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運輸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運輸汽車白車身的運輸車。
背景技術:
汽車白車身是指完成焊接還沒有涂裝的車身。目前大部分汽車主機廠和試制車間使用的用于運輸白車身的運輸車都是簡易式的,這種運輸車的缺點較多:
采用支撐白車身裙邊的運輸車由于沒有穩(wěn)固定位方式存在以下缺點:1、無法使用動力機車拖動;2、白車身無法穩(wěn)固定位于運輸車上,導致無法長途運輸;3、推動白車身時很容易在減速帶或其它陡峭地形讓白車身滑落。
采用定位銷支撐白車身的運輸車有以下缺點:1、如果不是承載裙邊而是采用銷定位支撐,那么在使用其它設備(如鏟車)將白車身放置于運輸車時,運輸車上的定位銷也很難對準白車身。
其它缺點:1、輪子無法拆卸或拆卸困難,輪子容易在推行過程中脫落;2、無法互相疊加放置占地面積大;3、無法根據(jù)白車身大小變化調(diào)節(jié)支撐點位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使用的用于運輸汽車白車身的運輸車。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提供的一種用于運輸汽車白車身的運輸車,包括車架,所述車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車身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分別連接在所述車身支架的兩端,在所述前支架上可拆卸地配置有拖 曳臂,在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兩端分別可拆卸地設置有萬向輪;在所述車身支架上設置有能夠沿著所述車身支架前后滑動的后端橫梁;在所述車身支架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外部鏟車插入的鏟車鏟口;在所述前支架上活動地設置有前端橫梁,在所述前支架的中部設置有升降軸,所述升降軸能夠上下滑動地配置在所述前支架中的升降軸套筒中,并且所述升降軸能夠在所述升降軸套筒中轉動,所述升降軸的上端連接在所述前端橫梁上;在所述前端橫梁的兩端還設置有用于定位汽車白車身的定位銷。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銷的上端部呈錐形。
進一步地,在所述升降軸套筒內(nèi)設置有用于升起所述升降軸的壓簧,所述壓簧套接在所述升降軸上;所述升降軸套筒上還設置有升降軸定位銷,所述升降軸定位銷可拆卸安裝在所述升降軸套筒上,并能夠與所述升降軸配合或分離。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軸的下端設置有定位擋塊,當所述升降軸處于升起狀態(tài)時,所述定位擋塊止擋在所述前支架的下表面上。
進一步地,在所述前支架上還設置有用于止擋所述前端橫梁轉動的限位擋板。
進一步地,在所述車身支架上設置有兩條滑軌,所述滑軌的一端朝向所述后支架延伸,其另一端朝向所述前支架延伸;在每條所述滑軌上分別配置有一個能夠在所述滑軌上滑動的滑塊,兩個所述滑塊分別連接在所述后端橫梁上。
進一步地,在所述后端橫梁的兩端分別配置有可伸縮的懸臂梁,所述懸臂梁上設置有尼龍墊塊。
進一步地,所述后端橫梁的兩端部內(nèi)分別設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懸臂梁的容置腔,所述懸臂梁滑動地配置在所述容置腔內(nèi),并能夠從所述容置腔內(nèi)伸出。
進一步地,在所述后端橫梁的端部上設置有與所述容置腔貫通的限位槽,在所述懸臂梁上設置有限位螺釘,且所述限位螺釘配置在所述限位槽內(nèi),并能夠沿著所述限位槽滑動。
進一步地,在所述后端橫梁的端部上還設置有用于鎖緊所述懸臂梁的鎖緊螺絲,所述鎖緊螺絲可拆卸地配置在所述后端橫梁上,且所述鎖緊螺絲的端部能夠頂緊在所述懸臂梁上。
進一步地,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多個運輸車堆疊設置的堆疊支腳,所述堆疊支腳的支腳頂端呈錐形,所述堆疊支腳上與所述支腳頂端相對的一端具有容置另一個所述支腳頂端的支腳套筒。
