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彈起式部件的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在解除座位鎖定狀態(tài)時使座位立起的彈起式部件的車輛。
背景技術:
鞍乘型車輛的座位具有通過鉸接件而自由轉動地固定在車體上的基端部、和通過鎖定機構而可拆卸地安裝在車體上的自由端部。
鎖定機構包括固定鎖止部件和可動鎖止部件。固定鎖止部件固定地安裝在座位上??蓜渔i止部件可動地安裝在車體上。通過將可動鎖止部件接合在固定鎖止部件上,所述座位被固定在車體上而成為鎖定狀態(tài)。座位的鎖定狀態(tài)由下述方法解除。也就是通過將鑰匙插入鎖芯的鑰匙孔內而轉動,可動鎖止部件通過金屬絲牽引,從固定鎖止部件分開。
鎖定機構具有下述問題。彈簧等總是沿與固定鎖止部件接合方向向可動鎖止部件施加力。因此,在解除座位的鎖定狀態(tài)的過程中,一旦停止鑰匙的轉動操作,鑰匙返回最初的位置,可動鎖止部件與固定鎖止部件接合。因而,座位再次變成鎖定狀態(tài)。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這樣一種方案,設置在解除座位的鎖定狀態(tài)時強制使座位立起的部件(減振器橡膠或彈起式部件)。由上述部件,即使鑰匙返回最初位置,由于固定鎖止部件伴隨著座位的立起向車體上方移動,所以可動鎖止部件不接合在固定鎖止部件上。
在實開昭58-41680號公報中,如圖1所示,作為上述部件,說明了減振器橡膠。減振器橡膠200固定在車體212上,設置在座位底板210和車體212之間。減振器橡膠200在上部具有突部202、204和206。突部202和206的高度L1設定成在使可動鎖止部件218接合在固定鎖止部件216上的狀態(tài)下,突部202和206的上端部與座位底板210接觸。由于突部204比突部202和206高,一旦座位214倒下,突部204由座位底板210壓縮。通過突部204的壓縮變形,座位底板210與突部202和206的上端部接觸,并且,可動鎖止部件218與固定鎖止部件216接合。座位214變成鎖定狀態(tài)。在解除座位214的鎖定狀態(tài)過程中,座位214由突部204的彈力,向車體212的上方立起。
在實開2001-130465號公報中,如圖2所示,作為上述部件,說明了彈起式部件。彈起式部件220、220一體地設置在座位底板222上,配置于座位底板222與車體之間。彈起式部件220、220形成舌狀,在車體側延伸。一旦座位倒下,彈起式部件220、220由車體壓縮。通過彈起式部件220、220的壓縮變形,座位底板222與車體接觸,并且,可動鎖止部件與固定鎖止部件接合,座位變成鎖定狀態(tài)。在解除座位的鎖定狀態(tài)過程中,利用彈起式部件220、220的彈性力,座位向車體上方立起。此時,由于彈起式部件220、220的彈性力作用在座位轉動方向上,能夠針對座位的立起而被有效地使用。
現(xiàn)有的減振器橡膠200具有下述問題。在將座位214固定在車體212上的過程中,突部204一邊承受座位214的負荷,一邊由座位底板210壓縮。因此,減振器橡膠200的耐久性(壽命)低。而且,在解除座位214的鎖定狀態(tài)的過程中,由于突部204的彈力作用在車體212的垂直方向上,不能針對座位214的立起而被有效地使用。
現(xiàn)有的彈起式部件220具有下述問題。在將座位固定在車體上的過程中,彈起式部件220一邊承受座位的負荷,一邊由座位底板222壓縮。因此,彈起式部件220的耐久性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下述彈起式部件的車輛,所述彈起式部件將接收座位負荷的部位和產(chǎn)生彈力部位分開,提高耐久性,并且使彈力作用在座位轉動方向上。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安裝在上述車體上的座位;設置在上述座位和所述車體上用于將所述座位鎖定在所述車體上的鎖定機構;和具有負荷承受部位和彈性部位的彈起式部件,所述負荷承受部位被固定在上述座位上同時具有與上述車體相對的負荷承受面,所述彈性部位具有從上述負荷承受部位延伸設置并離開上述座位地設置的基部以及從上述基部朝向上述車體延伸設置的自由部,其中,使用上述鎖定機構將所述座位鎖定在上述車體上時,上述負荷承受部位承受上述座位的負荷,并且,上述彈性部位彈性變形。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彈起式部件分成承受座位負荷的部位(負荷承受部位)和產(chǎn)生彈性力的部位(彈性部位),提高了耐久性。而且,由于彈性部位的彈性力由彎曲而沿座位轉動方向上產(chǎn)生,可針對座位的立起而被有效地使用。