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
背景技術:
按,目前有關于自行車坐墊的避震設計大分有在坐墊底下左、右兩邊分別組裝有兩彈簧圈A(如圖1)及U形的金屬條B (如圖2A、B)組裝兩種,以為坐墊在受到路面震動時的發(fā)揮避震作用;然而以左、右兩邊組裝有彈簧圈A的形態(tài),雖然有效地釋除震動力,但其組件多因而導致整個坐墊重量過重;而以金屬條B的設計,藉由金屬條B本身在受使用者重力下壓時的造成微量延伸及變形來達到具避震效果(如圖2B、C、D),但在實際使用時金屬條B本身的延伸變形量是十分有限,以致要將震動力量釋除的作用并不顯著,尤其是長時間的騎乘時,會讓騎乘者產(chǎn)生臀部肌肉酸痛及疲癆現(xiàn)象;另外,目前市售的坐墊C內(nèi)部都會內(nèi)置有泡棉之類的彈性體D,并在坐墊C底部設計有排氣孔Cl以做為透氣作用,進而達到散熱及輔助其彈性體D變形,讓騎乘者較為舒適。但其散熱過程中熱氣必須由上往下貫穿彈性體D后才由排氣孔Cl排放,因此整個傳導距離長、相對地散熱就緩慢。因此,若透氣的實施方式能更直接、快速地發(fā)揮的話,則散熱的效果當更具理想。因此,申請人得提出本實用新型。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其具有避震及分散壓力的效果;同時能達到透氣、散熱功效;還能達到整個坐墊形成順勢擺移的傾斜角度變化的作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在一底座底下的左、 右兩邊設一定位座并結(jié)合兩弓形金屬條,該底座組裝在自行車架的座管位置,其特征在于該構(gòu)造在底座內(nèi)的左、右兩邊為相對蛋狀的弧圓空間,在弧圓空間內(nèi)放置有一彈性體,以及通過彈性包覆體與一組合塊結(jié)合構(gòu)成,而在每一弧圓空間設有一與組合塊內(nèi)的十字狀透氣孔道貫通的排氣口 ;而弓形金屬條呈橫向的錐狀,弓形金屬條的兩邊端之間呈漸開距離,并在上邊端橫向延伸成一段落長度;另在彈性體表面上設有呈樹狀分布的凹陷排氣槽。還公開了一種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在一底座的底下結(jié)合兩弓形金屬條,該底座組裝在自行車架的座管位置中,其特征在于底座下方的弓形金屬條呈橫向的錐狀式樣,弓形金屬條的兩邊端之間呈漸開距離,并在上邊端橫向延伸成一段落長度。通過上述結(jié)構(gòu),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的弓形金屬條利用兩邊端之間呈漸開距離形成的彈性作用,以具有釋除震動力道的效果;而且弓形金屬條利用在上邊端系為往橫向延伸成一段落長度,以為可隨使用者的重力及臀部所呈扭擺情形下、而產(chǎn)生扭力來使得整個坐墊因而形成順勢擺移的傾斜角度變化,在彈性體表面上設有呈樹狀分布的凹陷排氣槽,以為集中至底座中的排氣口,從而實現(xiàn)透氣和散熱功能。
[0010]圖1 為習式的圖示。[0011]圖2A為另一習式的圖示(一)。[0012]圖2B為另一習式的圖示(二)。[0013]圖2C為圖2B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0014]圖2D為圖2B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0015]圖3: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0016]圖4 本實用新型于組合后的立體圖。[0017]圖5:本實用新型于組合后的剖視圖。[0018]圖6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圖。[0019]圖6A為圖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0020]圖7:本實用新型呈避震作用時的示意圖。[0021]圖8 本實用新型中弓形金屬條作動的示意圖(一)。