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應用于車輛中,該車輛包括方向盤、存儲裝置以及致動單元,該方向盤包括深度攝影機、電子陀螺儀以及安全氣囊。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通過深度攝影機對方向盤前方場景持續(xù)進行拍攝獲取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并利用三維立體人型偵測技術偵測出車輛行駛過程中是否發(fā)生危險狀況,當車輛行駛過程中即將發(fā)生突發(fā)緊急狀況或危險狀況時,通過致動單元主動開啟車輛的安全氣囊防護裝置,讓安全氣囊有更長的作用時間在車輛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避免駕駛人在安全氣囊充氣之際撞上安全氣囊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安全氣囊防護裝置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特別是關于一種車輛的安全 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 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由于當車輛行駛過程中,車上的駕駛人、乘客和物品跟著快速移動。若車輛發(fā)生事 故、撞上固定物體時,車輛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停止移動,但是車內的駕駛人、乘員等,在慣性 作用下仍會繼續(xù)向前沖,造成駕駛人、乘客可能猛烈撞擊車體,造成嚴重駕駛人、乘客嚴重 的傷害。為降低駕駛人、乘客在車輛發(fā)生車禍等意外事故時,與車體之間發(fā)生猛烈撞擊,目 前市售的車輛多配備有安全氣囊防護裝置,但目前車輛的安全氣囊防護裝置,多以安全氣 囊防護的裝置位置是否受到撞擊,作為安全氣囊是否開啟的判別依據。由于撞擊過程時間 非常短,安全氣囊由觸發(fā)至完成充氣過程約25?35毫秒,如充氣時間過長便會失去其防護 功用,容易造成駕駛人、乘客在安全氣囊充氣之際撞上氣囊,使駕駛人、乘客受到充氣中安 全氣囊的沖擊,所承受的沖擊力道可能遠比受車輛沖撞力道更強,反而使安全氣囊在此種 情況下,造成駕駛人、乘客更大的傷害。
【發(fā)明內容】
[0003]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當車輛行駛過程 中即將發(fā)生危險狀況時,立即主動開啟安全氣囊防護裝置讓安全氣囊有更長的充氣時間, 得以在車輛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避免駕駛人在安全氣囊充氣之際撞上氣囊造成 更嚴重的傷害。
[0004] 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運行于車輛中,該車輛包括方向盤、存儲裝置以及 致動單元,該方向盤包括深度攝影機、電子陀螺儀以及安全氣囊。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 系統(tǒng)包括:影像攝取模塊,用于在車輛發(fā)動瞬間啟動安裝在方向盤上的深度攝影機對方向 盤前方場景進行拍攝以獲取人型三維立體影像,從該人型三維立體影像內取得駕駛人的初 始位置,以及在駕駛人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通過深度攝影機對方向盤前方場景持續(xù)進行拍 攝以獲取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影像修正模塊,用于利用安裝在方向盤上的電子陀螺儀判別 方向盤的旋轉角度信息,以及根據電子陀螺儀測得的方向盤旋轉角度信息修正深度攝影機 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的角度;人型分析模塊,用于將修正后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與存 儲裝置中的人型三維模板進行比較分析以確認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內駕駛人的人型影像,對 駕駛人的人型影像進行方形區(qū)域標定作業(yè)確定人型影像位置,根據駕駛人的初始位置和人 型影像位置判別出駕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以及根據駕 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判斷駕駛人是否即將發(fā)生危險狀 況;氣囊控制模塊,用于當駕駛人即將發(fā)生危險狀況時,通過安裝在車輛上的致動單元主動 開啟車輛的安全氣囊防護裝置使安全氣囊在車輛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
