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車輛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氣囊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車輛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氣囊模塊,以及氣囊模塊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已知將氣囊以折疊狀態(tài)包裝到箔片內且在箔片內造成真空,以獲得氣囊的高的包裝密度。例如,已知將氣囊折疊在深沖底部箔片中且將所述底部箔片與大致為平的頂部箔片焊接在一起。在此,可能發(fā)生的問題是在展開氣囊時發(fā)生底部箔片的大的膨脹,且所述底部箔片在氣囊通過頂部箔片離開之前撕開。這樣的不希望的底部箔片膨脹是由于如下事實所導致,即氣囊僅可在頂部箔片的區(qū)域內離開氣囊模塊,且相應地推靠頂部箔片。這導致底部箔片受到張力且類似地膨脹。底部箔片的撕開可能導致箔片碎片以不希望的未限定的方式被推入到車輛內部。此問題可能在氣囊包裝件未被真空包裝時同樣發(fā)生。在乘客氣囊模塊的情況中,此問題具體化為,在氣囊包裝件的頂部箔片與在展開情況中翻開或撕開且典型地通過儀表板或分開的蓋形成的相鄰的氣囊活門之間,由車輛制造商要求了最小距離,所述最小距離典型地等于大致15mm。氣囊包封必須能夠膨脹過該距離而不會使底部箔片由于在這里作用在底部箔片上的拉應力而被撕開。此問題在低溫范圍內發(fā)生程度增加,其中箔片的膨脹能力明顯受限。確實存在在低溫范圍內也能夠很大程度地膨脹的箔片。然而,這樣的箔片昂貴和/或僅能被有限程度地深沖,這是為何此箔片僅在有限程度上適合于解決所述問題的原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氣囊包裝件的氣囊模塊,該氣囊包裝件關于例如箔片的氣囊包裝的不希望的撕開具有改進的安全性。同時,應可獲得帶有此氣囊模塊的車輛以及用于生產相應的氣囊模塊的方法。此任務通過帶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氣囊模塊以及帶有權利要求15所述的特征的方法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從屬權利要求中詳細說明。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面建議,提供了氣囊包裝件的包封的包封凸緣,所述包封凸緣通過氣囊包裝件的第一下部包封部分和第二上部包封部分形成,并且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上和/或能夠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和相鄰結構之間,所述相鄰結構例如是儀表板。 第一包封部分在此例如通過氣囊包裝件的底部箔片形成且第二包封部分通過頂部箔片形成。通過將包封凸緣空間上固定,第一下部包封部分的拉應力被防止或至少明顯降低,因為在通過第二上部包封部分的膨脹所產生的展開的情況下,相應的拉力由模塊外殼和/或相鄰結構吸收。以此,下部包封部分最多經(jīng)受小的膨脹。同時,這意味著所出現(xiàn)的應變集中在上部包封部分的區(qū)域內,這意味著整個膨脹基本上由上部包封部分承擔,直至此上部包封部分最終以限定的方式在撕開邊緣的區(qū)域內被撕開。通過此應變降低,下部包封部分失效的危險得以明顯降低。
在所說明的功能性中,進一步需要考慮的是上部包封部分沿限定的撕開線的撕開由垂直應變和水平應變的加和引起。所述應變在撕開線的區(qū)域內由本發(fā)明強化,其方式使得撕開線在上部包封部分的小膨脹時已被撕開,即在在氣囊活門的方向上在小的豎向路徑后被撕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因此可靠地防止了包封部分在氣囊展開時的分離,其中, 同時能夠實現(xiàn)包封的以限定的方式在上部包封部分內的打開以及氣囊由于包封的限定的打開而以限定的方式的展開。同時,由于對下部包封部分的釋放,可無任何困難地滿足對于折疊包裝件和相鄰的氣囊活門之間的最小距離的要求。氣囊包裝件的包封的包封凸緣通過將第一包封部分的凸緣部分與第二包封部分的凸緣部分連接來形成。兩個凸緣部分例如焊接或膠合在一起。凸緣部分在此具體地是形成為平面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可從其余的包封部分突出。