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定向機構及具有該機構的兒童載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車輪定向機構,安裝于車支架上對嬰兒車前后的兩車輪組件定向,包括第一驅動件、第一牽引件、第二牽引件、第一彈性件、第二彈性件、第一定向件及第二定向件;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兩端,并且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支架的兩端,并可分別對各自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進行鎖定及釋鎖;所述第二牽引件連接于第二定向件及所述第一驅動件;所述第一驅動件安裝于所述車支架;所述第一、第二彈性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所述第一驅動件驅使所述第一定向件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鎖定或釋鎖,并同時驅使所述第二定向件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釋鎖或鎖定。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控制簡單、操作方便。
【專利說明】車輪定向機構及具有該機構的兒童載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輪定向機構,尤其涉及一種可對前后車輪中的任一組鎖定并且對另一組釋鎖的車輪定向機構;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兒童載具,尤其涉及一種藉由手把驅動前后車輪釋鎖或鎖定的兒童載具。
【背景技術】
[0002]嬰兒車的轉向是通過前輪帶動后輪進行,為了方便嬰兒車的轉向,嬰兒車的前輪通常設置為萬向輪結構,車輪與嬰兒車的腳架可轉動連接,前輪可以任意轉換方向,而后輪方向則為固定方向,不可任意轉動,此方式是為了增加嬰兒車轉向的穩(wěn)定度。
[0003]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嬰兒車一般均可以前向或后向使用,因此,為了適應前向或后向的使用狀態(tài),這些嬰兒車的前輪及后輪均設為萬向輪結構;但是,將前后輪均設為萬向輪結構又會使嬰兒車在轉向時不夠順暢、不易操控;為此,又在前輪或后輪上安裝車輪定向裝置,在使用時通過手動或自動控制車輪定向裝置,進而使前輪鎖定后輪釋鎖或者后輪鎖定前輪釋鎖,進而達到一般的嬰兒車使用效果,如專利US4779879,其結構相對復雜,工序多、生產(chǎn)成本較高,當嬰兒車從一方向使用轉換成另一方向使用時,必須手動將一方向的車輪固定,另一方向的車輪釋鎖,操作繁瑣,使用起來極不方便。因此,市面上發(fā)展了一種可隨車手換向進而驅使前后輪定向的裝置,此方式可讓使用者在轉換嬰兒車推行方向的同時將原先被鎖定的車輪(如后輪)釋放,使其可為萬向輪,而使原先的萬向輪(如前輪)鎖定使其定向,如相關專利:CN100445147、CN101687518、CN101678852、CN202624303,然已知的裝置必須外顯于車架,造成車架外觀復雜,且易受外力碰撞而失去作用。
[0004]因此,急需一種結構簡單,控制簡單、操作方便的車輪定向裝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控制簡單、操作方便的車輪定向裝置。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所述車輪定向裝置的兒童載具。
[0007]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車輪定向機構,安裝于車支架上對嬰兒車前后的兩車輪組件定向,包括第一驅動件、第一牽引件、第二牽引件、第一彈性件、第二彈性件、第一定向件及第二定向件;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兩端,并且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支架的兩端,并可分別對各自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進行鎖定及釋鎖;所述第二牽引件連接于第二定向件及所述第一驅動件;所述第一驅動件安裝于所述車支架;所述第一、第二彈性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所述第一驅動件驅使所述第一定向件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鎖定或釋鎖,并同時驅使所述第二定向件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釋鎖或鎖定。
[0008]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設置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通過將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滑動地設置于所述車支架的兩端,并且使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分別對應嬰兒車的兩車輪組件,再利用第一牽引件將兩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連接,以及利用第一、第二彈性件的彈性回復力使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能回復到原來狀態(tài),從而在第二牽引件的驅動下,使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在前后車輪組件上實現(xiàn)反復的插入及脫離。實現(xiàn)了其選擇性地對嬰兒車的車輪組件進行定向,結構簡單,使用時只需要控制所述第一驅動件即可對需要定向的車輪組件進行切換,控制非常簡單,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方便。
