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能夠分體地形成上部車架和下部車架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
前述后部車架由沿上下方向擺動自如地支持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的左右一對發(fā)動機托架,和把這些發(fā)動機托架的前端部彼此和后端部彼此連接起來的橫構件等來構成,前述發(fā)動機托架連接于前述油箱欄桿和下行管。
前述動力裝置將發(fā)動機和后輪整體地組裝,并且在發(fā)動機的汽缸從后方朝向擱腳部處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油箱欄桿和下行管的后端部包圍的空間的狀態(tài)搭載于車架。此外,在前述空間內(nèi)在汽缸的前方配置著燃油箱。
也就是說,位于汽缸周圍的前述4根管形構件妨礙動力裝置于車架之搭載,此外,為了把燃油箱搭載于車架,因為其位于擱腳部,所以不得不從下方把燃油箱插入處于相對低的位置的4根前述管形構件之間的空間的緣故。
這種問題,例如像實用新型登記公報第2520466號(第2頁~3頁,圖2)中所公開的那樣,通過能夠沿上下方向分體地形成車架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這是因為通過把車架分體成上部車架和下部車架可以擴展作業(yè)用的空間的緣故。前述公報中所示的車架是稱為搖籃型,分開構成為包括前叉立管和主管的上部車架,和包括下行管和后臂托架的下部車架。
前述上部車架包括前叉立管和一根主管,以及從這兩個管子在車寬方向的中央部向下延伸的前端部的托架,該上部車架由鋁合金整體地形成。
前述下部車架包括連接于前述前端部的托架的下端部的左右一對下行管,連接于前述主管的后端部的左右一對坐墊支柱管,以及設在這些下行管與坐墊支柱管之間的后臂托架等,該下部車架由鐵類合金來形成。
也就是說,如果用此一車架,則通過分體成上部車架和下部車架可以形成部件搭載用的寬廣的作業(yè)空間,而且既可以通過用鐵類合金形成支持發(fā)動機的下部車架來保證剛性高,又可以通過用輕質(zhì)材料形成上部車架來謀求輕量化。
再者,申請人直到申請時為止在本說明書中所述的現(xiàn)有技術文獻信息中所指定的現(xiàn)有技術文獻以外沒有發(fā)現(xiàn)與本發(fā)明有關的現(xiàn)有技術文獻。
但是,搭載大型的發(fā)動機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中,因為搭載于擱腳部的燃油箱等搭載物和動力裝置在低位置上沿前后方向排列,與一般的兩輪摩托車相比沿前后方向長長地形成,所以即使如上所述制成能夠把車架分體成上部車架和下部車架地形成,也無法簡單地進行部件向車架的組裝作業(yè),也無法既謀求輕量化又謀求剛性的提高。
在上下分體式地構成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的場合,無法簡單地進行組裝作業(yè)是因為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轉(zhuǎn)動自如地支持于下部車架的相當于后臂托架的部分,并且在此一下部車架中的前述動力裝置的前方搭載著燃油箱或散熱器等其他車輛構成部件的緣故。也就是說,在下部車架上搭載著多個車輛構成部件,組裝車輛構成部件時,其他部件妨礙該組裝過程的緣故。
此外,無法謀求剛性的提高是因為由鋁合金制成的上部車架沿前后方向變長的緣故。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既采用把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沿上下方向分體的構成,又簡單地進行車輛構成部件向車架的組裝作業(yè),并且既謀求車架的輕量化又謀求剛性的提高。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是備有從前叉立管向車體的后方延伸的上部車架,和從此一上部車架向下延伸的下部車架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把前述上部車架從前叉立管延伸設置到車體的后端部,在此一上部車架的前部能夠裝拆地連接著前述下部車架的前端部,在上部車架的后部能夠裝拆地連接著下部車架的后端部,并且支持包括后輪的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前述下部車架把車輛構成部件收容于與上部車架之間地支持著。