在此,凸緣部分可設置為具有封閉的環(huán)繞的幾何形狀,以此包封凸緣也一起具有此幾何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例如活門狀結構的非環(huán)繞結構也可每個均形成凸緣部分和包封凸緣。也可提供第一包封部分和/或第二包封部分的多個凸緣部分,特別是相互分開的凸緣部分和通過所述包封部分形成的凸緣部分。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在從氣囊包裝件側向突出的位置中,包封凸緣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上或可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和相鄰結構之間。包封凸緣因此從其余的氣囊包裝件側向突出,從而不影響實際氣囊包裝件就可將其固定。在此方面,包封凸緣可設置為空間上固定在或可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的凸緣的區(qū)域內。模塊外殼的凸緣提供了用于固定和夾持包封凸緣的寬的支承部,模塊外殼借助于該凸緣例如被緊固在例如儀表板的車輛結構內。這樣的夾持可使用或不使用分開的固定裝置進行。包封凸緣例如通過分開的或與模塊整合的固定元件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上。例如,模塊螺紋連接的螺栓用于將包封凸緣在空間上固定。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鉤形成在模塊外殼上,而包封凸緣懸垂在所述鉤中。包封凸緣可另外設置為通過例如儀表板的相鄰結構的固定元件空間上固定,和/或包封凸緣可設置為通過用于將模塊外殼連接到相鄰結構的形狀鎖定元件空間上固定。為在空間上固定包封凸緣,在某一典型實施例中,包封凸緣被設置為具有預先沖出的孔,所述孔允許例如鉤或鉚釘?shù)墓潭ㄔㄟ^所述孔。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包封部分形成氣囊布置在其內的殼體。第二包封部分閉合由第一包封部分形成的殼體。第一和第二包封部分在此例如通過底部箔片和頂部箔片形成,所述底部箔片和頂部箔片在各凸緣部分上焊接在一起。特別地,底部箔片在此形成為深沖底部箔片,折疊氣囊放置在該深沖底部箔片內。本發(fā)明還涉及具有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氣囊模塊的車輛。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氣囊模塊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氣囊布置在第一包封部分內;-將第一包封部分的至少一個凸緣部分與第二包封部分的至少一個凸緣部分連接以形成包封,氣囊布置在所述包封內,其中相互連接的兩個凸緣部分形成包封的至少一個包封凸緣,且其中包封和氣囊形成氣囊包裝件;-將氣囊包裝件布置在模塊外殼內;和
-將包封凸緣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上和/或在模塊外殼和相鄰結構之間。在此,包封可設置為在完成凸緣部分的連接前被抽真空,使得可獲得真空包裝的氣囊包裝件,所述氣囊包裝件然后布置在模塊外殼內。
本發(fā)明將在下文中作為示例參考附圖并借助多個實施例解釋。各圖為圖1示出了氣囊模塊的第一典型實施例的截面圖示;圖2示出了氣囊模塊的第二典型實施例的截面圖示;和圖3示出了氣囊模塊的第三典型實施例的截面圖示。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了氣囊模塊,所述氣囊模塊具有氣囊包裝件1、模塊外殼2和氣體發(fā)生器 3。通過緊固元件51、52,氣囊模塊被連接到相鄰結構,例如連接到車輛的儀表板4。模塊外殼2通過側壁21形成殼體22,用于布置氣囊包裝件1。殼體2另外包括用于氣體發(fā)生器3的緊固區(qū)域23。在此方面,圖示的外殼2同時圖示了氣體發(fā)生器支承部。 然而,可設置成使得氣體發(fā)生器支承部被設計為分開的部件。氣體發(fā)生器僅作為示例在圖1中圖示?;旧峡墒褂萌魏螝怏w發(fā)生器,其中可一起應用擴散器(未圖示)。模塊外殼2此外形成了凸緣24,所述凸緣M用于將氣囊模塊緊固到儀表板4。凸緣M具有開口 Ml,所述開口 241允許連接元件52的通過。