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鐵路公路兩用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既能在公路上,又能在鐵軌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以往的摩托車僅只能在公路上行駛,而兩用摩托對這種只能在公路上行駛的摩托加以改進,使其保持了在公路上行駛的各種性能,又可以用于在鐵軌上行駛,從而擴大原有摩托車的使用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制成一種在公路和鐵軌上都能行駛的摩托車。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在現(xiàn)有的只能在公路上行駛的摩托車安裝上導路裝置。導路裝置包括前導夾〔1〕、旁支桿〔19〕和后導夾〔17〕。前導夾和后導夾用于保持前輪和后輪始終壓在鐵軌的工作面上。而旁支桿用以保持摩托車的左右平衡。其后導夾由支撐腳改進而來。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前導夾、后導夾及旁支桿起作用時,則能在鐵路行駛,而不起作用時,則可在公路上行駛。
附
圖1為立體圖,附圖2為A向側面圖。
以下結合附圖所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細節(jié)。
參見附圖,
圖1、圖2都為工作狀態(tài)。前導夾〔1〕的頭部有槽口,夾在鐵軌上,其尾部有彈簧之一端固接,彈簧之另一端固定聯(lián)接在前撐桿〔6〕上。由彈簧力使前導夾的槽口緊壓在鐵軌上,前導夾的中部聯(lián)接在前輪中心軸上。鋼索〔3〕固接在前導夾〔1〕的固定柱〔2〕上,經(jīng)過換向座〔4〕,聯(lián)接到滑桿〔23〕上。固向柱〔22〕固定在前撐桿上,中間的上部分有通槽,下部分有圓柱孔,是滑桿〔23〕上下滑動的導向孔,滑桿〔23〕上端固定在固向桿〔8〕上,滑桿〔23〕在固向桿〔8〕與固向柱〔22〕之間的部分外套有壓力彈簧〔21〕,工作時固向桿在拉索〔10〕作用下,下壓彈簧〔21〕、固向桿進入固向柱的通槽內。通槽的槽寬與固向桿寬度相同,這樣,前輪便不能轉向了。同時,滑桿下移,鋼索〔3〕放松,前導夾只有彈簧〔5〕作用,而處于工作狀態(tài)。
固向桿另一端鉸接在支架〔16〕上。中間有固定柱固接于柱索〔10〕上。搖桿〔12〕一端與拉索〔10〕固接,另一端與支架〔16〕鉸接。中間有固定柱固接在拉索〔13〕上,而拉索〔13〕繞在導筒〔14〕上。由于導筒〔14〕在直立柱〔11〕上轉動,從而拉緊或放松拉索〔13〕。工作時,拉索〔13〕處于拉緊狀態(tài)。
直立柱為圓柱形,上端固接在橫梁〔9〕上,下端固接在支架〔16〕上。在靠近下端的地方,直立柱上固定有橫銷〔15〕,橫銷〔15〕穿過直立柱兩端都伸出直立柱一節(jié)。導筒可以在直立柱上上下移動??咳肆ο乱?,而其下端接觸壓力彈簧由彈力使其上移,壓力彈簧套在直立柱〔11〕上。導向〔14〕的下部分有曲槽。導筒下移并轉動時,槽銷〔15〕在此曲槽內移動。轉到到位部位時,槽銷克服彈簧阻力鉤住導筒,使其不能上移,同時,導筒由橫銷卡死,而不能再轉動。
曲桿〔18〕一端固定在導筒〔14〕上,一端與夾桿〔20〕鉸接。鉸合時,曲桿〔18〕與夾桿〔20〕相互轉動的角度給以限制,且曲桿〔18〕與夾桿〔20〕的下面用拉力彈簧〔24〕聯(lián)接,夾桿〔20〕的末端有夾槽,夾槽夾住鐵軌。
后導夾由支撐腳改進而來,有夾槽,用于夾住鐵軌。
當要使車離開鐵軌時,用腳踩在曲桿〔18〕上,下壓曲桿〔18〕并向后轉動,使導筒脫開槽銷的作用。在彈力作用下導筒上移,旁支桿轉動90°,收復到緊靠車的一側。由于導筒轉動,拉索〔13〕〔10〕都放松,固向桿在彈簧〔21〕作用下脫離固向柱的槽口,這樣前輪便能轉向,同時,在彈簧〔21〕作用下,鋼索〔3〕拉緊,牽動前導桿,克服彈簧〔5〕的作用使前導夾抬起,前導夾的槽口脫離軌面。
權利要求1.一種鐵路公路兩用摩托車,其特征在由原有不能在鐵軌上行駛的摩托車以及導向裝置,前導夾[1]、后導夾[17]和旁支桿[19]組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用摩托車,其特征在于,前導夾〔1〕為一抱叉、后導夾〔17〕由原有支腳改成。旁支桿〔19〕其一端為抱叉,與另一鐵軌結合,而另一端與車身立柱相聯(lián)。
專利摘要兩用摩托,在原有的不能在鐵軌上行駛的摩托車上,改裝上前導夾(1)、后導夾(17)和旁支桿(19),前導夾(1)和后導夾(17)用于保持車輪始終正壓在鐵軌工作面上,旁支桿一端夾在另一鐵軌上,用于保持車身的左右平衡。本實用新型既具有原有摩托車的性能,又能用于在鐵軌上行駛使用起來更為方便實用。
文檔編號B60F1/00GK2078243SQ9021282
公開日1991年6月5日 申請日期1990年5月9日 優(yōu)先權日1990年5月9日
發(fā)明者陳曙光 申請人:陳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