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動車兒童安全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機動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安全裝置是兒童安全座椅,雖然兒童安全座椅能有效提高兒童乘車安全,但是在使用時為了提高乘坐舒適度和使用安全系數(shù),在設計時需要特別考慮座椅本體的支撐和包裹特性,這使得兒童安全座椅規(guī)格尺寸較多,且結構較為笨重,不易搬運和安裝,在一段時間內不需要安裝兒童座椅時無法很好收納儲存。
為了克服兒童安全座椅存在的不足,現(xiàn)有技術中出現(xiàn)了一種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包括背板和安全織帶,背板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導向孔,位于左右兩側的安全織帶在穿過導向孔后與機動車上的多個固定點連接,以直接將兒童乘員和背板約束在機動車座椅上。
此種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攜帶和使用都很方便,而且為了適應不同年齡兒童乘員的需求,在背板上沿高度方向還可設置多組導向孔,以根據(jù)兒童乘員的身高將左右兩側的安全織帶穿設在合適的導向孔內,從而達到對不同年齡的兒童乘員均能可靠約束的目的。但是這種結構在調整安全織帶的約束高度時,需要將安全織帶從導向孔內抽出,在后續(xù)在連接安全織帶時還可能出現(xiàn)失誤,使得調整較為繁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能夠在使用時快捷方便地調整至適應于不同年齡的兒童乘員。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條安全織帶和用于貼設在機動車座椅的背靠部上的背板,所述背板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導向孔,所述背板的高度可調以改變所述導向孔的高度位置,至少一條所述安全織帶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第一安全織帶,所述第一安全織帶穿過所述導向孔后與機動車上的多個固定點連接,以直接將兒童乘員和所述背板約束在所述機動車座椅上。
進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背靠和調節(jié)板,所述調節(jié)板靠近所述機動車座椅的座位部位置,所述背靠相對于所述調節(jié)板在高度方向上可調節(jié)。
進一步地,所述背靠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內側壁上沿高度方向間隔設有多個固定齒,所述調節(jié)板的側壁上設有卡合齒,所述卡合齒能夠卡合在不同組相鄰所述固定齒之間的間隙中,以將所述背靠相對于所述調節(jié)板調節(jié)至不同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卡合齒采用彈性結構,所述卡合齒能夠在所述背靠調節(jié)至與固定齒對正時縮回至所述調節(jié)板內,并在離開所述固定齒時彈出并卡合在相鄰所述固定齒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jié)板和所述背靠之間沿高度方向設有導向結構,能夠為所述背靠相對于所述調節(jié)板的移動提供導向。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jié)板上沿高度方向設有導向槽,所述容置腔沿厚度方向的底面上設有導向塊,所述導向塊包括兩個相對向外彎折的卡鉤,兩個所述卡鉤能夠分別卡在所述導向槽的兩個側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背靠上與所述卡鉤正對的位置設有通孔,以便使所述卡鉤出模。
進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在所述背靠的背部具有敞口,所述背靠還包括蓋體,所述蓋體扣合在所述背靠上以將所述敞口封閉。
進一步地,所述背靠的各處厚度一致,所述背靠上在所述容置腔背面的外周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內設有填充件以使所述背靠具有平整的倚靠面。
進一步地,還包括設在所述背板下端的座板,所述座板用于貼設在機動車座椅的座位部上,所述調節(jié)板與所述座板可轉動地連接,以在收納時將所述座板折回至與所述背板靠近的狀態(tài)。
進一步地,所述座板的內端沿寬度方向設有轉軸,所述座板與所述轉軸的連接部分上設有第一通槽,所述調節(jié)板的下端沿寬度方向設有至少一個掛鉤,所述掛鉤穿過所述第一通槽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轉軸上。