在圖示的典型實施例中,連接元件是螺栓52,所述螺栓52連接到儀表板4且通過開口 241插入并由螺母51緊固以用于與模塊外殼連接。顯而易見的是,模塊外殼2和儀表板4的緊固然而也可通過合適的形狀鎖定和/或力配合的鎖定連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例如,螺栓52可設置成預組裝在模塊外殼2上或整合在模塊外殼2內,并且被插入到儀表板4的開口或凹陷內。氣囊包裝件1包括具有深沖底部箔片的形式的第一包封部分11以及具有頂部箔片12的形式的第二包封部分12,二者通過一個或多個焊縫13相互連接。深沖底部箔片11 在此形成殼體112以用于布置折疊的氣囊14。殼體112通過基本上形成為平面的頂部箔片 12封閉。頂部箔片12具有一個或多個撕開線,當氣囊14在展開的情況下以限定的方式膨脹時,頂部箔片在達到指定膨脹時沿所述撕開線撕開。此撕開線122示意性地在圖1中圖
7J\ ο為將底部箔片11和頂部箔片12連接,設置有底部箔片11的凸緣部分111和頂部箔片12的凸緣部分121,所述凸緣部分以平面方式相互重疊,并且在該區(qū)域內,布置有用以將底部箔片11和頂部箔片12連接的焊縫13。相互連接的凸緣部分112、121形成了氣囊包裝件1的包封凸緣6。該包封凸緣6從氣囊包裝件1的其余部分突出。氣囊包裝件1在實施例中被真空包裝,即在包封11、12內形成真空以獲得氣囊14 的高的包裝密度。在其他實施例中,氣囊包裝件為非真空包裝。為固定包封凸緣6,所述包封凸緣6具有預沖出的孔61。在預沖出的孔的區(qū)域中, 箔片凸緣6被推過螺栓52,并且當螺母51緊固時被夾在模塊外殼2的凸緣M與儀表板4 之間。
在將模塊外殼2連接到儀表板4之后,包封凸緣6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2和儀表板4之間。這導致在展開情況下由頂部箔片12承擔整個膨脹,其中底部箔片11不承受膨脹或僅承受小程度的膨脹。頂部箔片12發(fā)生膨脹直至所述頂部箔片12最終在一個或多個撕開線112上以限定的方式撕開。在本文中,應指出的是儀表板4在位于氣囊包裝件1上方的蓋區(qū)域41內具有較小的壁厚,且在此方面從頂部箔片12分開。此距離X通常由車輛制造商確定,且可達近似 15mm。考慮到由于包封凸緣6的空間上固定而在頂部箔片12上發(fā)生的應變集中,實現(xiàn)了使頂部箔片12在與儀表板4的蓋區(qū)域41接觸之前撕開。然而,在其他典型實施例中,也可設置成使得頂部箔片12僅在已離開儀表板4之后被撕開。以此方式,因為所出現(xiàn)的應變基本上總是被頂部箔片12吸收,所以可接受的是頂部箔片僅在稍后的時間在其已沖破蓋41后撕開。通過模塊外殼2的壁21形成的殼體21例如可形成為方形或圓柱形,這取決于模塊外殼2自身具有圓形還是矩形橫截面。相應地,包封凸緣6可形成為環(huán)繞的包封凸緣或替代地可具有多個活門狀包封凸緣區(qū)域。在任何情況中,底部箔片11設置為在至少兩側上、 也可在三側或四側上或環(huán)繞地被夾在模塊外殼2和儀表板4之間,使得所述底部箔片11在展開的情況中不承受膨脹或僅承受小程度的膨脹。底部箔片11和頂部箔片12可由相同的或替代地由不同的材料制成。進一步應指出的是,在圖示的示例實施例中,氣體發(fā)生器3并未布置在氣囊包裝件的包封內,而是替代地凸緣連接到所述氣囊包裝件上。氣體從氣體發(fā)生器3到氣囊14內的流入在此通過在氣體流入?yún)^(qū)域內對底部箔片11的局部破壞而發(fā)生。然而,氣體發(fā)生器3可等效地設置為類似地布置在氣囊包裝件1內。圖2示出了圖1的典型實施例的修改,其中包封凸緣的空間上固定不發(fā)生在模塊外殼2和儀表板4之間,而是替代地僅發(fā)生在模塊外殼2上。這樣的優(yōu)點在于使得固定和夾持可在氣囊模塊的組裝過程中進行。在圖1的典型實施例中,包封凸緣6的夾持僅在將氣囊模塊安裝在儀表板4上時進行。在圖2的典型實施例中,模塊外殼2具有至少兩個鉤25,包封凸緣6通過沖出的窗61懸垂在鉤25中。為此目的,例如根據(jù)圖2設置成凸緣M在其背離氣囊包裝件1的外側上形成向下彎曲的鉤25。然后,焊接的凸緣部分111、121或由所述凸緣部分111、121 形成的包封凸緣6借助預沖出的孔懸垂在這些鉤25中。除此之外,圖2的典型實施例對應于圖1的典型實施例。在展開的情況下且因此打開氣囊包裝件14時,彼此連接的箔片凸緣表面111、121 通過鉤25被保持在外殼上。由此又限定了底部箔片12的膨脹。在圖3的典型實施例中,儀表板4到模塊外殼2的連接通過未圖示的鉤或螺紋連接實現(xiàn)。