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裝配領域,特別涉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夾持總成。
背景技術: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進而延伸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需求的持續(xù)高速擴充。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鋰電池的制造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生產國和出口國。并且按照市場份額計算,中國鋰電池已經占到世界市場份額的40%以上,并且這一速度還在提升,目前我國的鋰電池增長速度大概保持在10%左右,今年中國鋰電池行業(yè)的產值預計將達到3530億,因此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配智能化已成為新能源汽車裝配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
2、傳統(tǒng)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配完全靠繁重的人工體力勞動來執(zhí)行,不但裝配速度緩慢,進度效率底下,而且操作繁雜,對位困難,使用非常不便,笨重,安全隱患時常發(fā)生,管理和裝配成本居高不下;
3、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多樣化導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多樣化,形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夾持的多樣化,促進多種電池夾持機構的產生,有礙于標準化管理及更換夾持機構的效能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夾持總成,解決繁重的人工搬運裝配,促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配的智能化水平,降低消耗,增強生產力;解決不同規(guī)格型號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裝配。
提升汽車儀表臺裝配可操作性,降低消耗,增強生產力;同時可以適應不同規(guī)格型號儀表臺的裝配;而且,杜絕了汽車儀表臺裝配安全隱患的產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夾持總成,其包括,基礎框架,包括,兩塊基板,呈L形,排列設置,且其彎折部向兩側設置;兩塊基板前端面對稱凸設一定位柱;一基板連接板,呈倒U形,其兩端豎直連接于所述兩塊基板的上端面中部,基板連接板中部設通孔;線性滑臺,設置于所述基礎框架兩塊基板之間,線性滑臺通過若干連接桿連接于兩側的兩塊基板;線性滑臺上部滑設一滑塊;線性滑臺側面前后設位置傳感器;兩滾動平臺,分別設置于所述基礎框架兩塊基板相對側的上端面前部、沿基板長度方向設置;可移動吸附裝置,包括,基板,設置于所述線性滑臺上的滑塊,隨滑塊移動;基板呈L形,其上端面前端凸設支撐板,支撐板兩側各設一通孔;吸盤固定板,其背面兩側各設一導桿,并以此插設于所述基板支撐板兩側的通孔,導桿外端部通過一連桿連接;若干真空吸盤,沿吸盤固定板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吸盤固定板前面;油壓緩沖器,設置于所述吸盤固定板上、吸盤旁側;壓力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吸盤固定板背面與基板支撐板之間;兩可調導向定位機構,分別設置于所述基礎框架兩塊基板的彎折部,所述可調導向定位機構包括,滑軌及其上滑塊,滑軌設置于所述基板彎折部,與彎折部軸線平行設置,并位于所述滾動平臺外側;導向塊,設置于所述滑塊上,導向塊頂面設導向輪;夾持裝置,包括,驅動氣缸,設置于所述線性滑臺前部上方,其缸體通過氣缸固定座連接于所述基礎框架基板連接板中部通孔上方,驅動氣缸活塞桿與線性滑臺軸線垂直;夾持板,其上端面連接于所述驅動氣缸活塞桿端部;防護墊,設置于所述夾持板下端面;旋轉機構,包括,吊臂,其上端連接于主機,下端設一固定板;軸承座及軸承,軸承座設置于所述吊臂下端固定板下;轉軸,設置于所述軸承內,其一端插設于所述基礎框架基板連接板的中部通孔;旋轉氣缸,其缸體上端通過一連接板連接于所述吊臂上部,其活塞桿端部通過一連接件連接所述基礎框架基板連接板一側;操作控制器,通過一固定框架連接于所述基礎框架基板連接板。
進一步,還設有導向機構,包括,兩個導向基座,分別相對設置于所述兩滾動平臺外側的基板上;至少一導向輪,設置于所述導向基座上,導向輪軸線與滾動平臺軸向垂直。
優(yōu)選的,所述導向基座為L形,其一側面固定于基板上,另一側面上端設導向輪。
優(yōu)選的,所述導向基座為L形,其一側面固定于基板上,所述導向輪固定于一固定板的上端,固定板固定于導向基座的另一側面,且固定板與該導向基座另一側面之間設緩沖墊片。
優(yōu)選的,所述滾動平臺為設有滾珠或滾輪的條狀滾道。
又,所述旋轉機構吊臂上端設有與主機連接的連接法蘭。
優(yōu)選的,所述氣缸固定座為U形,一側面連接于所述驅動氣缸缸體,另一側面連接于所述基礎框架基板連接板。
優(yōu)選的,所述基礎框架基板連接板上部氣缸固定座兩側各設一限位桿,該限位桿為L形,一側連接于所述基板連接板,另一側面位于所述旋轉機構吊臂下端的固定板上方,且該側面設限位螺栓。
