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把手,特別涉及一種可以折疊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摩托車車把的握把是一體成型的,在摩托車發(fā)生傾倒時,容易使得車把的握把因撞擊而發(fā)生變形甚至損壞,需要經常更換握把,增加摩托車的使用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包括固定座、握把部件、第一連接軸和卡位機構。固定座設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包括兩個側壁和后壁,兩個側壁上均設有同軸的穿孔。握把部件設有凸接端,凸接端上設有第一通孔。第一連接軸穿過穿孔和第一通孔,握把部件通過第一連接軸與固定座鉸連接??ㄎ粰C構夾持在后壁和凸接端之間。本實用新型 的握把部件通過第一連接軸與固定座鉸連接,并且在握把部件與固定座之間設有卡位機構,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將握把部件進行折疊,在摩托車發(fā)生意外傾倒時,握把部件可以相對固定座轉動,避免了握把部件因受到撞擊而被損壞,造成車輛行駛中途無法正常操控車輛,確保駕駛者可以安全到達目的地,延長了摩托車握手的使用壽命。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握把部件可以包括握把、銜接件、第二連接軸、復位彈簧、彈簧罩和第二鎖緊件,握把上設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凸接端設于銜接件的一端,銜接件的另一端設有兩個圓柱狀凸耳,凸耳上設有同軸的第四通孔,兩個凸耳之間形成一個第二容置槽,復位彈簧的插腳插接在第三通孔中,第二連接軸可以穿過第四通孔、第二通孔、復位彈簧和彈簧罩,第一鎖緊件設于第二連接軸的末端。由此,握把可以通過第二連接軸進行旋轉,在摩托車發(fā)生碰撞時,握把自身可以發(fā)生旋轉,避免因受到碰撞而被損壞,同時握把在復位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可以復位。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螺栓,握把部件設有螺孔,螺栓設于螺孔中,螺栓帽與第一連接軸接觸。由此,可以通過旋轉螺栓調節(jié)握距。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卡位機構可以包括彈性件及球體,后壁上可以設有容置孔,第一通孔的外壁上可以設有圓弧形的卡槽,卡槽的一側與平面銜接,另一側與弧面銜接,弧面上設有滑槽,彈性件設于容置孔內,球體一端與彈性件抵接,另一端卡接在卡槽中。由此,握把部件有外力作用時,握把部件可以繞著第一連接軸進行旋轉,即可折疊;在無外力作用時,握把部件與固定座之間能實現自鎖,不會輕易發(fā)生旋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設于第一連接軸末端的第一鎖緊件。由此,可以防止第一連接軸脫出。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軸與第一鎖緊件可以為螺紋連接。由此,可以方便地對握把部件與固定座進行裝拆。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連接軸與第二鎖緊件可以為螺紋連接。由此,可以方便地對握把與銜接件進行裝拆。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的立體圖。圖3為圖1所示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的銜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 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圖1示意性地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2示意性地顯示了圖1所示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的立體圖。圖3示意性地顯示了圖1所示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示意性地顯示了圖1所示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的銜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至圖3所示,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包括握把部件1、固定座2、第一連接軸3和卡位機構4。此外,還可以包括螺栓5和第一鎖緊件6。握把部件I包括握把11、銜接件12、第二連接軸13、復位彈簧14、彈簧罩15和第二鎖緊件16。握把11上設有第二通孔111、第三通孔112和螺孔113。如圖4所示,銜接件12的一端設有凸接端121,凸接端121上設有第一通孔1211,凸接端121包括平面1212和弧面1213 ;銜接件12的另一端設有兩個圓柱狀凸耳122,兩個凸耳122上設有同軸的第四通孔1221,兩個凸耳122之間形成第二容置槽123 ;第一通孔1211的外壁上設有圓弧形的卡槽124,卡槽124的一側與平面1212銜接,卡槽124的另一側與弧面1213銜接,弧面1213上設有滑槽125。復位彈簧14的插腳插接在第三通孔112中,彈簧罩15罩在復位彈簧14上。第二連接軸13依次穿過第四通孔1221、第二通孔111、復位彈簧14和彈簧罩15,將銜接件12、握把11、復位彈黃14和彈黃罩15連接起來;在車體發(fā)生傾倒或碰撞時,握把11受到外部推力,握把11自身可以繞著第二連接軸13發(fā)生旋轉,避免因受到撞擊而被損壞,同時握把11在復位彈簧14的彈力作用下可以復位。第二連接軸13的末端設有第二鎖緊件16,防止第二連接軸13脫出。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軸13和第二鎖緊件16為螺紋連接,第二連接軸13為螺栓,第二鎖緊件16為螺母。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連接軸13的末端可以設有通孔,第二鎖緊件16可以為軸棒,軸棒插入在第二連接軸13末端的通孔中。固定座2設有第一容置槽21,第一容置槽21包括兩個側壁211和后壁212,兩個側壁211上均設有同軸的穿孔213,后壁212上設有容置孔214。