為將箔片緊固在儀表板4上,提供了具有銷和/或鉤和/或條或樞軸的形式的固定元件42,所述固定元件42在圖3中示意性地圖示且突出到模塊外殼2的相應的開口沈內。焊接的凸緣表面111、121又具有沖出的孔61。當氣囊模塊安裝在儀表板4內時,儀表板4的固定元件42穿過箔片凸緣6的孔61,且以此方式將所述箔片凸緣6空間上固定。除此之外,圖3的典型實施例對應于圖1的典型實施例。在展開的情況中并且因此打開氣囊包裝件時,箔片凸緣表面111、121且因此箔片凸緣6通過固定元件42固定在其位置處,從而又防止或限制了底部箔片11的膨脹。圖1至圖3的典型實施例也可組合。例如,在圖1的典型實施例中,可提供用于懸掛在模塊外殼2上的包封凸緣6內的另外的鉤和/或根據(jù)圖3的另外的固定元件。所詳細說明的氣囊模塊的生產例如可通過如下方式進行。首先,將折疊的氣囊布置在深沖的底部箔片11內。隨后,頂部箔片的凸緣部分121放置在底部箔片11的凸緣部分111上和/或預先固定在所述凸緣部分111上,以此形成了包封。隨后,將包封排空?,F(xiàn)在,底部箔片11的凸緣部分111和頂部箔片的凸緣部分121被焊接在一起,使得包封且氣囊形成真空包裝的氣囊包裝件。在此,也可設置成在包封排空前已經(jīng)將兩個凸緣部分121、 111部分地焊接,其中完全的焊接僅在排空之后進行。在其他實施例變體中,避免了包封的排空。氣囊包裝件然后布置在模塊外殼12內。隨后,包封凸緣6被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2上和/或在模塊外殼和相鄰結構之間,如作為示例借助于圖1至圖3所圖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不限制于所圖示的典型實施例,所述典型實施例僅理解為示例。 例如,圖示的包封凸緣在模塊外殼上的固定或在模塊外殼和儀表板之間的固定可相互組合。此外,所詳細說明的氣囊模塊可作為連接到儀表板的替代另外連接到另一相鄰的車輛結構。在此方面,本發(fā)明的原理可轉用于與乘客氣囊模塊不同類型的其他氣囊模塊。此外, 模塊外殼、將包封凸緣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上或在模塊外殼和相鄰結構之間的方式、以及圖示的氣囊包裝件僅理解為示例。這也適用于僅示意性地指示的將氣囊折疊在氣囊包裝件內的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車輛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氣囊模塊,該氣囊模塊具有-氣囊包裝件(1),所述氣囊包裝件(1)具有氣囊(14)以及包封(11、12),所述氣囊(14)能夠膨脹以用于保護車輛乘員,所述氣囊(14)布置在所述包封(11、12)中,和 -模塊外殼O),所述氣囊包裝件(1)布置在所述模塊外殼O)中,其中-所述氣囊包裝件(1)的所述包封(11、1 包括第一下部包封部分(11)和第二上部包封部分(12),并且-所述第一包封部分(11)和所述第二包封部分(1 每個具有至少一個凸緣部分 (111、121),所述凸緣部分(111、121)相互連接,從而形成從剩余的氣囊包裝件(1)突出的至少一個包封凸緣(6), 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封凸緣(6)在空間上被固定在所述模塊外殼(2)上,并且/或者能夠在空間上被固定在所述模塊外殼(2)和相鄰結構(4)之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在從所述氣囊包裝件(1)側向突出的位置中的所述包封凸緣(6)在空間上被固定在所述模塊外殼(2)上,并且/或者能夠在空間上被固定在所述模塊外殼(2)和相鄰結構(4)之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塊外殼( 的凸緣04) 的區(qū)域中的所述包封凸緣(6)在空間上被固定,或者能夠在空間上被固定。
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封凸緣(6)借助于在所述模塊外殼(2)上的分開的或模塊化整合的固定元件05)而在空間上被固定。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外殼( 在背離所述氣囊包裝件⑴的模塊外殼⑵的外側上形成鉤(25),所述包封凸緣(6)懸垂在所述鉤05)中。
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封凸緣(6)能夠通過所述相鄰結構的固定元件(52)而在空間上被固定。
