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輛底盤鉸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汽車制造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各種車輛制造業(yè)也在突飛猛進,鉸接式客車以它載客量大、利用系數(shù)高等特點在國內大中城市逐漸得到推廣。鉸接客車一般由前后車廂以及連接前后車廂的底盤鉸接系統(tǒng)等組成,底盤鉸接系統(tǒng)包括前架、后架、轉盤軸承和液壓緩沖裝置等,前架一般通過前橫梁與鉸接車前車廂固定連接,后架通過后橫梁與鉸接車后車廂固定連接。其中,底盤鉸接系統(tǒng)中的液壓緩沖裝置是制約鉸接車性能的關鍵因素。鉸接客車的液壓緩沖裝置一般由左右兩個液壓缸、一個液壓控制器和電氣控制系統(tǒng)組成,液壓缸由液壓控制器控制變換其輸出阻力的大小,電氣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車輛轉彎角度,發(fā)信號給液壓控制器,使其變換不同的壓力值。這種液壓緩沖控制系統(tǒng)雖然可以根據(jù)車輛夾角的變化形成不同的阻尼,但是這種系統(tǒng)的結構較為復雜,占用空間大,而且液壓部件及管路接頭處偶爾會有漏油現(xiàn)象,不僅影響車輛的性能,嚴重時還會導致車輛無法運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采用設置于鉸接系統(tǒng)前架和后架中心孔內的旋轉阻尼器為前架和后架間的相對轉動提供阻尼,以簡化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的結構,提高鉸接系統(tǒng)的使用壽命。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包括前架、后架、轉盤軸承,以及為所述前架和后架間的相對轉動提供阻尼的液壓緩沖裝置,所述前架和后架分別和所述轉盤軸承固定連接,所述前架和后架的內側分別形成有中心孔,所述液壓緩沖裝置設于所述前架的中心孔內,其包括定子和相對于定子轉動的轉子,以及形成于定子和轉子間的液壓腔,所述定子與所述前架相固定連接,所述轉子通過一連接鍵與所述后架相配合形成動配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液壓緩沖裝置為一旋轉阻尼器,所述定子和轉子同心設置且所述轉子位于定子的內側。所述旋轉阻尼器還包括用于封裝定子和轉子的上端蓋和下端蓋。所述前架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與所述定子相配合連接的凸臺,所述凸臺包括相間分布的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所述第一凸臺的上端面與所述前架上端面在同一個平面上,所述第二凸臺的上端面低于所述前架上端面。所述定子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開設復數(shù)個第一凹槽,用于與所述前架的凸臺相配合連接。所述上端蓋外壁圓 周方向上均勻開設復數(shù)個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與所述定子上的第一凹槽相對應設置。
所述連接鍵包括上端與下端,所述連接鍵上端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弧形齒,所述轉子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第二凹槽,所述弧形齒與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連接。所述弧形齒,除齒的上下端面為外,其齒形為外凸的球面結構。旋轉阻尼器轉子在工作時,在橫、豎、縱三個方向上都可以浮動,能夠消除鉸接系統(tǒng)工作時產生的干涉和卡阻。所述連接鍵下端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第四凹槽,所述后架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第三凸臺,所述第四凹槽與所述第三凸臺相配合連接。所述定子內壁圓周面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隔板槽,所述每個隔板槽內固定安裝有分隔所述液壓腔的隔板。所述定子上端圓周方向上分別設置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定子外壁位于隔板兩側分別設置相對稱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分別和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相連通。 所述轉子外壁圓周面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葉片槽,所述葉片槽內固定安裝有分隔所述液壓腔的葉片。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旋轉阻尼器代替左右液壓缸為鉸接系統(tǒng)提供緩沖阻力,旋轉阻尼器與前架和后架之間連接結構設計巧妙,結構簡單緊湊,工作可靠,密封效果好,確保不會出現(xiàn)漏油的現(xiàn)象,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圖1是本發(fā)明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部分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前架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后架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旋轉阻尼器上端蓋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旋轉阻尼器定子的立體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旋轉阻尼器轉子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旋轉阻尼器下端蓋的立體示意圖;圖8是本發(fā)明連接鍵的立體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的旋轉阻尼器的立體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的旋轉阻尼器除去上端蓋的立體示意圖。附圖標記:1、前架,11、同心孔,12、球鉸,13、凸臺,131、第一凸臺,132、第二凸臺,
