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汽車座椅的滑軌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座椅的滑軌,該滑軌的主體包括非對稱內滑槽和非對稱外滑槽,內滑槽與外滑槽之間設置有四列鋼球,分別兩列大鋼球和兩列小鋼球,鋼球與內滑槽和外滑槽之間為過盈配合,外滑槽的底部為水平槽框,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比左垂直槽框短,外滑槽底部的水平槽框分別與左側和右側的垂直槽框、內滑槽的左側和右側的斜面底邊形成兩列大鋼球的滑動軌道,外滑槽左側和右側的垂直槽框的上部分別與內滑槽的左側和右側的非垂直槽框形成兩列小鋼球的滑動軌道,在外滑槽底部水平槽框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壓筋。通過將大鋼球球道設計在滑軌的底部同一水平位置,并在底部設計有兩條壓筋從而可以防止大鋼球脫出,同時也起到增加滑軌抗扭強度的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汽車座椅的滑軌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滑軌【技術領域】,具體是指安裝在汽車車廂底板與座椅之間,用于支承汽車座椅,可前后滑動調節(jié)汽車座椅位置的一種通用的汽車座椅滑軌。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的汽車座椅滑軌,按調節(jié)方式分有電動調節(jié)式、手動調節(jié)式;按結構分有左右等高對稱式與外高內低非對稱式,其中,手動調節(jié)式和電動水平驅動器齒輪箱前置式的滑軌多采用對稱式結構;電動水平驅動器齒輪箱中置式的滑軌多采用非對稱式結構;各種滑軌所配套的滾動部件更是規(guī)格品種繁雜、且互不兼容,難以統(tǒng)一標準,導致模具投入眾多、資源浪費、制品庫存積壓、成本居高,給生產制造和維修更換帶來極大不便。
[0003]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汽車座椅滑軌結構的截面如圖1所示,該滑軌為非對稱結構,滑軌的內部滾動元件包括有上、下共四排鋼球,其中,滑軌的兩排大鋼球球道位置與兩排小鋼球球道位置設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形式。外滑軌10底部一側具有一條壓筋101,另一側具有一個向上的折彎102來形成球道。在上述這種結構中,滑軌大鋼球球道103對鋼球的包裹范圍較小,導致滑軌在受到側向力時,鋼球容易從內、外滑軌之間的空隙處脫出。同時上述滑軌的外滑軌一側具有一個向上的折彎102,導致外滑軌的沖壓難度較大,滑軌精度難以保證。
[0004]鑒于上述現有汽車滑軌存在的問題,因此,研制一種能夠防止滑軌在受到側向力時,鋼球容易從內、外滑軌之間的空隙處脫出,并且降低沖壓難度的同時能夠保證制造精度的滑軌,已成為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對滑軌軌型結構進行了改進,提供了一種用于汽車座椅的滑軌,通過將大鋼球球道設計在滑軌的底部同一水平位置,并在底部設計有兩條壓筋從而可以防止大鋼球脫出,同時也起到增加滑軌抗扭強度的作用。
[0006]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方案:
[0007]—種用于汽車座椅的滑軌,該滑軌的主體包括非對稱內滑槽和非對稱外滑槽,內滑槽與外滑槽之間設置有四列鋼球,分別兩列大鋼球和兩列小鋼球,鋼球與內滑槽和外滑槽之間為過盈配合,其特征在于:
[0008]內滑槽為呈非對稱門框形薄壁條狀體型鋼構件,內滑槽的頂部為水平邊框,內滑槽的左垂直邊框與右垂直邊框等長,內滑槽的左垂直邊框底部向左向上作外翻構成與左垂直邊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邊,斜面底邊再向上向內翻邊形成內滑槽的非垂直左側槽框,內滑槽的右垂直邊框底部向右向上作外翻構成與右垂直邊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邊,斜面底邊再向上向內翻邊形成內滑槽的非垂直右側槽框,內滑槽的內滑槽的非垂直左側槽框的長度大于非垂直右側槽框的長度;
