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安全氣囊裝置,該裝置被安裝在車輛上,在緊急情況下以保護駕乘人員為目的進行膨脹展開。
背景技術:
安全氣囊裝置,是在車輛發(fā)生撞擊等緊急情況下作動的安全裝置,例如具備袋狀氣囊墊。氣囊墊在緊急情況下通過氣體發(fā)生膨脹并伸展開,承托住并保護駕乘人員。安全氣囊裝置,根據(jù)安裝位置和用途的不同有很多的種類。作為例子廣為熟知的是,當側面撞擊或隨之而來的翻滾(側翻)發(fā)生時,為保護駕乘人員,從車輛座椅的側部向駕乘人員的肋部一側膨脹展開的側氣囊等。
安全氣囊裝置的氣囊墊,主要構成是通過空氣壓力讓氣囊膨脹展開,作為氣體供應源,具備一種被稱作充氣器的氣體生成裝置。充氣器,對應安全氣囊的種類和安裝位置的不同有各種各樣的種類。例如,簾式安全氣囊、側氣囊等主要使用圓筒形(筒狀)充氣器。
所涉及的圓筒形充氣器,其整體或一部分貫通插入孔被插入到氣囊墊內部,其中,插入孔被設置在構成氣囊墊的基布上。氣囊墊上不僅有插入孔還設置有排氣口(通氣孔),用于將充氣器所提供的氣體排向外部。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安全氣囊裝置中,氣囊墊的通氣孔周圍設置有圓環(huán)狀的縫合部。在該安全氣囊裝置中,通過縫合部對通氣孔進行加強,即使承受充氣器作動時的氣壓,也可以抑制從通氣孔處的基布的斷裂。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8-137638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當氣囊墊膨脹展開時,以插入孔的周圍為起點,基布有時會發(fā)生損傷或破裂(爆裂)。因此,需要加強充氣器插入的插入孔的周圍。但是,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安全氣囊裝置,雖然加強了通氣孔的周圍,但充氣器所通過的插入孔周圍沒有實施加強的結構。另外,雖說對氣囊墊的插入孔周圍進行了加強,但因實施加強無規(guī)則,無法充分避免氣囊墊損傷或爆裂的危險也。
本發(fā)明鑒于這樣的課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氣囊裝置,當充氣器作動時,該安全氣囊裝置可以防止發(fā)生氣囊墊損傷或者爆裂。
解決課題的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安全氣囊裝置的代表性構成為,其為設置于車輛上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是,具備圓筒形充氣器和、袋狀氣囊墊,該氣囊墊利用由充氣器提供的氣體膨脹展開。充氣器上有螺柱,從充氣器主體上突出出來。氣囊墊具備:第1插入孔,其可讓充氣器插入到氣囊墊內部;第2插入孔,其能讓貫通第1插入孔與充氣器一起插入到氣囊墊內部的螺柱朝向氣囊墊外部貫通;第1縫合部,其沿著第1插入孔周圍至少縫制成2層的圓環(huán)狀;第2縫合部。其沿著第2插入孔周圍至少縫制成2層的圓環(huán)狀,第3縫合部;其把位于第1縫合部的第2縫合部附近的第1連結點,和位于第2縫合部的第1縫合部附近的第2連結點連接起來。
這里氣囊墊在膨脹展開時,由于充氣器所提供的氣體, 第1插入孔和第2插入孔有時會受到應力,使它們相互之間朝向彼此疏遠的方向拉伸。對于這一現(xiàn)象,第1插入孔、第2插入孔分別通過圓環(huán)狀的第1縫合部和第2縫合部進行加強。另外,第1縫合部和第2縫合部之間通過第3縫合部進行加強。而且,第3縫合部通過位于第1縫合部、第2縫合部中相互靠近近的第1連結點、第2連結點將第1縫合部和第2縫合部連接在一起。因此,膨脹展開時氣囊墊所受到的應力,向第1縫合部、第2縫合部中彼此較遠的部分整體分散開來,不會集中在局部,通過上述構成,氣囊墊在膨脹展開時能夠防止發(fā)生氣囊墊損傷或爆裂。
上述第1連結點位于第1縫合部中離第1插入孔最近的內側縫合部,第2連結點可以位于第2縫合部中離第2插入孔最近的內側縫合部。這樣一來,第3縫合部通過將第1連結點與第2連結點連接在一起、不僅與第1縫合部以及第2縫合部的內側縫合部,還和位于內側縫合部的外側位置的各個縫合部相互交叉。所以根據(jù)上述構成,可以通過第3縫合部對第1縫合部以及第2縫合部實施進一步的加強。