2、后架,21、第三凸臺,3、轉盤軸承,4、電控系統(tǒng),5、旋轉阻尼器,51、定子,511、第一凹槽,512、隔板槽,513、隔板,514、壓緊油槽,515、第一油口,516、第二油口,517、第一油道,518、第二油道,52、轉子,521、葉片槽,522、葉片,523、吸油閥安裝口,524、第二凹槽,53、上端蓋,531、第三凹槽,54、下端蓋,541、軸面密封槽,55、液壓腔,6、連接鍵槽,7、連接鍵,71、上端,711、弧形齒,72、下端,721、第四凹槽,81、前架的中心孔,82、后架的中心孔,91、角度傳感器,92、壓力傳感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用于連接鉸接式客車的前后車廂,其包括前架1、后架2、轉盤軸承3、電控系統(tǒng)4,旋轉阻尼器5,以及連接旋轉阻尼器5和后架2的連接鍵7,前架I連接前車廂,后架2連接后車廂,前后車廂通過轉盤軸承3的轉動實現(xiàn)車輛的轉彎;電控系統(tǒng)4根據(jù)角度傳感器91和壓力傳感器92 (見圖9)等傳感設備檢測到的信號進行邏輯演算,并將演算結果信號輸出,從而設置旋轉阻尼器5的工作壓力。前架I與后架2分別和轉盤軸承3固定連接,具體來說,本實施例中前架I和轉盤軸承3的外圈(圖未示)相固定連接,后架2和轉盤軸承3的內圈(圖未示)相固定連接。前架I和后架2的中心位置分別形成有中空的中心孔81,82,旋轉阻尼器5固定設置在前架I的中心孔81內并與前架I相固定連接。車輛在轉彎行駛時,前車廂帶動前架I轉動,旋轉阻尼器5提供轉向阻尼,旋轉阻尼器5為防止車輛轉向角度過大提供阻尼緩沖效果。結合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揭示的前架I的前端設置兩個同心孔11,每個同心孔11內均安裝有球鉸12,用于將前架I與前車廂固定連接;前架I上端圓周面內側一圈設置若干用于安裝轉盤軸承3的外圈的安裝孔;前架I內側圓周面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連接前架I和旋轉阻尼器5的凸臺13。更進一步地,所述凸臺13包括數(shù)個相間設置的第一凸臺131和第二凸臺132,第一凸臺131的上端面與前架I上端面在同一個平面上,第二凸臺132的上端面低于前架I的上端面,第一凸臺131和第二凸臺132分別與旋轉阻尼器5上相對應的結構相卡合。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揭示的后架2的后端面上設置有后架2與鉸接車橫梁(圖未示)進行固定連接的若干定位孔,橫梁固定連接到后車廂上;后架2上端面圓周方向上設置若干個定位孔和螺孔,用于安裝轉盤軸承3的內圈;后架2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第三凸臺21,用于與連接鍵7上第四凹槽相卡合。結合圖9以及圖10所示,旋轉阻尼器5包括定子51、轉子52以及用于封裝定子51和轉子52的上端蓋53和下端蓋54,定子51和轉子52同心設置且轉子52位于定子51的內側,定子51和轉子52之 間形成有液壓腔55。結合圖5所示,定子51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開設復數(shù)個第一凹槽511,用于與前架I內壁圓周面上的第一凸臺131和第二凸臺132相配合連接;定子51內側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隔板槽512,用于固定連接分隔液壓腔55的隔板513,定子外壁位于隔板兩側分別設置相對稱的第一油口 515和第二油口 516 ;定子51上端法蘭面圓周方向上分別設置第一油道517和第二油道518,第一油道517和第二油道518分別和隔板513兩側的第一油口515和第二油口 516相通。結合圖4所示,上端蓋53固定設置在定子51上方,上端蓋53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三凹槽531 (本實施例中為三個),該第三凹槽531對應于定子51相間的第一凹槽511設置并在縱向形成重疊,重疊后形成的連接鍵槽6與前架I上的第二凸臺132 —一對應;而前架I上的第一凸臺132的高度值正好為第二凸臺131與上端蓋53的高度差值,因此,第一凸臺132卡止在定子51的第一凹槽511內,這樣在豎直方向上限制了旋轉阻尼器5上下竄動,并且通過第二凸臺132上的螺孔及螺栓的配合將旋轉阻尼器5與前架I固定連接。上端蓋53上的圓周面上均勻設置若干螺紋孔,與定子51和下端蓋54上的螺紋孔一一對應,用于將前架I與定子51和下端蓋54固定連接。
下端蓋54固定設置在定子51下方,通過螺紋孔與上端蓋53和定子51固定連接,下端蓋54內壁圓周方向上設置有軸面密封槽541。更佳地,所述隔板槽512兩側還設有壓緊油槽514,用于抵消隔板513轉動時產生的離心力。結合圖6所示,轉子52外壁圓周面上均勻設置有至少一個葉片槽521 (本實施例中為三個),用于固定連接分隔液壓腔55的葉片522,葉片522和隔板513相間隔設置,將液壓腔55均勻的分割若干個容腔,容腔內都裝滿液壓油,當轉子52相對定子51逆時針轉動時,葉片522左側容腔內的液壓油受到壓縮產生阻尼,當轉子52相對定子51順時針轉動時,葉片522右側容腔內的液壓油受到壓縮,產生阻尼。較佳地,葉片槽521所在的轉子52的外圓周面的兩側開設兩個相對稱的吸油閥安裝口 523,當容腔內產生負壓時,吸油閥將轉子52圓軸面和端面之間泄漏的液壓油吸回容腔內,避免產生“悶油”現(xiàn)象以及避免液壓油的泄漏。轉子52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與所述連接鍵7相連接的第二凹槽524。如圖8所示,后架2與旋轉阻尼器5之間通過連接鍵7進行連接,連接鍵7包括上端71與下端72,上端71的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弧形齒711,該弧形齒711與轉子52內壁圓周方向上的第二凹槽524能夠相貼合,產生扭矩;弧形齒711相對的兩端面為球形凸面,使得旋轉阻尼器5的轉子52在工作時,在橫、豎、縱三個方向上能夠浮動,以消除鉸接系統(tǒng)工作時產生的干涉與卡阻。連接鍵7下端72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第四凹槽721,用于與后架2外壁圓周方向上的第三凸臺21相配合連接。通過連接鍵7的下端72與后架2間的配合連接,以及連接鍵7的上端71與旋轉阻 尼器5轉子52間的配合連接,從而將后架2與旋轉阻尼器5的轉子52動配連接。組裝時,將本實施例中的前架1、后架2及轉盤軸承3組裝到一起,并將連接鍵7與后架2組裝在一起,最后再將組裝好的旋轉阻尼器5分別與前架I及連接鍵7相固定連接。