊上圓柱銷34,第二滑塊上圓柱 銷26固定在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上。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25則和第一滑塊上圓柱 銷34、第二滑塊上圓柱銷26具有配合間隙,以便實現(xiàn)相互的轉(zhuǎn)動。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 25的另一端直接套在橫桿24上,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25的橫向固定由第一滑塊8、第二 滑塊15完成。橫桿24穿過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第三長滑塊22伸出固定第一固 定滑塊槽33、第二固定滑塊槽29、第三固定滑塊槽23的耳垂,采用類似螺栓的形式進行固 定。第一固定滑塊槽33、第二固定滑塊槽29、第三固定滑塊槽23焊接在履帶上方的車 體外壁上。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和第三長滑塊22的兩端進行了倒角,以便于安 裝。第一固定滑塊槽33、第二固定滑塊槽29和第三固定滑塊槽23的下部開出貫穿槽的缺 口,該缺口的寬度要大于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和第三長滑塊22上的耳垂的寬度 以及第一豎桿6、第二豎桿11和第三豎桿16的寬度。采用第一長滑塊圓柱銷31、第二長滑 塊圓柱銷27、第三長滑塊圓柱銷21分別將第一豎桿6、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和第一長 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第三長滑塊22進行連接,第一豎桿6、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和 第一長滑塊圓柱銷31、第二長滑塊圓柱銷27、第三長滑塊圓柱銷21之間具有配合間隙,以 便實現(xiàn)相互轉(zhuǎn)動。用螺釘將第一長滑塊圓柱銷31、第二長滑塊圓柱銷27、第三長滑塊圓柱 銷21固定在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第三長滑塊22上,第一長滑塊圓柱銷31、第二 長滑塊圓柱銷27、第三長滑塊圓柱銷21的長度要小于固定滑塊槽內(nèi)的槽寬,以便第一長滑 塊32、第二長滑塊28、第三長滑塊22在槽內(nèi)滑動。第一加固橫梁2、第四加固橫梁18 —端 連接在車體外壁上,另一端則分別連接在第一液壓缸1、第二液壓缸19外壁上,用于加強液 壓缸支柱的強度。而第二加固橫梁9、第三加固橫梁14則直接連接在第二立柱38、第三立 柱39上,圖6所示是橫梁外端直接焊接在立柱上。為了避免橫梁和滑塊發(fā)生干涉,在橫梁上設(shè)計了如圖6所示的結(jié)構(gòu)。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25的直線長度和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的高度滿足等式 4和5。在這個6桿機構(gòu)中(其中有5個桿為活動桿),為了滿足機構(gòu)折疊前后的狀態(tài)要求, 只有3個桿的長度為自由變量,一般可選為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第三長滑塊22 的長度、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的高度以及水翼平板4的寬度,另外兩個桿 的長度,即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25的直線長度和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的高度依賴于 前面三個尺寸。比如選擇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的高度為1. 2m,第一長滑 塊32、第二長滑塊28、第三長滑塊22的長度為0. 7m,水翼平板4的寬度為0. 4m,則第一連 桿30、第二連桿25的直線長度為0. 762m,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的高度則應(yīng)為0. 5m,這 樣,該機構(gòu)可實現(xiàn)裝配。由于折疊式水翼裝置安裝在車體、履帶及行動裝置之間。避免裝置和行動裝置發(fā) 生干涉以及保證裝置具有足夠的強度是實施時著重注意的問題。為此,在水翼平板4前后 固定第一液壓缸1和第二液壓缸19,這樣可以克服車輛入水和出水時海水對平板的阻力, 以及承擔車輛在水上行駛時水翼平板的部分阻力和升力。由于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和 第三豎桿16要伸出車體承受水翼平板的升力和阻力,因此為了避免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 11、第三豎桿16、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第一連桿25、第二連桿30、第二立柱38和第三立 柱39發(fā)生干涉,將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第二柱38、第三立柱39,第一滑塊 8、第二滑塊15、第一連桿25、第二連桿30沿車體縱向分開安裝。當兩棲車輛入水時,第一液壓缸1、第二液壓缸19中的活塞桿在液壓油的作用下 向下運動,推動水翼平板4也向下運動,由于水翼平板和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相連,滑塊 會跟著沿第二立柱38、第三立柱39向下運動,通過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25和橫桿24的 作用,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第三長滑塊22沿著第一固定滑塊槽33、第二固定滑塊 槽29、第三固定滑塊槽23向車體外側(cè)運動,連接在第一長滑塊33、第二長滑塊29、第三長滑 塊23上的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則帶動水翼平板4向車體外側(cè)伸展。