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三輪車或四輪車的后軸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的后軸連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三輪車或四 輪車的后軸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ZL 03126879.X及ZL 200410027852.6公開了一種微型四輪車及 一種輕便三輪車的后軸連接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小巧輕便,可在普通三 輪車及微型四輪車上廣泛使用,使用該裝置可使三輪車或四輪車車架結構大 大簡化且占用空間小、重量輕。該裝置容易加工,且與主車架之間可采用螺 接,拆卸方便,使主車架與后軸連接裝置可以分體包裝,從而可以大大縮小 三輪車或四輪車的包裝體積,有利于降低包裝及運輸成本。
但上述發(fā)明仍存在一些缺陷。申請人在試制三輪電動車樣車的過程中, 后軸連接裝置采用了帶套管的導向板與減震器組合的技術方案,發(fā)現(xiàn)鋼板導 向板在剎車時很容易折彎甚至折斷,給車輛的行駛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申 請人后來通過增加鋼板的厚度及采取疊加多層鋼板的方法試圖解決這個問 題,但如此又影響了鋼板前部應具備的縱向偏轉(zhuǎn)功能,在安裝減震器的情況 下還會進一步破壞導向板與車架的鉸接強度。而且,上述發(fā)明的后軸均采用 整軸,兩后輪都安裝在同一條軸上,后軸在行駛中是旋轉(zhuǎn)的,這種結構不可 能在后軸單側安裝輪轂電機。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三輪車或四輪車的后軸 連接裝置,其結構簡單、功能突出、重量輕且強度高,可以安裝不同類型的 電機。
本實用新型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三輪車或四輪車的后軸連 接裝置,包括導向板、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連接架、連接管、支承件或減 震器及后軸;兩個連接架與連接管橫向固接,導向板前端設有套管,導向板 后部與連.接管的中部固定連接,支承件或減震器下端與連接架鉸接,后軸安 裝在左、右兩個連接架的中部;連接管包括分別設于后軸前、后兩側的前連 接管及后連接管,前連接管前、后兩側的導向板上至少設有一條橫向加強筋,即在前連接管的前后任一側的導向板上增設橫向加強筋,或在前連接管的前 后兩側均增設橫向加強筋;為增加強度,本實用新型導向板的下表面或上表 面,或同時在導向板的下表面及上表面位于套管與橫向加強筋之間,或位于 套管與前連接管之間沿縱向中部至少設有一條縱向加強筋。
在導向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設置橫向加強筋及縱向加強筋,不僅大大 加強了導向板縱向的抗剪切強度,而且使導向板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產(chǎn)生的"扭 曲形變"被橫向加強筋切斷,而只發(fā)生在未安裝連接管的前半部份。
本實用新型的導向板可以是平板,平板后半部設有8個以上與前連接管 及后連接管固接配合的安裝孔,平板通過U形碼或其他連接件與前連接管及 后連接管的中部固接。
為便于定位安裝前、后連接管,本實用新型的導向板前半部可以為平板, 后半部為開口向下的槽形板,其槽型兩側壁設有與前連接管及后連接管配合
安裝且開口向下的裝配槽,導向板的后半部設有8個以上與前連接管及后連
接管固接配合的安裝孔,導向板通過u形碼或其他連接件與前連接管及后連
接管的中部固接。
上述導向板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板包括平板及固裝在其后半部
的槽形加強板,槽形加強板開口向下,且其槽型兩側壁設有與前連接管及后
連接管配合安裝的裝配槽,平板的后半部及槽形加強板設有8個以上相互配
合且與前連接管及后連接管固接配合的安裝孔,導向板通過U形碼或其他連
接件與前連接管及后連接管的中部固接。
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架有更多的改進方案。連接架的改進方案及其與連接
管、導向板的連接方法在實施例中有詳細的描述。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
1、導向板結構簡單、強度高且功能突出。
導向板的作用主要是"導向",即定位后軸,使后輪的滾動方向與車架的 前后方向保持一致。在后軸連接裝置中的支承件為減震器的情況下,由于車 輛行駛中左、右輪受力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變化,導向板前后端并不總在同一平面 上,故導向板本身應由帶有彈性的材料制成,其前、后端在力的作用下可產(chǎn) 生一定的"扭曲形變",使安裝在導向板后端的連接架及后軸相對于車架可實 現(xiàn)一定程度的縱向偏轉(zhuǎn),以適應上述左、右輪受力情況的變化。但是,導向 板這種"扭曲形變"只應發(fā)生在其前半部份,如果導向板在安裝前、后連接管的后半部份也發(fā)生"扭曲形變",則有可能導致連接架與連接管組成的連接 架總成也發(fā)生扭曲形變,而這種情況是不允許的,因為它會直接破壞連接架 總成的結構強度。
同時,根據(jù)力學分析,上述對比文件中所述的鋼板導向板在剎車時之所 以容易折彎甚至折斷,是因為當剎車主動件抱緊剎車從動件進行剎車時,會 產(chǎn)生一種與車輪滾動方向一致的扭轉(zhuǎn)力并作用于導向板,當這種扭轉(zhuǎn)力大于