[0005] 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應用于車輛中,該車輛包括方向盤、存儲裝置以及 致動單元,該方向盤包括深度攝影機、電子陀螺儀以及安全氣囊。該方法包括步驟:在車輛 發(fā)動瞬間啟動安裝在方向盤上的深度攝影機對方向盤前方場景進行拍攝以獲取人型三維 立體影像,并從該人型三維立體影像內取得駕駛人的初始位置;在駕駛人駕駛車輛行駛過 程中通過深度攝影機對方向盤前方場景持續(xù)進行拍攝以獲取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利用安裝 在方向盤上的電子陀螺儀判別方向盤的旋轉角度信息,并根據電子陀螺儀測得的方向盤旋 轉角度信息修正深度攝影機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的角度;將修正后的場景三維立體影 像與存儲裝置中的人型三維模板進行比較分析以確認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內駕駛人的人型 影像;對駕駛人的人型影像進行方形區(qū)域標定作業(yè)確定人型影像位置,并根據駕駛人的初 始位置和人型影像位置判別出駕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 根據駕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判斷駕駛人是否即將發(fā)生 危險狀況;當駕駛人即將發(fā)生危險狀況時,通過安裝在車輛上的致動單元主動開啟車輛的 安全氣囊防護裝置使安全氣囊在車輛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
[0006]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當車輛行駛過程 中即將發(fā)生突發(fā)緊急狀況或危險狀況時,能夠通過車輛的致動單元主動開啟車輛的安全氣 囊防護裝置,讓安全氣囊有更長的作用時間在車輛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避免駕 駛人在安全氣囊充氣之際撞上安全氣囊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 圖1是本發(fā)明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較佳實施例的運行環(huán)境示意圖。
[0008] 圖2是一種安全氣囊于車輛的方向盤上的位置示意圖。
[0009] 圖3是本發(fā)明安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較佳實施例的流程圖。
[0010] 圖4系深度攝影機對方向盤的前方場景持續(xù)進行拍攝獲取場景三維立體影像的 說明示意圖。
[0011] 圖5是一種利用電子陀螺儀測得的方向盤旋轉狀況對深度攝影機攝得的場景三 維立體影像進行調整修正作業(yè)的說明示意圖。
[0012] 圖6是一種對駕駛人的人型影像位置進行方形區(qū)域標定作業(yè)的說明示意圖。
[0013] 圖7是一種判別駕駛人出現(xiàn)危險狀況的說明示意圖。
[0014]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15] 車輛 1
[0016] 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10
[0017] 影像攝取模塊 101
[0018] 影像修正模塊 102
[0019] 人型分析模塊 103
[0020] 氣囊控制模塊 104
[0021] 存儲裝置 11
[0022] 微處理器 12
[0023] 致動單元 13
[0024] 方向盤 2
[0025] 深度攝影機 21
[0026] 電子陀螺儀 22
[0027] 安全氣囊 23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參閱圖1所示,是本發(fā)明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10較佳實施例的運行環(huán)境示意 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10安裝并運行于車輛1中,用于當車輛1 行駛過程中發(fā)生突發(fā)緊急狀況或危險狀況時,立即主動開啟車輛1的安全氣囊防護裝置讓 安全氣囊23有更長的充氣時間,得以在車輛1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避免駕駛人 在安全氣囊23充氣之際撞上安全氣囊23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該車輛1還包括,但不僅限 于,方向盤2、存儲裝置11、微處理器12及致動單元13。所述的方向盤2包括深度攝影機 21、電子陀螺儀22及安全氣囊23。所述的致動單元13用于主動開啟車輛1的安全氣囊防 護裝置,讓安全氣囊23在車輛1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所述的深度攝影機21、電 子陀螺儀22和安全氣囊23于方向盤2上的安裝位置如圖2所示。
