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的車架,具體為一種越野摩托車車架的后部結構,該車 架具有結構剛性強度大,零部件布置緊密,并且車輛運行時振動較小的特點。
背景技術:
摩托車車架是摩托車的主體承載部件,其強度和壽命對摩托車整車來說至關重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摩托車駕乘舒適性和穩(wěn)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車架的 振動是影響駕乘舒適性的最直接原因,車架在工作過程中要承受靜載荷和各種動載荷的 作用,因而對車架的強度以及動態(tài)特性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如果車架的動態(tài)特性設計達 不到要求,會對摩托車的駕乘舒適性、操縱穩(wěn)定性、安全性以及各零部件的使用都造成 不良影響。摩托車的車架包括立管、主梁、左主撐管、右主撐管、主梁加強管、左尾管、 右尾管、左后斜管、右后斜管、發(fā)動機下橫管、托架左下管、托架右下管等,其中立 管、主梁、左主撐管、右主撐管以及主梁加強管構成車架的前部框架,左尾管、右尾 管、左后斜管、右后斜管、發(fā)動機下橫管、托架左下管、托架右下管構成車架的后部框 架。在車架的后部框架上,不僅要安裝動力系統(tǒng),還安裝有后懸掛系統(tǒng)、貨架、油箱 等,其承重量較大,因此需要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而目前的車架后部框架主要是 靠左后斜管和右后斜管來起支撐作用,由于左后斜管和右后斜管在發(fā)動機工作時受熱變 形較大,使得整個車架后部的強度在車輛運行時降低,進而使得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振動在車 架后部加劇,而當車架長時間處于共振作用下時,其壽命會明顯降低,并且摩托車的穩(wěn) 定性以及安全性能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人在駕乘時的舒適性也較差。
發(fā)明內容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摩托車車架后部 由于承重較大,而現(xiàn)有車架的結構強度不足,并導致車架后部在車輛運行時振動較大的 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強度大、在車輛運行時振動較小的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包括連接在左主撐管上的左尾 管和連接在右主撐管上的右尾管,以及連接在左主撐管和左尾管之間的左后斜管和連接 在右主撐管和右尾管之間的右后斜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尾管與左后斜管之間連接 有左后斜承管,在所述右尾管與右后斜管之間連接有右后斜承管;所述左后斜承管和右 后斜承管沿車架中心線對稱設置,左后斜承管和右后斜承管的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左后 斜管和右后斜管的上部,左后斜承管和右后斜承管的另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左尾管和右 尾管的后端。所述左后斜承管和右后斜承管的兩端分別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對應的后斜管和尾 管連接,通過后斜承管可以對尾管后部受到的壓力起強力的支撐作用,所述后斜承管的 后部向上折彎一個較大的角度后再延伸至與尾管連接,這樣支撐的效果更好。在所述左后斜承管和右后斜承管上各設有一個用于安裝覆蓋件的車體后安裝支耳,安裝車體的 覆蓋件時就通過兩側的安裝支耳將其固定;在右后斜承管上還連接有一個消聲器安裝支 耳,消聲器安裝支耳設置于右后斜承管上靠近右尾管的位置,安裝時將摩托車消聲器懸 掛在消聲器安裝支耳上固定即可。進一步,所述左尾管和右尾管的尾部通過后扶手安裝支架固定連接;在所述后 扶手安裝支架上設有至少二個螺孔。通過后扶手安裝支架不僅可以將左尾管和右尾管連 接為一個整體,還可以在后扶手安裝支架上安裝一個儲物箱,方面攜帶一些必需品。進一步,在所述左尾管和右尾管的前端各設有一個坐墊前限位支耳,所述坐墊 前限位支耳均為“Γ”形并沿車架中心線對稱設置。安裝時,本實用新型的坐墊前限位 支耳均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左、右尾管上,坐墊前限位支耳的另一端插入坐墊內并與 坐墊內的擋塊抵緊,然后再將坐墊通過螺栓固定在左、右尾管上,這樣就能起到防止坐 墊向前滑動的效果。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結構強度大本實用新型通過分別在左、右兩側的尾管與后斜管之間連接一 根后斜承管,使得尾管末端受到的壓力能分擔到后斜管上,進而使尾管、后斜管和后斜 承管構成了一個近似三角形的支撐結構,這極大的提高了車架后部的整體剛性強度,并 減小了車架尾部在車輛運行時的振動,進而有利于延長車架的使用壽命,同時在車架的 左尾管和右尾管的尾部還連接了一個后扶手安裝支架,通過后扶手安裝支架將左、右尾 管連接為一個整體,這樣能夠減小車架尾部的晃動,提高穩(wěn)定性;2、減少了焊接量設置在左、右后斜承管上的車體后安裝支耳以及連接在右后 斜承管上的消聲器安裝支耳均采用了一條焊接線的連接方式,這有利于減少焊接工作作 業(yè)量;3、能夠防止坐墊滑動本實用新型在左尾管和右尾管的前端各設置了一個限 位支耳,通過限位支耳能夠將坐墊卡住并對坐墊施加向后的支撐力,從而能夠防止坐墊 在發(fā)動機工作時的振動和人體的壓力作用下產(chǎn)生滑動,進而提高了摩托車坐墊的安全性 和穩(wěn)定性;4、方便安裝擋泥板本實用新型將后擋泥板安裝支板設置在左、右尾管的尾部 兩側面上,這樣簡化了后擋泥板的安裝結構,使后擋泥板的裝配、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中,11 一左主撐管,12—右主撐管,21—左尾管,22—右尾管,31—左后斜 管,32—右后斜管,41 一左后斜承管,42—右后斜承管,5—車體后安裝支耳,6—消聲 器安裝支耳,7—后扶手安裝支架,8—坐墊前限位支耳,91 一左后檔泥安裝支板,92— 右后檔泥安裝支板,10—螺孔,13—后尾蓋安裝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4[0018]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包括連接在左主撐管11上的 