如果用本發(fā)明,則因為動力裝置支持于上部車架,位于此一動力裝置的前方的車輛構成部件支持于下部車架,所以可以把車輛構成部件分開組裝于上部車架和下部車架。
根據(jù)發(fā)明方案2中所述的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是備有從前叉立管向車體的后方延伸的上部車架,和從此一上部車架向下延伸的下部車架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由包括橫斷面為封閉形狀的左右一對下行架,從前叉立管延伸到擱腳部的前半部和從此一前半部的后端部向后延伸的后半部來形成前述上部車架,在前述前半部上能夠裝拆地連接著前述下部車架的前端部,在前述后半部上能夠裝拆地連接著前述下部車架的后端部,并且支持包括后輪的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上部車架靠下部車架從下方來加固。
根據(jù)發(fā)明方案3中所述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是在根據(jù)發(fā)明方案2中所述的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中,把上部車架的后半部的前部形成為使其開放端大致沿車體寬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把前述上部車架的后半部的后部形成為大致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如果用本發(fā)明,則因為后半部中的鉸支動力裝置的前部橫向的剛性提高,所以通過連接于前半部可以使車架前部的扭轉(zhuǎn)剛性提高。此外,因為支持后緩沖裝置的后部縱向的剛性提高,所以可以使從后緩沖裝置施加于后半部的緩沖反力的允許值增大。
根據(jù)發(fā)明方案4中所述的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是在根據(jù)發(fā)明方案3中所述的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中,在上部車架的后半部的前部的大致U字形的內(nèi)側整體地形成側視中X字形的加固用肋。
如果用本發(fā)明,則通過前述加固用肋加固后半部的前部,前述前部的扭轉(zhuǎn)方向的剛性提高。
根據(jù)發(fā)明方案5中所述的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是備有從前叉立管向車體的后端部延伸的鋁合金制的車架構件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由包括橫斷面為封閉形狀的左右一對下行架,從前叉立管延伸到擱腳部的前半部和從此一前半部的后端部向后延伸的后半部來形成前述車架構件,把前述前半部形成為橫斷面封閉形狀,并且把前述后半部的前部形成為使開放端大致沿車體寬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而且把前述后半部的后部形成為使開放端大致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如果用本發(fā)明,則因為后半部的前部橫向的剛性提高,所以可以通過連接于前半部而使車架前部的扭轉(zhuǎn)剛性提高。此外,因為后半部的后部縱向的剛性提高,所以可以使從后輪側施加于后半部的載荷的允許值增大。
圖2是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架所形成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側視圖。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架的前部的俯視圖。
圖4是用根據(jù)發(fā)明方案2~4中所述的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側視圖。
圖5是車架的俯視圖。
圖6是上部車架的前半部的側視圖。
圖7是上部車架的前半部的俯視圖。
圖8是上部車架的后半部的側視圖。
圖9是上部車架的后半部的俯視圖。
圖10是下部車架的側視圖。
圖11是下部車架的俯視圖。
圖12是圖6中的左側下行架的XII-XII線剖視圖。
圖13是圖8中的車體左側的前后方向延長部的XIII-XIII線剖視圖。
圖14是圖8中的車體左側的前后方向延長部的XIV-XIV線剖視圖。
圖15是車架的透視圖。
