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維持了濕路性能以及夾石性能且降低了滾動阻力。重載荷用充氣輪胎通過在胎面部(2)設置胎肩主溝(3)和中央主溝(4)而劃分出中間陸地部(6)。在中間陸地部設有中間輔助溝(20)、外側中間橫溝(21)和內側中間橫溝(22)。外側中間橫溝(21)以及內側中間橫溝(22)在各中間陸地部內的輪胎一周上的條數(shù)分別為40條~50條。外側中間橫溝以及內側中間橫溝具有淺底部(25)。在淺底部形成有溝底刀槽花紋(30)。溝底刀槽花紋包括具有中央主溝4的溝深的0.85倍~1.00倍的深度的第一部分(32)、以及具有該第一部分的深度的0.30倍~0.70倍的深度的第二部分(33)。
【專利說明】重載荷用充氣輪胎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既能維持濕路性能以及夾石性能又能使?jié)L動阻力降低。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提出有使?jié)L動阻力降低的充氣輪胎。例如,在下述的專利文獻I中,提出有如下充氣輪胎:增大胎面部的寬度方向的中央處的陸地比,從而使基于胎面部的變形的能量損失降低。
[0003]然而,這種充氣輪胎存在濕路性能降低的擔憂。并且,如果為了維持濕路性能而設置橫溝,則胎面部的剛性會降低而導致滾動阻力增大。此外,這種輪胎易于將石子等異物夾在橫溝中,從而存在夾石性能降低的擔憂。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41769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這樣的情形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該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設于中間陸地部的橫溝的溝底面設置有溝底刀槽花紋,并且改善了該溝底刀槽花紋,以此為基本,既能維持濕路性能以及夾石性能,又能使?jié)L動阻力降低。
[0006]本發(fā)明中的技術方案I所述的發(fā)明是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該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胎面部設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側沿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的一對胎肩主溝;以及在比該胎肩主溝靠輪胎軸向內側的位置延伸的中央主溝,由此劃分出所述一對胎肩主溝與所述中央主溝之間的一對中間陸地部,所述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間陸地部設有:沿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為鋸齒狀的中間輔助溝;從該中間輔助溝朝所述胎肩主溝傾斜地延伸的外側中間橫溝;以及自所述中間輔助溝起以與所述外側中間橫溝相同的朝向朝所述中央主溝傾斜地延伸的內側中間橫溝,在所述各中間陸地部,所述外側中間橫溝以及所述內側中間橫溝分別設有40條?50條,所述外側中間橫溝以及所述內側中間橫溝具有溝深比所述胎肩主溝以及所述中央主溝的溝深小的淺底部,并且,在所述淺底部的溝底面形成有沿各橫溝的長邊方向延伸的溝底刀槽花紋,所述溝底刀槽花紋包括: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自所述中間陸地部的踏面起具有所述中央主溝的溝深的0.85倍?1.00倍的深度;以及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具有起始自該第一部分的所述淺底部的深度的0.30倍?0.70倍的深度。
[0007]另外,根據(jù)技術方案I所述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fā)明中,所述中間輔助溝包括相對于輪胎周向朝一側傾斜的第一傾斜部、以及朝與該第一傾斜部相反的一側傾斜的第二傾斜部,與所述第二傾斜部相比,所述第一傾斜部的輪胎周向上的長度更小。
[0008]另外,根據(jù)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fā)明中,所述中間陸地部包括由在輪胎周向上相鄰的所述外側中間橫溝與所述中間輔助溝劃分而成的外側中間花紋塊,對于所述外側中間花紋塊的輪胎周向上的長度而言,達到輪輞組裝于正規(guī)輪輞且填充了正規(guī)內壓、進而負載有正規(guī)載荷且以0°的外傾角與平面地面接觸的正規(guī)載荷負載狀態(tài)下的所述胎面部的輪胎周向上的接地長度的0.50倍?0.80倍。