進一步地,所述前支架的兩端分別朝向所述拖曳臂側延伸設置有延伸臂,所述前支架上的兩個所述堆疊支腳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延伸臂上。
進一步地,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上對應于所述堆疊支腳的位置分別設置有把手。
進一步地,所述萬向輪上設置有輪板,在所述輪板上設置連接軸,所述連接軸呈錐形,所述連接軸的半徑在朝著遠離所述輪板的方向逐漸減??;在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連接軸連接的支架套筒,所述支架套筒相應地呈錐形,所述連接軸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支架套筒內(nèi)。
進一步地,在所述連接軸上設置環(huán)形限位槽,在所述支架套筒上設置有連接軸限位銷,所述連接軸限位銷可拆卸地配置在所述支架套筒上,且所述連接軸限位銷的端部能夠配合在所述環(huán)形限位槽內(nèi)。
進一步地,在所述輪板上設置有定位孔,在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定位孔配合的輪板定位銷,且位于所述后支架上的所述萬向輪的所述輪板上的定位孔與相應的所述連接軸之間的距離大于或小于位于所述前支架上的所述萬向輪的所述輪板上的定位孔與所述連接軸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地,在所述后支架上的所述支架套筒上還設置有用于鎖定連接在所述后支架上的所述萬向輪的萬向輪鎖定件,連接在所述后支架上的所述萬向輪的所述輪板上還設置有輪板鎖定板,所述輪板鎖定板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萬向輪鎖定件配合的凹口,所述萬向輪鎖定件能夠配合在所述凹口內(nèi)。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過在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萬向輪,便于推動運輸車。通過在前支架上可拆卸地配置有拖曳臂,可以使用拖車搬運運輸車。通過在車身支架上設置有能夠沿著所述車身支架前后滑動的后端橫梁,在前支架上活動地設置有前端橫梁,前端橫梁通過升降軸連接,從而可以通過移動后端橫梁、升降和轉動前端橫梁,來調(diào)整位置,以與汽車白車身匹配,便于定位白車身。通過前端橫梁的兩端設置有用于定位汽車白車身的定位銷,運輸時,將定位銷插入汽車白車身的2號定位孔中,便于運輸。通過在車身支架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外部鏟車插入的鏟車鏟口,可以通過鏟車移動或搬運運輸車。
通過將定位銷的上端部設置為錐形,避免生銹時無法與汽車白車身配合,并便于將定位銷從汽車白車身中移出。
通過在升降軸套筒內(nèi)設置有壓簧,將壓簧套接在升降軸上;在升降軸套筒上還設置有升降軸定位銷,該升降軸定位銷可拆卸安裝在升降軸套筒上,并能夠與所述升降軸配合或分離。從而可通過壓簧將升降軸升起,并可通過升降軸定位銷將落下的升降軸定位,便于調(diào)整前端橫梁。
通過在升降軸的下端設置定位擋塊,當升降軸處于升起狀態(tài)時,該定位擋塊止擋在前支架的下表面上,以阻止升降軸繼續(xù)上升。
通過在前支架上設置有限位擋板,用于阻擋前端橫梁轉動,起到限位作用。
通過在車身支架上設置兩條滑軌,將滑軌的一端連接在后支架上,其另一端朝向前支架延伸;在每條滑軌上分別配置有一個滑塊,將兩個滑塊分別連接在后端橫梁的下方,從而能夠使得后端橫梁移動,調(diào)整位置。
通過在后端橫梁的兩端分別配置有可伸縮的懸臂梁,在懸臂梁上設置有尼龍墊塊,可以調(diào)節(jié)后端橫梁的寬度,以與汽車白車身匹配。尼龍墊塊起到保護作用,避免汽車白車身被劃傷。
通過在后端橫梁的兩端部內(nèi)分別設置有容置腔,將懸臂梁滑動地配置在容置腔內(nèi),其能夠從容置腔內(nèi)伸出,便于裝配組裝。
通過在后端橫梁的端部上設置有限位槽,在懸臂梁上設置有限位螺釘,且限位螺釘配置在限位槽內(nèi),并能夠沿著限位槽滑動,起到對懸臂梁移動限位作用。
通過在后端橫梁的端部上設置鎖緊螺絲,該鎖緊螺絲可拆卸地配置在后端橫梁上,且鎖緊螺絲的端部能夠頂緊在懸臂梁上,起到鎖緊懸臂梁的作用。