[0009]較佳地,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彈性力大于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彈性力。由于所述第一、第二彈性件的彈性力不同,因此,在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始終保持使所述第二定向件插接于與其對應的車輪組件上,而所述第一定向件脫離另一車輪組件,從而保證一車輪組件鎖定,另一車輪組件為萬向輪。
[0010]較佳地,所述第一驅動件驅使所述車輪定向機構在第一狀態(tài)及第二狀態(tài)間轉換,其中于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一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
[0011]具體地,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驅使所述第二定向件向車支架外側移動;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彈性件驅使所述第一定向件向車支架外側移動。具體地,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受第二牽引件作用而被壓縮,使所述第二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
[0012]具體地,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定向件所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為鎖定狀態(tài),此時所述第一定向件所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為釋鎖狀態(tài)。
[0013]具體地,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定向件所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為鎖定狀態(tài),此時所述第二定向件所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為釋鎖狀態(tài)。
[0014]具體地,所述第一驅動件為驅動轉盤,所述驅動轉盤樞接于所述車支架上,所述驅動轉盤轉動卷繞或釋放所述第二牽引件。由于所述驅動轉盤轉動時帶動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一端縮短而另一端伸長,因此,使用時只需要轉動所述驅動轉盤即可同時將一定向件插接于一車輪組件上并將另一定向件拉出而脫離另一車輪組件,一個驅動轉盤即可控制兩車輪組件的鎖定及解鎖,簡化結構,減少操作步驟,進而使操作更加便利。
[0015]更具體地,所述驅動轉盤上開設有呈弧形的導向孔,所述車支架上設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穿插于所述導向孔中。由于所述驅動轉盤在使用時相對車支架產(chǎn)生轉動,因此,利用所述導向柱及導向孔的配合一方面可以使所述驅動轉盤轉動起來更加平穩(wěn),另一方面可以限制所述驅動轉盤的轉動角度,防止驅動轉盤轉動過度。
[0016]具體地,所述車輪定向機構還包括車扶手,所述車扶手的下端與所述驅動轉盤連接,并且與所述驅動轉盤同軸地樞接于所述車支架上。所述車扶手在兒童載具前向使用時向后翻轉,后向使用時向前翻轉,因此利用兒童載具在不同的使用狀態(tài)時所述車扶手需要翻轉的特性,將所述車扶手與驅動轉盤連接使得車扶手在翻轉的過程中同時帶動驅動轉盤轉動,進而同時對兒童載具前后的車輪組件的鎖定或解鎖狀態(tài)進行切換,從而免去人工手動對車輪組件的定向進行操作,大大簡化操作步驟,進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0017]具體地,所述車扶手的下端具有第二驅動件,所述第二驅動件與所述驅動轉盤同軸地樞接于所述車支架上,且所述第二驅動件與所述驅動轉盤相互固定。通過將所述驅動轉盤設置于所述車支架的內(nèi)部,而所述車扶手設置于外部,因此,利于所述第二驅動件可以將所述車扶手及第一驅動件有效地連接起來,從而使所述車扶手的驅動方式更穩(wěn)定。
[001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驅動件沿所述驅動轉盤的方向延伸出固定柱,所述驅動轉盤開設有連接孔,所述固定柱插接于所述連接孔中。由于所述驅動轉盤置于的車支架內(nèi),所述車扶手設置于車支架外,因此,通過在所述第二驅動件上設置固定柱,使固定柱插入所述驅動轉盤的連接孔中,從而使所述第二驅動件有效地連接所述驅動轉盤,使所述車扶手穩(wěn)定地帶動所述驅動轉盤轉動。
[0019]較佳地,所述第一、第二牽引件為金屬或塑料材質組成。
[0020]一種兒童載具,包括車支架、前輪、后輪及車輪定向機構,所述前輪安裝于所述車支架的前方,所述后輪安裝于所述車支架的后方,所述車輪定向機構安裝于所述車支架上,所述車輪定向機構包括第一驅動件、第一牽引件、第二牽引件、第一彈性件、第二彈性件、第一定向件及第二定向件;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兩端,并且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支架的兩端,并可分別對各自對應的車輪進行鎖定及釋鎖;所述第二牽引件連接于第二定向件及所述第一驅動件;所述第一驅動件安裝于所述車支架;所述第一、第二彈性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所述第一驅動件驅使所述第一定向件對應的車輪鎖定或釋鎖,并同時驅使所述第二定向件對應的車輪釋鎖或鎖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fā)明車輪定向機構安裝于嬰兒車上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本發(fā)明車輪定向機構安裝于車支架上對車輪組件定向的示意圖。