下面用圖1至圖3詳細地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的一個實施例。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圖2是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架所形成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側視圖,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架的前部的俯視圖。
在這些圖中,標號1是用踏板車舉例表示的鞍座型車輛,箭頭Fr表示此一車輛1的前方。
前述車輛1的車體2備有構成此一車體2的骨骼而架構的車架3,轉(zhuǎn)向自如的支持在此一車架3的前端部的前叉4,旋轉(zhuǎn)自如地支持在此一前叉4的下端部的前輪5,支持在前述前叉4的上端部的車把6,配置于前述車架3的后方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前端部使其后部側上下擺動自如地由鉸支軸7鉸支于前述車架3的后臂8,旋轉(zhuǎn)自如地支持在此一后臂8的后端部(擺動端部)的后輪9,使前述后臂8的后端部彈性地支持于前述車架3的后端部的緩沖器10,以及支持于前述車架3的騎手入座用坐墊11,前述車體2靠前述前、后輪5、9支持在行駛路面12上。
此外,前述車輛1備有構成前述后臂8的一部分并支持于前述車架3而使前述后輪9驅(qū)動的驅(qū)動機構15。前述車架3備有構成此一車架3的前上端部并支持前述前叉4的前叉立管18,從此一前叉立管18向后向下延伸的左右一對主車架19、19,使這些左右主車架19、19相互結合的橫構件20,以及從前述主車架19、19的后端部向后向上延長并支持前述坐墊11的左右一對坐墊架21、21。
此外,前述車架3備有側視中幾乎成U字形的左右一對下行管22、22,使這些左右下行管22、22相互結合的橫構件23,從前述各橫構件23的前后方向的中途部向上突出的左右一對加固構件24、24,以及分別把前述各下行管22的前、后端部和前述加固構件24的突出端部裝拆自如地緊固于前述各主車架19的緊固具25。
前述驅(qū)動機構15備有構成前述后臂8的前部并靠前述鉸支軸7鉸支于前述主車架19的發(fā)動機28,構成前述后臂8的后部并支持后輪9;把前述發(fā)動機28的動力傳遞到此一后輪9的傳動裝置29,靠緊固具30a支持于前述各下行管22的前后方向的中途部的燃油箱30;連接于前述發(fā)動機28并把前述燃油箱30內(nèi)的燃油連同空氣供給到前述發(fā)動機28的燃油供給裝置31;以及支持于前述各下行管22的前端部并冷卻用來使前述發(fā)動機28冷卻的冷卻水的散熱器32。由前述發(fā)動機28,后臂8和后輪9等構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
前述燃油供給裝置31備有設在使前述發(fā)動機28的外部連通到其內(nèi)部的吸氣通路31a上的節(jié)氣門31b;通過前述吸氣通路31a向前述發(fā)動機28噴射燃油的燃油噴射閥31c;把前述燃油箱30內(nèi)的燃油供給到此一燃油噴射閥31c用的燃油管31d;以及把此一燃油管31d的前述燃油箱30一側的端部裝拆自如地連接于此一燃油箱30一側的管接頭31e。
前述車架3當中,支持前述前叉4的前叉立管18,各主車架19,橫構件20和各坐墊架21通過鋁鑄造作為第1車架35整體地形成。此外,前述車架3當中,由作為構成前述驅(qū)動機構15的部件的一部分36的燃油箱30,支持散熱器32的鐵管制的前述各下行管22,橫構件23,以及加固構件24來構成第2車架37。此外,此一第2車架37靠前述緊固具裝拆自如地安裝于前述第1車架35。
在前述第1車架35的各主車架19的后端部上,由鉸支軸7擺動自如地支持(鉸支)著作為前述驅(qū)動機構15的構成部件當中的另一部分38的前述發(fā)動機28、傳動裝置29和燃油供給裝置31。
前述第1車架35構成前述車架3的上部,前述第2車架37構成前述車架3的下部。也就是說,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上部車架由前述第1車架35來構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下部車架由前述第2車架37來構成。前述驅(qū)動機構15的前述一部分36的幾乎全體配置于由前述第1車架35和第2車架37從上下方向所圍成的空間39。
再者,前述驅(qū)動機構15也可以采用代替發(fā)動機28而裝備電動機,并且代替燃油箱30而裝備向前述電動機供電的電池組的構成。