這樣,更便于旋轉阻尼器5的維護及更換。以上為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中所揭示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對該系統(tǒng)的中結構進行替代。如前架與旋轉阻尼器的定子間的連接結構可用銷連接,后架與旋轉阻尼器轉子間的連接結構可用撓性連接等。本發(fā)明旋轉阻尼器5和前架1、后架2之間的連接結構設計巧妙,穩(wěn)定性好;結構簡單緊湊,重量較輕,使用壽命長,抗扭性強,可靠性高,實用性強,并且還能避免出現(xiàn)漏油現(xiàn)象。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及技術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仍可能基于本發(fā)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種種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的替換及修飾,因此,本發(fā)明保護范圍應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的內容,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發(fā)明的替換及修飾,并為本專利申請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包括前架、后架、轉盤軸承,以及為所述前架和后架間的相對轉動提供阻尼的液壓緩沖裝置,所述前架和后架分別與所述轉盤軸承固定連接,所述前架和后架的內側分別形成有中心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緩沖裝置設于所述中心孔內,其包括定子,相對于定子轉動的轉子,以及形成于定子和轉子間的液壓腔,所述定子與所述前架相固定連接,所述轉子通過連接鍵與所述后架相配合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緩沖裝置為一旋轉阻尼器,所述定子和轉子同心設置且所述轉子位于定子的內側。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阻尼器還包括用于封裝定子和轉子的上端蓋和下端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與所述定子相配合連接的凸臺,所述凸臺包括相間分布的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所述第一凸臺的上端面與所述前架上端面在同一個平面上,所述第二凸臺的上端面低于所述前架上端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開設復數(shù)個第一凹槽,用于與所述前架的凸臺相配合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蓋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開設復數(shù)個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與所述定子上的第一凹槽相對應設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鍵包括上端與下端,所述連接鍵上端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弧形齒,所述轉子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第二凹槽,所述弧形齒與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齒的前、后端面為外凸的球面結構。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鍵下端外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第四凹槽,所述后架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第三凸臺,所述第四凹槽與所述第三凸臺相配合固定連接。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內壁圓周面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隔板槽,所述每個隔板槽內固定安裝有分隔所述液壓腔的隔板。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上端圓周方向上分別設置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定子外壁位于隔板兩側分別設置相對稱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分別和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相連通。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外壁圓周面上均勻設置復數(shù)個葉片槽, 所述葉片槽內固定安裝有分隔所述液壓腔的葉片。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鉸接車底盤鉸接系統(tǒng),屬于車輛底盤鉸接技術領域,其包括前架、后架、轉盤軸承和為所述前架和后架間相對轉動提供阻尼的液壓緩沖裝置,所述前架和后架分別和所述轉盤軸承固定連接,所述前架和后架的內側分別形成有中心孔,所述液壓緩沖裝置設于所述前架的中心孔內,其包括定子,相對于定子轉動的轉子,以及形成于定子和轉子間的液壓腔,所述定子與所述前架相配合作固定連接,所述轉子通過連接鍵與所述后架相配合作動配連接。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加工簡單,重量較輕,使用壽命長,抗扭性強,可靠性高,實用性強等優(yōu)點,并且還能避免出現(xiàn)漏油現(xiàn)象。
文檔編號B60D1/14GK103213465SQ20131015645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郝慶軍 申請人:伊卡路斯(蘇州)車輛系統(tǒng)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