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二輪車用撐腳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二輪車用撐腳,如摩托車類用大或者側撐腳。
背景技術:
二輪摩托車或者形狀類似二輪摩托車的電動自行車都安裝有大支撐腳或者是側支撐腳。側支撐腳為單根支撐腳可以使二輪摩托車或者電動自行車側放,前后兩輪與側支撐腳的著地端三點組成一個面使二輪摩托車或者電動自行車側向穩(wěn)定停放,不夠理想的是前后兩輪長期受二輪摩托車或者電動自行車的重壓,輪胎容易跑氣且不利于保養(yǎng)。大支撐腳由兩只對稱的左右支撐腳連接而成八字形狀,八字形狀頂部的橫向轉軸轉動地安裝在車架底部,大支撐腳不用時由彈簧拉緊在車架底部,停車時用腳踩下大支撐腳頂在地面上,同時用手抬起車輛,大支撐腳將車輛托起離開地面,只是前輪與地面輕微接觸,前輪與大支撐腳的兩個著地端三點組成一個面使二輪摩托車或者電動自行車正向穩(wěn)定停放,避免了前后兩輪受車輛重量的壓迫,克服了側支撐腳的缺陷。大支撐腳還不完美的地方是使用時要抬起車輛,而對于大排氣量的摩托車、或者托有重物的摩托車來說,重量往往偏大,使用者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完成車輛的停放。
(三)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撐腳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不用抬起車輛就能將車輛停放好的二輪車用撐腳。
能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二輪車用撐腳,可以是只有一個支撐腳的側撐腳,也可以是由左右兩個支撐腳組成的大撐腳,或者其他包括支撐腳的撐腳,與現(xiàn)有的撐腳不同的是,本新型撐腳的至少一個支撐腳包括活動連接的兩段部分,上段部分為支撐腳固定段并與車架連接,下段部分為支撐腳著地段并與支撐腳固定段鉸裝,鉸裝部位安設有當支撐腳著地時,防止支撐腳著地段反轉的控制機構。一個支撐腳著地段部分與支撐腳固定段鉸裝,意味著著地段部分可繞固定段部分轉動(根據(jù)使用要求,支撐腳著地段應向外轉動,為敘述方便,我們稱支撐腳著地段向外向上轉動為反轉,向下轉動為正轉),轉動的結果是大支撐腳的兩個著地端不同時著地,這是本實用新型二輪車用撐腳不用抬起就能將車輛停放好的前提條件。在停放車輛時,先將摩托車向活動連接支撐腳一側偏放,踩下大支撐腳至停放位置,將摩托車反向推正,此時另一側的支撐腳借助使用者的力量已將摩托車抬起,將活動連接支撐腳的著地段部分正轉到位并通過控制機構固定,則左右兩支撐腳實現(xiàn)了大支撐腳的支撐停放功能。
當成為側撐腳時,使用方法與上述大撐腳相似,通過支撐腳著地段的正轉程度的調節(jié),可以方便地調整摩托車的側放角度,這對用摩托車捆綁載貨或地面不平時非常實用。
完成活動連接支撐腳轉動的控制機構有多種形式,比較簡單的一種控制機構為齒式棘輪機構,充分利用了棘輪機構單向制動的機械原理。齒式棘輪機構包括齒式棘輪、帶有執(zhí)耳的棘爪、棘爪拉緊彈簧、撐腳轉動彈簧等。具體結構可以是齒式棘輪與支撐腳固定段尾端鉸裝,支撐腳著地段上端與齒式棘輪固聯(lián),支撐腳固定段與支撐腳著地段之間安裝有撐腳回轉彈簧,因此支撐腳著地段始終有繞支撐腳固定段轉動的趨勢;棘爪與支撐腳固定段鉸裝,棘爪拉緊彈簧安裝在棘爪與支撐腳固定段之間,在拉緊彈簧的作用下,棘爪端頭向下與齒式棘輪的齒槽相配合即棘爪端頭向下卡入齒式棘輪的齒槽中,支撐腳著地段繞支撐腳固定段反轉受到限制,而只能繞支撐腳固定段正轉,正轉時棘爪端頭被齒式棘輪的齒背抬起,在齒槽與齒槽之間滑動,轉動停止時,棘爪端頭卡入所對應的齒式棘輪的齒槽中。需要反轉時,操縱棘爪上的執(zhí)耳抬起棘爪,棘爪的端頭與齒式棘輪的齒槽分離。棘爪的執(zhí)耳上還可以連接著帶操縱柄的控制線,操縱柄安裝在車架上用手容易搬動的地方。所述齒式棘輪機構中的帶有執(zhí)耳的棘爪和齒式棘輪還可以調頭安裝,同樣可以實現(xiàn)單向制動的功能。
如上所述,為利于腳踏方便,支撐腳著地段應繞支撐腳固定段向外向上轉動,為減少空間位置,支撐腳著地段與支撐腳固定段在成0~180度角的范圍內轉動,180度角即是支撐腳著地段與支撐腳固定段成直線狀態(tài)的停車位置,0度角即是支撐腳著地段反轉與支撐腳固定段重合的理想位置;100度~180度之間的位置可以實現(xiàn)摩托車的側放。
對于大撐腳,可以選擇左或右支撐腳為活動連接的兩段的形式,也可以選擇左右支撐腳都為活動連接的兩段形式。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1、本實用新型二輪二輪車用撐腳將原來的支撐腳設計成可以活動的兩段支撐,不用抬摩托車就能使用大支撐腳停車,非常省力,特別是對于大排量超重摩托車更顯重要。
2、本實用新型支撐腳活動的兩段采用齒式棘輪機構連接,齒式棘輪機構轉動靈活,定位固定可靠,操作方便。
3、本實用新型支撐腳還可以實現(xiàn)摩托車側向停放,同時具有大支撐腳和側支撐腳的功能。
