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履帶式車輛的驅動系統(tǒng),特別是應用于清理滑雪坡用的履帶式車輛。
背景技術:
通常,用于上述類型的履帶式車輛的驅動系統(tǒng)包括圍繞第一旋轉軸線旋轉的驅動輪;圍繞平行于該旋轉軸線的第二旋轉軸線旋轉的惰輪;以及環(huán)繞在驅動輪和惰輪周圍的履帶。履帶包括由彈性體材料制成的多個皮帶以及緊固到皮帶并沿履帶均勻分布的多個橫向金屬元件。驅動輪具有鏈輪且被設計為與橫向元件嚙合。在專利申請DE 103 20523 A1中描述了上述類型的驅動系統(tǒng)。
根據(jù)專利申請EP 2,285,651中所述的可替換形式,驅動系統(tǒng)包括連接到橫向元件的鏈且驅動輪被設計為與該鏈嚙合。
用于上述類型的履帶式車輛的驅動系統(tǒng)在驅動輪和履帶之間提供安全的無滑動夾緊,但尤其是在高速度下產生振動,該振動損害舒適性并加速驅動系統(tǒng)的磨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不具有已知技術的缺點的上述類型的驅動系統(tǒng)。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履帶式車輛的驅動系統(tǒng),特別是應用于清理滑雪坡用的履帶式車輛,該驅動系統(tǒng)包括:
-圍繞第一旋轉軸線旋轉的驅動輪;
-圍繞平行于第一旋轉軸線的第二旋轉軸線旋轉的惰輪;
-履帶,該履帶環(huán)繞在驅動輪和惰輪周圍,并包括由彈性體材料制成的皮帶以及緊固到皮帶的多個金屬履帶齒片;其中皮帶具有至少一個連續(xù)的齒狀帶,其沿皮帶的內面延伸并被設計為與驅動輪嚙合。
這樣,不發(fā)生諸如驅動輪和例如履帶齒片等剛性部件之間的直接接觸。相反,用于將牽引力傳遞到履帶的機械接觸在由彈性體材料制成的皮帶和驅動輪之間發(fā)生。結果,連續(xù)的齒狀帶吸收并緩沖在將驅動從驅動輪傳遞到履帶齒片時產生的可能的沖擊以及從履帶齒片傳遞到輪的可能的沖擊。
特別地,皮帶沿連續(xù)的齒狀帶具有多個均勻分布的齒,且驅動輪具有開口,每個開口被設計為容納相應的齒。
這樣,驅動輪與皮帶嚙合。優(yōu)選地,齒布置成沿其側面與驅動輪接觸。
特別地,驅動輪包括兩個管狀構件,其沿第一旋轉軸線彼此間隔開并位于連續(xù)的齒狀帶的相對側上;以及棒條,其平行于第一旋轉軸線以連接管狀構件且因此限定所述開口。
在齒的側面和棒條之間有效地發(fā)生驅動的傳遞。
特別地,所述皮帶具有沿皮帶的內面安置的至少一個連續(xù)的光滑帶。
連續(xù)的光滑帶限定皮帶和履帶的引導區(qū)域。
特別地,驅動輪被安置成沿連續(xù)的光滑帶與皮帶接觸。
這樣,驅動輪能夠引導驅動輪處的皮帶和履帶而不引起沖擊。
特別地,惰輪被安置成沿連續(xù)的光滑帶與皮帶接觸。
有利地,皮帶和履帶也在惰輪處被引導而不引起沖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惰輪包括兩個另外的管狀構件,其沿第二旋轉軸線間隔開并被設計為被安置成沿位于連續(xù)的齒狀帶的相對側上的兩個相應的連續(xù)的光滑帶與皮帶接觸。
該對稱配置允許為皮帶和履帶限定精確且安全的引導。
特別地,驅動系統(tǒng)包括至少一個支撐裝置,其被設計為通過履帶將履帶式車輛的質量的部分傳送到地面且被安置成沿連續(xù)的光滑帶與皮帶接觸。
車輛的質量傳送到皮帶上,這緩沖由在支撐裝置下面穿過的履帶齒片引起的可能的沖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支撐裝置包括多個滾軸以及一結構,該結構被設計為支撐滾軸并抵靠皮帶推動這些滾軸。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滾軸被布置成平行的兩排,且每個滾軸具有平行于第一旋轉軸線的第三旋轉軸線,每排滾軸被設計為沿相應的連續(xù)的帶與皮帶接觸。
該配置能夠使車輛的質量良好地分布在履帶上,或更確切地說,沿其部分分布。
本發(fā)明的另外的目的是提供不具有已知技術的缺點的履帶式車輛。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履帶式車輛,特別是用于清理滑雪坡,該履帶式車輛包括至少兩個驅動系統(tǒng),每個如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
附圖的簡要說明
參考附圖,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從下面的描述及實施例的非限制性實例中變得清楚,其中:
-圖1是配備有根據(jù)本公開制成的驅動系統(tǒng)的履帶式車輛的側視圖,為了清晰起見,部分部件移除;
-圖2是圖1的細節(jié)的放大比例的側視圖,為了清晰起見,部分部件取截面且部分部件移除;以及