[0023]圖3是本發(fā)明車輪定向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是本發(fā)明車輪定向機構與車輪組件的安裝狀態(tài)示意圖。
[0025]圖5是本發(fā)明車扶手與驅動轉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是本發(fā)明安裝車輪定向機構后嬰兒車前向使用的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nèi)容、構造特征、所實現(xiàn)的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另外,本發(fā)明適用于兒童載具領域,如嬰兒車、嬰兒椅等,為便于說明,以下以嬰兒車為說明范例。
[0028] 如圖1、圖2所示,所述嬰兒車包括車支架200、四個車輪組件300即兩前輪組件及兩后輪組件,還包括車輪定向機構100,所述前輪組件具有前輪302,后輪組件具有后輪303,所述車支架200具有前支架201及后支架202,所述前輪302安裝于所述前支架201上,所述后輪303安裝于所述后支架202上,所述車輪定向機構100安裝于所述車支架200上,并選擇性地對所述前輪302或后輪303定向。所述前輪組件及后輪組件均具有承載件301,前輪302通過所述承載件301樞接于前支架201上,后輪303通過所述承載件301樞接于后支架202上;所述車輪定向機構100安裝于嬰兒車的兩側,并控制嬰兒車同一側的一個前輪302及一個后輪302。所述車輪定向機構100包括第一驅動件、牽引件2、第一、第二定向件3、4、第一彈性件5、車扶手6及第二彈性件7。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為銷柱。所述牽引件2包括第一牽引件21及第二牽引件22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牽引件2為鋼線,可理解地,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牽引件2還可為鐵、銅、鋁、合金…等金屬材質,或尼龍、橡皮…等塑料材質所構成,亦即所述牽引件2可為任一本【技術領域】內(nèi)習知的材質,此即不加贅述。所述第一驅動件為驅動轉盤I。
[0029]如圖3及圖4所示,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兩端,并且分別滑動地安裝于所述前支架201及后支架202的下端;所述承載件301開設有定向孔301a,定向孔301a設置于當嬰兒車直行時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伸出方向的投影上,且因嬰兒車前向直行或后向直行時承載件301相對于支架200的位置不一樣,故定向孔301a可選擇性地開設于當嬰兒車直行時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伸出方向的投影點上,或開設于所述投影點相對于承載件301樞接于支架200的樞接軸的對側,較佳的,定向孔301a可開設有兩個,且兩定向孔301a分別位于當嬰兒車直行時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伸出方向的投影點上,及所述投影點相對于承載件301樞接于支架200的樞接軸的對側。藉由上述設計,當所述嬰兒車進行換向時,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可選擇性地插接于所述定向孔301a中;
[0030]請再參閱圖3及圖4,所述第一彈性件5設置于所述第一定向件3與所述前支架201之間,并提供使所述第一定向件3插入所述定向孔301a的彈性力;所述第二彈性件7設置于所述第二定向件4與所述后支架202之間,并提供使所述第二定向件4插入所述定向孔301a的彈性力。所述第一、第二彈性件5、7為壓縮彈簧。由于所述牽引件2具有柔性,所述牽引件2只能對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拉動,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不能回復到原來的位置狀態(tài),因此,通過設置所述第一、第二彈性件5、7,利用第一、第二彈性件5、7的彈性回復力使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回復到原來狀態(tài),從而使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在所述承載件301上實現(xiàn)反復的插入及脫離。并且在鎖定時提供使第一、第二定向件3、4的任一者保持與所述定向孔301a插接的彈力,保證第一、第二定向件3、4不能意外地脫離車輪組件300,起到防止意外解鎖的作用。具體地,所述第二彈性件7的彈力大于所述第一彈性件5的彈力。由于所述第一、第二彈性件5、7的彈性力不同,因此,在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7始終保持使所述第二定向件4插接于與后輪組件上,而所述第一定向件3脫離前輪組件,從而保證后輪組件鎖定定向,前輪組件為萬向輪。更具體地,所述第一驅動件驅使所述車輪定向機構100在第一狀態(tài)及第二狀態(tài)間轉換。其中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7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一彈性件5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作用力,而使所述第二定向件4插接于與后輪組件上而第一定向件3脫離所述前輪組件;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7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彈性件5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作用力,而使所述第一定向件3插接于前輪組件而第二定向件4脫離后輪組件。
