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拖拉機制造領域,特別是一種農用拖拉機用的動力裝置。
背景技術:
拖拉機是一種用于牽引和驅動作業(yè)機械完成各項移動式作業(yè)的自走式動力機,廣泛應用于我國農村地區(qū),代替人工完成播種、收割等重型勞動。其一般都是將發(fā)動機輸出的動力經變速箱減速后傳至后橋,驅動拖拉機行走實現(xiàn)作業(yè)。目前的農用拖拉機主要存在下述缺點:拖拉機的播種機或收割機的動力與拖拉機動力為兩個獨立動力源,這樣無疑就增加了拖拉機的制造成本,也提高了拖拉機的裝配難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農用拖拉機用的動力裝置。本發(fā)明具有制造成本低、降低裝配難度和發(fā)動機效率高的特點。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一種農用拖拉機用的動力裝置,包括發(fā)動機,發(fā)動機經傳動帶與變速箱連接;所述的變速箱包括殼體,殼體內由左向右依次平行設有輸入軸、傳動軸和第一輸出軸,第一輸出軸與拖拉機后橋連接;所述的輸入軸的一端設有皮帶輪,皮帶輪經傳動帶與發(fā)動機連接,輸入軸的另一端經連接套筒與蝸桿連接,蝸桿與渦輪連接,渦輪上設有第二輸出軸,第二輸出軸經軸承與殼體連接;所述的輸入軸上設有主傳動齒輪;所述的傳動軸上設有換擋齒輪;所述的第一輸出軸上設有從傳動齒輪。
前述的農用拖拉機用的動力裝置中,所述的殼體內平行設置有三根傳動軸。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在使用時,發(fā)動機通過傳動帶將動力傳送給輸入軸,一方面通過主傳動齒輪、換擋齒輪和從傳動齒輪間的傳動作用將動力傳送給第一輸出軸,再由第一輸出軸驅動拖拉機的后橋,以此驅動拖拉機行走,因換檔齒輪的傳動,該部分動力可變,以實現(xiàn)拖拉機速度的控制;另一方面,輸入軸另一端連接的蝸桿經渦輪將動力傳送給第二輸出軸,第二輸出軸的動力即可驅動播種機后收割機工作,該部分動力由輸入軸直接輸出,因此不可變且穩(wěn)定;通過上述結構,拖拉機行走的動力與播種機或收割機的動力均來源與一個動力源,與兩個獨立動力源相比,其制造成本更低,同時也降低了拖拉機裝配難度,不僅如此,本發(fā)明通過一個發(fā)動機即可實現(xiàn)拖拉機行走、播種機或收割機工作的雙驅動,有效提高了發(fā)動機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發(fā)動機,2-傳動帶,3-變速箱,4-殼體,5-輸入軸,6-傳動軸,7-第一輸出軸,8-皮帶輪,9-連接套筒,10-蝸桿,11-渦輪,12-第二輸出軸,13-軸承,14-主傳動齒輪,15-換擋齒輪,16-從傳動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一種農用拖拉機用的動力裝置,構成如圖1所示,包括發(fā)動機1,發(fā)動機1經傳動帶2與變速箱3連接;所述的變速箱3包括殼體4,殼體4內由左向右依次平行設有輸入軸5、傳動軸6和第一輸出軸7,第一輸出軸7與拖拉機后橋連接;所述的輸入軸5的一端設有皮帶輪8,皮帶輪8經傳動帶2與發(fā)動機1連接,輸入軸5的另一端經連接套筒9與蝸桿10連接(通過該結構,更有利于維修更換),蝸桿10與渦輪11連接,渦輪11上設有第二輸出軸12,第二輸出軸12經軸承13與殼體4連接;所述的輸入軸5上設有主傳動齒輪14;所述的傳動軸6上設有換擋齒輪15;所述的第一輸出軸7上設有從傳動齒輪16。
前述的殼體4內平行設置有三根傳動軸6。
本發(fā)明在使用時,發(fā)動機1通過傳動帶2和皮帶輪8的傳動將動力傳送給輸入軸5,一方面通過主傳動齒輪14、換擋齒輪15和從傳動齒輪16間的傳動作用將動力傳送給第一輸出軸7,再由第一輸出軸7驅動拖拉機的后橋,以此驅動拖拉機行走,行走時,通過調整換檔齒輪15間的嚙合關系實現(xiàn)換擋,以此控制拖拉機的速度;另一方面,輸入軸5另一端連接的蝸桿10經渦輪11將動力傳送給第二輸出軸12,第二輸出軸12的動力即可驅動播種機后收割機工作,該部分動力由輸入軸5直接輸出,其動力輸出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