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門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輛用門鎖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車輛用門鎖裝置的一種,例如有日本特開2006-233507號公報 (JP2006-233507A)所公開的車輛用門鎖裝置,該車輛用門鎖裝置(作為本發(fā)明對象的車輛用門鎖裝置)具備鎖閂機構,其適于在車輛的門相對于車體關閉的狀態(tài)下能夠對車輛的門進行保持;打開桿,其適于伴隨設置在所述門的內側或外側的門把手的操作而被驅動; 打開聯(lián)桿,其插裝在所述打開桿和所述鎖閂機構具備的提升桿之間,能夠在開鎖位置和鎖定位置之間切換,其中開鎖位置是指將伴隨所述門把手的開門操作的所述打開桿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所述提升桿的位置,鎖定位置是指不將伴隨所述門把手的開門操作的所述打開桿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所述提升桿的位置;以及鎖定操作單元,其用于將所述打開聯(lián)桿切換到所述開鎖位置或所述鎖定位置,所述鎖定操作單元具備進行旋轉驅動的主動桿; 驅動該主動桿的驅動機構;以及從動桿,該從動桿能夠與所述主動桿相對旋轉地安裝于所述主動桿,且與所述打開聯(lián)桿連接而進行旋轉動作;所述車輛用門鎖裝置被設定為在所述打開聯(lián)桿從所述開鎖位置切換到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從動桿與所述主動桿一體地動作;在所述打開聯(lián)桿從所述鎖定位置切換到所述開鎖位置時,所述從動桿經由施力部件與所述主動桿連動。在上述專利公報所記載的車輛用門鎖裝置中,所述門把手是設置在門的內側的內側門把手,所述打開桿構成為在是隨著所述內側門把手的操作而被驅動的內側打開桿的情況下,打開聯(lián)桿位于鎖定位置,且在內側打開桿隨著內側門把手的開門操作而朝開門方向動作時,打開聯(lián)桿由內側打開桿驅動,并且連桿操作單元構成為被內側打開桿從鎖定位置向開鎖位置驅動,只要適當?shù)卦O定基于內側打開桿的打開聯(lián)桿的驅動開始時刻、和基于內側打開桿的鎖定操作單元的驅動開始時刻,就能夠使所謂的一次動作(one motion)功能或雙拉動(double pull)功能成立。此外,即使是內側打開桿不經由鎖定操作單元而使打開聯(lián)桿直接從鎖定位置向開鎖位置移動的結構、或內側打開桿不經由鎖定操作單元而是經由其他的部件使打開聯(lián)桿從鎖定位置向開鎖位置移動的結構,也同樣能夠使一次動作功能或雙拉動功能成立。上述一次動作功能通過以下方式能夠成立,即與基于內側打開桿的打開聯(lián)桿的驅動開始時刻相比,使基于內側打開桿的鎖定操作單元的驅動開始時刻提前規(guī)定量(詳細地說,使位于鎖定位置的打開聯(lián)桿移動到開鎖位置的時刻提前)。在該情況下,能夠在由內側打開桿驅動打開聯(lián)桿之前,對由內側打開桿驅動的鎖定操作單元進行驅動并使位于鎖定位置的打開聯(lián)桿移動到開鎖位置。因此,當由內側打開桿驅動打開聯(lián)桿時,打開聯(lián)桿位于開鎖位置,內側打開桿的開門方向動作經由打開聯(lián)桿傳遞到提升桿,鎖閂機構從鎖定狀態(tài)(不能打開車門的狀態(tài))成為未鎖定狀態(tài)(能夠打開車門的狀態(tài))。因此在該情況下,即使該門鎖裝置處于鎖定狀態(tài)(打開聯(lián)桿位于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也能夠通過對內側門把手進行一側開門操作(一次拉動操作)來打開車門。另一方面,上述雙拉動功能通過以下方式能夠成立,S卩與基于內側打開桿的打開聯(lián)桿的驅動開始時刻相比,使基于內側打開桿的鎖定操作單元的驅動開始時刻推遲規(guī)定量 (詳細地說,推遲使位于鎖定位置的打開聯(lián)桿移動到開鎖位置的時刻)。