[0029] 所述的深度攝影機21是一種三維立體(3D)影像攝取裝置,用于攝取被攝場景的 XY方向實時影像畫面,以及取得被攝場景各點距離攝影機鏡頭的Z方向距離信息。所述的 電子陀螺儀22是一種用于感測與維持方向盤2轉動方向的感測裝置,用于在駕駛人駕駛車 輛1行駛過程中偵測方向盤2的轉動角度。所述的安全氣囊23是一種安裝在車輛1的安 全氣囊防護裝置中的充氣軟囊,用于在車輛1發(fā)生車禍等撞擊事故時,迅速打開安全氣囊 防護裝置并完全展開進行充氣,在駕駛人、乘客與車體之間形成一個氣墊,作為駕駛人、乘 客在與車體之間發(fā)生猛烈撞擊時的緩沖墊。
[0030]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10包括影像攝取模塊101、影像修 正模塊102、人型分析模塊103以及氣囊控制模塊104。本發(fā)明所稱的功能模塊是指一種能 夠被車輛1的微處理器12所執(zhí)行并且能夠完成固定功能的一系列程序指令段,其存儲在車 輛1的存儲裝置11中。關于各功能模塊101-104將于下圖3的流程圖中作具體描述。
[0031] 參閱圖3所示,是本發(fā)明安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較佳實施例的流程圖。在本實施 例中,該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應用于車輛1中,當車輛1行駛過程中即將發(fā)生突發(fā)緊急狀況 或危險狀況時,能夠通過致動單元13主動開啟車輛1的安全氣囊防護裝置,讓安全氣囊23 有更長的作用時間在車輛1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避免駕駛人在安全氣囊23充氣 之際撞上安全氣囊23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0032] 步驟S31,在車輛發(fā)動瞬間,影像攝取模塊101啟動安裝在車輛1方向盤2上的深 度攝影機21對車輛1的前方場景進行拍攝以獲取人型三維立體影像,并從人型三維立體影 像內取得駕駛人的初始位置信息并暫存于存儲裝置11中。在本實施例中,深度攝影機21 取得車輛1發(fā)動瞬間方向盤2前方場景的影像畫面(X,Y方向)以及Z方向景深信息,通過 人型偵測技術對取得的三維立體影像進行判別,確認三維立體影像內人型影像于車輛1發(fā) 動瞬間的初始位置等狀況數據,并將取得的數據暫存于存儲裝置11中,作為后續(xù)判別駕駛 人位置狀況的依據。
[0033] 步驟S32,在駕駛人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影像攝取模塊101通過深度攝影機21對 方向盤2的前方場景持續(xù)進行拍攝以獲取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如圖4所示,是一種利用深 度攝影機21對方向盤2的前方場景持續(xù)進行拍攝獲取場景三維立體影像的示意圖。在駕 駛人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方向盤2的深度攝影機21對方向盤2的前方場景(包括駕駛人) 持續(xù)進行拍攝來獲取實時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
[0034] 步驟S33,影像修正模塊102利用安裝在車輛方向盤2上的電子陀螺儀22判別車 輛方向盤2的旋轉角度信息,并根據電子陀螺儀22測得的方向盤旋轉角度信息修正深度攝 影機21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的角度。由于駕駛人駕駛車輛1過程中,需通過旋轉方向 盤2操控車輛1的行駛路徑,但如此將造成方向盤2上深度攝影機21攝得影像的水平線角 度位置受到影響,導致后續(xù)對場景三維立體影像信息判別上存在誤差。因此,在深度攝影機 21拍攝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當時,需要利用電子陀螺儀22測得的方向盤轉動角度等數據 對深度攝影機21攝得的實時影像畫面(X,Y方向)以及Z方向景深信息進行影像調整修正 作業(yè),確保深度攝影機21取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與場景水平線角度位置等實際狀況相 符。
[0035] 如圖5所示,是一種利用電子陀螺儀22測得的方向盤2旋轉狀況對深度攝影機21 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進行調整修正作業(yè)的示意圖。若場景三維立體影像拍攝當時,方 向盤2的Z軸向左旋轉角度Θ,此時深度攝影機21攝得場景三維立體影像的內容以及水平 線位置亦將向左偏移,因此影像修正模塊102將先根據該場景三維立體影像拍攝當時方向 盤2的Z軸傾斜角度,將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向右修正旋轉角度Θ,使該場景三維立體 影像的內容以及水平線位置能夠與現(xiàn)實場景狀況相符合。相同地,若場景三維立體影像拍 攝當時,方向盤2的Z軸為向右旋轉角度Θ,影像修正模塊102則主動將三維立體影像向左 修正旋轉Θ。