[0009]另外,根據(jù)技術方案I至3中任一方案所述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fā)明中,所述溝底刀槽花紋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長邊方向上的長度為該溝底刀槽花紋的全長的0.20倍?0.40倍。
[0010]另外,根據(jù)技術方案I至4中任一方案所述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fā)明中,所述溝底刀槽花紋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沿所述長邊方向交替設置。
[0011]本發(fā)明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中間陸地部設有沿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為鋸齒狀的中間輔助溝。通過這樣的中間陸地部而在多個方向上發(fā)揮邊緣效果,從而提高了濕路性能。
[0012]在中間陸地部設有從中間輔助溝延伸的外側中間橫溝以及內側中間橫溝。在各中間陸地部內,外側中間橫溝以及內側中間橫溝分別設有40條?50條。并且,外側中間橫溝以及內側中間橫溝具有溝深小于胎肩主溝以及中央主溝的溝深的淺底部。與設于以往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胎面部的橫溝相比,這樣的外側中間橫溝以及內側中間橫溝的條數(shù)以及溝深更小。因此,抑制了夾石現(xiàn)象以及中間陸地部的剛性的降低。
[0013]在淺底部的溝底面形成有沿橫溝的長邊方向延伸的溝底刀槽花紋。并且,溝底刀槽花紋包括自中間陸地部的踏面起具有中央主溝的溝深的0.85倍?1.00倍的深度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起始自該第一部分的淺底部的深度的0.30倍?0.70倍的深度的第二部分。通過這樣的溝底刀槽花紋彌補了因淺底部而降低的排水性,并且,抑制了負載載荷時的橫溝的較大的變形。因此,維持了濕路性能以及夾石性能。另外,由于溝底刀槽花紋包括第二部分,由此抑制了橫溝的較大的變形,因此,降低了行駛時的中間陸地部處的能量損失,從而降低了滾動阻力。
[0014]與現(xiàn)有的輪胎比較,對于設有包括上述這種淺底部以及溝底刀槽花紋的外側中間橫溝以及內側中間橫溝的本發(fā)明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而言,維持了濕路性能以及夾石性能,且降低了滾動阻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胎面部的展開圖。
[0016]圖2是示出圖1的充氣輪胎的接地面形狀的俯視圖。
[0017]圖3是圖1的A-A的剖視圖。
[0018]圖4是圖1的中間陸地部的放大圖。
[0019]圖5是圖4的外側中間橫溝的立體圖。
[0020]圖6是包括圖5的B-B截面的外側中間橫溝的立體圖。
[0021]圖7是圖5的B-B剖視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輪胎;2:胎面部;3:胎肩王溝;4:中央王溝;6:中間陸地部;21:外側中間橫溝;22:內側中間橫溝;23:外側中間花紋塊;25:淺底部;30:溝底刀槽花紋?!揪唧w實施方式】
[0024]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25]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以下,有時簡稱為“輪胎”)1適合使用于例如卡車、公共汽車等。在輪胎I的胎面部2設有在最靠胎面最接地端Te側沿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的一對胎肩主溝3、3、以及在比該胎肩主溝3靠輪胎軸向內側的位置延伸的中央主溝4、4。由此,在胎面部2劃分出中央主溝4、4之間的中央陸地部5以及胎肩主溝3與中央主溝4之間的一對中間陸地部6。
