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板簧固定端支架,屬于汽車底盤懸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板簧作為車輛的承載元件,廣泛應用于載重車非獨立懸架系統上。它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端支架和吊耳端支架與車架鉸接,它既是懸架的彈性元件,又是懸架的導向裝置,不僅能傳遞各種力和力矩,還決定著車輪的跳動軌跡。
車架兜梁通過兜梁支架與車架連接,主要起到固定發(fā)動機、承擔發(fā)動機自重,以及提高車架剛度的作用。
現有技術中,板簧固定端支架與兜梁支架為兩個不同的零件,分別用于板簧與車架的連接和兜梁與車架的連接。該連接方式所占用的車架縱向空間較大,當車架縱向空間不足時,存在無法同時布置兩者的缺陷。
針對上述缺陷,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號:CN 201442509 U,授權公告日:2010年04月28日,名稱:汽車前懸架及發(fā)動機前懸共用的組合支架)提供了一種將板簧固定端支架和橫軸固定支架組合在一起的組合支架,該組合支架不僅縮小了板簧固定端支架和橫軸固定支架對車架縱向空間的占用,同時還解決了兩支架單獨使用時結構穩(wěn)定性差、連接強度低的缺陷。不過該組合支架的設計還不夠合理:1、其整體結構較為復雜,制造維護成本較高;2、由于其車架腹板連接板是懸臂式安置于車架下翼面連接板上的,其懸臂所承受的應力較為集中,該支架存在結構強度弱、結構穩(wěn)定性差的缺陷;3、由于其橫梁連接部所采用的是法蘭連接,其連接結構的容錯能力有限,其承載垂向載荷的能力也較弱,存在連接不夠牢固,易發(fā)生變形和開裂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板簧和橫梁組合支架的設計不合理,其結構復雜、制造維護成本高,橫梁連接部的容錯能力差、豎向承載能力弱、連接不牢固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維護成本低,橫梁連接部的容錯性能好、結構緊湊、垂向承載能力強、連接牢固、連接強度高的板簧固定端支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板簧固定端支架,包括腹板連接板、翼板連接板、板簧連接部以及兜梁連接部,所述腹板連接板通過連接加強部懸臂式安置于翼板連接板的上方,所述的板簧連接部安置于翼板連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的兜梁連接部安置于連接加強部與翼板連接板相連接的位置,所述的兜梁連接部為槽型板狀結構,所述兜梁連接部的外表面與槽型板狀兜梁的槽面相匹配,所述的兜梁與兜梁連接部上對應設有螺栓孔,兩者通過螺栓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加強部為異形板狀結構,由斜向上的中部隆起和位于中部隆起兩側并與下翼板的上表面相貼合的貼板組成。
進一步的,所述的兜梁連接部由中部隆起斜向下自然延長而形成。
進一步的,所述的中部隆起上開設有減重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中的兜梁連接部同時與腹板連接板和翼板連接板相連接,可以為兜梁連接部提供多個方位的力的支持,有效保證了結構的穩(wěn)定性;同時,兜梁連接部為槽型板狀結構,與槽型板狀結構的兜梁采用的是貼合后再用并螺栓固定的連接方式,該連接方式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容錯性能好、結構緊湊、垂向承載能力強、連接牢靠、不易松動等優(yōu)點;
2.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加強部為由斜向上的中部隆起和位于中部隆起兩側并與下翼板相貼合的貼板組成的異形板狀結構,該結構中貼板與中部隆起的組合使用大大改善了腹板連接板與翼板連接板之間的懸臂應力集中的缺陷,有效提升了支架的結構穩(wěn)定性,增強了支架的結構強度;
3.本實用新型中的兜梁連接部由中部隆起斜向下自然延長而形成,兜梁連接部與支架的其他部件之間采用自然過渡,具有美觀、應力分散性好、承載能力強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車架上的裝配圖;
圖中,車架1,腹板11,下翼板12,板簧固定端支架2,腹板連接板21,翼板連接板22,板簧連接部23,兜梁連接部24,連接加強部25,中部隆起251,貼板252,板簧總成3,板簧吊耳端支架4,兜梁5,前橋6。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見圖1和圖2,一種板簧固定端支架,包括腹板連接板21、翼板連接板22、板簧連接部23以及兜梁連接部24,腹板連接板21通過連接加強部25懸臂式安置于車架翼板連接板22的上方,板簧連接部23安置于翼板連接板22的下表面,兜梁連接部24安置于連接加強部25與翼板連接板22相連接的位置,兜梁連接部24為槽型板狀結構,兜梁連接部24的外表面與槽型板狀兜梁5的槽面相匹配,兜梁5與兜梁連接部24上對應設有螺栓孔,兩者通過螺栓固定。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連接加強部25為異形板狀結構,由斜向上的中部隆起251和位于中部隆起251兩側并與車架下翼板12的上表面相貼合的貼板252組成。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兜梁連接部24由中部隆起251斜向下自然延長而形成。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中部隆起251上開設有減重孔。
參見圖2,板簧總成3通過板簧固定端支架2和板簧吊耳端支架4上的板簧吊耳固定在車架1上,前橋6固定在板簧總成3上,兜梁5通過板簧固定端支架2固定在車架1上。兜梁5與板簧固定端支架2,固定端支架2和板簧吊耳端支架4與車架1之間均采用螺栓連接。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做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簡單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