[0036] 步驟S34,人型分析模塊103將修正后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與存儲裝置11中的人 型三維模板進行比較分析以確認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內駕駛人的人型影像位置。所述的人型 三維范本存儲有駕駛人駕駛車輛1的各種三維立體人型數據,其預先制作并存儲在車輛1 的存儲裝置11中,作為判別駕駛人的人型影像位置的依據。在本實施例中,該人型三維模 板的建模方法包括步驟:(a)利用深度攝影機21拍攝各駕駛人位于駕駛座的三維立體人型 影像來搜集大量駕駛人的三維立體人型資料,取得深度攝影機21的鏡頭至人型各點的距 離數據;(b)將人型輪廓各點至鏡頭的距離信息轉換為像素值(pixel)并存儲為特征數組, 該特征數組中各點按比例分布,最高點像素值為255,最低點像素值為0 ;(c)針對所有搜 集到的人型特征數組數據進行特征對齊作業(yè);(d)對所有對齊完成的人型特征數組中各點 進行逐點像素值統(tǒng)計,利用標準差方式進行人型特征數組內各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推定; (e)完成統(tǒng)計的人型特征數組各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構成的人型影像即為人型三維范本。
[0037] 在本實施例中,人型分析模塊103確認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內駕駛人的人型影像位 置包括步驟:(a)將深度攝影機21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各點至深度攝影機21鏡頭的 距離信息轉換為像素值并存儲為場景數組,該場景數組中各點按比例分布,最高點像素值 為255,最低點像素值為0 ;(b)將場景數組中各點的像素值按比例進行縮放,并與人型三維 模板中各點像素值進行比較;(c)若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區(qū)域內的某一點像素值與人型三維 范本內的相同點像素值的差距小于5%時(例如人型三維模板中某一點像素值為255,場景 三維立體影像對應點像素值為250,兩者比例差距2%),則判斷場景范圍內該點像素值落在 人型三維范本相同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內;(d)若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區(qū)域內有85%至90% 以上的像素值都落在人型三維范本相同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內,則代表該比較區(qū)域的像素 點分布與人型三維范本相近,可將該區(qū)域圈定為符合人型影像區(qū)域。
[0038] 步驟S35,人型分析模塊103對駕駛人的實時人型影像進行方形區(qū)域標定作業(yè)確 定人型影像位置,并根據存儲在存儲裝置11中駕駛人的初始位置和人型影像位置判別出 駕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參考圖6所示,系對駕駛人的 人型影像位置進行方形區(qū)域標定作業(yè)的示意圖。人型分析模塊103將持續(xù)根據人型影像的 方形區(qū)域判別出駕駛人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
[0039] 步驟S36,人型分析模塊103根據駕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 的距離信息判斷駕駛人是否即將發(fā)生危險狀況。參考圖7所示,是一種判別駕駛人出現(xiàn)危 險狀況的判別說明示意圖。人型分析模塊103對人型影像的方形區(qū)域對駕駛人位置移動狀 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進行判別,若偵測出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內人型影像的 位置急遽向方向盤2位置方向移動(例如移動速度超過50cm/s),且駕駛人的人型影像表面 積超過安全比例(例如超過60%)與車輛方向盤2之間的距離小于安全值(例如15cm)時,則 可推測車輛1行駛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突發(fā)緊急狀況或事故,導致駕駛人急踩煞車所致,此時 將視為駕駛人發(fā)生危險狀況。
[0040] 若駕駛人未發(fā)生危險狀況,流程返回步驟S32,繼續(xù)通過深度攝影機21對方向盤2 的前方場景持續(xù)進行拍攝獲取場景三維立體影像。若駕駛人即將發(fā)生危險狀況,流程執(zhí)行 步驟S37,氣囊控制模塊104通過致動單元13主動開啟車輛1的安全氣囊防護裝置,使安全 氣囊23在車輛1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進而避免駕駛人在安全氣囊23充氣之際 撞上安全氣囊23使駕駛人反而受到充氣中安全氣囊23的沖擊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0041] 最后應說明的是,本發(fā)明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及方法不限應用于前座駕 駛人或乘客的安全防護上,也可針對車輛1安裝有安全氣囊23的各位置點進行監(jiān)控作業(yè), 有效在駕駛人與乘客可能受到各方位撞擊時,提前使該方位的安全氣囊23進行充氣作業(yè), 提高駕駛人與乘客乘座車輛1的安全防護。
