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客車行李架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客車,具體說涉及一種客車行李架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常見的公路客車的行李架本體是直接水平地與客車的前后頂連接,這導致了客車的前、后頂需要做得很大很長,使得車內(nèi)空間顯得緊湊,甚至影響部分乘客的視野。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弊端,提供一種新的客車行李架連接裝置。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shù)方案包括行李架本體,行李架本體的兩端分別與客車的前、后頂相連,所述的行李架本體的兩端與客車的前、后頂之間分別設 有連接兩者的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為弧形板,且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自行李架本體I的兩端分別朝客車的前、后頂方向上揚形成弧面。由上述技術(shù)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采用自行李架本體兩端向前、后頂方向上翹的設計,可以使前、后頂不必設計的很大,盡可能最小化設計,增大了車內(nèi)空間及乘客的視野。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的一種客車行李架連接裝置,包括行李架本體1,行李架本體I的兩端分別與客車的前、后頂2、3相連,所述的行李架本體I的兩端與客車的前、后頂2、3之間分別設有連接兩者的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4、5。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4、5為弧形板,具體說就是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4、5自行李架本體I的兩端分別朝客車的前、后頂2、3方向上揚形成弧面。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4、5采用這種自行李架本體I兩端向前、后頂4、5方向上翹的設計,可以使前、后頂不必設計的很大,盡可能最小化設計,增大了車內(nèi)空間及乘客的視野。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quán)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客車行李架連接裝置,包括行李架本體(1),行李架本體(I)的兩端分別與客車的前、后頂(2、3)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李架本體(I)的兩端與客車的前、后頂(2、3)之間分別設有連接兩者的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4、5)。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客車行李架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4、5)為弧形板,且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4、5)自行李架本體(I)的兩端分別朝客車的前、后頂(2、3 )方向上揚形成弧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客車行李架連接裝置。包括行李架本體,行李架本體的兩端分別與客車的前、后頂相連,所述的行李架本體的兩端與客車的前、后頂之間分別設有連接兩者的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由上述技術(shù)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端頭連接板采用自行李架本體兩端向前、后頂方向上翹的設計,可以使前、后頂不必設計的很大,盡可能最小化設計,增大了車內(nèi)空間及乘客的視野。
文檔編號B60R5/00GK202656940SQ20122029836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6月25日
發(fā)明者王 華, 馮克萊 米歇爾, 莫浩, 邱洋, 高威 申請人: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