上述第3縫合部可以沿著連結第1插入孔的中心和第2插入孔的中心的中心線而形成。這樣一來,沿著圓環(huán)狀的第1縫合部以及第2縫合部、中心線而形成的第3縫合部整體上呈左右對稱。因此,膨脹展開時氣囊墊所受的應力容易向呈左右對稱的第1縫合部、第2縫合部以及第3縫合部的整體進行分散,難以集中于局部。這樣一來,可以更加充分的防止發(fā)生氣囊墊損傷或爆裂。
上述第1縫合部、第2縫合部以及第3縫合部最好沿一筆畫下來的連續(xù)軌跡縫制。這樣一來,可以將第1縫合部、 第2縫合部以及第3縫合部沿一筆畫下來的連續(xù)軌跡而形成,所以能夠提生產效率。
上述安全氣囊裝置可以是側氣囊或者簾式安全氣囊。像這樣通過螺柱被固定于車體上的圓筒形充氣器可以適用于側氣囊或者簾式安全氣囊。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安全氣囊裝置,當充氣器作動時,可以防止發(fā)生氣囊墊損傷或爆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第1實施方式中安全氣囊裝置的概略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安全氣囊裝置的一部分的詳細的示意圖。
圖3是圖2(b)的縫合部的示例圖。
圖4是比較例的安全氣囊裝置的示例圖。
圖5是表示圖3(a)中縫合部的變形例的示意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第2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接下來,參照著附圖,就適合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所涉及的實施方式中展示的尺寸、材料以及其他具體的數(shù)值,只不過是為便于理解而舉的示例,除非特別聲明的情況,并不限制本發(fā)明。另外,在本說明書以及圖面中,關于實質上擁有相同功能、構成的要素,通過標注相同的符號省略進行重復說明,另外,與本發(fā)明沒有直接關系的要素在圖示中予以省略。
(第1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中安全氣囊裝置的概略示意圖。安全氣囊裝置100例如內置于車輛座椅102的 座椅靠背104中。安全氣囊裝置100是設置于座椅靠背104的車輛外側的側氣囊,具備直立設置于車輛座椅102與車門106之間并可以膨脹展開的氣囊墊108(參照圖2)。
圖2是詳細表示圖1中安全氣囊裝置100的一部分的示意圖。圖2(a)表示氣囊墊108展開時的狀態(tài)。圖2(b)是、圖2(a)的a矢向視圖。氣囊墊108例如通過將構成內外兩面的共2枚基部縫制而成的方法,或用opw(one-piecewoven)進行紡織的方法形成為袋狀。
本實施方式中的氣囊墊108由一塊織物構成,其周圍通過縫制線108a縫制而成,被形成為袋狀。此外,安全氣囊裝置100具備充氣器110。充氣器110是氣體生成裝置,其結構是通過讓內部的氣體生成劑燃燒,產生并供應氣體。充氣器110為圓筒形(筒型),如圖2(a)所示,通過形成于氣囊墊108的第1插入孔112將其一部分插入氣囊墊108的內部,直到中央附近。以此方式安裝在氣囊墊108上。
在插入到氣囊墊108內側的充氣器110的前端110a一側,如圖2(a)所示,設有氣體供應孔114。此外,在充氣器110上設有螺柱116a、116b,從主體110b上突出出來。
螺柱116a被插入形成于氣囊墊108的第2插入孔118、如圖2(a)所示、從氣囊墊108的內部向外部貫通。螺柱116b如圖2(b)所示、沒有被插入氣囊墊108的內部,而是位于氣囊墊108的外部。另外,充氣器110通過螺柱116a、116b,例如被固定 于車輛座椅104(參照圖1)。
安全氣囊裝置100如圖2(b)所示,還進一步具備縫合部120。縫合部120具備第1縫合部122、第2縫合部124以及第3縫合部126,分別對第1插入孔112的周圍、第2插入孔118的周圍、以及第1插入孔112和第2插入孔118之間的基布進行加強加固。
圖3是圖2(b)的縫合部的示例圖。圖3(a)是圖2(b)中省略了充氣器110的狀態(tài)的示例圖。圖3(b)是形成圖3(b)中縫合部120的縫紉軌跡128的概略示例圖。
第1縫合部122擁有內側縫合部130以及外側縫合部132,沿第1插入孔112的周圍呈圓環(huán)狀縫紉2層而形成,對第1插入孔112的周圍進行加強。第2縫合部124擁有內側縫合部134以及外側縫合部136,沿第2插入孔118的周圍呈圓環(huán)狀縫紉2層而形成,對第2插入孔118的周圍進行加強。