[0022]圖9 本實用新型中弓形金屬條作動的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敬請配合參閱圖3、圖4的詳細說明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的種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該構(gòu)造在一底座2的底下結(jié)合兩弓形金屬條3,再將該構(gòu)造組裝在自行車架的座管1 中定位,其中在底座2內(nèi)的左、右兩邊具有相對蛋狀的弧圓空間21,在弧圓空間21內(nèi)放置有一彈性體4、再由彈性包覆體5與一組合塊6結(jié)合構(gòu)成,而在每一弧圓空間21設有一排氣口 22,排氣口 22與組合塊6內(nèi)的十字狀透氣孔道61為相貫通(如圖5),另在底座2的底下左、右兩邊各設有一呈圓孔段落的定位座23,及呈向下凹口的前緣定位座對,兩弓形金屬條3的一邊端置入該定位座23,中段則由前緣定位座M固定在底座2前緣,而弓形金屬條3的另一邊端則與自行車架的座管1做限位組合定位;其中弓形金屬條3呈橫向的錐狀式樣,尤其是兩邊端之間是呈不平行的漸開距離,并在上邊端往橫向延伸成一段落長度31 ; 另外,在彈性體4表面上設有呈樹狀分布的凹陷排氣槽41,以為可集中至底座2的排氣口 22中做為疏散透氣作用。如此使騎乘者E在坐于該坐墊時(如圖6和圖6A),遂藉由底座2內(nèi)的彈性體4、 彈性包覆體5本身即具有彈性,及弓形金屬條3利用兩邊端之間是呈漸開距離下所形成的彈性作用,以為吸收并緩沖此時所承受騎乘者E身體上半身的重壓,同時也藉由其支撐力道的緩沖作用來形成保護臀部骨架,并避免肌肉因過度的形變產(chǎn)生酸痛傷害,具有適時地做避震及分散壓力效果(如圖7);同時,再藉由彈性體4及彈性包覆體5不時地受壓與釋放交替情形下,將人體的熱氣經(jīng)由彈性體4表面上樹狀分布的凹陷排氣槽41做快速地疏散至排氣口 22、再由組合塊6內(nèi)的十字狀透氣孔道61所提供氣流導通作用下,以為適時地將人體熱氣給排散掉(如圖5、圖6和圖6A),之后再不斷地補充冷空氣的輸入,如此達到交替作用,以具透氣、散熱功效。進且,當騎乘者E坐于該坐墊時,會在騎乘途中使身體做扭擺活動,若坐墊是固定
4不動時、則會讓臀部形成不經(jīng)意的磨擦,并阻擋大腿向下施力,抵消部份腳踏力道,尤其是當身體扭擺愈大時,則對臀部的磨擦與對大腿的阻力愈是嚴重;因此,本實用新型藉由弓形金屬條3在上邊端系為往橫向延伸成一段落長度31設計,以為在受到騎乘者E重力及臀部所呈扭擺情形下、遂使段落長度31產(chǎn)生扭力而使得整個坐墊因而形成順勢擺移的傾斜角度變化(如圖8、圖9),如此即可讓臀部暨坐墊得以獲得適時地一并作動,以降低可能磨擦的問題。 綜上所陳,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彈性體及彈性包覆體暨兩弓形金屬條所具有的彈性作用下,以具有適時地做避震及分散壓力效果;并在不時地受壓與釋放交替情形下,得將熱氣得以經(jīng)由彈性體表面上樹狀分布的凹陷排氣槽做快速地疏散,并再補充冷空氣的輸入, 以達到透氣、散熱功效;另,藉由弓形金屬條上邊端為往橫向延伸成一段落長度,以為達到整個坐墊因而形成順勢擺移的傾斜角度變化,實符合新型專利的成立要件,懇請貴局明鑒, 惠予授準合法的專利權成立。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在一底座底下的左、右兩邊所設一定位座并結(jié)合兩弓形金屬條,該底座組裝在自行車架的座管位置,其特征在于該構(gòu)造在底座內(nèi)的左、右兩邊為相對蛋狀的弧圓空間,在弧圓空間內(nèi)放置有一彈性體, 以及通過彈性包覆體與一組合塊結(jié)合構(gòu)成,而在每一弧圓空間設有一與組合塊內(nèi)的十字狀透氣孔道貫通的排氣口 ;而弓形金屬條呈橫向的錐狀,弓形金屬條的兩邊端之間呈漸開距離,并在上邊端橫向延伸成一段落長度;另在彈性體表面上設有呈樹狀分布的凹陷排氣槽。
2.一種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在一底座的底下結(jié)合兩弓形金屬條,該底座組裝在自行車架的座管位置中,其特征在于底座下方的弓形金屬條呈橫向的錐狀,弓形金屬條的兩邊端之間呈漸開距離,并在上邊端橫向延伸成一段落長度。
專利摘要一種自行車坐墊的構(gòu)造,是在一底座左、右兩邊分別放置一彈性體后,再分由彈性包覆體予以包覆固定住,并在底座下組裝兩弓形金屬條后,再將之組裝在自行車架的座管位置定位,其中在彈性體表面上設有呈樹狀分布的凹陷排氣槽,集中至底座中的排氣口;當騎乘者在坐于該坐墊時,藉由彈性體及彈性包覆體暨兩弓形金屬條所具有的彈性作用下,以具有適時地做避震及分散壓力效果;同時再利用彈性體及彈性包覆體不時地受壓與釋放交替情形下,熱氣得以經(jīng)由彈性體表面上樹狀分布的凹陷排氣槽做快速地疏散同時,亦再補充冷空氣的輸入,以達到透氣、散熱功效;另,藉由弓形金屬條上端為往橫向延伸成一段落長度,以達到整個坐墊形成順勢擺移的傾斜角度變化。
文檔編號B62J1/26GK201971084SQ20102053060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16日
發(fā)明者徐宗庸 申請人:徐宗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