在該情況下,在由內側打開桿驅動打開聯(lián)桿規(guī)定量之后,位于鎖定位置的打開聯(lián)桿成為朝開鎖位置移動的狀態(tài),在打開聯(lián)桿不能將內側打開桿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提升桿的狀態(tài)下,打開聯(lián)桿與提升桿卡合(干涉)。此外,該狀態(tài)是所謂的緊急(panic)狀態(tài)(不能將鎖閂機構從鎖定狀態(tài)形成為未鎖定狀態(tài)的狀態(tài)),此時,鎖定操作單元的施力部件發(fā)生彈性變形,由此允許主動桿和從動桿的相對旋轉,主動桿能夠旋轉到開鎖位置為止。因此,在該情況下,進行了一次開門操作的內側門把手暫時返回而再次進行開門操作(二次拉動操作)來消除上述緊急狀態(tài),從而能夠打開車門。此外,當進行了一次開門操作的內側門把手返回時,隨著內側打開桿與打開聯(lián)桿伴隨著內側門把手的返回操作而向初期位置的移動,打開聯(lián)桿與提升桿的卡合(干涉)以及內側打開桿與打開聯(lián)桿的卡合 (抵接)被解除。由此,鎖定操作單元的從動桿被施力部件旋轉到開鎖位置,打開聯(lián)桿被移動到開鎖位置。因此,當對內側門把手再次進行開門操作時且在由內側打開桿驅動打開聯(lián)桿時,打開聯(lián)桿位于開鎖位置,內側打開桿的開門方向動作經由打開聯(lián)桿傳遞到提升桿,鎖閂機構從鎖定狀態(tài)成為未鎖定狀態(tài),從而能夠打開車門。在上述專利公報所記載的車輛用門鎖裝置中,如上所述,雖能夠使雙拉動功能成立,但在使雙拉動功能成立的情況下,通過對內側門把手進行一次開門操作而成為緊急狀態(tài),該緊急狀態(tài)是在打開聯(lián)桿不能將內側打開桿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提升桿的狀態(tài)下, 打開聯(lián)桿與提升桿卡合(干涉)。因此,有可能在之后的把手操作中,因打開聯(lián)桿與提升桿的卡合而導致內側門把手的操作感變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所做出的(實現(xiàn)了緊急狀態(tài)下把手操作感的改善)。 對于本發(fā)明,在上述的作為本發(fā)明的對象的車輛用門鎖裝置中,在所述打開桿設置保持部, 該保持部在所述打開聯(lián)桿位于所述鎖定位置、且所述打開桿伴隨所述門把手的開門操作向開門方向動作而使所述打開聯(lián)桿被所述打開桿驅動的狀態(tài)下,在所述打開聯(lián)桿從所述鎖定位置被切換到所述開鎖位置時,將所述打開聯(lián)桿保持在所述鎖定位置與所述開鎖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在基于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門鎖裝置中,打開聯(lián)桿位于鎖定位置,且在打開桿隨著門把手的開門操作而朝開門方向動作的狀態(tài)下,在打開聯(lián)桿被鎖定操作單元從鎖定位置切換到開鎖位置時,能夠由設置于打開桿的保持部將打開聯(lián)桿保持于鎖定位置與開鎖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因此,能夠構成為通過將上述保持位置設定在打開聯(lián)桿不與提升桿卡合(干涉)的位置,由此在緊急狀態(tài)下打開聯(lián)桿不與提升桿卡合(干涉),從而能夠改善解除緊急狀態(tài)時門把手的操作感。在實施上述本發(fā)明時,所述門把手也可以是設置在所述門的內側的內側門把手,
4所述打開桿也可以是伴隨所述內側門把手的操作而被驅動的內側打開桿。在該情況下,在該車輛用門鎖裝置中能夠使上述雙拉動功能成立,并且改善內側門把手的操作感。