通過在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堆疊支腳,堆疊支腳的支腳頂端呈錐形,堆疊支腳上與支腳頂端相對的一端具有容置另一個支腳頂端的支腳套筒,從而能夠?qū)⒍鄠€或至少兩個運輸車依次堆疊在一起,節(jié)約了面積。
通過在前支架的兩端分別朝向拖曳臂側延伸設置有延伸臂,前支架上的兩個堆疊支腳分別設置在兩個延伸臂上,便于安裝堆疊支腳,布置前端橫梁與堆疊支腳之間的關系,避免前端橫梁轉動時被堆疊支腳擋住。
通過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上對應于堆疊支腳的位置分別設置有把手,便于移動運輸車,進行堆疊設置。
通過在萬向輪上設置有輪板,在輪板上設置連接軸,該連接軸設置為錐形,連接軸的半徑在朝著遠離輪板的方向逐漸減??;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上分別設置有支架套筒,支架套筒相應地呈錐形,將連接軸配合在支架套筒內(nèi),避免連接軸生銹時無法插入支架套筒內(nèi),同時錐面間產(chǎn)生的夾緊力較大、定位穩(wěn)定,重量輕。
通過在連接軸上設置環(huán)形限位槽,在支架套筒上設置有連接軸限位銷,連接軸限位銷可拆卸地配置在支架套筒上,且連接軸限位銷的端部能夠配合在所述環(huán)形限位槽內(nèi),以將連接軸固定在支架套筒內(nèi),并且連接軸還可以轉動。
通過在輪板上設置有定位孔,并使得前后萬向輪上的定位孔距離其連接軸的距離不同,一旦前后萬向輪裝錯,則輪板定位銷無法插入定位孔中,起到防錯功能。
通過在后支架上的支架套筒上設置有萬向輪鎖定件,連接在后支架上的萬向輪的輪板上還設置有輪板鎖定板,在輪板鎖定板上設置有凹口, 萬向輪鎖定件能夠配合在所述凹口內(nèi),以將后支架上的萬向輪進行定向,使其成為定向輪,滿足了不同的需求,便于移動。
綜上,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運輸汽車白車身的運輸車,其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和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運輸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前端橫梁與前支架連接示意圖;
圖3為升降軸與前端橫梁連接的剖視圖;
圖4為定位銷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后端橫梁配置在車身支架上的示意圖;
圖6為后端橫梁上配置有懸臂梁的示意圖;
圖7為堆疊支腳配置在前支架上的示意圖;
圖8為多個運輸車堆疊在一起的示意圖;
圖9為萬向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萬向輪上的定位孔與車架上的輪板定位銷配合示意圖;
圖11為萬向輪上的連接軸配置在支架套筒內(nèi)的示意圖;
圖12為配置在后支架上的萬向輪通過萬向輪鎖定件實現(xiàn)轉向鎖定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對照表:
1-車架; 11-車身支架; 12-前支架;
121-升降軸; 122-升降軸套筒; 123-壓簧;
124-定位擋塊; 125-升降軸定位銷; 126-限位擋板;
127-延伸臂; 13-后支架; 14-堆疊支腳;
141-支腳頂端; 142-支腳套筒; 15-滑軌;
16-滑塊; 17-鏟車鏟口; 18-輪板定位銷;
2-拖曳臂; 3-前端橫梁; 31-定位銷;
32-上端部; 4-后端橫梁; 41-懸臂梁;
42-尼龍墊塊; 43-鎖緊螺絲; 44-限位槽;
45-限位螺釘; 5-萬向輪; 51-輪板;
511-定位孔; 52-連接軸; 521-環(huán)形限位槽;
53-輪板鎖定板; 531-凹口; 6-把手;
7-支架套筒; 71-連接軸限位銷; 72-延伸板;
73-萬向輪鎖定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nèi)”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1-3所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運輸汽車白車身的運輸車,包括車架1,車架1包括前支架12、后支架13和車身支架11,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分別連接在車身支架11的兩端。