在如上所述所構成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3中,在進行前述車輛1的構成部件的組裝作業(yè)時,在一條生產(chǎn)線上把前述前叉4和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組裝于第1車架35而形成第1組裝體,并且在另一條生產(chǎn)線上把前述驅(qū)動機構15的前述一部分36(燃油箱30和散熱器32)組裝于第2車架37而形成第2組裝體,接著用前述緊固具25把這些第1、第2組裝體相互組裝就可以了??看艘痪o固具25的組裝作業(yè),因為簡單故可以迅速地進行。
通過像這樣把車輛構成部件組裝于車架3,就成了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支持于第1車架35,位于此一動力裝置的前方的燃油箱30和散熱器32支持于第2車架37。
因而,可以把前述車輛構成部件分開組裝于第1車架35和第2車架37,在把前述車輛構成部件組裝于第1車架35或第2車架37時其組裝不為其他部件所妨礙。因此,可以形成組裝作業(yè)簡單而生產(chǎn)率高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用車架。
此外,與在一條生產(chǎn)線上對前述車架3依次組裝前叉4和驅(qū)動機構15的場合相比,前述組裝作業(yè)的所需時間縮短。
進而,因為把驅(qū)動機構15的前述一部分36配置于由第1、第2車架35、37所圍成的空間39,所以在進行前述車輛1的構成部件的組裝作業(yè)時,首先,把前述驅(qū)動機構15的前述一部分36支持于從第1車架35分開狀態(tài)的第2車架37上,然后,用緊固具25把前述第2車架37對前述第1車架35緊固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前述驅(qū)動機構15的前述一部分36組裝成嵌入前述車架3的內(nèi)部的狀態(tài)。
因此,如果用前述組裝作業(yè),則不需要使前述驅(qū)動機構15的前述一部分36通過狹窄的空間對所架構的車架3的內(nèi)部嵌入這樣的歷來的作業(yè)成,借此,前述組裝作業(yè)變得容易。
此外,因為驅(qū)動機構15的前述一部分36不通過狹窄的空間就可以了,故消除了對前述一部分36的大小的制約,可以確保對前述驅(qū)動機構15想要的容量。
還有,如前所述,因為把前述后輪9,和前述驅(qū)動機構15的構成部件當中的構成另一部分38的發(fā)動機28或者電動機支持于前述第1車架35,另一方面把前述驅(qū)動機構15的構成部件當中的構成前述一部分36的燃油箱30或者電池組支持于前述第2車架37,所以前述前輪5經(jīng)由前叉4支持于前述第1車架35,并且前述后輪9支持于前述第1車架35。因此,可以在靠前述前、后輪5、9以穩(wěn)定的狀態(tài)把前述第1車架35支持于作業(yè)地面上。
因為前述第1車架35穩(wěn)定,故前述第2車架37對此一第1車架35的緊固作業(yè)變得容易。
另外,因為與發(fā)動機28或電動機相比,空的燃油箱30或電池組較輕,故使支持此一燃油箱30或電池組的第2車架37向第1車架35緊固的作業(yè)可以更容易地進行。
(第2實施例)用圖4至圖15詳細地說明根據(jù)發(fā)明方案2至發(fā)明方案4中所述的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的一個實施例。
圖4是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側視圖,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架的俯視圖,圖6是上部車架的前半部的側視圖,圖7是其俯視圖。圖8是上部車架的后半部的側視圖,圖9是其俯視圖。圖10是下部車架的側視圖,圖11是其俯視圖。圖12是圖6中的左側下行架的XII-XII線剖視圖,圖13是圖8中的車體左側的前后方向延長部的XIII-XIII線剖視圖,圖14是圖8中的車體左側的前后方向延長部的XIV-XIV線剖視圖,圖1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架的透視圖。
在這些圖中,標號101所示者是根據(jù)本實施例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以下簡稱踏板車)。此一踏板車101使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架102來構成。在圖4中,103表示前輪,104表示前叉,105表示轉(zhuǎn)向車把,106表示坐墊,107表示驅(qū)動后輪108的動力裝置,109表示車體罩。前述動力裝置107是歷來公知的裝置擺動式,整體地形成發(fā)動機110和傳動箱111并在后端部支持后輪108,經(jīng)由設在傳動箱111內(nèi)的V帶式自動變速機(未示出)從發(fā)動機110向后輪108傳遞動力。在圖4中,設在傳動箱111上方的標號112所示者是發(fā)動機110的空氣凈化器。