左尾管21和連接在右主撐管12上的右尾管22,所述左主撐管11和右主撐管12均連接在 車架的主梁管上,左尾管21和右尾管22沿車架軸線對稱設置且均為先向外延伸、再向內 收斂的弧形結構,左尾管21和右尾管22的中部通過后尾蓋安裝支架13連接,左尾管21 和右尾管22的尾部通過后扶手安裝支架7固定連接,在所述后扶手安裝支架7上設有至 少二個螺孔10,所述螺孔10可用于固定儲物箱等;在左主撐管11和左尾管21之間連接 有左后斜管31,在右主撐管12和右尾管22之間連接有右后斜管32,所述左、右后斜管 的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左、右尾管的中部,左、右后斜管的另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左、 右主撐管的下部;在所述左尾管21與左后斜管31之間連接有左后斜承管41,在所述右 尾管22與右后斜管32之間連接有右后斜承管42 ;所述左后斜承管41和右后斜承管42沿 車架中心線對稱設置,左后斜承管41和右后斜承管42的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左后斜管31 和右后斜管32的上部2/3處,左后斜承管41和右后斜承管42的另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 左尾管21和右尾管22的后端。安裝后,左后斜承管41和右后斜承管42均呈傾斜狀, 且左、右后斜承管的尾部均向上彎折一個更大的角度,然后再分別與左、右尾管連接, 這樣左、右后斜承管分別對左、右尾管就能產(chǎn)生更大的支持力,同時還能將車架尾部的 壓力分解到左、右主撐管上,形成整體受力,以此增強車架后部的結構強度。參見圖1和圖2,在所述右后斜承管42上還連接有一個消聲器安裝支耳6,消 聲器安裝支耳6與右后斜承管42通過一條焊接線連接,這樣有利于提高車架結構強度, 減少焊接工作作業(yè)量,安裝時,將摩托車消聲器直接通過消聲器安裝支耳6懸掛在車架 上;在所述左后斜承管41和右后斜承管42上還各設有一個用于安裝覆蓋件的車體后安裝 支耳5,安裝時覆蓋件通過螺栓分別固定在兩側的車體后安裝支耳5上。參見圖1和圖2,在所述左尾管21和右尾管22的前端各設有一個坐墊前限位支 耳8,所述坐墊前限位支耳8均為“?!毙尾⒀剀嚰苤行木€對稱設置。安裝時,將坐墊 前限位支耳8與坐墊內的擋塊抵緊,這樣就能防止坐墊在摩托車行駛時產(chǎn)生滑動。參見圖1和圖2,在所述左尾管21和右尾管22的尾部外側面上還分別對應連接 有左后檔泥安裝支板91和右后檔泥安裝支板92,摩托車的左、右后檔泥分別安裝在左、 右后檔泥安裝支板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左、右后檔泥安裝支板簡化了后擋泥板的安裝結 構,使得后擋泥板的裝配、拆卸更加方便、快捷。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 案,盡管申請人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 當理解,那些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不能脫離本技術方案的 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包括連接在左主撐管(11)上的左尾管(21)和連接在右 主撐管(12)上的右尾管(22),以及連接在左主撐管(11)和左尾管(21)之間的左 后斜管(31)和連接在右主撐管(12)和右尾管(22)之間的右后斜管(32);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左尾管(21)與左后斜管(31)之間連接有左后斜承管(41),在所述 右尾管(22)與右后斜管(32)之間連接有右后斜承管(42);所述左后斜承管(41) 和右后斜承管(42)沿車架中心線對稱設置,左后斜承管(41)和右后斜承管(42)的 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左后斜管(31)和右后斜管(32)的上部,左后斜承管(41)和右 后斜承管(42)的另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左尾管(21)和右尾管(22)的后端。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尾管(21)和 右尾管(22)的尾部通過后扶手安裝支架(7)固定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后斜承管 (42)上還連接有一個消聲器安裝支耳(6)。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后斜承管 (41)和右后斜承管(42)上各設有一個用于安裝覆蓋件的車體后安裝支耳(5)。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尾管(21) 和右尾管(22)的前端各設有一個坐墊前限位支耳(8),所述坐墊前限位支耳(8)均 為“Γ”形并沿車架中心線對稱設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尾管 (21)和右尾管(22)的尾部外側面上分別對應連接有左后檔泥安裝支板(91)和右后檔泥安裝支板(92)。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扶手安裝支架 (7)上設有至少二個螺孔(10)。
專利摘要摩托車車架后部結構,包括連接在左主撐管上的左尾管和連接在右主撐管上的右尾管,以及連接在左主撐管和左尾管之間的左后斜管和連接在右主撐管和右尾管之間的右后斜管;在所述左尾管與左后斜管之間連接有左后斜承管,在所述右尾管與右后斜管之間連接有右后斜承管;所述左后斜承管和右后斜承管沿車架中心線對稱設置,左后斜承管和右后斜承管的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左后斜管和右后斜管的上部,左后斜承管和右后斜承管的另一端分別對應連接在左尾管和右尾管的后端。本實用新型的車架結構剛性強度大,穩(wěn)定性較好;減少了安裝時的焊接量,還具有防止坐墊滑動的特點,在裝配、拆卸擋泥板時也非常方便。
文檔編號B62K11/02GK201792955SQ20102054355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楊義成 申請人:重慶鑫源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