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系提供一種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包含:一第一煞車機構及一第二煞車機構,第一煞車機構具有一滑動構件以及一滑槽,該滑動構件的一端為連接一煞車拉引件而另一端為連接一后輪煞車組件;第二煞車機構,其一端連接一前輪煞車組件,其中受該煞車拉引件的拉引而使該滑動構件在該滑槽中位移之后而拉引該前輪煞車組件。藉由以上結構,可提升自行車騎乘者的騎乘安全性。
【專利說明】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系關于一種煞車裝置,特別是關于一種可使后輪較前輪先煞車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自行車運動的盛行,促使越來越多人于假日休閑時前往戶外騎乘自行車,而一般自行車的煞車機構,系將煞車把手設置于車把上,并透過騎乘者手部的按壓,以驅使煞車器煞止自行車的前后輪,又,自行車的煞車系采用獨立分別動作,亦即單獨按壓煞車把手時,僅對應驅動單一煞車器。于一般煞車連動的配置規(guī)范中,自行車右煞車把手連動于控制前輪的煞車器,自行車左煞車把手連動于控制后輪的煞車器。一旦面臨危險緊急煞車時,容易忙中有錯而煞住前輪,或是同時煞住前后輪而造成高速行駛的自行車翻覆的憾事。
[0003]習用自行車的重量是由兩輪分擔,且重心與前后輪著地點分布在同一直線,因此自行車基本上在站立姿態(tài)是難以維持平衡的。加上緊急時,騎乘者往往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理性分析,所以對于應該煞車前輪、應該先煞車后輪,或同時前輪與后輪同時煞車,瞬間都難以判斷,因此更不可能有辦法記憶右把手處的煞車握柄系控制前輪或后輪,所以往往會產生誤判而導致危險的狀態(tài)。在此種緊急時無法判斷的狀況下,就有可能在自行車高速行進或下坡路段時,發(fā)生使用前煞車器迅速煞止前輪的誤判。此類錯誤煞止動作會因后輪仍存在慣性而翹起,造成自行車翻覆或打滑的可能,反之,若僅使用后煞車器迅速煞止后輪,則容易使自行車產生煞車力量不足,而有滑行距離過長的事情發(fā)生。故可得知,習知自行車的煞車機構實有待加以改進的空間。
[0004]由上述可知,高速行駛或下坡路段急速前進的自行車,會因前后輪煞車先后順序與力道而嚴重影響車況,造成減速不良甚至是翻覆、打滑而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例如:
[0005](I)單獨煞住前輪是最危險的事。因為前輪煞車時,后輪慣性仍往前沖,容易造成自行車后方翹起的情況,甚至導致整車翻覆。
[0006](2)后輪單獨煞車也不安全,由于前輪慣性維持高速行進,會拖著停止轉動的后輪向前,致使自行車在路面滑行距離過長,嚴重影響他人的行車安全。
[0007]此外,雖然市面已經有根據上述缺點而發(fā)展出像是兩輪同步煞車的技術,但從技術內容來看,不難發(fā)現「同步煞車」已是當下最好的改良方法。然而,這些技術采用的手段相當多,例如:滑輪機構、油壓缸、棘齒卡制機構,甚至于活塞運動機構,也被設計運用在自行車的煞車組上面。雖然可以達到兩輪同步煞車的效果,但是體積龐大而不利于車架的安裝,或者是往復式滑動容易刮傷車架表面,更何況組件繁多導致結構相對復雜化,造成組裝作業(yè)耗時。
【發(fā)明內容】
[0008]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用以改善習知煞車裝置所存有的缺點,以進一步提升自行車騎乘者的騎乘安全性。[0009]本發(fā)明為解決習知技術的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手段系為一種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包含:一第一煞車機構,具有一滑動構件以及一滑槽,該滑動構件的一端為連接一煞車拉引件而另一端為連接一后輪煞車組件;以及一第二煞車機構,其一端連接一前輪煞車組件,其中受該煞車拉引件的拉引而使該滑動構件在該滑槽中位移。
[0010]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該滑動構件具有二個外凸部,而該二個外凸部之間藉由一徑向寬度較該二個外凸部的徑向寬度為小的連接件而連接,且該滑槽具有一小孔徑的穿孔滑槽與一較大孔徑的滑合滑槽。
[0011]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該二個外凸部為與該煞車拉引件連接,而該連接件為與該后輪煞車組件連接。
[0012]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該二個外凸部具有外凸部穿孔而與該煞車拉引件連接,而該連接件具有連接件穿孔而藉由一后輪煞車線以與該后輪煞車組件連接。
[0013]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該穿孔滑槽的孔徑對應于該連接件的徑向寬度,而該滑合滑槽的孔徑對應于該外凸部的徑向寬度。
[0014]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該連接件于該后輪煞車組件的另一端具有一凹部,以容置一與該后輪煞車線固定的固定件。
[0015]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該固定件為一鉛塊。
[0016]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該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具有一支軸機構。
[0017]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該支軸構件為設置于該第一煞車機構與該第二煞車機構之間。
[0018]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該第一煞車機構為設置于該支軸構件與該第二煞車機構之間。