[0031]再如圖3所示,所述驅動轉盤I樞接于所述車支架200上并且與所述第二牽引件22連接;所述驅動轉盤具有固定孔12,所述第二牽引件22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2上;所述驅動轉盤I轉動卷繞或釋放所述第二牽引件22。由于所述驅動轉盤I轉動時帶動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一端縮短進而壓縮該端的彈性件并且使該端的定向件縮進車支架200內(nèi),且藉由另一端的彈性件帶動該端的定向件向支架200外側延伸,因此,使用時只需要轉動所述驅動轉盤I即可同時將一定向件插接于一承載件301上并將另一定向件拉出而脫離另一車輪承載件301,簡化結構,減少操作步驟,進而使操作更加便利。所述驅動轉盤I上開設有呈弧形的導向孔11,所述車支架200上設有導向柱(圖中未示),所述導向柱穿插于所述導向孔11中。由于所述驅動轉盤I在使用時相對車支架200產(chǎn)生轉動,因此,利用所述導向柱及導向孔11的配合一方面可以使所述驅動轉盤I轉動起來更加平穩(wěn),另一方面可以限制所述驅動轉盤11的轉動角度,防止驅動轉盤11轉動過度。
[0032]再請參閱圖3及圖4,所述第二牽引件22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定向件4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驅動轉盤I連接。由于所述第一、第二牽引件21、22具有柔軟的特性,因此,所述第一、第二牽引件21、22可收藏于車支架200的內(nèi)部,并沿車支架200的管道設置;另外,利用所述第一、第二牽引件21、22,所述驅動轉盤I可以方便地設置于所述車支架200的任何位置,給使用者的操作帶來便利。而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確保所述第一牽引件21移動時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的動作相反,而所述第二牽引件22為了使所述驅動轉盤I有效地驅動所述第二定向件4退出所述定向孔301a進而使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一端的第一定向件3伸入與其對應的另一定向孔301a,保證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各自對相連接的所述承載件301的作用狀態(tài)維持相反。
[0033]請參閱圖5,所述車扶手6的下端具有第二驅動件61,所述第二驅動件61與所述驅動轉盤I同軸地樞接于所述車支架200上,且所述第二驅動件61與所述驅動轉盤I相互固定。由于所述驅動轉盤I設置于所述車支架200的內(nèi)部,而所述車扶手6設置于外部,因此,利于所述第二驅動件61可以將所述車扶手6及驅動轉盤I有效地連接起來,從而使所述車扶手6的驅動方式更穩(wěn)定。另外,所述車扶手6在嬰兒車變換前向、后向的使用狀態(tài)時會相對于所述車支架200翻轉,因而同時帶動驅動轉盤I轉動,進而同時對嬰兒車前后的車輪組件300的鎖定或解鎖狀態(tài)進行切換,從而免去人工手動對車輪組件300的定向進行操作,大大簡化操作步驟,進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0034]所述第二驅動件61沿所述驅動轉盤I的方向延伸出固定柱611,所述驅動轉盤I開設有連接孔13,所述固定柱611插接于所述連接孔13中。由于所述驅動轉盤I置于的車支架200內(nèi),所述車扶手6設置于車支架200外,因此,通過在所述第二驅動件61上設置固定柱611,使固定柱611插入所述驅動轉盤I的連接孔13中,從而使所述第二驅動件61有效地連接所述驅動轉盤I,使所述車扶手6穩(wěn)定地帶動所述驅動轉盤I轉動。
[0035]綜合上述并結合圖1至圖6,下面對本發(fā)明的車輪定向裝置100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描述,如下
[0036]當嬰兒車前向使用時,如圖1所示,所述車扶手6位于所述嬰兒車的后方,由于所述第二彈性件7的彈力大于第一彈性件5的彈力,因此,所述第二定向件4插入與其對應的承載件301上所設置的定向孔301a,所述第一定向件3退出與其對應的承載件301上的定向孔301a,因而使所述后輪組件自動鎖定,所述前輪組件可旋轉。當需要將所述嬰兒車轉換成后向使用時,只需要將所述車扶手6轉動,使所述車扶手6置于所述嬰兒車的前方,如圖6所示。在此過程中,所述車扶手6轉動帶動所述第二驅動61件轉動,所述第二驅動件61上的固定柱611轉動帶動所述驅動轉盤I轉動,所述驅動轉盤I卷繞所述第二牽引件22。所述第二牽引件22纏繞所述驅動轉盤I后帶動所述第二定向件4上移;所述第二定向件4向上移動退出所對應的所述承載件301的定向孔301a中,此時,所述后輪組件處于可旋轉狀態(tài);與此同時,所述第二彈性件7因驅動轉盤I及第二牽引件22的驅動下而被壓縮,使所述二彈性件7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彈性件5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21的作用力,因此所述第一牽引件21會藉由第一彈性件5的彈力下將所述第一定向件3插入所述前輪組件的承載件301的定向孔301a中。此時,所述前輪組件處于鎖定狀態(tài)。所述嬰兒車即可后向使用,即圖6所示的使用狀態(tài)。以此類推,通過轉動所述車扶手6即可切換所述前輪組件及后輪組件的鎖定及解鎖狀態(tài),從而使嬰兒車可前后向使用。
[0037]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設置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通過將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滑動地設置于所述車支架200的兩端,并且使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分別對應嬰兒車的兩車輪組件300,再利用第一牽引件21將兩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連接,以及利用第一、第二彈性件5、7的彈性回復力使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能回復到原來狀態(tài),從而在驅動轉盤I驅動第二牽引件22時,使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3、4在前后車輪組件上實現(xiàn)反復的插入及脫離。實現(xiàn)了其選擇性地對嬰兒車的車輪組件300進行定向,結構簡單,使用時只需要控制所述第一驅動件I即可對需要定向的車輪組件進行切換,控制非常簡單,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方便。
