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把橫管折合式車把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領域,特別涉及用于折疊自行車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市場上多數(shù)折疊自行車,車把只能在把立管處折疊,而無法折疊把橫管,由于 把橫管不能折疊,和折疊后車的位置調(diào)整,影響了自行車折疊后的整體折疊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把橫管折合式車把,通過折合和折疊后的把橫管 的角度調(diào)整,滿足了自行車折疊后的體積控制要求。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安裝于折疊把立管;其包括,固定連接件,安裝于折疊把立管 上的把手立桿,其包括固定套管以及與固定套管反向設置的定位塊,該定位塊開設定位凹 槽;把橫管,穿設于固定連接件的固定套管;左、右外把橫管,分別活動連接把橫管的兩端; 左右外把橫管內(nèi)側(cè)面分別設吊耳;可折疊式連接件,其兩端活動連接于所述的左右外把橫 管的吊耳,且,該可折疊式連接件插設于固定連接件定位塊的定位凹槽,并由一鎖定裝置鎖 定。進一步,所述的可折疊式連接件包括,把手折疊拉桿,可插設于固定連接件的定位 塊的定位凹槽;左、右把手折疊桿,其一端分別活動連接于把手折疊拉桿兩端,另一端分別 活動連接于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的吊耳。更進一步,所述的可折疊式連接件由兩根通過一連接銷連接的連桿組成,連桿的 外側(cè)端分別活動連接于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的吊耳。又,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與把橫管的兩端采用凹凸結(jié)構(gòu)配合連接,并由連接銷活 動連接。另外,所述的左、右把手折疊桿與把手折疊拉桿兩端活動連接采用連接銷活動連 接。所述的左、右把手折疊桿與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的吊耳活動連接采用連接銷活動 連接。再有,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鎖定裝置包括一固定支架和一鎖定銷;該固定支架一端 連接把手立桿或固定連接件,另一端開設一通孔,所述的鎖定銷上端穿過該固定支架通孔, 鎖定插設于固定連接件定位塊的定位凹槽內(nèi)的可折疊式連接件。所述的鎖定裝置還包括一復位彈簧,該復位彈簧套設于鎖定銷。所述的固定連接件的固定套管和定位塊為一體結(jié)構(gòu)。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鎖定裝置活動設置于所述的把手立桿內(nèi),其包括鎖定銷和 復位彈簧,鎖定銷上端位于所述的固定連接件定位塊的定位凹槽外側(cè)。使用時,下拉鎖定裝置鎖定銷,將可折疊式連接件——把手折疊拉桿從定位塊定位凹槽中拉出,從而帶動可折疊式連接件向中間折合,可折疊式連接件如把手折疊拉桿帶 動外把橫管也向中間折合,打開車把立管折疊器,即可折疊整個車把,松開車把立管夾環(huán)即 可調(diào)節(jié)車把的高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車把的把立管折疊和把橫管折疊及折疊后以把橫管軸心的外把 橫管轉(zhuǎn)動,從而使該車把折合后的體積明顯減小,滿足自行車折疊后的體積控制要求;同 時,折合后把橫管可以任意角度自由旋轉(zhuǎn)于把橫管套管內(nèi),增加了自行車折疊后體積可控 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展開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2為圖1的側(cè)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展開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定位塊與可折疊式連接件配合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可折疊式連接件的另一結(jié)構(gòu)形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圖4,本實用新型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安裝于折疊把立管;其包括,固 定連接件1,安裝于折疊把立管10上管101的把手立桿102,其包括固定套管11以及與固 定套管11反向設置的定位塊12,該定位塊12開設定位凹槽121 ;把橫管2,穿設于固定連接 件1的固定套管11 ;左、右外把橫管3、4,分別活動連接把橫管2的兩端;左右外把橫管3、 4內(nèi)側(cè)面分別設吊耳31、41 ;可折疊式連接件5,其兩端活動連接于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3、4 的吊耳31、41,且,該可折疊式連接件5插設于固定連接件1定位塊12的定位凹槽121,并 由一鎖定裝置6鎖定。折疊把立管10包括上管101和下管103,通過折疊器104聯(lián)結(jié)。進一步,所述的可折疊式連接件5包括,把手折疊拉桿51,可插設于固定連接件1 的定位塊12的定位凹槽121 ;左、右把手折疊桿52、53,其一端分別活動連接于把手折疊拉 桿51兩端,另一端分別活動連接于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3、4的吊耳31、41。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3、4與把橫管2的兩端采用凹凸結(jié)構(gòu)配合連 接,并由連接銷7活動連接。