前述車架102由從轉(zhuǎn)動自如地支持前述前叉104和轉(zhuǎn)向車把105的前叉立管121通過擱腳部122和坐墊106的下方延伸到車體的后端部的上部車架123,和從此一上部車架123的中途向下延伸的下部車架124來構成。前述上部車架123由鋁合金形成,下部車架124由鐵類合金形成。
前述上部車架123分開形成為從前叉立管121延伸到擱腳部122的前半部125,和焊接于此一前半部125的后端部并延伸到車體的后端部的的后半部126。
前述前半部125如圖6和圖7中所示,由前叉立管121,從此一前叉立管121向后向下延伸的左右一對下行架127,以及夾裝于這些下行架127彼此之間的兩個橫構件128、129來構成,通過所謂重力鑄造來成形而且前述各部整體地形成。此一所謂重力鑄造是指靠重力使液態(tài)金屬填充金屬模內(nèi)的鑄造方法。
前述下行架127如圖12中所示,形成橫斷面為封閉形狀的箱狀。此外,前述兩個橫構件128、129當中位于前叉立管121一側的前側橫構件128如圖6中所示,形成為縱斷面為封閉形狀,后側的橫構件129形成為斷面ヘ字形。在前述兩個下行架127、127中的前述后側的橫構件129附近設有安裝后述的下部車架124的前端部用的安裝座130。
上部車架123的后半部126如圖8和圖9中所示,由在車寬方向的兩端部處沿車體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側前后方向延長部131和右側前后方向延長部132,以及在前端部和中央部和后端部把這些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彼此連接的第1~第3橫構件133~135來構成,用真空壓鑄法來成形而且前述各部整體地形成。
前述左右的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在車體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別經(jīng)由動力裝置支持用的托架136、137(參照圖9)沿上下方向擺動自如地連接著動力裝置107的前部,在車體左側的前后方向延長部131的后端部上連接著后緩沖裝置138的上端部。此外,在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前端部上,如圖4和圖8中所示,向下突出地設有支持后述的下部車架124的中途部分用的托架139。
前述動力裝置支持用的兩個托架136、137在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車體內(nèi)側向后向下延伸地設置,在兩個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上各設置兩個的圓筒形軸套141、142(參照圖8)上經(jīng)由阻尼橡膠(未示出)分別彈性支持著。此外,在這些托架136、137的下端部上,如圖9中所示,橫架著連接用桿143,經(jīng)由此一連接用桿143沿上下方向擺動自如地支持動力裝置107。前述連接用桿143與動力裝置107的連接部,在車寬方向上離開并且位于同一軸線上地在動力裝置107上設置兩個由圓筒組成的軸套144(參照圖5和圖9),使連接用桿143貫通這些軸套144、144,采用前述軸套144對此一連接用桿143轉(zhuǎn)動的結構。
連接前述左側前后方向延長部131和右側前后方向延長部132的第1~第3橫構件133~135當中連接兩個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前端部彼此的第1橫構件133,和連接中央部彼此的第2橫構件134形成為在它們之間可以裝設能夠收藏頭盔的大型收藏箱(未示出)。也就是說,第1橫構件133的后表面隨著接近車寬方向的中央部而逐漸靠前地形成,第2橫構件134的前表面車寬方向的中央部比兩端部靠后地形成。再者,前述收藏箱采用與搭載于歷來的踏板車上者同樣的結構,上端的開口靠坐墊106來開閉。
連接左右的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后端部彼此的第3橫構件135如圖15中所示,形成向上開口的箱狀。在本實施例中,第3橫構件135形成為作為收藏未示出的電池組的電池組收藏箱發(fā)揮功能。
