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車用起重搖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車用起重搖桿,它包括搖桿本體,搖桿本體的一端為與備胎架舉升搖桿座或駕駛室舉升油泵搖桿座連接的固定端,搖桿本體的另一端為操作端,搖桿本體的固定端端部設有T型限位槽,固定端的端部外套設有套筒,套筒固定設置在備胎架舉升搖桿座或駕駛室舉升油泵搖桿座上,套筒上固定設有與T型限位槽槽寬相匹配的限位棒。搖桿本體的固定端端部的T型限位槽的縱向槽與套筒中的限位棒相互匹配后,旋轉搖桿本體,限位棒進入T型限位槽的橫向槽中,即完成了搖桿本體的定位。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且能在備胎架和駕駛室舉升油泵中使用,具有通用性。
【專利說明】新型車用起重搖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地指是一種用于汽車備胎架和駕駛室舉升油泵中的新型車用起重搖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尾端固定梁式備胎架和駕駛室舉升油泵普遍采用起重搖桿控制舉升,起重搖桿與備胎架的連接形式普遍采用銷釘連接,就是通過銷軸和銷釘的相互配合使套設在起重搖桿上的套筒與起重搖桿固定連接;起重搖桿與駕駛室舉升油泵連接形式為套筒式,駕駛室舉升油泵和舉升油泵起重搖桿通過搖桿套筒實現固定結合在一起的。
[0003]以上技術特點缺點在于:由于采用銷釘連接,造成零件較多,結構復雜,舉升輪胎時有異響;起重搖桿與備胎架固定后,不易拆卸,進而整車常帶兩種舉升搖桿(用于駕駛室舉升油泵中),造成資源浪費,且占用整車空間。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同時在備胎架和駕駛室舉升油泵中使用的新型車用起重搖桿。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車用起重搖桿,包括搖桿本體,所述搖桿本體的一端為與備胎架舉升搖桿座或駕駛室舉升油泵搖桿座連接的固定端,搖桿本體的另一端為操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搖桿本體的固定端端部徑向設有T型限位槽,固定端的端部外套設有套筒,套筒固定設置在備胎架舉升搖桿座或駕駛室舉升油泵搖桿座上,套筒上固定設有與T型限位槽槽寬相匹配的限位棒。
[0006]在上述方案中:
[0007]所述T型限位槽包括橫向槽和縱向槽,橫向槽和縱向槽通過圓角過度,這樣可減小舉升時應力的集中,并且便于拆卸。
[0008]搖桿本體的固定端的外端面為錐形面,套筒開口處的內接面為與搖桿本體的固定端的外端面相互配合的錐形面,這樣可方便二者組裝安裝,便于搖桿本體固定端的定位。
[0009]所述的限位棒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套筒固定連接,這樣設計結構簡單,且性能可靠。
[0010]本發(fā)明在使用時,搖桿本體的固定端端部的T型限位槽的縱向槽與套筒中的限位棒相互匹配,隨后旋轉搖桿本體,使限位棒進入T型限位槽的橫向槽中,即完成了搖桿本體的定位。拆卸時,通過反方向旋轉搖桿本體即可從套筒中拆卸出來,拆卸方便快捷。
[0011]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且能在備胎架和駕駛室舉升油泵中使用,具有通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fā)明正搖桿本體整體結構主視圖;
[0013]圖2是本發(fā)明中搖桿本體的主視示意圖;[0014]圖3是本發(fā)明中搖桿本體的俯視示意圖;
[0015]圖4是本發(fā)明中搖桿本體的側視示意圖;
[0016]圖5是本發(fā)明中與搖桿本體相匹配的套筒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6是本發(fā)明中與搖桿本體相匹配的套筒的主視示意圖;
[0018]圖7是本發(fā)明中與搖桿本體相匹配的套筒的俯視示意圖;
[0019]圖8是本發(fā)明中與搖桿本體相匹配的套筒的測試示意圖;
[0020]圖9是本發(fā)明與備胎架舉升搖桿座裝配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發(fā)明,但它們不對本發(fā)明構成限定。
[0022]如中所示的一種新型車用起重搖桿,包括搖桿本體1,搖桿本體I的一端為與備胎架舉升搖桿座或駕駛室舉升油泵搖桿座連接的固定端1.1,本實施例選為與備胎架舉升搖桿座3連接的固定端,搖桿本體I的另一端為操作端1.2,搖桿本體I的固定端1.1的端部徑向設有T型限位槽1.3,T型限位槽1.3包括橫向槽1.4和縱向槽1.5,橫向槽1.4和縱向槽1.5采用圓角過度,這樣可減小舉升時應力的集中,并且便于拆卸;固定端1.3的端部外套設有套筒2,套筒2固定設置在備胎架舉升搖桿座3上,套筒2上固定設有與T型限位槽
1.3槽寬相匹配的限位棒2.1,本實施例中限位棒2.1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套筒2固定連接,這樣設計結構簡單,且性能可靠。
[0023]本實施例中,搖桿本體I的固定端1.1的外端面為錐形面,套筒2開口處的內接面為與搖桿本體I的固定端1.1的外端面相互配合的錐形面,這樣可方便二者組裝安裝,便于搖桿本體固定端的定位。
[0024]在使用時,搖桿本體I的固定端1.1端部的T型限位槽1.3的縱向槽1.5與套筒2中的限位棒2.1相互匹配,隨后旋轉搖桿本體I,使限位棒2.1進入T型限位槽1.3的橫向槽1.4中,即完成了搖桿本體I的定位。拆卸時,通過反方向旋轉搖桿本體I即可從套筒2中拆卸出來,拆卸方便快捷。
[0025]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且能在備胎架和駕駛室舉升油泵中使用,具有通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車用起重搖桿,包括搖桿本體(1),所述搖桿本體(I)的一端為與備胎架舉升搖桿座或駕駛室舉升油泵搖桿座連接的固定端(1.1),搖桿本體(I)的另一端為操作端(1.2),其特征在于:所述搖桿本體(I)的固定端(1.1)端部徑向設有T型限位槽(1.3),固定端(1.1)的端部外套設有套筒(2),套筒(2)固定設置在備胎架舉升搖桿座或駕駛室舉升油泵搖桿座上,套筒(2)上固定設有與T型限位槽(1.3)槽寬相匹配的限位棒(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車用起重搖桿,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限位槽(1.3)包括橫向槽(1.4)和縱向槽(1.5),橫向槽(1.4)和縱向槽(1.5)之間通過圓角過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車用起重搖桿,其特征在于:搖桿本體(I)的固定端(1.1)的外端面為錐形面,套筒(2)開口處的內接面為與搖桿本體(I)的固定端(1.1)的外端面相互配合的錐形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車用起重搖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棒(2.1)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套筒(2)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B62D33/063GK103832489SQ201210493326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27日
【發(fā)明者】袁博毅, 王金勝, 王雪, 曹旭, 沈賤民 申請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