[0042]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以上較佳實施例對 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 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應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運行于車輛中,其特征在于,該車輛包括方向盤、存儲 裝置以及致動單元,該方向盤包括深度攝影機、電子陀螺儀以及安全氣囊,該安全氣囊啟動 控制系統(tǒng)包括: 影像攝取模塊,用于在車輛發(fā)動瞬間啟動安裝在方向盤上的深度攝影機對方向盤前方 場景進行拍攝,以獲取人型三維立體影像,從該人型三維立體影像內取得駕駛人的初始位 置,以及在駕駛人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通過深度攝影機對方向盤前方場景持續(xù)進行拍攝, 以獲取場景三維立體影像; 影像修正模塊,用于利用安裝在方向盤上的電子陀螺儀判別方向盤的旋轉角度信息, 以及根據電子陀螺儀測得的方向盤旋轉角度信息修正深度攝影機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 像的角度; 人型分析模塊,用于將修正后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與存儲在存儲裝置中的人型三維模 板進行比較分析,以確認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內駕駛人的人型影像,對駕駛人的人型影像進 行方形區(qū)域標定作業(yè)確定人型影像位置,根據駕駛人的初始位置和人型影像位置判別出駕 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以及根據駕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 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判斷駕駛人是否即將發(fā)生危險狀況;以及 氣囊控制模塊,用于當駕駛人即將發(fā)生危險狀況時,通過安裝在車輛上的致動單元主 動開啟車輛的安全氣囊防護裝置,使安全氣囊在車輛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度攝影機是一 種三維立體影像攝取裝置,用于攝取被攝場景的XY方向實時影像畫面,以及取得被攝場景 各點距離攝影機鏡頭的Z方向距離信息。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子陀螺儀是一 種用于在駕駛人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偵測方向盤的轉動角度信息的感測裝置。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氣囊是一種 安裝在車輛的安全氣囊防護裝置中的充氣軟囊,在車輛發(fā)生車禍撞擊事故時,用于迅速打 開安全氣囊防護裝置并完全展開進行充氣。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產生人型三維模 板的產生方法包括步驟: 利用深度攝影機拍攝各駕駛人位于車輛駕駛座的三維立體人型影像來搜集大量駕駛 人的三維立體人型資料,并取得深度攝影機的鏡頭至人型輪廓各點的距離信息; 將人型輪廓各點至鏡頭的距離信息轉換為像素值并存儲為特征數組; 針對所有搜集到的人型特征數組數據進行特征對齊作業(yè); 針對所有對齊完成的人型特征數組中各點像素值進行逐點統(tǒng)計,利用標準差方式進行 人型特征數組內各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推定;以及 將完成統(tǒng)計的人型特征數組各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構成的人型影像確定為人型三維 范本。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認場景三維立體 影像內駕駛人的人型影像位置包括步驟: 將深度攝影機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各點至深度攝影機鏡頭的距離信息轉為像素 值并存儲為場景數組; 將場景數組中各點像素值按比例進行縮放,并與人型三維模板中各點像素值進行比 較; 若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區(qū)域內的某一點像素值與人型三維范本內的相同點像素值的差 距小于5%時,則判斷該區(qū)域內該點像素值落在人型三維范本相同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內; 以及 若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區(qū)域內有85%至90%以上點像素值都落在人型三維范本相同點像 素值的容許范圍內,則代表該區(qū)域的像素點分布與人型三維范本相近,將該區(qū)域圈定為符 合人型影像位置區(qū)域。
