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安全氣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安全氣囊,尤其是能對乘員和汽車車身起緩沖保護作用的安
全氣囊。
背景技術:
一般汽車的被動安全保護裝置,主要由安全車身、安全帶、安全氣囊組成。當汽車發(fā)生碰撞時,安全車身的吸能區(qū)受外力作用,發(fā)生線性變形及潰縮,吸收大部分的碰撞能量。同時,安全氣囊的撞擊傳感器觸發(fā)氣體發(fā)生器,氣體發(fā)生器接收到點火信號后迅速點火引爆,爆炸產生大量氣體給氣囊充氣,膨脹的氣囊將乘員的運動慣性停止,防止乘員與汽車部件直接碰撞,減少乘員受到的傷害。但是,汽車安全車身是以損毀車身結構來實現(xiàn)對碰撞能量的吸收,受碰撞變形的車身會對汽車內乘員造成擠壓傷害。安全氣囊的撞擊傳感器受安裝位置的影響,在不同部位發(fā)生碰撞時,撞擊傳感器接受的能量不同,不能可靠觸發(fā)氣體發(fā)生器,氣體發(fā)生器無觸發(fā)信號不工作,從而失去對乘員的保護作用。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安全氣囊,該安全氣囊不僅能在發(fā)生碰撞時對乘員進行緩沖保護,防止乘員與汽車部件直接碰撞,還能對汽車車身進行緩沖保護,避免汽車車身變形對乘員造成擠壓傷害。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外氣囊、充氣閥、安全閥、氣管與內氣囊連接。外氣囊與充氣閥和安全閥一端連接,安全閥另一端與氣管連接,氣管另一端與內氣囊連接。當發(fā)生碰撞時,經(jīng)過充氣閥充氣的外氣囊受外力作用,外氣囊內氣體被擠壓,外氣囊發(fā)生變形,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同時被擠壓的氣體經(jīng)過安全閥,當氣壓足夠大時,安全閥打開,氣體經(jīng)氣管輸送至內氣囊,內氣囊充氣膨脹,膨脹的內氣囊防止乘員與汽車部件直接碰撞,并將乘員的運動慣性停止。本發(fā)明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yōu)點可以在發(fā)生碰撞時對乘員進行緩沖保護,防止乘員與汽車部件直接碰撞,還能對汽車車身進行緩沖保護,避免汽車車身變形對乘員造成擠壓傷害。外氣囊僅通過安全閥用氣管連接內氣囊,結構簡單可靠。
圖I是本發(fā)明的構造圖。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構造圖。圖3是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的構造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描述。圖中I.外氣囊,2.充氣閥.3.安全閥,4.氣管,5.內氣囊,6.內氣囊保護器,7.緩沖安全閥,8.緩沖氣管,9.緩沖內氣囊,10.緩沖外氣囊,11.緩沖外氣囊充氣閥,12.汽車車身。如圖I所示,外氣囊⑴與充氣閥⑵和安全閥(3) —端連接,安全閥(3)另一端與氣管⑷連接,氣管⑷另一端與內氣囊(5)連接。在圖2所示的實例中,在汽車車身(12)外的外氣囊⑴與充氣閥⑵和安全閥(3) —端連接,安全閥(3)另一端與內氣囊保護器(6)和緩沖安全閥(7)連接,內氣囊保護器(6)另一端與氣管⑷連接,氣管⑷另一端與內氣囊(5)連接。緩沖安全閥(7)另一端與緩沖氣管(8)連接,緩沖氣管(8)另一端與緩沖內氣囊(9)連接。為保證內氣囊(5)充分膨脹,緩沖安全閥(7)開啟壓力大于內氣囊保護器(6)關閉壓力。在圖3所示的實例中,在汽車車身(12)外的外氣囊⑴與充氣閥⑵和安全閥
(3)一端連接,安全閥(3)另一端與氣管(4)連接,氣管(4)另一端與內氣囊(5)連接。另 外與外氣囊(I)平行設置的緩沖外氣囊(10)與緩沖外氣囊充氣閥(11)和緩沖安全閥(7)一端連接,緩沖安全閥(7)另一端與緩沖氣管(8)連接,緩沖氣管(8)另一端與緩沖內氣囊
(9)連接,外氣囊(I)和緩沖外氣囊(10)中間為隔離層。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安全氣囊,外氣囊、充氣閥、安全閥、氣管與內氣囊連接,其特征是外氣囊與充氣閥和安全閥一端連接,安全閥另一端與氣管連接,氣管另一端與內氣囊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安全氣囊,其特征是安全閥一端并接緩沖安全閥和內氣囊保護器,內氣囊保護器另一端與氣管連接,氣管另一端與內氣囊連接;緩沖安全閥另一端與緩沖氣管連接,緩沖氣管另一端與緩沖內氣囊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安全氣囊,其特征是另設置一個緩沖外氣囊,緩沖外氣囊與外氣囊平行設置,中間為隔離層。
全文摘要
一種能對乘員和汽車車身起緩沖保護作用的汽車安全氣囊。外氣囊與充氣閥和安全閥一端連接,安全閥另一端與氣管連接,氣管另一端與內氣囊連接。當發(fā)生碰撞時,經(jīng)過充氣閥充氣的外氣囊受外力作用,外氣囊內氣體被擠壓,外氣囊發(fā)生變形,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同時被擠壓的氣體經(jīng)過安全閥,當氣壓足夠大時,安全閥打開,氣體經(jīng)氣管輸送至內氣囊,內氣囊充氣膨脹,膨脹的內氣囊防止乘員與汽車部件直接碰撞,并將乘員的運動慣性停止。
文檔編號B60R19/20GK102774338SQ201210272329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5日
發(fā)明者陳鋼 申請人:陳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