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陸兩用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自行車及水上行走用具領域。
自行車是我國人民最常用的陸路代步工具,隨著短途旅游活動的興起,尤其是雙休日制度的實行,人們普遍需求一種既能陸路代步,又能在水面行走、嬉戲的水陸兩用交通工具。中國專利9320394.1公開了一種水上自行車,這種自行車在構成水上用具時,需要扒掉后輪輪胎,并在后輪鋼圈的外沿裝上葉片,其實際使用僅限于水面,不能達到水陸兩用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能保持陸路自行車的相對完整性,拆卸、組裝容易的新型水陸兩用自行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的設計實現(xiàn)的。
水陸兩用自行車,由驅動機構、水中行進推動機構、漂浮支架等組成,漂浮支架由對稱相聯(lián)的浮筒構成,由一普通自行車組成的驅動機構置于浮筒支架上;鏈條鏈接在自行車大鏈輪與水中行進推動機構之間;采用了如上的結構后,將柔性囊袋浮筒充氣后,輔以抱箍及其他一些簡單常用輔件,就可構成浮筒支架,將自行車放在浮筒支架上,并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將其適當固定(以避免放置不穩(wěn)),將原聯(lián)于自行車大鏈輪及后輪上的鏈條取下并重新聯(lián)接在大鏈輪及水中行進推進機構小鏈輪之間,騎者就可以常規(guī)的騎車姿勢足踏自行車在水面行走;收折時,重新安裝鏈條,將浮筒放氣壓癟收藏,就可在陸路上騎行,水陸轉換方便,易行。
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基本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中行進推動機構的另一種形式。
圖4是本實用新型漂浮支架分段設置實施例的俯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使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述。
由圖1和圖2可看出,本實用新型水陸兩用自行車由驅動機構,水中行進推動機構、漂浮支架三大部分組成,在此,漂浮支架實際上是兩個對稱的浮筒1、2,輔之常規(guī)的聯(lián)接物,在本例中采用剛性的抱箍10、12、13聯(lián)接成漂浮支架。自行車安置在漂浮支架的抱箍上,并以一些常規(guī)束縛固定方式予以固定,由小鏈輪3、傘齒輪副4、轉軸5及螺旋推進器6組成的水中行進推動機構固聯(lián)在抱箍12上,鏈條7鏈接在自行車大鏈輪8與水中行進推動機構的小鏈輪3之間。
漂浮支架的抱箍上設置有方向舵9,自行車車把上設置有方向舵操縱機構,一般可用柔性連接件(如鋼絲)連接在方向舵轉桿與自行車(左、右)剎把之間,提動(左、右)剎把,牽動方向舵(左、右)導向。
在圖3中,水中行進推動機構,采用鏈條8帶動小鏈輪3直接帶動葉片轉輪15的推進形式,葉片轉輪直接在水中劃動前進。
為便于導向操縱,也可將漂浮支架做成如圖4所示的分段設置形式,此時,自行車20的前輪固定在兩浮筒16、17組成的前輪漂浮支架上;后輪固定在浮筒18、19構成的后輪漂浮支架上,方向舵與前輪固聯(lián),操縱者可采用搬動車把來實現(xiàn)轉向。當然,浮筒16、17做成一整體,即做成一個浮筒,也是前輪漂浮支架的一種形式。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方案,在實施中可根據(jù)不同的材料和工藝條件制造出不同的產品,其產品外形和實際結構不限于以上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由驅動機構、水中行進推動機構、漂浮支架等組成,其特征在于,漂浮支架由對稱相聯(lián)的浮筒構成,由一普通自行車(20)組成的驅動機構置于浮筒支架上;鏈條(7)鏈接在自行車大鏈輪(8)與水中行進推動機構之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漂浮支架上設置有方向舵,自行車車把上設置有方向舵操縱機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漂浮支架可分段設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浮筒為可充氣的柔性囊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將一普通自行車(20)設置在由對稱設置相聯(lián)的浮筒組成的浮筒支架上,鏈條(7)鏈接在自行車大鏈輪(8)與水中行進推動機構之間。由于增設配件能方便拆卸組裝,水陸轉換容易,方便自如,是進行交通、旅游、體育運動的良好工具。
文檔編號B60F3/00GK2237557SQ9524190
公開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請日期1995年7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7月21日
發(fā)明者劉國輝, 劉治洪 申請人:劉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