圖1是將基于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門鎖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配設于門的內部并從門的后方側觀察的后視圖。圖2是從車內側觀察圖1所示的車輛用門鎖裝置的開鎖狀態(tài)下的主要結構的側視圖。圖3是從車內側觀察圖1所示的車輛用門鎖裝置的鎖定狀態(tài)下的主要部分結構的側視圖。圖4是圖1 圖3所示的車輛用門鎖裝置中的打開機構的一部分與鎖閂機構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圖1 圖3所示的車輛用門鎖裝置中的打開機構、鎖閂機構以及電動式致動器等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圖3所示的內側打開桿向逆時針方向轉動時的動作說明圖。圖7是圖2及圖3所示的車輛用門鎖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在圖6的(d)狀態(tài)時 (緊急狀態(tài)時)從車內側觀察的側視圖。圖8是圖7所示的內側打開桿向順時針方向轉動時的動作說明圖。圖9是在圖3所示的內側打開桿上不設置保持部的情況下的與圖6相當?shù)膭幼髡f明圖。圖10是車輛用門鎖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在圖9的(d)狀態(tài)時(緊急狀態(tài)時)從車內側觀察的側視圖。圖11是圖10所示的內側打開桿向順時針方向轉動時的動作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 圖5表示基于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門鎖裝置Ao,該車輛用門鎖裝置Ao被安裝于設置在車輛的前方右側的門FD上,如圖2及圖3所示,具備打開機構Al、鎖定機構A2以及電動式致動器A3,并且還具備容納打開機構Al、鎖定機構A2以及電動式致動器A3的殼體10。如圖1、圖4以及圖5所示,殼體 10具備殼體主體11、組裝于該殼體主體11的殼體外罩12、以及組裝于殼體主體11和殼體外罩12的保護器13(參照圖5)。此外,密封圈91被安裝在殼體外罩12與門FD的內板之間(參照圖1)。打開機構Al用于將車輛的門FD相對于車身(車體省略圖示)成為能夠開放的狀態(tài),而使公知的鎖閂機構20 (參照圖1以及圖4)從鎖定狀態(tài)向開鎖狀態(tài)動作。鎖閂機構20 用于將門FD保持在相對于車身呈關閉狀態(tài)(門FD被關閉的狀態(tài)),具備能夠與固定于車身的閂眼(省略圖示)卡合分離的鎖閂21。此外,鎖閂機構20雖在圖2及圖3中除提升桿23以外省略圖示,但在圖4中以分解的狀態(tài)圖示,鎖閂機構20在組裝于殼體10的狀態(tài)下被組裝于門FD (參照圖1)。該鎖閂機構20通過與閂眼卡合而將門FD保持為關閉狀態(tài)(鎖定狀態(tài))。在門FD的關閉狀態(tài)下,鎖閂機構20通過從閂眼脫離而使門FD從關閉狀態(tài)轉移至打開狀態(tài)(門相對于車身能夠開放的狀態(tài))(開鎖狀態(tài))。如圖4所示,鎖閂機構20具備鎖閂21、柱桿22、 提升桿23以及限位器24,并且還具備緩沖墊C1、C2、鎖閂用扭簧Sl以及柱桿用扭簧S2,這些構成部件使用螺桿28和銷29組裝于基板25、外殼26以及輔助基板27。此外,基板25 經由圖4所示的密封部件92(在圖1中省略圖示)被組裝于門FD。另外,如圖2及圖3所示,打開機構Al具備外側打開桿31、內側打開桿32以及打開聯(lián)桿33。外側打開桿31與扭簧S3 (將外側打開桿31朝圖1所示的起始位置向圖1的逆時針方向施力的彈簧)一起被組裝于殼體主體11,并經由聯(lián)桿機構Ll與設置于門FD的室外側的外側把手101 (參照圖1)連接,通過外側把手101的拉開操作(開門操作)而向圖 1的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動作。此外,在外側打開桿31上安裝有夾持件31a(參照圖1、圖 4以及圖5)。