第一連接軸3依次穿過穿孔213和第一通孔1211,將握把部件I和固定座2連接起來。第一連接軸3的末端設有第一鎖緊件6,防止第一連接軸3脫出。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軸3和第一鎖緊件6為螺紋連接,第一連接軸3為螺栓,第一鎖緊件6為螺母。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連接軸3的末端可以設有通孔,第一鎖緊件6可以為軸棒,軸棒插入在第一連接軸3末端的通孔中。握把部件I通過第一連接軸3與固定座2鉸連接,即握把部件I可以繞著第一連接軸3進行旋轉??ㄎ粰C構4夾持在后壁212和凸接端121之間。卡位機構4包括彈性件41和球體42,彈性件41插入在容置孔214中,球體42的一端與彈性件41抵接,另一端卡接在卡槽124中。握把部件I受到外部推力時,球體42受壓,帶動彈性件41向容置孔214內收縮,球體42脫離卡槽124,進入到滑槽125中,握把部件1繞著第一連接軸3就可以進行旋轉。在無外力作用時,球體42卡接在卡槽124中,使握把部件1與固定座2之間實現自鎖,不會輕易發(fā)生旋轉。螺栓5擰接在握把11的螺孔113中,螺栓5的螺栓帽51與第一連接軸3接觸,即通過旋轉螺栓5就可以調節(jié)握距。將本實施例安裝在越野摩托車上。
當越野摩托車發(fā)生傾倒或碰撞時,握手部件I受到碰撞,握把11受到外部推力,握把11繞著第二連接軸13發(fā)生旋轉,使得握手部件I沒有受到撞擊而被損壞;當越野摩托車恢復正常狀態(tài)后,握把11在復位彈簧14的彈力作用下復位。當用戶需要調整握距時,旋轉螺栓5,調整到合適的握距即可。在摩托車發(fā)生意外傾倒時,握把部件I受到外部推力,球體42受壓,帶動彈性件41向容置孔214內收縮,球體42脫離卡槽124,進入到滑槽125中,此時握把部件I繞著第一連接軸3進行旋轉,即實現了握把部件I的折疊,避免了握把部件因受到撞擊而被損壞,造成車輛行駛中途無法正常操控車輛,確保駕駛者可以安全到達目的地,延長了摩托車握手的使用壽命。握把部件I在無外力作用時,球體42卡接在卡槽124中,使握把部件I與固定座2之間實現自鎖,不會輕易發(fā)生旋轉,提高了握把部件I工作的穩(wěn)定性。圖1至圖4所示為本實施例的右側把手,本實例的左側把手與右側把手對稱,構造相同。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握把部件、第一連接軸和卡位機構; 所述固定座設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包括兩個側壁和后壁,兩個側壁上均設有同軸的穿孔; 所述握把部件設有凸接端,所述凸接端上設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連接軸穿過所述穿孔和第一通孔,所述握把部件通過所述第一連接軸與所述固定座鉸連接; 所述卡位機構夾持在所述后壁和凸接端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 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部件包括握把、銜接件、第二連接軸、復位彈簧、彈簧罩和第二鎖緊件,所述握把上設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凸接端設于所述銜接件的一端,所述銜接件的另一端設有兩個圓柱狀凸耳,所述凸耳上設有同軸的第四通孔,所述兩個凸耳之間形成一個第二容置槽,所述復位彈簧的插腳插接在所述第三通孔中,所述第二連接軸穿過第四通孔、第二通孔、復位彈簧和彈簧罩,所述第二鎖緊件設于所述第二連接軸的末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螺栓,所述握把部件設有螺孔,所述螺栓設于所述螺孔中,所述螺栓帽與所述第一連接軸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Γ3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機構包括彈性件及球體,所述后壁上設有容置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壁上設有圓弧形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一側與平面銜接,另一側與弧面銜接,弧面上設有滑槽,所述彈性件設于所述容置孔內,所述球體一端與所述彈性件抵接,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槽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連接軸末端的第一鎖緊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軸與所述第一鎖緊件為螺紋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軸與所述第二鎖緊件為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可折疊摩托車離合剎車把手,包括固定座、握把部件、第一連接軸和卡位機構,固定座設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包括兩個側壁和后壁,兩個側壁上均設有同軸的穿孔,握把部件設有凸接端,凸接端上設有第一通孔,第一連接軸穿過穿孔和第一通孔,握把部件通過第一連接軸與固定座鉸連接,卡位機構夾持在后壁和凸接端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握把部件通過第一連接軸與固定座鉸連接,并且在握把部件與固定座之間設有卡位機構,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將握把部件進行折疊,在摩托車發(fā)生意外傾倒時,握把部件可以相對固定座轉動,避免了握把部件因受到撞擊而被損壞,造成車輛行駛中途無法正常操控車輛,確保駕駛者可以安全到達目的地,延長了摩托車握手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62L3/02GK203142928SQ20132003214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1日
發(fā)明者蔡淡發(fā) 申請人:蔡淡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