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安裝在上述車體上的座位;設置在上述座位和所述車體上用于將所述座位鎖定在所述車體上的鎖定機構;和具有負荷承受部位和彈性部位的彈起式部件,所述負荷承受部位被固定在上述車體上同時具有與上述座位相對的負荷承受面,所述彈性部位具有從上述負荷承受部位延伸設置并從上述車體離開地設置的基部以及從上述基部朝向上述座位延伸設置的自由部,其中,使用上述鎖定機構將所述座位鎖定在上述車體上時,上述負荷承受部位承受上述座位的負荷,并且上述彈性部位彈性變形。延伸設置延伸設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彈起式部件分成承受座位負荷的部位(負荷承受部位)和產(chǎn)生彈性力的部位(彈性部位),提高了耐久性。而且,由于彈性部位的彈性力由彎曲而沿座位轉動方向上產(chǎn)生,所以可針對座位的立起而被有效使用。
圖1是一個現(xiàn)有減振器橡膠的截面圖;圖2是一個現(xiàn)有彈起式部件的透視圖;
圖3是一個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彈起式部件安裝在座位里面的二輪摩托車的透視圖;圖4是一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彈起式部件的透透視圖;圖5A是在解除座位鎖定狀態(tài)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彈起式部件的截面圖;圖5B是在座位鎖定狀態(tài)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彈起式部件的截面圖;圖6A是在座位鎖定解除狀態(tài)下根據(jù)本發(fā)明第1變形例的彈起式部件的截面圖;圖6B是在座位鎖定解除狀態(tài)下根據(jù)本發(fā)明第1變形例的彈起式部件的正視圖;圖6C是在座位鎖定狀態(tài)下根據(jù)本發(fā)明第1變形例的彈起式部件的截面圖;圖6D是在座位鎖定狀態(tài)下根據(jù)本發(fā)明第1變形例的彈起式部件的正視圖;圖7A是在座位鎖定解除狀態(tài)下根據(jù)本發(fā)明第2變形例的彈起式部件的截面圖;圖7B是在座位鎖定狀態(tài)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第2變形例的彈起式部件的截面圖;圖8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3變形例的彈起式部件的透視圖;圖9是在座位鎖定解除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的鎖定機構的概略結構圖;圖10是在座位鎖定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的鎖定機構的概略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參考圖3~10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如圖3所示,座位1具有基端部1a和自由端部1b,基端部1a通過合頁2自由轉動地固定在自動兩輪車的車體11上,自由端部1b通過鎖定機構裝卸自由地安裝在車體上。
座位1在所述自由端部1b的里面1c上包括閂眼3(固定鎖止部件)和彈起式部件5、5。閂眼3是用于將座位1固定在車體11上的鎖定機構的一部分。彈起式部件5、5在解除座位1的鎖定狀態(tài)時,強制地使座位1向車體11的上方立起。通過使用2個彈起式元件,座位1的負荷被分散,而且,增強了座位1的立起。閂眼3和彈起式部件5、5在自由端部1b的里面1c上沿座位1的寬度方向上直線狀配置。彈起式部件5、5分別設置在閂眼3的兩側上。而且在本實施例中,雖然使用兩個彈起式部件5、5,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偶數(shù)個彈起式部件,沿座位1寬度方向在閂眼3的兩側各設置相同個數(shù)的彈起式部件。
彈起式部件5包括負荷承受部位51和彈性部位53。彈起式部件5沿座位1的長度方向從基端部1a側開始按照負荷承受部位51、彈性部位53的順序,設置在里面1c上。
如圖4所示,負荷承受部位51形成為長方體形狀。在將座位1固定在車體11上的過程中,負荷承受部位51使負荷承受面51c與車體11接觸,承受座位1的負荷。負荷承受部位51的高度L2大于等于閂眼3的高度。
彈性部位53具有大致J字形形狀的截面,由橡膠等彈性部件構成。彈性部位53具有基部53a和自由部53c,在座位1的鎖定狀態(tài)時彎曲(彎折)。而且,彈性部位53在解除座位1的鎖定狀態(tài)時,由彎曲而產(chǎn)生的彈性力,沿座位1的轉動方向,使座位1向車體11的上方起立。
