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車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電車出現(xiàn)在城市街道上始于19世紀80年代,首先是有軌電車,在1881年由德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實用新型。有軌電車靠鋼軌形成供電回路,所以必須在一條固定的路軌上行駛,在交通擁擠的地方顯得很不方便。
[0003]1911年世界上第一輛無軌電車在英國開始運營。這種電車從車頂上的高架電線獲得電力,使用輪胎代替路軌,且行駛軌道也不再受到嚴格限制,所以無軌電車比有軌電車行車靈活性大,很受人們歡迎。
[0004]傳統(tǒng)的有軌及無軌電車具有零排放、載客量大、噪音比機動車小等優(yōu)點,但是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缺點:
[0005]1、有軌電車由于存在固定的導體軌道,缺乏了交通靈活性和安全性;
[0006]2、無軌電車在其運行時需要占用大量的公共交通空間,雖然不像有軌電車使用導體路軌來組成閉環(huán)的供電回路,但是無軌電車需要使用一對架空電纜及集電桿,所以需要制定相對固定的行車道路,以及道路上空的電源線路空間,且上方的電源線路既不安全也不美觀。同時,在電車行駛的路徑上,與其他公共和私人車輛有需要避讓和干涉的情況。
[0007]因此,設計一種能充分利用道路的公共空間,并減少電源線對城市環(huán)境的影響的電車系統(tǒng)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車系統(tǒng),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無軌電車或有軌電車存在的占用公共交通運輸空間、電源線路雜亂無章的問題。
[0009]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車系統(tǒng),包括支架、車軌、車體和電源裝置;所述支架搭建在道路的上空且沿道路長度方向延伸,所述車軌架設在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且沿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車體與所述車軌連接且相對于所述支架沿所述車軌移動,所述電源裝置設置在所述支架上,并與所述車體電連接;所述車體與所述道路之間設定間隔供所述道路上的車輛行駛。
[0011]進一步,所述車體的下側(cè)設置有承壓車輪和保險車輪;所述承壓車輪的軸線水平設置,所述保險車輪的軸線豎直設置;所述承壓車輪的外端面接觸所述車軌的正上方,所述保險車輪的外端面接觸所述車軌的側(cè)面。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承壓車輪的外端面接觸車軌的正上方,起支撐車身重量并推動車體行進的作用;而保險車輪的外端面接觸車軌的側(cè)面,可以起到保護車體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不偏離車軌的作用。
[0012]進一步,所述車體沿長度方向設置多排座椅,每一排所述座椅對應的所述車體的一側(cè)設置有車門。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車體沿長度方向設置多排座椅,提高了電車的運輸能力;而在每一排座椅對應的車體上設置車門,可以提高乘客上下車的速度,從另一個角度增強了電車的運輸能力。
[0013]進一步,每一排所述座椅設置有兩個座位。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由于每一排座椅的一側(cè)設置有車門,則每一排座椅設置兩個座位,既可以增加乘車的舒適性,又便于乘客上下電車。
[0014]進一步,所述車門為平開門。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平開式的電車車門,對于車內(nèi)乘客而言,安全性更高;同時,與推拉門相比,安裝要求的空間小,對相鄰的車門影響較小,即兩個相鄰的車門可以布置得更近。
[0015]優(yōu)選地,所述電源裝置包括電路通道、電線和集電桿;所述電路通道鋪設于所述支架且上部開口,所述電線設置在所述電路通道中且與電源連接,所述集電桿設置于所述車體,所述車體的動力機構通過所述集電桿與所述電線連接。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將電線設置在電路通道上,而電路通道固定在支架,使電線不再依托于外界空曠的電線桿,而是固定在整個電車系統(tǒng)的支架上,所以避免了電線暴露在外的雜亂無章的現(xiàn)象。
[0016]進一步,所述電線與所述支架絕緣。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電線與支架絕緣,避免電能通過支架與大地直接連通,保證電車的電源供應,本申請中,可以利用絕緣的鋁合金電路通道,實現(xiàn)電線與支架的絕緣。
[0017]進一步,所述電路通道的下部設置有用于排水的通孔。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為了實現(xiàn)電力的輸送,電路通道上方設置了開口,而在電路通道的下部設置通孔,能防止電路通道形成積水,影響功能和使用壽命。
[0018]進一步,所述車體包括車頭和車身,所述車體的動力機構設置于所述車頭。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動力機構設置在車頭,集中了動力裝置對車身的影響,減小了乘客車廂區(qū)域的噪音和振動,提高了乘坐舒適性。
[0019]優(yōu)選地,所述車軌的數(shù)量為兩條。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兩條車軌布局在支架,一方面可以作為車體的支撐和運行軌道,另一方面可以作為支架豎桿和橫桿的連接和固定的支桿,使電車系統(tǒng)的固定部件得到簡化和加固。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電車系統(tǒng)通過搭建支架并于支架上鋪設車軌,使路面和道路上空的空間能夠分別行車,開發(fā)了城市的交通空間;并一體化固定了電源線路,杜絕了電車電源線路的雜亂狀況。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車系統(tǒng)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車系統(tǒng)的前視圖;
[0024]圖3為圖2中I處局部放大圖。
[0025]附圖標記:
[0026]1-支架;2-車軌;3-車體;
[0027]4-承壓車輪;5-保險車輪;6-座位;
[0028]7-車門;8-電線;9-電路通道;
[0029]10-集電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1]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2]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3]實施例一:
[0034]結(jié)合附圖1?3,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車系統(tǒng),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車系統(tǒng)的結(jié)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車系統(tǒng)的前視圖。如圖1、2所示,電車系統(tǒng)主要結(jié)構包括支架1、車軌2、車體3以及電源裝置。支架I搭建在公交道路的上空,并且沿道路的長度方向延伸;車軌2架設在支架I的上表面,并且沿著支架I延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