進一步地,至少一條所述安全織帶還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機動車座椅上的第二安全織帶,所述座板上設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安全織帶能夠在穿過所述第二通槽后,從兒童乘員的兩腿之間穿過,并在兒童乘員的胸腹部位與所述第一安全織帶實現(xiàn)鎖定。
進一步地,所述背靠還包括頭靠,所述頭靠與整個所述背靠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背靠與兒童乘員肩部對應高度區(qū)域的兩側設有阻擋部,所述阻擋部與所述背靠一體成型。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將背板設計為高度可調的結構,在不同年齡或身高的兒童乘員使用約束系統(tǒng)時,無需將安全織帶從導向孔中脫出,就能方便地通過調節(jié)背板高度直接改變安全織帶穿設在導向孔內位置的高度,還能在兒童乘員乘坐好之后根據(jù)需求隨時調整,使約束狀態(tài)下的安全織帶盡量適應兒童乘員的肩部高度,以更準確地緊密貼近兒童乘員的肩部穿過,在機動車受到外部沖擊時對兒童乘員形成有效的約束力,從而提高約束系統(tǒng)的使用安全性。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用于年齡較小兒童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用于年齡較大兒童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中實現(xiàn)背板高度調節(jié)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處放大圖;
圖5為圖3中B處放大圖;
圖6為圖3中C-C剖視圖;
圖7為圖6中D處放大圖;
圖8和圖9分別為背板中調節(jié)板的主視圖和側視圖;
圖10和圖11分別為本實用新型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和右視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13和圖14為本實用新型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處于收納狀態(tài)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和左視圖;
圖15為圖14中E處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背靠;2、調節(jié)板;3、座板;4、第一安全織帶;5、安全扣具;6、第二安全織帶;7、連接件;8、長度調節(jié)器;9、蓋體;11、導向孔;12、容置腔;13、透氣孔;14、固定齒;15、卡鉤;151、連接部;152、彎折部;16、填充件;17、通孔;18、頭靠;19、阻擋部;21、加強筋;22、卡合齒;23、導向槽;24、掛鉤;31、第一通槽;32、轉軸;33、第二通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為詳細地限定了實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與任何其他的一個方面或多個方面組合,除非明確指出不可組合。尤其是,被認為是優(yōu)選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與其他一個或多個被認為是優(yōu)選的或有利的特征的組合。
本實用新型中出現(xiàn)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是為了方便描述,以區(qū)分具有相同名稱的不同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關系。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的術語均是指兒童乘員坐在機動車座椅上時所對應的方向?!白蟆焙汀坝摇笔侵该鎸C動車后排座椅時所對應的方向。這種定義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參考圖1至圖1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在一個示意性的實施例中,包括至少一條安全織帶、用于貼設在機動車座椅的背靠部上的背板和用于貼設在機動車座椅的座位部上的座板3,座板3連接在背板下端。背板上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導向孔11,背板的高度可調以改變導向孔11的高度位置,至少一條安全織帶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第一安全織帶4,第一安全織帶4穿過導向孔11后與機動車上的多個固定點連接,以直接將兒童乘員和背板約束在機動車座椅上??商娲兀谀軌蛑苯訉崿F(xiàn)背板固定的情況下,座板3可以省略。