內側打開桿32以自由旋轉的方式安裝于設置在殼體主體11的支承轉軸11a,并以眾所周知的結構與設置在門FD的室內側的內側把手(省略圖示)連接,通過內側把手(省略圖示)的拉開操作(開門操作)而向圖2以及圖3的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動作。打開聯(lián)桿33被插裝于各打開桿31、32與鎖閂機構具備的提升桿23之間,并在打開聯(lián)桿33的下端部能夠自由搖動的方式連結支承于外側打開桿31,且借助鎖定機構A2的構成部件亦即主動桿41而能夠在圖2所示的開鎖位置與圖3所示的鎖定位置之間搖動。該打開聯(lián)桿33在上端部具有在圖2的狀態(tài)下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長孔33a,并且在中間部具有L字狀的推動部33b。推動部33b在打開聯(lián)桿33位于圖2所示的開鎖位置的狀態(tài)下,能夠將門FD形成為打開狀態(tài)并與鎖閂機構20的提升桿23卡合(能夠將各打開桿 31,32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提升桿23),在打開聯(lián)桿33位于圖3所示的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不能與鎖閂機構20的提升桿23卡合(不能將各打開桿31、32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提升桿23)。另外,打開聯(lián)桿33用推動部33b接受外側打開桿31的開門方向動作(外側把手 101的拉動操作)、或用推動部33b接受內側打開桿32的開門方向動作(內側把手的拉動操作),由此從圖2及圖3所示的位置朝裝置上方向(圖2及圖3的上方)移動。因此,在門FD的關閉狀態(tài)下,在打開聯(lián)桿33處于圖2所示的開鎖位置且用推動部33b接受外側打開桿31或內側打開桿32的開門方向動作并朝上方向移動的情況下,鎖閂機構20的提升桿 23被打開聯(lián)桿33的推動部33b推動而轉動,從而鎖閂機構20從鎖定狀態(tài)動作到未鎖定狀態(tài)。由此,門FD從關閉狀態(tài)轉移至打開狀態(tài)。即,在打開聯(lián)桿33位于圖2的開鎖位置時, 門FD被解鎖。另一方面,在門FD關閉的狀態(tài)下,在打開聯(lián)桿33位于圖3所示的鎖定位置且用推動部33b接受外側打開桿31或內側打開桿32的動作而朝上方向移動的情況下,打開聯(lián)桿 33的推動部33b不與鎖閂機構20的提升桿23卡合,從而鎖閂機構20保持鎖定狀態(tài)。由此,門FD繼續(xù)保持關閉狀態(tài)。即,當打開聯(lián)桿33處于圖3的鎖定位置時,門FD被閉鎖。鎖定機構A2限制或允許打開機構Al的動作并進行門FD的閉鎖或解鎖,具備上述鎖定操作單元41,并且還具備經由該鎖定操作單元41將上述打開聯(lián)桿33驅動到鎖定位置或開鎖位置的鎖定控制桿42、鎖開關桿43、外側鎖定桿44、安裝于鎖開關桿43的接頭 45、以及安裝在外側鎖定桿44與殼體主體11之間的密封圈46等(參照圖2、圖3以及圖
65)。此外,鎖定控制桿42、鎖開關桿43以及外側鎖定桿44能夠以相互傳遞轉矩的方式連結。另外,如圖1所示,外側鎖定桿44能夠以傳遞轉矩的方式與連桿103的前端部連結。鎖定操作單元41用于將打開聯(lián)桿33切換到開鎖位置或鎖定位置,與扭簧S4(參照圖4) 一起安裝在設置于殼體主體11的支承軸lib上,并自由旋轉地支承于支承軸lib。 如圖2、圖3以及圖5所示,該鎖定操作單元41具備主動桿41a、從動桿41b以及扭簧41c (施力部件)。主動桿41a具有第一卡合部41al,該第一卡合部41al以自由旋轉的方式安裝于支承軸11b,且與鎖定控制桿42(機械驅動機構的構成部件)連接,并且具有與電動式致動器 A3(電動驅動機構)連接的卡合部(銷部)41a2。從動桿41b具有卡合部(銷部)41bl,該卡合部(銷部)41bl以自由旋轉的方式安裝于支承轉軸11b,且能夠相對于主動桿41a相對旋轉規(guī)定量,并與打開聯(lián)桿33的長孔33a連接。