基部53a在一端與負荷承受部位51的端面51a的上部連接為一體。彈性部位53的上端面53b從負荷承受部位51的上端面51b沿彈起式部件5的長度方向延伸。自由部53c與基部53a的另一端連接為一體,向下方延伸。在基部53a的下方,空隙部55形成在負荷承受部位51和彈性部件53的自由部53c之間。自由部53c的高度L3比負荷承受部位51的高度L2大。而且,由橡膠等彈性部件形成負荷承受部位51。彈起式部件5也可以整體由彈性部件構成。
在負荷承受部位51的上端面51b上,設置了用于將彈起式部件5固定在座位1的自由端部1b的里面1c上的安裝部件9。安裝部件9由橡膠等彈性部件形成。
下文說明里面1c的結構。如圖5A所示,座位側安裝板21設置在里面1c上。安裝孔21a形成在座位側安裝板21上。將安裝部件9插入安裝孔21a內。通過將安裝部件9嵌合(配合)在座位1上,彈起式部件5被固定在座位1上。在此狀態(tài)下,負荷承受部位51的上端面51b與座位側安裝板21接觸。而且,座位側安裝板21在與彈性部位53的上端面53b相對的區(qū)域內具有向座位1側凹陷的凹部23。在解除了座位1的鎖定的狀態(tài)下,座位側安裝板21從彈性部位53的上端面53b離開間距L4。
下文說明彈起式部件5的作用。
在解除了座位1的鎖定的狀態(tài)下,彈起式部件5如圖5A所示,彈性部位53的自由部53c筆直地伸展,負荷承受部位51的負荷承受面51c與車體1不接觸。
在將座位1固定在車體11上的過程中,彈起式部件5按照下述方式變形。首先,負荷承受面51c從端面51d側與車體11接觸。一旦負荷承受面51c以規(guī)定面積與車體11接觸,自由部53c與車體11接觸。此時,上述規(guī)定面積是使座位1施加在負荷承受部位51上的負荷總是比座位1施加在自由部53c上的負荷大的面積。而且,一旦座位1倒下,彈起式部件5的基部53a彎曲,彈起式部件5的上端面53b進入凹部23。一旦上端面53b與凹部23的端面23a接觸,自由部53在座位1和車體11之間以向與負荷承受部位51相反一側鼓凸的方式彎曲。在自由部53c的彎曲中,由于自由部53c的高度L3設定成自由部53c的端部不存在于負荷承受面51c和車體11之間,所以自由部53c不干涉座位1的動作。
在座位1的鎖定狀態(tài)下,彈起式部件5如圖5B所示,自由部53c和負荷承受部位51與車體11接觸。自由部53c在座位1和車體11之間彎曲。負荷承受部位51由座位側安裝板21而推壓在車體11上,承受座位1的負荷。在此狀態(tài)下,設置在車體11上的銷(可動鎖止部件)101與設置在座位1上的閂眼3接合,座位1就被固定在車體11上。
在解除座位1的鎖定狀態(tài)的過程中,彈性部位53利用由彎曲而沿座位1轉動方向產(chǎn)生的彈性力而返回初始狀態(tài)。此時,彈起式部件5通過座位側安裝部21沿座位1的轉動方向使座位1起立。
在彈起式部件5中,負荷承受部位51承受座位1的負荷,同時彈性部位53使用在座位1的轉動方向上產(chǎn)生的彈性力使座位1起立。因而,由于彈起式部件5分成承受座位的負荷的部位和生成彈性力的部位,所以提高了耐久性。而且,由于彈性部位53的彈性力由彎曲而沿座位1的轉動方向生成,能夠對座位1的立起立而被有效使用。
下文說明鎖定機構的結構。如圖9、10所示,鎖定機構由閂眼3、銷101、金屬絲(拉索)105、金屬絲終端部件105a、105b、金屬絲安裝部件107、鎖芯109、鎖孔部111、保護管113、圓筒部件115a、115b、彈簧121、固定銷162、導向部件163以及彈簧推壓銷164構成。
銷101的傾斜部101a與閂眼3接合,將座位1設置在鎖定狀態(tài)。鎖芯109如圖3所示設置在車體后部,具有用于插入鑰匙123的鎖孔部111。金屬絲安裝部件107設置在與鎖芯109的鎖孔部111的相反側上。
金屬絲105將銷101和鎖芯109相連。除了兩端部附近之外,金屬絲105收容在保護管113內。金屬絲105的一端收容在設置在金屬絲安裝部件107的前端部上的金屬絲終端部件105a內。金屬絲105的另一端貫通大致U字形地形成在銷101的短片部101b上的切口部101c,并收容在金屬絲終端部件105b內。金屬絲終端部件105b形成為圓筒狀,具有比切口部101c大的寬度。在保護管113的兩端部上,設置用于將鎖定機構固定在車體11上的圓筒部件115a、115b。
彈簧121沿銷101延伸并設置在銷101的側方。彈簧121的一端固定在設置在車體11上的固定銷162上。彈簧121的另一端固定在彈簧推壓銷164上,彈簧推壓銷164設置在銷101的比金屬絲終端部件105b更靠傾斜部101a的一側。而且,在彈簧121的自然長度下,銷101如圖9所示與閂眼3接合。
導向部件163固定在車體11上。導向部件163沿銷101延伸,對銷101的移動進行導向。導向部件163具有與銷101的短片部101b平行設置的折曲部163a。圓筒部件115b嵌合在形成在該折曲部163a上的切口部163b上,同時固定在車體11上。
下文對鎖定機構的作用進行說明。
