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鐵路車輛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間隙調節(jié)裝置。
背景技術:
動車組轉向架構架落成時,輪對軸箱組成提前擺放在落成臺位,轉向架構架通過吊具落放在輪對軸箱上,需要調整構架與輪對之間的間隙來滿足尺寸要求。
然而,構架側梁與輪對之間空間狹小,且由于動車組型號不同,轉向架側梁的表面有平面、曲面之分,間隙調整難度大,影響作業(yè)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間隙調節(jié)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轉向架構架側梁與輪對之間的間隙調整難度大而影響作業(yè)效率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間隙調節(jié)裝置,間隙調節(jié)裝置用于調節(jié)轉向架的構架與輪對之間的間隙,包括:第一轉動部,第一轉動部用于與轉向架的構架的側梁連接;第二轉動部,第二轉動部用于與輪對連接,第二轉動部可伸縮地安裝在第一轉動部上以調整構架與輪對之間的間隙。
進一步地,第一轉動部為旋轉軸套,第二轉動部為支撐柱,第一轉動部套設在第二轉動部上。
進一步地,第一轉動部具有螺紋孔,第二轉動部具有與螺紋孔相適配的螺紋桿,螺紋桿可轉動地穿設在螺紋孔內。
進一步地,螺紋桿的端部設置有螺帽部,螺帽部的外端面用于與輪對抵接。
進一步地,間隙調節(jié)裝置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與第一轉動部可轉動地連接,固定座用于與側梁抵接。
進一步地,間隙調節(jié)裝置還包括:推力球軸承,設置在固定座上,固定座通過推力球軸承與第一轉動部可轉動地連接。
進一步地,間隙調節(jié)裝置還包括:深溝球軸承,設置在固定座上,固定座通過推力球軸承和深溝球軸承與第一轉動部可轉動地連接。
進一步地,固定座上設置有向其內側凹陷的第一臺階槽,推力球軸承卡設在第一臺階槽內。
進一步地,固定座上還設置有向其內側凹陷的第二臺階槽,深溝球軸承卡設在第二臺階槽內。
進一步地,第一轉動部的端部為臺階軸,臺階軸包括第一臺階段和第二臺階段,推力球軸承的內圈套設在第一臺階段上,深溝球軸承的內圈套設在第二臺階段上。
進一步地,間隙調節(jié)裝置還包括:備用座套,備用座套的一個端面上具有與固定座匹配的卡槽,備用座套通過卡槽套設在固定座上;其中,備用座套的另一個端面為與側梁的表面相適配的曲面。
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間隙調節(jié)裝置,該間隙調節(jié)裝置用于調節(jié)轉向架的構架與輪對之間的間隙,通過設置第一轉動部和第二轉動部,第一轉動部與轉向架的構架的側梁連接;第二轉動部與輪對連接,第二轉動部可伸縮地安裝在第一轉動部上以調整構架與輪對之間的間隙,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轉向架構架側梁與輪對之間的間隙調整難度大而影響作業(yè)效率的問題。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可選的一種間隙調節(ji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第一轉動部;11、螺紋孔;20、第二轉動部;21、螺紋桿;22、螺帽部;30、固定座;40、推力球軸承;50、深溝球軸承;60、備用座套。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間隙調節(jié)裝置,該間隙調節(jié)裝置用于調節(jié)轉向架的構架與輪對之間的間隙,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轉動部10和第二轉動部20,第一轉動部10用于與轉向架的構架的側梁連接;第二轉動部20用于與輪對連接,第二轉動部20可伸縮地安裝在第一轉動部10上以調整構架與輪對之間的間隙。
