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用可調整方向盤位置的轉向裝置,尤其涉及到一種通過
用氣動代替手輪或手柄操作來實現調整的轉向裝置。
(二)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汽車廠家所配置的各種型號的轉向傳動裝置,有帶調整裝置的,也有不 帶調整裝置的。其中帶調整裝置的均由手輪(或手柄)進行控制方向盤的上下、前后調整 位置的操作。自動化程度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代替手輪控制方向盤的上下、 前后調整位置的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包括轉向
軸、轉向柱管、可調支架、固定支架和氣缸,所述轉向軸通過軸承安裝在轉向柱管內,轉向軸
一端伸出轉向柱管外,轉向柱管設置于可調支架的內孔內,與可調支架的內孔為滑動配合,
可調支架通過長柱銷與固定支架鉸接,在轉向柱管外壁面上固定連接有一被動壓緊板II,
該被動壓緊板II上開有長槽,長槽內設置有一與該長槽相配合的主動壓緊柱,主動壓緊柱
內端與所述長槽相接觸,主動壓緊柱中間穿過所述可調支架的內孔孔壁,并與所述可調支
架的內孔孔壁之間能相對滑動,主動壓緊柱上套裝有回位彈簧II,主動壓緊柱的外端與一
工作板II一端內側相接觸,工作板II另一端內側與氣缸的氣缸推芯的一端相接觸配合,工
作板II的中間通過一支點螺栓擰緊在所述可調支架的內孔孔壁上,并起支點作用,由此,
所述轉向柱管、可調支架、主動壓緊柱、回位彈簧II和工作板II之間構成一嚙合機構II ;
在所述固定支架上開有一長圓弧形槽,在該長圓弧形槽內設置有一被動壓緊板I,被動壓緊
板I的內側面與所述可調支架的外壁面相接觸配合,被動壓緊板I的外側面與一主動壓緊
板I相接觸配合,主動壓緊板I與一工作板I的一端內側相接觸配合,并用一被動壓緊柱將
所述工作板I的一端、主動壓緊板I和被動壓緊板I穿接,且該被動壓緊柱上套裝有一回位
彈簧I,工作板I的另一端內側與所述氣缸1的氣缸推芯的另一端相接觸配合,工作板I的
中間通過另一支點螺栓擰緊在可調支架上,并起支點作用,由此,所述轉向柱管、可調支架、
被動壓緊板1、主動壓緊板1、回位彈簧I和工作板I之間構成一嚙合機構I。 通過氣缸控制兩側工作板的移動代替通常操作手輪(或操作手柄)達到實現調整
機構嚙合部位的松開和鎖緊,從而使安裝在轉向軸上端的方向盤可調整并能固緊。當嚙合
機構松開時可調支架可繞固定支架前后調整,同時轉向柱管可在可調支架中上下滑動,調
整好位置后,切斷氣源,嚙合機構能在兩側工作板作用下自動壓緊使方向盤處于鎖緊狀態(tài)。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實用新型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能代替手輪控制方向盤的上下、前 后調整位置,自動化程度高,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小。
圖1為本實用新型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 氣缸1、固定支架2、可調支架3、轉向柱管4、轉向軸5、長柱銷6、嚙合機構I 7、被 動壓緊板I 8、主動壓緊板I 9、支點螺栓10、回位彈簧I 11、工作板I 12、氣缸推芯13、工
作板n 14、回位彈簧n 15、主動壓緊柱16、被動壓緊板n 17、嚙合機構n 18。
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 2,圖1為本實用新型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的總體結構示意 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由圖1和圖2可 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包括轉向軸5、轉向柱管4、可調支架3、 固定支架2和氣缸l,所述轉向軸5通過軸承安裝在轉向柱管4內,轉向軸5下端用擋圈固 定,防止轉向軸在轉向柱管4內軸向竄動,轉向軸5 —端伸出轉向柱管4夕卜,轉向軸相對轉 向柱管4只能作旋轉運動。轉向柱管4設置于可調支架3的內孔內,與可調支架3的內孔 為滑動配合,可調支架3通過長柱銷6與固定支架2鉸接,可調支架只能繞內此長柱銷相對 固定支架作前后旋轉運動。在轉向柱管4外壁面上固定連接有一被動壓緊板I1 17,該被 動壓緊板II 17上開有長槽,長槽內設置有一與該長槽相配合的主動壓緊柱16,主動壓緊 柱16既起到壓緊作用又起到定位導向作用。主動壓緊柱16內端與所述長槽相接觸,主動 壓緊柱16中間穿過所述可調支架3的內孔孔壁,并與所述可調支架3的內孔孔壁之間能相 對滑動,主動壓緊柱16上套裝有回位彈簧1115,該回位彈簧II 15能實現主動壓緊柱16和 被動壓緊板II 17的分離,主動壓緊柱16的外端與一工作板I1 14一端內側相接觸,工作 板II 14另一端內側與氣缸l的氣缸推芯13的一端相接觸配合,工作板n 14的中間通過 一支點螺栓10擰緊在所述可調支架3的內孔孔壁上,并起支點作用。由此,所述轉向柱管 4、可調支架3、主動壓緊柱16、回位彈簧II 15和工作板II14之間構成一嚙合機構II 18。 在所述固定支架2上開有一長圓弧形槽,在該長圓弧形槽內設置有一被動壓緊板 I 8,被動壓緊板I 8的內側面與所述可調支架3的外壁面相接觸配合,被動壓緊板I 8的 外側面與一主動壓緊板I 9相接觸配合,主動壓緊板I 9與一工作板I 12的一端內側相接 觸配合,并用一被動壓緊柱將所述工作板I 12的一端、主動壓緊板I 9和被動壓緊板I 8 穿接,且該被動壓緊柱上套裝有一回位彈簧I 11。工作板I 12的另一端內側與所述氣缸1 的氣缸推芯13的另一端相接觸配合,工作板I 12的中間通過另一支點螺栓10擰緊在可調 支架3上,并起支點作用。由此,所述轉向柱管4、可調支架3、被動壓緊板I 8、主動壓緊板