7.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封凸緣(6)能夠通過形狀鎖定元件(沈、似)在空間上被固定,所述形狀鎖定元件(沈、似)用于將所述模塊外殼(2)連接到所述相鄰結構(4)。
8.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封凸緣(6)具有用于固定的多個預沖出的孔(61),所述預沖出的孔(61)允許穿過固定元件(52)。
9.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封凸緣(6)能夠通過夾持而被固定在所述模塊外殼( 和相鄰結構(4)之間,而無需另外的固定裝置。
10.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模塊是乘客氣囊模塊,并且,所述相鄰結構⑷與所述模塊外殼⑵一起用于所述包封凸緣(6)的空間上的固定,并且所述相鄰結構由儀表板形成。
11.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封部分(15)具有至少一個撕開邊緣(122),所述第二包封部分(15)在展開的情況下沿所述至少一個撕開邊緣(122)撕開。
12.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封部分(11)形成殼體(112),折疊的氣囊(14)布置在所述殼體(112)中,且所述第二包封部分(12)封閉由所述第一包封部分(11)形成的所述殼體(112)。
13.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封部分 (11)和所述第二包封部分(1 通過底部箔片和頂部箔片形成,所述底部箔片和所述頂部箔片在各凸緣部分(111、121)上焊接在一起。
1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氣囊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14)被真空包裝在所述包封(11、1幻中。
15.一種用于生產車輛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氣囊模塊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驟-將氣囊(14)布置在第一包封部分(11)中;-將所述第一包封部分(11)的至少一個凸緣部分(111)與第二包封部分(1 的至少一個凸緣部分(121)連接以形成包封,所述氣囊(14)布置在所述包封中,其中,相互連接的兩個凸緣部分(111、121)形成所述包封的至少一個包封凸緣(6),并且其中所述包封(11、 12)和所述氣囊(14)形成氣囊包裝件(1);-將所述氣囊包裝件(1)布置在模塊外殼O)中;和-將所述包封凸緣(6)在空間上固定在所述模塊外殼( 上和/或在所述模塊外殼(2) 和相鄰結構(4)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車輛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氣囊模塊,具有氣囊包裝件(1),所述氣囊包裝件(1)具有可膨脹以保護車輛乘員的氣囊(14)以及氣囊(14)布置在其內的包封(11、12);和模塊外殼(2),氣囊包裝件(1)布置在所述模塊外殼(2)中。在此,氣囊包裝件(1)的包封(11、12)包括第一包封部分(11)和第二包封部分(12),且第一包封部分(11)和第二包封部分(12)每個均具有至少一個凸緣部分(111、121),所述凸緣部分(111、121)相互連接以形成從其余的氣囊包裝件(1)突出的至少一個包封凸緣(6)。包封凸緣(6)設置為在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2)上和/或能夠在空間上固定在模塊外殼(2)和相鄰結構(4)之間。本發(fā)明還涉及具有所述類型的氣囊模塊的車輛以及生產氣囊模塊的方法。
文檔編號B60R21/201GK102574495SQ201080038965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2日
發(fā)明者托比亞斯·費希納, 斯特芬·哈梅爾斯 申請人:高田-彼得里公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