鋼板本身的折彎強度及剪切強度時,鋼板就會沿剪切面被折彎甚至折斷。如 上所述,如果增加鋼板的厚度或采取疊加多層鋼板的方法也許可以解決這個 問題,但這樣一來又影響了上述鋼板前部應具備的縱向偏轉(zhuǎn)功能或會破壞導 向板與車架的鉸接強度。
解決上述兩難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在導向板的上表面或下表 面、靠近前連接管的前側或后側至少設有一條橫向加強筋,且在導向板的上 表面或下表面、位于套管與橫向加強筋之間、或位于套管與前連接管之間沿 縱向中部至少設有一條縱向加強筋。設置橫向加強筋及縱向加強筋的技術方 案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因為在導向板中部設置了橫向加強筋,使導向板 的"扭曲形變"被橫向加強筋切斷而只發(fā)生在導向板的前半部份;同時,縱 向加強筋大大加強了導向板的縱向抗剪切強度,而且由于縱向加強筋是縱向 設置,而不會影響導向板前半部分應具備的縱向偏轉(zhuǎn)功能。本實用新型僅通 過在導向板上加設縱向及橫向加強筋,即使采用較薄的鋼板也完全可以實現(xiàn) 導向板的上述功能,使導向板結構簡單、重量輕、強度高,且功能突出。
2、本實用新型可以適應安裝不同類型電機的要求。原發(fā)'明的整軸式后軸 只能安裝中置電機或后置電機,而本實用新型的后軸既可以是整軸,也可以 是半軸,既可以安裝中置電機或后置電機,也可以安裝輪轂電機,輪轂電機 既可以安裝在前輪,也可以安裝在后輪。本實用新型的整軸或活動半軸均可 以安裝飛輪,以便裝設人力驅(qū)動裝置。
圖1為雙管式外連接架組成的后軸連接裝置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圖3為平板導向板示意圖
圖4為平板導向板與扣板配合示意圖
圖5為前半部為平板、后半部為槽形結構的導向板示意圖 圖6為平板+槽形加強板的導向板示意圖
9圖7為圖6的槽形加強板側壁設有與后軸間隙配合的裝配槽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實施例二的活動半軸支架示意圖
圖10為實施例二的固定半軸與固定半軸支架配合連接示意圖 圖11為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實施例三的固定半軸與安裝座配合連接示意圖
圖13為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實施例四的內(nèi)連接架結構示意圖
圖15為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實施例五的內(nèi)連接架及其與固定半軸配合連接示意圖
圖17為實施例五的內(nèi)連接架及其與固定半軸配合連接另一方案示意圖
圖18為實施例六的結構仰視圖
圖19為為實施例六的內(nèi)連接架結構示意圖
圖20實施例六的固定半軸與安裝座配合連接示意圖
圖21為實施例六的結構俯視圖
圖22為導向板后部安裝后置電機示意圖
圖23為實施例二與車架配合安裝示意圖
圖中-
導向板l 連接架2 連接管3 支承件或減震器4 后軸5
輪轂電機6 剎車器7 車架8 后置電機9 套管11
縱向加強筋12 橫向加強筋13 平板14 槽形加強板15
裝配槽16 卡槽17 定位鋼繩18 剎車線架19 扣板20
外連接架21a、21b 內(nèi)連接架22a、22b 固定半軸支架23a
活動半軸支架23b 連接片24a、 24b U形碼25 軸承座26
軸承27 安裝座28 鎖緊螺母29 前連接管33a 后連接管33b 下連接管33c 導向板支架41 減震器上支架42 固定半軸5a
活動半軸5b 扁位51 螺紋5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為整軸式后軸連接裝置。包括導
向板l、連接架2、連接管3、減震盛4及后軸5。其中連接架2為兩個左、 右對稱設置的外連接架21a和21b,連接管3為3條且橫向設置,分別為前連 接管33a、后連接管33b及下連接管33c;外連接架21a、 21b的中部分別向
10前、后兩側及下側延伸并設有剎車器安裝孔及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 及下連接管33c配合的裝配孔,并在外連接架21a、 21b的端面上大致呈倒等 邊三角形分布,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及下連接管33c的兩端各與外連 接架21a、 21b上相應的裝配孔固接;外連接架21a、 21b的中部裝有用于安 裝后軸5的軸承27,其中部向上延伸并設有減震器下支架;后軸5的軸線與 前、后連接管的軸線在同一平面上,后軸5的軸心與3條連接管的管心距離 為55mm;這一間距可以保證后軸5在安裝飛輪的情況下,飛輪與3條連接管 之間不會產(chǎn)生運動干涉(圖中未示出飛輪)。
本例的導向板1為平板14,平板14為長方形,采用1.5mm厚的薄鋼板 制成,并進行熱處理,以提高其抗扭曲變形的強度。平板14前端設有單套管 11,其下表面位于前連接管33a的前側設有一條橫向加強筋13,且在橫向加 強筋13與套管11之間沿縱向中部設有一條縱向加強筋12,縱向加強筋12和 橫向加強筋13均通過焊接固定在平板14的下表面上。平板14后半部設有8 個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固接配合的安裝孔,平板14通過U形碼25 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的中部固接。