一旦座位1倒下,如圖9所示,銷101的傾斜部101a的前端與設置在座位1的自由端部1b的里面1c上的閂眼3接合,座位1變成鎖定狀態(tài)。
在解除座位1的鎖定狀態(tài)的過程中,如圖10所示,一旦將鑰匙123插入鎖芯109的鎖孔部111內并沿箭頭131所示方向轉動(時針方向)轉動,金屬絲安裝部件107沿沿箭頭133所示方向轉動(時針方向)轉動。利用金屬絲安裝部件107的轉動,金屬絲105的一端沿箭頭135所示方向被牽引。
一旦金屬絲105的一端沿箭頭135所示方向移動,安裝在金屬絲105的另一端上的金屬絲終端部件105b沿箭頭137所示方向移動。此時,一旦金屬絲終端部件105b掛在銷101的短片部101b上,銷101的短片部101b也沿箭頭137所示方向移動。因此,一旦將鑰匙123插入鎖孔部111內并沿箭頭131所示方向轉動,銷101一邊使彈簧121伸張,一邊沿箭頭137所示方向移動。因而,銷101的傾斜部101a從閂眼3中離開,解除座位1的鎖定狀態(tài)。
一旦銷101從閂眼3離開,彈起式部件5、5使座位1立起。因此,即使銷101由彈簧121的彈性力沿與箭頭137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由于與座位1一起向車體11上方移動,閂眼3不與銷101接合。
下文參考圖6A~6D說明本實施例的第1變形例。彈起式部件50與彈起式部件5相比,區(qū)別點在于,調整用突起部81設置在座位側安裝部21上。
如圖6A所示,在座位側安裝板21的凹部23中,調整用突起部81與彈性部位53的上端面53b相對地安裝在座位側安裝板21上。如圖6B所示,調整用突起部81延伸向車體11側,沿座位1的長度方向細長地形成。
在座位1的鎖定狀態(tài)下,如圖6C和6D所示,彈性部位53的上端面53b與調整用突起部81接觸。因此,通過調整所述調整用突起部81的高度,基部53a進入凹部23a內的程度以及自由部53b的彎曲被調整至最佳。因而,由彈性部位53的彎曲所產(chǎn)生的彈性力的大小和方向被適合地調整。
下文參考圖7A和7B,說明本實施例的第2變形示例。彈起式部件100與彈起式部件5相比,在凹部23的結構、負荷承受部位51和彈性部位53的連接結構上存在差異。
彈性部位53的基部53a與負荷承受部位51的端面51a的中央部連接為一體。彈性部位53的上端面53b從端面51a的中央上部沿彈起式部件100的長度方向延伸。彈性部位53的自由部53c的高度L3’比從負荷承受部位51的中央上部至負荷承受面51c為止的長度L2’大。
在通過安裝部件9將彈起式部件100固定在座位側安裝板21上的狀態(tài)下,負荷承受部位51上端面51b與座位側安裝板21接觸。由于彈性部位53的上端面53b從端部51a的中央上部沿彈起式部件100的長度方向延伸,在上端面53b和座位側安裝板21之間形成凹部33。因此,由于座位側安裝板21在相對上端面53b的區(qū)域內沒有必要形成向座位1側凹陷的凹部,能夠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制造效率。
而且,也可以在凹部33的內部,與彈性部位53的上端面53b相對地將調整用突起部81設置在座位側安裝板21上。
下文參考圖8說明本發(fā)明的第3變形例。彈起式部件110與彈起式部件5相比,區(qū)別點在于將空隙部55分成兩部分。
在彈性部位53的基部53a的下方,連接部51e沿彈起式部件110的長度方向設置在負荷承受部位51和彈性部位53的自由部53c之間??障恫?5由連接部51d而分成兩部分。因而在座位1的鎖定狀態(tài)下,自由部53c在座位1和從車體11之間可靠地以向負荷承受部位51的相反側鼓凸的方式彎曲。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也可以將負荷承受部位51、彈性部位53和安裝部件9分別制成個體后,將這些部件相連而制成彈起式部件。
而且,也可以由橡膠等彈性部件一體地形成負荷承受部位51、彈性部位53和安裝部件9,從而制成彈起式部件。此時,各個部件的彈性特性也可以根據(jù)各自的用途而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以將彈起式部件5固定在座位1上的情況進行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變更彈性部位的基部和自由部的配置,也可以適用于將彈起式部件固定在車體上的情況。