[0026]如圖2所示,“胎面接地端” Te是指:通過將正規(guī)載荷加載到輪輞組裝于正規(guī)輪輞(未圖示)、且填充有正規(guī)內壓的無負載的正規(guī)狀態(tài)下的輪胎I而使該輪胎I以0°的外傾角與平面地面接觸的正規(guī)載荷負載狀態(tài)下的輪胎軸向最外側的接地位置。并且,如圖1所示,正規(guī)狀態(tài)下的胎面接地端Te、Te之間的輪胎軸向上的距離被設定為胎面接地寬度TW。另夕卜,在沒有特別聲明的情況下,輪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正規(guī)狀態(tài)下測量所得的值。
[0027]所述“正規(guī)輪輞”是指在包括輪胎所依據(jù)的規(guī)格的規(guī)格體系中針對每個輪胎而規(guī)定該規(guī)格的輪輞,例如,若為JATMA則表示“標準輪輞”,若為TRA則表示“Design Rim”,若為 ETRTO 則表示 “Measuring Rim”。
[0028]所述“正規(guī)內壓”是指在包括輪胎所依據(jù)的規(guī)格的規(guī)格體系中針對每個輪胎而規(guī)定各規(guī)格的氣壓,若為JATMA則表示“最高氣壓”,若為TRA則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 中所記載的最大值,若為 ETRTO 則表示 “ INFLATIONPRESSURES”。
[0029]所述“正規(guī)載荷”是指在包括輪胎所依據(jù)的規(guī)格的規(guī)格體系中針對每個輪胎而規(guī)定各規(guī)格的載荷,若為JATMA則表示“最大負載能力”,若為TRA則表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0LDINFLAT10N PRESSURES” 中所記載的最大值,若為 ETRTO 則表示“LOAD CAPACITY”。
[0030]本實施方式的胎面部2的陸地比例如為70%?80%,更優(yōu)選為75%?80%。通過這樣的陸地比而提高了胎面部2的花紋剛性,從而降低了滾動阻力。陸地比是指實際的胎面部的合計接地面積相對于將所有溝填平的狀態(tài)下測量所得的胎面部2的總接地面積的比例。
[0031]本實施方式的胎肩主溝3以及中央主溝4沿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為直線狀或平緩的鋸齒狀。通過這樣的胎肩主溝3以及中央主溝4能夠在行駛于濕路時有效地將胎面部2與路面之間的水膜排出。
[0032]對于胎肩主溝3的輪胎軸向上的溝寬Wl以及中央主溝4的輪胎軸向上的溝寬W2而言,能夠按照慣例進行各種設定。為了均衡地維持濕路性能與操縱穩(wěn)定性,胎肩主溝3的溝寬Wl例如優(yōu)選為胎面接地寬度TW的3.0%?4.0%。同樣地,中央主溝4的溝寬W2例如優(yōu)選為胎面接地寬度TW的2.0%?3.0%。
[0033]在圖3中示出了圖1的A-A剖視圖。如圖3所示,胎肩主溝3以及中央主溝4的溝深Dl以及D2例如優(yōu)選為12mm?20mm。
[0034]如圖1所示,在中央陸地部5設有多條中央橫溝10。中央橫溝10與輪胎軸向兩側的中央主溝4、4連通。中央橫溝10以大致恒定的溝寬而相對于輪胎軸向傾斜地延伸。由此,中央陸地部5成為由中央橫溝10劃分出的中央花紋塊11沿輪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花紋塊列。
[0035]中央花紋塊11具有在輪胎周向上較長的近似四邊形狀的踏面。中央花紋塊11的輪胎軸向上的最大寬度W3例如優(yōu)選為胎面接地寬度TW的0.10倍以上,更優(yōu)選為0.13倍以上,另外,優(yōu)選為0.20倍以下,更優(yōu)選為0.17倍以下。通過這樣的中央花紋塊11而提高了接地壓力較大的胎面部2的中央部的花紋剛性,進而降低了滾動阻力。
[0036]中央花紋塊11的輪胎周向上的最大長度LI優(yōu)選為所述正規(guī)載荷負載狀態(tài)下的胎面部2的輪胎周向上的接地長度Lc (圖2所示)的0.50倍以上,更優(yōu)選為0.60倍以上,另夕卜,優(yōu)選為0.80倍以下,更優(yōu)選為0.70倍以下。在中央花紋塊11的輪胎周向上的長度LI不足所述接地長度Lc的0.50倍的情況下,存在如下?lián)鷳n:中央花紋塊11的剛性降低,載荷負載時的中央花紋塊11的變形量增大,從而使得滾動阻力增大。相反,在中央花紋塊11的輪胎周向上的長度LI大于所述接地長度Lc的0.80倍的情況下,存在如下?lián)鷳n:沿輪胎軸向延伸的邊緣成分減少,進而使得濕路性能降低。
[0037]在圖4中示出了中間陸地部6的放大圖。如圖4所示,在中間陸地部6設有中間輔助溝20、外側中間橫溝21以及內側中間橫溝22。
[0038]中間輔助溝20沿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為鋸齒狀。中間輔助溝20包括相對于輪胎周向而朝一側傾斜的第一傾斜部20a、以及朝與該第一傾斜部20a相反的一側傾斜的第二傾斜部20b。中間輔助溝20還包括輪胎軸向上的寬度擴大后的擴大部19。第一傾斜部20a與第二傾斜部20b經(jīng)由擴大部19而相連。包括這種擴大部19的中間輔助溝20在行駛于濕路時會有效地將第一傾斜部20a以及第二傾斜部20b內的水膜排出,從而提高了濕路性倉泛。