在前支架12上可拆卸地配置有拖曳臂2,在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的兩端分別可拆卸地設置有萬向輪5;在車身支架11上設置有能夠沿著車身支架11前后滑動的后端橫梁4;在車身支架11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外部鏟車插入的鏟車鏟口17。
在前支架12上活動地設置有前端橫梁3,在前支架12的中部設置有升降軸121,升降軸121能夠上下滑動地配置在前支架12中的升降軸套筒122中,并且升降軸121能夠在升降軸套筒122中轉動,升降軸121的上端連接在前端橫梁3上。
在前端橫梁3的兩端還設置有用于定位汽車白車身的定位銷31。
汽車白車身是指完成焊接但未涂裝之前的車身,不包括四門兩蓋等運動件。涂裝后的白車身加上內(nèi)外飾(包括儀表板、座椅、風擋玻璃、地毯、內(nèi)飾護板等)和電子電器系統(tǒng)(音響、線束、開關等),再加上底盤系統(tǒng)(包括制動、懸架系統(tǒng)等),再加上動力總成系統(tǒng)(包括發(fā)動機、變速箱等)就組成了整車。
本發(fā)明提供的運輸車主要用于汽車白車身。該運輸車主要由車架1、 拖曳臂2、前端橫梁3和后端橫梁4組成。
車架1包括車身支架11、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分別設置在車身支架11的前后兩端。
拖曳臂2可拆卸地安裝在前支架12上,其用于與拖車等動力車連接,來移動運輸車,提高了移動的便利性。
在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的兩端分別可拆卸地設置有萬向輪5,滿足了人力的需要,并利于轉向。
后端橫梁4設置在身支架11上,并能夠沿著車身支架11前后滑動,以與前端橫梁3配合支撐汽車白車身,便于調(diào)節(jié)后端橫梁4的位置,以滿足不同車型的需要。
在車身支架11的下方設置有鏟車鏟口17,其用于外部鏟車的鏟插入,從而便于將運輸車搬運或移動至較高位置,可以通過鏟車移動或搬運運輸車。
前端橫梁3活動地設置在前支架12上,并在前端橫梁3的兩端設置有定位銷31,其用于定位汽車白車身。
具體在,在前支架12的中部設置有升降軸121,在前支架12上設置有升降軸套筒122,升降軸121活動地配置在升降軸套筒122內(nèi),升降軸121的上端通過螺栓連接在前端橫梁3上。升降軸121能夠在升降軸套筒122中上下滑動,并能夠在升降軸套筒122中轉動。從而升降軸121能夠帶動前端橫梁3升起或降落,也能夠帶動前端橫梁3以升降軸121為軸心進行轉動,以調(diào)節(jié)前端橫梁3的具體位置。
前端橫梁3的支撐方式采用銷定位方式,選擇白車身前部的2號孔,運輸白車身時,將定位銷31插入白車身前部的2號孔中。采用定位銷進行定位的優(yōu)點是穩(wěn)定性高,可以保證在人工推動,動力機車拖動,卡車長途運輸?shù)那闆r下都可以有效的保證車身在運輸車上不會滑落,增加了運輸車的應用范圍和安全系數(shù)。
升降軸121可通過彈簧、彈性件、氣缸等方式驅(qū)動其能夠在升降軸套筒122內(nèi)升降或上下滑動。并且升降軸121的外徑小于升降軸套筒122的內(nèi)徑,從而能夠?qū)崿F(xiàn)升降軸121在升降軸套筒122內(nèi)轉動。
定位銷31長度設置為40mm,已經(jīng)足以保證在顛簸工況下不會脫出,所以取消偏心鎖止機構。
前端橫梁3和前支架12采用了分離式的設計,通過升降軸121連接,這樣既可以讓前端橫梁梁3升起一定高度,使得定位銷31在車身后裙邊接觸后后端橫梁4或其上面的尼龍墊塊之前就插入車身,又可以靈活調(diào)整定位銷的位置,保證兩個定位銷31同時對準車身2號孔。
綜上,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運輸汽車白車身的運輸車,其結構簡單、便于操作和使用。
較佳地,如圖4所示,定位銷31的上端部32呈錐形。上端部32的半徑在朝著遠離定位銷31的方向上逐漸減小。定位銷31采用了具有小角度錐面銷,將其上端部32設置為錐形,可以保證有效的定位,也可以保證鏟車將白車身鏟起與運輸車可以順利分離,而不會有卡滯現(xiàn)象。