背板的高度可調能夠在不同年齡或身高的兒童乘員使用約束系統(tǒng)時,無需將第一安全織帶4從導向孔11中脫出,就能方便地通過調節(jié)背板高度直接改變第一安全織帶4穿設在導向孔11內時相對于兒童成員肩部的位置高度,還能在兒童乘員乘坐好之后根據(jù)需求調整。如圖1所示,降低背板高度時時,導向孔11的高度位置下移,可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兒童乘員(例如9個月大的兒童);如圖2所示,升高背板高度時,導向孔11的高度位置上移動,可適用于年齡較大的兒童乘員(例如6歲大的兒童)。而且,此種調整結構與在高度方向離散設置若干導向孔的方案相比,容易實現(xiàn)擴大調整范圍或縮小調整步長。
機動車上的多個固定點包括兩個上固定點和兩個下固定點。其中,兩個上固定點包括:在座椅頭部兩側從車架中伸出的兩個左右對稱的剛性固定桿,或從座椅頭部伸出的兩個左右對稱的剛性固定桿,或從座椅結構背部伸出的兩個相對于座椅中線左右對稱的剛性固定桿。兩個下固定點包括:從有兩個上固定點的座椅背靠部與座位部接合處的車架或座椅結構中伸出的兩個相對于座椅中線左右對稱的兩個剛性固定桿。優(yōu)選地,多個固定點位于機動車后排中間同一個成人座椅結構上或周邊車架結構上。
背板高度至少可通過下面的方式進行調節(jié)。在一種結構形式中,將背板自身設計為沿高度方向局部可折疊的結構,以改變導向孔的高度位置,在調整到合適的高度之后,對折疊部分進行固定。在另一種結構形式中,如圖3所示,背板包括背靠1和調節(jié)板2,調節(jié)板2位于靠近機動車座椅的座位部的位置且與座板3連接,背靠1相對于調節(jié)板2在高度方向上可調節(jié)。
進一步地,針對圖3的方案,背靠1具有一定的厚度,在背靠1中設置容置腔12,導向孔11位于容置腔12的上方位置。容置腔12在高度方向的底部具有開口,以使調節(jié)板2從容置腔12的下端插入容置腔12內,并通過調節(jié)板2在容置腔12內的相對滑動來改變背靠1的高度,從而改變導向孔11的高度位置。其中,容置腔12可在背靠1沿厚度方向的前部或后部開放,或者整體位于背靠1沿厚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在圖3所示的結構形式中,調節(jié)板2設計為帶有圓角的矩形結構,相應地容置腔12與調節(jié)板2的形狀相適配。
在將背靠1調節(jié)至合適的高度之后,最好在背靠1與調節(jié)板2之間設置限位結構。在一種具體的結構中,如圖4所示的A處放大圖,在容置腔12的內側壁上的一側或兩側沿高度方向間隔設有多個固定齒14,調節(jié)板2的側壁上設有卡合齒22,卡合齒22的寬度與相鄰兩個固定齒14之間的間隙相適配,卡合齒22能夠卡合在不同組相鄰固定齒14之間的間隙中,以將背靠1相對于調節(jié)板2調節(jié)至不同的高度。
優(yōu)選地,卡合齒22采用彈性結構,包括卡合齒22自身具有彈性和將卡合齒22安裝在彈性底座上的情形。如圖9所示,在調節(jié)板2的側面設有安裝孔,安裝孔的底部設有彈性底座,卡合齒22安裝在彈性底座上,優(yōu)選地,卡合齒22設在調節(jié)板2靠近上端的位置,這樣能夠獲得較大的高度調節(jié)范圍。
在圖4所示的放大圖A中,固定齒14呈三角形結構,卡合齒22呈梯形結構,這樣卡合齒22的側面與固定齒14的側面形成斜面配合結構。在安全織帶處于正常約束狀態(tài)時,卡合齒22的側面與固定齒14的側面之間受到靜摩擦力,第一安全織帶4作用于導向孔11而施加在背靠1上的力不足以克服靜摩擦力,因而卡合齒22能夠被限制在當前位置。在通過外力上下移動背靠1時,外力克服卡合齒22的側面與固定齒14的側面之間的靜摩擦力而使背靠1運動,卡合齒22在固定齒14的擠壓作用下縮回至調節(jié)板2上的安裝孔內,從而使卡合齒22可以越過當前所處的齒槽進入下一個齒槽,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的高度可移動多個齒槽的行程,在將背靠1調節(jié)至合適的高度之后,停止向背靠1施加作用力,卡合齒22從安裝孔中彈出,恢復至初始狀態(tài),卡合齒22再次被限位在相應的齒槽中,至此完成背板的高度調節(jié)。此種結構能夠同時實現(xiàn)高度調節(jié)和限位,從而使兒童成員約束系統(tǒng)在使用時方便地完成高度調節(jié),不涉及到零部件的拆裝,而且對容置腔12的設置形式無特殊限制。
如果固定齒14或卡合齒22均為剛性結構,在調節(jié)時需要先將調節(jié)板2與背靠1分離,然后直接將調節(jié)板2上的卡合齒22嵌設在背靠1上合適的齒槽中。
為了使調節(jié)板2與背靠1相對滑動時更加順暢,在調節(jié)板2和背靠1之間沿高度方向還可設置導向結構,能夠為背靠1相對于調節(jié)板2的移動提供導向。
