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供油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油裝置,其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主油箱的底面不低于副油箱的頂面,保證在主油箱有油的前提下始終保持副油箱充滿狀態(tài),在主油箱油量剛空的時候副油箱依舊可以支撐一段時間,既加大了油箱的整體存油量,又解決了農用機車實際行走時可能出現的大油箱內油量不充足時無法給發(fā)動機供油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供油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農用機車的具有主副油箱的供油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對農用機械的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的逐步重視,穩(wěn)定及可靠的動力系統(tǒng)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關注,與之匹配的燃油系統(tǒng)也就越來越不可忽視,鑒于農用機車匹配的發(fā)動機對油量的需求逐步增加,油箱體積也就隨之增大。大多數農機廠家在試圖解決上述問題時,只是單純的增大油箱體積,在實際應用時就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現有的燃油系統(tǒng)是油箱直接與發(fā)動機通過油管連接進行輸油及回油,在油箱體積和底面積較小時,不會出現油量不充足時,出油口處無油,油箱無法給發(fā)動機供油的情況。但是在使用大油箱時,特別是當油箱容量達到200L以上,油箱底部面積較大,在連續(xù)較長不平整路面行走時,油箱長時間處于傾斜狀態(tài),油量不充足時,就會出現無法給發(fā)動機供油的狀況。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用于農用機車的具有主副油箱的供油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種供油裝置,其包括主油箱和與所述主油箱連通的副油箱,所述主油箱的底面不低于所述副油箱的頂面。
[0006]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所述主油箱的體積大于所述副油箱的體積。
[0007]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所述副油箱的底面積小于所述主油箱的底面積。
[0008]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所述主油箱設置有主油箱輸油口和主油箱第一回油口,所述副油箱設置有副油箱進油口和副油箱輸油口;所述主油箱輸油口與副油箱進油口連通,所述主油箱第一回油口與發(fā)動機回油口連通,所述副油箱輸油口與發(fā)動機進油口連通。
[0009]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所述主油箱還設置有主油箱第二回油口,所述副油箱還設置有副油箱回油口;所述主油箱第二回油口與所述副油箱回油口連通。
[0010]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所述主油箱輸油口設置于所述主油箱的底面,所述副油箱進油口設置于所述副油箱的頂面。
[0011]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所述主油箱第一回油口設置于所述主油箱的上部。
[0012]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所述副油箱輸油口設置于所述副油箱的底面。
[0013]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所述副油箱輸油口與發(fā)動機進油口之間設置單向閥。
[0014]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所述主油箱第二回油口設置于所述主油箱的上部,所述副油箱回油口設置于所述副油箱的頂面。
[0015]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與效果是: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的供油裝置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且主油箱的底面不低于副油箱的頂面,保證在主油箱有油的前提下始終保持副油箱充滿狀態(tài),在主油箱油量剛空的時候副油箱依舊可以支撐一段時間,既加大了油箱的整體存油量,又解決了農用機車實際行走時可能出現的大油箱內油量不充足時無法給發(fā)動機供油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7]圖1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供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標記說明:1_主油箱、2-副油箱、3-主油箱第一回油口、4-主油箱第二回油口、5-主油箱輸油口、6-副油箱進油口、7-副油箱回油口、8-副油箱輸油口、9-發(fā)動機回油口、I O-發(fā)動機進油口、11-單向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0021]實施例1:
[0022]圖1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供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供油裝置包括主油箱I和與主油箱I連通的副油箱2,主油箱I的底面不低于副油箱2的頂面,確保在主油箱I內有油的情況下可以順利的流入副油箱2內。并,可保證在主油箱油量充足時,利用主油箱與副油箱之間垂直的高度差產生的壓力,使副油箱始終處于滿油的狀態(tài);在主油箱油量不足且需要經過一段較長距離的傾斜路面時,主油箱出油口處無法出油,此時副油箱內油量充足,可實現短期供油功能,待路面恢復平整時,主油箱恢復對副油箱的供油功能,并間接為發(fā)動機供油,副油箱處于存油狀態(tài),以便再遇到這種情況。該供油裝置既加大了油箱的整體存油量,又解決了傳統(tǒng)油箱底部面積大帶來的斷油問題。
[0023]主油箱I的體積大于副油箱2的體積,使處于較低位置的副油箱2盡可能多的時候處于充滿或較多油量狀態(tài)。進一步的,副油箱2的底面積小于主油箱I的底面積,使副油箱2即使在不充滿的情況,也不會出現斷油問題。
[0024]主油箱I設置有主油箱輸油口 5、主油箱第一回油口 3和主油箱第二回油口4,副油箱2設置有副油箱進油口 6、副油箱輸油口 8和副油箱回油口 7。主油箱輸油口 5與副油箱進油口 6連通,副油箱輸油口 8與發(fā)動機進油口 10連通,完成正常情況下主油箱向發(fā)動機和副油箱向發(fā)動機的供油。主油箱第一回油口 3與發(fā)動機回油口 9連通,完成正常與非正常情況下發(fā)動機向主油箱的回油。主油箱第二回油口4與副油箱回油口7連通,完成正常情況下副油箱2到主油箱I的回油,且防止副油箱頂部的空氣導致副油箱不滿,副油箱滿后油液也可從此流回主油箱。副油箱輸油口 8與發(fā)動機進油口 10之間設置單向閥11。
[0025]進一步的,各油口的位置關系視整機的結構布置而定。優(yōu)選的是,主油箱輸油口5設置于主油箱I的底面,副油箱進油口 6設置于副油箱2的頂面。主油箱第一回油口 3設置于主油箱I的上部。副油箱輸油口 8設置于副油箱2的底面。主油箱第二回油口 4設置于主油箱I的上部,副油箱回油口 7設置于副油箱2的頂面。
[0026]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但凡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所做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認為落入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供油裝置,其包括主油箱和與所述主油箱連通的副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的底面不低于所述副油箱的頂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的體積大于所述副油箱的體積。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箱的底面積小于所述主油箱的底面積。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設置有主油箱輸油口和主油箱第一回油口,所述副油箱設置有副油箱進油口和副油箱輸油口;所述主油箱輸油口與副油箱進油口連通,所述主油箱第一回油口與發(fā)動機回油口連通,所述副油箱輸油口與發(fā)動機進油口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還設置有主油箱第二回油口,所述副油箱還設置有副油箱回油口;所述主油箱第二回油口與所述副油箱回油口連通。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輸油口設置于所述主油箱的底面,所述副油箱進油口設置于所述副油箱的頂面。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第一回油口設置于所述主油箱的上部。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箱輸油口設置于所述副油箱的底面。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箱輸油口與發(fā)動機進油口之間設置單向閥。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第二回油口設置于所述主油箱的上部,所述副油箱回油口設置于所述副油箱的頂面。
【文檔編號】B60K15/063GK205468528SQ201620117569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3日
【發(fā)明人】趙宜彬, 王林, 宋來輝, 石譜榮, 劉俊
【申請人】中聯重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