較佳地,如圖2-3所示,在升降軸套筒122內(nèi)設置有用于升起升降軸121的壓簧123,壓簧123套接在升降軸121上。
在升降軸套筒122上還設置有升降軸定位銷125,升降軸定位銷125可拆卸安裝在升降軸套筒122上,并能夠與升降軸121配合或分離。
在升降軸121上設置有環(huán)形卡槽,當升降軸定位銷125與升降軸121配合時,升降軸定位銷124插入升降軸121上的環(huán)形卡槽內(nèi),將升降軸121定位在升降軸套筒122內(nèi)。當升降軸定位銷125與升降軸121分離時,升降軸定位銷125從升降軸121中的環(huán)形卡槽內(nèi)滑出,升降軸121在壓簧123的作用下能夠升起,從而帶動前端橫梁3上升至指定位置。從而可通過壓簧123將升降軸121升起,并可通過升降軸定位銷125將落下的升降軸121定位,便于調(diào)整前端橫梁3。
較佳地,如圖3所示,升降軸121的下端設置有定位擋塊124,當升降軸121處于升起狀態(tài)時,定位擋塊124止擋在前支架12的下表面上。通過在升降軸121的下端設置定位擋塊124,當升降軸121處于升起狀態(tài)時,該定位擋塊124止擋在前支架12的下表面上,以阻止升降軸121繼續(xù)上升,從而能夠調(diào)整前端橫梁3的位置。
較佳地,如圖2所示,在前支架12上還設置有用于止擋前端橫梁3 轉動的限位擋板126。通過在前支架12上設置有限位擋板126,用于阻擋前端橫梁3轉動,起到限位作用。兩個限位擋板126優(yōu)選地設置在前端橫梁3的同一側,以起到雙向限位作用。
較佳地,如圖1和圖5所示,在車身支架11上設置有兩條滑軌15,滑軌15的一端朝向后支架13延伸,其另一端朝向前支架12延伸;在每條滑軌15上分別配置有一個能夠在滑軌15上滑動的滑塊16,兩個滑塊16分別連接在后端橫梁4上。通過在車身支架11上設置兩條滑軌15,將滑軌15的一端緊貼在后支架13上,其另一端朝向前支架12延伸;在每條滑軌15上分別配置有一個滑塊16,將兩個滑塊16分別連接在后端橫梁4的下方,從而能夠使得后端橫梁4移動,調(diào)整位置。
后端橫梁4與兩個滑塊16連接,可以前后移動調(diào)整支撐點的位置,不但有利于保證不同長度車身的穩(wěn)定支撐,也可以方便地將車身切換到舉升機上。
較佳地,如圖6所示,在后端橫梁4的兩端分別配置有可伸縮的懸臂梁41,懸臂梁41上設置有尼龍墊塊42。通過在后端橫梁4的兩端分別配置有可伸縮的懸臂梁41,在懸臂梁41上設置有尼龍墊塊42,可以調(diào)節(jié)后端橫梁4的寬度,以與汽車白車身匹配。尼龍墊塊42起到保護作用,避免汽車白車身被劃傷。
后端橫梁4兩端插有懸臂梁41,懸臂梁41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單邊伸縮80mm,這樣不但可以適應所有車型的尺寸,也大大減小了放置車身時調(diào)整運輸車位置的工作量。尼龍墊塊42上具有V凹槽,保證了車身裙邊和尼龍墊塊42的穩(wěn)定支撐。
較佳地,如圖6所示,后端橫梁4的兩端部內(nèi)分別設置有用于容置懸臂梁41的容置腔(圖中未示出),懸臂梁41滑動地配置在容置腔內(nèi),并能夠從容置腔內(nèi)伸出。通過在后端橫梁4的兩端部內(nèi)分別設置有容置腔,將懸臂梁41滑動地配置在容置腔內(nèi),其能夠從容置腔內(nèi)伸出,便于裝配組裝。
較佳地,如圖6所示,在后端橫梁4的端部上設置有與容置腔貫通的限位槽44,在懸臂梁41上設置有限位螺釘45,且限位螺釘45配置在 限位槽44內(nèi),并能夠沿著限位槽44滑動。通過在后端橫梁4的端部上設置有限位槽44,在懸臂梁41上設置有限位螺釘45,且限位螺釘45配置在限位槽44內(nèi),并能夠沿著限位槽44滑動,起到對懸臂梁41移動限位作用。
較佳地,如圖6所示,在后端橫梁4的端部上還設置有用于鎖緊懸臂梁41的鎖緊螺絲43,鎖緊螺絲43可拆卸地配置在后端橫梁4上,且鎖緊螺絲43的端部能夠頂緊在懸臂梁41上,起到鎖緊懸臂梁41的作用,能夠?qū)冶哿?1固定在指定位置,滿足不同的需要。
鎖緊螺絲43的作用是為了夾緊懸臂梁41,保證汽車白車身在轉彎時不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滑動。