扭簧41c (施力部件)與日本特開2006-233507號公報所記載的扭簧(施力部件) 同樣,被插裝于主動桿41a與從動桿41b之間,將從動桿41b相對于主動桿41a朝一個方向 (圖2及圖3的圖示逆時針方向)旋轉施力。因此,主動桿41a和從動桿41b關于圖示順時針方向(在打開聯(lián)桿33從開鎖位置切換到鎖定方向時)一體地旋轉,且經由扭簧41c關于開鎖方向(在打開聯(lián)桿33從鎖定位置切換到開鎖位置時)連動并旋轉。由于鎖定控制桿42借助機械鑰匙對設置在門FD的室外側的鎖芯102 (參照圖1) 的操作而旋轉動作,故與鎖開關桿43、外側鎖定桿44等一起安裝于殼體主體11,并與鎖定操作單元41中的主動桿41a的卡合部41al連接。因此,當借助機械鑰匙對鎖芯102的操作,鎖定控制桿42經由連桿103、外側鎖定桿44以及鎖開關桿43進行旋轉動作時,鎖定操作單元41進行旋轉。通過將該鎖定操作單元41的旋轉傳遞到打開聯(lián)桿33來進行門的閉鎖或解鎖。電動式致動器A3經由鎖定操作單元41將上述打開聯(lián)桿33驅動到鎖定位置或開鎖位置,電動式致動器A3具備電動機51、蝸桿52以及鎖定桿53。電動機51是根據(jù)鎖定操作和開鎖操作所驅動的公知的電動機,為了控制電動機51的動作而設置有第一端子61、第二端子62、開關63以及連接器64等。蝸桿52與電動機51的輸出軸51a —體地設置,并被電動機51旋轉驅動。鎖定桿53以自由旋轉的方式被安裝在設置于殼體主體11的支承軸 11c。該鎖定桿53具有與蝸桿52嚙合的扇形齒輪53a,并且還具有與鎖定操作單元41 的主動桿41a的卡合部(銷部)41a2連接的卡合部(長孔)53b。因此,當電動式致動器A3 進行動作時,鎖定桿53借助電動機51的驅動力進行傾斜轉動。鎖定操作單元41隨著該鎖定桿53的傾斜轉動進行旋轉,通過該鎖定操作單元41的旋轉被傳遞到打開聯(lián)桿33來進行門的閉鎖或解鎖。另外,在鎖定桿53上設置有操作部53c,該操作部53c與設置在門FD的室內側的鎖定把手(省略圖示)連接。操作部53c構成為與扇形齒輪53a及卡合部53b —體地傾斜移動。因此,操作設置在門FD的室內側的鎖定把手(省略圖示),當操作部53c進行傾斜移動時,鎖定桿53的卡合部53b —體地傾斜移動,從而鎖定操作單元41進行旋轉,該鎖定操作單元41的旋轉被傳遞到打開聯(lián)桿33,從而使車門從解鎖狀態(tài)轉移至閉鎖狀態(tài)、或使車門從閉鎖狀態(tài)轉移至解鎖狀態(tài)。此外,此時,扇形齒輪53a也一體地轉動,蝸桿52與電動機51以連動的方式進行旋轉。另外,在鎖定桿53設置有與內側打開桿32的卡合部32a連接的突起53d。突起 53d構成為在內側打開桿32朝開門方向動作時,被內側打開桿32的卡合部32a推動而進行轉動。因此,對內側門把手(省略圖示)進行拉動操作,當內側打開桿32朝開門方向動作時,如圖6所示,突起53d被內側打開桿32的卡合部32a推動,從而鎖定桿53向圖6的順時針方向傾斜移動。因此,此時,鎖定狀態(tài)的鎖定操作單元41也朝開鎖狀態(tài)旋轉,該鎖定操作單元41的旋轉被傳遞到打開聯(lián)桿33,從而從車門的閉鎖狀態(tài)轉移至解鎖狀態(tài)。然而,在上述車輛用門鎖裝置Ao中,如圖2、圖3、圖5 圖8所示,保持部32b與推動部32c —起被設置于內側打開桿32。內側打開桿32的保持部32b能夠相對于位于鎖定位置的打開聯(lián)桿33的推動部33b進行卡合/脫離,如圖6(a)所示,打開聯(lián)桿33位于鎖定位置,內側打開桿32隨著內側門把手(省略圖示)的拉動操作而朝開門方向動作,在打開聯(lián)桿33被內側打開桿32驅動的狀態(tài)下,當打開聯(lián)桿33經由鎖定操作單元41被鎖定桿 53從鎖定位置切換到開鎖位置時(從圖6的(a)狀態(tài)轉移至(d)狀態(tài)時),將打開聯(lián)桿33 保持于鎖定位置與開鎖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圖6(c)、(d)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內側打開桿32的推動部32c相對于位于開鎖位置的打開聯(lián)桿33的推動部33b進行卡合/脫離,如圖2及圖8(b)所示,打開聯(lián)桿33位于開鎖位置,內側打開桿 32隨著內側門把手(省略圖示)的拉動操作而朝開門方向動作,在打開聯(lián)桿33由被內側打開桿32驅動時,推動打開聯(lián)桿33的推動部33b。