第3縫合部126是沿連結第1插入孔112和第2插入孔118的中心線138而形成的。第3縫合部126通過第1連結點140與第1縫合部122相連接,通過第2連結點142與第2縫合部124相連接,借此與第1縫合部122和第2縫合部124相連接。
第1縫合部122的內側縫合部130如圖3(a)所示、包含與第2縫合部124相距較近的部分的圓弧130a和與其相距較遠的部分的圓弧130b。外側縫合部132包含:與第2縫合部124較近的部分的圓弧132a;與其較遠的部分的圓弧132b。這里,所謂“較 近的部分”、“較遠的部分”是以分界線146為區(qū)分的。其中,分界線146與中心線138垂直相交,并且穿過第1插入孔112的中心144。第1連結點140位于,與第1縫合部122的第2縫合部124較近的部分的圓弧130a上。但是,第1連結點140不僅限于圓弧130a上、也可以位于外側縫合部132的圓弧132a上。
另外,第2縫合部124的內側縫合部134如圖3(a)所示,包含與第1縫合部122相距較近的部分的圓弧134a和與第1縫合部122相距較遠的部分的圓弧134b。外側縫合部136包含,與第1縫合部122相距較近的部分的圓弧136a和與第1縫合部122相距較遠的部分的圓弧136b。這里,所謂“較近的部分”、“較遠的部分”是以分界線150為區(qū)分的。其中,分界線150與中心線138垂直相交,并且穿過第2插入孔118的中心148。第2連結點142位于,與第2縫合部124的第1縫合部122較近的部分的圓弧134a上。但是,第2連結點142不僅限于圓弧134a上,也可以位于外側縫合部136的圓弧136a上。
這樣一來,縫合部120通過,圓環(huán)狀的第1縫合部122以及第2縫合部124、沿中心線138而形成的第3縫合部126,整體上呈左右對稱。中心線138將第1插入孔112的中心144和第2插入孔118的中心148連結起來。
而且,縫合部120如圖3(b)所示,通過從起始點b到終點c的軌跡128,按照第2縫合部124、第3縫合部126、第1縫合部122的順序可以在一筆畫下 來的連續(xù)軌跡上不間斷的縫制,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這里,縫合部120也可以將始點和終點的順序反過來,按照第1縫合部122、第3縫合部126、第2縫合部124的順序,按一筆畫下來的軌跡上連續(xù)縫制而成。
這里,安全氣囊裝置100的氣囊墊108,當膨脹展開時,由于充氣器110所提供的氣體,第1插入孔112和第2插入孔118有時會承受朝向彼此遠離的方向上的拉伸應力。對于這一現(xiàn)象,氣囊墊108中,第1插入孔112、第2插入孔118的周圍,分別通過圓環(huán)狀的第1縫合部122和第2縫合部124實施加強加固,第1縫合部122和第2縫合部124之間通過第3縫合部126實施加強加固。
而且,第3縫合部126通過第1縫合部122、第2縫合部124中相互靠近的部分的圓弧130a、134a上的第1連結點140、第2連結點142,將第1縫合部122和第2縫合部124連接起來。
因此,當膨脹展開時氣囊墊108所承受的上述應力,向第1縫合部122、第2縫合部124中相互遠離的部分的圓弧130b、132b、圓弧134b、136b整體分散,不會集中于局部。其中,第1縫合部122以及第2縫合部124都是圓環(huán)狀,所以應力難以集中于局部。而且,縫合部120整體上呈左右對稱,所以上述應力容易向第1縫合部122、第2縫合部124以及第3縫合部126的整體分散,難以集中于局部。這樣一來,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當氣囊墊108膨脹展開時,能夠防止氣囊墊108發(fā)生損傷或爆裂。
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連結點140位于第1 縫合部122中離第1插入孔112最近的內側縫合部130,第2連結點142位于第2縫合部124中離第2插入孔118最近的內側縫合部134。因此,第3縫合部126通過將第1連結點140和第2連結點142連接起來,不僅和第1縫合部122以及第2縫合部124的內側縫合部130、134交叉,還和位于相對內側縫合部130、134的外側位置的外側縫合部132、136的圓弧132a、136a相交叉。這樣一來,第1縫合部122以及第2縫合部124通過第3縫合部126得到充分的加強。