[0019]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0020]經由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藉由本發(fā)明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的時間差動作,可避免自行車的前煞車器先執(zhí)行煞車動作,且前、后煞車皆受到第一煞車機構及第二煞車機構的控制,而能有效執(zhí)行先煞后輪再煞前輪的煞車動作,其中在煞車時,經由本發(fā)明的裝置會使得后輪的部分立刻煞車,而前輪比后輪慢約0.1至0.2秒煞車,此一技術有效改善傳統(tǒng)自行車煞車所存有的缺點,免除煞錯所可能造成的危險及確保行車安全。
[0021]再者,前、后輪啟動煞車的動作時間產生快慢的差別,避免騎乘者因為兩輪驟然停止而被慣性運動甩離車體,本發(fā)明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足以適用任何車種的自行車,且兩煞車握把之一就能控制前、后煞車組,先后啟動后輪與前輪的煞車動作,有效改善在高速行駛的騎乘者在面臨危險情況時,避免煞住前輪的錯誤動作發(fā)生,挽救生命與財產的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系顯示本發(fā)明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的一實施例的整體側面圖。
[0023]圖2系顯示本發(fā)明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的第一煞車機構的側面圖。
[0024]圖3系顯示該第一煞車機構的側面動作圖。
[0025]圖4系顯示該第一煞車機構的側面動作圖。
[0026]圖5系顯示本發(fā)明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整體側面圖。
[0027]圖6系顯示該連接件的細部側面圖。[0028]圖7為顯示本發(fā)明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裝設于一腳踏車的示意圖。
[0029]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30]I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
[0031]10第一煞車機構
[0032]101滑動構件
[0033]IOlla外凸部
[0034]IOllb外凸部
[0035]1012連接件
[0036]1012a 穿孔
[0037]1012b 穿孔
[0038]1013 穿孔
[0039]102滑槽
[0040]1021 穿孔滑槽
[0041]1022滑合滑槽
[0042]103煞車線·
[0043]103a左煞車線
[0044]103b右煞車線
[0045]104煞車拉引件
[0046]105后輪煞車組件
[0047]106后輪煞車線
[0048]107凹部
[0049]108固定件
[0050]20第二煞車機構
[0051]201前輪煞車組件
[0052]202前輪煞車線
[0053]30支軸機構.[0054]SI初始位置
[0055]S2卡制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56]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具體實施例,將藉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呈圖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0057]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為一種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1,該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I包含:一第一煞車機構10 第二煞車機構20。該第一煞車機構10具有一滑動構件101以及一滑槽102。
[0058]如圖1所示,該滑動構件101的一端藉由一煞車線103而連接至一煞車拉引件104,而另一端為藉由一后輪煞車線106而連接一后輪煞車組件105。該第二煞車機構20,其一端藉由一前輪煞車線202連接一前輪煞車組件201,該前輪煞車組件201為對于一前輪而進行煞車。
[0059]如圖1與圖7,該煞車拉引件104為左煞車按壓件BI與右煞車按壓件B2的總稱。亦即,當騎士煞車時,不論是騎士為按壓該左煞車按壓件BI或右煞車按壓件B2,將經由對應于該左煞車按壓件BI與該右煞車按壓件B2的一左煞車線103a與一右煞車線103b而拉引該滑動構件101。該滑動構件101為整體滑移于該滑槽102。
[0060]如圖1所示,該滑動構件101的初始位置為SI(為當無任何按壓該煞車拉引件104或是于按壓該煞車拉引件104放開后的該滑動構件101位置),由于該煞車拉引件104的拉弓丨,該滑動構件101自初始位置SI往卡制位置S2位移,而拉引該后輪煞車組件105 (經由該后輪煞車線106),如此,而使后輪煞車。如圖1所示,當該滑移構件101滑移至S2的位置而卡制而停止時,以該支軸機構30為支軸,該接續(xù)的拉引力使該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I為逆時針轉動,而位于圖1上端的該第二煞車機構20亦為逆時針位移而使該第二煞車機構20藉由該前輪煞車線202而拉引該前輪煞車組件201,以達到前輪煞車的目的。
[0061]如此,則該后輪煞車在先,而前輪煞車在后,而有一時間差(該時間差為由于前述:該滑動構件在該滑槽中位移)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