如圖5所示的放大圖B,調節(jié)板2上沿高度方向設有導向槽23,優(yōu)選地,導向槽23位于調節(jié)板2的中間,或者也可設置多個導向槽23。在容置腔12沿厚度方向的底面上相應地設有導向塊,導向塊嵌設在導向槽23中,在調節(jié)背靠1的高度時導向塊能夠在導向槽23內滑動。進一步地,導向塊的端部上還可設置限位部,用于防止調節(jié)板2從容置腔12中沿厚度方向向外脫出??商娲兀部稍诒晨?上設置導向槽23,相應地在調節(jié)板2上設置導向塊。
從圖7的放大圖D可以看出導向槽23和導向塊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參考圖8,為了減輕調節(jié)板2的重量,在調節(jié)板2上設置多個凹槽以形成加強筋21,導向槽23由兩條相互平行的加強筋21形成。導向塊包括兩個相對向外彎折的卡鉤15,卡鉤15設在容置腔12沿厚度方向的底面上。每個卡鉤15均包括連接部151和彎折部152,連接部151的一端固定在容置腔12沿厚度方向的底面上,另一端連接彎折部152,連接部151的外側面與導向槽23的內側面相配合,兩個彎折部152分別卡在導向槽23的兩個側面上。此種導向結構既能為為背靠1的移動提供導向,又能通過彎折部152限制調節(jié)板2向外脫出。
更優(yōu)地,如圖10所示,在背靠1上與卡鉤15正對的位置設有通孔17,以便使卡鉤15出模。通孔17可設計為矩形孔,尺寸大于彎折部152的寬度。
背靠1一般采用塑料材質,可通過注塑的方式直接成型,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背靠1的重量,可使背靠1的各處厚度一致。由于需要在背靠內1設置容置腔12,背靠1需要向前部凸出以直接通過注塑形成容置腔12,容置腔12的外緣與背靠1的后表面通過圓弧過渡,從圖6的C-C視圖可以看出,背靠1上在容置腔12背面的外周(背靠1的前面)形成凹陷部,凹陷部內設有填充件16以使背靠1具有平整的倚靠面。填充件16為由軟質材料制成的且與凹陷部形狀適配的零件,可保證兒童成員依靠的舒適性。例如,填充件16為保利龍?zhí)钛a,保利龍可由熱熔膠固定在凹陷部內。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背靠1的透氣性,還可在背靠1上設置透氣孔13。
圖3為容置腔12在背靠1的背部具有敞口的結構,為了對調節(jié)板2進行限位,參考圖12,背靠1還包括蓋體9,蓋體9扣合在背靠1上以將敞口封閉。蓋體9的外周可間隔設置多個卡扣,例如卡扣為彈性鉤狀結構,能夠提高蓋體9拆裝的便捷性。另外,蓋體9也可以通過緊固件安裝在背靠1上。
在一個更優(yōu)的實施例中,調節(jié)板2的底端與座板3的內端可轉動地連接,以在收納時將座板3折回至與背板靠近的狀態(tài),能夠減小收納時整體占用的體積,節(jié)約空間。最理想的收納狀態(tài)為將座板3折回至與背板接觸或平行的狀態(tài),能夠在厚度方向上占用最小的空間,收納后的狀態(tài)參考圖13和圖14。
具體地,如圖9和圖15所示的放大圖E,座板3的內端沿寬度方向設有轉軸32,座板3與轉軸32的連接部分上設有第一通槽31,調節(jié)板2的下端沿寬度方向設有至少一個掛鉤24,掛鉤24穿過第一通槽31可轉動地連接在轉軸32上,掛鉤24的安裝方向朝向座板3的一側。為了能夠使座板3平穩(wěn)地收回,可以增大掛鉤24的寬度,第一通槽31的寬度與掛鉤24寬度相匹配;或者在座板3的寬度方向設置多個掛鉤24,相應地,第一通槽31設計為連續(xù)槽體或者與掛鉤24數(shù)量相同的多個離散槽體。例如,參考圖8,在調節(jié)板2的下端間隔設置三個掛鉤24。
如圖1和圖2所示,至少一條安全織帶除了包括位于左右兩側的第一安全織帶4,還包括一端固定在機動車座椅上的第二安全織帶6,結合圖13,座板3上設有第二通槽33,第二安全織帶6能夠在穿過第二通槽33后,從兒童乘員的兩腿之間穿過,并在兒童乘員的胸腹部位與第一安全織帶4實現(xiàn)鎖定。第二安全織帶6能夠從兒童乘員的兩腿之間至下而上穿過,并通過安全扣具5與第二安全織帶6實現(xiàn)鎖定,能夠確保約束對象居中乘坐,受力均衡,并防止兒童乘員在受到外部沖擊力或者哭鬧活動時從下方躥出,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第一安全織帶4和第二安全織帶6上可設置長度調節(jié)器8以改變安全織帶的長度,第一安全織帶4和第二安全織帶6可通過連接件7連接在機動車的多個固定點上。
為了進一步提高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使用安全性,如圖11所示,背靠1還包括頭靠18,頭靠18用于在機動車發(fā)生側面沖擊時保護兒童乘員的頭部。優(yōu)選地,頭靠18與整個背靠1一體成型,能夠提高頭靠18與背靠1連接的可靠性。
進一步地,如圖11所示,背靠1與兒童乘員肩部對應高度區(qū)域的兩側還設有阻擋部19,阻擋部19用于在機動車發(fā)生側面沖擊時對兒童乘員進行左右限位,防止兒童乘員隨著機動車發(fā)生大幅晃動。優(yōu)選地,阻擋部19與背靠1一體成型,能夠提高阻擋部19與背靠1連接的可靠性。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tǒng)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