由前述左右的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和第1~第3橫構件133~135組成的后半部126,在處于圖8中符號A所示的范圍的前部,和處于圖中符號B所示的范圍的后部處使用不同的金屬模來成形。后半部126的前部靠在車寬方向上分體的金屬模來成形,后部靠在上下方向上分體的金屬模來成形。因此,左右的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前部如圖13中所示,形成為沿車體寬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后部如圖14中所示,形成為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通過用像這樣分體方向不同的金屬模來成形后半部126,可以使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前部中的橫向的剛性提高,可以使后部中的縱向的剛性提高。使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前部的縱向的剛性提高是因為此一前部連接于前述前半部125的兩個下行架127、126,并且連接著動力裝置107的前部,在拐彎時等主要受到橫向載荷的緣故。
連接于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前部的前半部125的下行架127向后向下延伸,因為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前端部靠此一下行架127對上下方向牢固地支持,所以通過焊接前半部125與后半部126可以形成扭轉(zhuǎn)方向的剛性高的上部車架123。在本實施例中,在斷面橫向大致U字形的前部中的U字形的內(nèi)側整體地形成側視中X字形的加固用肋145(參照圖4、8、13、15),以便僅在前述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中扭轉(zhuǎn)方向的剛性高。
此外,在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后部,使縱向的剛性提高是因為此一后部從后緩沖裝置138施加緩沖反力的緣故。結果,因為可以增大從后緩沖裝置138施加于后半部126的緩沖反力的允許值,所以即使隨著車體的大型化而車重加重,也可以可靠地支持車體。在本實施例中,突出設置縱壁147、148,以便在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的后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槽146(參照圖14)。靠此一槽146可以進一步提高縱向的剛性,在此一槽146中可以收藏連接于電池組或尾燈等其他電器的電纜149。
前述下部車架124如圖10和圖11中所示,由在前述上部車架123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對管子151、152,橫架于這些管子151、152彼此之間的第1~第4橫構件153~156來構成。
前述兩個管子151、152如圖10中所示,形成向下凸的山形,前端部靠固定用螺栓157固定于上部車架123的前半部125,后端部經(jīng)由連接用托架158固定于上部車架123的后半部126。此一連接用托架158由與管子151、152相同的鐵類合金形成箱狀,下端部焊接于管子151、152而上端部靠固定用螺栓159(參照圖4)固定于前述后半部126。
此外,在兩個管子151、152中的下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前端部,向上延伸地設置連接板160,如圖4中所示用固定用螺栓161把此一連接板160和向下延伸地設在前述后半部126的前端部的托架139緊固,借此支持于上部車架123。
進而,在左右的管子151、152上焊接著支持車體罩109的下部用的支撐物162~164,和側支架支持用支撐物165等,并且經(jīng)由未示出的托架支持散熱器166。前述各支撐物162~165也由與管子151、152相同的鐵類合金來形成,在把側支架(未示出)支持于側支架支持用支撐物165時,不降低耐磨性或耐沖擊性。
前述散熱器166如圖4和圖10中所示,指向前上方地傾斜配置于前述兩個管子151、152的向后向下延伸的前端部的下方。通過像這樣使散熱器166傾斜,迎著上部車架123的前半部125的前表面125a(向后向下傾斜的傾斜面)流動的方向改變了的行駛風流入散熱器166。因此,可以提高散熱器166的冷卻效率。
此外,散熱器166是與歷來公知者相同的橫向水流型的,如圖11中所示,使用從上方看車寬方向的兩端部的冷卻水箱166a、166b位于前述兩個管子151、152的下方的大小的散熱器。因為兩個管子151、152從散熱器166的兩個水箱166a、166b延伸到后方的發(fā)動機110附近,所以在本實施例中,散熱器166與發(fā)動機110之間的冷卻水通路的一部分由前述兩個管子151、152來形成。