圖4表示比較例的安全氣囊裝置200的示意圖。圖4(a)是安全氣囊裝置200的氣囊墊202的示意圖。圖4(b)表示充氣器110插入氣囊墊202的狀態(tài)下,氣囊墊202膨脹展開時的狀態(tài)。
安全氣囊裝置200中,縫合部204被縫制的形狀與上述縫合部120不同,縫合部204形成于氣囊墊202,在這一點上與本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裝置100不同。縫合部204如圖4(a)所示,擁有第1縫合部206、第2縫合部208以及第3縫合部210。
第1縫合部206沿第1插入孔112的周圍被縫制成2層圓環(huán)狀而形成,在與距第2縫合部208較遠部分的第1連結點212上與第3縫合部210連結在一起。第2縫合部208沿第2插入孔118的周圍被縫制成2層圓環(huán)狀而形成,在第2連結點214上與第3縫合部210連結在一起。
第2連結點214如圖4(a)所示,位于通過第2插入孔118的中心148的分界線150附近。因此,第 2連結點214當氣囊墊202膨脹展開時,承受箭頭d、e所表示的、沿車輛上下方向分別向反方向作用的應力,且應力被集中。而且,第3縫合部210并沒有沿圖4(a)所示的中心線138而形成、左右不對稱。所以,縫合部202整體上呈左右非對稱,氣囊墊202在膨脹展開時的應力難以分散。
因此,在比較例的安全氣囊裝置200中,當氣囊墊202膨脹展開時應力急局部集中的部分存在于縫合部202,所以如圖4(b)的箭頭f所示氣囊墊202發(fā)生爆裂。另外,在縫合部202的第1連結點212處應力有可能發(fā)生集中,氣囊墊202也容易出現(xiàn)損傷。
與此相對,本實施方式如上述那樣,氣囊墊108膨脹展開時的應力不會局部集中在縫合部120某一處,可以向縫合部120的整體分散,能夠防止氣囊墊108發(fā)生損傷或爆裂。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不需要利用其它的強化布等對縫合部120進行加強,因此還可以控制制造成本。
圖5是圖3(a)中縫合部120的變形例的示意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1縫合部122以及第2縫合部124都是縫制成2層的圓環(huán)狀而形成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作為一個例子,如圖5(a)的縫合部120a那樣,也可以擁有沿第1插入孔112、第2插入孔118的周圍被縫紉成3層圓環(huán)狀的第1縫合部122a、第2縫合部124a??p合部120a進一步還可以擁有第3縫合部126a、第3縫合部126a通過第1連結點140a、第2連結點142a將第1縫合部122a和第2縫合部124a連結起來。在這樣的縫合部120a中、通過被 縫制成3層的第1縫合部122a、第2縫合部124a可以提高強度。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只有一個第3縫合部,但不限定于此。作為一個例子在圖5(b)的縫合部120b中,擁有包含多個縫制線152a、152b的第3縫合部126b。第3縫合部126b如圖所示,通過縫制線152a、152b分別將包含第1縫合部122b的2個連結點154a、154b的第1連結點140b與,包含第2縫合部124b的2個連結點156a、156b的第2連結點142b連接在一起。
圖5(c)的縫合部120c擁有,包含多個縫制線158a、158b的第3縫合部126c。第3縫合部126c如圖所示,通過縫制線158a、158b分別將包含第1縫合部122c的2個連結點160a、160b的第1連結點140b與,包含第2縫合部124c的1個第2連結點142c連接起來。
圖5(d)の縫合部120d擁有包含多個縫制線162a、162b的第3縫合部126d。第3縫合部126d如圖所示,通過縫制線162a、162b分別將第1縫合部122d的1個第1連結點140d與,包含第2縫合部124d的2個連結點164a、164b的第2連結點142d連接起來。
在這樣的縫合部120b、120c、120d中,第3縫合部126b、126c、126d是由多個縫制線構成的,因此可以進一步提高強度。另外,變形例的縫合部120a、120b、120b、120d都是整體上呈左右對稱的,所以易于將氣囊墊108膨脹展開時的 上述應力向整體分散,難以向局部集中。這里,如果能將上述應力分散,防止氣囊墊108發(fā)生爆裂的話,也可以不用像縫合部120a、120b、120b、120d那樣、沿一筆畫成的軌跡連續(xù)縫制而成。