I 9、回位彈簧I ll和工作板I 12之間構成一嚙合機構I 7。 具體上下調整控制原理當氣缸通入氣源時,氣缸推芯13向內縮進,此時工作板
II 14不受壓力處于松開狀態(tài),另一端沒有壓緊嚙合機構n 18部位的主動壓緊柱16,也就 是主動壓緊柱16和被動壓緊板I1 17靠回位彈簧I1 15的彈性處于分離松開狀態(tài),這時與 被動壓緊板II 17相連的轉向柱管4就可進行上下直線滑動。而當轉向柱管調整到合適位 置時,關閉氣缸氣源,此時氣缸推芯在氣缸內部彈簧作用下自動向外推出,從而推動工作板II 14下端繞支點螺栓10擺動,使工作板n 14上部向轉向柱管4中心移動,從而壓向主動 壓緊柱,使主動壓緊柱和被動壓緊板II 17處于壓緊狀態(tài),最終使轉向柱管保持鎖緊狀態(tài)。 具體前后方向調整控制原理 當氣缸通入氣源時,氣缸推芯向內縮進,此時工作板I 12不受壓力處于松開狀 態(tài),另一端沒有壓緊嚙合機構I 7部位的主動壓緊板I 9,也就是主動壓緊板I 9和被動壓 緊板I 8靠回位彈簧I ll的彈性處于分離松開狀態(tài),這時與被動壓緊板I 8相連的固定支 架相對可調支架之間可相對運動,也就是可調支架能繞長柱銷作旋轉運動,同時靠被動壓 緊板I 8內槽限制轉動角度。而當可調支架調整到合適位置時,關閉氣缸l氣源,此時氣缸 推芯在氣缸內部彈簧作用下自動向外推出,從而推動工作板I 12繞另一支點螺栓10擺動, 使工作板I 12另一端向轉向柱管4中心移動,從而壓向主動壓緊板I 9,使主動壓緊板I 9 和被動壓緊板I 8處于壓緊狀態(tài),最終使轉向柱管保持鎖緊狀態(tài)。
權利要求一種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包括轉向軸(5)、轉向柱管(4)、可調支架(3)、固定支架(2)和氣缸(1),所述轉向軸(5)通過軸承安裝在轉向柱管(4)內,轉向軸(5)一端伸出轉向柱管(4)外,轉向柱管(4)設置于可調支架(3)的內孔內,與可調支架(3)的內孔為滑動配合,可調支架(3)通過長柱銷(6)與固定支架(2)鉸接;在所述轉向柱管(4)外壁面上固定連接有一被動壓緊板II(17),該被動壓緊板II(17)上開有長槽,長槽內設置有一與該長槽相配合的主動壓緊柱(16),主動壓緊柱(16)內端與所述長槽相接觸,主動壓緊柱(16)中間穿過所述可調支架(3)的內孔孔壁,并與所述可調支架(3)的內孔孔壁之間能相對滑動,主動壓緊柱(16)上套裝有回位彈簧II(15),主動壓緊柱(16)的外端與一工作板II(14)一端內側相接觸,工作板II(14)另一端內側與氣缸(1)的氣缸推芯(13)的一端相接觸配合,工作板II(14)的中間通過一支點螺栓(10)擰緊在所述可調支架(3)的內孔孔壁上;在所述固定支架(2)上開有一長圓弧形槽,在該長圓弧形槽內設置有一被動壓緊板I(8),被動壓緊板I(8)的內側面與所述可調支架(3)的外壁面相接觸配合,被動壓緊板I(8)的外側面與一主動壓緊板I(9)相接觸配合,主動壓緊板I(9)與一工作板I(12)的一端內側相接觸配合,并用一被動壓緊柱將所述工作板I(12)的一端、主動壓緊板I(9)和被動壓緊板I(8)穿接,且該被動壓緊柱上套裝有一回位彈簧I(11),工作板I(12)的另一端內側與所述氣缸(1)的氣缸推芯(13)的另一端相接觸配合,工作板I(12)的中間通過另一支點螺栓(10)擰緊在可調支架(3)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用氣動控制調整轉向管柱,包括轉向軸(5)、轉向柱管(4)、可調支架(3)、固定支架(2)和氣缸(1);在轉向柱管(4)外壁面上固定連接有一被動壓緊板II(17),該被動壓緊板II(17)上開有長槽,主動壓緊柱(16)內端與所述長槽相接觸,主動壓緊柱(16)的外端與一工作板II(14)一端內側相接觸,工作板II(14)另一端內側與氣缸(1)的氣缸推芯(13)的一端相接觸配合;在固定支架(2)上開有一長圓弧形槽,在該長圓弧形槽內設置有一被動壓緊板I(8),被動壓緊板I(8)的外側面與一主動壓緊板I(9)相接觸配合,主動壓緊板I(9)與一工作板I(12)的一端內側相接觸配合,工作板I(12)的另一端內側與所述氣缸(1)的氣缸推芯(13)的另一端相接觸配合。采用本實用新型能代替手輪控制方向盤的上下、前后調整位置。
文檔編號B62D1/181GK201534561SQ200920269090
公開日2010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王建明 申請人:江蘇格爾頓傳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