本例的減震器4為一對且左、右對稱設置,其下端通過端桿關節(jié)軸承分 別與外連接架21a、 21b上的減震器下支架鉸接。
本實施例的后軸5采用整軸,后軸5遇過軸承27與外連接架21a和外連 接架21b活接。本例后軸5的直徑小于連接管的直徑,故后軸5與平板14不 會產(chǎn)生運動干涉。由于本例的后軸5為活軸,所以不適合在后輪安裝輪轂電 機。如果采用人力驅(qū)動,可在后軸5上設置與鏈盤配合的飛輪,如果要加設 電力助動,輪轂電機可以安裝在前輪,也可以在車架上安裝中置電機或在平 板14后上部安裝后置電機9,且在后軸5上與中置電機或后置電機9對應的 位置安裝飛輪,以便與電機鏈接。
本實施例在車架8上安裝時,平板14上的套管11與設于,架8上的導
向板支架71鉸接,減震器4上端通過端桿關節(jié)軸承與車架8后部的減震器上
支架72鉸接(圖中未示出)。本實施例在車架上安裝、拆卸方便,可以化大
為小,所以可以大大節(jié)省包裝及運輸費用。
實施例二如圖8—10所示,本實施例為半軸式后軸連接裝置。本例的
導向板1包括平板14及固裝在其后半部的槽形加強板15;平板H的結構及
其加工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槽形加強板15開口向下,且其槽型兩側壁設有
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配合的裝配槽16,槽形加強板15可采用薄鋼板一次沖壓成形,其與平板14最好通過焊接固定,也可以通過螺栓固接。平 板14與槽形加強板15設有8個相互配合且與前、后連接管配合的安裝孔, 導向板1通過U形碼25與前、后連接管的中部實現(xiàn)固接。
本例的連接架2包括兩個左、右對稱設置的外連接架21a、 21b及固定半 軸支架23a和活動半軸支架23b。本例的后軸5為處于同一軸線的兩條半軸, 分別為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軸5b。外連接架21a、 21b的結構及其與前連接 管33a、后連接管33b及下連接管33c的連接方法與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 是外連接架21a中部不設軸承27而改設通孔,該通孔與固定半軸5a間隙配 合e
如圖9--10所示,固定半軸支架23a及活動半軸支架23b的截面為工字槽 結構,其前、后兩側設有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配合且開口向下的 裝配槽16,固定半軸支架23a設于外連接架21a與導向板1之間,槽內(nèi)垂直 設有6個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及固定半軸5a配合的安裝孔,其中 部設有卡槽17;所述的活動半軸支架23b設于外連接架21 b與導向板1之間, 槽內(nèi)設有4個與前、后連接管33a、 22b配合的安裝孔,其中部設有與活動半 軸5b配合連接的軸承座26;固定半軸支架23a及活動半軸支架23b通過其裝 配槽16用U形碼25固接于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之上;固定半軸5a 設有內(nèi)孔且其外側用于安裝輪轂電機6,輪轂電機6的電源線從該內(nèi)孔引出, 固定半軸5a內(nèi)端設有與卡槽17配合的扁位51,固定半軸5a穿過外連接架 21a的通孔與卡槽17通過U形碼25固接;活動半軸5b與外連接架21b及活 動半軸支架23b通過軸承27活接并通過螺母將其鎖緊,活動半軸5b用于安 裝助力飛輪(圖中未示出)。
為防止固定半軸5a向外側滑動,本例的固定半軸5a上的扁位51采用卡 位式,這樣, 一旦通過U形碼25將其固定在固定半軸支架23a的卡槽17上, 該軸就不會左右滑動。此外,固定半軸5a內(nèi)端還可加設軸用擋圈,或通過螺 母將其緊固,使其不會作軸向滑動。
本例的減震器4為一對且左、右對稱設置,其下端通過端桿關節(jié)軸承分 別與外連接架21a、 21b上的減震器下支架鉸接。
本實施例與車架8的連接方法見圖23。導向板1的前端通過套管11與裝 設在車架S上的導向板支架71鉸接,減震器4的上端通過端桿關節(jié)軸承與設 于車架8后上端的減震器上支架72鉸接。本實施例的剎車器7為左右對稱設 置,且分別安裝在外連接架21a、 21b的外側,輪轂電機6裝在剎車器7外側的固定半軸5a上。
實施例三本實施例為半軸式后軸連接裝置,如圖11一12所示。本例設
有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及下連接管33c等3條連接管,本例導向板l 的結構及其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的連接方法與加工方法與實施例二 相同。
本例的連接架2包括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外連接架21a、 21b及軸承座 26和安裝座28;其中外連接架21a、 21b的結構及其與3條連接管的連接方 法與例二相同;安裝座28中部設有扁孔(見圖12),安裝座28通過焊接固裝 于與外連接架21a同側的槽形加強板15的槽型側壁上,軸承座26也通過焊 接固裝于與外連接架21b同側的槽形加強板15的槽型側壁上;后軸5為處于 同一軸線的兩條半軸,分別為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軸5b,固定半軸5a內(nèi)端 依次設有螺紋52及與安裝座28上的扁孔配合的扁位51,固定半軸5a設有扁 位51的一端穿過外連接架21a中部的通孔及安裝座28上的扁孔,并通過鎖 緊螺母29鎖緊;活動半軸5b與外連接架21b及軸承座26通過軸承27活接。