[0009]外滑槽的底部為水平槽框,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比左垂直槽框短,左垂直槽框的上部向右水平折彎,再向下垂直折彎呈與左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鉤狀卷邊,右垂直槽框的上部水平向左折彎,再垂直向下折彎呈與右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鉤狀卷邊,內滑槽的非垂直左側槽框對應外滑槽的左垂直槽框,內滑槽的非垂直右側槽框對應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內滑槽活動插入外滑槽中;
[0010]外滑槽底部的水平槽框分別與左側和右側的垂直槽框、內滑槽的左側和右側的斜面底邊形成兩列大鋼球的滑動軌道,外滑槽左側和右側的垂直槽框的上部分別與內滑槽的左側和右側的非垂直槽框形成兩列小鋼球的滑動軌道;
[0011]在外滑槽底部水平槽框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壓筋,壓筋位于兩列大鋼球的滑動軌道處,距離軌道邊沿0.36cm,壓筋突出外滑槽底部的表面至少1mm。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0013]I)滑軌外形采用非對稱結構,內部滾動元件共有上、下四排鋼球,其中下方的兩排大鋼球球道處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方的兩排小鋼球球道為一邊高、一邊低的狀態(tài)。外滑軌為兩邊不等高的結構,并在外滑軌的下平面處存在兩條壓筋,可以防止滑軌在受到側向扭矩時,大鋼球從球道中脫出。同時壓筋還可增加外滑軌的抗扭強度。另外此種結構也降低了外滑軌的沖壓難度,使滑軌的精度容易保證;
[0014]2)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難以統(tǒng)一、互不兼容、模具投入眾多、資源浪費、成本居高、不便于制造和維修更換的問題與不足,只要在滑芯、滑槽上沖制出各自用途所需的裝配孔即可兼容通用,使汽車座椅滑軌達到了能夠統(tǒng)一標準、兼容通用、減少模具投入、節(jié)約資源、降低成本、便于制造和維修更換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現有技術中汽車座椅滑軌結構的截面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座椅滑軌結構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8]該滑軌的主體包括非對稱內滑槽和非對稱外滑槽,內滑槽與外滑槽之間設置有四列鋼球,分別兩列大鋼球和兩列小鋼球,鋼球與內滑槽和外滑槽之間為過盈配合。
[0019]內滑槽為呈非對稱門框形薄壁條狀體型鋼構件,內滑槽的頂部為水平邊框,內滑槽的左垂直邊框與右垂直邊框等長,內滑槽的左垂直邊框底部向左向上作外翻構成與左垂直邊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邊,斜面底邊再向上向內翻邊形成內滑槽的非垂直左側槽框,內滑槽的右垂直邊框底部向右向上作外翻構成與右垂直邊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邊,斜面底邊再向上向內翻邊形成內滑槽的非垂直右側槽框,內滑槽的內滑槽的非垂直左側槽框的長度大于非垂直右側槽框的長度;
[0020]外滑槽的底部為水平槽框,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比左垂直槽框短,左垂直槽框的上部向右水平折彎,再向下垂直折彎呈與左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鉤狀卷邊,右垂直槽框的上部水平向左折彎,再垂直向下折彎呈與右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鉤狀卷邊,內滑槽的非垂直左側槽框對應外滑槽的左垂直槽框,內滑槽的非垂直右側槽框對應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內滑槽活動插入外滑槽中;[0021 ] 外滑槽底部的水平槽框分別與左側和右側的垂直槽框、內滑槽的左側和右側的斜面底邊形成兩列大鋼球的滑動軌道,外滑槽左側和右側的垂直槽框的上部分別與內滑槽的左側和右側的非垂直槽框形成兩列小鋼球的滑動軌道;
[0022]在外滑槽底部水平槽框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壓筋,壓筋位于兩列大鋼球的滑動軌道處,距離軌道邊沿0.36cm,壓筋突出外滑槽底部的表面至少1mm。