[0039]與第二傾斜部20b相比,第一傾斜部20a的輪胎周向上的長度更小。由此,抑制了第一傾斜部20a以及第二傾斜部20b的泵浦噪聲的共鳴,從而減小了行駛時的噪聲。
[0040]外側中間橫溝21從中間輔助溝20朝胎肩主溝3傾斜地延伸。外側中間橫溝21的輪胎軸向上的內端與擴大部19連通。外側中間橫溝21具有大致恒定的溝寬。通過這樣的外側中間橫溝21會有效地將擴大部19內的水膜朝輪胎軸向外側排出,進而提高了排水性能。
[0041]外側中間橫溝21的相對于輪胎軸向的角度Θ I優(yōu)選為20°以上,更優(yōu)選為24°以上,另外,優(yōu)選為30°以下,更優(yōu)選為26°以下。通過這樣的外側中間橫溝21而維持溝的排水性,相對于輪胎軸向而發(fā)揮邊緣效果,從而提高了行駛于濕路時的轉彎性能。
[0042]內側中間橫溝22從中間輔助溝20朝向中央主溝4延伸。本實施方式的內側中間橫溝22的輪胎軸向上的外端與中間輔助溝20的擴大部19連通。
[0043]內側中間橫溝22不與中央主溝4連通而是在中間陸地部6內形成終端。由此,在中央主溝4內流動的空氣不會在行駛時流入到內側中間橫溝22,從而降低了氣柱共鳴音。
[0044]內側中間橫溝22以大致恒定的寬度而沿與外側中間橫溝21相同的方向傾斜地延伸。內側中間橫溝22的相對于輪胎軸向的角度Θ 2優(yōu)選為20°以上,更優(yōu)選為24°以上,另外,優(yōu)選為30°以下,更優(yōu)選為26°以下。通過這樣的內側中間橫溝22而提高了行駛于濕路時的轉彎性能。
[0045]在各中間陸地部6,外側中間橫溝21以及內側中間橫溝22分別設有40條?50條,更優(yōu)選設置42條?48條。這樣的外側中間橫溝21以及內側中間橫溝22的條數(shù)比以往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橫溝的條數(shù)少。因此,抑制了夾石現(xiàn)象以及中間陸地部6的剛性的降低。
[0046]中間陸地部6包括被在輪胎周向上相鄰的外側中間橫溝21、21與中間輔助溝20劃分而成的外側中間花紋塊23。
[0047]外側中間花紋塊23的輪胎周向上的長度L2優(yōu)選為所述正規(guī)載荷負載狀態(tài)下的胎面部2的輪胎周向上的接地長度Lc (圖2所示)的0.50倍以上,更優(yōu)選為0.55倍以上,另夕卜,優(yōu)選為0.80倍以下,更優(yōu)選為0.75倍以下。在外側中間花紋塊23的輪胎周向上的長度L2比所述接地長度Lc小的情況下,存在如下?lián)鷳n:外側中間花紋塊23的剛性降低而導致行駛時的變形增大,從而使得滾動阻力增大。相反,在所述長度L2比所述接地長度Lc大的情況下,存在如下?lián)鷳n:外側中間橫溝21的條數(shù)減小,從而使得濕路性能降低。
[0048]從相同的觀點出發(fā),外側中間花紋塊23的輪胎軸向上的寬度W5優(yōu)選為胎面接地寬度TW (圖1所示)的0.10倍以上,更優(yōu)選為0.13倍以上,另外,優(yōu)選為0.20倍以下,更優(yōu)選為0.17倍以下。
[0049]外側中間橫溝21以及內側中間橫溝22具有溝深小于胎肩主溝3以及所述中央主溝4的溝深的淺底部25?,F(xiàn)有的輪胎的橫溝的溝深則與沿輪胎周向延伸的主溝的溝深的程度相同。因此,與現(xiàn)有的輪胎相比,通過包括如上所述的淺底部25的外側中間橫溝21以及內側中間橫溝22而能夠將中間陸地部6的剛性的降低程度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中間陸地部6的變形減小,使得由此導致的能量損失降低,從而減小了滾動阻力。
[0050]在圖5中示出了外側中間橫溝21的立體圖。如圖5所示,在淺底部25的溝深D3較大的情況下,存在中間陸地部6容易變形從而導致滾動阻力增大的擔憂。相反,在淺底部25的溝深D3較小的情況下,存在溝的排水性降低的擔憂。因此,淺底部25的溝深D3例如優(yōu)選為中央主溝4的溝深D2 (圖3所示)的0.10倍以上,更優(yōu)選為0.13倍以上,另外,優(yōu)選為0.20倍以下,更優(yōu)選為0.17倍以下。
[0051]在淺底部25的溝底面25s形成有沿橫溝的長邊方向延伸的溝底刀槽花紋30。溝底刀槽花紋30例如以大致恒定的寬度延伸為直線狀。溝底刀槽花紋30在鉤的寬度方向的中心延伸。通過這樣的溝底刀槽花紋30彌補了因淺底部25而降低的槽的排水性。