固定半軸5a與安裝座28的固接方法還可以略作改進固定半軸5a的內(nèi) 端不設扁位51而只設螺紋,而安裝座28的中部則不設扁孔而改設與該螺紋 配合的螺孔,安裝時固定半軸5a帶螺紋一端穿過連接片24a中部的通孔,插 入安裝座28中的螺孔并旋緊即可,為增加連接強度,固定半軸5a內(nèi)端可再 加設鎖緊螺母29將其鎖定。上述螺紋加工時要注意,輪轂電機6—般裝于右 后輪,而且是向前進方向旋轉(zhuǎn)的,故該螺紋應為左旋,即反牙;當輪轂電機6 裝于左后輪時,該螺紋應為右旋,即正牙。采用螺紋固接法簡單可靠,輪轂 電機6旋轉(zhuǎn)時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使其連接越來越緊,故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方案。
實施例四如圖13 — 14所示,本實施例為整軸式后軸連接裝置。本例的 連接架2包括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連接片24a、 24b及兩個內(nèi)連接架22a、 22b,連接片24a、 24b中部設有與后軸5活動連接的軸承座26,軸承座26中 設有軸承27,軸承座四側設有4個剎車器安裝孔;本例只設前連接管33a及 后連接管33b,連接片24a、 24b分別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的兩端 固接。如例一所述,前、后連接管之間預留有足夠的間隙用于安裝飛輪(圖 中未示出飛輪);
本例的兩個內(nèi)連接架22a、 22b結構相同,兩者均為凸字形結構,其頂部 設有減震器下支架,其前、后兩側垂直設有4個與前、后連接管配合的安裝 孔,其底部設有3個開口向下的裝配槽16,其中前、后兩個裝配槽16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配合,中間的裝配槽16與后軸5間隙配合,使后軸 5與內(nèi)連接架22a、 22b不會產(chǎn)生運動干涉;內(nèi)連接架22a及內(nèi)連接架22b分 別設于導向板1的兩側,兩者均通過其裝配槽16用U形碼25或其他連接件 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實現(xiàn)固接。
本例導向板1的結構、加工方法及其與前、后連接管的連接方法與實施 例二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其槽形加強板15的兩側壁加設有與后軸5間隙配合 且開口向下的裝配槽16;為增加平板14與連接管的固接強度,可在平板14 前部與前連接管33a左、右兩側之間或在平板14前部與外連接架21a和21b 之間加設定位鋼繩18 (見圖13)。
本實施例的后軸5為整軸,其兩端通過軸承27與連接片24a、 24b活動 連接,本例的減震器4為一對且左、右對稱設置,其下端通過端桿關節(jié)軸承 分別與內(nèi)連接架22a、 22b上的減震器下支架鉸接。
實施例五如圖15 —17所示,本實施例為半軸式后軸連接裝置。本例的 連接架2包括兩個左、右對稱設置的連接片24a、 24b及兩個內(nèi)連接架22a、 22b,連接片24a中部設有與后軸5間隙配合的通孔,通孔四側設有4個剎車 器安裝孔,連接片24b中部設有與后軸5活動連接的軸承座,軸承座26中設 有軸承27,軸承座四側設有4個剎車器安裝孔,本例只設前連接,管33a及后 連接管33b,連接片24a、 24b分別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的兩端固 接。
本例內(nèi)連接架22a、 22b的結構與實施例四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內(nèi)連接架 22a中部不設裝配槽16,而改設開口向下的卡槽17;內(nèi)連接架22b中部不設 裝配槽16,而改設軸承27。內(nèi)連接架22a設于連接片24a與導向板1之間且 通過其裝配槽16固接于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之上;內(nèi)連接架22b設 于連接片24b與導向板1之間且通過其裝配槽16固接于前連接管33a及后連 接管33b之上。
本例的后軸5為處于同一軸線的兩條半軸,分別為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 軸5b,固定半軸5a內(nèi)側設有與內(nèi)連接架22a上的卡槽17配合的扁位51,固 定半軸5a穿過連接片24a中部的通孔,使扁位51剛好嵌入卡槽17中并通過 U形碼25將固定半軸5a固裝于內(nèi)連接架22a上,使固定半軸5a既不能轉(zhuǎn)動 又不能作軸向滑動。由于固定半軸5a外側裝有輪轂電機6,為增加其與內(nèi)連 接架22a固接的可靠性,內(nèi)扁位51的內(nèi)側還可加設軸用擋圈或鎖緊螺母29 進一步將其鎖緊(圖15—.16未示出);活動半軸5b與同側的連接片24b及內(nèi)連接架22b通過軸承27活接,為防止活動半軸5b作軸向滑動,活動半軸5b 內(nèi)端同樣可采用鎖緊螺母29將其鎖定。
本例導向板1的結構、加工方法及其與前、后連接管的連接方法與實施 例二相同,本例的減震器4的結構及其連接方法與實施例四相同。
本例內(nèi)連接架22a及固定半軸5a的結構及其連接方法還可以略作改進 如圖17所示,內(nèi)連接架22a的中部不設卡槽17而改設螺孔,固定半軸5a內(nèi) 端不設扁位51而改設與該螺孔配合的螺紋,安裝時固定半軸5a帶螺紋一端 穿過連接片24a中部的通孔,插入內(nèi)連接架22a中的螺孔并旋緊即可,為增 加連接強度,固定半軸5a內(nèi)端可再加設鎖緊螺母29將其鎖定。由于輪轂電 機6 —般裝于右后輪,而且是向前進方向旋轉(zhuǎn)的,所以上述螺紋加工時要注 意,該螺紋應為左旋,即反牙;當輪轂電機6裝于左后輪時,上述螺紋應為 右旋,即正牙。