7. -種安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應用于車輛中,其特征在于,該車輛包括方向盤、存儲 裝置以及致動單元,該方向盤包括深度攝影機、電子陀螺儀以及安全氣囊,該方法包括步 驟: 在車輛發(fā)動瞬間啟動安裝在方向盤上的深度攝影機對方向盤前方場景進行拍攝,以獲 取人型三維立體影像,并從該人型三維立體影像內取得駕駛人的初始位置; 在駕駛人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通過深度攝影機對方向盤前方場景持續(xù)進行拍攝,以獲 取場景二維立體影像; 利用安裝在方向盤上的電子陀螺儀判別方向盤的旋轉角度信息,并根據電子陀螺儀測 得的方向盤旋轉角度信息修正深度攝影機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的角度; 將修正后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與存儲在存儲裝置中的人型三維模板進行比較分析,以 確認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內駕駛人的人型影像; 對駕駛人的人型影像進行方形區(qū)域標定作業(yè),確定人型影像位置,并根據駕駛人的 初始位置和人型影像位置判別出駕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 息; 根據駕駛人的位置移動狀況及駕駛人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信息判斷駕駛人是否發(fā)即 將生危險狀況;以及 當駕駛人即將發(fā)生危險狀況時,通過安裝在車輛上的致動單元主動開啟車輛的安全氣 囊防護裝置,使安全氣囊在車輛發(fā)生撞擊前預先完成充氣作業(yè)。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度攝影機是一 種三維立體影像攝取裝置,用于攝取被攝場景的XY方向實時影像畫面,以及取得被攝場景 各點距離攝影機鏡頭的Z方向距離信息。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子陀螺儀是一 種用于在駕駛人駕駛車輛行駛過程中偵測方向盤的轉動角度信息的感測裝置。
10.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氣囊是一種 安裝在車輛的安全氣囊防護裝置中的充氣軟囊,在車輛發(fā)生車禍撞擊事故時,用于迅速打 開安全氣囊防護裝置并完全展開進行充氣。
11.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型三維模板產 生方法包括步驟: 利用深度攝影機拍攝各駕駛人位于車輛駕駛座的三維立體人型影像來搜集大量駕駛 人的三維立體人型資料,并取得深度攝影機的鏡頭至人型輪廓各點的距離信息; 將人型輪廓各點至鏡頭的距離信息轉換為像素值并存儲為特征數組; 針對所有搜集到的人型特征數組數據進行特征對齊作業(yè); 針對所有對齊完成的人型特征數組中各點像素值進行逐點統(tǒng)計,利用標準差方式進行 人型特征數組內各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推定;以及 將完成統(tǒng)計的人型特征數組各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構成的人型影像確定為人型三維 范本。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氣囊啟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確認場景三維立 體影像內駕駛人的人型影像位置包括步驟: 將深度攝影機攝得的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各點至深度攝影機鏡頭的距離信息轉為像素 值并存儲為場景數組; 將場景數組中各點像素值按比例進行縮放,并與人型三維模板中各點像素值進行比 較; 若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區(qū)域內的某一點像素值與人型三維范本內的相同點像素值的差 距小于5%時,則判斷該區(qū)域內該點像素值落在人型三維范本相同點像素值的容許范圍內; 以及 若場景三維立體影像區(qū)域內有85%至90%以上點像素值都落在人型三維范本相同點像 素值的容許范圍內,則代表該區(qū)域的像素點分布與人型三維范本相近,將該區(qū)域圈定為符 合人型影像位置區(qū)域。
【文檔編號】B60R21/015GK104118384SQ201310150253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李后賢, 李章榮, 羅治平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