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
背景技術:
后視鏡是人們在開車時不可或缺的擴展視野的物品,位于汽車頭部的左右兩側,以及汽車內部的前方。汽車后視鏡反映汽車后方、側方的情況,使駕駛者可以間接看清楚這些位置的情況,它起著“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擴大了駕駛者的視野范圍,降低事故的概率。通常在雨霧天氣開車時,最需要觀察后方情況時,反而會被雨霧遮擋,讓駕駛者想透過后視鏡看后方視野時看不見或看不清,現(xiàn)有的消除雨霧系統(tǒng)過于單一,在給人們帶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4742873A,公開日2015.07.01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汽車配件,具體是涉及一種可收納的汽車后視鏡雨刮器,包括后視鏡、雨刮器、搖桿和擺動軸,還包括伸縮氣缸、控制器,所述搖桿穿過擺動軸上的通孔與伸縮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雨刮器由兩個對稱設置的左動桿和右動桿組成,所述左動桿和右動桿在雨刷器中部鉸接,所述雨刮器連接折疊電機;所述控制器連接伸縮氣缸和折疊電機。該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不影響駕駛員視野,保證行車安全的可收納的汽車后視鏡雨刮器。但該發(fā)明的缺點是由于雨天駕駛員需要透過車窗觀察后視鏡時,需要鏡面除水徹底,而雨刮器刮水后,鏡面會有一層薄霧,還有可能會影響視線。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汽車后視鏡在雨霧天影響視線、解決方式單一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它實現(xiàn)了通過雨刮器除雨、加熱管除霧的雙重目的。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方案按以下方式進行:
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包括雨刮器,所述雨刮器設置于后視鏡的鏡面上,通過轉軸和鏡框內部設置的微型電機的傳動端連接;所述轉軸設置于后視鏡的內側上角。
優(yōu)選地,所述雨刮器的擺動角度為40~60度。
優(yōu)選地,還包括設置于后視鏡背部金屬殼空腔內的加熱管,其固定端固定于金屬殼內部的左端,遠端伸向金屬殼內部的右端。
優(yōu)選地,所述加熱管呈單桿狀或V形管狀或U形管狀或W形管狀。
優(yōu)選地,所述雨刮器為橡膠材質,長度不大于鏡面的寬度。
優(yōu)選地,所述雨刮器和加熱管和的電源線沿鏡框的內部和后視鏡桿的內部空隙延伸至汽車內部,避免線材影響視線。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有的公知技術相比,具有如下顯著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雨刮器由內上向外下刷雨,能夠盡量避免雨刮器影響駕駛員視線,而且,還能夠提高刮水效率;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擺動角度為40~60度,刮水效率最高,對駕駛員視線影響最小;
(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加熱管的雨刮器配合使用,對雨刮器刮水后的薄水層或薄霧層的水分進行烘干,除水徹底;
(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單桿狀或V形管狀或U形管狀或W形管狀的加熱管,根據不同的后視鏡形狀和大小進行選擇;
(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雨刮器橡膠材質,有彈性,避免和鏡框過硬接觸,長度不大于鏡面的寬度,能夠避免和鏡框接觸。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室內結構示意圖。
圖中:1、后視鏡;2、雨刮器;3、加熱管;11、鏡框;12、鏡面;21、轉軸;22、擺動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包括雨刮器2,雨刮器2設置于后視鏡1的鏡面12上,通過轉軸21和鏡框11內部設置的微型電機的傳動端連接;轉軸21設置于后視鏡1的內側上角。雨刮器2的擺動角度22為40度。
本實施例的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雨刮器由內上向外下刷雨,能夠盡量避免雨刮器影響駕駛員視線,而且,還能夠提高刮水效率。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改進之處在于:如圖1所示,還包括設置于后視鏡1背部金屬殼空腔內的加熱管3,其固定端固定于金屬殼內部的左端,遠端伸向金屬殼內部的右端。加熱管3呈單桿狀或V形管狀或U形管狀或W形管狀。雨刮器2的擺動角度22為60度。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一種汽車后視鏡除雨霧裝置,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改進之處在于:雨刮器2為橡膠材質,長度不大于鏡面12的寬度。雨刮器2和加熱管3和的電源線沿鏡框11的內部和后視鏡桿的內部空隙延伸至汽車內部。
以上示意性地對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創(chuàng)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專利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