另外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安全氣囊裝置100雖然列舉了側氣囊,但并不限定于此。作為一個例子,通過螺柱116a、116b被固定于車體的圓筒形充氣器110不僅限于側氣囊,也可以適用于簾式安全氣囊。因此,為了在發(fā)生側面碰撞以及隨之而產生的翻滾(側翻)時保護駕乘人員的安全,安全氣囊裝置也可以是從車壁部分的頂棚附近沿側窗膨脹展開的簾式安全氣囊(參照圖6)等。(第2實施方式)
圖6是本發(fā)明第2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裝置300的示意圖。安全氣囊裝置300是簾式安全氣囊,圖中展示了簾式安全氣囊的非展開時(收納時)的狀態(tài)。圖中所示例的簾式安全氣囊用于車輛302的右側面,省略圖示的左側面用的簾式安全氣囊也有同樣的與之對稱的結構。
安全氣囊裝置300中,氣囊墊304在車輛前后方向上整體呈卷繞(卷上)狀態(tài),被安裝在車頂橫梁306上。圖中的2點虛劃線表示車頂橫梁306。車頂橫梁306位于車輛302的車輛室內的側面上方部位,形成車輛302的側壁。
這里所說的車輛302從車輛前方開始配置有前部坐席308以及后部坐席310,是有2排座椅的車輛。在車輛302的側面部上,從車輛前方開始設置有側窗312、314。各側窗312、314的車輛前后方向上設有支撐車頂棚(車頂天花板)的支柱。這些支柱從車輛3 02的前方開始分別被稱為前柱316、中柱318、后柱320。
安全氣囊裝置300,在側面沖撞等緊急狀態(tài)下通過充氣器110所提供的氣體讓氣囊墊304膨脹展開,以保護駕乘人員。此外,在氣囊墊304上,與第1實施方式的安全氣囊裝置100同樣,設有圖2(b)所示例的縫合部120。因此,通過安全氣囊裝置300,當氣囊墊304膨脹展開時,由于縫合部120使應力分散,不會集中在局部,可以防止氣囊墊304出現(xiàn)損傷或爆裂。
以上參照附圖對適合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毫無疑問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所提及的例子。只要是該領域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所記載的范疇內,明顯能夠聯(lián)想到各種變更例或者修正例,關于這些當然也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之內。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就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安全氣囊裝置以適用于汽車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除了汽車以外也可以適用于飛行器、船舶等,能夠得到同樣的作用效果。
工業(yè)上利用的可行性
本發(fā)明被設置在車輛上,目的在于緊急狀態(tài)時保護駕乘人員安全,可以用于膨脹展開的安全氣囊裝置。
符號說明
100、300…安全氣囊裝置
102…車輛座椅
104…座椅靠背
106…車門
108、304…氣囊墊
108a…縫制線
110…充氣器
110a…前端
110b…主體
112…第1插入孔
114…氣體供應孔
116a、116b…螺柱
118…第2插入孔
120…縫合部
122、122a~122d…第1縫合部
124、124a~124d…第2縫合部
126、126a~126d…第3縫合部
128…軌跡
130、134…內側縫合部
132、136…外側縫合部
130a、130b、132a、132b、134a、134b、136a、136b…圓弧
138…中心線
140、140a~140d…第1連結點
142、142a~142d…第2連結點
144…第1插入孔的中心
146、150…分界線
148…第2插入孔的中心
302…車輛、306…車頂橫梁
308…前部坐席
310…后部坐席
312、314…側窗
316…前柱
318…中柱
320…后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