實施例六如圖18—20所示,本實施例為半軸式后軸連接裝置。本例的 連接架2包括兩個左、右對稱設置的連接片24a、 24b、兩個內(nèi)連接架22a、 22b及軸承座26和安裝座28;本例只設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本例 的連接片24a、 24b的結構及其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的連接方法與 實施例五相同;本例的內(nèi)連接架22a、 22b的結構及其與前連接管33a、后連 接管33b的連接方法與實施例四相同;本例的導向板1的結構及其加工方法, 安裝座28、軸承座26的結構及其與導向板1的連接方法與實施例三相同。
本例的后軸5為處于同一軸線的兩條半軸,分別為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
軸5b,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軸5b的結構與實施例三相同。該固定半軸5a穿 過連接片24a中部的通孔及安裝座28上的扁孔并通過鎖緊螺母29鎖緊,活 動半軸5b與連接片24b及軸承座26通過軸承27活接。
本例的固定半軸5a與安裝座28的固接方法還可以采用如實施例三所述 的改進方案固定半軸5a的內(nèi)端不設扁位51而只設螺紋,而安裝座28的中 部不設扁孔而改設與該螺紋配合的螺孔,安裝時固定半軸5a帶螺紋一端穿過 連接片24a中部的通孔,插入安裝座28中的螺孔并旋緊即可。
除了上述的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的后軸連接裝置的中各組成部分還可 以作如下變化,以形成更多的實施方式。
一、導向板
導向板1的作用是"導向",使后輪的滾動方向與車架的前后方向保持一 致,而不會發(fā)生側滑。導向板1前端的套管11既可以是單套管,也可以是處于同一軸線的雙套管(見圖7所示),導向板1的前下表面設有剎車線安裝架 19,用于定位安裝剎車線。
如圖3—7所示,導向板1的結構可以有3種方案 一是如實施例一所述 的長方形平板式結構即平板14(圖3、圖4); 二是前半部為平板結構、后半 部為槽形結構(圖5),本方案可采用薄鋼板一次沖壓成形,或者預先沖壓加 工槽型兩側壁,再將其焊接在上述平板14后部兩側;三是如實施例二所述的 平板14加槽形加強板15式(圖6、圖7)。三種方案各有所長方案一結構 簡單、容易加工;方案2、 3的槽型兩側壁均設有與前、后連接管固接配合的 裝配槽16,故定位準確、結構強度高;特別是方案3,由于加設了槽形加強 板,其后半部更不容易產(chǎn)生扭曲變形。當后軸5為整軸時,方案2、 3后半部 的槽型兩側壁應設置與后軸5間隙配合的裝配槽16,如圖6及圖7,從而使 后軸5可以在裝配槽16中自由轉(zhuǎn)動而不產(chǎn)生運動干涉。
導向板1與連接管3的中部通過連接件連接。由于方案2、 3后半部的槽 型兩側壁設有與前、后連接管固接配合的裝配槽16,所以可直接采用U形碼 25固接,采用U形碼固接簡單方便,強度高,成本低。由于方案l是一塊平 板,直接采用U形碼固接不好定位,且容易松動。如圖4所示,可在平板14 后半部下側加設2個扣板20,扣板20的截面為U形結構,U形向上的開口 與前、后連接管配合,U形兩端向兩側延伸且設有8個與前連接管33a、后連 接管33b固接配合的安裝孔,扣板20扣在前、后連接管的中部且通過螺絲與 平板14實現(xiàn)固接。
上述導向板1可以采用l一5mm的薄鋼板通過熱處理制成,也可以采用 2 6mm厚的碳素纖維板制成。
導向板1上的縱向加強筋12和橫向加強筋13既可如實施例所述設在導
向板1的下表面,也可以設在導向板1的上表面,或同時設在導向板1的上 表面和下表面;橫向加強筋13既可如實施例所述設在前連接管33a的前側, 也可以設在前連接管33a的后側,或同時設在前連接管33a的前側和后側; 縱向加強筋12或橫向加強筋13均可以為一條以上;縱向加強筋12設在套管 11與橫向加強筋13之間的縱向中部,或設在套管11與前連接管33a之間的 縱向中部;縱向加強筋12和橫向加強筋13可用鋼板剪切或沖切而成,再焊 接在導向板1上。 二、連接架
連接架2為左、右對稱設置,其作用主要是"連接" 一是與連接管3連接,使左、右連接架2成為一個整體;二是與支承件或減震器4連接;三是
與后軸5連接。
根據(jù)安裝位置不同,連接架2可以分為外連接架21a、21b和內(nèi)連接架22a、 22b。外連接架21a、 21b和內(nèi)連接架22a、 22b與不同的技術特征組合,可以 組成很多技術方案
一是外連接架單架式。即連接架2只包括兩個左、右對稱設置的外連接 架,單架式又可有多種方案1、雙管式。如圖1所示,外連接架21a、 21b 的中部設有軸承27,其中部向前、后兩側延伸且設有剎車器安裝孔及與前連 接管33a、后連接管33b配合的裝配孔,其中部向上延伸并設有減震器下支架, 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兩端各與外連接架21a、 21b上相應的裝配孔固 接;2、三管式。三管式如實施例一所述,見圖2; 3、多管式,即在外連接架 21a、 21b的中部設有軸承27,其四側設置多條連接管,且在連接架2上設置 相應的裝配孔。
二是外連接架+固定半軸支架及活動半軸支架式。如實施例二所述,見圖
8;
三是外連接架+軸承座及安裝座式。如實施例三所述,見圖11;四是內(nèi)連接架+連接片式。根據(jù)內(nèi)連接架22a、 22b的不同結構,內(nèi)連接 架+連接片式又可以有整軸式或半軸式兩種不同的方案,如實施例四及實施例 五所述,見圖13、圖15;
