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反饋剎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動車剎車裝置,特別是一種具有自反饋性能的剎車裝置。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越來越多,交通安全問題已日趨重要。根據權威統(tǒng)計,目前全球因交通肇事死亡的人數僅次于死于癌癥的疾病患者,被稱為人類的“第二號殺手”。交通肇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機動車剎車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目前現有的機動車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抱閘剎車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制動效果好、剎車距離短,但由于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車速較快、慣性大,在采用此法剎車時,極易出現“跑偏、打滑”現象,司機往往缺乏處理這方面問題的經驗,因此極易發(fā)生車禍。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剎車過程平穩(wěn)、安全,制動效果好的自反饋剎車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反饋控制電路和剎車執(zhí)行機構兩部分,反饋控制電路的輸出與剎車執(zhí)行機構的電機相連,電機通過傳動裝置連接線輪,線輪上固定并纏繞有剎車線,剎車線上通過滑輪連接剎車搖臂。
使用本發(fā)明時,機動車正常行駛時,反饋控制電路檢測車輪轉動信號,指示燈亮為剎車作好準備工作;遇到緊急情況剎車時,剎車執(zhí)行機構上的電機在反饋控制電路的控制下多次正反轉動,并通過傳動裝置由線輪上固定的剎車線帶動剎車搖臂多次抱閘工作,從而使機動車停止運動。
本發(fā)明通過包括控制電路,在剎車時,控制剎車執(zhí)行機構上的電機多次正反接通工作,通過傳動裝置帶動剎車搖臂實施多次剎車,從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傳統(tǒng)的一次性抱死剎車方式產生的“跑偏”和“打滑”。
下面結合附圖詳述本發(fā)明的具體結構。
圖1為本發(fā)明剎車執(zhí)行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反饋控制電路信號處理單元電路圖。
圖3為本發(fā)明反饋電路控制單元電路圖。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包括反饋控制電路和剎車執(zhí)行機構兩部分,剎車執(zhí)行機構通過內、外支架3、7與后車軸8固定,內、外支架3、7的小端由螺釘固定有電機4,電機4的輸出軸上安裝有蝸桿2,內、外支架3、7上轉動連接與蝸桿2相配合的蝸輪1,蝸輪1內支架一側固定線輪5,線輪5上纏繞剎車線6,剎車線6的另一端固定在線輪5的端面上,外支架7安裝有蝸輪1的側由螺釘安裝有彈簧片,彈簧片與蝸輪1表面的絕緣片組成反饋控制電路上的限位開關K2,剎車線6通過滑輪與剎車搖臂9聯動;反饋控制電路分為信號處理單元和控制單元兩部分,信號處理單元檢測與車輪聯動由微型電機4改裝的運動傳感器S的輸出信號,并通過三極管B1、B2、B3進行三級放大,與三極管B4相連的電容C2和電阻R5用來調節(jié)繼電器J1的釋放時間以便消除由機動車由于慣性在一次抱死時出現的“跑偏”和“打滑”不安全因素。使用本發(fā)明時,當機動車正常行駛時,反饋控制電路中信號處理單元檢測運動傳感S的輸出信號,并經放大器放大處理后使J1吸合此時控制單元中的指示燈D亮,表明剎車機構工作正常,為剎車作好準備;遇到緊急情況,踩下剎車開關K1,繼電器J2吸合,繼電器J常開觸點導通電機4上電正轉,通過蝸桿2和蝸輪1傳動使線輪5同步,從而使剎車搖臂9制動,如果剎車成功,車輪停止轉動,運動傳感器S的輸出為零,繼電器J1、J2斷電,同時當外支架內側的彈簧片與蝸輪1表面上絕緣片相接觸使限位開關K2導通,由斷電器J2常閉觸點及限位開關K2組成的電路導通,使電機4反向轉動剎車搖臂9自動回到原位;由于剎車慣性大,車輪將再次轉動,運動傳感器S產生信號,使繼電器J1、J2再次吸合,重復上述制動過程,周而復始直到車輪最終停止轉動為止。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反饋剎車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反饋控制電路和剎車執(zhí)行機構兩部分,反饋控制電路的輸出與剎車執(zhí)行機構的電機相連,電機通過傳動裝置連接線輪,線輪上固定并纏繞有剎車線,剎車線上通過滑輪連接剎車搖臂。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反饋剎車裝置,其特征是反饋控制電路包括信號處理單元和控制單元。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反饋剎車裝置,其特征是剎車執(zhí)行機構中傳動裝置為蝸輪和蝸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自反饋剎車裝置,它包括反饋控制電路和剎車執(zhí)行機構兩部分,反饋控制電路的輸出與剎車執(zhí)行機構的電機相連,電機通過傳動裝置連接線輪,線輪上固定并纏繞有剎車線,剎車線上通過滑輪連接剎車搖臂。它在使用過程中具有剎車過程平穩(wěn)、安全,制動效果好等特點。
文檔編號B60T7/12GK1220954SQ9812105
公開日1999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12月10日
發(fā)明者湯河源 申請人:沈陽信息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