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變車輪距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的汽車底盤兩輪之間的距離都是固定不變的,遇到很窄的道路,不易通過。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變車輪距汽車,它可根據(jù)不同的路況及行駛要求調(diào)整輪距,在窄路上行駛也很方便。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該可變車輪距汽車,包括車架、發(fā)動機、傳動軸、車輪,傳動軸上設置有差速器,發(fā)動機通過變速箱與差速器連接,傳動軸包括兩個半軸,每個半軸的端部通過萬向節(jié)與車輪連接;所述的半軸包括一段固定的粗軸、一段可伸縮的細軸;所述細軸的一端通過所述萬向節(jié)與車輪連接,另一端位于粗軸內(nèi),所述粗軸的另一端連接差速器;車架上設置油泵、液壓桿,液壓桿的油腔與油泵連通,液壓桿的神縮端與車輪連接;所述車架與車輪之間沿所述傳動軸的軸向設置有變距連桿;所述變距連桿、液壓桿與車輪之間均設置有相對滾動裝置。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它在道路狹窄時可調(diào)窄輪距,保證行駛安全;道路寬后,可調(diào)整輪距變寬,以提高車輛行駛的穩(wěn)定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俯視圖;圖中1萬向節(jié),2傳動軸,21粗軸,22細軸,3車架,4發(fā)動機,5差速器,6變速箱, 7油泵,9變距連桿,10車輪,15液壓桿,16相對滾動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所示,該可變車輪距汽車包括車架3、發(fā)動機4、傳動軸2、車輪10,傳動軸2上設置有差速器5,發(fā)動機4通過變速箱6與差速器5連接,傳動軸2包括兩個半軸,每個半軸的端部通過萬向節(jié)與車輪連接;所述的半軸包括一段固定的粗軸21、一段可伸縮的細軸22 ;所述細軸22的一端通過所述萬向節(jié)1與車輪10連接,另一端位于粗軸21內(nèi),所述粗軸21的另一端連接差速器5 ;車架3上設置油泵7、液壓桿15,液壓桿15的油腔與油泵7連通,液壓桿15的神縮端與車輪10連接;所述車架3與車輪10之間沿所述傳動軸2 的軸向設置有變距連桿9 ;所述變距連桿9、液壓桿15與車輪10之間均設置有相對滾動裝置16。該相對滾動裝置可以為軸承式。使用時,如需使車輪10輪距變寬,減慢車速,驅(qū)動油泵7,油泵7給液壓桿15送油,液壓桿15推動車輪慢慢往外移動,傳動軸的細軸22從粗軸21中伸出,同時變距連桿9伸展開,最終實現(xiàn)車輪10輪距的改變,由于液壓桿的作用,車輪輪距不會自動改動,也即對車輪限定了位置。變到適當?shù)木嚯x后加速,快速行駛??s小車輪輪距的過程與之正好相反,不在贅述。
權利要求
1.可變車輪距汽車,包括車架、發(fā)動機、傳動軸、車輪,傳動軸上設置有差速器,發(fā)動機通過變速箱與差速器連接,傳動軸包括兩個半軸,每個半軸的端部通過萬向節(jié)與車輪連接; 其特征是所述的半軸包括一段固定的粗軸、一段可伸縮的細軸;所述細軸的一端通過所述萬向節(jié)與車輪連接,另一端位于粗軸內(nèi),所述粗軸的另一端連接差速器;車架上設置油泵、液壓桿,液壓桿的油腔與油泵連通,液壓桿的神縮端與車輪連接;所述車架與車輪之間沿所述傳動軸的軸向設置有變距連桿;所述變距連桿、液壓桿與車輪之間均設置有相對滾動裝置。
全文摘要
可變車輪距汽車,包括車架、發(fā)動機、傳動軸、車輪,傳動軸上設置有差速器,發(fā)動機通過變速箱與差速器連接,傳動軸包括兩個半軸,每個半軸的端部通過萬向節(jié)與車輪連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半軸包括一段固定的粗軸、一段可伸縮的細軸;所述細軸的一端通過所述萬向節(jié)與車輪連接,另一端位于粗軸內(nèi),所述粗軸的另一端連接差速器;車架上設置油泵、液壓桿,液壓桿的油腔與油泵連通,液壓桿的神縮端與車輪連接;所述車架與車輪之間沿所述傳動軸的軸向設置有變距連桿;所述變距連桿、液壓桿與車輪之間均設置有相對滾動裝置。它在道路狹窄時可調(diào)窄輪距,保證行駛安全;道路寬后,可調(diào)整輪距變寬,以提高車輛行駛的穩(wěn)定性。
文檔編號B60B35/14GK102381135SQ20111023712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路文強 申請人:路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