五是內(nèi)連接架+連接片+軸承座及安裝座式。如實施例六所述,見圖18、 圖21;
三、 連接管
連接管3的作用主要是"連接"連接架,連接管的數(shù)量最少為兩條,也 可以是兩條以上。不管設置多少連接管,各管之間應預留足夠的間隙用于安 裝飛輪。
四、 支承件
支承件4為左、右對稱設置。其作用為連接后軸連接裝置與車架8,"支 承"來自車架8的重量。支承件4可以為支撐桿,也可以為減震器。如果選 擇支撐桿,由于導向板1前、后端能夠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故導向板1不用 裝設橫向加強筋13,而只需在套管11與前連接管33a之間裝設縱向加強筋 12即可;如果選擇減震器4,無論減震器4裝于外連接架還是內(nèi)連接架,由 于減震器4與連接架2的相互位置會經(jīng)常發(fā)生變化,所以兩者必須通過端桿五、 后軸
后軸5既可以是整軸,即整條軸,也可以是處于同一軸線的兩條半軸, 分別為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軸5b。
當三輪車或四輪車采用人力驅(qū)動,或輪轂電機6安裝在前輪,或采用中 置電機或后置電機9時,后軸5可以釆用整軸;當輪轂電機6安裝在后輪一 側,又要采用人力助動時,所述的后軸5就應該采用半軸,且在活動半軸5b 上與鏈盤對應的位置安裝飛輪。
如實施例二所述,固定半軸5a設有內(nèi)孔,輪轂電機6的電源線從該孔引 出;在其他方案中,也可以在固定半軸5a上設置線槽,輪轂電機6的電源線 從該線槽引出。從結構強度方面考慮,電源線從內(nèi)孔引出較佳。
六、 其他
剎車器7可以為抱閘,也可以為碟剎,抱閘或碟剎為一對,且左、右對 稱設置;剎車器7通過剎車器安裝孔固裝于外連接架21a、 21b或連接片24a、 24b的外側。
為保證后軸5與車輛的前進方向垂直,如實施例四所述,上述各方案可 在平板14前部與前連接管33a左、右兩側之間,或在平板14前部與外連接 架21a和21b之間(或連接片24a和24b之間)加設定位鋼繩18,以增加平 板14與連接管的固接強度。
當本實用新型采用整軸時,兩個后輪分別與后軸5固接和話接,以形成 差速傳動;當本實用新型采用兩條半軸且在其中一條半軸安裝輪轂電機時, 兩個后輪均與半軸固接。本實用新型不僅適用于三輪車或四輪車的后軸及雙 后輪的連接,而且適用于前軸及雙前輪的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三輪車或四輪車的后軸連接裝置,包括導向板(1)、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連接架(2)、連接管(3)、支承件或減震器(4)及后軸(5);所述的兩個連接架(2)與連接管(3)橫向固接,所述的導向板(1)前端設有套管(11),導向板(1)后部與連接管(3)的中部固接,所述的支承件或減震器(4)下端與連接架(2)鉸接,所述的后軸(5)安裝在左、右兩個連接架(2)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管(3)包括分別設于后軸(5)前、后兩側的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所述前連接管(33a)前、后兩側的導向板(1)上至少設有一條橫向加強筋(13),所述導向板(1)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位于套管(11)與橫向加強筋(13)或前連接管(33a)之間沿縱向至少設有一條縱向加強筋(12)。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板(1)為平板(14),所述的平板(14)后半部設有8個以上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固接配合的安裝孔,所述的平板(14)通過U形碼(25)或其他連接件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的中部固接。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1)的前半部為平板,后半部為開口向下的槽形板,其槽型兩側壁設有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配合安裝且開口向下的裝配槽(16),所述導向板(1)的后半部設有8個以上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固接配合的安裝孔,所述的導向板(1)通過U形碼(25)或其他連接件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的中部固接。
4、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1)包括平板(14)及固裝在其后半部的槽形加強板(15),所述的槽形加強板(15)開口向下,且其槽型兩側壁設有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配合安裝的裝配槽(16),所述平板(14)的后半部及槽形加強板(15)設有8個以上相互配合且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固接配合的安裝孔,所述的導向板(1)通過U形碼(25)或其他連接件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的中部固接。