[0052]溝底刀槽花紋30的寬度W6優(yōu)選為0.3mm以上,更優(yōu)選為0.5mm以上,另外,優(yōu)選為1.0mm以下,更優(yōu)選為0.8mm以下。在溝底刀槽花紋30的寬度W6不足0.3mm的情況下,存在如下?lián)鷳n:無法彌補因淺底部25而降低的槽的排水性,從而使得濕路性能降低。相反,在所述寬度W6大于1.0mm的情況下,存在中間陸地部6的輪胎周向上的剛性降低而使得滾動阻力增大的擔憂。
[0053]圖6中示出了包括圖5的B-B截面的淺底部25的立體圖。如圖6所示,溝底刀槽花紋30的底面31的深度在刀槽花紋的長度方向上呈階梯狀變化。即,溝底刀槽花紋30包括第一部分32與深度小于該第一部分32的深度的第二部分33。
[0054]在圖7中示出了圖5的B-B截面。如圖7所示,第一部分32自中間陸地部6的踏面6s起具有中央主溝4的溝深D2 (圖3所示)的0.85倍?1.00倍的深度D4。通過這樣的第一部分32而維持了外側中間橫溝21的排水性。
[0055]當?shù)谝徊糠?2的深度D4超過中央主溝4的溝深D2的1.00倍時,存在中間陸地部6的剛性降低而導致滾動阻力增大的擔憂。相反,當?shù)谝徊糠?2的深度D4不足中央主溝4的溝深D2的0.85倍時,存在外側中間橫溝21的排水性降低的擔憂。因此,第一部分32的深度D4優(yōu)選為中央主溝4的溝深D2的0.98倍以下,更優(yōu)選為0.95倍以下,另外,優(yōu)選為0.88倍以上,更優(yōu)選為0.90倍以上。
[0056]第二部分33具有起始自第一部分32的淺底部25的深度D5的0.30倍?0.70倍的深度D6。通過包括這樣的第一部分32以及第二部分33的溝底刀槽花紋30彌補了因淺底部25而降低的排水性,且抑制了載荷負載時的橫溝的較大的變形。因此,維持了濕路性能以及夾石性能。另外,由于抑制了橫溝的較大的變形,因此使得行駛時的中間陸地部6處的能量損失降低,從而降低了滾動阻力。
[0057]當?shù)诙糠值纳疃菵6超過第一部分32的起始自淺底部25的深度D5的0.70倍時,存在無法抑制載荷負載時的橫溝的變形的擔憂。相反,當所述深度D6不足第一部分的所述深度D5的0.30倍時,存在濕路性能下降的擔憂。因此,第二部分的深度D5優(yōu)選為第一部分的起始自淺底部25的深度D5的0.60倍以下,更優(yōu)選為0.55倍以下,另外,優(yōu)選為
0.40倍以上,更優(yōu)選為0.45倍以上。
[0058]優(yōu)選地,溝底刀槽花紋30的第一部分32與第二部分33在刀槽花紋的長邊方向上交替設置。由此,溝底刀槽花紋30在長邊方向上被均勻地加強。因此,中間陸地部6的剛性沿輪胎軸向均勻地增大。
[0059]對于第一部分32的橫溝的長邊方向上的長度L4以及第二部分的所述長邊方向上的長度L5而言,分別優(yōu)選為溝底刀槽花紋30的全長L3 (圖1所示)的0.20倍以上,更優(yōu)選為0.25倍以上,另外,優(yōu)選為0.40倍以下,更優(yōu)選為0.35倍以下。
[0060]如圖4所示,淺底部25以及溝底刀槽花紋30也可以設于中間輔助溝20。由此,既維持了濕路性能,又增大了中間陸地部6的剛性,從而使得滾動阻力有效地降低。
[0061]如果設于中間輔助溝20的溝底刀槽花紋沿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則存在如下?lián)鷳n:中間陸地部6的輪胎軸向上的剛性變得過低,從而使得操縱穩(wěn)定性降低。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設于中間輔助溝20的第一傾斜部20a以及第二傾斜部20b的溝底刀槽花紋30的一端34在中間陸地部6內形成終端,另一端35與設于外側中間橫溝21或內側中間橫溝22的溝底刀槽花紋30連通。由此,維持了中間陸地部6的輪胎軸向上的剛性,從而抑制了操縱穩(wěn)定性的降低。
[0062]以上,雖然對本發(fā)明的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圖示的實施方式,能夠變形為各種形態(tài)而加以實施。
[0063][實施例]
[0064]基于表I的規(guī)格而試制了具有圖1所示的胎面花紋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對各供試輪胎的滾動阻力、濕路性能以及夾石性能進行了測試。另外,各輪胎的通用規(guī)格如下。
[0065]輪胎尺寸:275/80R22.5
[0066]輪輞尺寸:22.5X7.5
[0067]輪胎內壓:900kPa
[0068]胎面寬度TW:248mm
[0069]胎肩主溝:
[0070]溝寬Wl:10mm
[0071]溝深Dl:16mm[0072]中央主溝:
[0073]溝寬W2:6mm
[0074]溝深D2:16mm
[0075]測試方法如下。
[0076]〈滾動阻力〉