另外,在上述車輛用門鎖裝置Ao中,將基于內側打開桿32的鎖定桿53的驅動開始時刻被設定為比基于內側打開桿32的打開聯(lián)桿33的驅動開始時刻推遲規(guī)定量(詳細地說,設定為推遲使位于鎖定位置的打開聯(lián)桿33移動到開鎖位置的時刻),使雙拉動功能成立。因此,在由內側打開桿32驅動打開聯(lián)桿33規(guī)定量之后,位于鎖定位置的打開聯(lián)桿33成為朝開鎖位置移動的狀態(tài),打開聯(lián)桿33在不能將內側打開桿32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提升桿23的狀態(tài)下(所謂的緊急狀態(tài)),在打開聯(lián)桿33不與提升桿23卡合(干涉) 的保持位置(圖6(c)、(d)所示的位置)由內側打開桿32的保持部32b保持。此外,在圖 6(c)、(d)所示的位置,鎖定操作單元41的扭簧41c (施力部件)發(fā)生彈性變形,因此允許主動桿41a與從動桿41b的相對旋轉,從而能夠使主動桿41a旋轉到開鎖位置。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進行了一次開門操作的內側門把手(省略圖示)暫時返回并再次進行開門操作(二次拉動操作)來解除上述緊急狀態(tài),從而能夠打開門FD。 此外,當進行了一次開門操作的內側門把手(省略圖示)返回時,如圖8所示,隨著內側打開桿32與打開聯(lián)桿33伴隨著內側門把手(省略圖示)的返回操作而向初期位置的移動, 內側打開桿32的保持部32b與打開聯(lián)桿33的推動部33b的卡合(保持)被解除。由此, 鎖定操作單元41的從動桿41b被扭簧41c (施力部件)旋轉到開鎖位置,如圖8(b)所示, 打開聯(lián)桿33被移動到開鎖位置。因此,在對內側門把手(省略圖示)再次進行開門操作,在打開聯(lián)桿33被內側打開桿32驅動時,打開聯(lián)桿33位于開鎖位置,內側打開桿32的推動部32c能夠與打開聯(lián)桿 33的推動部33b卡合,內側打開桿32的開門方向動作經由打開聯(lián)桿33而傳遞到提升桿23, 鎖閂機構20從鎖定狀態(tài)成為未鎖定狀態(tài),從而能夠打開門FD。
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所謂的緊急狀態(tài)下,打開聯(lián)桿33構成為,在不與提升桿 23卡合(干涉)的保持位置(圖6 (c)、(d)所示的位置)由內側打開桿32的保持部32b保持,從而能夠改善解除緊急狀態(tài)時(從圖8 (a)狀態(tài)轉移至(b)狀態(tài)時)的內側門把手(省略圖示)的操作感。因此,利用該車輛用門鎖裝置Ao能夠使上述雙拉動功能成立,并且能夠改善內側門把手(省略圖示)的操作感。圖9 圖11是用于與上述圖6 圖8進行對比的圖,在圖9 圖11所示的車輛用門鎖裝置Ao中,不設置相當于圖6 圖8所示的內側打開桿32的保持部32b的部件。因此,在圖9 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圖9 (c)、(d)所示的緊急狀態(tài)下,在打開聯(lián)桿33不能將內側打開桿32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提升桿23的狀態(tài)下,打開聯(lián)桿33的推動部33b 與提升桿23卡合(干涉),并且內側打開桿32的推動部32c與打開聯(lián)桿33的推動部33b 卡合(抵接)。因此,有可能在之后的操作(解除緊急狀態(tài)時的操作)中,因打開聯(lián)桿33與提升桿23的卡合而導致內側門把手的操作感變差。