當活 塞桿運動到最低端時,水翼平板正好呈水平狀態(tài),這樣機構(gòu)實現(xiàn)了伸展動作。展開的水翼平 板4在車體的水線以下可達0. 5m,理論上與處于滑行狀態(tài)的平板相比,其升力可達其2倍。 這樣車體可在較低速度下實現(xiàn)“起飛”。隨著車體從水中被水動力托起,其濕水面積逐漸減 少,車體的阻力在達到某一峰值之后將開始降低。因此可實現(xiàn)兩棲車輛在水上的高速行駛。當兩棲車輛出水時,第一液壓缸1、第二液壓缸19中的活塞桿相上運動,從而帶動 機構(gòu)中的其他桿件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實現(xiàn)水翼平板4的收縮動作。水翼平板4在收起后, 呈豎直狀態(tài),并且其處于負重輪軸中心以上,不會對車輛在陸上的行駛構(gòu)成障礙。同時水翼 平板4也能對車體的行動系統(tǒng)起到保護作用。
權(quán)利要求一種用于兩棲車輛水上高速行駛的折疊式水翼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立柱(35)、第二立柱(38)、第三立柱(39)、第四立柱(20)、第一加固橫梁(2)、第二加固橫梁(9)、第三加固橫梁(14)、第四加固橫梁(18)、第一液壓缸(1)、第二液壓缸(19)、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第三長滑塊(22)、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25)和橫桿(24);其中,所述第一豎桿(5)、第二豎桿(11)、第三豎桿(16)分別安裝在第一長滑塊(32)、第二長滑塊(28)和第三長滑塊(22)上,第一滑塊(8)、第二滑塊(15)和第一連桿(25)、第二連桿(30)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加固橫梁(2)、第二加固橫梁(9)、第三加固橫梁(14)、第四加固橫梁(18)一端分別固定在第一液壓缸(1)、第二立柱(38)、第三立柱(39)和第四液壓缸(19)上,另一段則固定在車體(37)不會和履帶(36)或其他行動裝置發(fā)生干涉的地方;水翼平板(4)通過第一液壓缸圓柱銷(3)與第一液壓缸(1)相連,通過第二液壓缸圓柱銷(17)與第二液壓缸(19)相連,通過第一滑塊下圓柱銷(7)與第一滑塊(8)相連,通過第二滑塊下圓柱銷(13)與第二滑塊(15)相連,通過第一連接螺栓(6)與第一豎桿(5)相連,通過第二連接螺栓(10)與第二豎桿(11)相連,通過第三連接螺栓(12)與第三豎桿(16)相連;第一滑塊(8)通過第一滑塊上圓柱銷(34)與第一連桿(30)相連,第二滑塊(15)通過第二滑塊上圓柱銷(26)與第二連桿(25)相連;第一連桿(30)、第二連桿(25)的另一端均直接套在橫桿(24)上,橫桿(24)依次穿過第一長滑塊(32)伸出固定第一固定滑塊槽(33)的耳垂、第二長滑塊(28)伸出固定第二固定滑塊槽(29)的耳垂、第三長滑塊(22)伸出固定第三固定滑塊槽(23)的耳垂;第一豎桿(6)通過第一長滑塊圓柱銷(31)與第一長滑塊(32)相連,第二豎桿(11)通過第二長滑塊圓柱銷(27)與第二長滑塊(28)相連,第三豎桿(16)通過第三長滑塊(22)與第三長滑塊圓柱銷(21)相連。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用于兩棲車輛水上高速行駛的折疊式水翼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翼平板(4)和第一液壓缸圓柱銷(3)、第一滑塊下圓柱銷(7)、第二滑塊下圓柱銷 (13)、第二液壓缸圓柱銷(17)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一豎桿(5)和第一連接螺栓(6)之間 具有配合間隙、第二豎桿(11)和第二連接螺栓(10)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三豎桿(16)和 第三連接螺栓(12)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一連桿(30)和第一滑塊上圓柱銷(34)之間具有 配合間隙,第二連桿(25)和第二滑塊上圓柱銷(26)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一豎桿(6)和第 一長滑塊圓柱銷(31)之間具有配合間隙,第二豎桿(11)和第二長滑塊圓柱銷(27)之間具 有配合間隙,第三豎桿(16)和第三長滑塊圓柱銷(21)之間具有配合間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兩棲車輛水上高速行駛的折疊式水翼裝置,它加裝在履帶式兩棲車輛車體兩側(cè),該裝置可簡化為一種自由度為1的6桿機構(gòu),當兩棲車輛在水中航行時,水翼裝置在液壓缸的驅(qū)動下展開,連接在折疊機構(gòu)上的平板用作水翼,以便增大兩棲車輛在水中行駛時的迎水面積,提高兩棲車輛受到的升力,使兩棲車輛盡快地從水中升起,從而間接起到減少兩棲車輛所受到的阻力、提高航速的目的。當兩棲車輛在陸上行駛時,液壓缸退回,折疊機構(gòu)收起,平板呈和車體側(cè)邊平行的豎直狀態(tài),可起到保護兩棲車輛行動裝置的作用。該實用新型在技術(shù)實現(xiàn)上比較便利,主要在車體兩側(cè)加裝折疊機構(gòu)和液壓缸等,結(jié)構(gòu)簡單,制作成本低,增速效果明顯。
文檔編號B60F3/00GK201670070SQ201020172960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李玉良, 趙薇 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