[0038]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fā)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發(fā)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輪定向機構,安裝于車支架上對兒童載具前后的兩車輪組件定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驅動件、第一牽引件、第二牽引件、第一彈性件、第二彈性件、第一定向件及第二定向件;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兩端,并且滑動地安裝于所述車支架的兩端,并可分別對各自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進行鎖定及釋鎖;所述第二牽引件連接于第二定向件及所述第一驅動件;所述第一驅動件安裝于所述車支架;所述第一、第二彈性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第二定向件,所述第一驅動件驅使所述第一定向件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鎖定或釋鎖,并同時驅使所述第二定向件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釋鎖或鎖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彈性力大于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彈性力。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件驅使所述車輪定向機構在第一狀態(tài)及第二狀態(tài)間轉換,其中于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一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驅使所述第二定向件向車支架外側移動;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彈性件驅使所述第一定向件向車支架外側移動。
5.如權利要求 3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彈性件受第二牽引件作用而被壓縮,使所述第二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彈性件施加于所述第一牽引件的作用力。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定向件所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為鎖定狀態(tài),此時所述第一定向件所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為釋鎖狀態(tài)。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定向件所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為鎖定狀態(tài),此時所述第二定向件所對應的所述車輪組件為釋鎖狀態(tài)。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件為驅動轉盤,所述驅動轉盤樞接于所述車支架上,所述驅動轉盤轉動卷繞或釋放所述第二牽引件。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轉盤上開設有呈弧形的導向孔,所述車支架上設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穿插于所述導向孔中。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定向機構還包括車扶手,所述車扶手的下端與所述驅動轉盤連接,并且與所述驅動轉盤同軸地樞接于所述車支架上。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扶手的下端具有第二驅動件,所述第二驅動件與所述驅動轉盤同軸地樞接于所述車支架上,且所述第二驅動件與所述驅動轉盤相互固定。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件沿所述驅動轉盤的方向延伸出固定柱,所述驅動轉盤開設有連接孔,所述固定柱插接于所述連接孔中。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定向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牽引件由金屬或塑料材質組成。
14.一種兒童載具,包括車支架、前輪及后輪,所述前輪安裝于所述車支架的前方,所述后輪安裝于所述車支架的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兒童載具還包括權利要求1至13任一項的車輪定向機構 所述車輪定向機構安裝于所述車支架上,并選擇性地對所述前輪或后輪定向。
【文檔編號】B62B9/00GK104044623SQ201310084026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15日
【發(fā)明者】汪爾學 申請人:明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