[0023]該汽車座椅滑軌結構的截面如圖2所示?;壷黧w由內滑槽30和外滑槽20成,內滑槽30與外滑槽20之間共存在四列鋼球,分別為大鋼球401和402,小鋼球501和502。鋼球與內滑槽和外滑槽之間為過盈配合。外滑槽20具有一個下平面210,兩側分別存在兩個豎直的側邊220和230,下平面210分別與兩側邊220和230形成兩排大鋼球的軌道203和204。同時在下平面210上還存在兩條壓筋201和202,該壓筋突出下滑軌的表面至少1mm,一方面可防止內滑槽30在受到側向沖擊力時大鋼球401和402從滑動的軌道203和204中脫出。另一方面增加壓筋可增加滑軌的抗扭強度。外滑軌的上端還存在不同高度的兩平面240和250,與兩豎直邊220和230形成小鋼球軌道205和206。外滑槽內側存在兩豎直邊260和270用于防止內、外滑槽上、下分離。內滑槽30兩側具有向外的翻邊310和320,翻邊310上分別具有大鋼球軌道311和小鋼球軌道312,翻邊320上分別具有大鋼球軌道311和小鋼球軌道312。
[0024]現有的滑軌大鋼球球道103,其對鋼球的包裹范圍較小,導致滑軌在受到側向力時,鋼球容易從內、外滑軌之間的空隙處脫出。同時現有滑軌的外滑軌一側具有一個向上的折彎102,導致外滑軌的沖壓難度較大,滑軌精度難以保證。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對滑軌軌型結構進行了改進,將大鋼球球道設計在滑軌的底部同一水平位置,并在底部設計有兩條壓筋201和202可防止大鋼球脫出,同時也可增加滑軌的抗扭強度。
[0025]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非對稱結構,將作為內部滾動元件的上、下四排鋼球所處的水平面進行設置,使得其中下方的兩排大鋼球球道處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方的兩排小鋼球球道為一邊高、一邊低的狀態(tài),從而形成了外滑軌為兩邊不等高的結構,并在外滑軌的下平面處存在兩條壓筋,可以防止滑軌在受到側向扭矩時,大鋼球從球道中脫出,同時還增加了外滑軌的抗扭強度。此外,此種結構也降低了外滑軌的沖壓難度,使滑軌的精度容易保證。
[0026]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內,則本實用新型的意圖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汽車座椅的滑軌,該滑軌的主體包括非對稱內滑槽和非對稱外滑槽,內滑槽與外滑槽之間設置有四列鋼球,分別兩列大鋼球和兩列小鋼球,鋼球與內滑槽和外滑槽之間為過盈配合,其特征在于: 內滑槽為呈非對稱門框形薄壁條狀體型鋼構件,內滑槽的頂部為水平邊框,內滑槽的左垂直邊框與右垂直邊框等長,內滑槽的左垂直邊框底部向左向上作外翻構成與左垂直邊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邊,斜面底邊再向上向內翻邊形成內滑槽的非垂直左側槽框,內滑槽的右垂直邊框底部向右向上作外翻構成與右垂直邊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邊,斜面底邊再向上向內翻邊形成內滑槽的非垂直右側槽框,內滑槽的內滑槽的非垂直左側槽框的長度大于非垂直右側槽框的長度; 外滑槽的底部為水平槽框,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比左垂直槽框短,左垂直槽框的上部向右水平折彎,再向下垂直折彎呈與左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鉤狀卷邊,右垂直槽框的上部水平向左折彎,再垂直向下折彎呈與右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鉤狀卷邊,內滑槽的非垂直左側槽框對應外滑槽的左垂直槽框,內滑槽的非垂直右側槽框對應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內滑槽活動插入外滑槽中; 外滑槽底部的水平槽框分別與左側和右側的垂直槽框、內滑槽的左側和右側的斜面底邊形成兩列大鋼球的滑動軌道,外滑槽左側和右側的垂直槽框的上部分別與內滑槽的左側和右側的非垂直槽框形成兩列小鋼球的滑動軌道; 在外滑槽底部水平槽框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壓筋,壓筋位于兩列大鋼球的滑動軌道處,距離軌道邊沿0.36cm,壓筋突出外滑槽底部的表面至少1mm。
【文檔編號】B60N2/07GK204109826SQ201420424894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9日
【發(fā)明者】梅波 申請人: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