5、 根據(jù)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架(2)為外連接架(21a、21b),所述的外連接架(21a、21b)中部設有與后軸(5)配合的通孔,其中部向前、后兩側延伸且設有剎車器安裝孔及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配合的裝配孔,其中部向上延伸并設有減震器下支架,所述的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兩端各與外連接架(21a、 21b)上相應的裝配孔固接;或者,所述的連接管(3)還包括設于后軸(5)下側的下連接管(33c),所述的連接架(2)為外連接架(21a、 21b),所述的外連接架(21a、 21b)中部設有與后軸(5)配合的通孔,其中部分別向前、后兩側及下側延伸并設有剎車器安裝孔及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及下連接管(33c)配合的裝配孔,其中部向上延伸并設有減震器下支架;所述的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及下連接管(33c)的兩端各與外連接架(21a、 21b)上相應的裝配孔固接。
6、 根據(jù)權利要5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1)的槽型兩側壁設有與后軸(5)間隙配合且開口向下的裝配槽(16),所述的外連接架(21a、 21b)中部的通孔設有軸承(27),所述的后軸(5)為整軸,其兩側通過軸承(27)與外連接架(21a、 21b)活動連接。
7、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架(2)還包括固定半軸支架(23a)及活動半軸支架(23b),所述的固定半軸支架(23a)及活動半軸支架(23b)的截面為工字槽結構,其前、后兩側設有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固接配合且開口向下的裝配槽(16),所述的固定半軸支架(23a)設于外連接架(21a)與導向板(1)之間,其槽內(nèi)垂直設有6個分別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管(33b)及后軸(5)配合連接的安裝孔,其中部設有卡槽(17);所述的活動半軸支架(23b)設于外連接架(21b)與導向板(1)之間,其槽內(nèi)垂直設有4個分別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配合連接的安裝孔,其中部設有與后軸(5)活接配合的軸承(27);所述的固定半軸支架(23a)及活動半軸支架(23b)通過其裝配槽(16)固接于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之上;所述的后軸(5)為處于同一軸線的兩條半軸,分別為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軸(5b),所述的固定半軸(5a)內(nèi)端設有與卡槽(17)配合的扁位(51),所述的外連接架(21a)中部的通孔與固定半軸(5a)間隙配合,所述的固定半軸(5a)設有扁位(51)的一端穿過3外連接架(21a)中部的通孔與固定半軸支架(23a)上的卡槽(17)通過 U形碼(25)固接;所述的外連接架(21b)中部的通孔設有軸承(27), 所述的活動半軸(5b)與外連接架(21b)及活動半軸支架(23b)通過軸 承(27)活接。
8、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 架(2)還包括安裝座(28)及軸承座(26);所述的安裝座(28)固設于 與外連接架(21a)同側的導向板(1)的槽型側壁上,其中部設有與后軸(5)固接配合的扁孔,所述的軸承座(26)固設于與外連接架(21b)同 側的導向板(1)的槽型側壁上;所述的后軸(5)為處于同一軸線的兩條 半軸,分別為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軸(5b),所述的固定半軸(5a) 內(nèi)端依次設有螺紋(52)及與安裝座(28)上的扁孔配合的扁位(51), 所述的外連接架(21a)中部的通孔與固定半軸(5a)間隙配合,所述的 固定半軸(5a)設有扁位(51)的一端穿過外連接架(21a)中部的通孔 及安裝座(28)上的扁孔并通過鎖緊螺母(29)鎖緊;所述的外連接架(21b)中部的通孔設有軸承(27),活動半軸(5b)與外連接架(21b) 及軸承座(26)通過軸承(27)活接。
9、 根據(jù)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架(2)包括兩個左、右對稱設置的連接片(24a、 24b) 及兩個內(nèi)連接架(22a、 22b),所述的連接片(24a、 24b)中部設有與后 軸(5)活動連接的軸承座(26),所述的軸承座(26)中設有軸承(27), 軸承座(26)各側設有2個以上的剎車器安裝孔,連接片(24a、 24b) 分別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的兩端固接;所述的內(nèi)連接架(22a、 22b)為凸字形結構,其頂部設有減震器下支架,其前、后兩側垂 直設有4個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配合連接的安裝孔,所 述的內(nèi)連接架(22a、 22b)底部設有3個開口向下的裝配槽(16),其中 前、后兩個裝配槽(16)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配合并 通過連接件固接,中間的裝配槽(16)與后軸(5)間隙配合;所述的內(nèi) 連接架(22a、 22b)分別設于導向板(1)的左、右兩側;所述導向板(1) 后半部的槽型兩側壁設有與后軸(5)間隙配合且開口向下的裝配槽(16); 所述的后軸(5)為整軸,其兩端通過軸承(27)與連接片(24a、 24b)活動連接。