因為采用這種構成,故由前側冷卻水軟管167使兩個管子151、152的前端部與散熱器166的兩個水箱166a、166b之間連通,由后側冷卻水軟管168使兩個管子151、152的后端部與發(fā)動機110的冷卻水入口·冷卻水出口連通。冷卻水系統(tǒng)采用使從發(fā)動機110流出的相對高溫的冷卻水通過車體右側的管子152引到散熱器166,使在散熱器166中冷卻了的冷卻水通過車體左側的管子151引到發(fā)動機110的構成。再者,兩個管子151、152在連接冷卻水軟管167、168的部分附近設有旋塞構件(未示出)以便消除冷卻水從兩端的開口或螺栓孔等泄漏。
連接下部車架124的前述兩個管子151、152彼此的第1~第4橫構件153~156當中第1~第3橫構件153~155由鋼板來形成,第4橫構件156由管子來形成。此外,第3橫構件155如圖11中所示,形成俯視中X字形,前后、左右四個部位焊接于兩個管子151、152。在此一第3橫構件155上,如圖4中所示,支持著燃油箱169。此一燃油箱169在第3橫構件155上方收藏于與前述收藏箱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因為在由鐵類合金來形成的下部車架124的下端部搭載燃油箱169,所以可以由下部車架124牢固地保護燃油箱169。
第4橫構件156形成為從車體的后方看向下凸的山形,在車寬方向的中央部焊接著主支架用托架171。此一托架171也由鐵類合金來形成,靠安裝于此一托架171上的主支架(未示出)可以牢固地支持車體,并且可以提高鉸支主支架的部分的耐磨性。
為了制造如上所述構成的車架102,首先分別用金屬模成形上部車架123的前半部125和后半部126,把后半部126的前后方向延長部131、132焊接于前半部125的下行架127。與此同時,組裝下部車架124,把各支撐物或托架等焊接于此一下部車架124。此外,在此時,把散熱器166和燃油箱169安裝于下部車架124。
然后,經(jīng)由冷卻水軟管167、168或燃油軟管(未畫出)等把動力裝置107連接于此一下部車架124,形成由下部車架124和動力裝置107組成的組裝體。
接著,用固定用螺栓157、159、161把下部車架124安裝于上部車架123,并且靠動力裝置支持用托架136、137來安裝動力裝置107。此外,在動力裝置107的后端部與上部車架123的后端部之間夾裝后緩沖裝置138。
因為像這樣組裝的車架102的上部車架123,在車寬方向成對設置的箱狀的下行架127的后端部彼此經(jīng)由后半部126相互連接,形成俯視中封閉形狀,所以對車體的前后方向和車寬方向牢固地形成。與此同時,可以靠下部車架124從下方加固上部車架123。
因而,此一車架102盡管由鋁合金來形成上部車架123,仍然可以牢固地形成。
此外,前述后半部126的前部因為由沿車寬方向分體的金屬模形成為斷面橫向大致U字形從而橫向的剛性提高,所以通過連接于向后向下延伸的前半部125可以使車架102的前部的扭轉(zhuǎn)剛性提高。此外,支持后緩沖裝置138的后部因為縱向的剛性提高,所以可以使從后緩沖裝置138施加于后半部126的緩沖反力的允許值增大。
進而,此一車架102因為前述后半部126的前部形成斷面大致U字形,在U字形的內(nèi)側整體地形成側視中X字形的加固用肋145,所以前述加固用肋145加固后半部126的前部,借此可以使前述前部的扭轉(zhuǎn)方向的剛性進一步提高。
雖然在上述第1和第2實施例中示出用鐵類金屬材料來形成下行管22或下部車架124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用鋁合金來形成這些車架構件。通過采用這種構成可以謀求更加輕量化。
如果像以上說明的這樣用本發(fā)明,則因為動力裝置支持于上部車架,位于此一動力裝置的前方的車輛構成部件支持于下部車架,所以可以把車輛構成部件分開組裝于上部車架和下部車架。因此,在把前述車輛構成部件組裝于上部車架或下部車架時因為不與其他部件相干涉,所以可以提供組裝作業(yè)簡單而生產(chǎn)率提高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用車架。
如果用發(fā)明方案2所述的發(fā)明,則可以靠下部車架從下方加固上部車架。
因而,盡管由鋁合金來形成上部車架,仍然可以牢固地形成,所以可以提供剛性的提高和輕量化兩全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
如果用發(fā)明方案3所述的發(fā)明,則因為后半部中的鉸支動力裝置的前部橫向的剛性提高,所以通過連接于前半部可以使車架前側部分的扭轉(zhuǎn)剛性提高。此外,因為支持后緩沖裝置的后部縱向的剛性提高,所以可以使從后緩沖裝置施加于后半部的緩沖反力的允許值增大。