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間隙調節(jié)裝置,該間隙調節(jié)裝置用于調節(jié)轉向架的構架與輪對之間的間隙,通過設置第一轉動部10和第二轉動部20,第一轉動部10與轉向架的構架的側梁連接;第二轉動部20與輪對連接,第二轉動部20可伸縮地安裝在第一轉動部10上以調整構架與輪對之間的間隙,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轉向架構架側梁與輪對之間的間隙調整難度大而影響作業(yè)效率的問題。
具體實施時,第一轉動部10為旋轉軸套,第二轉動部20為支撐柱,第一轉動部10套設在第二轉動部20上。第一轉動部10的軸套內具有螺紋孔11,第二轉動部20具有與螺紋孔11相適配的螺紋桿21,螺紋桿21可轉動地穿設在螺紋孔11內,從而在轉動第一轉動部10或第二轉動部20時能夠使第一轉動部10和第二轉動部20兩者相對伸開或回縮。
為了便于轉動第二轉動部20并使第二轉動部20與輪對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可選地,在螺紋桿21的端部設置有螺帽部22,螺帽部22的外端面與輪對抵接在一起,在調整轉向架的構架的側梁與輪對之間的間隙時,采用工具將第一轉動部10夾持固定,利用扳手轉動螺帽部22可以使第二轉動部20相對于第一轉動部10轉動,第一轉動部10和第二轉動部20相互伸開,從而調節(jié)轉向架的構架的側梁與輪對之間的間隙。
為了使第一轉動部10能夠更穩(wěn)定地與轉向架的構架的側梁抵接,可選地,還設置有固定座30,固定座30與第一轉動部10可轉動地連接,固定座30用于與側梁抵接。
具體地,在固定座30上設置有推力球軸承40和深溝球軸承50,固定座30通過推力球軸承40和深溝球軸承50與第一轉動部10可轉動地連接。
固定座30上設置有向其內側凹陷的第一臺階槽和第二臺階槽,推力球軸承40卡設在第一臺階槽內,深溝球軸承50卡設在第二臺階槽內并與推力球軸承40抵接在一起。相應地,第一轉動部10的端部為臺階軸,臺階軸包括第一臺階段和第二臺階段,推力球軸承40的內圈套設在第一臺階段上,深溝球軸承50的內圈套設在第二臺階段上從而使第一轉動部10可以相對固定座30轉動,推力球軸承40起到承受第一轉動部10和固定座30之間的軸向載荷的作用;深溝球軸承50起到承受第一轉動部10和固定座30之間的徑向載荷的作用。
當轉向架的構架的側梁表面為曲面時,固定座30難以穩(wěn)定地與側梁抵接,可選地,還設置有備用座套60,備用座套60的一個端面上具有與固定座30匹配的卡槽,備用座套60通過卡槽套設在固定座30上,備用座套60的另一個端面為與側梁的表面相適配的曲面,該曲面根據(jù)不同側梁的表面形狀銼磨而成從而能夠與側梁表面完全貼合,保證在間隙調整過程中能夠與側梁穩(wěn)定地抵接在一起。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間隙調節(jié)裝置包括6個部分:固定座30、推力球軸承40、深溝球軸承50、第一轉動部10、第二轉動部20和備用座套60。
固定座30的作用為支撐推力球軸承40和深溝球軸承50;推力球軸承40的作用為承受軸向推力載荷;深溝球軸承50的作用為承受徑向載荷;第一轉動部10和第二轉動部20的作用為收縮和放大尺寸;備用座套60的作用為轉向架側梁表面為曲面時,通過在固定座30上安裝備用座套60,滿足曲面的貼合。
通過旋轉第二轉動部20,使調節(jié)裝置滿足作業(yè)空間要求,將固定座30的表面抵靠在側梁表面(表面為平面),將第二轉動部20的表面抵靠在輪對表面,通過旋轉第二轉動部20,調整尺寸。
當轉向架側梁表面為曲面時,在固定座30上安裝備用座套60(備用座套60與側梁接觸表面根據(jù)轉向架側梁曲面銼磨而成,使得備用座套60的曲面與側梁的曲面完美貼合)后,備用座套60表面抵靠在側梁表面(表面為曲面),第二轉動部20抵靠在輪對表面,通過旋轉第二轉動部20,調整尺寸。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