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架(2)包括兩個左、右對稱設置的連接片(24a、 24b) 及兩個內(nèi)連接架(22a、 22b),所述的連接片(24a)中部設有與后軸(5) 間隙配合的通孔,通孔各側設有2個以上的剎車器安裝孔,所述的連接 片(24b)中部設有與后軸(5)活動連接的軸承座(26),所述的軸承座(26)中設有軸承(27),軸承座(26)各側設有2個以上的剎車器安 裝孔,所述的連接片(24a、 24b)分別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 的兩端固接;所述的內(nèi)連接架(22a、 22b)為凸字形結構,其頂部設有減 震器下支架,其前、后兩側垂直設有4個以上與前連接管(33a)、后連接 管(33b)及后軸(5)固接配合的安裝孔,其底部設有兩個與前連接管(33a) 及后連接管(33b)固接配合且開口向下的裝配槽(16),其中內(nèi)連接架(22a) 中部設有開口向下的卡槽(17),內(nèi)連接架(22b)中部設有軸承(27), 所述的內(nèi)連接架(22a)設于連接片(24a)與導向板(1)之間且通過其 裝配槽(16)固接于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之上;所述的內(nèi) 連接架(22b)設于連接片(24b)與導向板(1)之間且通過其裝配槽(16) 固接于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之上;所述的后軸(5)為處 于同一軸線的兩條半軸,分別為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軸(5b),所述 的固定半軸(5a)內(nèi)端設有與卡槽(17)配合的扁位(51),固定半軸(5a) 帶扁位(51) —端穿過連接片(24a)中部的通孔并通過U形碼(25)與 卡槽(17)固接,所述的活動半軸(5b)與同側的連接片(24b)及內(nèi)連 接架(22b)通過軸承(27)活接。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后軸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連接架(2)包括兩個左、右對稱設置的連接片(24a、 24b)、兩個內(nèi)連接 架(22a、 22b)、軸承座(26)及安裝座(28);所述的連接片(24a)中 部設有與后軸(5)間隙配合的通孔,通孔各側設有2個以上的剎車器安 裝孔,所述的連接片(24b)中部設有與后軸(5)活動連接的軸承座(26), 軸承座(26)各側設有2個以上的剎車器安裝孔,所述的連接片(24a、 24b)分別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的兩端固接;所述的內(nèi) 連接架(22a、 22b)為凸字形結構,其頂部設有減震器下支架,其前、后兩側垂直設有4個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配合連接的安裝 孔,內(nèi)連接架(22a、 22b)底部設有3個開口向下的裝配槽(16),其中 前、后兩個裝配槽(16)與前連接管(33a)及后連接管(33b)固接配 合,中間的裝配槽(16〉與后軸(5)間隙配合;所述的內(nèi)連接架(22a) 設于連接片(24a)與導向板(1)之間,所述的內(nèi)連接架(22b)設于連 接片(24b)與導向板(1)之間;所述的安裝座(28)固設于與內(nèi)連接架(22a)同側的導向板(1)的槽型側壁上,其中部設有與后軸(5)固接 配合的扁孔,所述的軸承座(26)固設于與內(nèi)連接架(22b)同側的導向 板U)的槽型側壁上;所述的后軸(5)為處于同一軸線的兩條半軸,分 別為固定半軸(5a)及活動半軸(5b),所述的固定半軸(5a)內(nèi)端依次 設有螺紋(52)及與安裝座(28)上的扁孔配合的扁位(51),該固定半 軸(5a)穿過連接片(24a)中部的通孔及安裝座(28)上的扁孔并通過 鎖緊螺母(29)鎖緊;所述的活動半軸(5b)與連接片(24b)及軸承座(26)通過軸承(27)活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三輪車或四輪車的后軸連接裝置,包括導向板、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連接架、連接管、支承件或減震器及后軸;兩個連接架與連接管橫向固接,導向板前端設有套管,導向板后部與連接管的中部固定連接,支承件或減震器下端與連接架鉸接,后軸安裝在左、右兩個連接架的中部;前連接管前、后兩側的導向板上至少設有一條橫向加強筋,且在套管與橫向加強筋的之間的導向板縱向中部至少設有一條縱向加強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強度高且功能突出,可以安裝不同類型電機。本實用新型可在普通三輪車及微型四輪車上廣泛使用且拆卸方便,可以大大縮小三輪車或四輪車的包裝體積,有利于降低包裝及運輸成本。
文檔編號B62K5/00GK201283957SQ20082005082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18日
發(fā)明者張向陽 申請人:張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