工業(yè)上實用性由于將彈起式部件分成承受座位負荷的部位(負荷承受部位)和產(chǎn)生彈性力的部位(彈性部位),提高了耐久性。而且,由于彈性部位的彈性力由彎曲而沿座位轉動方向上產(chǎn)生,針對座位1的立起可被有效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安裝在所述車體上的座位;設置在所述座位和所述車體上用于將所述座位鎖定在所述車體上的鎖定機構;和具有負荷承受部位和彈性部位的彈起式部件,所述負荷承受部位被固定在所述座位上并且具有與所述車體相對的負荷承受面,所述彈性部位具有從所述負荷承受部位延伸設置并且離開所述座位地配置的基部以及從所述基部朝向所述車體延伸設置的自由部,其中,使用所述鎖定機構將所述座位鎖定在所述車體上時,所述負荷承受部位承受所述座位的負荷,并且,所述彈性部位彈性變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部的車體一側的面比所述負荷承受面更靠近所述車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部遠離所述負荷承受部位,以使得在使用所述鎖定機構將所述座位鎖定在所述車體上時不干涉所述負荷承受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具有能夠轉動地固定在所述車體上的基端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負荷承受部位靠近所述基端部設置,所述彈性部位遠離所述基端部設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位以向與所述負荷承受部位的相反一側鼓凸的方式彎曲。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負荷承受部位和所述自由部之間還包括連接部。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在解除所述座位的鎖定狀態(tài)時,所述彈性部位利用由所述彎曲而沿所述座位的轉動方向所產(chǎn)生的彈性力而恢復為初始狀態(tài)。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在與所述彈性部位相對向的區(qū)域內具有凹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用于調整所述彈性部位的彈性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突起部設置在所述凹部的內部內。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彈起式部件沿所述座位的寬度方向設置有偶數(shù)個。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彈起式部件在所述鎖定機構的固定鎖止部件的兩側上設置有同等數(shù)量。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負荷承受減振部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固定鎖止部件的高度。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位從所述負荷承受部位的側面中央部延伸設置。
15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安裝在所述車體上的座位;設置在所述座位和所述車體上用于將所述座位鎖定在所述車體上的鎖定機構;和具有負荷承受部位和彈性部位的彈起式部件,所述負荷承受部位被固定在所述車體上并且具有與所述座位相對的負荷承受面,所述彈性部位具有從所述負荷承受部位延伸設置并離開所述車體地配置的基部以及從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座位延伸設置的自由部,其中,使用所述鎖定機構將所述座位鎖定在所述車體上時,所述負荷承受部位承受所述座位的負荷,并且所述彈性部位彈性變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彈起式部件的車輛。彈起式部件(5)具有負荷承受部位(51)和彈性部位(53)。負荷承受部位(51)具有與車體(11)相對的負荷承受面(51c),并安裝在座位(1)的里面(1c)上。彈性部位(53)具有從負荷承受部位(51)延伸設置并離開座位(1)地設置的基部(53a)以及從基部(53a)朝向車體(11)延伸設置的自由部(53b)。使用鎖定機構將座位(1)鎖定在車體(11)上時,負荷承受部位(51)承受座位(1)的負荷,同時彈性部位(53)以向與負荷承受部位(51)的相反側鼓凸的方式彎曲。
文檔編號B62J1/12GK1723151SQ20048000201
公開日2006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2月18日
發(fā)明者大薗元 申請人: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