較佳地,如圖7-8所示,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多個運輸車堆疊設置的堆疊支腳14,堆疊支腳14的支腳頂端141呈錐形,堆疊支腳14上與支腳頂端141相對的一端具有容置另一個支腳頂端141的支腳套筒142。
通過在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堆疊支腳14,堆疊支腳14的支腳頂端141呈錐形,利于與另一輛運輸車上的一個支腳套筒142配合或分離,從而能夠?qū)⒍鄠€或至少兩個運輸車依次堆疊在一起,節(jié)約了面積。
較佳地,如圖2和圖7所示,前支架12的兩端分別朝向拖曳臂2側延伸設置有延伸臂127,前支架12上的兩個堆疊支腳14分別設置在兩個延伸臂127上。便于布置堆疊支腳14,避免其與定位銷31干涉。限位擋板126優(yōu)選地也設置在延伸臂127上。
較佳地,如圖1所示,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上對應于堆疊支腳14的位置分別設置有把手6。把手6是用于將白車身放置于運輸車上的時候調(diào)整運輸車位置,其還可以作為長途運輸時捆綁位置,以保證汽車白車身在卡車內(nèi)不會打滑。
較佳地,如圖9-11所示,萬向輪5上設置有輪板51,在輪板51上設置連接軸52,連接軸52呈錐形,連接軸52的半徑在朝著遠離輪板51的方向逐漸減小。
在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與連接軸52連接的支架套筒7,支架套筒7相應地呈錐形,連接軸52可拆卸地配合在支架套筒7內(nèi)。
通過在萬向輪5上設置有輪板51,在輪板51上設置連接軸52,該連接軸52設置為錐形,連接軸52的半徑在朝著遠離輪板51的方向逐漸減小。通過在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上分別設置有支架套筒7,支架套筒7相應地呈錐形,將連接軸52可拆卸地配合在支架套筒7內(nèi)。通過設置錐形的連接軸52及錐形的支架套筒7,上端窄下端寬,避免連接軸52生銹時無法插入支架套筒7內(nèi),同時錐面間產(chǎn)生的夾緊力較大、定位穩(wěn)定,重量輕。
較佳地,如圖9-10所示,在輪板51上設置有定位孔511,在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與定位孔511配合的輪板定位銷18,且位于后支架13上的萬向輪5的輪板51上的定位孔511與相應的連接軸512之間的距離大于或小于位于前支架12上的萬向輪5的輪板51上的定位孔511與連接軸512之間的距離。
通過將位于后支架13上的萬向輪5上的定位孔511與連接軸512之間的距離設置為與前支架12上的萬向輪5上的定位孔511與連接軸512之間的距離不同,從而起到防錯功能,一旦前后萬向輪5裝錯,則輪板定位銷18是無法對準輪板51上的定位孔511的。
較佳地,如圖12所示,在后支架13上的支架套筒7上還設置有用于鎖定連接在后支架13上的萬向輪5的萬向輪鎖定件73,連接在后支架13上的萬向輪5的輪板51上還設置有輪板鎖定板53,輪板鎖定板53上設置有用于與萬向輪鎖定件73配合的凹口54,萬向輪鎖定件73能夠配合在凹口54內(nèi)。
連接在后支架13上的萬向輪5,在人工推動時希望其為萬向輪。當需要動力拖車托運時,必須設計成定向輪,所以將后面的萬向輪設計成可以鎖定的萬向輪,可以滿足動力拖車的需要。
具體為,通過在后支架13上的支架套筒7上設置有萬向輪鎖定件73,其通過延伸板72安裝在支架套筒7上。連接在后支架13上的萬向輪5 的輪板51上還設置有輪板鎖定板53,在輪板鎖定板53上設置有凹口54,萬向輪鎖定件73能夠配合在凹口54內(nèi),以將后支架13上的萬向輪5進行定向,從而將萬向了切換到了定向輪,滿足了動力拖車的需求,便于移動。
根據(jù)需要,可以將上述各技術方案進行結合,以達到最佳技術效果。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和較佳的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fā)明原理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若干其它變型,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