[0077]使用滾動阻力試驗機并以如下條件對滾動阻力進行了測量。以滾動阻力的值的倒數(shù)、且將比較例I的值設定為100的指數(shù)來表示評價結果。數(shù)值越大表示滾動阻力越小,因此越好。
[0078]載荷:33.83kN
[0079]速度:80km/h
[0080]〈濕路性能〉
[0081]在以下條件下對測試車輛通過全長為IOm的測試路線時的通過時間進行了測量。以通過時間的倒數(shù)、且將比較例I的值設定為100的指數(shù)來表示評價結果。數(shù)值越大越好。
[0082]測試車輛:IOt卡車(2-D車)
[0083]積載狀態(tài):載貨臺前方為半積載狀態(tài)
[0084]測試輪胎安裝位置:所有車輪
[0085]路面:具有厚度為5mm的水I吳的柏油路
[0086]行進方法:以2速-1500rpm的固定轉速與離合器連接而行進。
[0087]〈夾石性能〉
[0088]使?jié)M載狀態(tài)下的上述測試車輛以10km/h的速度在鋪滿沙石的IOOm的較差道路上行進,然后對夾入到外側中間橫溝以及內側中間橫溝內的石子的重量進行了測量。以夾入的石子的重量的倒數(shù)進行評價,并以將比較例I的值設定為100的指數(shù)來表示評價結果,數(shù)值越大越好。
[0089]測試結果如表I所示。
[0090]
【權利要求】
1.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該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胎面部設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側沿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的一對胎肩主溝;以及在比該胎肩主溝靠輪胎軸向內側的位置延伸的中央主溝,由此劃分出所述一對胎肩主溝與所述中央主溝之間的一對中間陸地部, 所述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間陸地部設有: 沿輪胎周向連續(xù)延伸為鋸齒狀的中間輔助溝; 從該中間輔助溝朝所述胎肩主溝傾斜地延伸的外側中間橫溝;以及自所述中間輔助溝起以與所述外側中間橫溝相同的朝向朝所述中央主溝傾斜地延伸的內側中間橫溝, 在所述各中間陸地部,所述外側中間橫溝以及所述內側中間橫溝分別設有40條?50條, 所述外側中間橫溝以及所述內側中間橫溝具有溝深比所述胎肩主溝以及所述中央主溝的溝深小的淺底部, 并且,在所述淺底部的溝底面形成有沿各橫溝的長邊方向延伸的溝底刀槽花紋, 所述溝底刀槽花紋包括: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自所述中間陸地部的踏面起具有所述中央主溝的溝深的0.85倍?1.00倍的深度;以及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具有起始自該第一部分的所述淺底部的深度的0.30倍?0.70倍的深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間輔助溝包括相對于輪胎周向朝一側傾斜的第一傾斜部、以及朝與該第一傾斜部相反的一側傾斜的第二傾斜部, 與所述第二傾斜部相比,所述第一傾斜部的輪胎周向上的長度更小。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間陸地部包括由在輪胎周向上相鄰的所述外側中間橫溝與所述中間輔助溝劃分而成的外側中間花紋塊, 對于所述外側中間花紋塊的輪胎周向上的長度而言,達到輪輞組裝于正規(guī)輪輞且填充了正規(guī)內壓、進而負載有正規(guī)載荷且以0°的外傾角與平面地面接觸的正規(guī)載荷負載狀態(tài)下的所述胎面部的輪胎周向上的接地長度的0.50倍?0.80倍。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溝底刀槽花紋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長邊方向上的長度為該溝底刀槽花紋的全長的0.20倍?0.40倍。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溝底刀槽花紋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沿所述長邊方向交替設置。
【文檔編號】B60C11/12GK103991339SQ201410045506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14日
【發(fā)明者】岡部太郎, 田中聰, 安宅郁夫 申請人:住友橡膠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