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能夠構成為在使雙拉動功能成立的車輛用門鎖裝置Ao 的內側打開桿32上設置保持部32b,使雙拉動功能成立,并且改善解除緊急狀態(tài)時內側門把手的操作感,但也可以構成為在外側打開桿(31)上設置與上述保持部32b同等功能的保持部,來改善在解除緊急狀態(tài)時外側門把手的操作感。另外,在實施本發(fā)明時,內側打開桿也能夠采用不經由鎖定操作單元而直接使打開聯(lián)桿從鎖定位置向開鎖位置移動的結構,或內側打開桿不經由鎖定操作單元而經由其他部件而使打開聯(lián)桿從鎖定位置向開鎖位置移動的結構來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門鎖裝置,具備鎖閂機構,其適于在車輛的門相對于車體關閉的狀態(tài)下能夠對車輛的門進行保持;打開桿,其適于伴隨設置在所述門的內側或外側的門把手的操作而被驅動;打開聯(lián)桿,其插裝在所述打開桿和所述鎖閂機構具備的提升桿之間,能夠在開鎖位置和鎖定位置之間切換,其中開鎖位置是指將伴隨所述門把手的開門操作的所述打開桿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所述提升桿的位置,鎖定位置是指不將伴隨所述門把手的開門操作的所述打開桿的開門方向動作傳遞到所述提升桿的位置;以及鎖定操作單元,其用于將所述打開聯(lián)桿切換到所述開鎖位置或所述鎖定位置;所述鎖定操作單元具備進行旋轉驅動的主動桿;驅動該主動桿的驅動機構;以及從動桿,該從動桿能夠與所述主動桿相對旋轉地安裝于所述主動桿,且與所述打開聯(lián)桿連接而進行旋轉動作,所述車輛用門鎖裝置被設定為在所述打開聯(lián)桿從所述開鎖位置切換到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從動桿與所述主動桿一體地動作;在所述打開聯(lián)桿從所述鎖定位置切換到所述開鎖位置時,所述從動桿經由施力部件與所述主動桿連動,在所述打開桿設置保持部,該保持部在所述打開聯(lián)桿位于所述鎖定位置、且所述打開桿伴隨所述門把手的開門操作向開門方向動作而使所述打開聯(lián)桿被所述打開桿驅動的狀態(tài)下,在所述打開聯(lián)桿從所述鎖定位置被切換到所述開鎖位置時,將所述打開聯(lián)桿保持在所述鎖定位置與所述開鎖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門鎖裝置,所述門把手是設置在所述門的內側的內側門把手,所述打開桿是伴隨所述內側門把手的操作而被驅動的內側打開桿。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門鎖裝置,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所述打開聯(lián)桿不與所述提升桿相互干涉。
全文摘要
車輛用門鎖裝置(Ao)具備伴隨門把手的操作而被驅動的打開桿(32);插裝于打開桿(32)與鎖閂機構的提升桿(23)之間的打開聯(lián)桿(33);用于將打開聯(lián)桿(33)切換至開鎖位置或鎖定位置的鎖定操作單元(41);以及用于驅動鎖定操作單元(41)的鎖定桿(53)。在打開桿(32)設置有保持部(32b)。保持部(32b)在打開聯(lián)桿(33)被打開桿(32)驅動的狀態(tài)下,在打開聯(lián)桿(33)經由鎖定操作單元(41)被鎖定桿(53)從鎖定位置切換至開鎖位置時,將打開聯(lián)桿(33)保持于鎖定位置與開鎖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
文檔編號B60J5/00GK102472058SQ20108003338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27日
發(fā)明者三戶翔, 園靖彥, 小島一記, 山田祐介, 渡邊頌子, 秋月龍次郎, 西尾貴士 申請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