4、本實用新型為側撐腳時,可以方便地調整摩托車的側放角度,滿足捆綁載貨或者路面不平時停放摩托車的需要。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大支撐腳連同轉軸安裝在摩托車車尾到車頭由外向里方向的車架底部。
圖2是圖1實施方式中后視結構示意圖,大支撐腳連同轉軸安裝在摩托車車頭到車尾由外向里方向的車架底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左右兩支撐腳1-8組成“八”字形狀,支撐腳1-8的頂部通過連接件與轉軸6固聯(lián),轉軸6轉動地連接在摩托車車架底部。左側支撐腳1-8為轉動連接的兩段分別是支撐腳固定段8和支撐腳著地段1,支撐腳固定段8與連接件固聯(lián),支撐腳固定段8的尾端與中間帶槽的叉形連接限位塊3固聯(lián),叉形連接限位塊3的槽口正面向外。
齒式棘輪機構包括齒式棘輪2、帶執(zhí)耳的棘爪4、棘爪拉緊彈簧7、支撐腳轉動彈簧9。棘爪4貼在叉形連接限位塊3的外側并且棘爪4的端頭向下,棘爪4的轉動軸孔位伸入叉形連接限位塊3的槽內與叉形連接限位塊3上端的固定軸套裝,棘爪4上固裝著棘爪拉緊彈簧7,棘爪拉緊彈簧7纏繞固定在叉形連接限位塊3上,棘爪4向上延伸并向外翹起的部分為執(zhí)耳,執(zhí)耳與類似摩托車剎車線的控制線5連接,控制線5上連有操縱柄,操縱柄安裝在摩托車車架上用手容易操縱操縱搬動的地方。
齒式棘輪2置于叉形連接限位塊3向下的槽中并使中心軸孔鉸裝在叉形連接限位塊3上,位置處在棘爪4的下方,棘爪4的端頭正好可以順利地卡入或者脫離齒式棘輪2上的齒槽;支撐腳著地段1的頂端固聯(lián)在齒式棘輪2中心軸孔下方,支撐腳轉動彈簧9的一端與支撐腳著地段1固聯(lián),另一端固聯(lián)在叉形連接限位塊3上;叉形連接限位塊3除了有連接安裝的作用外,還有限制支撐腳著地段1的前后擺動,另外叉形連接限位塊3上還設有擋塊,保證支撐腳著地段1與支撐腳固定段8的最大夾角不超過180度或者人為設定的極限角度。
按照駕乘的習慣,一般選擇摩托車左側的支撐腳為本實用新型的活動撐腳,當然也可以使用在右側的支撐腳上;還可以滿足特殊要求,將左右支撐腳都設成本實用新型的活動撐腳。
權利要求1.二輪車用撐腳,包括支撐腳,其特征在于支撐腳(1-8)包括支撐腳固定段(8)和支撐腳著地段(1)兩部分,支撐腳固定段(8)與支撐腳著地段(1)鉸裝,鉸裝部位安設有當支撐腳著地段(1)著地時,防止支撐腳著地段(1)反轉的控制機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輪車用撐腳,其特征在于控制機構為齒式棘輪機構,包括齒式棘輪(2)、帶執(zhí)耳的棘爪(4)、棘爪拉緊彈簧(7)、支撐腳轉動彈簧(9),其中齒式棘輪(2)與支撐腳固定段(8)下端鉸裝;支撐腳著地段(1)上端與齒式棘輪(2)固聯(lián),支撐腳固定段(8)與支撐腳著地段(1)之間安裝有支撐腳回轉彈簧(9);棘爪(4)與支撐腳固定段(8)鉸裝,棘爪拉緊彈簧(7)安裝在棘爪(4)與支撐腳固定段(8)之間,在拉緊彈簧的作用下,棘爪(4)端頭向下與齒式棘輪(2)的齒槽相配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二輪車用撐腳,其特征在于支撐腳著地段(1)與支撐腳固定段(8)成0~180度夾角。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二輪車用撐腳,其特征在于棘爪(4)的執(zhí)耳上連接著帶操縱柄的控制線(5),與控制線(5)連接的操縱柄安裝在車架上用手容易操縱的地方。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種所述的二輪車用撐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腳(1-8)為由單個支撐腳構成的側撐腳的支撐腳;或者所述的支撐腳(1-8)為由左右兩個支撐腳組成的大撐腳的至少一個支撐腳(1-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二輪車用撐腳,包括大支撐腳或者側支撐腳,其特點是撐腳為活動連接的支撐腳固定段和支撐腳著地段兩部分,支撐腳固定段與轉軸固聯(lián),支撐腳著地段與支撐腳固定段鉸裝,鉸裝部位安設有當支撐腳著地段著地時防止支撐腳著地段向外反轉的控制機構??刂茩C構采用齒式棘輪機構,在拉緊彈簧的作用下,棘爪端頭向下與齒式棘輪的齒槽相配合。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下,不用抬起摩托車就能輕松地支其大支撐腳,或者使用側支撐腳就能方便地調節(jié)摩托車的側放角度,非常省力方便。
文檔編號B62H1/00GK2843963SQ20052003634
公開日2006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1月26日
發(fā)明者周榮 申請人:周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