-圖3是圖1的驅動系統(tǒng)的放大比例的平面圖,為了清晰起見,部分部件移除。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整體上,參考標號1指示用于清理滑雪坡并被設計為在向前方向D1上移動的履帶式車輛。履帶式車輛1包括框架2;兩個驅動系統(tǒng)3(圖1中僅示出一個);艙室4;以及引擎5。每個驅動系統(tǒng)3包括驅動輪6;惰輪7;以及環(huán)繞在驅動輪6和惰輪7周圍的履帶8。
每個驅動輪6對應于履帶式車輛1的后輪,圍繞旋轉軸線A1旋轉,并通過附圖中未示出的優(yōu)選液壓致動器或電動致動器驅動。
每個惰輪7對應于履帶式車輛1的前輪,圍繞平行于旋轉軸線A1的旋轉軸線A2旋轉,并在平行于向前方向D1的兩個方向上以選擇性可移動的方式通過框架2支撐以在所有操作條件下提供履帶8的適當?shù)睦o。
履帶8包括上區(qū)段和牽引部分9沿其延伸的下區(qū)段。在使用中,牽引部分與地面接觸以將履帶式車輛1的質量和通過引擎5傳遞的牽引力通過運動鏈條傳送到驅動輪6。
每個驅動系統(tǒng)3包括至少一個支撐裝置10,其具有將履帶式車輛1的質量的部分傳送到各自的履帶8上并抵靠地面壓縮牽引部分9的作用。在所示情況中,每個驅動系統(tǒng)3包括兩個支撐裝置10,其在方向D1上彼此對齊并位于驅動輪6和惰輪7之間。
每個支撐裝置10包括多個滾軸11,其直徑明顯小于驅動輪6的直徑;以及結構12,其被設計為支撐滾軸11并抵靠履帶8的內部件且沿履帶8的牽引部分9推動滾軸11。
滾軸11每個具有平行于驅動輪6的旋轉軸線A1的旋轉軸線A3。每個滾軸11安裝在結構12上。
根據(jù)一個變型,每個滾軸11以可彈性屈服方式安裝在結構12上以允許滾軸11在垂直于其旋轉軸線A3的方向上移動。
結構12包括用于支撐滾軸11的至少一個梁13以及用于使梁13連接到履帶式車輛1的框架2的鉸接機構14。
鉸接機構14包括由梁13,框架2,以及由鉸鏈到梁13和框架2的至少兩個臂15形成的鉸接四邊形。
結構12包括至少一個致動器以調整滾軸11相對于框架2的位置。特別地,在所示情況中,臂15通過線性液壓致動器限定。
參考圖3,每個履帶8包括多個履帶齒片16以及皮帶17和18,皮帶17和18由彈性體材料制成,形成閉合環(huán)路并支撐履帶齒片16。
皮帶18被設計為與驅動輪6、惰輪7和支撐裝置10合作。在所論及的情況中,皮帶18位于中心位置中并具有內面,該內面帶有連續(xù)的齒狀帶19以及位于連續(xù)的齒狀帶19的相對側上的兩個連續(xù)的光滑帶20。
位于皮帶18的相對側上的皮帶17僅具有連接它們之間的履帶齒片16的作用。皮帶17的數(shù)量取決于履帶齒片16的長度。
每個履帶齒片16通過以螺栓固定到履帶齒片16上的一些板21而連接到皮帶17和18。在實踐中,板21固定到履帶齒片16以將皮帶18以及皮帶17兩者的部分夾在板21和履帶齒片16之間。
皮帶18具有一系列的齒22,其在向前方向D1上沿連續(xù)的齒狀帶19均勻分布。在所論及的情況中,齒22為平行六面體。
每個驅動輪6具有開口23,每個開口被設計為容納各自的齒22。在所示情況中,每個驅動輪6包括沿旋轉軸線A1間隔開的兩個管狀構件24,以及平行于旋轉軸線A1并通過管狀構件24在它們的相對末端處連接的棒條25。這樣,管狀構件24和棒條25限定形狀像窗口的開口23,而棒條25將牽引力傳遞到齒22的側面(圖2)。
支撐裝置10具有安置在連續(xù)的光滑帶20上的兩排平行的滾軸11以使得滾軸11被放置成沿連續(xù)的光滑帶20與皮帶18接觸。
參考圖2,惰輪7被放置成沿連續(xù)的光滑帶20與皮帶18接觸。
參考圖3,惰輪7包括兩個管狀構件26,其彼此軸向間隔開并被設計為被放置成與連續(xù)的光滑帶20接觸。特別地,兩個管狀構件26通過直徑小于管狀構件26的直徑的另外的管狀構件27而彼此連接,且在任何情況中,以使得該連接不妨礙齒22。
在使用中并參考圖1,支撐裝置10沿履帶8的牽引部分9分布履帶式車輛1的質量并借助于鉸接機構14緩沖沖擊。
參考圖3,支撐裝置10的滾軸11被放置成沿皮帶18的連續(xù)的光滑帶20與皮帶18接觸。
履帶式車輛1的運動由驅動輪6和皮帶18之間的嚙合引起。特別地,驅動輪6沿連續(xù)的齒狀帶19與皮帶18嚙合。齒22同皮帶18一樣由彈性體材料制成且因此對于使沖擊最小化而言是理想的。
驅動輪6和惰輪7被放置成沿相應的管狀部分24和26與連續(xù)的光滑帶20接觸。
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限定,該范圍覆蓋沒有明確描述的變型以及等效實施例。
例如,滾軸也可為大滾軸,因為它們作用于由彈性體材料制成的皮帶上且不與履帶齒片直接接觸。
在所述實例中,提供了位于齒狀帶的相對側上的兩個連續(xù)的光滑帶,但是本發(fā)明可自然地包括不同的變型,諸如,例如使用帶有僅一個連續(xù)的光滑帶和僅一個齒狀帶的皮帶,或使用帶有僅一個連續(xù)的光滑帶和被設計為與驅動輪嚙合的兩個連續(xù)的齒狀帶的皮帶。