另外,所述的左、右把手折疊桿52、53與把手折疊拉桿51兩端活動連接采用連接 銷8活動連接。所述的左、右把手折疊桿52、53與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3、4的吊耳31、41活動連 接采用連接銷9活動連接。參見圖4、圖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折疊式連接件5還可以由兩根通過一連接銷 54連接的連桿55、56組成,連桿的外側(cè)端分別活動連接于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3、4的吊耳 31、41。所述的鎖定裝置6包括一固定支架61和一鎖定銷62 ;該固定支架61 —端連接把 手立桿102或固定連接件1,另一端開設一通孔611,所述的鎖定銷62上端穿過該固定支架通孔611,鎖定插設于固定連接件定位塊12的定位凹槽121內(nèi)的可折疊式連接件5。所述的鎖定裝置6還包括一復位彈簧63,該復位彈簧63套設于鎖定銷62。所述的固定連接件1的固定套管11和定位塊12為一體結(jié)構(gòu)。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鎖定裝置6還可以活動設置于所述的把手立桿內(nèi),其包括 鎖定銷和復位彈簧,鎖定銷上端位于所述的固定連接件定位塊的定位凹槽外側(cè)。折合下拉把橫管鎖銷,將可折疊式連接件的把手折疊拉桿從定位塊中拉出,從而帶動 把手折疊桿向中間折合,把手折疊桿帶動外把橫管也向中間折合,打開車把立管折疊器,即 可折疊整個車把,松開車把立管夾環(huán)即可調(diào)節(jié)車把的角度和高低。展開將車把折疊立管轉(zhuǎn)至與車把下管成一直線,鎖上車把立管折疊器,調(diào)整好車把角 度和高低后鎖緊車把立管夾環(huán),將把手折疊拉桿推向定位塊,此時把手折疊桿和外把橫管 隨著把手折疊拉桿的運動而向外展開,當把手折疊拉桿進入定位塊后,把橫管鎖銷在預緊 彈簧作用下自動鎖緊把手折疊拉桿,從而使把橫管折合式車把撐開至使用狀態(tài)。
權(quán)利要求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安裝于折疊把立管;其特征是,包括,固定連接件,安裝于折疊把立管上的把手立桿,其包括固定套管以及與固定套管反向設置的定位塊,該定位塊開設定位凹槽;把橫管,穿設于固定連接件的固定套管;左、右外把橫管,分別活動連接把橫管的兩端;左右外把橫管內(nèi)側(cè)面分別設吊耳;可折疊式連接件,其兩端活動連接于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的吊耳,且,該可折疊式連接件插設于固定連接件定位塊的定位凹槽,并由一鎖定裝置鎖定。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可折疊式連接件包括,把手折疊拉桿,可插設于固定連接件的定位塊的定位凹槽;左、右把手折疊桿,其一端分別活動連接于把手折疊拉桿兩端,另一端分別活動連接于 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的吊耳。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可折疊式連接件由兩根 通過一連接銷連接的連桿組成,連桿的外側(cè)端分別活動連接于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的吊 耳。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與把橫管 的兩端采用凹凸結(jié)構(gòu)配合連接,并由連接銷活動連接。
5.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把手折疊桿與把手 折疊拉桿兩端活動連接采用連接銷活動連接。
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把手折疊桿與所述 的左右外把橫管的吊耳活動連接采用連接銷活動連接。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其特征是,所述的鎖定裝置包括一固定支 架和一鎖定銷;該固定支架一端連接把手立桿或固定連接件,另一端開設一通孔,所述的鎖 定銷上端穿過該固定支架通孔,鎖定插設于固定連接件定位塊的定位凹槽內(nèi)的可折疊式連 接件。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其特征是,所述的鎖定裝置還包括一復位 彈簧,該復位彈簧套設于鎖定銷。
9.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連接件的固定套管 和定位塊為一體結(jié)構(gòu)。
10.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其特征是,所述的鎖定裝置活動設置于所 述的把手立桿內(nèi),其包括鎖定銷和復位彈簧,鎖定銷上端位于所述的固定連接件定位塊的 定位凹槽外側(cè)。
專利摘要把橫管折合式車把,安裝于折疊把立管;其包括,固定連接件,安裝于折疊把立管上的把手立桿,其包括設置于定位塊前側(cè)面的固定套管以及與固定套管反向設置的定位塊,該定位塊開設定位凹槽;把橫管,穿設于固定連接件的固定套管;左、右外把橫管,分別活動連接把橫管的兩端;左右外把橫管內(nèi)側(cè)面分別設吊耳;可折疊式連接件,其兩端活動連接于所述的左右外把橫管的吊耳,且,該可折疊式連接件插設于固定連接件定位塊的定位凹槽,并由一鎖定裝置鎖定。本實用新型折疊結(jié)構(gòu)緊湊,操作簡便;折疊后車把體積明顯減少,是折疊自行車的理想組合。
文檔編號B62K15/00GK201712742SQ20092021139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10月27日
發(fā)明者劉幸華, 來劍波 申請人:來劍波;劉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