本發(fā)明包含可移動吸附裝置、夾持裝置、基礎框架總成、旋轉機構、可調導向定位機構、操作執(zhí)行系統(tǒng)等組成。可移動吸附裝置由線性滑臺模組、真空吸附機構、位置傳感等組成,由其完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吸附與可移動調節(jié);夾持裝置由氣缸、氣缸固定座、夾持板及防護墊等組成,主要通過對吸附到位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進行夾緊,確保其在移動、翻轉、裝配過程中不會掉落;基礎框架總成包含基板、基板連接板、筋板、可操作面板等組成,主要通過基板與基板連接板的焊接組合,形成基礎框架總成,有效集聚于各機構裝置,實現(xiàn)吸附、夾持、移動、翻轉、操作等一體化;旋轉機構包含旋轉氣缸、氣缸固定座、軸承座、旋轉軸及主機連接機構等組成,主要執(zhí)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夾持吸附夾持后的角度旋轉,以適應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配或移載的環(huán)境,確保其便捷、高效、靈活;可調導向定位機構由導向輪、滾動模組、導軌、旋轉定位手柄等組成,主要執(zhí)行多種動力電池的導向及定位,以便于動力電池的吸附和夾持;操作執(zhí)行系統(tǒng)由人機操作面板,吸附釋放開關,負載指示,剎車及快進快退等操作執(zhí)行按鈕組成,主要負責完成各組成部分的所有可執(zhí)行操作。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本發(fā)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夾持總成改變了由傳統(tǒng)依靠密集人工裝配操作運行到現(xiàn)代機械智能協(xié)調控制操作運行的技術突破,促進了傳統(tǒng)生產裝配向智能自動升級轉變,提高了產品移載裝配搬運的智能效果,改善了勞動條件,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汽車狹小空間內長時間安裝的環(huán)境,降低安全隱患系數(shù)頻率,減少移載裝配過程中人工的干預,實現(xiàn)一機多用標準化,優(yōu)化管理;
本發(fā)明總成充分減少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配時間,解決了繁重的人工搬運裝配及不同規(guī)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型號的裝配,提升汽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配可操作性,降低消耗,節(jié)約成本,改善品質,增強生產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圖1。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圖2。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基礎框架與可移動吸附裝置裝配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6,本發(fā)明的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夾持總成,其包括,
基礎框架1,包括,
兩塊基板11、12,呈L形,排列設置,且其彎折部111、121向兩側設置;兩塊基板11、12前端面對稱凸設一定位柱13、13’;
一基板連接板14,呈倒U形,其兩端豎直連接于所述兩塊基板11、12的上端面中部,基板連接板14中部設通孔141;
線性滑臺2,設置于所述基礎框架1兩塊基板11、12之間,線性滑臺2通過若干連接桿3連接于兩側的兩塊基板11、12;線性滑臺上部滑設一滑塊;線性滑臺側面前后設位置傳感器4、4’;
兩滾動平臺5、5’,分別設置于所述基礎框架1兩塊基板11、12相對側的上端面前部、沿基板長度方向設置;
可移動吸附裝置6,包括,
基板61,設置于所述線性滑臺2上的滑塊,隨滑塊移動;基板呈L形,其上端面前端凸設支撐板62,支撐板62兩側各設一通孔621;
吸盤固定板63,其背面兩側各設一導桿64,并以此插設于所述基板支撐板62兩側的通孔621,導桿64外端部通過一連桿65連接;
若干真空吸盤66,沿吸盤固定板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吸盤固定板前面;
油壓緩沖器67,設置于所述吸盤固定板63上、吸盤66旁側;
壓力傳感器68,設置于所述吸盤固定板63背面與基板支撐板62之間;
兩可調導向定位機構7、7’,分別設置于所述基礎框架兩塊基板11、12的彎折部111、121,所述可調導向定位機構7(以可調導向定位機構7為例,下同)包括,
滑軌71及其上滑塊,滑軌設置于所述基板彎折部111,與彎折部111軸線平行設置,并位于所述滾動平臺5外側;
導向塊72,設置于所述滑軌71滑塊上,導向塊72頂面設導向輪73;
夾持裝置8,包括,
驅動氣缸81,設置于所述線性滑臺2前部上方,其缸體通過氣缸固定座82連接于所述基礎框架1基板連接板14中部通孔141上方,驅動氣缸活塞桿與線性滑臺2軸線垂直;
夾持板83,其上端面連接于所述驅動氣缸81活塞桿端部;
防護墊84,設置于所述夾持板83下端面;
旋轉機構9,包括,
吊臂91,其上端連接于主機100,下端設一固定板911;
軸承座92及軸承,軸承座設置于所述吊臂91下端固定板911下;
轉軸93,設置于所述軸承內,其一端插設于所述基礎框架1基板連接板14的中部通孔141;
旋轉氣缸94,其缸體上端通過一連接板95連接于所述吊臂91上部,其活塞桿端部通過一連接件96連接所述基礎框架1基板連接板14一側;
操作控制器10,通過一固定框架16連接于所述基礎框架1基板連接板14。
在本實施例中,本發(fā)明還設有導向機構15,包括,兩個導向基座151(以導向基座151為例,下同),分別相對設置于所述兩滾動平臺5外側的基板11上;兩導向輪152,設置于所述導向基座151上,導向輪152軸線與滾動平臺5軸向垂直。
優(yōu)選的,所述導向基座151為L形,其一側面固定于基板11上,另一側面上端設導向輪152。
優(yōu)選的,所述導向基座151為L形,其一側面固定于基板11上,所述導向輪152固定于一固定板153的上端,固定板153固定于導向基座151的另一側面,且固定板153與該導向基座151另一側面之間設緩沖墊片154。
優(yōu)選的,所述滾動平臺5為設有滾珠或滾輪的條狀滾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旋轉機構吊臂91上端設有與主機連接的連接法蘭97。
所述氣缸固定座82為U形,一側面連接于所述驅動氣缸81缸體,另一側面連接于所述基礎框架1基板連接板14。
優(yōu)選的,所述基礎框架1基板連接板14上部氣缸固定座82兩側各設一限位桿17、17’,該限位桿17、17’為L形,一側連接于所述基板連接板14,另一側面位于所述旋轉機構9吊臂91下端的固定板911上方,且該側面設限位螺栓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