因而,可以實現(xiàn)即使搭載大型的動力裝置也沒有剛性不足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用車體。
如果用發(fā)明方案4所述的發(fā)明,則因為通過加固用肋加固后半部的前部,前述前部的扭轉(zhuǎn)方向的剛性提高,所以上部車架的前側部分的扭轉(zhuǎn)剛性進一步提高,可以提高乘坐舒適性。
如果用發(fā)明方案5所述的發(fā)明,則因為后半部的前部橫向的剛性提高,所以可以通過連接于前半部而使車架前部的扭轉(zhuǎn)剛性提高。此外,因為后半部的后部縱向的剛性提高,所以可以使從后輪側施加于后半部的載荷的允許值增大。因而,通過由鋁合金來形成車架構件,可以提供既謀求輕量化又提高剛性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
權利要求
1.一種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是備有從前叉立管向車體的后方延伸的上部車架,和從此一上部車架向下延伸的下部車架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其特征在于,把前述上部車架從前叉立管延伸設置到車體的后端部,在此一上部車架的前部能夠裝拆地連接著前述下部車架的前端部,在上部車架的后部能夠裝拆地連接著下部車架的后端部,并且支持包括后輪的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前述下部車架把車輛構成部件收容于與上部車架之間地支持著。
2.一種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是備有從前叉立管向車體的后方延伸的鋁合金制上部車架,和從此一上部車架向下延伸的下部車架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由包括橫斷面為封閉形狀的左右一對下行架,從前叉立管延伸到擱腳部的前半部和從此一前半部的后端部向后延伸的后半部來形成前述上部車架,在前述前半部上能夠裝拆地連接著前述下部車架的前端部,在前述后半部上能夠裝拆地連接著前述下部車架的后端部,并且支持包括后輪的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把上部車架的后半部的前部形成為使開放端大致沿車體寬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把前述上部車架的后半部的后部形成為大致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在上部車架的后半部的前部的大致U字形的內(nèi)側整體地形成側視中X字形的加固用肋。
5.一種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是備有從前叉立管向車體的后端部延伸的鋁合金制的車架構件的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由包括橫斷面為封閉形狀的左右一對下行架,從前叉立管延伸到擱腳部的前半部和從此一前半部的后端部向后延伸的后半部來形成前述車架構件,把前述前半部形成為橫斷面封閉形狀,并且把前述后半部的前部形成為使開放端大致沿車體寬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而且把前述后半部的后部形成為使開放端大致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全文摘要
采用把踏板型兩輪摩托車的車架沿上下方向分體的構成,簡單地進行車輛構成部件向車架的組裝作業(yè),并且既謀求車架的輕量化又謀求剛性提高。備有從前叉立管(18)向車體的后方延伸的第1車架(35),和從此一第1車架(35)向下延伸的第2車架(37)。把前述第1車架(35)從前叉立管(18)延伸設置到車體的后端部,在此一第1車架(35)的前部能夠裝拆地連接著前述第2車架(37)的前端部,在第1車架(35)的后部能夠裝拆地連接著第2車架(37)的后端部,并且支持包括后輪(9)的裝置擺動式動力裝置。前述第2車架(37)把燃油箱(30)和散熱器(32)收容于與第1車架(35)之間地支持著。
文檔編號B62K19/24GK1425584SQ02156819
公開日2003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袴田猛男, 板敷俊一 申請人: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