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跨騎式正三輪摩托客車的階梯型車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架裝置,具體是一種跨騎式正三輪摩托客車的階梯型車架
>J-U裝直。
背景技術(shù):
目前,跨騎式正三輪摩托客車的車架大都采用傳統(tǒng)的車架結(jié)構(gòu)形式,即用兩根整體縱梁、左、右龍骨、油箱支撐梁、方向管與3 4根橫梁組焊成基本骨架。由于受后橋與懸架的結(jié)構(gòu)限制,使客廂底板離地高度較高,乘員上下車極不方便,并且整車重心較高,行駛 很不安全,給駕乘人員帶來安全隱患,明顯影響駕乘的舒適性和整車的安全性。
發(fā)明內(nèi)容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跨騎式正三輪摩托客車的階梯型車架裝置,可有效降低車廂廂底的離地高度和整車重心高度,提高駕乘的舒適性和整車的安全性。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跨騎式正三輪摩托客車的階梯型車架裝置,包括方向管、油箱支撐梁、縱梁、豎管、橫梁、左龍骨和右龍骨,方向管、油箱支撐梁、縱梁、豎管、橫梁、左龍骨和右龍骨焊成基本骨架,所述的縱梁為Z字形,左龍骨、右龍骨的后端通過中間的橫梁和兩端的豎管與左、右縱梁連為一體。進一步,豎管的數(shù)量為2根。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降低車廂廂底的離地高度和整車重心高度,為乘員在車廂側(cè)前部上下車提供了方便,極大提高整車的行駛安全性。
圖I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中1、方向管,2、油箱支撐梁,3、縱梁,4、豎管,5、橫梁,6、左龍骨,7、右龍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跨騎式正三輪摩托客車的階梯型車架裝置,包括方向管
I、油箱支撐梁2、縱梁3、豎管4、橫梁5、左龍骨6和右龍骨7,方向管I、油箱支撐梁2、縱梁3、豎管4、橫梁5、左龍骨6和右龍骨7焊成基本骨架,所述的縱梁3為Z字形,左龍骨6、右龍骨7的后端通過中間的橫梁5和兩端的豎管4與左、右縱梁3連為一體;豎管的數(shù)量為2根。左龍骨6、右龍骨I的后端通過中間的橫梁5和2根豎管4與左、右2根Z字形縱梁3連為一體,形成一種框架結(jié)構(gòu),不會受到后橋與懸架的結(jié)構(gòu)限制,既保正了車架的承載強度,又可以降低廂底高度,使整車重心得到降低,提高了駕乘人員的安全感與舒適性。 該項技術(shù)特別適用于以小型內(nèi)燃機為動力源,以載客為主的小型交通運輸工具。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跨騎式正三輪摩托客車的階梯型車架裝置,包括方向管(I)、油箱支撐梁(2)、縱梁(3)、豎管(4)、橫梁(5)、左龍骨(6)和右龍骨(7),方向管(I)、油箱支撐梁(2)、縱梁(3)、豎管(4)、橫梁(5)、左龍骨(6)和右龍骨(7)焊成基本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縱梁(3)為Z字形,左龍骨(6)、右龍骨(7)的后端通過中間的橫梁(5)和兩端的豎管(4)與左、右縱梁(3)連為一體。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跨騎式正三輪摩托客車的階梯型車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豎管(4)的數(shù)量為2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跨騎式正三輪摩托客車的階梯型車架裝置,屬于三輪摩托客車技術(shù)領(lǐng)域,包括方向管、油箱支撐梁、縱梁、豎管、橫梁、左龍骨和右龍骨,方向管、油箱支撐梁、縱梁、豎管、橫梁、左龍骨和右龍骨焊成基本骨架,所述的縱梁為Z字形,左龍骨、右龍骨的后端通過中間的橫梁和兩端的豎管與左、右縱梁連為一體。有益效果是有效降低車廂廂底的離地高度和整車重心高度,為乘員在車廂側(cè)前部上下車提供了方便,極大提高整車的行駛安全性。
文檔編號B62K11/02GK202464027SQ20122002335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月19日
發(fā)明者尹琳, 賈雨, 陳明 申請人:江蘇宗申三輪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