[0062]如圖2所示,該滑動構件101具有二個外凸部101 la、1011b,而該二個外凸部之間藉由一徑向寬度較該二個外凸部的徑向寬度為小的連接件1012而連接,且該滑槽102具有一小孔徑的一穿孔滑槽1021與一較大孔徑的滑合滑槽1022。該連接件1012為在該穿孔滑槽1021中滑移,而該二個外凸部1011a、IOllb為在該滑合滑槽1022中滑移。該穿孔滑槽1021的端部112為與該連接件1012為密合滑合,圖2所示為示意圖,實際上并無如此大的間隙。
[0063]且,如圖2所示,該二個外凸部1011a、1011b與該連接件1012分別具有穿孔1012a、1012b、1013,而分別由左(右)煞車按壓件、右(左)煞車按壓件、后輪煞車線106所穿
設固定。
[0064]該穿孔滑槽1021的孔徑以略大于該連接件1012的徑向寬度的方式而對應于該連接件1012的徑向寬度,而該滑合滑槽1022的孔徑以略大于該連接件1012的徑向寬度的方式而對應于該外凸部(1011a、IOllb)的徑向寬度。
[0065]如圖6所示,該連接件1012于該后輪煞車組件105的另一端具有一凹部107,以容置一與該后輪煞車線106固定的固定件108。藉由此結構以強化該后輪煞車線106與該固定件108的固定效果。而該固定件108可為一鉛塊。
[0066]圖3與圖4為表示該滑動構件101于初始位置SI至該卡制位置S2的位移表示圖。由圖4可知,在該卡制位置S2時,該滑移構件101受到卡制而停止滑移。
[0067]圖5表不該第一煞車機構10為設置于該支軸構件30與該第二煞車機構20之間。如圖5所示,當該滑動構件101的初始位置為SI (為當無任何按壓該煞車拉引件104或是于按壓該煞車拉引件104放開后的該滑動構件101位置),由于該煞車拉引件104的拉引,該滑動構件101自初始位置SI往卡制位置S2位移,而拉引該后輪煞車組件105(經由該后輪煞車線106)。如此,而使后輪煞車。當該滑移構件101滑移至S2的位置而卡制而停止時,以該支軸機構30為支軸,該接續(xù)的拉引力使該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I為逆時針轉動,而位于圖1上端的該第二煞車機構20亦為逆時針位移而使該第二煞車機構20藉由該前輪煞車線202而拉引該前輪煞車組件201,以達到前輪煞車的目的。
[0068]藉由本發(fā)明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I的時間差動作,可避免前煞車器先執(zhí)行煞車動作,且前、后煞車依序受到拉引,而能有效執(zhí)行先煞后輪在煞前輪的煞車動作。[0069]如圖7所示,本發(fā)明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I系可設置于一容置體2中而裝設在自行車B的車架上,且裝設的位置并不以圖7上所示為限。
[0070]由以上的實施例可知,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確具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然而,以上的敘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說明,凡精于此項技藝者當可依據上述的說明而作其它種種的改良,然而這些改變仍屬于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精神及所界定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煞車機構,具有一滑動構件以及一滑槽,該滑動構件的一端為連接一煞車拉引件而另一端為連接一后輪煞車組件;以及 一第二煞車機構,其一端連接一前輪煞車組件, 其中受該煞車拉引件的拉引而使該滑動構件在該滑槽中滑移之后而拉引該前輪煞車組件,且該滑動構件為整體滑移于該滑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滑動構件具有二個外凸部,而該二個外凸部之間藉由一徑向寬度較該二個外凸部的徑向寬度為小的連接件而連接,且該滑槽具有一小孔徑的一穿孔滑槽以及一較大孔徑的一滑合滑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二個外凸部為與該煞車拉弓I件連接,而該連接件為與該后輪煞車組件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二個外凸部具有外凸部穿孔而與該煞車拉引件連接,而該連接件具有連接件穿孔而藉由一后輪煞車線以與該后輪煞車組件連接。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穿孔滑槽的孔徑對應于該連接件的徑向寬度,而該滑合滑槽的孔徑對應于該外凸部的徑向寬度。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連接件于該后輪煞車組件的另一端具有一凹部,以容置一與該后輪煞車線固定的固定件。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滑動構件在該滑槽中位移至一卡制位置而拉引該前輪煞車組件。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具有一支軸機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支軸構件為設置于該第一煞車機構與該第二煞車機構之間。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時間差安全煞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煞車機構為設置于該支軸構件與該第二煞車機構之間。
【文檔編號】B62L3/00GK103707987SQ201210380701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9日
【發(fā)明者】張瑞龍 申請人:張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